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长盛同庆、同庆A、同庆B三者什么关系
初始投资者一次申报认购的基金份额,自动按4:6比例分离为风险收益特性不同的两类份额:同庆A(稳健收益类)150006和同庆B(积极收益类)150007。初始投资者同时获得两类不同风险收益份额。
初始投资者持有的同庆A和同庆B份额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既为长盛同庆160806。初始投资者及二级市场投资者可根据不同的风险收益需求进行交易选择。
封闭运作期三年,封闭期内不开放申购赎回业务,不分红,基金日常投资运作管理与普通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无异。封闭运作期满后,自动转换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
他们场内场外的净值都是一元左右,但一定会有一定的差价,因为在场内是以100份报的价~~~~~~~
❷ 基金潜伏ST股逆市获利
31只ST股逆市平均上涨3.05%
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基金共计持有31只ST股。Wind统计显示,三季度以来截至到9月21日,31只基金持有的ST股平均上涨了3.05%。这期间上证指数下跌了9.02%。
在这31只ST股中表现最不济的当属ST狮头,三季度以来跌幅高达38%,不过根据ST狮头的盘后交易,持有该股的长盛同庆极有可能选择了获利了结。其次是*ST金马,跌幅也高达21%。排名倒数第三的ST珠峰(12.01,-0.19,-1.56%)也下跌了12%,不过该股在三季度也遭到了机构的抛售。撇除ST狮头,30只基金持有的ST股三季度以来平均上涨了4.43%,跑赢上证指数13.45%。
而涨幅最好的是ST国祥,三季度以来涨幅高达87.26%,在二季度末的持股机构中,仅华夏红利持有220万股。不过公开数据显示,在8月26日至8月30日,一机构席位卖出3280.74万元。根据ST国祥三日的加权平均价14.51元/股计算,机构卖出的股份数量大致在220万股左右。不过ST国祥的股价在达到15.26元/股的新高后,股价涨至周五的19.89元/股,涨幅超过20%。华夏红利极有可能因为过早撤退而错失了ST国祥的上拉行情。
ST园城以35.73%的涨幅排名第二。不过持有该股的基金仅有一只,即诺安主题精选,于二季度新建仓近250万股。事实上,除了ST园城,诺安主题精选还持有*ST盛工118.7万股、ST甘化(10.32,-0.32,-3.01%)80万股。此外,诺安旗下诺安股票也持有*ST盛工75.78万股,另外三只产品合计持有ST汇通 646.79万股,也有同门产品持有*ST华控544.49万股、ST科龙378万股、ST安彩(6.99,-0.12,-1.69%)45.86万股。
三季度以来*ST盛工上涨7.25%,ST汇通涨10.20%,*ST华控微跌1.1%,ST安彩微跌0.54%,ST科龙则大跌11.31%。总体来说,诺安基金在ST股上还是获得了甜头。
31只基金持有的ST股中,*ST盛工、ST汇通和*ST金马三只个股最受基金青睐。
Wind统计显示,二季度末持有*ST盛工的基金多达19只,合计持有4207.43万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的15.25%。其中国泰基金旗下就有13只产品持有该股,持股数量已逼近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资料显示,在8月5日至8月9日期间,又有三家机构席位买入,总计买入金额约为3400万元,买入数量约200多万股。*ST盛工也不负众望,三季度以来逆市上涨7.25%,持有该股的基金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回报。
ST汇通二季度末也是基金扎堆,13只基金合计持有5177.7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17%。其中华夏基金旗下三只产品合计持有1706.48万股,此外还有诺安、长盛、工银瑞信、招商、泰达红利等众多基金入驻其中。
二季度末持有*ST金马的基金也多达12只,合计持股142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近10%。金鹰旗下三只均潜伏其中,合计持有165万股,这也是金鹰基金二季度末唯一持有的ST股。
从基金公司来看,华夏基金二季度末持有的ST股多达7只,如ST汇通、*ST南方(9.57,0.00,0.00%)、*ST偏转、ST国祥、ST新材、*ST 化工、ST张家界(9.47,-0.24,-2.47%)、*ST太化。其中王亚伟掌舵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均持有ST张家界、*ST太化。ST张家界三季度以来逆市上涨24.33%,不过*ST太化却没有给基金“一哥”足够的面子,不涨反跌0.73%,不过还是远远跑赢了大盘。
整体来看,华夏基金持有的7只ST股中,ST南方停牌没有交易数据,4只个股的涨幅在10%以上,一只基本没有涨跌,仅有一只跌幅超过了11%。也就是说,华夏基金中期潜伏的ST股为基金净值还是做了足够多的正面贡献。
不过也有一些基金公司“押宝”失败。比如新华基金,二季度末其唯一持有的ST股就是*ST金马,旗下6只产品合计持有841.6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5.64%。尽管全盘“押宝”,但*ST金马三季度以来跌幅超过了21%,在31只基金持有的ST股中排名倒数第二。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易方达,二季度末易方达仅“相中”了*ST通葡,旗下四只产品合计持有173.97万股,不过该股三季度以来跌近7%。虽然没有给易方达带来盈利,但也算跑赢了大盘。
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当属持有ST股最多的产品,二季度末持有7只ST股,如*ST威达(28.42,-1.49,-4.98%)、*ST南方、ST金化、ST源发(8.67,-0.02,-0.23%)、*ST宝诚、*ST东碳(14.26,-0.27,-1.86%)、ST黑化(11.02,-0.21,-1.87%)。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国家之前出台政策对借壳融资的监管要求提高了之后,目前有很多的ST个股是难以达到售壳要求的,尤其是对于拟借壳上市的公司要求提高以后,这种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的把戏预计是越来越难实现了。所以,不建议普通投资者对ST个股给予太多跟风。
