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ubs上海股票分析师
扩展阅读
股票代码01188 2024-11-28 20:38:20
吉林华微电子股票代码 2024-11-28 20:33:12
九州通今天的股票价格 2024-11-28 20:33:11

ubs上海股票分析师

发布时间: 2022-09-17 08:56:39

㈠ UBS是什么啊 关于金融的

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英文简称UBS,中文简称瑞银集团)。最初的瑞士大银行有八家,经过多次合并重组,特别是93年和97年两次重量级的“大象联姻”(信贷银行与人民银行、联合银行与银行公司),如今的瑞士大银行仅存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信贷集团两家。不过就这两家,其资产负债总额已占了整个瑞士银行业的62%,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52.7%,包揽了瑞士40%以上的国内信贷业务及近40%的地产抵押业务,瑞士银行间业务也主要由其承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部门还有:资产管理、股票交易、外汇交易、贵金属交易、信用证、担保及金融衍生物交易。它们的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合并后的瑞士联合银行按资产负债总额排名世界第四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在与瑞士第二大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合并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在私人及公共机构资产管理领域居世界首位。)
2001年年底总资产1.18万亿瑞士法郎,资产负债表外管理资产超过2.0万亿瑞士法郎。2002年净利润35亿瑞士法郎。瑞士银行在50个国家共设有95个分行,全世界的雇员大约共有49000名。
瑞银集团的业务遍及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在超过5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全球员工超过7.5万名。 其中,39%的员工在美洲、36%在瑞士、16%在欧洲其他国家、9%在亚太区。瑞银为瑞士上市公司,于瑞士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瑞银集团总资产为2.6520万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6.6280万亿元。
在瑞士,瑞银的零售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都是市场的领导者,管理着逾300万个个人账户及按揭账户,为当地约260万名个人客户服务。同时,为近13.65万个公司客户、机构投资者、公共企业和基金会,及逾3000家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银行及证券服务。
瑞银集团的业务主要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及证券和资产管理三大块。
瑞银曾获得《全球投资者杂志》环球股票类别2005年度卓越投资大奖;被《南华早报》和标准普尔联合评为香港地区近五年最佳基金管理公司;获得2005年度香港、日本、瑞士理柏最佳基金奖。

㈡ cfa证书有什么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拿取了CFA证书之后,我们可以从事什么工作以及CFA在金融界的含金量有多高来进行分析

一、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工作内容

想主要从事金融领域的同学,CFA是目前权威的证书,国际认可度也很高。

雇佣CFA人士最多的世界著名机构包括:美林、高盛、摩根、花旗、普华永道等。对高端金融人才存在着迫切的渴求。许多公司的在招聘时明确提出,要有工作经验,拥有专业证书(CPA、CFA、FRM)人员优先,尤其是外资机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今后十年内每年将需要十五万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取得此证书目前在国内的就业前景很广阔。
CFA备考资料合集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工作内容:

①培育专业的机构投资人;

②对开放式基金进行管理以及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与运作;

③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的管理;

④商业银行股份化和资产证券化运作;

⑤股票指数、期货分析以及风险资金管理等也是其工作范畴。收集研究对象信息,对其产品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分析研究及投资价值报告;跟踪研究对象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判断所研究对象的投资价值变化情况,作出投资预期回报与风险分析,调整投资操作建议;对公开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的设计、谈判、签约发行及维护;通过各种联络方式开发新客户,与老客户保持联系;负责完成金融产品。

二、CFA含金量

CFA被称为"金融第一考",是美国以及全世界公认的“金融投资行业高等级证书",也是“全美重量级财务金融机构金融分析从业人员必备证书”。《金融时报》于2006年将CFA专业资格比喻成投资专才的“黄金标准”。

CFA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也曾经成为被人民日报推荐高含金量的证书之一。

根据CFAInstitute公开的数据,海外主要金融机构都是CFA持证人的雇主:美国银行、加拿大银行、摩根士丹利、JP摩根、德意志银行、汇丰、花旗、瑞信、富国银行、高盛。国内主要金融机构也对CFA人才青睐有加: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光大、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四大的中国事务所、红杉资本中国公司。CFA持证人所在的企业都是国内外出名的机构。

CFA证书能够成为我们职业发展的一块重要的垫脚石。所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理智去选择金融投资行业相关的证书来考取,CFA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㈢ 金融业的UBS代表什么

UBS

全称 ---
(1)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 (英文版)
(2)瑞士联合银行 (Chinese edition)

