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购买股票,属不属于金融行业
1、购买股票,属不属于金融行业:广义来说,买卖股票当然属于金融交易行为,只要是用资金买卖标的物的行为均属于金融交易的范畴;狭义来说,又不属于金融行业,因为买卖股票只是你个人的交易行为,不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属于个人行为,而不是行业行为。 2、金融行业按类别分为以下几部分:
银行业: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银行;
证券业:证券市场管理、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券投资、证券分析与咨询;
保险业:人寿保险、 非人寿保险、保险辅助服务;
其他金融行业:金融信托、 金融租赁、财务公司、邮政储蓄、典当等。 3、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的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目前证券公司多达近一百家,著名的大公司有: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华泰证券、长江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发证券、宏源证券、海通证券、华夏证券、申银万国、中银国际等。
『贰』 2020年年度国内股票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国内股票分析的基本方法:
1、K线图切线分析
切线分析是指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在由股票价格的数据所绘制的图表中画出一条直线,然后根据这些直线的情况推测出证券价格的未来趋势。这些直线就称为切线。切线主要起支撑和压力的作用,支撑线和压力线向后的延伸位置对价格的波动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目前,画切线的方法有很多种,著名的有趋势线、通道线、黄金分割线、速度线等。
2、通道线形态分析
形态分析是根据价格图表中过去一段时间走过的轨迹形态来预测股票价格未来趋势的方法。在技术分析假设中,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价格走过的形态是市场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证券市场对各种信息感受之后的具体表现。
从价格轨迹的形态,我们可以推测出市场处于什么样的大的环境中,由此对我们今后的行为给予一定的指导。价格轨迹的形态有M头、W底、头肩顶、头肩底等。
(2)股票金融行为分析扩展阅读:
前提条件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某种证券价格的任何因素(不管是宏观的或是微观的)都反映在其证券的价格之中。研究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是经济学家对市场的分析也是不确定的。
因此,研究证券的价格就是间接的研究影响证券价格的经济基础。技术分析者通过研究价格图表和大量的辅助技术指标,让市场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势。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技术分析者通过经验的总结,认为证券的价格运动是以趋势方式演变的。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生发展的早期,及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应趋势交易的目的。
正是因为有趋势的存在,技术分析者通过对图表、指标的研究,发现趋势的即将发展的方向,从而确定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时机。
『叁』 行为分析运用在中国股市中会怎样呢
行为分析是技术分析的根本依据,脱离了行为分析,技术分析将变得空乏失去支撑,中国股市有庞大的散户群,他们总是要依赖技术分析的理论方法,而这些方法也就这样去影响着他们的预期、目标,而机构、大额投资者正是利用了这些预期,获得他们的财富。大量的散户股民沉迷于缺口、均线、压力支撑,忽视了这些表象背后行为的真相,成为被大额交易者宰杀的羔羊。尝试使用行为分析理论去看待股市,你将离大额交易者更近。
客观地说,目前行为分析的方法理论,对于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给出十分准确的答案,但至少已体现出比广大股民接受的技术分析、价值投资分析更能在中国市场立足。前者过于数字化公式化,对于庄家操盘手横行的中国股市实在没有多少借鉴意义;后者在财务报表业绩数据不断渗假的现实情况下,更没有丝毫借鉴意义,掌握核心内幕真实数据的人少之又少。行为分析方法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潜力是无穷尽的,需要做的只是对情绪数据的量及准确性,市场利益格局把握不断精细化,数据越趋向于完整精细,越能反映股票市场的真实情况。而技术指标公式即使再如何完善,也依然是死的数学公式,普通股民再努力,也不可能拿到真实的财务数据。行为分析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此。
『肆』 行为分析的股票行为
行为分析是现代行为金融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理论的融合产物。现代行为金融学修补了互联网时代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不可忽视的重大漏洞;阴阳理论解决了西方经济学无法解释的A股市场利益博弈政策主导的问题。
行为分析以利益/预期为正负内核,以蛛网理论为聚合,贯通各阶层利益博弈/大股东行为、政策/价值、技术/资金、心理/交易等单体时空,展开格局;以博弈论为推演,以阴阳学为测量,得出结点。
现代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与阴阳理论的负时空,共同构成行为分析的五维空间;以利益/预期与博弈格局剖析变动方向,以阴阳动态平衡测量变动空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反身性理论揭示非理性行为下的短期波动。
行为分析,比传统价值分析更重视市场变动,比技术分析更强调客观价值,是技术分析与价值分析精华的融合,是行为金融与阴阳理论的升华;行为分析通过对最核心利益的博弈,挖掘被忽视的预期,从而找出必然的机会与风险。
行为分析,是国际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实战运用型金融投资理论。
『伍』 请用行为金融的知识解释股票溢价现象