❸ 股票同庆b到期怎么回事
同庆B到期后就会按照到期日那天的净值和你持有的份额折算为长盛同庆这只基金,然后长盛同庆作为一只单独的LOF基金在市场上交易,你可以选择按照市场价格卖出或者是按照净值赎回。
❹ 长盛同庆为什么经常停盘
有关公司的停牌信息可以查询上市公司公告。那你可能看错了,这是一只基金,流动性非常差,没有买的也没有卖的,也许你因此以为是停盘了,实际上成交量太小的过。
❺ IPO重启与大盘有何影响
显然,重启IPO不仅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股票供给,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股票市场管理部门对股市走势的态度。因此,重启IPO必然会改变股票市场资金的搏弈态势,只是其改变的性质和程度随发行速度与节奏的不同而不同。在增量资金不变的情况下,发行速度与节奏慢,对市场的冲击小,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比较正面,市场做多力量可能会大于做空力量,对股票市场走势的负面影响就不明显;发行速度与节奏快,对市场的冲击大,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就比较负面,市场做空力量可能会大于做多力量,对股票市场走势的负面影响就会明显表现出来。如果IPO重启的发行速度与节奏由慢而逐步加快,对市场的冲击也跟着由小逐步到大,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又正面逐步转为负面,市场做空力量可能会因此逐步大于做多力量,股票市场走势也将因此逐步下跌。总之,股票市场走势最终与IPO重启的发行速度与节奏呈负相关的关系。
IPO的发行规模最能直接反映股票市场的供给状况。IPO发行规模可以从三个指标理解:一是单只发行的新股的总股本的大小;二是单只发行的新股的发行价高低,从市场募集的资金规模的大小;三是一定时间内所发行的新股总数的多少,从市场募集的资金总量的大小。IPO重启时,如果发行的是融资规模大的大盘股,或者一次推出就是好几只股票,它首先就表明股票市场管理部门要抑制市场的上涨的态度,这会对股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股民将选择做空退出股票市场,再加上因IPO发行规模大本身可能引起的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使股市下跌。这次虽然重启IPO,但第一次发行的IPO规模不大,只是4600万股,融资规模只有6亿元,发行的数量也少,只有一只,对市场的冲击小,所以,2009年6月19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反应比较正面。但如果接着发行的新股规模越来越大,同一时间发行的数量越来越多,其负面影响就会反映出来。例如,上一轮行情的最高点位所以出现在2008年初,这与2007年第2季度后加速大盘股的发行有直接关系。当市场处于低迷期,大盘股的发行更会引起各方关注,2008年9月,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多次表态,将根据市场资金需求情况,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尤其是对大盘股的发行将会更加慎重。本次IPO重启后,尽管先发行的是小盘股,但是中国建筑、光大证券、成渝高速等大盘股早已"过会",发行是迟早的事,一旦这些大盘股发行,必将为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压力,我们不能不密切关注IPO发行规模的变化情况,以万变应万变的心态应对股市因IPO发行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局面。
IPO发行市盈率的直接影响着股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这是因为在股票一级市场发行的IPO,历史上,在股票二级市场上市的新股,上市当天一般都会溢价,尤其是在牛市其溢价空间会更大,其后就看其市盈率和市场状况。溢价后的“水涨船高”的结果就是提高股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泡沫。IPO的发行市盈率越高,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的泡沫就越多,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的下跌风险就越大。所以,即使发行市盈率高的新股在其上市后引起了大盘上涨,也不得不警惕因其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泡沫所潜在的下跌风险。例如,在2007年的牛市里,IPO多以高市盈率发行,其中中国远洋发行的市盈率是98倍,中国平安发行的市盈率是76.18倍,中信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59.62倍,宁波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6.39倍,辰州矿业发行的市盈率是36.06倍,南京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4.45倍,兴业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2.5倍,三变科技发行的市盈率是31.61倍,交通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1.28倍。而2007年新股上市的第1天,其平均上涨幅度是192%,这些股票上市后的市盈率高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其抬高二级市场市盈率和为二级市场带来泡沫的严重程度也可想而知。所以,2008年股市泡沫破灭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与2007年高市盈率发行新股而为二级市场累积和增加泡沫有直接关系。就是到了2008年1—6月,所有IPO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27.04倍,2008年7—8月,所有IPO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24倍。其中,中煤能源为43.71倍,紫金矿业为40.69倍、中国铁建为30.56倍,而当时沪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5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89倍,使这些股票在上市后大部分遭遇“破发”,由此拖累大盘屡创新低。
