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一锤定音股票后期走势
扩展阅读
买30个股票 2025-01-24 00:55:32
中国银行股票分红除权日 2025-01-24 00:50:24

一锤定音股票后期走势

发布时间: 2022-08-31 06:05:56

Ⅰ 股市后期走势如何

预计周二大盘或有反弹,
短线推荐超跌个股,
中远航运


本周是经济数据公布之周,由于明天经济数据出炉,今天抄底的资金没有大量进场,观望情绪仍然浓厚。
银行、保险、煤炭等大盘蓝筹股包括两桶油等相对来说走势也算较强,在它们的合力之下,市场营造了一定程度的“
不跌指数跌个股
”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指数下跌空间有限(短线而已),短线由跌转平,随后将酝酿超跌反弹。
从技术上看,两市股指的下跌幅度已经达到20%左右,技术面已经具备了反弹的条件。尤其是上周五再次出现比较明显的跳空缺口。根据缺口理论,三个缺口将使空方力量消耗殆尽,短线将酝酿反弹。
短线大盘筑底仍未成功。短线阶段性底部将成型。关注超跌反弹龙头品种,熊市中反弹先锋往往回出现在两类走势的股票中,一是严重超跌,二是已经走出短期下降通道的股票。
短线精选个股,把握反弹龙头;而中线继续观望.
回避前期强势的中小盘个股,谨防补跌。

免费体验实时解盘,个股推荐,和盘后分析,请加
"
杭州股票外汇
"---搜索此昵称即可..........

