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股民要补哪些课
很多老股民都有这样的体会,没有割肉、深套乃至血本无归的体验,就不能真正认识股市的风险,不能真正学会股票投资。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不无道理。
那么作为一名新股民,我们在入市之前到底应该作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尽量缩短磨合期,尽量减少学费支出呢?
笔者认为有这么几方面是新股民需要抓紧时间补课的。
1.证券基础和交易基础
有些股民连交易时间、股票代码、除权除息、每股收益、上市公司什么时候公布定期报告、在哪些权威媒体可以查到公司公告等等最基本的东西都还没弄清楚,就贸然入市,无异于彩票赌博。
在您准备下第一份单子之前,请务必先把您要买的东西、它的交易规则等问题搞清楚。
2.基本技能
首先您得学会看行情,弄明白量比、委比等常用名词的含义,然后简单学习一下股市常用的投资技巧。
一般来说股市投资自下而上分3个层次:技术分析、博弈分析和价值分析。单独掌握任何一层的技巧都能增加投资的胜算。
除了基础和技能方面的补课以外,在您入市之前,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清醒的认识和准备:
第一,时间精力的安排
要做好股票投资就必须要对一些宏观的、政策的、公司行业的动态信息有及时的关注和掌握,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性工作,您在入市前就得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情。
第二, 资金安排
有些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新股民,对股市的风险缺乏足够了解,因此可能出现把储蓄全部拿来投资股票、甚至产生借钱或者卖房炒股的想法,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股市投资应该是家庭财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考虑到股市起落和股票流动性的问题,您应该使用一部分富余资金来作投资,这样在心态上才不会过于急功近利,万一投资失手也不至于影响到家庭生活。
第三,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力
通过分析自己的家庭状况、收入稳定性、投资目的、证券投资的相关知识和资源等等因素,来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从而事先规划好本金数额和投资风格。
第四,学会控制情绪
股市中常常会有追涨杀跌等羊群心理作怪,新股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周围人的行为干扰。
相信通过以上准备工作,新股民一定能加快成熟
B. 在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中,自上而下分析方法与自下而上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自上而下分析方法有何优点
其实都一样的, 都要结合来看的啊
C. [转载]什么是自下而上选股
“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就是主要从具体的上市公司进行选择,只要发现好的公司,就立即买入,并且中长期持有,不理会市场短期的波动!它的优势在于毕竟我们买股票是买公司,不完全是买大势. 这类选股方法在我国2001-2005年的熊市中由于选择出了像苏宁电器,贵州茅台之类的股票而辉煌之极!成为了众多公募,私募基金经理的选股方法!大家所熟悉和敬仰的巴菲特先生的选股方法就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坚持价值投资!几十年如一日!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主要是需要分析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等,同时要考察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发展空间。 “自上而下”的选股方法就是主要从分析宏观经济着手,通过整体市场周期和行业的特征,来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不单单是简单的选择上市公司,更为重要的是选择进场的仓位比,如果认为宏观经济不好,即使好公司也不买,坚持轻仓策略,似乎更符合趋势投资者的操作思路! 采取这类选股方法的基金经理在2008年完全跑赢大势,做出了正收益的业绩! 顾名思议,“上”当然较大范围的行业,“下”自然是较具体的企业,基金调研都会从基本面着手,只有那些有赢利能力和前景的行业、企业最后才会进入股票池' 在股市涨潮时,我们看到的是齐涨,但自上而下的选股(主要是大行业)表现更好,因为更能吸引眼球,而当股市退潮时,才能显出真正具有管理能力的好公司(属于各种小行业),自下而上地选择就更有意义。 自下而上的选股还可以规避“估值压力问题”。投资者根本不用从宏观中寻找估值中枢和中国特色的估值。只要投资者寻找和判断公司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然后决定是否应当持有,那么投资者最后选择的股票既具有中国特色,也符合普遍的投资原理。 如果选择大类型的公司,要考虑利润率的变化,考虑资本支出与新增产能等因素,这样的公司在向上周期中将获得更高的利润、地位与优势。而对于很多消费品企业和小类型行业,就是选择有管理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但自下而上的选择股票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这要求投资者能够耐住寂寞。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都有追逐流行的欲望。现在中国的历法在国外非常流行,现在在股市上也特别流行,比如风水大师就说“金猪年”不要投资和“金”有关的股票,比如金属和金融,而蛇年是不吉利的投资年份等等。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市场总流行不同的股票、概念和故事,比如一会儿天津板块概念受到炒作,一会儿奥运概念受到炒作,一会儿网络股受到追捧,一会儿军工概念占据媒体的头版。多数投资者也都愿意跟随流行的脚步。 追逐流行可以成为时尚人物,但是在股市上追逐流行很难取得成功,做投资者不是要追逐流行,也不一定非要选择某个行业,而是了解其中的门道,并且耐得住寂寞。
D. 基金的投资策略所说自上而下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投资策略中自上而下,含义就是认定所有的企业,上市公司都无法逃避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的波动,所以主要抓住宏观经济和行业状态的脉络,就不需要过于注重选择企业。比如好的股票在大盘整体下跌时无一幸免,再比如好的行业的二流企业要比不好的行业的一流企业要好。