简介 ---

最初的瑞士大银行有八家,经过多次合并重组,特别是93年和97年两次重量级的“大象联姻”(信贷银行与人民银行、联合银行与银行公司),如今的瑞士大银行仅存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信贷集团两家。不过就这两家,其资产负债总额已占了整个瑞士银行业的62%,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52.7%,包揽了瑞士40%以上的国内信贷业务及近40%的地产抵押业务,瑞士银行间业务也主要由其承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部门还有:资产管理、股票交易、外汇交易、贵金属交易、信用证、担保及金融衍生物交易。它们的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合并后的瑞士联合银行按资产负债总额排名世界第四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在与瑞士第二大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合并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在私人及公共机构资产管理领域居世界首位。)

该企业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八

㈣ ubs ag是什么投资机构

ubs ag是指瑞银集团。

瑞银集团(英文UBS)致力于为遍布全球的富裕人士、机构和公司客户以及瑞士的私人客户提供金融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

瑞银集团的战略以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业务及位于瑞士的卓越全能银行业务为核心,协同发展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瑞银专注的业务均在其目标市场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具有资本效率及提供有吸引力的长期结构性增长和盈利前景。


UBSAG就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tedBankofSwitzerland,英文简称UBS,中文简称瑞银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瑞银集团)1998年由瑞士联合银行及瑞士银行集团合
并而成。2001年年底总资产1.18万亿瑞士法郎,资产负债表外管理资产超过2.0万亿瑞士法郎。2002年净利润35亿瑞士法郎。

品牌影响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八十。

瑞士联合银行(UBS Bank)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拥有48000多名员工分布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的客户超过450万。

根据2003年11月"全球金融" 的最新统计,瑞士联合银行以8517亿美元的资产规模在国际性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花旗集团(Citi Group)和日本瑞穗控股集团(Mizuho Holding)。 半年报显示,高瓴资本境外的瑞银账户UBS AG买入公司股份223.8万股,公司积极主动对接高瓴资本医药板块分析师,让高瓴资本成为公司的战略投资者,达到合作共赢的成长局面。

㈤ 华尔街华人交易员传奇(一)~江平


江平是华人金融圈里的名人。

这位前雷曼货币交易员与前对冲基金塞克(SAC)资本明星交易员,四十来岁,瘦削而目光炯炯,时刻处于要上火线的警觉状态,也十分满足“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专业,后进入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攻读硕士;

1989年赴美留学;

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1994年赴斯坦福大学攻读金融学博士,中途转为硕士;

1995年进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在雷曼兄弟成长为华尔街顶级交易员,是雷曼 历史 上最传奇的交易员之一;

2005年从雷曼辞职,加入全球最负盛名的对冲基金赛克资本管理公司(SAC);

2006年创下赛克盈利记录,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并登上华尔街百强交易员排行榜;

2007年,因被曝出强迫下属服用雌性激素的性丑闻而遭受指控,同时遭受涉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指控。江平与赛克都否认了这些指控,起诉最终被法院驳回;

2007年在上海创立上海亿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08年因高层内斗辞职离开赛克;

2008年在纽约创立对冲基金江平资本管理公司。




2007年,美国《交易员》月刊出了一份榜单,时任赛克资本管理公司(SAC)董事总经理的江平以1亿至1亿五千万美元之间的年收入跻身“百位顶尖交易者”。榜单上收入过亿者几乎都是拥有巨额资本可坐享其成的对冲基金老板,江平凭交易业绩入选者,这也是这份全球金融精英名单里,第一次出现华人的名字。

彼时,纽约举行华人金融协会年会,江平以一篇主题为“弱势美元与全球投资的挑战”的演讲,引起华人金融圈小范围的震动。江平说:“人民币将逐渐崛起为一种世界性货币,其与美元的伟大博弈将会是我们一生中亲历的最具 历史 意义的事件之一。”

但就在那时,江平还有一桩更离奇的小报”丑闻“缠身:一位被解职的曾在江平手下的交易员起诉称,江强迫其手下的交易员服用女性荷尔蒙激素。据纽约小报说,这是为了让交易员做交易时更冷静,减少“赌博”冲动。在采访中江平否认了小报报道,称那位被解职的交易员心存不满,才出此无稽之谈。

江平在赛克资本的办公室位于曼哈顿黄金地段的57街,是一栋除了门牌号什么名字也没有的小写字楼。与豪华的投行大厦相比,如果没有背景介绍,绝对想象不出上亿美金的交易天天都是在这里的电脑终端完成的。江平神情专注地端坐在他八台显示屏包围的办公桌前,身为董事总经理,上亿身家的江没有独立办公室,也没有通常金融机构内常见的玻璃小屋,而是和他手下的十多位研究员和交易员坐在大间里。

谈及当年在雷曼兄弟货币交易台如何从墨西哥比索,转战到美元、加元的时候,没有一句废话、不爱用形容词的江平,将当年经历的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说得颇为活灵活现。

