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美林证券公司股票走势
扩展阅读
股票与公司债劵区别 2025-04-30 10:18:43
苏州味知香股票代码 2025-04-30 10:17:21
汇星国际股票行情 2025-04-30 09:56:55

美林证券公司股票走势

发布时间: 2022-06-29 02:22:18

⑴ 美林证券的公司历史

1914:1月6日,CharlesEMerrill公司成立,5月9日,Merrill说服Lynch加入其中。5月9日,新公司开张。
1915:CharlesEMerrill公司改名为美林公司。
1919:美林公司雇佣AnnieGrimes作为业务经理,成为第一位在华尔街做销售的女性。
1926:美林公司以多数控股权购买了加利福尼亚南部的一家食品店。代表着公司在金融领域外的重要投资。
1930:美林公司保证将自己投入到投资银行的持续发展中。
1932:CharlieMerrill将自己的经营食品连锁店的经验刊登在《家庭圈子》上,第一个杂货店销售的杂志。
1938:EdmundLynch去世,享年52岁。
1941:美林公司,E.APierce和Cassatt印刷了第一份年度会计报告。
1943:公司指派第一位女性,18岁的HelenHanzelin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
1945:公司第一次为业务员建立了培训学校,现在成为金融顾问。
1947:公司第一次印刷了《WePeople》,面向国内的美林的雇员发行。
1949:公司的旧金山公司为女性提供了一个投资研究会。
1956:CharlesE.Merrill去世。
1960:继续50年代开始的向全球扩张的趋势。美林建立了第一家在伦敦的公司。
1961:为了寻找新的市场和客户,美林进入日本并于三年后在东京有了办公室。
1973:美林公司成为第一所在有价证券商业领域采纳控股公司形式的公司。
1974:“公牛”这个口号成为美林公司所有金融服务的商标。
1976:美林资产管理成为美林集团的一个完整的部分。
1977:引入CMA。
1978:为了巩固投资银行领域,美林并购了White,Weld&Co.,Inc。
1980:每个圣诞节早晨,美林公司向年长的市民开通其电话线路,他们可以向自己爱的人免费打电话。这是由WilliamA.Schreyer董事长发明的。
1982:美林在香港建立了亚太地区的总部。
1985:美林成为进入日本股票交易所的第一个外国有价证券公司。美林庆祝成立100年。
1986:第一份外文的年度报告在日本出版。后来年度报告被翻译为中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俄文。
1993:新的董事长兼CEODanielP上任。美林的公司原则形式化。五项原则是:我们作为领导、同事、雇员和居民的行为基础。我们承诺在经营原则的规范下进行我们个人及组织行为。这一承诺帮助我们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公司。随着ML越来越多元化、全球化,经营原则帮助我们更加确定我们是什么样的公司,我们相信什么,我们期待我们能为自己、客户和股东提供哪些服务。美林成为在中国的第一家国外有价证券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1995:并购了SmithNewCourt之后,美林成为equityorganizationintheworld,具有卓越的研究、贸易销售能力。
1996-1998:通过并购扩大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1998:美林在韩国股票交易所上市。美林网站记录在为客户服务方面创造里程碑,有300000客户在互联网注册。
1999:美林由于奖学金项目的设立得到总统奖章。
2000:美林和HSBC创立了第一个全球的,在线投资和银行服务,目的在于吸引境外的投资者。
2001:世界贸易大厦被袭击之后,华尔街将近9,000公司的雇员从离开办公室。三个美林公司雇员在911中遇难。
2002:12月任命E.StanleyONeal为CEO。2003年4月28日成为董事长。3月即9·11发生之后不到一年,美林让其官员回到曼哈顿下城地区的世界金融中心。9月,为这个地区收到悲剧影响的大学生创立了“9·11希望和梦想高等教育奖学金”,一个500万美元的基金
2003:美林宣称为“TotalMerrill”,一个金融管理平台,客户可以使用其组织自己每天的金融工作或成为它的一分子。
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亏损严重,被美国银行收购。

