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新机遇股票趋势分析
扩展阅读
买上市公司股票分红 2024-10-07 20:06:27
赴韩整容失败 2024-10-07 19:38:30
海王生物股票值得买吗 2024-10-07 19:36:51

新机遇股票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5-12 02:27:15

⑴ 你对未来1-2年内中国股市如何预测,基本走向分析

在2009年如何看待由美国引发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机遇,还是灾难?不同的结论会产生不同的对策,不同的对策将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而这对正处经济崛起关键时刻的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经济崛起取决于历史性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国比任何国家和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抓住这一机遇的能力,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机遇而不是灾难

1、中国的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纵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特点,美国的危机使得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无一幸免。中国是不多的受危机影响较小,相对置身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外、并能在这场危机中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大国。

由于中国在货币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及商业银行体系上都相对独立,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并不直接相关,这使得我们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并未受到美国次贷和金融危机过多的影响,从而免受“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2、中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基本面尚好。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还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势头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衰退受到影响。即使是在美国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国内企业微观面的业绩增长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称为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具有强大的内需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3、我国目前的财政和金融状况良好。和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遇到金融危机的特点不同:从银行的资产状况看,我们有46万亿元的银行储蓄总资产,其中居民储蓄近18万亿,存贷差约12万亿,资金相对充足。今年以来,虽然企业的资金普遍紧张,但那是由于双紧的宏观政策决定的。一旦我们为应付金融危机采用宽松的政策,就会具备流动性充足的特点。同时,经过2005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的上市,治理结构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是比较好的。

从外汇储备看,1.8万亿美元的储备也使得我们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应对能力。从国家财政收入看,2007年高达5.1万亿的财政收入,能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保护自己。

⑵ 什么股票未来有发展前景

当代人的消费观念和需求都在变化,普通行业的前景逐渐穷途陌路,新的机遇和模式悄然兴起,在生意的选择上我只能说,找独家特色、有吸引力、消费者主动购买的、并解决个人烦恼的产品才是新的商机,当代人物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更多追求技术带来的方便、实用。而普通产品市面都有,竞争大利润低,做起来辛苦又累,且赚不到大钱,相信你常听到说生意难做、钱难赚,以下这个商机你了解过一定能让你眼前一亮!因为咨询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令人惊奇且前景巨大的!家都说现在孩子的钱最好赚了,确实是这样,爸妈生下宝宝后,为了宝宝今后的“成长”和“健康”,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花多少钱都愿意,这是所有项目,所有行业中最好做的一个行业;未来5年,中国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婴儿潮,引爆母婴用品市场新一轮“淘金潮”。业内人士指出,2015年中国婴童市场需求则可能达到2万亿元规模。可见,母婴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母婴行业现在正是朝阳行业,稳定,发展潜力很大,家长都舍得为孩子花钱,小孩子的钱最容易赚。
首先,一线城市单店数量越来越少,二三线城市开店越来越火:
一线城市以及部分省会城市,母婴连锁企业的势头越来越猛,风投资金的介入,更加催生了连锁企业的扩展势头。所以,这些城市的市场空间基本都被连锁企业蚕食了,偶尔有几个单店依靠良好的客情关系维持的不错,但长线来看,在供货商端,单店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小,所以最终也很难与大型连锁抗衡。国内地产等行业的收紧,将会促使更多的资金介入母婴连锁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些城市,单店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做,进而数量将会越来越少。二三线的一些地级城市,形势则会相反。这些城市的母婴消费正处在快速提升的阶段,城镇化的进程也会产生新的消费空间,所以,2015年,这些城市的母婴店将会更多的开业。
第二,二三线城市的渠道之争将会是厂商之间较量的重头戏:
过去几年的发展,由于市场更多的集中在一线城市、省会等大城市,市场容量相对有限,所以不少品牌还是以省代为主要模式。但随着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的提升,目前大部分品牌都以市代为主要模式来运作。国家十二五规划涨工资的重心区域,也是二三线城市,所以二三线城市母婴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会远远超过一线城市的速度。而二三线城市的母婴渠道又比较弱,正处于建设初期,所以这部分市场空间,将会是众多厂商不可缺失的竞争之地。以国内母婴市场当前形势来看,有一部分产品已经处于了过剩的临界状态。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所以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渠道之争,将会短兵相接,争先恐后。
市场初创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孕婴幼儿用品市场属初创时期,杂货铺式的商店居多。能够提供规范管理,统一形象,高品质,低价位的中高档品牌店将是市场的需求。因此,发展孕婴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市场供不应求,潜力巨大 整体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永远不会枯竭。各类孕婴幼儿用品市场销售调查报告分析,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在国内孕婴幼儿市场仅处于幼稚的起步阶段,除少数大型商场、高档专卖店外,几乎没有具备品牌效应的专营店。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孕婴幼儿卖场产品牌子杂,质量参差不齐,种类不齐全,安全性能无保证,售后服务差劲。更多的地方仍旧将孕婴幼儿用品同其他日用百货在一起销售,极不方便消费者购买。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婴儿用品、儿童用品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中不小的一笔开支,购买婴幼儿用品是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项支出。所以开拓婴儿用品、儿童用品市场成为很多有识之士的首选!实践证明,婴幼儿用品大有可为。