1995年,雷曼兄弟因墨西哥比索贬值受损,信用被降级,公司的拉美外汇交易部名存实亡。刚从斯坦福大学进入雷曼的江平最初只是在技术支持部门工作,并非一线交易员。一次某位客户来雷曼询问某个结构复杂的日元衍生品价格。一般来说公司交易员和分析师依赖系统模型、基于纽约市场普通衍生物价格计算结果。当时没有任何日元衍生品背景、也没有接触过公司衍生品模型的江平通过心算报出价格,早于模型计算结果20多分钟,两者误差很小。在场的一位高级交易员当即决定邀请江平进入交易部门,指派他去做在旁人看来生存机会几乎是零的比索交易。

江平回忆当时每日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不论是吃饭、睡觉、走路,时刻在琢磨对手与自己所做的交易。仓位积累多了后,江每天将交易数据打印出来,一有空就读,硬是将十几页纸几百个衍生品交易细节默记心上,对每个仓位细节了然于胸。

2008年他已离开赛克,正在筹资准备开始自己的对冲基金。江平说他希望创立一个新的基金,采用与华尔街不同的激励机制,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这一基金将以体制化的形式,鼓励基金经理追求长期高回报。但当时金融危机影响初现,原先遍地皆是的资金已经开始退潮,江言词中颇有些筹资不易的意思。

也有行业人士透露,江离开塞克资本是因为与SAC 基金管理风格不合。江平交易仓位波动性(volatility )偏高,塞克资本管理层认为超出了基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强制要求江平仓,导致损失,令江愤愤不平。

在江平的描述中,华尔街就是个暗器遍布的江湖,“人在江湖,需要时刻提防”。他谈了很多中国外汇储备投资该如何避免华尔街投行们的“陷阱”的策略。

江认为,华尔街一些金融机构貌似强大,但受短期利益驱使。在资产管理方面,部分基金利用普通投资者的缺乏经验,以圈钱为目的,不停地推出 时尚 产品,迎合大众。1993年基金经理们大肆推销新兴国家基金,1999年及2000年则配合华尔街券商推出各种高 科技 基金,后又大力推销印度基金、贵金属基金等,投资者如一味跟风则利益受损。

2007年底,江平向笔者演示过他的一个有趣的研究,是有关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对业绩以及华尔街的评估 历史 。

江称,他从2000年开始就看好石油,特别是中国的石油股票,但某些华尔街公司却一度表面唱空他们私下里看好的石油,甚至使劲唱空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他的研究表明,从2001年底到07年底,投资这三大公司的平均收益(不包括红利)是10倍到11倍;如果每年年底做调整,在三大公司中只投最不被华尔街所看好的公司,则收益可达23倍;反过来,如果只投最为华尔街所看好的公司,则收益仅为4倍多。

江平从2000年开始买入中石油股票,如将分红再投资计算在内,至07年底已涨了15倍,江说那是他投资生涯中所持有的涨幅最大的金融资产之一。转眼一年过去,世界原油价格戏剧性的从150美金掉到了40美金,不知江平的投资故事又该如何改写。

江平认为,那只是个极端例子,并非凡事都得反着华尔街,但必须独立分析调研。身为一个老交易员,江平宁愿将华尔街看作一个为利驱使、贪婪险恶的江湖。

2005年-2006年,江平在A股、B股低迷时大举入市,赢利后,2007年5月,江平在上证综指四千多点时开始在A股减仓,转而加强对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投资。他的判断是,大陆政策会更为开放、资产估值将上升,华尔街少数人将为做空“港股”付出巨大代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江平此次在与唱空“港股”的力量对峙中告负(不过就在江平清仓后不久,港股却迎来大涨,这已是后话。)

2007年,江平迎来他交易生涯中首个亏损年头。虽然百分比不高,但由于资本量大,损失绝对值不小。

印象最深的是江平的专注与独立。他说自己可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边走路边用电话听手下分析员汇报,从纷繁复杂的报告中抛开结论仅抽出数字来自己求证,对于数字的想象力已臻化境――他可以每天看着十多页的交易数字记录,津津有味地分析交易对手在做什么,看出无声处的惊雷。 同年,他被华尔街著名专业杂志《交易员》评为年度“百强交易员”,入账上亿美元,成为该榜单 历史 上首位华人上榜者。