⑵ 美林证券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

Merrill Lynch
美林证券
美林证券成立于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综合投资银行。其资本额高达235亿美元,在《幸福》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证券业第一。
美林公司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的所有方面,包括债券及股票的承销(1997年以总融资额2480亿美元的成绩雄踞全球承销市场之首)、二级市场经纪及自营业务、资产管理、投融资咨询及财务顾问(目前美林客户所拥有的资产总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以及宏观经济、行业、公司的调研。自1988年起,美林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及股券承销商。美林集团在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和其他许多股票交易市场的股票交易额均名列首位。
美林集团拥有阵容强大、范围全面的调研分析队伍。在《机构投资者》杂志每年的“全美最佳研究小组”评选中,美林集团连续三年获得全球最强研究实力这一最高荣誉奖。
1997年11月24日,美林集团以53亿美元收购英国水星资产管理公司,使美林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之一,兼并后所管理的资产已超过5000亿美元。1998年2月,它收购了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在日本的大部分业务,并据此建立了美林日本证券公司。至1998年底,美林受委托管理的客户资产已逾14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天接近4亿美元的速度在增加。
但由于美林在银行、经贸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不景气,该行2001年第二季度盈利暴跌41%,当季盈利5.41亿美元,每股收益56美分;美林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为9.21亿美元,每股收益1.01美元。美林首席财务官称:“目前市场行情表明,美林还没有改善这种不利状况的迹象,在未来的第三季度,美林可能比第二季度还糟。”
美林是首家获邀在中国开设办事处的美资投资银行。1993年,美林在上海的办事处正式开业。几年来,美林通过首次公开上市和债券发行等形式参与的中国政府和企业融资项目数量超过任何其他投资银行,总和接近100亿美元。近年来,美林完成的中国融资项目包括:美林作为上海石化上市招股的全球协调人及主承销商,成功完成的首宗在纽约及香港交易所两地同时上市的招股项目;1994年美林集团被我国财政部委任为国家信用评级工作的顾问,并独家主承销首批中国10亿美元全球债券,至今已为财政部发行了6笔债券,最近一笔是为财政部发行的5亿美元的全球债;中国首笔1亿美元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庆铃汽车)、深圳高速公路2.13亿美元首次公开招股、吉林化工2亿美元首次公开招股、江西铜矿2.1亿美元及天津发展1.55亿美元首次公开招股。

⑶ 美林证券股票投资平台是可以做A股T+0吗

特地看了,是可以的哦

⑷ 美林证券是国内可以做股票吗

要开通融资融券才能做空股票,融资融券的门槛要达到50万。

⑸ 美国金融危机时期为什么股票大跌

美国雷曼兄弟投资公司具有158年的老牌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很大,一旦破产这些投资就没有了,所以对世界的金融市场打击是很残酷的。就中国来说,中国银行买入的雷曼兄弟无担保债券7000万美金的投资就成为废纸一张,工商银行也是1.2亿啊,国内有7家银行共有3.8亿美金的投资将血本无归哦,这些足以让股市大跌一通的。

⑹ 关于美林证券公司

绝对是错的,美林全称美里尔-林奇公司,创办于1914 年1月7日,当时美里尔(Charles E. Merrill)正在纽约市华尔街7号开始他的事业。几个月后,美瑞尔的朋友,林奇(Edmund C. Lynch)加入公司,于是在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美林(Merrill, Lynch & Co)

