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证券违规的案例
案例分析
原野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购并第一案:宝延风波
四川长虹:转配股暗渡陈仓,悄然上市
脱胎换骨琼民源
万时红集团是资本运作高手还是证券市场大鳄
北大收购延中实业
中远发展
广西虎威
粤海发展
大东海何时福如东海?---中国首宗债转股案例追踪
卖壳者空手套白狼
从公开信息透视大庆联谊股票案
Ⅱ 近几年有哪些典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案例,请把具体案例描述并分析一下
建议去网络文库详细看一下具体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http://wenku..com/view/58be9cc389eb172ded63b79c.html
案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揭秘
http://www.e521.com/cksw/alfx/358857.shtml
下面是3个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
1、万福生科
典型例子,当数万福生科(5.940,0.18,3.13%)(300268.SZ)。2012年10月25日晚间,万福生科公告称,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产事项。
但其造假显然不仅存在于2012年上半年。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又公告称,公司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此前,公司披露其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收1.88亿元。这意味着,这家于2011年9月27日挂牌上市的公司,目前披露的累计虚增收入,已高达9.28亿元。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特点,更因为其账务被农业公司的行业特点遮盖。“农业公司交易方式有的很原始,即使真的业绩造假,单看调整后的业绩报表也不容易识破。”一位接近深交所人士告诉记者。
有保荐人士认为,万福生科存在难以被发现的虚假采购模式:公司将已实际入库的粮食运出,以农户的名义再次卖给粮食经纪人,后者再卖给公司,即一批粮食多次入库,每次都有实际的入库记录。
比较久的两个案例:
2、紫光古汉
而更让市场震撼的,无疑是与万福生科同属于湖南地区的上市公司紫光古汉(000590.SZ)。3月12日,公司披露其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事实及证监会的处罚决定——2005年至2008年间,紫光古汉连续四年累计虚增利润5163.83万元,占其对外披露利润累计额达87.04%。公司遭证监会警告并处50万元罚款,前董事长郭元林等7名时任高管被证监会警告并处累计39万元罚款。
紫光古汉的财务造假手法更多是通过关联企业实现。其关联公司湖南紫光药业、衡阳中药公司在紫光古汉虚增营业收入的不归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3、绿大地
绿大地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达3.46亿元。
2004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其中,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间,绿大地使用虚假的合同、财务资料,虚增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7011.4万元。绿大地还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绿大地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总计2.96亿元。绿大地的招股说明书包含了上述虚假内容。
Ⅲ 新股怎么线下申购,新股怎么线下申购帖子问答
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要想参与新股网下申购,第一步就是获得中证协的网下询价资格,只有拥有这个资格的投资者,才有资格参与沪深交易所的新股询价及申购。
那么,该如何获得中证协的询价资格呢?或者说,有哪些门槛和流程呢?
这里首先涉及中证协的一份文件,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根据该细则,参与首发股票询价和网下申购业务的投资者应在中证协注册,并需满足四大基本条件:
一)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经验。机构投资者应当依法设立、持续经营时间达到两年(含)以上,从事证券交易时间达到两年(含)以上;个人投资者从事证券交易时间应达到五年(含)以上。经行政许可从事证券、基金、期货、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的机构投资者可不受上述限制。
二)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最近12个月未受到刑事处罚、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相关监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采取监管措施,但投资者能证明所受处罚业务与证券投资业务、受托投资管理业务互相隔离的除外。
三)具备必要的定价能力。机构投资者应具有相应的研究力量、有效的估值定价模型、科学的定价决策制度和完善的合规风控制度。
四)监管部门和协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中证协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等六类机构投资者采取的规则是自行注册,而对其他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则需要具有证券承销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向中证协推荐注册。
中证协同时要求证券公司应负责对所推荐网下投资者进行核查,保证所推荐的网下投资者符合本细则第四条规定的基本条件。
各家证券公司为了吸引或留住大客户,都制订各自的推荐类投资者参与新股网下询价的门槛,将符合要求的投资者由经纪业务部门推荐到投行部门,再推荐到中证协,备案后注册成为拥有询价资格的推荐类询价对象。
新股网下申购第二步:拥有足够的市值筹码:
那是不是投资者找一家券商将自己成功推荐到中证协成为合格的推荐类询价对象之后,就可以参与任何新股网下询价和申购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少是不全正确。
请看规则:
首发股票项目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设置网下投资者的具体条件,并在相关发行公告中预先披露。具体条件不得低于上述四大基本条件。