交易过程需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十项平衡术 ,以下来自于江平的分享: 有很多关于市场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的好书,其交易原则我早年也都看过,不少也同意。有心做交易员的读者,应将这些书全都看了。但必须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法则来。我想要强调的是两个字:平衡。平衡这两个字用于生活,用于交易都有好处,下面仅仅是举些例子。这些原则说起来容易,自己也很难全做到。 1.人生的平衡 胸无大志、不求上进固然不可,强求功名也同样不可。投资与交易(不同于圈钱)这一职业,一方面有其惊险刺激、点石成金的魔力,另一方面,世上竟无一人子承父业,可见其必定有得有失。 2.战略与战术的平衡 战略上要自信,要有打败一切敌人的信心和勇气;战术上要谨慎,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知识与水平的局限性。准备交易时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3.与华尔街的距离保持平衡 在华尔街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难。在短线上与华尔街结盟也能赚不少钱,但要长期取得好回报,则必须独立于华尔街之外进行思考。为华尔街做事,有时不得不向钱低头,属于情有可原,但绝不可做出卖国求荣之事。 4.正与奇的平衡 初入市场当循正道,防守为上,对市场上流行的交易法则一一研究并试用。待有相当资金与经验的积累,并确信对局部市场有独到发现后,可以寻求机会,以奇兵出击,获取全胜。 5.长线投资与短线投机的平衡 长线以价值为本,短线交易以技术分析、资金流动分析为主。长线投资有了利润,须耐心让利润成长,及至价值基本面改变。短线交易若有损失,必须尽快止损,不可有侥幸之心。 有热门股票,可以少量资金顺势炒作,适可而止, 但需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在做短线。对冷门资产,则当潜心分析,像科学家一样有独创性,找出别人没发现的东西,找出超级价值,不战屈人。 6.低进高出,还是高进低出? 乍一看这不成问题,当然是低进高出。然而普通投资者,包括大部分职业投资者失败之处就在这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上。 普通投资者短线操作时喜欢自作聪明,低进高出。“掉这么多,可以进了” ,“涨了不少,赶快卖掉”。而长线投资时,则受华尔街蒙蔽而高进低出。市场长时间大幅升值后,华尔街祭出其绝招,“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经济腾飞,潜力无限”,怎可手中有钱而不入市? 市场上也并非没有冷静的声音,然而忠言逆耳,投资者听不进去。 一个职业交易员首先要训练“高进低出”的直觉。一个向上涨的市场,明天多半是不变或继续上涨;一个向下掉的市场,明天多半是不变或再掉。如果自己及周围人都觉得高,则买进,如果觉得太低,则卖出。短线交易,要顺势而行。“逢低吸纳,逢高出售”不可用于短线。 但职业交易员又容易在短线交易高进低出这一关走火入魔。高进低出,顺应华尔街,对于早期生存很重要。但即使短线技术炉火纯青,也须返璞归真,寻求价值,长线投资,低进高出,顺其自然。市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长期回报回归平均。要找出长线价值,必须远离华尔街 时尚 ,独立以最基本的道理分析市场。 业余投资者很难学职业交易员的一套,最好远离短线。但业余投资者可以学做分析起家的投资大师们,不做短线,耐心做长线。 7.分散风险与集中投资的平衡 价值平庸而又不得不投资时,分散风险。一旦有独创性研究发现超优价值,可以考虑集中投资,但必须少用或不用杠杆。 华尔街喜欢用“风险值”(value at risk, var) 来分析风险。这个概念漏洞很大。用一大堆价值平庸的资产分散风险,再加以杠杆,“var”不高,是对冲基金最常见的做法。然而,由于全球金融一体化,资产价格短期涨跌往往与基本面关系不大。同时投看似毫不相干的资产,能够分散经济风险,但未必能够分散市场风险,一旦再与杠杆相结合,则危险极大。 8.仓位大小的平衡 市场整体高估时,仓位要小,要灵活,不能眼红别人还在挣大钱。市场整体低估时,尤其是在市场持续多年走低,价值改观,而大部分投资者对经济和政策基本面的改善视而不见,不愿入市时,则当加大投入。 若是市场整体估值较好,但短线风险较大,则仓位须适中。平衡的关键在于一个赢者心态: 仓位必须足够大,市场涨上去后不要说“我看得很准,可惜没买” ;仓位又不能太大,市场短期续跌后不要说“我知道还得跌,再等等就好了” 。涨是利润,跌是机会;涨不足喜,跌不足忧。 9.简单性与复杂性之间的平衡 好的长线投资都较简单。