所以,要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就不能不关注IPO发行的市盈率,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高市盈率的IPO迟早都会摧垮大盘,除非在IPO后其业绩有相应增长。
IPO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股票二级市场的质量。IPO的资产质量好,成长性好,其业绩就有基础,其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后就能改善股票二级市场的质量,股票二级市场向好的走势就得到以良好业绩为代表的良好基本面的支撑;反之,如果IPO的质量不好,它只会恶化股票二级市场以业绩为基础的基本面,股票二级市场向好的走势就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撑,股市只能因此走坏。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和成长性好的IPO,其上市后会降低其市盈率,从而降低二级市场总体的市盈率,挤压二级市场的泡沫;相反会提高二级市场总体的市盈率,增加二级市场的泡沫和下跌风险。2007年,我国股市所以能走好,这与IPO的质量有直接关系,统计显示,2007年以来15只融资超过100亿元的IPO大盘蓝筹股,2007年共实现盈利3639亿元,占同期A股市场1550余家上市公司总盈利的4成,显著提高A股公司总体的盈利质量,这使股市的上涨显得理直气壮。因此,要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决不能简单从其历史表现中找到答案,而必须紧盯将要发行的IPO的质量,从其质量变化中评估其将为市场带来的变化。
重启IPO必定为股票市场至少带来三种压力:一是重启IPO必将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为市场带来资金压力。股份公司通过IPO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所募集的资金多进入生产或流通环节而离开股票市场,即IPO完成后必然从股票一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IPO上市后因原始股东的获利套现又会从股票二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总之,无论如何,重启IPO确实会分流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因此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重启IPO一定会引起股市下跌,只是下跌的时间和幅度不同而已;但暂停IPO,其结果最终一定会引起股市的反弹。
二是重启IPO可能为股票市场增加第四种资金压力。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已明显存在三种资金压力:大小非解禁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套牢盘解套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获利盘获利出局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中国股民素来有“打新”的偏好,重启IPO后将有部分存量资金离开二级市场进入一级市场“打新”,这就可能为二级股票市场带来第四种资金压力。
三是重启IPO为股民带来心理压力。由于重启IPO的结果必然是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这是股民们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如果因IPO重启从股票市场分流出去的资金数量能为新增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数量所抵消,使股票市场的资金不出现净流出状况,股市才不会因重启IPO而下跌。可是,由于重启IPO的结果是确定的,而是否有新增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是不确定的,重启IPO就为股民带来了心理压力,至少股民在没有看到分流资金与增量资金达到平衡之前,这种心理压力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因此,在重启IPO之初,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对此以下跌作出反应。1994年12月8日,第一次重启IPO后,大盘表现为下跌;1995年6月12日,第二次重启IPO后,大盘也表现为下跌。1996年1月4日,第三次重启IPO后,虽然大盘在两个月后的1996年3月4日出现反弹,当天上证综指到达601.980点,在当年年底大盘更上涨到1258.69点。但在1996年1月4日—1996年2月16日,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大盘总体上表现为下跌,以上证综指为准,期间的最高价出现在1996年1月9日的559.640点,只略高于1996年1月4日的最高价558.940,最低价出现在1996年1月19日的512.830点,低于1996年1月4日的最低价539.760,可见,第三次重启IPO,短期上对股民还是带来心理压力,反应在大盘就是下跌。
所以,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不能不考虑股民复杂的心理压力因素。