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要求参与该项目网下申购业务的网下投资者指定的股票配售对象,以该项目初步询价开始前两个交易日为基准日,其在项目发行上市所在证券交易所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含基准日)的非限售股票的流通市值日均值应为1000万元(含)以上。
主承销商应在已完成协会注册的网下投资者和股票配售对象范围内,对其是否符合首发股票项目的预先披露条件进行核查,选定可参与该项目询价和网下申购业务的网下投资者和股票配售对象,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拒绝或剔除其报价。
举例说明,大家如果长期关注新股网下申购的话,一定会在新股询价公告中明确看到,(沪市为例)参与网下询价投资者需在20??年T-6日前20个交易日(含T-6日)持有沪市非限售股票的流通市值日均值为3000万元(含)以上。
那这里就出现很多细则问题了,投资者的市值如何计算?请仔细阅读如下沪深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细则》里的六点:
一)配售对象持有的市值,按照 X-2日(X日为初步询价开始日,下同)前20个交易日(含 X-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计算。配售对象证券账户开户时间不足20个交易日的,按20个交易日计算日均持有市值。
二)配售对象的同一证券账户多处托管的,其市值合并计算。配售对象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市值合并计算。
确认多个证券账户为同一配售对象持有的原则为证券账户注册资料中的“账户持有人名称”、“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号码”均相同。证券账户注册资料以X-2日日终为准。
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到该配售对象持有的市值中,证券公司转融通担保证券明细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到该证券公司自营账户市值中。
三)证券公司客户定向资产管理专用账户以及企业年金账户,证券账户注册资料中“账户持有人名称”相同且“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号码”相同的,按证券账户单独计算市值并参与申购。
四)不合格、休眠、注销证券账户不计算市值。
五)非限售A股股份发生司法冻结、质押,以及存在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限制的,不影响证券账户内持有市值的计算。
六)配售对象持有的市值按其证券账户中纳入市值计算范围的股份数量与相应收盘价的乘积计算。
新股网下申购第三步具体申购及操作流程
一)X-1 日,主承销商会向交易所提出使用网下发行电子平台的申请,并向中国结算提出使用登记结算平台的书面委托申请。
二)网下投资者在发行人初步询价公告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为其所管理的配售对象填报价格及相应的拟申购数量等信息。
三)初步询价一般在T-2日(T日为网上申购日,下同)15:00前完成。初步询价报价期间,主承销商可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查询有关价格及相应的拟申购数量等信息。初步询价截止后,主承销商会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告的有效报价条件等,剔除不得参与累计投标询价或定价申购的初步询价报价及其对应的拟申购数量。
四)T-1日15:00前,主承销商在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录入发行价格等相关信息,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将自动剔除在初步询价阶段报价低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的发行价格或发行价格区间下限的初步询价报价及其对应的拟申购数量,也就是无效报价及无效申购。
发行参数确定后,主承销商会在T-1日15:00前在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完成有效报价投资者确定,并启动申购。网下投资者可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查询其管理的配售对象的有效报价入围数量。
五)网下申购日为T日,T日9:30-15:00期间,参与网下发行的有效报价投资者应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为其管理的配售对象录入申购单信息,包括申购价格、申购数量及主承销商在发行公告中规定的其他信息。申购时,网下投资者无需为其管理的配售对象缴付申购资金。
六)T+1日15:00前,主承销商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下载网下申购结果,按照规定的格式制作新股网下初步配售结果文件,并将新股网下初步配售结果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交中国结算。网下投资者可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查询其管理的配售对象的网下获配股份及应缴款情况。
T+2日,主承销商在指定媒体刊登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公告。
七)T+2日8:30-16:00,网下投资者应根据发行价格和其管理的配售对象获配股份数量,从配售对象在协会备案的银行账户向中国结算网下发行专户足额划付认购资金,认购资金应当于T+2日1600前到账。
八)网下投资者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资金划付,不满足相关要求将会造成配售对象获配新股无效。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在发行公告中应对上述资金划付要求予以明确。
1)网下投资者划出认购资金的银行账户应与配售对象在协会登记备案的银行账户一致。
2)认购资金应该在规定时间内足额到账,否则该配售对象获配新股全部无效。多只新股同日发行时出现前述情形的,该配售对象全部获配新股无效。
3)网下投资者在办理认购资金划入时,应在付款凭证备注栏中注明认购所对应的股票代码,备注格式为:“B001999906WXFX 六位新股代码” (如新股代码为 000001,则备注为“B001999906WXFX000001”),若没有注明或备注信息错误将导致划款失败。
4)中国结算在取得中国结算结算银行资格的各家银行开立了网下发行专户,配售对象备案银行账户属结算银行账户的,认购资金应于同一银行系统内划付,不得跨行划付;配售对象备案银行账户不属结算银行账户的,认购资金统一划付至工商银行网下发行专户。
中国结算将认购资金到账情况实时反馈至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主承销商可以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查询各配售对象的到账情况;网下投资者可以通过网下电子平台查询其所管理的配售对象的认购资金到账情况。