⑶ 跪求~谁能帮我做一份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12月22日晚间,央行宣布将基本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央行此次降息的目的在于推动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鼓励消费,促使本国货币贬值以促进出口,增加资金流动性促进股市繁荣。但此次降息似乎效果并不明显,次日股指大幅走低,收盘时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下降4.55%和4.69%,收报1897.22点和6952.91点。两市分别成交682.3亿元和398.1亿元,并在近两天继续下跌,下调利息是对股市的利好,但为什么此次降息并没有收到促进股市上涨的作用呢?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降息的空间已经不大,且已被投资者所预期,造成持续降息的政策边际效益有所下降,最近的股市连续下跌显示市场资金对此次降息并不持乐观态度,与美国降息的幅度相比,央行降息的幅度远低于市场预期,因此利多的出现难以发挥其正面作用,反而在客观上造成市场信心不足,形成利空。
近一个月以来我国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除了央行降息未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外,国家对失业保险金的领取年限延长,CPI指数增速持续下跌都显示目前经济形势的不乐观,那么是否可以认为降息对股市并未造成改变呢?
应该说不是这样的,自今年以来央行下调利率对股市的长远发展已经起到了累积效应,在降息的过程中随着存款收益的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增大,企业获得贷款较原先便利,股票及债券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投资机会。
首先降息将有利於进一步凸现绩优股、实值股的魅力。金融危机下企业盈利困难,一些具有长期盈利的企业股票市盈率偏低,尤其是一大批市盈率低於三十倍的绩优股、实值股,其分红派现,较之於银行存款的税后利息,将凸显优势。其中绩优股、实值股中送股、转增股的股票,较之於银行存款的税后利息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此类股票,可以参照已经公布的年报,选择业绩优异、市盈率低、分红派现多、尤其是送股转增股多的股票进行理性投资。
其次房地产股、金融股等“对金融政策敏感的股票亦存在投资价值。尤其是对於房地产股来说,利率下调,有利於减轻人们分期付款购买房地产的负担,有利於调动人们买房的需要,有利於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负担。保险业同样将得到“降息”以及“降息预期”的推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小於贷款利率,对於银行而言,有利有弊,缩小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差额对於银行的赢利增加了压力;同时增加了银行吸储的难度。但是,增加放贷,以及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又将带动银行业务量的攀升,有利於银行增盈。总体看,对於银行股来说,长线仍有利好作用、短线则看资金是否追捧。
再次一些 “扩大内需概念股”将具有投资潜力。从本次降低“两息”来看,松动宏观经济政策,已经不是一个议题,而是正在实行中的事情。其着眼点,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样,从广义看,钢材、水泥、建材、电力等“扩大内需概念股”,同样将有机会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受益者。虽然现在钢铁水泥行业存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上述股票一旦在盘面上得到增量资金介入的情况来印证,则应是把握机遇之时。
最后我认为,除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效益亦不容忽视,国债、企业债券银行利率的下调,不仅仅凸显了股票的投资价值,对於年利率2.95%或以上、没有利得税的国债来说,其投资价值同样凸显。较之於税后实为1.584%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来说,利率高出1.366%。尤其是,目前存款利率仅仅降低0.25%,还有降息预期。有利於国债、企业债券的慢牛行情。从“庄股”思维的角度看,去年的熊市,造成众多机构纷纷投资国债,可以说,国债已经有“庄”进驻。按同样理由,企业债券也将有受到挖掘的可能。
目前市场信心尚显不足,从技术面上讲前一阶段的反弹已告一段落,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立足于价值投资,在混乱复杂的股市中选择属于自己的投资机会!
http://hi..com/weiweiprince

⑷ 请问未来铁路方面的股票发展如何请高手分析一下,谢谢!!

我非常看好!十二五规划投入的资金可能比十一五规划还要多
高铁概念股近期明显强于大盘,很有前途
本人早已在低位买入,目前盈利25%
建议关注低位还未过度爆发的高铁概念股