不管新股发行的规模、速度与节奏如何,也不管所发行的新股质量怎样,如果股票二级市场的增量资金能跟得上新股发行与上市所消耗的资金,使股票二级市场的供求资金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大盘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因新股发行而变坏,否则,大盘将即时作出变坏的反应。目前,虽然IPO已重启,但股票二级市场的新增资金也在相应增加,据简单统计,2009年来股票基金为股市带来的新增血液已达500亿元以上,2009年6月份,新基金密集发行,据统计,6月份第3周,共有11只新基金在发。刚刚结束发行的广发聚瑞股票型基金首发募集规模达到70.7亿元,一举超过了今年4月银行系基金农银平衡双利基金首募的64亿元,创出今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首发规模新高。而之前创新型封闭式产品———长盛同庆更是创下了146亿元的销售规模。截至6月17日,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51只已成立基金募集规模为1147.92亿元,。分类型来看,今年以来14只混合型基金募集197.92亿元,18只股票型基金募集561.827亿元。按照股票型基金投资股票比例在60%—90%;混合型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在30%-80%,基金入市资金量为396.48亿元—663.98亿元之间,折中来看,目前的偏股型基金入市资金大约530亿元。如果新股发行所需资金量在这新增530亿元资金内,那么,其对股票二级市场的影响会被抵消。但随着IPO发行的深化,很有可能超过新增资金量,到时大盘就会以下跌作出反应。所以,资金供求关系告诉我们,从本次IPO重启后的近期看,大盘总体上将延续上涨趋势,但从中长期看,就不一定延续上涨趋势,其决定性因素在于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
IPO重启后至少会出现三种效应:比价效应;累积效应;滞后效应。一是比价效应。股票评估中有一种叫做比较法的评估理论,该理论的原理是股票市场中影响价格和价值的因子相同或相似的同类股票,其价格和价值应相同或相近。因此,某只新股发行者,为了发个好价钱,就会想方设法把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抬高,以“比价效应”吸引股民以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为参照申购该新股;持有某只新股的主力为了在这只新股上市后卖个好好价钱,就会想方设法把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抬高,以“比价效应”吸引股民以更高的价格买进该股。如果该股上市后的价格高于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这些股票就会因“比价效应”而上涨,相反就会下跌。总之,比价效应会使IPO与其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产生联动效果,从而对二级市场产生影响。这次桂林三金药业公布IPO后医药版块“闻风而涨”就是IPO“比价效应”的体现。二是累积效应。IPO重启后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将是一只又一只新股发行后的影响力的总和,是每只新股发行后的影响力的累积和叠加,由此产生IPO的累积效应,也就是说,IPO对市场的影响是在一定数量的IPO的影响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体现出来,同时,叠加之后的IPO对市场的影响将比单个IPO对市场的影响来得复杂和巨大;三是滞后效应。由于具有IPO累积效应,因此引起IPO的滞后效应,无论是重启IPO,还是暂停IPO,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这种效应反映在场上就出现下面现象:暂停IPO后市场先表现为下跌,有时还会在下跌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转跌为涨。例如,1995年1月19日起第2次暂停IPO,暂停时间从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时间长达5个月,暂停IPO后股市并没有止跌,而是继续走低,下跌时间长打一个月以上,到了1995年2月22日,才出现点位高与暂停IPO之前一天的1995年1月18日593.650点的反弹,两天后大盘又回落到593.650点以上。而IPO重启后市场先表现为上涨,有时还会在上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转涨为跌。例如,这次的IPO重启,从2009年6月19日到现在,大盘还是在上涨之中。以上现象是IPO“滞后效应”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即暂停IPO时,暂停IPO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减少、股民压力减轻等效应还未起作用,大盘还处在IPO重启后的“滞后效应”影响下,大盘因此继续下跌。IPO重启时,重启IPO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增加、股民压力增大等效应还未起作用,大盘还处在暂停IPO后的“滞后效应”影响下,大盘因此继续上涨。概言之,IPO所产生的比价效应、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是大盘走势变得复杂。股民们不能不跳出IPO,从IPO效应的角度冷静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IPO是市场各方利益主体搏羿的结果。从这次重启IPO前后市场所发出的声音看,有三类利益主体赞成重启IPO的声音是最宏亮,最有力的:第一类利益主体是IPO的公司;第二类利益主体是投资IPO公司的股权投资公司;第三类利益主体是IPO承销商,他们都是IPO重启的最直接受益者,当然赞成IPO重启。其他的市场利益主体也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量IPO问题。但是,IPO最直接受影响(不一定是受益,有可能是受害)的小股民们却发不出或不知道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在IPO面前,小股民成为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弱者。由于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总是站在自身利益诉求的角度看待IPO的,他们对IPO是否重启就各有各的“账”,各有各的“算盘”,其喊出来的声音就不一定是客观的,更有可能是主观的,甚至是歪曲事实的。当这个市场的IPO加入人为因素后,就会把本已显的复杂IPO市场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因为此时市场所受到的影响不只是IPO,而是借IPO之名强加人的利益因素的影响。所以评估是次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就不得不多考虑“声音不对称”和“利益不对称”,通过透视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各自诉求,把握市场在重启IPO影响下的真实走向。