九)不同配售对象共用银行账户的,若认购资金不足,则共用银行账户的配售对象的获配新股全部无效。
十)T+2日,中国结算根据配售对象新股认购资金的到账情况以及主承销商提交的网下初步配售结果,按照相关规则进行处理,形成新股网下认购结果后于T+2日1730前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交主承销商确认。
十一)对未在规定时间内或未按要求足额缴纳认购资金的配售对象,中国结算将对其全部获配新股进行无效处理,相应的无效认购股份由主承销商包销或根据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事先确定并披露的其他方式处理。
十二)T+3日1500前,主承销商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下载制作新股配售结果所需的文件,按照规定的格式制作新股网下最终配售结果文件,并将新股网下配售结果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交中国结算。主承销商于网下发行完成后在指定媒体公布网下配售结果。
十三)T+4日900前,中国结算将网下发行新股认购款项划至主承销商的资金交收账户。 网下发行认购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由中国结算按照相关规定划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
十四)主承销商收到中国结算划转的新股认购款项后,都会及时依据承销协议将有关款项划转到发行人指定的银行账户。
十五)网下发行结束后,中国结算根据主承销商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提供的网下配售结果数据办理股份初始登记。
由于主承销商报送的网下配售结果数据有误,导致网下配售股份初始登记不实的,相关法律责任由主承销商承担,中国结算不承担责任。
对于主承销商按约定方式处理的股份,主承销商自行与发行人完成相关资金的划付后,由发行人向中国结算提交股份登记申请,中国结算据此完成相应股份的登记。
新股网下申购第四步,有效报价必须熟知四大攻略:
获得询价资格、明了市值计算方式、清楚网下新股申购流程,如何让自己的报价落下有效报价区间,成为网下投资者参与网下新股申购获取盈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试想,如果自己的报价无效,这之前的一切努力就都是白费了。
正因如此,理清当前新股定价机制、分析总结报价攻略尤为重要。
新股网下报价四大攻略:
攻略一:“募投项目/新发股本”法。
根据目前的IPO发行规则,首发企业不得超募,募投项目所需资金也基本固定,发行股本一般在招股说明书中就已确定,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用计划募投项目所需金额除以招股书中首发股本,即为发行价。
攻略二:23倍市盈率法。
如果说攻略一属于最最简单的计算方式的话,那“23倍市盈率法”则属于略微复杂的方法。根据证监会的规则,目前发行定价不得高出23倍市盈率,在实际的新股发行中,很多新股最终确定的发行市盈率都是22.98倍、22.99倍或23倍。如果攻略一计算出来超过了23倍,请直接用“23倍市盈率法”。
攻略三:行业近一个月平均市盈率法。
此法是攻略二的继续,目前证监会对IPO发行有两条“红线”,不准超募,发行价不准超23倍,谁越线谁倒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黄线”,即不得超所属行业近一个月平均市盈率。最近的江苏银行发行被后延三周,且每周都必须发行提示公告就是因为踩碰到了此“黄线”。
此规则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发行定价时,需要对照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行业市盈率,一般而言,采用的都是“最近一个月平均市盈率”,发行定价时,最好不要高于对应所属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市盈率”,不然就要和江苏银行一样,延迟三周申购,且每周都发布提示公告。
攻略四:市净率法。
以上三大攻略,基本都属于常规,但实际操作中其实也有特例,比如目前正在发行的多家银行。其实不止是银行,还有很多国企也同样如此发行价不能低于市净率,否则就会造成事实上的国资贱卖或流失。比如江苏银行,该公司及该公司的承销商肯定知道发行价不能定在行业平均市盈率之上,但因为发行价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所以只要踩着“黄线”发行了。这个时候,作为询价对象的网下投资者,就需要考虑市净率这个指标了。
当然,实际操作中,上述四大操作策略其实并非单一呈现,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作为询价对象,网下投资者在报价时需要综合考虑,最好以四大策略中最低价格进行报价和申购,如此才能保证所报的价格有效,对应的申购才能获配。
具体详细报价攻略,请仔细阅读《新股网下申购金矿被发现,11天新增千名个人投资者,四大攻略确保报价有效》(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新股网下申购第五步,资金不够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学习了这么多,可资金还是不够,咋办?别急,请让券商中国尽量为您支招,当然是合法合规的招!这就避不开融资融券了。
下面,券商中国记者就分四种情况给您支招,两融的招:
案例一:有500万,想参与某一市场新股网下申购及配售。
看妙招:将500万现金作为担保品,融资买入深市(沪市)某股500万元;之后再接着普通买入深市(沪市)某股或该市场另一股票500万元。如此,合计就持有该市场1000万市值的股票,就达标参与该市场新股申购要求了。
收益:根据某大型上市券商客户一季度参与网下新股42%收益测算,对应一季度可获得收益100万元,而利息及费用成本才10.45万元。
风险:融资买入标的个股和普通买入标的个股价格波动风险。
案例二:有1000万现金,想同时参与深市、沪市两地的新股网下申购。
看妙招:将1000万现金作为担保品,先融资买入深市某股票1000万元,然后再普通买入沪市某股票1000万。如此,深市、沪市两地新股网下申购所需要的市值就都达标了。
收益:根据某大型上市券商客户一季度参与网下新股42%收益测算,对应一季度可获得收益200万元,而利息及费用成本才20.90万元。
风险:融资买入标的个股和普通买入标的个股价格波动风险。
案例三:有1800万股票市值(沪市800万、深市1000万),想同时参与深市、沪市两地的新股网下申购及配售。
看妙招:将1800万股票市值转入融资融券账户,融资买入沪市某股200万市值规模的股票,达到复合参与沪深两市新股网下申购要求。当然,沪深股票市值持有量相反也可对应修改操作。
收益:根据某大型上市券商客户一季度参与网下新股42%收益测算,对应一季度可实现新股收益200万元,而利息及费用成本才4.18万元。
风险:转入两融账户中的1800万市值股票以及融资买入的200万市值股票随时可能因价格下降而出现账面浮亏。
案例四:持有2000万元现金,未持有证券市值,不想承受股票波动风险但又想赚取新股收益。
看妙招:分别融券卖出沪市和深市股票各1000万元后,普通买入上述两只股票,实现风险对冲。
收益:根据某大型上市券商客户一季度参与网下新股42%收益测算,对应一季度可实现新股收益200万元,而利息及费用成本才41.75万元。
