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职场人如何看清行业的趋势
医药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组是重头戏
中国医药生产企业通过改革与重组,组织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原来的6000多家企业将逐步减少到4000户或更少,加上13000多家批发公司,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将得到改观。一批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引领中国医药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无论是生产集中度或利润集中度都会越来越高,强者愈强、两极分化之势将越来越明显。形势逼迫一大批无特色、无优势的企业转向其它行业或联大靠强。
今年上海医药集团公司药品销售收入已经赶上了2003年世界药业排名第50位的日本小野制药,预计未来5年还将有4到5户大企业跻身世界医药企业50强行列。
技术创新带来产品结构的优化,历史形成的一个药品多厂生产的局面正在缓慢地得到改善,像氟哌酸这样一个产品有1000多家制剂厂生产的情形将会迅速减少。随着"仿创结合"战略的落实,有企业技术特色和品牌的名牌药品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药,像地奥心血康、排毒养颜胶囊等年销售5亿元甚至10亿元的产品会越来越多。扬子江药业的左旋氧氟沙星作为一个仿制药品,2003年销售近10亿元,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随着"模仿创新"的深入发展,我国迟早会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上市。
二、区域市场联动
曾经有许多商业企业有过宏伟的全国布点蓝图,提出"打造全国万家连锁店"的口号。但是,中国太大了,各地方之间的差异也太大了,加之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无论哪一家企业的网络要想形成全国性的控制,几乎都不可能!那么,未来的市场流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有限范围的市场控制能力加上区域市场的联动为主体,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即不同地方的批发企业各自发挥在本地的优势,在品种上相互调剂,发展联合代理配送服务,既竞争又合作,以期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流通成本。
未来5年医药商业的毛利只会下降不会上升,预计由目前的8%至9%会逐步降到6%至7%或更低,流通费用率也必然会由目前的8.75%水平逐步下降。现在已经出现流通费用率在1%至3%的优秀批发企业,如安徽华源仁济药业公司、湖北九州通药业公司等,这类企业在城镇及县、乡市场还会不断增加,这种被称为"大卖场"的医药批发是"降费增效"的必然产物。前不久,重庆太极集团、上药集团雷允上药业、广药集团组合成一个联盟,资源共享、三地联动、共同受益,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整合物流中心
整合做强是大势所趋,医药物流中心也需要整合。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全国范围的物流中心热会迅速降温。因为每个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像成都五块石地区一下子建了多个规模庞大的医药物流中心,不少资金被闲置了。怎么办呢?或转做他用、或适当联合,以优质服务、高效率和低费用吸引第三方,再逐步扩大流量,成为第三方物流的公共平台,为其它企业服务。珠海联邦制药公司有20亿元的销售收入,他们算帐后没有建自己的物流中心,而选择了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他们考虑的出发点是,物流是一门学问、一个独立的产业,医药企业需要的东西很多,不一定都要自己做,应该发挥优势、突出主业、特色发展为好。
四、走出去与引进来
所谓"走出去",在改革开放初期,指的是人员走出去学习考察、开眼界;后来"中国制造"越来越多了,指的是产品走出去。现在,应当更关注资本走出去。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发展的例证,从两个方面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抓住机遇走出去,让中国的优势产品在发达国家实现本土化生产,是新形势下的新增长点,也是实现利润倍增的良策。"走出去"将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引进来"是指外商的投资。对外开放20多年来,各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都投资建了工厂,他们的全球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可以说这一轮的产业投资已告一段落。外资当前正在发生的投资方向的变化是由产业投资转向研发投资,如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瑞士诺华公司和罗氏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必成公司、美国礼来公司等等,他们相继在中国巨资投入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内优秀人才和高水准的临床医院进行原创药物筛选和新药临床试验,这对国内企业正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五、后GMP时代的竞争
轰轰烈烈的GMP改造已近尾声。近1000亿元投入,从基本生产条件到企业管理都彻底改变了中国医药生产的面貌。
欣喜之余,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GMP改造后的隐忧,由于GMP改造投入较大,成本、费用上升,企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改造中盲目竞相扩大了制剂加工能力,使原来就不高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更低了,这是让人忧虑的问题。
我们希望,经过GMP改造后的药企采取为其他企业、医院、商业企业委托加工来缓解困难。因此,我们也建议政策面放开对科研单位自身成果产业化的限制,放开对行业外企业持有新药证书后委托加工的限制,以期减少新建药厂。
