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银星能源股票实验结果与分析
扩展阅读
现在买贵州茅台股票好吗 2024-10-13 17:19:37

银星能源股票实验结果与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5-02 17:46:38

『壹』 帮忙看看股票000862(银星能源)

000862继续持仓,会反弹!

『贰』 股票,银星能源

11.81了。 代码:000862
1W股都值11W多啦

『叁』 实训结果与分析怎么写

实训的结果应包括如下几点:
1.实训的项目(即什么实训);
2.实训要达到的目标;
3.实训的步骤和措施;
4.实训的结果(完成还是部分完成以及实训效果如何)。
实训分析包括如下几点:
1.根据实训效果来展开分析;
2.为什么取得这些效果?
方法、手段、时间等是否得当,合适,足够。
3.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0

『肆』 实验结果及分析

1.常规实验结果

四块全直径岩心的取心资料及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初始含油饱和度及水驱油采出程度等常规实验结果见表4-1。

表4-1 四块全直径岩心的取心资料及常规实验结果

2.核磁孔隙度

图4-1~4-4分别是1~4号岩心在100%饱和水状态下,取回波时间0.6ms和等待时间8000ms时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利用图4-1~4-4计算核磁孔隙度。核磁孔隙度测量的物理基础是:样品的核磁信号大小与样品内流体(如油、气、水等)中所含的氢核(1H)数目成正比即与流体量成正比,对100%饱和水的岩心而言,核磁信号大小就与孔隙体积即孔隙度成正比。岩心核磁孔隙度的测量方法是:首先对定标样进行核磁共振T2测量,所有测量参数与岩心均相同,建立单位体积定标样核磁信号大小与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即核磁孔隙度测量的刻度关系式;然后对100%饱和水状态下的岩心进行核磁共振T2测量,计算单位体积岩心核磁信号大小,对照用定标样建立的核磁孔隙度测量刻度关系式,即可计算得到岩心的核磁孔隙度。所分析4块全直径岩心核磁孔隙度的实验测量结果见表4-2,核磁孔隙度与常规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如图4-5所示,从图中可直观看出,核磁孔隙度与常规孔隙度接近。

图4-1 1号(沈223)岩心核磁共振T2谱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图4-2 2号(沈625-12-12(2-10/15))岩心核磁共振T2谱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图4-3 3号(沈625-12-12(3-6/15))岩心核磁共振T2谱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图4-4 4号(更沈169岩心)核磁共振T2谱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图4-5 四块全直径岩心的核磁孔隙度与常规孔隙度相关关系

3.核磁共振可动流体

利用图4-1~4-4计算核磁共振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饱和度计算首先需要确定可动流体T2截止值。大量低渗透岩心室内核磁共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岩心而言,可动流体T2截止值通常取16.68ms,且可动流体T2截止值通常位于T2谱上两峰(表征可动流体的谱峰和表征束缚流体的谱峰)之间的交汇点(凹点)附近。本项实验所分析四块全直径岩心的可动流体峰与束缚流体峰之间的交汇点均在16.68ms附近(1号岩心偏右一个点,2号岩心偏左一个点,4号岩心偏右两个点,3号岩心正好在16.68ms点处),因此对于本项实验所分析的四块全直径岩心而言,可动流体T2截止值可取16.68ms。可动流体饱和度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对T2谱上大于可动流体T2截止值各点的幅度求和,然后再对T2谱上所有点的幅度求和,最后用大于可动流体T2截止值各点的幅度和除以所有点的幅度和即可计算得到可动流体饱和度。所分析四块全直径岩心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实验测量结果见表4-2,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常规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如图4-6所示,与空气渗透率的相关关系如图4-7所示,从图中可直观看出,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很差,与渗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略好于孔隙度。

已知核磁孔隙度和可动流体饱和度后,容易求得可动流体孔隙度和束缚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等于核磁孔隙度乘以可动流体饱和度,束缚流体饱和度等于100减去可动流体饱和度。所分析四块全直径岩心可动流体孔隙度和束缚流体饱和度的实验测量结果见表4-2。

表4-2 四块全直径岩心的核磁共振实验测量结果

图4-6 四块全直径岩心的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常规孔隙度相关关系

图4-7 四块全直径岩心的可动流体饱和度与空气渗透率相关关系

4.核磁渗透率

利用图4-1~4-4分析计算核磁渗透率,计算过程中,选用了如下两个常用的经验公式: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BVM——实测可动流体百分数;