风险:基本无风险。
Ⅳ 大学 “证券投资” 案例分析(指出重组方,分析重组方式和重组效应),案例如下
重组方是中船集团 、宝钢和上海电气;被重组方式沪东重机股份公司
重组方式:是以以上公司分别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认购。说白了就是交叉持股
重组效应:摘帽成功,资产注入,重组概念玩到位。股价不涨不行。基本面没发生任何变化,只是用了些财务手法。
Ⅳ 绿大地案件注册会计师主要违背了哪些条款
一、案例介绍
(一)绿大地事件概况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ST大地,002200)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绿大地早在2004年就开始计划实施上市,2006年冲刺资本市场,只可惜IPO首度闯关失败。2007年12月21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云南省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
从上市至今,绿大地的管理层就不断以各种不规范行为“挑战”着监管部门。从2009年10月至次年4月,公司对2009年三季报及年报的业绩预告进行了多次修正。证监会在2010年3月份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而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在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之前,深交所对其业绩频繁改变和信息披露问题作出了公开处分。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被逮捕,被捕的主要原因是“涉嫌欺诈发行股票”。4月7日,绿大地的董事、财务总监李鹏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其实自2007年底挂牌以来,绿大地历经三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审计事务所,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间曾五度反复变更业绩预报。加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何学葵持有的股份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等事实早已说明这是一家“问题公司”。
(二)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具有证券、期货审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其前身为深圳市审计局的深圳市审计师事务所,擅长于国有企业审计领域,业务涉及不同类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鹏城所2010年审计业务收入1.5亿多人民币,居全国前列。
(三)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与绿大地的“特殊”关系
2011年12月3日,绿大地公布了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在获刑的所有人员中,只有庞明星为注册会计师,即原四川华源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在此案中以外聘财务顾问的身份出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四川省财政厅2005年一份公示文件中可以看出,庞明星其原在的事务所正是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后者是华源的密切合作伙伴,也正是当年绿大地上市时的审计机构。其早在2001年就与绿大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已有默契。然而该案的蹊跷之处在于此案并没有作出对中介机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任何的处罚。
二、案例分析
(一)一般分析
从严格意义的角度讲,一个虚假IPO过程,如果少了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配合”,是难以成就的。根据调查,在绿大地上市的时期,保荐代表人资源十分稀缺,签哪个项目由证券公司安排,签字人往往与实际做项目的人不一致。正如何学葵所说,绿大地公司提供了虚假的材料,“中介机构的责任就是没有深入查证材料的真实性”。在上市的利益链条中,会计师、律师、保荐机构等收取不菲的中介费,是受益者,但也同时肩负着保证发行人所披露信息真实、准确、充分的重任。然而,这些有着专业能力、又与企业只有零距离的中介机构对企业的造假行为往往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为其出谋划策,“贡献”造假智慧。而其造假成本却极为低廉,如绿大地案中,全部责任人的集体缓刑,显然这样的代价在其高额的收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二)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分析
1.鹏城所应对其业务质量承担领导责任。本案中,据检察机关起诉书显示,2004—2009年间,绿大地公司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的情况下,为达到上市目的,经过被告人何学葵、蒋凯西、庞明星的策划,由被告人赵海丽、赵海艳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公司实际控制的关联公司,采用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收入。鹏城所已与绿大地合作长达七年,而注册会计师仍在2007年的审计报告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这无疑是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2.鹏城所未尽到对其业务人员负有的监督和对审计质量负有的监控责任。对业务人员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负有相应的监督责任,事务所一旦获知违反独立性政策和程序的情况,应当立即将相关信息告知有关项目负责人,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行动。而本案中,鹏城所与绿大地本身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独立性就受到威胁。庞明星在鹏城所的时候,就帮助绿大地造假并出具审计报告。鹏城所作为庞明星曾经的东家,可以说其甚至不是没有监督,而是故意隐瞒。另外,事务所也应对其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持续考虑和评价,定期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以使事务所能够合理保证其质量控制制度正在有效运行,以达到监控的目的。但很多事务所为争取客户不但没有做到质量监控,往往还不惜降低审计质量出具虚假报告。然而在本案中,庞明星在接受审计业务后并没有告知事务所其获知的有关绿大地的某些消息,使得客户关系和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的质量控制程序并没有得到遵守。直到2008年绿大地为了掩盖更大的财务漏洞,才主动要求与鹏城所解除合作关系。