❻ 长盛同庆基金日k 线走势
登录股票交易软件查看啊
❼ 长盛同庆B 150007
在股票市场买卖。
❽ 股票帐户里的长盛同庆基金160806怎么卖不了
到期自动转为LOF基金了,应该可以直接卖出,如不能,两条途径,1找开户券高2找基金公司
❾ 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2012年4月10日,长盛同庆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在北京举行,高票通过长盛同庆基金转型方案。
2012年3月27日,长盛电子信息产业股票基金正式成立,募集份额为436,781,526.34份。
2011年12月6日,长盛同瑞中证200分级基金正式成立,募集份额为623,196,268.63份。
2011年12月6日,长盛同禧信用增利债券基金正式成立,募集份额为3,700,861,505.32份,其中同禧A募集份额1,919,811,572.88份,同禧B募集份额1,781,049,932.44份。
2011年10月26日,长盛同祥泛资源股票基金正式成立,募集份额为941,658,939.32份。
2011年8月19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11]1315号文批准,公司股东新加坡星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其所持该公司33%的股权转让给新加坡星展银行有限公司。经股权变更后,公司股东及其出资比例为: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41%、新加坡星展银行有限公司33%、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13%、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
2011年7月19日,为适应公司业务拓展的需要,进一步做好公司在西部地区的销售及客户服务工作,经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川证监机构[2011]29号文批准,公司设立成都分公司。
2011年5月11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11]688号文批准,公司聘任周兵先生担任公司总经理。
2011年5月24日,长盛同鑫保本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是长盛旗下第一只保本基金,募集份额为30.3211亿份。
2011年1月1日,长盛积极配置债券基金以全年15.54%的净值增长率摘得同类债券基金桂冠。(长盛基金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部)
2010年8月4日,长盛沪深300指数(LOF)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为898,915,869.33份。
2010年7月,长盛基金“2010年下半年投资策略”系列报告会在北京民族饭店陆续举行,数百名投资者应邀参加了本系列投资巡讲活动。
2010年6月11日,为适应公司业务拓展的需要,进一步做好公司在东部地区的销售及客户服务工作,经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浙证监许可[2010]83号文批准,公司设立杭州分公司。
2010年6月7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10]790号文批准,公司聘任朱剑彪先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2010年6月3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10]762号文批准,公司聘任董事凤良志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
2010年6月,股指期货推出后的首只标准沪深300指数基金(LOF)--长盛沪深300指数基金(LOF),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
2010年5月,为适应公司业务拓展的需要,进一步做好公司在中西部地区的销售及客户服务工作,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郑州分公司。
2010年5月26日,长盛环球行业股票(QDⅡ)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为340,041,384.63份。
2010年5月14日,股指期货推出后的首只标准沪深300指数基金(LOF)--长盛沪深300指数(LOF)基金,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
2010年5月12日,经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豫证监发[2010]145号文批准,公司设立郑州分公司。
2010年4月,长盛基金启动了爱心赈灾行动,向灾区人民捐赈47万元,并紧急联络、慰问灾区投资者。
2010年4月10日,长盛基金启动了以“保护环境,绿化家园”为主题的“长盛林”绿色工程。
2009年12月31日,长盛环球景气行业大盘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QDⅡ)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华尔街常青树——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将担任该产品的全球顾问。
