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对于宝马公司股票分析论文
扩展阅读
亚士创能股票今日价格 2024-11-07 00:35:17
股票基金投资风险有哪些 2024-11-07 00:23:52

对于宝马公司股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2022-09-26 07:30:58

㈠ 求一篇股票分析的论文,2500-3000字,任选一只股票,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

股票投资分析----002310东方园林
东方园林是国内园林景观行业的龙头企业,业务涵盖苗木种植、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养护等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公司是行业内同时具有城市园林景观一级企业资质和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10家企业之一,具有承接千万级及以上景观工程项目的能力。
相关人士认为东方园林代表了在细分行业内高成长的公司,公司实现了景观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业务覆盖范围更广,是未来景观工程在中国发展能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而目前在这个成长中庞大市场——景观工程仍于起步阶段,国内广大的二、三线城市才是行业走向繁荣发展的真正市场,率先上市融资无疑使得东方园林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
园林景观行业是一个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效益的行业,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国家对环境生态的日趋重视,园林景观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远超过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东方园林以设计品牌转动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两个设计品牌经历了时间的磨练与沉淀,与EDSA的合资品牌和自己的全资品牌东方利禾涵盖了景观工程设计的中高端市场,旗下有高尔夫、地产、公园景观、湿地景观四个设计分院,其中高尔夫和湿地设计是国内唯一的设计院。公司未来对于设计品牌的投入和建设还将不断加大。
募集资金助推公司业务的扩张,巩固一体化的业务格局。公司此次发行募集资金,拟投资设立3家分公司和8,495亩的绿化苗木基地,通过扩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业务规模以及苗木培育规模的方式来加速公司业务的扩张和解决苗木资源瓶颈。
有消息称预计公司未来三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6.43%,72.50%和44.26%,经测算,公司2009-2011年各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0.87亿元、1.50亿元和2.16亿元。2009-2011年每股收益(摊薄后)为1.73元、2.98元和4.31元。
综合PE及PEG两种估值方法,我们给予公司的二级市场的股价范围为96.50~102.50元/股,公司所处行业空间巨大,公司有望将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和整合者,此次IPO将是公司成长的新起点,公司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公司介绍
一、公司概述
公司是行业内同时具有城市园林景观一级企业资质和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10家企业之一,业务范围覆盖园林景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经营区域遍布华北、华东、西南和华南等地区,是一家综合性、跨区域发展的园林景观企业,也是国内市场第一家以园林景观工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与普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同,园林景观工程的成败取决于艺术家对“美”的塑造,随着社会大众对环境鉴赏能力的提高,景观工程项目对艺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政府大型园林景观项目,往往被视为城市名片,对项目的艺术成就越来越重视,这也决定了大型的、复杂的景观工程项目往往由专业的景观工程公司承建,这也决定了项目较高的收益率。
东方园林是白手起家型企业,公司由何巧云、唐凯(二人是夫妻关系)创办,公司从最早的园林花卉种植业务起步,逐步发展出园林景观工程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公司股权结构明晰,主业清楚。
此次IPO公司发行股份1,450万股,发行价格58.60元/股,占发行完成后股本总额的28.95%。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总额为5,008.13万股。
二、主营业务
东方园林业务涵盖苗木种植、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养护等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其中园林工程施工占据主营业务的较大份额。景观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的质量优劣除了施工品质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审美品位,因此这种细分行业特殊的文化艺术属性使其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施工企业。
三、财务状况
2008年东方园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59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4.83%和44.96%。在同类上市公司中,像东方园林这样能连续保持多年收入和利润都高速增长的公司并不多。这除了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快速发展外,和公司本身在细分行业中较强的竞争力、品牌优势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都分不开。
四、证券公司对公司的看法
他们认为东方园林代表了未来细分行业内的高成长公司,与之前上市的绿大地[28.80 -0.14%]主营苗木销售不同,公司实现了景观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业务覆盖范围更广,是未来景观工程在中国发展能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而目前国内景观工程——这个成长中庞大市场仍于起步阶段,国内二、三线城市才是行业走向繁荣发展的真正市场,率先上市融资无疑使得东方园林具有了较大的先发优势。
从行业上看,国内景观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大型景观工程的设计方面几乎被国外垄断,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大型城市公园、绿地项目中,国内企业很难中标工程的主体设计。如今市场的发展已逐渐向内地辐射,众多的二、三线城市开始营造自身的生态家园,从而启动了一个更为庞大的市场,而此时通过与国外顶级设计院的交流、学习,国内优秀的设计企业设计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优秀的企业将在这个繁荣的市场中真正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景观工程公司规模普遍较小,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调查,中国总资产超过2亿元的园林公司仅5家,前82家园林公司的总资产平均仅为8800万元,相当数量的园林公司脱胎于苗木种植公司,缺乏景观设计、施工的能力,难以承接大型的景观,而部分具有较强设计能力的设计院又缺乏施工能力,而东方园林是行业内同时具有城市园林景观一级企业资质和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10家企业之一,可以对项目进行一体化服务,这种业务模式无疑对内地二三线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方园林已能够向景观规划的较高阶段发展,通过构建园林景观设计、苗木培育、工程施工的一体化模式,拥有承接千万元及以上级别大型园林景观工程项目能力,以一体化模式带动项目的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从东方园林的目前业务构成看,虽然景观设计占公司主营业务比例并不大,但对于公司的业务开展和品牌塑造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东方园林也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园林景观设计能力。首先,1999年引入美国EDSA景观设计公司成为为合作伙伴,合资成立北京易地斯埃东方环境景观设计研究院(EDSA-ORIENT),将其打造为高端景观设计品牌。作为全球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EDSA是美国历届总统指定的唯一景观顾问公司,也是美国旅游规划国家标准的起草人之一。通过与EDSA成立合资公司,东方园林在高档度假酒店、别墅及大型综合性园林项目大有斩获,获得北京2008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北京香山别墅等优质项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资,东方园林得以近距离观察和学习国际领先公司的操作手法。2001年,东方园林独资成立定位于中小型景观设计的东方利禾景观设计公司,并获得甲级园林工程设计资质,承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海佘山高尔夫球场等景观项目设计。
在我们的城市日益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后面孕育的是一个大生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美“需求日益强烈,各级城市也越来越视城市景观为政府的“脸面”,托起了欣欣向荣的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仅政府“十一五“规划对城市绿化的目标,政府财政投资就将超过2000亿元。
该股k线图分析
一. 早晨之星