您好,希望以下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一种解释是因为差别投票权的存在,而公司控制权是建立在多数投票权基础上的,因而高级别投票权股票比限制了投票权的股票具有更高的市场价格。另一种解释是认为存在控制权私有收益。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参考资料:《企业上市规划师教程》
『陆』 如何用行为金融解释股灾的发生
行为金融学很有意思,人的行为受心理控制,所以我们先来说说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安排一个人站在街头,并抬头仰望天空,这是许多人从他身旁走过,只有个别人会抬头跟着看天空。接下来,心理学家有安排了五个人同时仰望天空,这时路过的人有四倍于上一次人停下脚步抬头观看。而当心理学家安排十五个人仰望天空时,几乎多一半路人都会加入抬头仰望天空的行列。
以上现象也可以称为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在股市中也会发生作用,当股市中的人们有买有卖时,股市会在波动中前行。但当股市中一些人因某些原因而想抛出股票,并且人数达到一个临界值时,便可能引发股灾,这时羊群效应突显,所有人集中抛售股票,甚至宁可赔钱都要抛售股票的现象。
『柒』 行为金融包括哪些主要的理论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事件与现象。
行为金融包括(A.后悔理论 B.期望理论)主要的理论。
扩展:(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如下)
1、期望理论
这个理论的表述为: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
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
具体来说,某只股票现在是20元,一位投资者是22元买入的,而另一位投资者是18元买入的,当股价产生变化时,这两位投资者的反应是极为不同的。当股价上涨时,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坚定地持有, 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是利润的扩大化;而对于22元的投资者来说,只是意味着亏损的减少,其坚定持有的信心不强。由于厌恶亏损,他极有可能在解套之时卖出股票;而当股价下跌之时,两者的反应恰好相反。
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急于兑现利润, 因为他害怕利润会化为乌有, 同时,由于厌恶亏损可能发生,会极早获利了结。但对于22元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持股不卖或是继续买入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割肉出局意味着实现亏损,这是投资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其反而会寻找各种有利的信息,以增强自己持股的信心。Tversky和Kahnemn在
1979年的文章中认为:投资者更愿意冒风险去避免亏损, 而不愿冒风险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有亏损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变成了风险的承担者。换句话说:在面临确信有赚钱的机会时,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面临确信要赔钱时,多数投资者成为了风险的承受者。在这里,风险是指股价未来走势的一种不确定性。
2、后悔理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 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入专家推荐的股票, 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Santa Clara大学的Meir Statman教授是研究“害怕后悔” 行为的专家。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只股票时,往往受到买入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
有研究者认为: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是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和追随常识,是为了避免由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
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而如果自作主张买了一只市场形象不佳的股票,如果买人之后它就下跌, 自己就很难合理地解释当时买它的理由。此外,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喜欢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害怕后悔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我的一种期望。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在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悔以外,还有一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太短,而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太长。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卖出效应。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股票A获利20 ,而股票B亏损20%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需先卖掉一只股票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A 而不是股票B。因为卖出股票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后悔,而卖出股票A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投资的自豪感。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