⑺ 美林证券是否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了吗

你提的问题已经发生,以后美国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类似情况的.
翻翻历史记录吧,没有一次降印花税带来过反转,只是减缓熊市的步伐而已,使更多的场外资金介入被套,机构顺利减仓.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不解决1800也不是底
现在风险仍然很大,建议有股的朋友顺势而为吧,如果后两个交易日个股分化了,走势变弱的股可以逢高减仓或者出局了,而强势股可以暂时持有观望,短线大多数股基本都有15%的利润了,当短线抄底资金利润增加到25%左右时,可能会选择兑现出局,请注意风险.
引发这次调整的原因可能和美国历史悠久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有关,该公司的破产直接负债高达6100多亿美圆(虽然巴莱克银行获批准收购部分雷曼业务,交易金额为13.5亿美圆<和6100亿美圆负债比远远不够>,而拒绝全面收购该公司,所以该公司的破产趋势还是很难避免),次贷危机已经很明显不会就此结束,后面不排除会有更多的类似公司宣布负债破产,而美国经济可能面临3年以上的衰退,这对全球的未来负面影响不得不提防(包括中国),这可能导致中国不少企业的盈利状况受到波及,间接波及中国股市。所以这消息向我们表达了未来宏观面面临的压力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有恶化的风险。(虽然美国政府已经向国会提出了新的7000亿美圆的的救助计划,但是美国经济的困境是摆眼前的,已经有高达5万亿的负债,这7000亿真的能够获得国会批准吗?钱从哪里来?这是个变数,该问题处理不当,可能成为潜在的重大利空)
而政府终于突然袭击出了等待已久的利好
第一、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千分之一(而个人对该政策的理解在于关注这个政策带来的利好程度,确实是利好不过作用会小于上次降税带来的利好作用!上次股市多头还比较强为股市带来近1200亿增量资金大盘真正的反弹其实只有四天,而这次降税估算能够带来的增量资金不超过400亿这是最乐观估计因为现在股市中资金被深套的高达90%,他们的能够补仓的资金并不是很充裕,因为他们的大多数补仓资金都在上次印花税行情,和前期的连续下跌抄底中消耗待尽, 真正的还活下来的资金是少数,现实情况降低印花税成了假利好了这个利好只对反复操作的资金是利好<前题是这些资金还没被套>而90%的资金已经深套不准备买卖了也没资金再进行所谓的大规模抄底,所以降税对他们没有实质意义,而机构不会放过这次借利好出货的机会,看看上次印花税下降时机构怎么干的吧)<该利好是超短线利好且利好程度很小,并不是像机构和媒体大量鼓吹的重大利好,在机构鼓动散户看好后市时,个人投资者也得多长个心眼,而被机构重点强调看好的银行股以浦发银行为例19日当天大机构买卖基本持平矛盾很大没明显建仓迹象,不排除是老机构继续在出,而场外的新建基金在入,既然机构这么看好银行板,甚至对股民吹要涨100%,这么看好机构为什么减仓,把这么好的筹码给散户了,个人投资者多思考下机构真正的意图吧,而资金系统显示该股长期以来机构和法人都是减仓趋势没有扭转过包括周五的大涨,而筹码持续不断的逐渐被散户、中户和大户接手了>