3.鹏城所未尽到对其业务人员职业道德负有的教育责任。绿大地在2006年11月首度闯关IPO,由于业绩遭到怀疑,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2006年其披露的负债为1.04亿元,实际负债则是1亿元等有许多迹象表明绿大地可能存在欺诈和舞弊行为,鹏城所本应根据这些迹象,对绿大地管理层是否诚信,其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存在因舞弊而导致重大错报和漏报,予以充分关注。鹏城所与绿大地合作七年之久,业务人员长期接触被审单位,使其可能与客户形成亲密关系,并对熟悉的事物失去警觉和敏感力,在审计的过程中没有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以前年度情况,甚至忽略或有意无视若干财务预警信号,这无疑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严重缺失。事务所应该通过教育,培训和职业实践让其业务人员获取和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并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认真、全面、及时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将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谨慎对待农业类上市公司
农业类公司造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农产品通常种类比较多比较复杂。交易又常常比较零散。注册会计师对农业知识不熟悉往往就容易被蒙蔽。因此在审计这类公司的时候,注册会计师要注意聘请专业人员辅导并协助进行业务了解,杜绝农业类公司利用自身特殊性进行造假。
(二)加强审计独立性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它是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才能自觉抵制利益关系人的压力,保持独立,公正、客观对待各方利益关系人,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借助审计市场的开就学习国外注册会计师的先进经验,自觉执行审计回避制度,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监管
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确保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二是强化政府的外部监督,即由国家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对于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必须予以严厉制裁。另外,政府应该积极营造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监督氛围,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四)消除体制上的弊端,加紧进行会计师事务所体制的改革
中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注册资本仅为30万元,其违规的最高赔偿即是30万元。而合伙制则不同,违规一旦被发现,会计师事务所要以其全部财产承担赔偿责任,这种组织形式显然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Ⅵ 审计学案例分析题求解
(1)存在或有收费,影响独立性;
(2)正常程序审批,不影响;
(3)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担任 银行高管人员,因为自身利益,影响独立性;
(4)B注册会计师曾任银行管理人员,并且会影响1999年的期初数,因为关系亲密,影响独立性;
(5)因为自我评价,影响独立性;
(6)不影响独立性,因为统计员不会直接参与财务记账对报表产生影响。
Ⅶ 急,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高分悬赏。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历史沿革
1999年10月31日,修订后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其中,第四章《会计监督》第27条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2006年5月17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是中国首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
2006年6月16日,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内控、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起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
2007年2月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
2007年3月2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并公布的还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2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案例之一:歧“鹿”亡羊
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曾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2008年9月11日,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更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在这场事件中,三鹿集团的企业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以下将运用其五目标和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五目标分析
1.合法合规性——底线