⑸ 我国铁路股票的投资机会分析

转载

中国中铁2008年A股三季报解读
作者:深圳市怀新企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三季度主业经营厚积薄发;
中国中铁王者地位依然稳固;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是集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它所创造的建筑奇迹,会令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奥运工程、北京南站、京津城际客运专线、拉萨火车站、国家图书馆、上海磁悬浮、F1赛车场等等众多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都书写着中国中铁的辉煌。公司先后荣获70项国内建筑最高奖———鲁班奖,6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公司最新公布的三季报,让人对于它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三季报显示,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波动的背景中,中国中铁7-9月整体业务运行稳定,公司经营管理均处于较好状态,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中铁实现营业总收入587.02亿元;2008年1-9月,中国中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539.16亿元,达到2007年全年营业总收入的8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6.80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3亿元。;
公司是我国参与世界竞争占据领先地位的杰出企业,连续3年进入世界企业和世界品牌双500强,公司营业收入连续4年位列亚洲建筑企业第一名,连续三年位列全球建筑企业第三名,相信公司未来发展将伴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黄金时代的到来,迈上一个新高峰。;
●新签合同大幅增加;未来收益增长明确;
我国基建大投资战略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前三季度基建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公司今年新签订单超过2400亿元以上,已经超过公司年初制订的2750亿元计划的87%,预计今年全年新签订单能够达到3300—3500亿元。在手订单应该在4000亿元以上,充足的合同订单将保障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较快增长。;
●主营业务蓬勃发展;毛利率有所提高;
公司主营业务保持良好发展状况。2008年1-9月,中国中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539.16亿元,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87.02亿元。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1.0%,比去年全年提升0.7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10.9%,环比第2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归因于公司从年初即开始推行的集中采购原材料等相关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逐步回落也推动了公司的毛利水平回升。预计随着国内高铁项目的逐步增多,近期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出现回落,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综合毛利率将继续稳步回升。
●汇兑损失无撼大局;调整货币结构沉着应对;
2008年上半年,澳元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加之公司正在实施的澳大利亚项目需要大量澳元,故公司基于澳元对美元升值和澳元为高息货币的考虑,通过结构性存款方式累计净做了15亿美元左右的结构性存款。受国际外汇市场波动影响,公司所持有的外汇存款的汇兑净损失较大,2008年1-9月份,合计净损失19.39亿元。导致公司三季度每股收益为-0.03元,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1-9月累计每股收益为0.12元。
经过此事以后,公司清理了所有结构性存款及相关产品,调整了外汇币种结构,目前美元及港元在外汇结构中占主要比例,伴随公司积极采取的多项措施以及外汇管理部门的政策松动将能够规避汇率风险。;
在我国铁路建设大背景下,公司面临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非经常性的汇兑损失不改中国中铁主营业务迅速增长的趋势。本次事件将促使公司在未来的外汇处理上更加谨慎,进一步提升公司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中国中铁肩负拉动内需历史使命;
中国中铁是我国庞大铁路网当之无愧的铸造者,先后参加了成渝、天兰、宝成、成昆、大秦、兰新、京九、南昆、青藏、京津城际等百余条铁路建设,设计与修建铁路干线里程55000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长的2/3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24000多公里,占全国电气化铁路的95%,在重载铁路和高速铁路等领域也是独占鳌头。

金融危机正跨过大洋彼岸,日益干扰着中国快速发展的宏伟步伐。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不小的冲击。我国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是9.9%,这是近6年来我国第一次回落到个位数,明年有进一步走低的可能。

按照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出现明显减速的时候,政府将启动大型基础建设投资以刺激经济。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成功的以建造公路体系来增加内需,这次建造铁路网则成为拉动内需的重大战略。可以说,铁路行业肩负起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是我国成功抵御这次危机的关键,中国中铁做为我国铁路行业的领军企业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它将引领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迷雾,在大规模政府投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国制定出了宏伟的铁路发展规划,到2010年主要目标为: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0000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2020年前建成12000公里客运专线,实现主干线的客货分离。在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铁路建设在未来几年发展的速度可见一斑,这为中国中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预计中国中铁“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业务占有率仍居榜首

值得关注的是,铁路方面的投资还只是交通方面的一部分,据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重点构建“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四条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总投资10万亿元以上。所以,2万亿元的铁路项目投资只是基建投资中的一部分。
中国中铁在国内基建领域的巨大优势将使它充分分享这次豪华的盛宴。走过祖国的名川大江,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铁路、公路、公铁两用特大桥上都镌刻着中国中铁的名字。公司还承建了国内几乎所有的长大隧道,建设了约全国1/10的高速公路和3/5的地铁;设计、施工了大量的码头、水电、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在众多建筑机械、建筑相关产品领域占半壁江山,甚至独领风骚。

展望第四季度及未来发展,中国铁路投资扩大为中国中铁未来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而钢材价格的大幅回调则减轻了行业的成本压力,这些都使中国中铁能尽享行业景气,发挥公司综合优势,巩固公司在中国及世界基建建设市场的领先地位。凭借丰厚的外汇储备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世界普遍认为,我国将成功的抵御金融危机,并希望通过中国的强大需求带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阴影,世界瞩望中国,中国瞩望中国中铁。