2009年12月11日,长盛基金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7亿美元的境外证券投资额度。
2009年11月,长盛基金携手农行启动“关爱家人”定投活动。
2009年11月25日,长盛量化红利股票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为1,251,832,665.50份,其中长盛基金自购3000万。
2009年10月,长盛旗下基金已经累计向持有人分红170余亿元。
2009年10月20日,长盛基金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的首只“一对多”产品——长盛同心灵活配置资产管理计划发行。
2009年10月,国际权威财经杂志《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公布中国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排名,长盛基金资产总规模(含社保基金)位列十大基金公司第九位。
2009年9月30日,长盛基金旗下第二只“一对多”产品——长盛灵活配置资产管理计划获准发行。
2009年9月22日,长盛基金首只“一对多”产品获批。
2009年8月,长盛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跻身“千亿军团”。
2009年5月12日,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首日募集基金份额14,686,733,239.06份,创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最大发行规模。
2008年10月8日,公司旗下第二只债券基金——长盛积极配置债券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为1,362,144,547.24份。
2008年6月4日,长盛创新先锋混合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为848,262,882.92份。
2008年5月19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08]709号文批准,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000万元变更为人民币15,000万元;公司注册地址由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江苏大厦A 座1211室变更为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1006号诺德中心八楼GH 单元;公司股东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2月22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08]303号文批准,公司获得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2007年11月,基金同德圆满完成“封转开”集中申购,加上原有基金转换的份额,长盛同德主题股票基金总份额达到122亿余份,并正式开始运作。
2007年9月29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基金字[2007]269号文批准,公司获得QDⅡ资格,获准开展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
2007年9月13日,基金同德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在北京举行,高票通过基金同德“封转开”方案。
2007年4月17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基金字[2007]115号文批准,公司完成合资,新加坡星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参股该公司,公司股东变更为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新加坡星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安徽省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1%、33%、13%和13%。
2007年1月,基金同智圆满完成“封转开”集中申购,加上原有基金转换的份额,长盛同智优势成长基金总份额达到117亿余份,并正式开始运作。
2006年12月4日,基金同智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在北京举行,高票通过基金同智“封转开”方案。
2006年11月22日,长盛中证100指数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为4,031,424,938.24份。
2006年9月19日,该公司与新加坡星展银行资产管理公司(DBSAM)在北京正式签署了《星展银行中国卓越A股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此举标志着双方在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及国际业务上全面合作的开始。
2006年9月初,2006年度长盛基金公司投资报告会在海拉尔举行。
2006年8月至9月,由该公司主办的“长盛杯-我的基金营销故事”在中国农业银行员工中圆满举行。
2006年6月,历时两个多月的长盛“客户信息征集”活动圆满结束。活动通过网站等形式征集了客户的联系信息,为公司更好地服务这些客户创造了条件。
2006年6月28日,公司开通全国统一长途免 费客 服 号,客 户可以更加方便和低成本地享受公司的客户服务,公司客服水平再上新台阶。
2006年6月1日,该公司宣布拟引入新加坡星展资产管理公司(DBSAM)参股该公司,持有股份33%。星展资产管理公司为新加坡星展银行(DBS)的全资子公司。
2006年5月18日,该公司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签署了“中证100指数使用许可协议”,成为首批三家获得该指数授权使用权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这也标志着该公司可以开发基于该指数的指数基金产品并推向市场。