Ⅱ 美国股票市场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来主流投资理念的演变: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周期循环投资理念的发源地来自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虽然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的规范化、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证券法出台之后。战后推出的养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动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大大改变了股市的资金供需结构,五十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和股市投资的财富效应,一起推动着股市指数的不断攀升。以后的各个年代更是各种新思维、新现象的诞生年代,股票市场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为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对于推动理性投资理念的普及和创新,通过引导市场、引导资金的流向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各种新的投资理念从发源地的里圈向外围扩散,在传播到外围股票市场(欧洲、日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不同的市场特殊情况与其它投资理念不断发生碰撞,诞生出新的投资模式。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加快了发源地的新投资理念在全球传播的速度。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华尔街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的主流,它发展出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Valuestock)投资和成长型(Growthstock)投资。前者认为,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年收取现金(股息)红利,股票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投资者收到的现金红利)的贴现。成长型的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价格差而非现金红利,其前提是假设以往主营收入与利润增长良好的公司将来也会继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同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增长速度的热门股在股票市场历史上各时期比比皆是,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早期的钢铁股和汽车股、50年代的铝工业股、60年代的电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药股和房地产股、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网络股等等,各领风骚,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战后繁荣的五十年代:由于刚经历了1929-1933年的大崩溃,在20世纪30、40年代,小规模的个人股票投资被认为是危险的举动,个人投资购买股票不多,个人持有普通股热是从50、60年代开始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们很难相信会再次出现大萧条和股崩、蓝筹股比债券表现好以及担心通货膨胀侵蚀个人的钱财。1958年,玻璃纤维船股票是当时市场上的抢手货,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许多优势,迎合美国50年代的休闲主题。后来的互联网股票同此时期的玻璃纤维船股票热非常类似。“电子狂潮”和腾飞的六十年代:其鲜明特征是后缀有“trons”的公司名称的流行,是增长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电子工业股热与当时的美苏两国太空军备竞赛有关。成长股是预期有高收益、高增长率的股票,特别是那些与高新技术相联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产半导体、速调管、光学扫描器以及其它先进仪器、仪表装置的公司,这些行业因投资者对其产品强大市场前景的憧憬而股价飞涨。从六十年代开始,多年以来传统行业的5-10倍市盈率规则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数据控制公司的市盈率达200多倍,而增长稳健的IBM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市盈率也达80多倍。在此时期,以市盈率倍数为核心、注重未来现金流预测的稳固基础理论让位于注重投资者心理因素、“高买高卖、顺势而为”的空中楼阁理论。为满足投资者对股票的无止境的投资饥渴,1959-1962年发行的新股比之前的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后期的“.com”,以“trons”后缀命名的公司纷纷涌现。电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来,5个月后终于爆发可怕的抛售浪潮。成长股、绩优股同样被卷入暴跌的灾难,超过大盘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场从动荡中恢复趋向稳定后,进入的下一个运行热潮便是企业并购浪潮。投资者对公司高增长的预期,如果不能通过高增长或高科技的概念获得,便需要创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为接力棒。于是,六十年代中期诞生了专家们称之为的美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该时期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力在于兼并过程本身会导致股票收益的增长,其中的技巧便是财务或金融知识而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于该次并购浪潮中的领导者发布的季度公告收益低于预测,引发了市场的怀疑和震动,企业并购浪潮开始急剧降温。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场还诞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乐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静电复印技术的革命性发明吸引了几乎所有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后来这种概念化投资策略发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扩张太快、负债过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很大,成长的不确定性大。当1969-1971年的熊市来临,概念股跌幅比涨幅还大,还快。此后很多年,华尔街不再对业绩迷信和推崇概念。就像行业或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样,整个六十年代公众对概念崇拜的理念经过了近十年的洗礼之后,又回归到周期循环的起点,崇尚绩优成长股。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基金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式基金之间争夺公众资金的竞争加剧,公众开始关注基金近期的业绩记录,尤其关注基金是否购买了那些有令人振奋的概念和完整信服历史的股票。业绩投资便开始风靡华尔街。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经历了六十年代的购买小型电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恢复理性和稳健原则,开始投资于有令人信服的增长记录的蓝筹股,这些股票一般有持续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总股本(流动性好)。人们认为这些股票不会像六十年代投机狂热时代那样垮掉,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购买后开始等待长期收益,被称为是谨慎的行动。当时的50只时髦股票主要有: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等。人们认为任何时候购买这些已经被历史证实的成长股都不会错,被称为“一锤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购买蓝筹股还能为机构投资者带来谨慎投资的声誉(见表一)。狂啸的八十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华,同样具备许多投机过头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术和微电子在内的新领域的新股浪潮而开场。1983年出现的高科技浪潮是六十年代的极好翻版,仅仅是改变了名称而已。技术革命唤醒了人们对高科技将彻底改变人类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复苏。几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抢手货,新股上市后还会狂涨。再次征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驱动生物技术狂热的是抗癌(后来是抗爱滋病)新药的问世,华尔街还因此出现了专门针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新估价方法。最终的结果还是市场自身来消化自己吹起来的泡沫,从八十年代中期到后期,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股票跌去3/4,1988年的市场复苏也没有帮多少忙。激动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亚洲四小龙”热,当时的背景是基金经理因美国本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后而将目光转向海外,对新兴国家市场激动人心的发现和巨大增长潜力的预期,加上人们对该市场的风险知之甚少,直接推动了股票投资的国际化———“亚洲四小龙”热,后来因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崩溃。九十年代后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概念股的狂飙及退潮,人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狂妄到恐慌、最终到崩溃的完整过程和结局。追溯美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其中又蕴涵着某种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电子、半导体股(60'S)———绩优蓝筹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亚洲四小龙、网络股(90'S)———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目前仍处在回归过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资者对证券评价的风格和方式在证券定价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也就奠定该时期的主流投资理念。概念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稳股基础理论屈从于空中楼阁理论,借助于投资大众的从众化情绪和过度反应,将憧憬美好的空中楼阁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弱势群体和投资大众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以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价值的心理底线牢不可破,从而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有看得见的收益增长和分配现金红利的传统产业,直到下一轮周期新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出现。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的一致,只有当被低估的市场筹码(成长型股票热时必然导致市场大量抛售价值型股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导致价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且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市场热点或周期的启动就不远了。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我们同样还发现,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投资(国际化浪潮),还是向国内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终伴随着先进的产业理论、管理思想的武装,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正是资本的驱利性和对投资领域的高度敏感,资本才始终能够率先找到流动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流向回报最高、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产业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开始自动调整,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参考资料 http://www.xslx.com/article1/messages02/2315.html

Ⅲ 高手请问股票的K线图有啥意思,后期有什么走势

均线空头排列股价处于均线之下的明显下跌趋势,这样的股票只有出现量增价涨的节点,并且之后不跌破量增价涨两日低点才能止跌,在此之前,不会止跌,量增价涨是指成交量比前一天大20%以上,价格上涨2%以上。
出现了,之后不跌破这一天和前一天低点,然后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才可以转势上去,至少也是个中级反弹,跌破的话还是继续下跌趋势
浓缩一下,就是要有主力完成进货动作才会涨

Ⅳ 一只股票如果涨停,它的后期走势如何

通常情况下,一只股票价格涨停,意味着买入意愿强烈,有人愿意以比涨停价更高的价格买进,只是受限于停板;只要期间不发生变化,停板取消后,价格还有向上惯性,只是看惯性的大小而已。但实际操作中,不排除人为操纵的情况。总体来讲,惯性上涨几率较大,所以才有涨停敢死队的存在。