BVI——实测束缚水饱和度;

φnmr——核磁孔隙度(式4-1取百分数,式4-2取小数);

T2g——T2几何平均值(ms);

Knmr1、Knmr2——核磁渗透率(×10-3μm2);

C1、C2——待定系数。

T2几何平均值(T2g)的计算方法是: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

式中:i=1~100,代表T2谱上的100个点,Ti和ni分别代表各点处的T2弛豫时间及其相应的幅度。

待定系数C1和C2的计算方法是:用核磁孔隙度和常规渗透率代入式4-1可计算得到每块岩心的C1值,同理用核磁孔隙度和常规渗透率代入公式4-2可计算得到每块岩心的C2值,所分析四块全直径岩心的C1和C2值的计算结果见表4-2。

岩心核磁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是:所分析四块全直径岩心的C1平均值为1.430,将该值和各岩心的核磁孔隙度、BVM、BVI值代入式4-1,可求得每块岩心用式4-1计算得到的核磁渗透率Knmr1值,结果见表4-2;同理,将所分析四块全直径岩心的C2平均值(140659.5)和核磁孔隙度、T2g值代入式4-2,可求得每块岩心用式4-2计算得到的核磁渗透率Knmr2值,结果见表4-2。

如图4-8所示是四块全直径岩心核磁渗透率Knmr1与常规的空气渗透率之间相关关系的直观显示,图4-9是核磁渗透率Knmr2与空气渗透率之间相关关系的直观显示。分析图4-8和图4-9可直观看出,图中各点偏离对角线较远,表明核磁渗透率与常规渗透率相差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①四块全直径岩心的孔隙度均极低;②四块全直径岩心之间岩石矿物组成差异很大;③四块全直径岩心之间裂缝发育程度差异很大。

5.不同回波时间条件下的T2谱比较

保持其它测量参数不变,仅改变回波时间,对100%饱和水状态下的四块全直径岩心均分别进行了四个不同回波时间(0.6ms、1.2ms、2.4ms和4.8ms)条件下的核磁共振T2测量,还对四块全直径岩心在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进行了同样的测量。图4-10a是1号岩心在100%饱和水状态下四个不同回波时间条件下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直观比较,图4-10b是1号岩心在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四个不同回波时间条件下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直观比较,同理,图4-11~4-13分别是2~4号岩心在100%饱和水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四个不同回波时间条件下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直观比较。四块岩心两种不同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条件下核磁共振T2谱特征的分类统计结果见表4-3。

图4-8 四块全直径岩心的核磁渗透率(Knmr1)与空气渗透率相关关系

图4-9 四块全直径岩心的核磁渗透率(Knmr2)与空气渗透率相关关系

图4-10a 1号岩心饱和水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0b 1号岩心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1a 2号岩心饱和水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1b 2号岩心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2a 3号岩心饱和水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2b 3号岩心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3a 4号岩心饱和水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3b 4号岩心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四个不同回波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分析图4-10~4-13和表4-3可看出:①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由于扩散弛豫作用得到加强,使得T2谱的右边谱峰明显左移(表现为移谱效应),同时T2谱的左边谱峰明显右移(部分短弛豫组分被丢失掉),T2谱的分布范围变窄,幅度减小,T2几何平均值(T2g)增大;②所分析四块全直径岩心的T2谱均具有上述变化规律;③岩心在100%饱和水和饱和油束缚水两种不同状态下,上述规律相似。

表4-3 四块全直径岩心四个不同回波时间(TE)下的T2谱比较分类统计表

6.不同恢复时间条件下的T2谱比较

保持其它测量参数不变,仅改变等待时间,对100%饱和水状态下的四块全直径岩心均分别进行了四个不同等待时间(8000ms、4000ms、2000ms和500ms)条件下的核磁共振T2测量,还对四块全直径岩心在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进行了同样的测量。图4-14a是1号岩心在100%饱和水状态下四个不同等待时间条件下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直观比较,图4-14b是1号岩心在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四个不同等待时间条件下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直观比较,同理,图4-15~4-17分别是2号~4号岩心在100%饱和水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四个不同等待时间条件下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直观比较。四块岩心两种不同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条件下核磁共振T2谱特征的分类统计结果见表4-4。