该图是此股2010/12/01-----2010/12/07的k线图走势,可以清晰看出
1.在下降趋势中某一天出现一根长阴实体。
2.第二天出现一根向下跳空低开的星形线,且最高价低于头一天的最低价,与第一天的阴线之间产生一个缺口。
3.第三天出现一根长阳实体。早晨之星一般出现在下降趋势的末端,是较强烈的趋势反转信号。
符合早晨之星特性,因此在七日出现了大幅的反弹。

二.kdj的顶背离
此处是该股2010年八月份的走势图,可以看出,股价已经创出新高,但是kdj指数却没有创出新高,因此股票在创出这个高点之后便出现了连续性的大幅下跌,这就是kdj的顶背离。

三。MACD的黄金交叉

此处是该股2010年三月至四月之间的macd图,可以看出,在四月六日的时候,该股出现了macd的金叉,这个信号的出现,标志着股票的上升趋势已经明显,因此在四月中旬出现了大幅的连续性上涨。

以上是对该股之前走势的一下技术性分析。

综合上述最新指数以及k线图,kdj,macd,asi等诸多因素,以及对大盘走势的详细分析,我认为近日上涨几率大。近2日上涨势头减弱;该股近期的主力成本为116.73元,股价在成本区上方运行,可保持部分仓位;股价处于上涨趋势,支撑位96.00元,中线持股为主;本股票大方向依然乐观。

㈡ 我要写一篇关于股票的论文(我们这学期在网上模拟炒股了)。希望各位给点意见啊,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好

本文应以股票股利为例,对会计政策进行了分析。首先,探讨了股票股利会计结转存在的各种备选方式及其理论依据;然后介绍和评价了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股票股利的会计准则;接着评述了股票股利会计政策显示信号的理论假设及其实证检验;最后,结合我国会计制度对股票股利的相关规定,讨论了我国公司会计的现实选择。