Ⅳ 请问在股票上怎么样的情况下表示趋势走坏了

很多投资者在平时做股票的时候特别喜欢趋势上涨的个股,这类个股上涨的概率较大,而且的又有主力资金在里面运作,短期出现被套的情况也无需担心,后期股价回调洗盘结束后,会再次出现上涨的情况,但趋势性上涨的个股总有一天走到头的时候,很少存在跟茅台一样的个股,能够持续几年的上涨趋势,一旦股价上涨到庄家机构出货的目标价的时候,接下来的趋势就会发生改变,趋势一旦走坏后会出现持续性下跌的状态,后期风险极高。

另一方面,很多趋势性上涨的个股,基本上是个股业绩较好,净利润在逐步递增的情况,很少有上市公司会出现业绩持续几年递增的情况,一旦业绩出现下滑后,很多个股的趋势也会发现明显的改变,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个案例,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公司业绩逐年递增,一般年度报告一年才公布一次,我们可以参考最近刚公布的业绩报告,一般三个月公布一次,分别是一季度报,半年报,三季度报,年报,所以参考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报告,是否出现比去年同期增长的情况和环比增长的情况,如果是可以按照我们上面的策讲到的趋势走坏的策略操作,但是如果后期各个重新回到上涨趋势中,我们仍旧需要继续买入,按照新的趋势节奏进行操作,新的节奏趋势,代表个股成交量的变化,趋势线的情况等。

并且前期趋势短期走坏,但接下来并未出现持续性下跌的情况,我们可以持股不动,再次当业绩公告出台后。短期股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特别是出现持续的上涨情况,大概率属于急拉的情况,可能短期存在利好兑现的情况,所以在判断业绩较好情况,我们看下短期走势是否比前期趋势性上涨更为强势,更强势的回调存在诱多出货的可能性,后期估计会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

总结:判断个股趋势是否走坏的方法众多,涉及到趋势线,均线,K线形态的变化,成交量的变化,但任何这些技术分析方法无法保证100%成功,个股形态,趋势,成交量变化发现改变,80%会出现趋势走坏的情况,但是还存在20%的概率,个股趋势继续走强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业绩的变化来进行分析。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Ⅵ 如何判断一只股票在上涨过程中的回调到位

确定一只股票回调是否到位最为关键的点在于确定该股现价附近的支撑与阻力点位,阻力位置的强与弱将直接决定了股票后期的走势。逆市炒股总是得不偿失的,投资者要遵循支撑买入,阻力卖出的节奏,选择大盘和个股调整结束时,选择个股入市投资。

从股市整体和个股角度来说,主要可以从交易量、股价和时间三个方面对上涨中回调情况进行研判。

交易量,下跌趋势中成交量紧缩

股价调整结束的首要因素是成交量的调整到位。市场中有种说法叫“地量见地价”,通常地量是成交量调整到位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虽然成交量触底后股价可能依然可能继续下跌,但成交量在创出地量后会开始温和放量,随后在成交量与股价之间形成明显的底背离走势,此时成交量调整到位,股价走势将由弱转强。

回调分为盘中回调、强势回调、弱势回调三种。盘中回调和强势回调的调整力度较大,其中盘中回调的目标是确保在有限时间达到目标涨幅,庄家实行盘中打压,标的一天可能出现巨大的涨跌幅差距,但最终还是能站在均线之上,胆小不坚定的投资者容易在此时被淘汰出局。

总的来说,投资者要通过价量和时间来分析庄家的意图,结合个股的前期走势,做出股价是否调整完毕的结论。

Ⅶ 来些股票战法

股神战法海底捞月、釜底抽薪大法

一、抄底篇

1、红杏出墙:2、一锤定音;3、金屋藏娇;4、马失前蹄;5、日月合璧: 二、转势篇、

1、黑客点击;2、海底捞月;3、均线互换:4、突出重围;5、欲火重生。 三、攻击篇、

拼命三郎:1、揭竿而起;2、一阳穿三线;3、红衣侠女;4、梅开二度;5、破镜重圆;6、三线推进;7、双蹄并进;8、步步高:9、四星望月;10、小鸟依人;11、四渡赤水;

“三十四”实战方法:

常见情况:

指三十四点。强庄股收出第一浪后,回调二十日线的空间跌幅点数。浪型就是abc三浪回调。十日线不反弹最好,二十日线上的反弹力度可能更大。

操作方法:

1、二十日线经常是强庄股第二浪调整的低点,也就是第三浪的起涨点。

2、特别要注意的就是第一次破了二十日线后反弹力度不大后,再次破二十日线的一定要及时跑得快。

“五十五点六十日”实战方法:

常见情况:

指五十五点和六十日均线。是指强庄股收出一个大浪(里面可能是五小浪或三小浪),回调第二大浪到六十日线的空间跌幅。

Ⅷ 股票上涨或下跌后放量和缩量的信号是什么,后期走势一般怎样

高位放量出货,低位放量建仓。无论阴阳线。

一、关于量?
量之要,其一在势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涨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种形态
因为市场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控盘主力常常利用广大散户对技术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种指标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观的要素之一。
1.市场分歧促成成交。所谓成交,当然是有买有卖才会达成,光有买或光有卖绝对达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会成交。
2.缩量。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意见十分一致。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却没有人买,所以急剧缩量;二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人卖,所以又急剧缩量。 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下跌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同样,上涨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买进,坐等获利,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3.放量。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在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后市时,另一部分人却对后市坚决看好,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 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份,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 4.堆量。当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
5.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妖庄所为,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没了后音,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三、市场成交量与价格的关系
1.确认当前价格运行趋势:市场上行或下探,其趋势可以用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进行确认。逆趋势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缩减或清淡成交量进行确认。
2.趋势呈现弱势的警告:如果市场成交量一直保持锐减,则警告目前趋势正开始弱化。尤其是市场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断的准确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应该值得怀疑。
3.区间突破的确认方法:市场失去运行趋势时即处于区间波动,创新高或新低即实现对区间的突破将伴随成交量的急剧增加。价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预示市场尚未真正改变当前运行区间,所以应多加谨慎
4.成交量催化股价涨跌 一只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该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当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资金对股票未来看好时,他们就会投入资金;当更多的人或资金不看好股票未来时,他们就会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引起价格下跌。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会所有的人对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坏。 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看法,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股票处于不同的价格区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数量会产生变化。比如市场上现在有100个人参与交易,某股价格在10元时可能有80个人看好,认为以后会出现更高的价格,而当这80个人都买进后,果真引起价格上升;股价到了30元时,起先买入的人中可能有30个人认为价格不会继续上升,因此会卖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个人可能改变了观点,认为价格还会上升,这时,价格产生了瞬间不平衡,卖出的有30人,买入的只有20人,则价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数会重新组合并决定下一步走势。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价格就越涨。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买入者,必然有一个相对应的卖出者,无论在任何价格,都是如此。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说明在这个区域人们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个人看涨,50个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则说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们对该股票毫不关心,比如5个人看涨,5个人看跌,90个人无动于衷或在观望。
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说明越有吸引力,以后的价格波动幅度可能会越大。
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的价格压力和支撑区域。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说明该区域有很大的压力或支撑,趋势将在这里产生停顿或反转。
可以观察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域的方向。当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说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暂时的统一,如果是向上走,那价格倾向于上升;若向下走,则价格倾向于下跌。
可以观察成交量在不同价格区域的相对值大小,来判断趋势的健康性或持续性。随着某股票价格的上升,成交量应呈现阶梯性减弱,一般来说,股票相应的价格越高,感兴趣或敢于参与的人就相应越少。不过这一点,从成交额的角度来看,会更加简单扼要。
仅仅根据成交量,并不能判断价格趋势的变化,至少还要有价格来确认。成交量是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可能引起本质变动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个股或股指的上涨,必须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升量增加,则表示上涨动能充足,预示个股或股指将继续上涨;反之,如果缩量上涨,则视为无量空涨,量价配合不理想,预示个股或股指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或难以持续上行。
个股或大盘在大幅放量之后缩量阴跌,显然是坏事,显然预示着一轮跌势的展开。例如2001年5月18日和5月21日,沪市成交放大至200亿和217亿,之后量能再也无法放大,开始横向整理,至6月14日大盘见顶后,大盘明显缩量,6月27日开始放量下跌,7月23日加速下跌,至10月22日,跌至1514点,始于6月27日的此轮跌势共跌去700余点,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是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但千万不能忘记,下跌初始阶段的股指是处于长期牛市之后的高位2200点之上!
与此完全相反的实例是,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沪市成交放大至238亿和213亿,经缩量回落整理后,终于爆发了6·24行情。不可否认,6·24行情的爆发,消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6月21日,沪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预示着新一轮涨升即将开始,只不过停止国有股减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强了涨升的爆发力,但也大大缩短了行情的持续时间,急剧放大的成交量和场外资金的蜂拥而入使得资金面难以为继,结果导致了行情的夭折。短短的5个交易日,沪市成交1650多亿,然后大盘缩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创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1311点,此轮跌势共跌去400余点,持续时间超过半年。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下跌初始阶段股指是在创出2002年年内新高1748点之后,当时股指处于阶段性的高点,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2003年1月14日和1月15日成交量放大至235亿和217亿,共计452亿,表明多头开始大举入市,之后大盘开始缩量,但是股指不跌反涨,是典型的缩量上涨,这表示1月14日和1月15日入市抢筹的投资者并未出逃,筹码锁定良好,上档抛压较轻,所以缩量仍能上涨。与缩量下跌一样,缩量上涨一般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缩量下跌表示市场处于弱势,极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下跌之后必然有放量大跌,这对于多方是极为不利的。反之,缩量上涨表示市场处于强势,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动股指上扬,之后必然会放量大涨,大盘如此,个股更是如此。缩量(或基本无量)上涨已经告诉我们,缩量不但能上涨,而且能大涨特涨!