现在,大家都成为GMP认证企业后,GMP企业的优越感将不复存在,新的竞争更明显地集中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上来。企业需要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研发和市场上,抱着金碗要饭吃也会饿死。
六、医院改革将有突破
"三项改革"进展很快,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矛盾,例如:为什么药品招标采购无人叫好?为什么药品屡屡降价人们却反应冷淡?为什么红包愈演愈烈?......这都与医院改革滞后有关系。"以药养医"、"补偿机制"、"经营性医院与公益性医院分开"等一系列核心问题急待取得政策性突破。根据国外改革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预计不久的将来,关于医院改革的重大政策会陆续出台,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鼓励医院投资多元化,对医院资产评估、人员身份转换及相关政策予以明确;
2、允许医院自主决定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
3、增加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并完善财政对公益性医院的补偿机制;
4、提高部分医疗收费标准;
5、推动建立医院内部和外部竞争机制,卫生技术人员、医院装备等实现市场化配置;
6、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并纳入医疗保险等等。
七、药品定价市场化
药品是商品,药品定价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不管以"药品是特殊商品"作借口,还是以"涉及稳定"作挡箭牌,都不能改变药品价格管理要遵从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一万多种中西药品全部供过于求,药品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在卫生改革到位的前提下,再担心药价会漫天飞涨,影响群众看病或社会稳定等等完全是不必要的。原来的药品价格管理出发点是好的,在短缺经济时期也很重要。但在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建立的今天,现行价格管理制度既不科学、又无实效,管的人很辛苦,社会各界也不满意。比如,今年上半年对抗生素的大幅降价,使国有骨干企业受到沉重打击。华药、石药、新华、鲁抗的利润分别下降50%至91%,利润率低到0.64%、1.37%不等,损害了企业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引起社会舆论与企业议论纷纷。原因在哪里呢?关键问题就在于药品定价要不要市场化。我认为,市场机制决定药品价格是正确的出路,什么"平均成本"原则、"单独定价"、"对原研药品定价优惠"等条款,都是错误的或行不通的。
未来5年,国家可能会对现行定价政策做出重大修改。我们希望,除"毒、麻、精、放"等国务院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必须由国家统一定价外,其余药品定价一律放开。进口药、合资药、新药、普药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如果考虑到不要加重医疗保险的负担,那么也可以考虑授权医疗保险部门制定"给付比例",即报销比例。政府可以对一部分价格较高的药品按一定比例由保险公司承担,超出部分由选择该药品的用药人自付,这样既尊重了市场定价原则,也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八、招标采购步入正轨
招标采购作为建立竞争机制的一个措施,本来是无可非议的,药品招标采购初衷也是好的,为什么3年多的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工厂不满意,公司不满意,群众不满意,连医院自己也不满意。其实,导致各方不满意的深层次原因是医疗体制问题,医院改革不到位。只有从体制改革入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矛盾。医院改革中,补偿机制建立起来,"医药分业"也不再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医院改革中,国家对公益性医院和经营性医院分类管理,政府部门也就没有必要再过问经营性医院的招标采购。公益性医院继续实行招标采购,应该让医院也成为招标主体,按照医院自身的需要去决定一切。
我们希望,既要从招标竞争机制中降低成本,又要在竞争中建立长期、稳定、诚信的工-商、商-卫、工-卫关系,不能让企业天天为招标而疲于奔命。这是招标采购应走的市场经济的正路。
B. 最近失眠很严重,请问大家有没有办法帮到我啊!
基本上你这样的失眠要有一个评估的过程,譬如持续多久还是偶发?还有严重的程度影响到你的生活到什麽程度?看来你整个睡眠还是可以持续约7个小时只单单入睡困难,目前还是以行为治疗为首先采取的,1.睡眠前的活动尽量减少,2.床是睡觉的地方请不要在床上看书杂志等,或看电视当然性生活除外..3.睡前少饮酒,咖啡会刺激兴奋神经的食品,很多人都会用酒来做失眠调整的一种『天然』安眠药,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会引起酒依赖之后在停喝所引起的反弹性失眠跟药物是一样的。4.勿努力尝试入睡,尝试放松我躺在床上一定就要马上睡觉有时后打坐是很好的选择5.正确使用安眠药
改善失眠有多种方法,药物治疗显然只是其中的一种,而所有的镇静安眠类药物对原发性的失眠患者和短期性的失眠现象效果要比对续发性.长期性的失眠症来的有效。现在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有不同的选择不是只有单一种药物治疗,但是绝大多数民众的知识偏差仍能停留对此类药物的的反对感因此妨碍了药物治疗的黄金原则或最佳治疗时间,结果害怕副作用明明很放心新的服用不变的持续反覆,使的失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远超过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作用,沦为双输的局面。
其实这类药物不是洪水猛兽,而且其药理机智明确,安全性高,又是全球使用量最高的前5大类药物(其馀四种为抗生素,消化类药物,心脏用药,在来就是维生素制剂)如果有这麽负面的性向与问题,还可以继续被使用吗?实际上,只要在专科医师处方指导原则上使用,往往是绝对正确而安全无虞。
以你的个案 我觉得指需要吃抗焦虑类药物即可解决..请到就近医院找一个专科医生帮你开
还有最重要的 失眠病人对睡觉要求太高反而产生更大失眠症候群,希望你可以更加放松心情与压力来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