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的最低目标,或者说是底线。三鹿集团身处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行业,不仅没有信守承诺——向社会提供优质乳制品,为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作出贡献,反而在市场和利润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前,置合法合规性于不顾,在三鹿婴幼儿奶粉里掺入大量的有毒化学原料“三聚氰胺”,致使数名婴儿死亡。这种见利忘义、逆道而行的做法,是酿成三鹿集团悲剧的罪魁祸首。
2.资产安全性——警戒线
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传统目标,或者说是警戒线。三鹿集团是曾经的行业龙头和银行的优质客户,2007年底净资产为12.24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4%。但随着毒奶粉事件曝光,三鹿集团近150亿元无形资产瞬间灰飞烟灭。三鹿所有的奶粉在全国下架,接受顾客的退赔要求,全国所有的加工厂停产整顿。三鹿集团的总负债保守估算接近20亿元,最终破产。这表明违背合法合规底线的资产安全,是极其脆弱的,更是靠不住的。
3.信息真实完整性——主线
信息真实完整是内部控制的永恒目标,或者说是主线。田文华曾强调,“诚信对企业而言,就如同生命对于个人……”只可惜三鹿集团言行不一,其信息披露没能遵循诚信原则。2008年6月,三鹿集团检验发现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但三鹿集团的管理层对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要求采取的应对措施置若罔闻,意图瞒天过海。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因反映情况无果,最终直接向中国政府反映情况。不及时披露信息,甚至瞒报、谎报信息,三鹿集团的信息目标与内部控制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4.经营效率和效果性——生命线
经营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或者说是生命线。内部控制是利润动机的自然产物。三鹿集团采取的是“牌子(三鹿集团)+奶源(地方小乳品厂)”的经营策略,收购地方加工厂、增资扩产,贴牌生产。但三鹿集团旗下子公司、联营企业大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资金投入、机器设备及内部管理跟不上,奶源的卫生安全管理处于盲点状态,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割裂,经营风险不断累积。这种饮鸩止渴式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使得内部控制不过是虚妄之谈。
5.战略实现性——愿景线
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或者说是愿景线。三鹿集团制定了积极扩张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确保配方奶粉、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及乳饮料保持前三位。但在全球性原奶危机的背景下,奶源短缺和竞争激烈是近年来奶业发展的突出特征。1998年-2006年,我国奶制品产量从60万吨增加到1622万吨,增长近28倍,原奶供应能力出现巨大缺口,没有足够的优质奶源,发展战略的实现就应放缓。三鹿集团盲目冒进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二、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
1.内部环境——重要基础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三鹿集团的大股东享有56%的控股权,第二大股东持有43%的股权,其余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从表面上看,三鹿集团具有形成良好治理的所有权结构。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
2.风险评估——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是原料奶的采购质量。我国乳品加工厂一般没有自己的奶源,主要采用的原奶采购模式,就是“奶农——奶站——乳企”,三鹿集团也不例外。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及监管部门。在蒙牛、伊利等标杆企业的竞争压力之下,在激烈的原奶争夺战中,三鹿集团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弱化,最终酿成了毒奶粉事件。
3.控制活动——重要手段
控制活动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食品行业,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三鹿集团没有直接控制的奶源,低价收购对应的是质量检验的放松。跑马圈地的粗放扩张、不计成本的奶源争夺,在此次事件中被完全暴露出来。
“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并没有让三鹿集团警醒,没有引起其对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更加重视。相反,三鹿集团一方面为自己化解危机的能力而沉浸;另一方面,三鹿集团以极为灵敏的市场嗅觉捕捉到了中国农村奶粉市场的暂时真空,近乎疯狂地抢占农村市场,把销售网络从县一级延伸到乡、镇,仅2004年三鹿集团就在短时间内在全国建立了12.3万个乡镇销售点。确实,如果三鹿集团的产品十分优秀,这种选择是值得高度赞叹的。遗憾的是,三鹿集团错失了一次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最佳时机。
重大风险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的失灵,是三鹿集团存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三鹿集团在知情的情况下,继续生产和对外销售,导致事态扩大。事情暴露后,三鹿集团采取对媒体隐瞒和否认的做法,从坚决否认到遮遮掩掩,从推卸责任到被迫道歉,在事件到了无法隐瞒的时候,才开始产品的全面召回。
4.信息与沟通——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三鹿集团的企业规模不断膨胀。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成为制约三鹿集团发展的一大问题。按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但三鹿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
5.内部监督——重要保证
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大方面。驻站员监督检查,是日常监督中重要的一环,但是三鹿集团未能落实到位,导致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站经营者的有效监督。