成交量告诉拐点线索 (2)

成交量在魔山理论中的地位,从来就是辅助性的,它不能作为直接决策的依据,很多人认为我们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魔山理论追求的是投机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标可以提高我们的投机效率,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放在我们的工具箱里呢?相反如果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效率我们又何必应用它呢?
请看,这是成交量的表现,价格在跌到1311点时的表现,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价格创出了新的低点,次日价格继续创新低的时候,成交却有所回升,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它来判断大盘出现了转折呢?相反当价格继续向上的时候成交却进一步萎缩,直到价格穿越了传统形态W底的颈线,成交才出现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滞后性,不要相信量在价先的聒噪。必须明确一点,成交量是价格的“衍生物”,市场资金是对价格的追捧——竞买或者竞卖形成了价格的波动,而不是对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于甄别市场的容量,和市场的流动性。除此以外,它对一些拐点的有效性的验证存在一些功效,但是这种功效到底有多大,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加以确定。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事实,这些事实带给了我们一些线索,但是乐观前面要加上谨慎二字。
在一个拐点出现的时候,那么这个拐点的基准日,倾向于成交量萎缩。我们通过对10年来一些重要的大盘的转折点的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屡屡出现,其概率在80%以上。
这种情况说明当拐点降临的时候,市场人气是极端低迷的,市场中大多数的人心怀绞痛,他们在这个时刻对市场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这种悲观情绪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断地打击着每一个参与者,而这些参与者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被动性“拒绝交易”,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是一旦市场出现了转机,人们的眼球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没有准备的人会吃惊,会关注,会等等看。经验丰富的人,会立刻介入,而职业交易人则会全仓而动。这样价格便会持续上升,直到观望的人介入全仓退出,而留在图表上的则是放大的成交量和远离拐点的价格。

如何观察成交量 (3)

股市中有句老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下面,笔者就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1、温和放量。这是指一只个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续低迷之后,突然出现一个类似“山形”一样的连续温和放量形态。这种放量形态,称作“量堆”。个股出现底部的“量堆”现象,一般就可以证明有实力资金在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马上介入,一般个股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之后,股价会随量上升,量缩时股价会适量调整。此类调整没有固定的时间模式,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所以此时投资者一定要分批逢低买入,并在支持买进的理由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用来等待。需要注意的是,当股价温和放量上扬之后,其调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点,因为调整如果低过了主力建仓的成本区,至少说明市场的抛压还很大,后市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2、突放巨量。对此种走势的研判,应该分作几种不同的情况来对待。一般来说,上涨过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尽,后市继续上涨将很困难。而下跌过程中的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线的反弹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种情况是逆势放量,在市场一片喊空声之时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这类个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投资者被套牢。

区分成交量形态 (4)

技术分析可以说就是对价格、成交量、时间三大要素进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则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但仍是最客观、最直接的市场要素之一。
1、缩量。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没有人买;二是看好后市,只有人买,没有人卖。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碰到下跌缩量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碰到上涨缩量则可坚决买进,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2、放量。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相对于缩量来说,放量有很大的虚假成分,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咬他一大口”。
3、堆量。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决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获取了。
4、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的妖庄所为,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复归平静,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无论怎样,成交量只是影响市场的几大要素之一。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决不可把它分开来看,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结果才会最准确。

均线 成交量结合看趋势 (5)

在技术分析领域里,移动平均线以它简洁明了的特点深受投资者的青睐。人们利用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来指导操作,特别利用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的排列来判断是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在西方国家一般认为股价线在200日移动平均线以上为牛市。反之,股价线在200日移动平均线以下时为熊市),以便调整投资者的市场思维,实施不同的投资策略。而在选择买卖点时则运用“葛南维八法”。