只是一只基金投资时策略,也就是以大局整体为重。
相比就是自下而上,也就是相反的,主要考虑企业本身,选择优质企业,而不去主要考虑宏观经济和行业情况。只是做精选个股而已。
E. 什么叫作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
“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就是主要从具体的上市公司进行选择,只要发现好的公司,就立即买入,并且中长期持有,不理会市场短期的波动!它的优势在于毕竟我们买股票是买公司,不完全是买大势,这类选股方法在我国2001-2005年的熊市中由于选择出了像苏宁电器,贵州茅台之类的股票而辉煌之极!成为了众多公募,私募基金经理的选股方法!大家所熟悉和敬仰的巴菲特先生的选股方法就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坚持价值投资!几十年如一日!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主要是需要分析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等,同时要考察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发展空间。
3“自上而下”的选股方法就是主要从分析宏观经济着手,通过整体市场周期和行业的特征,来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不单单是简单的选择上市公司,更为重要的是选择进场的仓位比,如果认为宏观经济不好,即使好公司也不买,坚持轻仓策略,似乎更符合趋势投资者的操作思路!采取这类选股方法的基金经理在2008年完全跑赢大势,做出了正收益的业绩!
F. 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
自上而下的股票选择主要是通过宏观对行业基本面的股票进行基本的三步分析方法, 以筛选出业绩的增长可以快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股票
自下而上的选股主要是由特定上市公司选择的,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调查, 以提高对公司基本面的认识, 最后考虑行业等因素来优化投资 组合。
(6)股票投资的自下而上分析扩展阅读:
分类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普通股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是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现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进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公司决策参与权。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股东大会,并有建议权、表决权和选举权,也可以委托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东权利。
(2)利润分配权。普通股股东有权从公司利润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赢利状况及其分配政策决定。普通股股东必须在优先股股东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权享受股息分配权。
(3)优先认股权。如果公司需要扩张而增发普通股股票时,现有普通股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从而保持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原有比例。
(4)剩余资产分配权。当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若公司的资产在偿还欠债后还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优先股股东、后普通股股东的顺序进行分配。
优先股
优先股相对于普通股。优先股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1)优先分配权。在公司分配利润时,拥有优先股票的股东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东,分配在先,但是享受固定金额的股利,即优先股的股利是相对固定的。
(2)优先求偿权。若公司清算,分配剩余财产时,优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注:当公司决定连续几年不分配股利时,优先股股东可以进入股东大会来表达他们的意见,保护他们自己的权利。
后配股
后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时比普通股处于劣势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后,对剩余利益进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后配股的发行数量又很有限,则购买后配股的股东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
发行后配股,一般所筹措的资金不能立即产生收益,投资者的范围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后配股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发行:
(1)公司为筹措扩充设备资金而发行新股票时,为了不减少对旧股的分红,在新设备正式投用前,将新股票作后配股发行;
(2)企业兼并时,为调整合并比例,向被兼并企业的股东交付一部分后配股;
(3)在有政府投资的公司里,私人持有的股票股息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把政府持有的股票作为后配股。
垃圾股
经营亏损或违规的公司的股票。
绩优股
公司经营很好,业绩很好,每股收益0.8元以上,市盈率10-15倍以内。
蓝筹股
股票市场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G. 股票中的“自下而上”的策略是什么
自下而上就是bottom up, 从公司区别于其它公司的基本面着手;对应的是自上而下top down,即从全球经济出发、锁定合适的行业或国家区域进行投资,公司自己的基本面居其次
这是业内的cliche套话,你听听就好. 实际策略是从此衍生而来,但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