⑹ 如何预测股价呢

如何预测股价呢?131位粉丝
第一,达到目标。有一个加倍取整的理论,这个方法在股市中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而一种理论在市场中掌握的人越少,可靠性就越大,所以,这是判断股票高点的一个好方法。简单的说,我们准备买进一只股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加倍和取整的方法联合起来用,当你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预测的都是某一个点位的时候,那么在这个点位上就要准备出货。当然,还可以用其它各种技术分析方法来预测。故当预测的目标位接近的时候,就是主力可能出货的时候了。
第二,该涨不涨。在形态、技术、基本面都要上涨的情况下不涨,这就是要出货的前兆,这种例子在股市中是非常多的。形态上要求上涨,结果不涨。还有的是技术上要求涨,但该涨不涨。还有的是公布了预期的利好消息,基本面要求上涨,但股价不涨,也是出货的前兆;技术面决定了股票该涨而不涨,就是出货的前兆。
第三,正道消息增多。正道的消息增多,就是报刊上电视台、广播电台里的消息多了,这时候就是要准备出货。上涨的过程中,报纸上一般见不到多少消息,但是如果正道的宣传开始增加,说明庄家萌生退意,要出货。
第四,传言增多。一只股票你正在作着,突然这个朋友给你传来某某消息,那个朋友也给你说个某某消息,又一个朋友又给你说某某消息,这就是主力出货的前兆。为什么以前没有消息呢?
第五,放量不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放量不涨,就基本确认是处理出货。

⑺ 来分析预测新年[2009]股市行情一下吧。

基本面看,经济数据会越来越坏,特别是年后,虽然国家出台不少政策救市(不是救股市),但是经济领域衰退2-3年应该是没错的,私人实体投资将减少,可是由于利率下降过快,可能会引发一部分游资介入到股市中演变成过江龙行情,

这次反弹实际就是游资推动的,既然没什么投资项目,房市不敢介入,储蓄没什么赚头,股市可能会是最后获利的机会,但是超级大盘股因为基金介入较深,且上年被超做过透,所以尽量介入中小盘股票为好,并且年报过后不要介入绩优高价股,

明年上半年应该有一波较大的反弹行情,但时上证指数不一定高,因为2245和2300点之间是很大的阻力。也就是指数股可能不会涨幅过高,这仅仅是猜测,深市要比上海好看。这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09年股市会持续震荡,每天的机会其实很多,从现在做起,为将来准备,短线投机股票

⑻ 怎样鉴别新股和次新股的投资机遇

把握新股和次新股的投资机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一综合(行情 专区)分析。
1、首先分析新股次新股的行业背景。通过分析新股和次新股的行业背景,可将新股和次新股大略归入三类行业:朝阳(高成长)行业、一般性行业、夕阳(衰退性)行业。有时,行业就能决定这个股票上市后的“戏份”。通过这种筛选,还可以找出一些长庄介入的股票,或者可以找出一些特殊行业的股票。
2、其次是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主要财务指标。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在所有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含金量较高,也是上市公司的首次公开亮相,从中可以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募集资金投资的利润率、收益率、投资项目见效的周期以及募集资金投产后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总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再次,综合一些因素,也可大略得出公司管理层对待投资者的诚实度和透明度。还可以通过综合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每股公积金、股本结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推测一下这些公司未来几年股利分配政策:即是股本高扩张型的,还是稳健增长型的。说不定还可以找出第一年有送股的股票。一般来说,小盘新股后市都有股本高扩张的要求,大盘新股采取派发红利的为多。
3、地域概念。如西部地区概念。或可结合当期的市场地域板块热点,考虑地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4、横向比较二级市场的定位。利用比价效应,找出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主要是从横向比较行业、流通股本、业绩入手,找出同行业、同流通股本、同业绩的新股和老股在二级市场中定位的差异。此点至关重要。具体说来,可横向比较开盘价是否被低估或高估,最高价和最低价的表现模式,作一些比较后,就可找出一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且高送配的股票一般都出现在小盘股上。比较5000万到1亿股本的新股,同行业、同类型,在二级市场的定位模式下,也可发现一些价值低估的股票。
5、二级市场的首日表现分析。新股开盘后,可能开盘高走,可能开盘低走,两种情况都有投资机会。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从长期来看,99.5%的新股增长的股价超过首日开盘的最高价。因此,新股板块风险最低、收益最高。只是在介入时,应选择在低点的谷底吸纳。
6、根据经济发展周期与大盘运动周期对新股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操作策略。一般来讲,在牛市初期,新股投资价值较高,获利空间也较大;到了牛市高峰期,新股开盘定位过高,投资价值较低,高开低走至一定程度后,才会有一定投资价值。但是个股的表现并非一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熊市期间,当新股开盘价接近其发行价时,是大举建仓的好时机。
7、分析市场主力对新股炒作程度。一是看首日上市时的换手率,如新股上市发行首日换手率在40%以上的,一般说明主力在上市第一天已大举介入。二看筹码的收集。新股上市后,经过两个多月的震荡洗筹后,筹码已较为集中,再进入主升浪,直至最后派发,这一个过程约需三到六个月。一般来说,价值低估的新股都可能有长庄介入,而且估计股价的升幅空间大约可达到50-150%,投资者可根据主力炒作的周期把握介入的时机。
8、判断公司的发展前景。新股中都有一些行业发展前景好、募集资金投资收益快、股本高扩张的公司,新投资项目产生效益后,公司业绩会有大幅增长,它们比一些资产重组的老公司、ST板块,或衰退性行业的股票更有投资潜力。