表4-4 四块全直径岩心四个不同等待时间(TW)下的T2谱比较分类统计表

分析图4-14~4-17和表4-4可看出:①改变恢复时间对T2谱的右边谱峰(长弛豫组分)有明显影响,但对T2谱的左边谱峰(短弛豫组分)影响很小;②对于裂缝较发育的1号和4号岩心而言,等待时间应取4000ms以上,等待时间取4000ms时的T2谱与8000ms时的T2谱相比基本不变,但等待时间取2000ms和500ms时,T2谱右边谱峰的幅度明显降低,等待时间越短,降低越多;③对于裂缝不发育的2号和3号岩心而言,等待时间取2000ms以上即可,等待时间取2000ms时的T2谱与4000ms和8000ms时的T2谱相比基本不变,但等待时间取500ms时,T2谱右边谱峰的幅度明显降低;④岩心在100%饱和水和饱和油束缚水两种不同状态下,上述规律相似。

7.不同饱和状态下的T2谱比较

图4-18是1号岩心在100%饱和水、饱和油束缚水和水驱剩余油三个不同驱替状态下核磁共振T2谱的直观比较,同理,图4-19~4-21分别是2~4号岩心三个不同驱替状态下核磁共振T2谱的直观比较,三个不同驱替状态下核磁共振测量的测量参数均相同,回波时间取0.6ms,等待时间取8000ms。从图4-18~4-21中可直观看出,对同一块岩心而言,三个不同驱替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谱基本相同,表明岩心内饱和的原油(1号油样,凝析油)与大孔隙内的水具有基本相同的核磁共振响应特征。

图4-14a 1号岩心饱和水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4b 1号岩心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5a 2号岩心饱和水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5b 2号岩心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6a 3号岩心饱和水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6b 3号岩心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7a 4号岩心饱和水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7b 4号岩心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四个不同等待时间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8 1号岩心三个不同驱替状态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19 2号岩心三个不同驱替状态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20 3号岩心三个不同驱替状态下的T2谱直观比较

图4-21 4号岩心三个不同驱替状态下的T2谱直观比较

8.高分辨CT成像

CT图像反映岩石内部的岩石密度分布,岩石内部某点处的岩石密度越大则图像越亮,反之图像越暗,因此岩石内部的裂缝在CT图像上显示为暗条带(有效的低密度裂缝,裂缝内充填物疏松)或亮条带(无效的高密度裂缝,裂缝内充填物致密)。图4-22是1号(沈223)岩心三个横截面上的高分辨CT图像,从图中可直观看出,该岩心内裂缝发育,裂缝个数多,呈交错网状分布,但裂缝宽度窄,且裂缝内填充物多,填充物的次生溶蚀作用弱。图4-23是2号(沈625-12-12(2-10/15))岩心三个横截面上的高分辨CT图像,图4-24是3号(沈625-12-12(3-6/15))岩心三个横截面上的高分辨CT图像,该两块岩心内裂缝均不发育,裂缝个数少,且裂缝宽度窄,裂缝内填充物多,填充物的次生溶蚀作用弱。图4-25是4号(更沈169)岩心四个横截面上的高分辨CT图像,该岩心内裂缝发育,与1号岩心不同,岩心内裂缝宽度宽,但裂缝个数少,部分裂缝为低密度缝(裂缝内填充物少,填充物的次生溶蚀作用强),另有部分裂缝为高密度缝(裂缝内填充物致密,填充物的次生溶蚀作用弱)。

比较岩心的高分辨CT图像和核磁共振T2谱可以发现,裂缝(低密度缝)在T2谱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裂缝内流体的T2弛豫时间比基岩孔隙内流体的T2弛豫时间要大很多,因此裂缝发育岩心(1号和4号)T2谱的右边谱峰幅度大,分布范围宽,4号岩心的T2谱具有三峰态,右边峰对应于裂缝孔隙,这类岩心可动流体饱和度高,而裂缝不发育岩心(2号和3号)T2谱的右边谱峰幅度小,分布范围窄,这类岩心可动流体饱和度低。

9.原油的T1、T2弛豫时间

对1号油样(凝析油)进行了6个不同温度(对应于6个不同粘度)条件下的T1、T2弛豫时间测量,对2号油样(高凝油)进行了8个不同温度(对应于8个不同粘度)条件下的T1、T2弛豫时间测量,实验测量结果见表4-5,1号油样6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T1、T2弛豫时间测量结果直观显示如图4-26所示,2号油样8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T1、T2弛豫时间测量结果直观显示如图4-27所示。实验结果表明,1号油样(凝析油)具有与水溶液相似的核磁共振特征。