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修正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专项监督不可或缺。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没有让三鹿集团警醒,只是看到农村奶粉市场的外部扩张,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上。2005年“早产奶”事件,三鹿集团本应开展全面的业务流程专项大检查,但除了将销售部门有关人员调离岗位、对直接负责人扣除20%年薪之外,没能从消除内控隐患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三、内部控制的启示与反思
1.战略思维决定内部控制的高度
在乳制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乳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品种和价格的竞争,而是占有资源质量和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得奶源者得天下”,已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由于奶牛养殖是个周期较长的产业,奶源基地建设是战略性投资,乳品加工业需要遵循先奶源后市场的发展思路,而不能采取盲目扩张、轻奶源基地建设的乳业经营模式。一个行业整体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只有保持合理的利润,且整条链上的利益共享,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在我国的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建立必要的价格传导、风险共担及市场监督机制。
同时,也鼓励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参考北京三元模式,自建牛场作为奶源基地,把原料奶直接送到加工厂或加工厂直接派车来取奶,不经过中间流通环节。这种奶源来自规模化牧场,饲养管理容易到位,奶源质量通常是最好的。
2.品牌经营决定内部控制的竞争优势
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说,“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能像品牌一样牵动着企业的心脏”。从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到内部控制,打造“三鹿”这一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品牌,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而品牌价值的维护,更是一刻也不能懈怠。三鹿集团正是由于没能坚持品牌经营,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使得近150亿元的品牌价值丧失殆尽。如何重建乳业民族品牌的公信力、重塑民族乳制品的消费信心,是我国乳制品业界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乳品企业需要踏踏实实做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用爱心打造这一良心产业。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公司将脱颖而出,形成核心竞争力。
3.实质而不是形式决定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鹿集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先后进口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乳品检测设备,具备了实施严格质量检控的硬件,也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体系、HACCP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和GMP食品生产先进管理方法审核。但从三鹿毒奶粉事件来看,我国不少企业更多地把通过类似认证当作一种形象工程,至于相关的程序文件往往束之高阁,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少发挥作用。因此,内控建设需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将控制重点放在有效执行上。
4.质量效益决定内部控制的深度
在具备免检资格的三鹿奶粉发生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后,国务院废止了对于食品的免检制度。免检制度初衷原本是减轻企业负担,但免检并不等于安全,检验手段的失效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添加非法物质的监控不到位,就是导致“三鹿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虑到食品的特殊性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因素的复杂性,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和可追溯体系,并强化举报与检验、风险评估、召回等制度之间的无缝对接,实为必要之举。
案例之二:后经济危机时代八大内控失调企业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而且久久不息,几乎所有的企业在这次危机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亏损严重,更有甚者资不抵债,导致破产。而这些严重亏损甚至破产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无一例外地都存在一些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务操作中,如何结合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可行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焦点和难点。从下面几个近期的典型案例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东星航空
随着东星的停航,其内部管理、资产迷局和各种潜规则自然会引发外界的种种猜测。
不管结局如何,东星事件都暴露出了兰世立引以自豪的生意经的短板所在,从他创业之初到东星腾飞,他每进行一次投资,都是随心所欲,而不是从科学的内控投资管理角度去考虑,结果导致资本的极度浪费。在个人事业发展上,兰世立似乎总是大胆激进。他通常不按常理出牌,他似乎很信奉成本挪移这一说法,在一方面有低谷的时候,从另一方面去下手,这很灵活。但是也为兰世立日后资金链断条埋下了伏笔。东星从丧失了核心战略目标开始,就离当初的轨迹越来越远,以至于后来的遍地撒网。但是兰世立的弊端还在于其根本就不关注于科学的内控管理,每次投资都好像一场豪赌,但是赌博又能维持得了多久呢?