复杂的多头套利对冲交易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要严格跟踪市场流动性。 初入华尔街的人,千万不要一发现某复杂资产价格与模型不符,便做多做空套利。可以少做一点,同时深入研究。要知道,世界上聪明人有的是,自己所发现的,多半早已有人做过。一旦确实发现套利机会,要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 10.供与求之间的平衡 基本的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供应多,价格会下降,供应少价格会上升。金融市场上长线也是如此。但短期内价格是由华尔街操纵的。比如,1999 2000年,高 科技 行业内部高管不停地将手中股票甩给华尔街经纪人。供应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出手,华尔街号召全世界投资者买进,市场几乎日创新高,供应多反到引起价格上升。投资者应根据华尔街这一特殊的供求现象制定相应对策。 理论方面,我个人从以下几类训练中受益较多,六类训练: 1.数学类: 四则运算;开根、乘方、指数、对数、复合利率;线性优化,基本统计。 2.经济、金融类: 微观、宏观及国际经济学;货币市场(marcia stigum 经典);衍生物(john hull经典);经济与金融 历史 。 3.实用类: 彼得·林奇(peter lynch,beating the street),彼得·林奇很可能是金融史上唯一一个大规模投资靠选股而打败华尔街的投资专家。他并非名校毕业。想模仿他的人应看一看他四十岁时的照片(已白发苍苍),然后问问自己及家人是否也愿意在40岁时变成那样;杰克·许瓦格(jack schwager),许瓦格写过很多书,都值得反复看。 4.其他书籍: 开卷有益,知识面越广越好。大部分书可速读,但也有些必须精读,各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非专业书中,我喜欢反复看,书翻破了再买了看的,以《毛泽东选集》与《金庸全集》为首。现在没时间看书了,靠锻炼时间反复听两个评书,一个是刘兰芳女士的《岳飞》,一个是袁阔成的先生《三国演义》。以正克邪、将计就计、以弱胜强等人生观和交易观,也得益于这些书籍。精读几十遍的故事,每次再听,都有新的体会。 5.各类活动: 现在的教育体制,太注重读书,甚至鼓励读死书。生活中自有学问。打工种地、文娱 体育 、三教九流,都应尽可能有所了解,有所参与。我小学时功课不重,学校经常组织学工学农学军。这些经历,对于日后以常识分析经济运作,看穿华尔街烟幕,很有帮助。 即使有些活动不登大雅之堂,只要把握得恰当,也会有益,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我做交易,得益于象棋、围棋自不必多言。但从小学至研究生,打牌、打麻将一直没有停过。算牌、记牌、分析对手的习惯,在那时就已养成。麻将桌上,人人想赢怕输,牌内牌外同时下工夫,赢了的想套现,输了的想翻本。我在墨西哥比索交易过程中与对手都很熟,不少对手身上都有当年“麻友”的原型。 6.高深理论类: 高深理论有没有用?肯定有用。但我几乎拿了两个博士,所学的高深东西,对找到工作有用,但并未直接对交易起到多少作用。这些理论最大的作用是,当一班华尔街总策略师、总分析师、总经济师抖出他们的名校学位、显赫经历,顺口引用“随机微分方程”、“garch”、“多元回归宏观预测”等名词,我可以冷眼旁观其闹剧。这些人当中有少数是高手,而且也算正派。但大部分人并不真懂,且对投资者常怀歹意。这些理论,我当年就学得比他们好,他们骗不了我。只要自己功夫正、功夫深,对手以阴毒功夫来袭,可叫他自受其害。一般人如没学过这些理论也不要怕,华尔街宣传机器开动时,将耳朵塞上即可。 现为对冲基金entropypartners主席的李斌,1983年毕业于中科大近代物理学专业,通过cuspea考试到纽约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毕业后到美林证券从事投资研究,之后到ubs瑞士联合银行负责量化交易。多年来他不仅在各大投资银行工作,而且自己创立了多个公司,在商场冲锋陷阵,阅历丰富而独特。 黎彦修1987年毕业于中科大数学系,1988年赴芝加哥大学攻读统计学位,因对金融产生兴趣,转读该校工商管理硕士,1991年毕业后在美林证券从事投资研究,后转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员。2003年黎彦修成立前沿基金,目前管理资金超过20亿美元,还在伦敦、北京和香港等区域金融中心设有办公室。 该报指出,江平、李斌和黎彦修均是有深厚理科学术背景,赴美后转行进入金融界的投资业新贵。他们传奇的创业道路,为大批理工科出身的华裔留学生和专业人士指明了发展方向。三人也对中国和亚洲市场兴趣浓厚,回国创立公司,因而也成为立志回国创业的中国留学人员的榜样。