图4-22 1号(沈223)岩心三个横截面上的高分辨CT图像

图4-23 2号(沈625-12-12(2-10/15))岩心三个横截面上的高分辨CT图像

图4-24 3号(沈625-12-12(3-6/15))岩心三个横截面上的高分辨CT图像

图4-25 4号(更沈169)岩心四个横截面上的高分辨CT图像

表4-5 不同温度条件下两个原油样品的T1、T2弛豫时间测量结果

图4-26 1号油样(凝析油)6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T1、T2弛豫时间测量结果直观显示

图4-27 2号油样(高凝油)8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T1、T2弛豫时间测量结果直观显示

『伍』 实验结果及分析怎么写

1、实验名称以及姓名学号: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什么”、“分析什么”等。

2、实验日期和地点:

比如2020年4月25日,物理实验室。

3、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4、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在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用物,药品以及对环境的要求。

5、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6、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7、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银星能源股票实验结果与分析扩展阅读

实验报告的写作对象是科学实验的客观事实,内容科学,表述真实、质朴,判断恰当。实验报告以客观的科学研究的事实为写作对象,它是对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真实记录,虽然也要表明对某些问的观点和意见,但这些观点和意见都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

确证性是指实验报告中记载的实验结果能被任何人所重复和证实,也就是说,任何人按给定的条件去重复这顶实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观察到相同的科学现象,得到同样的结果。

『陆』 实验结果与分析

1.断裂单侧与砂体相连

(1)当砂层1比砂层2渗透率小(相差2.76倍)时情形。油首先充满断层带F,并很快运移到断层带F的顶部,当注入时间为30h11min,注油量为36.24mL时,油开始进入砂层。由于砂层1位于砂层2的上方,相对砂层1的油柱高度较大,足以克服进入砂层1的毛细管阻力,故油仍然首先充注砂层1,当注入时间为63h3min时,注入量为75.66mL,油在k1层运移了4cm。

(2)当砂层1的渗透率大于砂层2(相差2.76倍)时情形。油优先充注砂层1,随着充注油量的增加,砂层2亦有油充注,但含油饱和度相对较小。油首先充满断层带F,并很快运移到断层带F的顶部,当注入时间为23h15min,注入量为27.89mL时,油开始进入渗透率较大的上部砂层1,并在砂层1侧向运移,运移速率为0.011cm/min。当注入时间为52h54min,注入量为63.48mL时,油开始进入渗透率较小的下部砂层2。当注入时间62h13min,注入量74.67mL时,油运移到砂层1右边界,随后砂层1颜色逐渐加深,砂层2不断向前运移。当注入时间86h04min,注入量103.26mL时,砂层2的油运移了15cm。

2.断裂两侧与砂体相连

(1)当断裂带两侧砂体为层内均质砂体时(砂层1的渗透率k1等于砂层2的渗透率k2):当油连续充注时,油气首先沿断裂带向上运移至顶部,然后沿盖层下部向断层两侧的砂层侧向运移,其中沿断层上升盘砂层充注的油较多,断层下降盘砂体油的充注较小。随充注量的不断增加,运移通道也不断加宽,至实验达到稳定时,断层上升盘砂层为油运移的主要通道。

(2)当断裂带两侧砂体为层内非均质时情形。①砂层1渗透率(k1)大于砂层2的渗透率(k2)时(相差3.5倍),在连续充注条件时,至实验达到稳定时,只有断裂上升盘的砂层1为油运移的有效通道,充注的油比较多,而砂层2基本为水层,断裂下降盘的砂层1充注很少量的油,而砂层2没有油的充注。②砂层1的渗透率(k1)小于砂层2的渗透率(k2)时(相差3.5倍),油连续充注时,断裂上升盘的砂层1和砂层2均可成为油的运移通道,但渗透率较大的砂层2的输导油的能力更强一些,充注的油更多,而断裂下降盘的砂层1和砂层2没有油的充注。

(3)当断裂带两侧砂体为层间均质砂体时(砂层1的渗透率k1等于砂层2的渗透率k2

连续充注时,只有断裂带上、下两盘的砂层1可形成油的运移通道,但上升盘的砂层1输导能力更强一些,同时上升盘的砂层2亦有部分的油进入,但在实验条件下,未能形成油的连续的运移通道。因此,当断裂带两侧砂体为层间和层间均质砂体时,连续注油条件下,油的运移通道和运移量存在着差异。