⑼ 目前股市中哪些股票最有上涨的趋势

.06年我国的宏观政策以及股票上涨的动因分析:2006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一再收紧,但是股票市场却一路上扬。股市一改政策市的面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逆政策周期运行的特征。在2006年,央行连续推出四大收紧性货币政策: 1.在4月27日,央行宣布,从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当时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2.在 5月17日,央行发行了1000亿元定向票据; 3.在6月16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央行连续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每次提升0.5%,由原来的7.5%提高到9%。与以往股市对紧缩性政策的反映不同,股市并没有因央行连续推出收紧性货币政策而走低,而是每次在收紧性货币政策推出后,股市都是低开高走,呈现出明显的逆政策周期运行的特征。 4.在8月18日,央行宣布,从19日起,我国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存款利率由2.25%提高到2.52%,贷款利率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建立16年,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股市均是顺政策周期运行。从1990年底至1993年初,在大搞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宏观政策全面放松,股市走出了上升三大浪的形态。此后,由于经济过热,管理层提出了“治理整顿三年”的方针,宏观政策全面收紧,股市也连续下跌了整整三年。在1996年以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宏观政策不断的放松,股市在放松政策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波高于一波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因为如此,我国股市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但是2006年我国股市出现以往少有的逆政策周期运行的特征,06年大盘突破1500点后就一直放量上攻,不给空方任何还手的机会.从当时的技术图形看大盘已经突破了下行通道,进入了上行通道.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面: 1、2006年央行连续推出收紧性货币政策的目的是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信贷规模,而不是调控股市。在2006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出现不断攀升的局面。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6.6%;3月份为29.8%;4月份为29.6%;5月份为30.3%;6月份为3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不断攀升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经济过热。与此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也不断扩大,仅前三个月,银行就投放了1.26万亿元的贷款,超过了央行全年信贷额度2.5万亿元的一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信贷规模的不断膨胀,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因此连续推出了收紧性的宏观调控政策。而股票市场并没有被列入宏观调控的目标。 2.2006年我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经济周期处于连续上升阶段。2006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实现了10.2%,二季度猛增至11.3%,三季度实现了10.7%,预计2006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到10.5%以上。我国2006年股市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出现的行情。 3.由于美圆的贬值趋势和人民币升值趋势,导致了中国股市成为国外游资的避险品种,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注意外资的进入是为了保值,不一定直接对股市构成利好,有些是间接对股市构成利好. 4.现在中国的银行利率横比世界其它国家,纵比中国利率历史都不算过高,将来的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空间.从而会使很多公司企业的帐面业绩有所提升. 5.未来几年中国还有很多拉动中国内需的大事发生,如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和亚运会,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多机遇. 6.随着新股恢复发行,给股市带来很多活力,导致大盘指数不断创出新高,从而有利于做多. 7.随着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和现在某些股票的认购和认沽权证的发行,对大盘都有化解风险的能力,所以做多主力不用害怕出不了货,所以直接导致他们积极做多.8.管理层为了支持股权分置改革,在股市连续推出了利好政策,比如降低印花税以及在股改的过程中高比列送股。在宏观调控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股市的融资政策不断放松,吸引了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入场,推动了股市行情持续不断的上涨。 9.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的完善,会出现越来越多质地优良的成长性公司.参考资料: http://blog.ys138.com/blog_articleshow.asp?Blog_Article_Id=34

⑽ 本人要做一篇2009年股市走势的论文,求高手的精辟分析。。。悬赏有限感激不尽!!!

在2009年如何看待由美国引发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机遇,还是灾难?不同的结论会产生不同的对策,不同的对策将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而这对正处经济崛起关键时刻的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经济崛起取决于历史性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国比任何国家和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抓住这一机遇的能力,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机遇而不是灾难

1、中国的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纵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特点,美国的危机使得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无一幸免。中国是不多的受危机影响较小,相对置身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外、并能在这场危机中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大国。

由于中国在货币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及商业银行体系上都相对独立,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并不直接相关,这使得我们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并未受到美国次贷和金融危机过多的影响,从而免受“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2、中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基本面尚好。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还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势头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衰退受到影响。即使是在美国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国内企业微观面的业绩增长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称为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具有强大的内需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3、我国目前的财政和金融状况良好。和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遇到金融危机的特点不同:从银行的资产状况看,我们有46万亿元的银行储蓄总资产,其中居民储蓄近18万亿,存贷差约12万亿,资金相对充足。今年以来,虽然企业的资金普遍紧张,但那是由于双紧的宏观政策决定的。一旦我们为应付金融危机采用宽松的政策,就会具备流动性充足的特点。同时,经过2005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的上市,治理结构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是比较好的。从外汇储备看,1.8万亿美元的储备也使得我们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应对能力。从国家财政收入看,2007年高达5.1万亿的财政收入,能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保护自己。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4、中国具备庞大的内需市场开拓潜力。对中国的出口会有一定影响,但中国13亿人口和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即使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虽然美国消费的倒退使得我国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庞大的内需市场一旦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启动,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需弥补出口下降的。从投资的角度,中国庞大的城镇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大量的项目需要资金,带动经济。无论是从资金的供应还是从项目的选择上,都有较大的潜力。我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能力是足够的。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国际舆论普遍把中国当成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他们普遍希望中国担当新的领跑者,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站在一起来应对这场危机。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家也把中国当作躲避这次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和比较选择后的最佳投资地,他们看好中国,投资中国。与此同时,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必然还会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分工,中国要从制造业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务业的高端转型。