㈥ 金融分析师,有这个证么大家都听过吗有用吗急求答案。。。

金融分析师证是金融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证书,简称CFA,由CFA协会所授与,金融分析师在投资金融界被誉为“金领阶层”。

金融分析师(CFA)考试

金融分析师考试共有三个等级,Level I、Level II和Level III,考试在全球各个地点同意举行,考试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金融知识,同时考察当年最新的金融市场相关知识以及最新金融领域研究成果。考试难度逐级递增,而且不能越级考试,必须从一级到二级再到三级,各级考试的通过率约40%。

金融分析师(CFA)考试内容

包括:道德和职业标准、数量分析、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投资组合管理、权益类投资分析、固定收益证券分析、衍生工具分析与应用、其它类投资分析。

㈦ 请问谁知道瑞士银行UBS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发展历史,核心业务,营销业务的具体内容急!!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发展的的跨越式发展

曾经有一个小幽默,讲的是有一位富人提着大把美钞走进瑞士一家银行,要求开立一个存款账户,银行柜台人员问他:“先生,您要存多少钱”?那位先生环顾四周,神秘兮兮、小声地告诉柜台:“500万美元”。银行柜台人员大声地对先生说:“先生不要不好意思,尽管瑞士很富裕,但贫穷不是您的过错”。

虽然只是一个小幽默,多少有些夸张成分,但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它反映出瑞士这个国家多么富庶和瑞士的银行多么“牛气”。瑞士乃至全世界如果真有这么一家牛气的银行,这家银行非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莫属①,它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地位

瑞士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在瑞士有两大东西其它国家难以匹敌,一是钟表,二是银行。2004年年底,瑞士人均金融资产超过165000欧元,在岸(onshore)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万亿欧元。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offshore)金融中心,持有全球30%的离岸货币,总额接近2万亿欧元。瑞士还是全球名副其实的银行王国,银行产业是瑞士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瑞士金融产业创造了瑞士GDP的14%,银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同样属于金融强国的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两倍。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到1/3的国际投资私人财富,所以在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两大金融领域,瑞士银行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银行产业还是瑞士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人均产出超过35万欧元,比瑞士国内平均劳动生产率高出3倍以上②。

瑞士的银行体系由州立银行(Cantonal banks)、大银行(Big banks)、地方和储蓄银行(Regional banks & savings banks)、信用合作银行(Raiffeisen banks)和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其它银行(Other banks)组成。2003年,瑞士全国银行总数达378家。

支撑瑞士银行产业的是它的“大银行”。经过1993年和1997年两次重量级的“大象联姻”,1993年瑞士信贷银行与民族银行合并、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如今的瑞士“大银行”仅存两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以及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现今瑞士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金融机构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瑞士庞大的银行产业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实际上主要是靠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来支撑的。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均接近瑞士整个银行业资产和负债的40%,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30%以上。在国际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商,在全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时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就是瑞士银行产业的象征和代名词。

自从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以来,资本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绩持续增长,全球影响力大大增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一家仅仅在欧元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银行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有力竞争者。2005年一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排名第一的全球金融业龙头老大。

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经验已引起分析家们极大地关注,其优秀的管理技术和企业文化得到人们的一致赞赏,以致国外有分析家认为:“如果说今天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有什么弱点,那就是它成功太多和太久”。

为什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2005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提出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很好的注脚,即:“同一个信念,同一个团队,同一个目标,同一个UBS(One belief, One team, One focus, now, One UBS)”。

从表面看,这只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一个形象广告或品牌战略,它决定放弃过去花重金获得的华宝和普惠等品牌,而使用统一的UBS品牌。但是,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四个一工程”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成功之道。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发展

1997年的瑞士联合银行(UBS)与同样历史悠久也同样属于当时瑞士“大银行”的瑞士银行公司(SBC)进行了瑞士银行史上最大的合并。这是一桩引起当时全球银行业轰动的合并案例,合并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一家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崭新的品牌形象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当时,新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总资产达到10160亿瑞士法郎,员工总数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合并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银行和全球第4大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达到13200亿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地位。

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为什么要合并?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历史上的百年老对手瑞士信贷集团与民族银行进行了合并,瑞士联合银行失去了瑞士银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瑞士银行公司失去的市场份额更大,只有两家银行主动联合,才能夺回失去的霸主地位;在国际方面,英国汇丰银行对米特兰银行的收购已经完成并组建了汇丰控股,日本的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也早已结束,组建了新的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的收购接近尾声,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和美洲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商谈对其他美国银行的收购事宜,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高潮即将到来。面对内外竞争压力,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选择适当的购并成为必然。

1998年,两大银行合并完成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董事会首先完成了对业务部门的改组,将银行的业务部门划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户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资产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产权(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门,放弃了SBC品牌而统一使用UBS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磨合期。

但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生不逢时,正遇上美国高新技术泡沫破裂,原瑞士银行公司在美国市场对冲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特别是持有大量头寸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产,造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不过,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一家善于吸取教训的银行,这一次的失败带来了它在投资决策上的重大改变和此后的巨大成功。

1999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继续对原有业务进行整顿,在金融市场上有进有退。鉴于保险业利润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与瑞士再保险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险股份及与瑞士再保险的合资的企业,从此主动退出保险业的历程。为了避免由于业务重叠产生内部冲突和效率损失,它又将原UBS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出售给标准渣打银行,并出售已经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 的75%的股份。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它加大了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收购了美洲银行的欧洲和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并扩充了旗下华宝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楼,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还收购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并将其并入它的私人银行。为了在美国金融市场站稳脚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原有UBS和SBC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发行的股票进行了置换,重新以美国存托债券(ADR)方式发行UBS AG的股票,并且大获成功,此举使UBS AG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非美国金融集团。