3.顺向阶梯状断裂

(1)当砂层1的渗透率小于砂层2时(相差2.76倍),即k1<k2时情形。油首先充注F1断层带,并运移到断层带的顶部。当注入时间为107m in,注油量为20.14m L时,F1断层带的油开始进入左边的砂层1。随后油继续充注F1断层带,并在左边的砂层1中不断运移,当注入时间为2449m in,注油量为48.99m L时,左边砂层1中的油已运移到右边界,并进入到F2断层带,从上到下开始充注F2断层带。当注入时间为2782m in,注油量为55.64m L时,F1断层带的油开始进入左边的砂层2,随着注油量的增加,左边砂层2的油运移到右侧边界并进入到F2断层带。当注入时间为6238m in,注油量为124.75m L时,F2断层带的油开始进入中间的砂层2,并沿中间砂层2上部进入F3断层带,同时油开始进入中部砂层1。当注入时间为13080m in,注油量为322.55m L时,油已完全充满F2断层带,中部砂层1的油已运移到右侧边界,中部砂层2的油基本充满,F3断层带的上半部分已完全充满油,同时有油开始进入右边砂层2。至实验结束时,即注油18281m in,注油量519.42m L时,F3断层带基本完全充满油,右边砂层2也基本充满油,同时油开始进入右边砂层1。因此,由于砂层1位于砂层2的上方,相对于砂层1的油柱高度较大,足以克服砂层1的毛细管阻力,当油进入砂层2时,亦有一部分进入砂层1,但相同条件下,砂层2的含油饱和度大于砂层1。

(2)当砂层1的渗透率大于砂层2(相差2.76倍),即k1>k2时情形。油优先充注满位于上方且渗透率较大的砂层1,随着注油量的增大,阶梯断层系统中位于下方的砂层1和砂层2均可成为油的输导层,但在阶梯断层最上方的砂层1优先聚集成藏,只有当注油量较大时,阶梯状断层最上方的砂层2才能聚集成藏。

4.反向阶梯状断裂

(1)当砂层1的渗透率小于砂层2时(相差2.76倍),即k1<k2时情形。在本实验中,虽然砂层1的渗透率小于砂层2,但由于砂层1位于砂层2的上方,相对于砂层1的油柱高度较大,足以克服砂层1的毛细管阻力,因此当油进入砂层2时,亦有一部分进入砂层1,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油首先进入砂层1,从而导致砂层1和砂层2均发生油的充注,但相同条件下,砂层2的含油饱和度大于砂层1。

(2)当砂层1的渗透率大于砂层2(相差2.76倍),即k1>k2时情形。油首先充注F1断层带,然后进入位于上方且渗透率较大的砂层1,并沿该砂层上倾方向运移,分别进入F2和F3断层带及其上部的砂层l。随着注油量的增大,阶梯断层系统中位于下方,靠近油源的砂层1和砂层2均可成为油的输导层,均含油,当供油量不太充足时,阶梯断层最上方的砂层1可以聚集成藏,只有当注油量较大时,阶梯状断层最上方的砂层2才能聚集成藏。

上述顺向和反向阶梯状断裂模型的模拟实验,可以解释百色盆地北部断阶带沿顺向和反向阶梯状断裂分布的一些砂体为什么含油,而另一些砂体为什么不含油,在什么情况下含油,在什么情况下不含油,以及含油量的多少等问题。

5.地垒构造

模型5主要模拟雷公油田等的成藏问题。其中右侧注油速率和注油量较大,代表田东凹陷的生油量较大,而左侧注油速率较小,代表了头塘凹陷的生油量较小。

(1)当砂层1的渗透率小于砂层2(相差2.76倍),即k1<k2时情形。因右侧注油速率大,油先充注右F1´断层带,随后充注左F1断层带,当注入时间为270m in,注油总量为13.49m L时,油基本充满右F1´断层带,同时右F1´断层带有油开始进入其左侧的砂层1。当注入时间为1350m in,注油总量为67.51m L时,油基本充满右F1´断层带左侧砂层1,并进入右F2´断层带,同时右F1´断层带有油进入其左侧的砂层2,而左F1层亦有油开始进入其右侧的砂层1,同时有油进入左F2层。当注入时间为3702min,注油总量为184.87mL时,油完全充满左F1断层带右侧的砂层1,而右F2´断层带的油通过其左侧的砂层1、砂层2,与左F2断层带的油汇合。随后注油压力的进一步增加,油继续充注F2和F2´断层带及各砂层1、砂层2。当注入时间为4758m in,注油总量为237.67mL时,油完全充满右F2´断层带,同时左F1断层带的油通过其右侧的砂层2进入左F断层带。当注入时间为8542min,注油总量为426.88mL时,油基本完全充满各砂层1、砂层2。因此在一定的注油量情况下,地垒构造最高处及其两侧的砂层1和砂层2均可聚油成藏。