移动平均线的优缺点
一、优点:运用移动平均线理论,在买卖交易时,可以界定风险程度,将亏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趋势发动时,买卖交易的利润相当可观;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可以判断行情的真正趋势。
二、缺陷:当行情牛皮盘整时,买卖信号过于频繁,投资者无所适从;移动平均线的最佳日数与组合,确定起来十分困难;仅靠移动平均线的买卖信号,无法给予投资者充足的信心,必须依靠其他技术指标的辅助。成交量、股价、均线共同作用
为了投资者在运用移动平均线时能够扬长避短,从而发现成交量、股价、均线三者的共同作用,总结出:股价突破、支撑和压力的有效性与均线的角度和成交量有关。根据这一理论,投资者可以较为有效地实施正确的买卖策略。突破: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成交量必须放大,特别是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时。如果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与股价的运行角度互反时,突破后的股价会有回抽的要求,当日成交量过大(当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时),若当日收盘为中线特别是光头K线出现时,这种反抽会发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例如,2001年10月23日沪深两市在暂停国有股减持消息的作用下,放量突破相反运行的5日均线,并当天收出光头中阳线,从而在次日才出现回抽,如果在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成交量减少或者持平(特别是股价无量突破相反运行的移动平均线时),这种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撑:移动平均线能否对股价构成有效支撑,不仅要看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同时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例如,移动平均线是向上运行而股价回落,这种移动平均线的支撑力度就大于走平或者回落的移动平均线,如果股价回落至移动平均线,发生支撑反弹时,必须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则投资者可视这种支撑为无效支撑。例如:深成指在10月26日出现止跌走红,但是成交量则比前一日减少,说明这种支撑的可信度不高,投资者可不按传统的移动平均线的买卖技巧来进行。
压力:股指或者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出现的反弹,往往会遇上移动平均线的压力。这一压力的大小不仅与移动平均线的期数有关,同时还与移动平均线的角度及成交量有密切关系。在反弹行情中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与股价或者股价运行角度越大,相反的压力就越大,特别是无量上攻移动平均线,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移动平均线对不同时期都有指导意义,只不过不同时期的均线的支撑压力不同而已。

千金难买“散兵坑” (6)

实战中通常是很难区别主力在洗盘还是出货,抛早了走了一条大鱼,抛晚了又后悔莫及,恰恰是因为有此区别,才有了种种看盘技巧。当然能够及时发现主力在洗盘是最好的,不过退一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不错,因为在刻意制造的空头陷阱构筑之后往往也容易成为个股介入的好时机,这就是千金难买价散兵坑。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为炮弹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个弹坑内,前次炸出的弹坑往往成为老兵们的最佳躲藏之地。在量价研判中有成交量的散兵坑,这是指在筑底成功时成交量往往形成一个大坑,在弱如游丝的低迷后呈现出有序的放大。千金难买价散兵坑是指股价处于小幅震荡上行的慢牛趋势初期或中期,成交量有所放大、换手率也小幅增加,突然股价出现快速下挫,但这种下挫不会维持很久,在一至两天或一周左右的时间,股价便又重拾升势,再一次回到跳水前原有的上升趋势中,在图形上形成股价散兵坑形状,就如被炸弹炸出一般,而散兵坑出现之际将是十分难得的、千金也难买的买入时机。
这个在上升趋势途中出现的大坑,实质上就是主力在拉升之前凶悍的洗盘,此招一出,把坐在轿子里的大部分浮多都震下来。这是个非常有效而实用的空头陷阱,实战中也确实很难把它识别出来,因此这里不研究如何识别是否为空头陷阱,而是充分利用之成为个股的介入机会。其中有两个买点,一是在价散兵坑之内,但这是先知先觉与不知不觉,因为在股价刚刚有所企稳转强之际,任何风吹草动往往都会使人失去理智;二是在价散兵坑出现并已重返上升趋势中之际,这虽也失去了最低价买入的时机,但这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股价重返上升趋势使空头陷阱已被确认,"不买地价,不卖天价",甘蔗的中间段是最甜的,看到趋势的重新确立才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顺势操作的真谛。
实战中的注意事项:1、股价要处于慢牛趋势初期或中期时,最好已有10%以上的涨幅,说明了上涨趋势已初步确立;2、股价突然间无量下挫,止跌位置相对于股价的绝对涨幅不能超过50%,最好在0.382黄金分割回吐位之内,如比例过高,向上的爆发力往往会减弱;3、在短时间内又有能力恢复到原有的上升趋势中,最好在1周内完成,否则时间过长,散兵坑的爆发力往往会减弱;4、在股价回升时候,成交量应该有所放大,快速的回升往往预示着爆发力强大;5、重返上升趋势之际,就是介入的绝佳时机。

成交量温和放大的技术含义 (7)