2000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两方面继续进行业务调整:一是收缩瑞士本土的业务,扩充美国市场的业务,出售几家业务重心在瑞士的机构,收购几家美国公司,完善集团在美国的业务布局;二是继续收缩保险业务,再一次出售原来持有的几家保险公司股份,同时加大在电子网络及相关业务的投入,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业务的瑞士银行。

2001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最大动作是以12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的收购,并将其改组为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美国紧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国证券市场公认的一级交易商,在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等方面犹有盛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此举无疑进一步扩展和巩固了它在利润丰厚的美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由于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前景看好,收购消息宣布的当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涨了40%。当然,此次购并也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管理层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银华宝①和瑞银普惠两大投资银行,从而减少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内耗。

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没有进行大的收购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投入,同时扩大代理外汇交易和债券交易的市场份额。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围绕其产品和服务的第三方分销基础设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这两年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事实证明,这两年的调整卓有成效。

2005年6月,瑞银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所有业务采用统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银普惠和瑞银华宝,都将划归单一的UBS品牌名下。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瑞银华宝(UBS Warburg)(投资银行业务)、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资银行业务)、瑞士银行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国际业务)将重组为以瑞银(UBS)命名的三大业务: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全球发起了题为“四个同一”的公司形象广告。正式宣布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一决定反映出该公司已决意打造能匹敌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汇丰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务品牌。

表1是2001-2004金融年度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按资本规模的全球排名和主要指标变动状况,资料反映出近几年各项财务指标的进展状况,《银行家》杂志排列的指标较多,在此作者只截取了其中部分主要指标,另外,《银行家》杂志采用的是多重排名的方法,即以银行核心一级资本(Core One Capital)为主要排名指标,另外辅之以按照银行资产、税前利润、利润增长率等排名。(表1采用的是资产(Assets)排名)

资料表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2001-2005年度按照资产规模排名一直稳居全球前10强,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断前移,终于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银行头把交椅。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其它银行的扩张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其它银行的扩张基本上都依赖于银行购并,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虽然也有购并行动,但与其它银行相比,它的扩张主要依赖的是业务的增长。因此,它的核心一级资本增长较慢,而资产排名上升较快。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名闻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稳定的利润回报,与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相比,每年6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20%的资本利润率和不到1%的资产回报率也许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欧洲银行,在欧洲各大银行中,它的利润和回报首屈一指,只有汇丰控股与它基本在同一个档次。由于受到合并前一些不良资产的影响,初期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有些高,经过初期的整顿和处置,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较高的不良贷款消化和管理能力。

图1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仅有的另外一家“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的业务收入进行了动态比较。1998年,当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组建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信贷集团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业务收入都在220亿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两大银行开始拉开距离,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37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却只有330亿,已经相差40亿瑞士法郎。特别是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大规模投资于美国对冲基金的瑞士信贷集团遭受了巨大损失,业务规模严重萎缩,业务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由于从1998年对冲基金投资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及时从对冲基金撤离,后来又严格限制对对冲基金和泡沫过多的电子、通讯、网络(TMT)等产业的投资,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危机,业务收入接近330亿瑞士法郎,足足超过瑞士信贷集团100多亿元。虽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业务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这两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收入达到38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只有不到330亿瑞士法郎。

成功的经验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无疑是全球最成功的银行之一,足可以与当今全球最强大的花旗集团及汇丰控股媲美,这与它的市场选择、业务取舍、团队精神、风险控制等因素密不可分。

市场选择

1998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伊始,不过是一家在瑞士有绝对市场份额、在欧洲有一定影响的金融机构,虽然客户遍及全球,但业务范围主要局限在瑞士国内,在国际金融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而瑞士国内市场相对狭小、饱和度高,要谋求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未来的发展,向外扩张成为必然。欧洲本土虽然轻车熟路,也有相当的业务基础,但经济不甚景气,各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进入前景不太明朗,瑞士联合银行采用了“守”的战略,只谋求巩固欧洲这一片基本阵地。亚洲当时正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相对有限且进入难度较大,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将其摆在次要位置。美国金融市场庞大,进入壁垒少而自由度高,所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高层毫不犹豫选择了美国市场。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区位发展战略的正确性,经过几年拓展,美国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地,美国市场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利润贡献率都远远超过1/3。2004年来自美洲(95%以上的业务在美国)市场的利润首次超过来自瑞士本土的利润,达到38.91%,按照目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美国市场的进展,2005年这一比例肯定超过40%。有理由相信,美国市场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利润贡献率还会越来越大。