(2)当砂层1的渗透率大于砂层2(相差2.76倍),即k1>k2时情形。与上述实验结果不同,若注油量不足,则油可能仅在砂层1聚集成藏,只有注油量较充足情况下,砂层2才可成藏。

上述实验结果揭示了雷公油田的油气成藏问题。在雷公油田两侧洼陷供油量不同的情况下,由断层和非均质砂体组成的油气输导网络导致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深入、细致的地质研究基础上,结合模拟实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雷公油田的油气成藏问题,从而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

6.主、次断裂系统

(1)当k1<k2时,由于次生断裂靠近油源主断裂,因此导致油优先进入次生断裂,并在其两侧的砂体中聚集成藏。只有当注油量较大时,油也可通过输导砂层进入另一非油源主断裂及其相邻的砂层,并在其中聚集成藏。因此,在本类实验模型中,如果供油量不太大,油气主要在靠近油源主断裂的次生断裂及其砂体中聚集成藏,远离油源主断裂的砂体则不含油。只有当供油量较大时,远离油源主断裂的砂体才可能含油。

(2)当k1>k2时,油的运移情况就与前面的不一致,在同样注油量或注油量更大时,油主要在砂层1和断裂带中运移,并在砂层1中的一些上倾部位聚集成藏。因此,在该类实验模型中,无论是靠近油源主断层的次生断裂周围的砂层1,还是远离油源主断层的砂层1,都有油的充注,都可能含油。

『柒』 银星能源属于什么股票

000862这个股票概念比较多,可以看图片,望采纳

『捌』 银星能源股票如何操作为好

000862 银星能源 后市预测报告 >>>

交易日期:2009-4-7
临界买点:13.12 元
20交易日内平均盈利概率:90.71%
20交易日内平均盈利额度:39.38%

如果该股票在2009-4-7交易日价位突破13.12,说明接下来20个交易日之内有90.71%的可能性上涨。

【操作提示】
1. 股价若没有突破临界买点,则按兵不动;
2. 股价突破买入点是买入的信号。股价突破买入点后又跌破买入点,可择机加仓;
3. 股价在临界买点之上,不建议追涨加仓,以避免收益折损;
4. 设定止盈点,一旦达到止盈点,可考虑适时离场,资产落袋为安,然后瞄准其他个股;
5. 设定止损观察点,一旦股价跌破观察点,应在20交易日之内观察,获利即出局,杜绝贪念,以免下跌行情带来损失。
6. 推荐设置:
止盈点 = 实际买入价格 * (1 + 个股20个交易日之内的平均赢利额度 / 6.18 )
止损观察点 = 临界买入点 * ( 1 - 6.18% )