成交量温和放大的直观特征就是量柱顶点的连线呈现平滑的反抛物线形上升,线路无剧烈的拐点。定量的水平应该在3%至5%换手左右方为可靠、温和放大的原因是随着吸筹的延续,外部筹码日益稀少,从而使股票价格逐步上升,但因为是主力有意识的吸纳,所以在其刻意调控之下,股价和成交量都被限制在一个温和变化的水平,以防止引起市场的关注。对“温和放量”的理解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同位置的温和放量有着完全不同的技术意义,其中在相对低位和长期地量后出现的温和放量才是最有技术意义的。
二是温和放量有可能是长线主力的试探性建仓行为,所以虽然也许会在之后会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但一般还是会走出回调洗盘的走势;也有可能是长线主力的试盘动作,会根据大盘运行的战略方向确定下一步是反手做空打压股价以在更低位置吸筹,或者在强烈的大盘做多背景下就此展开一轮拉高吸货的攻势。因此最好把温和放量作为寻找“黑马”的一个参考指标,寻低位介入。
三是温和放量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否则持续吸筹不容易控制股价也会引起市场注意。在不同时期参与市场的散户群体和散户心理也会有很大变化,所以一个实力主力介入个股的前期为了获取筹码,会采用多种操作手法,但温和放量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手法。这样,在一个长线庄股的走势中出现反复的温和放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巧用成交量的变化寻黑马 (8)

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是投资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筹较为坚决,则涨时大幅放量、跌时急剧缩量将成为建仓阶段成交量变化的主旋律。尽管很多情况下,主力吸筹的动作会比较隐蔽,成交量变化的规律性并不明显,但也不是无踪可觅。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观察成交量均线。如果成交量在均线附近频繁震动,股价上涨时成交量超出均线较多,而股价下跌时成交量低于均线较多,则该股就应成为密切关注的对象。因为,这表明筹码正在连续不断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从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时,必须结合股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因为绝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户,他们的短线进出,同样会导致成交量出现波动,关键是要把这种随机买卖所造成的波动与主力有意吸纳造成的波动区分开来。我们知道,随机性波动不存在刻意打压股价的问题,成交量放出时股价容易出现跳跃式上升,而主力吸筹必然要压低买价,因此股价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连续性。依据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变化和股价涨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通过技术手段过滤掉那些股价跳跃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实的筹码集中情况。
成交量堆积是另一个重要的观察对象,它对于判断主力的建仓成本有着重要作用。除了刚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个密集成交区域,股价要突破该区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为主力重要的建仓区域,往往可以在此处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筹码。所以,那些刚刚突破历史上重要套牢区,并且在以下区域内累积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就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实力远胜于以往,其建仓成本亦较高,如果后市没有较大空间的话,大资金是不会轻易为场内资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积成交量并不大,即所谓“轻松过顶”,则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为,由于筹码已有大量积累,使得拉抬较为轻松。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不能创出新高,但无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时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控制,股市整体走势趋弱时尤其需要谨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开始建仓后,某一区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则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越靠近这一区域,因为无论是真实买入还是主力对敲,均需耗费成本,密集成交区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区,累积成交量和换手率越高,则主力的筹码积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实力也较强,此类股票一旦时机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鸣惊人,成为一匹“超级大黑马”

怎样研判成交量的变化 (9)

股市中有句老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下面,笔者就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1、温和放量。
2、突放巨量。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主力资金在吸筹的时候,成交量并不一定要有多大,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底部多盘整一段时间就行。而主力要出货的时候,由于手中筹码太多,总得想方设法,设置各种各样的陷阱。因此应该全面考察该股长时间的运行轨迹,了解它所处的价位、量能水平和它的基本面之间的关系,摸清主力的活动规律及个股的后市潜力,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我们介入或出货的时机。

虽然技术分析的指标多达上百种,但归根到底,最基本的无非就是价格与成交量,其他指标无非就是这两个指标的变异或延伸。大家知道量价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价是果;量在先,价在后”,也就是说成交量是股价变动的内在动力,由此人们导出了多种量价关系的规则,用于指民具体的投资。但在实际中,人们会发现根据量价关系来进行具体买卖股票时,常常会出现失误,尤其是在根据成交量判断主力出货与洗盘方面,失误率更高,不是错把洗盘当出货,过早卖出,从而痛失获利良机,就是误将出货当洗盘,该出不出,结果是痛失出货良机。那么,在实际投资中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正确判断出主力的进出方向,或者说,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准确判断出主力是在出货还是洗盘呢?