第二、汇金公司宣布回购二级市场工、中、建行股票,国资委表示支持央企回购股票(而该公司回购股票的动作市场部分舆论故意把它称为平准基金入场,而平准基金发起人已经表示该基金现在连资金来源都没确定,真的入场还没时间表,而该公司隶属于财政部直接由央行管理已经动用外汇储备持有以上3个银行巨大的股份比例,而从这波杀跌下来该公司利润的损失可以用非常惨重来形容,所以该公司这次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有托股价的嫌疑,因为该公司的限售股以工商银行为例,如果现在不托股价,等到2009年10.27日限售股《中国银行09年7月15日解禁》上市的时候可能还会被腰斩的可能,那该公司的利润可能继续大幅度缩水到成本价附近,那该公司的战略投资就可以算是失败了,以3块为例该公司如果不托股价,任由股价跌到2元,那现在的3540亿市值可能缩水为2360亿,而这和该公司在股价最高时的10000亿比已经损失到无法接受的程度,所以托股价是为了在解禁期到期后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抛售,可能而不是大多数人考虑的看好后市长期投资,这也是被市场逼的,而且股价也不会回到大多数人被套的位置,因为该公司就是为了套利而存在的<超级大非>,散户跑了它股票卖给谁?汇金购进股票市值回升再投放市场将又赚一笔如此循环往复!老百姓的钱继续被吸进去填补央行对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天文数字注资损失,而动用国家外汇储备用于国有企业因制度和机制的原因产生的亏损也遭到部分学者专家的质疑。)<该消息短线是利好但是如果解禁期到后,该公司不承诺不抛售股票并长期持有,那该消息在未来可能成为重大利空,因为该公司可能给股市带来近8000亿左右的抛压盘,股市能够承受得起吗?而国家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回购自己的股票也很不现实很多国有企业亏损继续生存都很困难,真的有这么多钱把企业奈以生存的资金来买不知道底在那里的股票,而放弃正式的经营?>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到1500只是时间问题同样也不会是最低点.
而周五开盘大多数股接近涨停,特别是开盘瞬间买盘多于卖盘几十倍的情况下有巨大的抛单涌出,打得疯狂的追涨资金有所回落,虽然后面再次大盘再次强攻封停,能够干出这种事的只能是大小非和大机构,在早盘放天量减仓后虽然大盘继续封停但是意图就是为了造成一种多头绝对压倒强的假象,给场外资金遐想的空间和信心,机构再通过媒体和股评大量喷多,后市机构拉高抛售筹码时才会有更多的主动接筹码的资金介入,再次拉高出货。而2270是这次反弹的第一压力位,2500是第二压力位。见好就收吧。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因为资金面紧张导致的现在下降趋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乐观,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但是已经让市场中的主力资金吃不消了(在主力开始出货前市场中的主力资金一共只有3万亿,但是大小非足够消灭它们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就算在奥运前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奥运期间采用横盘运行或者小幅度反弹的走势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该谨慎对待,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当然如果有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带来抄底资金抄底,带来的反弹相对规模较大当然最好,对散户来说机会难得。严格控制仓位是我现在唯一要说的,逢反弹减仓是严谨的。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⑻ 美林证券的公司定位

美林证券是世界领先的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它在财务世界里响叮当名字里占有一席之地。公司创办于1914年1月7日,当时美瑞尔(CharlesE.Merrill)正在纽约市华尔街7号开始他的事业。几个月后,美瑞尔的朋友,林区(EdmundC.Lynch)加入公司,于是在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美林。1920年代,美林公司纽约办公室坐落于百老汇120号,并且它在底特律、芝加哥、丹佛、洛杉矶和都伯林都有办公室。美林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资本市场及顾问公司,其分公司及代表处遍及全球六大洲37个国家与地区,雇员达60,000人。
美林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个人以及机构投资客户的需要。这些服务包括个人理财计划,经纪证券买卖,公司顾问,外汇与商品交易,衍生工具与研究。作为投资银行,美林也是全球顶尖、跨多种资产类别之股票与衍生性产品之交易商与承销商,同时也担任全球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的战略顾问。美林在全球有超过700个办公室及15,700名财务顾问,为个人及企业提供以一流规划为基础的财务顾问与管理服务,旗下所管理的客户资产总值达1.7万亿美元。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之一。美林持有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之一贝莱德美林投资管理(BlackRock)近一半的股权,其管理之资产总值约1万亿美元。

⑼ 最近股市的全线飘红是为什么

LZ好,什么叫崩盘?
崩盘即证券市场上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证券大量抛出,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无限度下跌,不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停止。这种大量抛出证券的现象也称为卖盘大量涌现。

世界最惨烈的几次股市崩盘
纽约1929大崩盘: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
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
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 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
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 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
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
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日本股市梦魇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
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 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中国式股灾
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之,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更多股票知识资讯
http://www.soguchina.com/ 2169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