【重要说明】
• 本方法只适用于20个交易日之内的超短线投资,不适用于中长线

『玖』 这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植物DNA的CTAB提取法:
1 称取新鲜叶片2-3g,剪碎放入研钵中,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2 将粉末转移到的加有7ml经预热的1 5×CTAB提取缓冲液15ml离心管中,迅速混匀后置于65℃水浴中,温育30min。3 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加入氯仿/异戊醇(24:1),充分混匀,室温下2300×g离心20min。4 将上清转移至另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1/10体积10%的CTAB和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充分混匀,2300×g离心20min。5 转移上清至另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1%的CTAB沉淀缓冲液,轻轻摇晃至形成DNA絮状沉淀。1000×g离心10min,使DNA沉淀于管底。6 加入1 5-2ml的1mol/LNaCl及5μlRNase置于56℃水浴中过夜。待DNA完全溶解后,加2-3ml4℃预冷的95%的冰乙醇使DNA沉淀,挑出DNA,置于1 5ml离心管中,用70%乙醇清洗30min,用离心机甩5s,倒出70%乙醇,再用95%乙醇浸泡5min,倒出95%乙醇,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7 将风干的DNA直接在4℃保存备用或溶于100μlTE溶液中于-20℃保存。
植物DNA的SDS提取法:
1 取2-3g新鲜叶片,在液氮中研磨成粉状(防止溶化)后转入15ml离心管中。2 加入5ml于65℃预热的提取缓冲液,65℃水浴保温30min(摇动数次),使提取液与样品充分混合。3 加入2ml5mol/LKAc,剧烈振荡,冰浴保温20min以上。4 2700×g离心20min,将上清液倒入新的15ml离心管中,(若提取DNA用于Southern等实验,一般在转移上清时加滤膜,防止样品残渣混入,可保证DNA纯度)。5 加入4ml氯仿/异戊醇(24∶1),摇匀,平衡,2700×g离心15min。6 在另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5ml预冷的异丙醇,将上清液用移液枪转入此管,在-20℃冷却30min以上。7 2700×g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用4ml70%乙醇洗涤,室温保持10min。2700×g离心3min,倒去上清液。8 重复步骤7,用4ml70%乙醇洗涤,室温保持10min。2700×g离心3min,倒去上清液。超净工作台内吹干(3h左右)。9 加1mlTE缓冲液中溶解,加10μlRNase(10mg/ml),在37℃恒温箱中温育20min。10 再加100μl3mol/LNaAc和2ml无水乙醇,2700×g离心3min,倒去上清液。超净工作台内吹干(3h左右)。11 将DNA沉淀溶于150μlTE中,置于超净工作台内(3h左右)。将TE溶液转入已灭菌的1 5mleppendorf管中,-20℃保存备用。
植物DNA的“一管法”提取方法:
1 称取100mg新鲜植物组织,剪碎置于1 5ml离心管中,可加入少许无菌石英砂,加入3滴提取缓冲液,用带玻璃钻头的电钻充分研磨匀浆。2 加入400μl提取缓冲液,混匀后置于90℃水浴中,不时颠倒摇匀。3 温育20min后,置于冰浴中5min,使组织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lidone,PVPP)沉淀,置于4℃下保存备用。
适用于PCR研究的快速提取法:
1 田间剪取植株新鲜叶片5-10mg(约2cm长)左右,新鲜叶片放于1 5ml离心管中,存于冰盒中,根据样品号贴上相应的标签。2 用剪刀将叶片组织剪细(约0 5cm长)放在点穴式研板中。3 加入400μlDNA提取缓冲液,用玻棒将叶组织研细,直到液体变成深绿色即可。4 再加400μlDNA提取缓冲液,混合均匀,转入一新的1 5ml离心管(贴上相应的编号)。5 加400μl氯仿,混合均匀后,2400×g离心30s,将上清液转入一支新的1 5ml离心管(贴上相应的编号)。6 加800μl无水乙醇,混匀,2400×g离心3min。弃上清。7 70%乙醇冲洗,风干。8 用50μlTE缓冲液溶解,存于-20℃。9 取1μl用于PCR分析。
棉花等酚类、多糖类物质较多的植物DNA提取法:
1 取2g新鲜幼嫩的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液氮后快速、充分研磨,待成极细的粉末状时迅速转入到50ml离心管中。2 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冰预冷的提取缓冲液,在涡悬振荡器上充分混匀。3 于4℃,2700×g离心20分钟,倒去上清液。4 在沉淀中加入5ml裂解缓冲液,在涡旋振荡器上充分混匀。5 于65℃水浴锅中温育30min。6 加入5ml氯仿/异戊醇(24/1),并上下翻转以充分混合。7 于4℃,2700×g离心5分钟。8 转移上层水相至一新的50ml离心管中。9 重复步骤7-9一次。10 加入2/3体积的冰预冷的异丙醇,并上下翻转以充分混合,至-20℃2h。11 于4℃,1200×g离心10min。12 在一新管中加入20ml含80%乙醇15mmol/LNaAc溶液,用玻棒将DNA转入该管(如不能直接用玻棒缠出,可离心后倒出上清,再在其中加入20ml含80%乙醇15mmol/LNaAc溶液),放置20min后稍许离心,移走上清并吸出残存乙醇,室温干燥。13 加入1 0mlTE(10mmol/LTris-HClPH=8 0,1mmol/LEDTA)并加入终浓度为20(g/L的RNaseA,过夜。14 风干,用50μlTE缓冲液溶解,存于-20℃备用。

『拾』 银星能源股票定位是多少呢

可以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