般说来,当主力尚未准备拉抬股价时,股价的表现往往很沉闷,成交量的变化也很小,此时研究成交量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好断定主力的意图。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价时,主力的行踪就会暴露,我们把这样的股票称为强庄股,此时研究成交量的变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此时,如果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盘迹象,并果断介入,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实践证明,根据成交量变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对强庄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盘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
首先,由于主力的积极介入,原本沉闷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推动下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价升量增的态势。然后,主力为了给以后的大幅拉升扫平障碍,不得不将短线获利盘强行洗去,这一洗盘行为在K线图上表现为阴阳相间的横盘震荡,同时,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资者出局,因此,股价的K线形态往往成明显的“头部形态”。

其次,在主力洗盘阶段,K线组合往往是大阴不断,并且收阴的次数多,且每次收阴时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货,

Ⅸ 我是新手,请问根据k线图怎么分析股票未来的走势谢谢

单一的K线图很难做为综合分析使用,特别是对未来股票走势的分析.
你需要借助中长线的分析方法,波浪理论是比较好的分析工具,虽然对个股并不完全适合,但结合大盘,和波段波浪的走势,然后辅助一些其他分析方法,可以做到比较高的正确率.
波浪理论主要研究K线波段的走势形态,并可以用已有的波段推演可能的顶底位置.如果将波浪理论结合指标或趋势线,其功能将会大幅度提升.

常用指标MACD可以辅助判别转折及走势强弱.
趋势线可以判别重要的支撑及压力.
关键位置还需要参考量能,来分辨突破的真假.
K线走势形态也是辅助分析工具之一.
当主要方法与辅助方法相互结合,就能够一定程度的掌握股票的基础走势.

使用任何分析方法都要注意大周期图和小周期图形的关系.大周期是方向辨别,小周期可以寻找买卖点.大小周期图形并不完全一致,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大周期方向.

Ⅹ 怎样根据一只股票涨跌时的量能来判断后期的走势

量价关系分析
1.价涨量增
在上涨趋势初期,若成交量随股价上涨而放大,则涨势已成,投资者可跟进;若股价经过一段大涨之后,突然出现极大的成交量,价格却未能进一步上涨,这一般表示多头转弱,行情随时可能逆转。
2.价涨量缩
呈背离现象,意味着股价偏高,跟进意愿不强,此时要对日后成交量变化加以观察。若继续上涨且量增,则量缩属于惜售现象;反之,则应减仓,以免高位套牢。
3.价涨量平
若在涨势初期,极可能是昙花一现,不宜跟进。
4.价稳量增
若在涨势初期,显示有主力介入,股价随时可能变化,可跟进。
5.价稳量缩
说明投资者仍在观望。若在跌势中,表示在逐渐筑底,可逐步建仓。
6.价稳量平
多空势均力敌,将继续呈盘整状态。
7.价跌量增
在连跌一段后,价微跌量剧增,这可视为底部,可介入;若在跌势初期,则日后将形成跌势;在持续涨势中,则为反转为跌势的讯号。
8.价跌量缩
若在跌势初期,表示跌势不改;若在长期下跌后,则表示行情可能将止跌回稳。
9.价跌量平
表示股价开始下跌,减仓;若已跌了一段时间,底部可能出现,密切注意后市发展。
10.涨跌停板制度下的量价关系
由于跌停板制度限制股票一天的涨幅度,使多空的能量得不到彻底的宣泄,容易形成单边市。很多投资者存在追涨杀跌的意愿,而涨跌停板制度下的涨跌幅度比较明确,在股票接近涨幅或跌幅限制时,很多投资者可能经不起诱惑,挺身追高或杀跌,形成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趋势。而且,涨跌停板的幅度越小,这种现象就越明显。目前,在沪、深证券市场中ST板块的涨幅度由于限制在5%,因而它的投机性也是非常强的,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现象最为明显。
在实际涨跌停板制度下,大涨(涨停)和大跌(跌停)的趋势继续下去,是以成交量大幅萎缩为条件的。拿涨停板时的成交量来说,在以前,看到价升量增,我们会认为价量配合好,涨势形成或会继续,可以追涨或继续持股;如上涨时成交量不能有效配合放大,说明追高意愿不强,涨势难以持续,应不买或抛出手中个股。但在涨跌停板的制度下,如果某只股票在涨跌板时没有成交量,那是卖主目标更高,想今后卖出好价,因而不愿意以此价抛出,买方买不到,所以才没有成交量。第二天,买方回继续追买,因而会出现续涨。然而,当出现涨停后中途打开,而成交量放大,说明想卖出的投资者增加,买卖力量发生变化,下跌有望。
另外如价跌缩量说明空方惜售,抛压较轻,后市可看好;价跌量增,则表示跌势形成或继续,应观望或卖出手中筹码。但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若跌停,买方寄望希望于明天以更低价买入,因而缩手,结果在缺少买盘的情况下成交量小,跌势反而不止;反之,如果收盘仍为跌,但中途曾被打开,成交量放大,说明有主动性买盘介入,跌势有望止住,盘升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