二、要异船相帮,不要同舟共济

当前世界各国都希望我们能够对美国出手相助,此时我们也应履行大国责任,展现我们和世界主要国家站在一起共渡难关的姿态,把握历史机遇,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双赢模式。

虽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几乎有一半购买了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但是,目前中美两国仍有一些人士认为,中国应该继续以购买美国国债方式帮美国救市,和美国“同舟共济”。

以中国现有的国力、财力和外汇储备的实力而言,要想拉美国“走出泥潭”是不现实的,而且风险很大。希望通过中国增加购买美国国债或者直接运用中投公司类的主权基金来让中国“上船拯救美国的同舟共济”模式将会使我们越陷越深。如果美国经济衰退进一步恶化的话,最终我们会从“局外”人变成同行者,陷入被动,无法脱身。

因此,我们应从战略高度走出两个误区:一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次生灾难,因此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误区;二是“救美国就是要购买美国的债权和股权”的观点。

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应该选择的不是“同舟共济”而是“异船相帮”,也就是我们在美国这条船之外,寻找帮助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从振兴股市入手,帮外先安内

首先,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不能否定以证券金融为主导,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如果说,美国这场危机起源于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创新和过度发展,那么对今天的中国来说,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现状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所处的金融发展阶段和美国完全不一样,必须大力发展。

其次,股市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关乎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状况最敏感的显示器。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尽管实际上中国的机遇远大于灾难,但为什么国人却感觉身在其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股市一年来持续暴跌,且下跌幅度远超美国。为什么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而中国的股市却是世界股市下跌中的重灾户呢?

股市这种状态,从长远看危害极大。第一,将会连带商业银行,单腿支撑社会融资的重任,重蹈2005年银行坏账率过高、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旧辙。第二,股市不振,对我们实体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这也会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陆续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导致金融业和其他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进入恶性循环,掉入这场全球范围的经济灾难之中。

显然,无论是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市角度,还是从中国自身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需求看,都应从振兴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从资本市场入手,抓住机遇。只要找到我国股市下跌与美国不同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颓局。

四、走出中国股市下跌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误区

从去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时间上吻合。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们往往把中国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国的次贷危机连在一起,造成市场的恐慌。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然而,仔细分析中国股市今年来持续的暴跌和美国股市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美国资本市场的下跌,是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及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连带导致的。而中国股市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微观业绩面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都得到极大提升,近两年业绩持续以 50%的速度递增,根本不具备美国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条件。

同时我国的股市也与美国的股市体系没有直接相关,其风险并不能直接连带到A股市场,尽管从表象上看,两国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国投资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场自身规律所致。而中国投资人的信心缺失则是由政策人为所致。在中国,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要比市场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得多。

一年来,中国股市不仅和美国股市一样下跌,而且比美国跌得还厉害,无论美国股市是涨是跌,中国股市都是跌,美国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过下跌了30%,而中国股市的跌幅超过了65%,因此,必须走出我国股市下跌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误区。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国影响,而是有其特殊的内在原因。

五、导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大小非”产生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招股书上说的是非流通股暂不流通,导致股民高价入市。鉴于非流通股要进入流通状态,则将会带动流通股的股价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过对价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损失由非流通股股东给予补偿。

在股改中,由于基本模式采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送股后,非流通股股东则获得了流通权。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一送完股就获得流通权市场压力大,于是监管部门又颁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锁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个月后,可流通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24个月后,可流通10%,36个月后,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被称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称为“小非”(小非在12个月后即可100%流通)。

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从进行股改公司的总体情况看,在送完股之后,由于“锁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并不能立即卖出,因此,股市大盘表现为整体的上涨,甚至摸高到6000点。但随着解禁期的到来,“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获得了“自由身”,给市场造成极大的压力。

2、关于“大小限”。“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锁定期,即从上市之日起三年后方可流通。这种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则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即可流通,锁定期仅为一年。

目前市场上被大家所称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产生的。所谓新老划断是以2006年5月18日为限,在此之后,新上市的公司属于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也就是说,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锁定期结束,这些股票不用再通过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动流出。因此,股民购买这类股票时,就应考虑这种风险。