业务取舍

仅仅进入美国市场并不能保证一家银行能够像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一样成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的另一砝码是在业务领域有进有退,张驰有道。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行业取舍的基本原则是:进入自身有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放弃自身有比较劣势的业务;进入前景明朗的业务,放弃前景不明的业务;进入业务互补的业务,放弃业务重叠的业务;进入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的业务,放弃可能高收益但肯定高风险的业务;扩大代理业务,减少自营业务;在公司业务和私人业务的选择中,重点发展私人业务。

对于任何银行的管理高层,要进入某些业务或实施某些收购比较容易,而要主动放弃某些初期拥有的业务却非常困难,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管理高层在业务取舍方面显示了非常的魄力。

首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第一家原来曾经拥有大量保险业务有主动退出的大银行,在其它许多银行还在热衷于对保险业的进入而实施全能化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选择了主动退出。

第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主动放弃了高收益证券和对冲基金投资,几乎完全撤出这两大投资银行趋之若骛的领域,也大量减持了泡沫过多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股份,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灾。

第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购并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在选择合适的购并对象实施购并时将其整合进自身业务,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收购普惠公司(Paine Webber),看重的是它的美国著名零售经纪商(Retail Brokerage)的特殊地位。普惠主要以市政债券承销(Municipal Bond Underwriting)而闻名,是行业的领头羊,但是,尽管这一业务有相当的市场规模,由于利润偏低,普惠公司对于其它银行没有多少吸引力,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这一收购初期也不被大多数分析家看好,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认定了普惠,因为普惠的业务与华宝的业务几乎没有重叠,是一笔互补性很强的交易,收购使它能够在美国市场获得新的盈利空间。现在分析家们认为:“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这笔交易未来有很好的前景,它不仅仅只是填补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资产聚集的缺口,而且可以通过普惠帮助银行整体成长。有助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建立公认度和吸引出色的专业人才”。

由于自营业务存在巨大风险,但代理业务几乎没有风险,所以,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近几年便主攻代理业务。在代理外汇交易领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处理全球交易量的大约12%,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也是美国最大的股票交易商,根据汤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提供的数据,占全球交易量的九分之一。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会由于内耗降低效率和丧失竞争力,瑞士联合银行成功的关键,是由于它打造了一个单一的企业文化,它吸收的大量的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企业的人才,唱的都是UBS的同一曲谱。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深知,谁经营品牌,谁累积财富。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注重单一品牌的打造,1998年它就放弃人家视为“金字招聘”的SBC品牌,而全力树立UBS品牌,2005年,它又将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无疑有助于整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这部庞大的金融机器。

实行单一品牌有利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会像瑞士信贷集团一样在集团内出现独立王国,也不会出现专业人才各伺其主而产生内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员工心中只有公司利益,员工们相互协作,业务协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集团的整体壮大。

当然,只是实施单一品牌战略并不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团队精神培养的全部。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忠实人才的合力配置,做到人尽其材,在适当的位置上发挥才能。

风险管理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近几年的成功,与它对风险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密不可分,有分析家形容现在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待风险“就像白发老太太一样谨慎小心”。

在业务取舍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宁愿选择利润率偏低但收益稳定的业务,在客户取舍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重点拓展高净值(HNW)客户,即不止是关注客户的交易规模,也同样关注它们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所以它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以较少的资本滚动了庞大的资产,而且保持了较高的回报率。有资料反映,近几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低风险的私人银行业务利润已经与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占到公司总利润的40%。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风险管理成功的一大诀窍是套期保值产品的开发和运用。它聘任了大批套期保值业务专家,开发了一批有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产品,广泛运用于各种具有风险的业务之中。

在金融分析家的印象中,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高度集中,而且极其保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不助长任何对风险的偏好。很多分析家还认为:“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风险的局外人”。什么地方有风吹草动,它就不会卷入、或将其头寸套期保值甚至不建立任何业务关系。

正是由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风险的谨慎态度,保证了它在全球经济并不甚景气、欧洲银行效益普遍不佳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㈧ UBS是什么

  1.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英文简称UBS,中文简称瑞银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

  2. 最初,瑞士大银行有八家,经过多次合并重组,特别是1993年和1997年两次重量级的“大象联姻”(信贷银行与人民银行、联合银行与银行公司)后,瑞士大银行仅存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信贷集团两家;

  3. 这两家资产负债总额已占了整个瑞士银行业的62%,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52.7%,包揽了瑞士40%以上的国内信贷业务及近40%的地产抵押业务,瑞士银行间业务也主要由其承担;

  4. 银行的主要业务部门还有:资产管理、股票交易、外汇交易、贵金属交易、信用证、担保及金融衍生物交易;

  5. 它们的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

  6. 合并后的瑞士联合银行按资产负债总额排名世界第四大银行;

  7. 瑞士信贷集团在与瑞士第二大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合并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在私人及公共机构资产管理领域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