秦岭水泥
在2007年实现净利润1635.01万元、成功摆脱退市风险后,2008年秦岭水泥这家在陕西省水泥市场占有率高达40%左右的上市公司却卷入亏损漩涡,年度净利润巨亏3.33亿元。
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导致资金链紧张的ST秦岭已经狂飙到了悬崖之边。就秦岭水泥而言,内控失衡首先源于成本过高,而且决策层的管理还在计划经济时代停滞不前。在对外投资上,没有采取科学内控的方法,没有审计,没有评估,没有奖惩机制,结果一言堂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投入的大笔资金付之东流。在管理水平和用人制度上,由于秦岭水泥缺乏很好的奖惩机制,导致人才的极度浪费,基层员工缺乏积极性,人心渐渐由聚变散,这就是内控学说上的没有利用好现有的资源。
通用汽车
无论是汉德森还是斯瓦纳,诸多通用前CFO都把成本控制作为拯救通用汽车的唯一方法。成本控制在通用汽车内部的俗称叫“砍掉成本”,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除了在外部销售上扩展新渠道、开发新产品之外,在内控管理上就是砍掉成本。此后,砍掉成本这个秘籍就成了以后几任CFO在通用发生危局时必用的招数。新任的CEO韩德胜被外界喻为消减公司成本的高手。
在痴迷于其出色的内部成本控制的同时,外界的环境是不容得通用汽车不去考虑的。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加剧,资金链捉襟见肘早已显现。此外,通用还存在以数字精英管理为主、不肯以客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的体制生存危机。
克莱斯勒、菲亚特
通用的风浪刚刚平息不久,美国的又一家大型汽车生产商克莱斯勒又骤起波澜。几经挣扎的克莱斯勒在出售三菱股份后依然顶不住风浪的侵袭而申请破产保护,在三大汽车公司中规模最小、又具有私募色彩的克莱斯勒显然没有博得美国人的同情,在这个时候自身的风险管理就发挥了实力,但是克莱斯勒仿佛在这一点上很缺乏。随后,克莱斯勒与菲亚特结盟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但是菲亚特的处境也并不乐观,在汽车业极其不稳定的今天,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将美国的克莱斯勒工厂转化为生产菲亚特汽车,将不得不注资高达5亿美元的资金,而菲亚特流动资金本已高度紧张。由此看来,菲亚特并非完全是克莱斯勒的救命稻草。
钱江生化(8.53,-0.03,-0.35%)
稳扎稳打的老牌生物农药企业钱江生化在资本市场的航行中遭遇到了大风大浪。公司2008年全年营业收入3.78亿元。净利润-7740.96万,同比下降338%。每股收益-0.283元,同比下降339%。钱江生化2008年营业成本总计仅增长0.68%,营业收入总计减少9.23%。
当然,这样的亏损是属于政策性亏损,而农药作为农业生产必备材料,出现亏损的局面,将导致公司减产,最终导致今后价格的飞涨,对此,我们不仅要看到今年经营的困难,要看到它的农药平均收益应该是稳定的,目前国内市场上,与生物农药相比,化学农药份额较小,公司主业迅速扩张相对较困难。
星巴克
2008年7月,星巴克公司宣布将关闭美国本土600家分店,并准备在未来9个月里裁员1.2万人。2008年8月初,星巴克公司发布的2008财年第三季度财务结果显示,该公司净亏损670万美元。
星巴克的困境,或许因其一味地追求利润、追求更大规模的商业现金流规模、加密连锁店布局导致成本浪费所致。但细观起来,也与其转型慢、忽略了市场需求有莫大关系。其实,星巴克还有其赖以骄傲的地方,它的品牌、服务还有它的模式,这都是其反守为攻的资本。但是真正的强者是应市场而生的,如果继续忽略市场需求,任隐患继续扩大,那么后果只能是为自己的错误来埋单。
王老吉
让王老吉深陷“配方门”的是一种叫做“夏枯草”的植物。夏枯草是王老吉凉茶饮料九大配料之一,其实王老吉作为一个有170年历史的老企业来说,值得骄傲的就是其独特的配方,但是其疏忽就在于,已经因为夏枯草受过两次风波侵袭的王老吉居然没有采取一点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和预测是为企业服务的,风险是指一切不确定性。企业风险就是公司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名誉风险、执行风险,而且包括公司的战略风险。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这些风险并设计风险的管理方法和组织结构,其目的是将无法预计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公司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而王老吉就是疏忽了这一点。
国航、东航、南航
2009年初,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包揽了全球航空企业巨亏榜前三名。面对巨亏,三大航空集团内部也在查找原因,有人认为,是机票卖得太便宜了;有人认为,曾经利益丰厚的航油套期保值业务是将三大巨头拖入泥潭的罪魁祸首;还有人认为,金融危机限制了商务旅客出行,这让刚刚经受过高油价煎熬的航空公司雪上加霜。三大航总亏损总额达到280亿元。
中国国航(14.35,0.81,5.98%)公告称,公司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扩大到68亿元。针对国航的套保巨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国航套保巨亏脱离了单纯的套保规避风险的原则,偏离了轨道,参与到与市场对赌方向的投机活动中以博取超额收益,因为方向判断失误而落败,这是巨亏的直接原因。当年的东航曾似羽翼丰满的雄鹰,但在2002年被行政性要求整合收购云南航空、武汉航空等区域航企后,东航就成背包的鸵鸟了。2008年南航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20.73亿元,其中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达18.84亿元。南航燃油套期保值出现巨亏,是其内控失调的主要表现。
案例之三:改进内控 中海运集团严防“资金门”
原文:内部控制网 /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网
Ⅷ 某公司目前拥有资金500万元,其中,普通股250万元,每股价格10元。债券150万元,年利率15%
(1)企业目前的利息=150×8%=12(万元)
企业目前的股数=250/10=25(万股)
追加债券筹资后的总利息=12+500×10%=62(万元)
发行股票之后普通股数=25+500/20=50(万股)
[(EBIT-12)×(1-25%)-100×15%]/50=[(EBIT-62)×(1-25%)-100×15%]/25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EBIT=132(万元)
(2)发行股票500万元,每股发行价格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