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发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间,价格相对较低。然而,我国股市在股改新老划断后,发行的298只股票,发行的平均市盈率高达30倍,最高为99倍的中国远洋(601919,股吧),居然比股权分置时期股票发行的市盈率还高。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新老划断”这一重要的时点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告诉股民从2006年5月18日起买的股票已经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须在购买时就考虑到它一年或三年后将自动流出的风险,不要再以如此高的价格在一级市场申购和二级市场买卖。但由于这一宣传几乎就没有进行,导致可怜的股民在不知不觉中仍在按股权分置时的思维购买股票

3、“大小非”和“大小限”现实与未来的巨大压力,在2005年6月股改时,我国1300多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约为4600亿股。而在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新发的298只股票中,由于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盘股较多,“大小限”竟高达8000亿股,是“大小非”的1.51倍。而“大小非”和“大小限”两者合计竟高达1.26万亿股,比18年来两市所形成的6000多亿流通股的两倍还要多。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钱左右的成本作价入股的,这和股民在市场上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IPO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点,“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润空间。

迄今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亿股,实际卖出的仅有213亿股。那么后面还有1.18万亿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而解禁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市场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压力。而“小限”也开始流出,加上对2009年下半年“大限”开始流出的预期,对市场压力极大。所以这是股市抬不起头来的最主要原因。

无论1.18万亿的限售股在现实中是否会流出,但投资人在考虑投资风险时就是这样的思维,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它们流出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况下简单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会流出,并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们就找不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六、大股东自锁减持价格化解限售股压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我们能够得出当前导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问题,那么,再反思我们解救中国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国式救市政策就会发现,无论是减税、融资融券,还是注资回购,都没有对症下药。中国股市缺的不是由于钱导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导致的信心缺失。所以,当前稳定中国股市的关键,在于正视“大小非”和“大小限”问题。

当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导致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识,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离解决这一难题也就不远了。因为从主观上看,目前中国股市的有关各方,无论是监管者还是股民,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是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都期盼股市实现上涨中的多赢。而从客观上看,无论是从中国国民经济的宏观面,还是从上市公司业绩的微观面,都具备股市上涨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

具体做法是:通过大股东对限售股解禁后的可流通底价进行自愿基础上的锁定,把限售股的问题从简单的时间锁定风险滞后,调整到用价格锁定彻底化解。

1、何谓大股东减持价格自锁。所谓自愿的价格锁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自愿将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减持的价格锁定在一个预设的可流通底价上。这一价格是指由大股东自己预设一个可流通的最低价格,其所持股票的价格只有高于这个价位才能售出,而低于这个价格,其所持股份将自动锁定,不再卖出。这个价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实情,并参照大盘在3000-5000点时本公司的股价来确定。假设某一公司的大股东自锁的可流通底价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卖出。如果由于其售出,该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则会自动锁定。

2、大股东自锁减持价格的程序
(1)大股东提出自锁可流通底价的议案。从公司法律上说,任何一个超过5%的股东都可以提出议案,并按关联交易的法律程序进行表决,而这项议案是对提案人的自我约束,它符合中小股东和整个公司的利益,并无被否决之忧,且在法律上无任何障碍。

(2)该项议案在通过后,要在媒体上公开披露,把大股东自愿锁定的可流通底价公之于众,该项议案和股东大会的其他议案一样,一旦通过,即应被遵守。同时由沪深两个交易所来把关执行。

(3)若公司未来发生送股和转股,其可流通底价也相应除权下移。

这一议案应是由大股东启动的、自愿为实现股市多赢提出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东自愿的价格锁定。

3、相应的配套措施

具体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特点,近860家国有上市公司可由国资委倡导,支持上市公司大股东可流通底价的自锁。而另 800多家民营上市公司则可由证券业协会来统一倡导和协调。中国证监会只需在这一过程中对那些通过大股东可流通底价议案的上市公司给予再融资的优先安排。

4、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施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当前中国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仅股市的功能丧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增值功能也都无法实现。这是一种多输的局面。从笔者和十几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接触看,他们愿意通过可流通底价的自锁向市场投资人明确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随时会流通出来的疑虑,实现其股价的上涨。同样,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是对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盘点位下,什么事也做不了。因此,只要稍加引导,有关各方就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共识,因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可流通底价是可以实现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颁布了类似的信息,但由于没有形成群体效应,在大盘的整体下跌中,声音微弱,没有发挥出作用。

5、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进这样的改革措施需做两个说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价的自锁绝不是二次股改。首先,这一措施是大股东自愿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关部门强制推行的问题。其次,可流通底价的确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根据自身的情况在3000点到5000点之间自愿做出的,并无一个外部强加的、千篇一律的价格规定。可流通底价定得低,其股价也会低;可流通底价定得高,其股价则会高。因为不到那个点位,股民就无对该公司大股东减持的疑虑。第二,大股东可流通底价的自锁是一种价格约束,而不是像“锁一爬二”那样的时间约束,风险滞后。

笔者认为,如果这种自愿锁定的提案是一种群体行为,而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话,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统风险,振奋市场信心的。