2006年2月5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基金字[2006]12号文批准,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分公司。
2005年12月12日, 长盛货币市场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为3,601,835,236.63份,远远超出2005年新发货币基金平均约26亿的首募规模。
2005年10月, 长盛基金持有人服 务正式开通。持有人在开通这一服务后,就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查询基金净值、账户资产、积分情况等信息。
2005年9月30日, 公司发布迁址公告。自10月8日起,公司办公地址迁至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路18号北京城建大厦A座20-22层。
2005年8月20日,公司联合经济观察报,在重庆举办了首届“中国长江基金论坛”。来自银行、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和专业媒体近200名嘉宾,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山城重庆,围绕“证券市场的历史机遇和投资策略”的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2005年8月,公司信息系统升级取得圆满成功,改版后新的公司网站投入运行,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走在基金行业的前列。
2005年7月,公司成功夺得又一社保投基金资组合的管理权,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再次得到肯定。至此,该公司管理的社保投资组合多达4只。
2005年6月,公司于4月联合北京了望投资顾问公司,在现有基金持有人中开展的问卷调查活动圆满成功。共回收答卷1756封。在调查活动抽奖中,8名参与者分别获得本次调查活动的一、二、三等奖。
2004年10月26日,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成立,标志着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4年9月21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基金字[2004]153号文批准,公司股东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北方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将其合计所持该公司75%的股权转让给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股权变更后,该公司股东及其出资比例为: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49%、安徽省创新投资有限公司26%、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5%。
2004年5月21日, 长盛动态精选混合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4,108,187,244.80份。
2003年10月25日,长盛全债指数增强债券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925,088,683.98份。该基金成立53天后即进行分红,创下开放式基金的最快分红记录。
2003年2月,公司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京举行了“国航知音 ”旅客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实现基金管理公司与国航的首次全面合作。
2002年12月,公司获得全国社保理事会股票和债券委托管理资格,成为国内最早获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六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002年9月18日,公司首只开放式基金--长盛成长价值混合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额3,166,886,000份。
2001年8月1日,基金同德正式上市交易。
2001年7月,公司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及荷兰银行集团共同举办“社保基金国际研讨会 ”。
2000年5月15日,基金同智正式上市交易。
1999年11月1日,基金同盛在深圳交易所发行,并成为国内首只向保险公司定向配售的证券投资基金,超额认购倍数达65倍。
1999年4月2日,公司首只基金产品基金同益在深圳交易所上网发行。
1999年3月26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基金字[1999] 6号文批准,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❿ 请问同庆A和同庆B还有投资价值吗
由于同庆A年单利收益是5.6%,则若现阶段买入,其持有期收益为16.8%,则净值水平到期末为1.68,其年化收益水平为4.97%。由于3年期的债券收益只有3.03%,而且同庆A的下行风险较低,与此同时当基金净值高于1.6元时,同庆A也可以与同庆B一起分享一定的超额收益,故对一个保守型的投资者而言,当前同庆A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
与同庆B比较相似的是瑞福进取,现在瑞福进取的溢价率达到46.17%。长盛同庆B的杠杆水平为1.65左右,与当前的瑞福进取的杠杆2.27相比较低。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关键是当前同庆B的建仓还未完毕,杠杆效应体现得不明显。一旦其迅速建仓,其市场价格将得到有效的体现,其价格水平应该可以继续大幅上扬,消除折价,甚至出现溢价情形,所以同庆B仍然具有很好的投资潜力,目前的价格水平的回升也是其内在价值主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