6、推出这一措施的时间是关键

长达一年的股市下跌,尽管其负作用已开始在上市公司显现出来,但由于总体看我国的宏观经济面和上市公司微观业绩面还没有走坏,我们通过调整和实施大股东可流通底价自锁的措施,还能发挥作用。若拖到明年,市场和上市公司之间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将回天无术。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们通过政策措施扭转股市大盘持续低迷的关键。

七、异船相帮,首选之战在香港

我们要履行大国责任,也承诺和发达国家共渡难关,一个创新性的思维,就是要先在世界资本市场普遍下跌的过程中,寻找一个有利的亮点。让它能够担负起资本市场抬头复苏的使命。而这一点,就中国来说,首选之战,最合适的地点就是在香港。

香港市场60%的上市公司市值都是来自内地的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香港的经济也主要由内地支撑,但是在金融体系、货币体系上香港完全是和美国货币、金融体系一体化的。如果说在内地市场相对较为独立的背景下,次贷危机仍然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的话,那主要是从香港传递过来的。所以,搞活了香港这个棋子,对外可以带动美国等国家的资本市场,对内可以和A股产生良性的互动,而不是通过这个管涌,把境外的风险传递到境内来。

具体做法可以让中投公司把战略重点从美国转到香港,守住香港这一前沿阵地,用过量的外汇储备在香港吸纳H股,起围魏救赵之目的。现在中国只要能够在国际资本市场任何地点进行投入,就会产生巴菲特效应,中国出手了,可鼓舞世人的信心。占领香港桥头堡,我们既承担了大国的责任,答应美国出手相帮,又可实现了一箭四雕之目的:
第一,购买H股,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的风险。
第二,此时购买已极具投资价值的H股股票,抛出美元,买回本国基础产业的股权即可保值又可增值。
第三,香港市场外联美国,内联中国内地。我们投向了香港,把香港带动起来,就等于从外部对美国进行帮助。第四,香港H股对A股产生正面的拉动作用,守住了这个桥头堡,就堵住了外界金融危机导入到中国内地的恐慌性的、会导致信心丧失的渠道。

购买H股从香港资本市场上传递对海外资本市场出手相帮的举措。对外,可以拉动其他海外市场的复苏,毕竟在全世界下沉的资本市场中有一个场所 ———香港,已经出现希望。对内不仅不再向A股市场传递负面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且H股的复苏还能够带动A股的上涨。打好香港这一战,就迈出了盘活全局的重要一步。

总之,把握这次重大的能让中国历史性崛起机遇的关键是激活内地的A股市场和回购香港“桥头堡”的H股。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宏观经济将由2002至2007年的加速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转变∶一是GDP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内需在需求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显着增强;三是经济和金融结构的转型步伐加快,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比例将明显提高;四是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力度将不断加大。

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稍缓,内需渐成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力,金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加大。因此,买股要买内需股,能灵活配合金融改革之金融股,有创新、拓大市场能力之制造业股。

2009至2011年,社会层面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M2维持较高增速,但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的可能性加大。未来三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但阶段性资金吃紧频率明显加大;
境外短期资金输入压力总体加大,但“阶段性资金大出”的可能性在迅速上升,这将成为影响未来三年中国经济金融能否实现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
资金明年或大量流出,留心“阶段性资金大出”一词,即是热钱或者突然流走,会对人民币汇价产生冲击,故不要嘲笑那个谓人民币可以贬值的分析报告。阿爷已经对汝作出警告,只不过这个“阶段”何时出现,就只有问热钱的金主才知。如果阿爷在未来六个月仍没有刺激经济之举,而外围经济反见好时。笔者看在2009年上半年或会见“资金大出”。

未来三年资产价格可能在波动中逐步上行。其中,房价在涨势大幅放缓后总体可望呈现小幅、稳步上涨态势,但短期内普跌的可能性较大;2009年股市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震荡有可能加剧,2010和2011年则可望维持在较小震荡中逐步上涨势头。

2010至2011年可望否极泰来,各国政府但如能如愿提早刺激经济,而美国新总统又在新上任后立即生生性性,趁2009年4月前后,美国次按要重订利率的合约数量较少时,搞好美国经济则可捱三年期望改为捱到2009年中,2009至2011年宏观

调控取向及结构性改革预测:
(一) 稳步加快资源价格体制改革的进程
资源价格体制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成本等因素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一是继续加快推进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改革,减少对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的行政化控制;
二是继续加强煤电联动,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管;
三是加快供热、供水等公用资源价格改革进程;
四是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到2011年,内地资源价格可望与国际价格基本接轨,假如2011年时中国的资源价格能与国际价格基本接轨时,不知美国股神巴菲特会否在2010年时再买入中过石油,再推而广之买江西铜业、中煤集体等资源股票。

(二)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首先,逐步将Shibor和国债收益率培育为我国短期和中长期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疏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渠道;
其次,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存贷款上下限逐步向同期Shibor利率靠拢;
第三,在推出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定和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后,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产品有望推出;最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为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相关措施将稳步跟进,其中,预计存款保险制度最早将于2008年底或2009年初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