制定会计政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务的最为重要一环。在我略高于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确立与强化,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已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重视。从理论界现有研究状况看,多限于会计政策概念、性质、特点、目标等一般性理论问题的研究,还缺乏从实务处理的角度对会计政策进行具体分析[1]。有鉴于此,本文选择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这一会计事项,对会计政策的成因、制定及其经济后果作一简要分析,旨在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和重视,同时民为实务界有关股票股利帐务处理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其制定的主体不同,会计政策分为宏观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政策。前者主要是政府或权威机构通过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的。而事者则是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常也称之为微观会计政策。产生会计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自身的模糊性,以及人们所持的不同的会计观点[2]。
由于所有者权益本身是由资产与负债倒轧而得,是各项会计政策的最终体现,这无疑对其自身变动的会计处理增添了复杂性,其会计政策也便具有相应的特殊性。而股票股利支付是通过留存收益资本化而造成权益内部变动的一件典型会计事项,长期以来,人们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争议。从某种意义上讲,股票股利本身源于人们对股东权益的认识。这使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典型意义。

一、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成因分析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分配股利可以采用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方式。其中,股票股利又称为分红股或送股,是公司无偿向普通股股东增发普通股股票。它所涉及到的会计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股东收取股票股利时应否将其砍认为投资收益;其二,送股公司应如何确认和计量分配股票股利所引起的权益变化。在现有的会计理论下,股东不应将收取的股票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这也是目前会计界普遍持有的观点。本文重点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即送股公司的会计处理,它涉及到结转科目与结转金额的确定。

(一)结转科目的确认

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可以视为帐户结转和股票分割两笔业务的复合。因为股票股利并不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投资增加,如果会计上不对股东权益另行分类,或者完全按来源划分权益,则不存在帐户之间的结转问题。但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为了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会计人员对股东权益的划分并未完全遵循来源标准,而是考虑了多重目标。典型的分类方式是将股东权益划分为资本金帐户和留存收益帐户。前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永久性资本(股份公司为股本)和资本盈余帐户(在我国为资本公积)。这样结转分录就可以分别由资本盈余和留存收益向永久性资本帐户结转。
在实行法定资本制的国家,资本金帐户不得用于股利分配,用于利润分配的资金一般只能来自留存收益。但在英美等实行授权资本制的国家,对股利来源一般不作严格限制,例如根据美国示范公司法(MBCA)的规定,如果公司保持偿债能力并能在债务到期时偿付则允许分配,在这种规定下,甚至股本(capital stock)都可直接用于分配,更不用说资盈余(capital surplus)了;而在英国,用于描述股票股利的“分红(bonus issue)”,其实施是按增发股份的面值从资本盈余中结转的。

(二)结转金额的计量

分配股票股利的会计本质是在不改变公司资产总额的情况下,通过结转留存收益(授权资本制下还包括资本盈余)而增中其法定资本数额。结转之后,同等数额资产的用途被施加限制,董事会不能象以前一样将这些资产分配给股东,所限制的数额为增发股份所必要的额外法定资本,这一数额即为需要资本化的留存收益。而每股所代表的法定资本数额一般是用面值表示的(无面值股份为董事会所设定的价值),相应地,只有面值结转才是符合股票股利会计本质的,任何其它结转计价方式都是武断的,有违于这一事项的内在逻辑性。
但在实务中,却存在多种计量方法,如市场价值、增发前每股帐面资产价值或同类股票的发行价值,其中尤以市价结转法最受关注。支持市价结转主要持下述两种观点[3];

1、再投资假设:股票股利可以看成由两笔交易组成,公司先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股东收到现金股利后再按市场价值向公司购买新增股份。从帐务处理上看,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可以按股票的市场价值减少留存收益;而随后的股票销售将按同等金额增加实收资本。

2、机会成本假设:公司股票股利的成本被认为是将股票送给股东而不是在市场中出售的机会成本。即因为公司本来可以按市价出售这些股份,这是股利金额的最好证据,这一数额应被资本化。
这些观点的似是而非性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股东权益认识的模糊,如以剩余权益理论来看市价结转,股票市场价值代表了企业的权益总额,其本身已包括了资本金和留存收益。因此,将代表两者之和的数额从后者结转到前者是不合逻辑的。

二、美国股票股利会计准则评介

在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38年—1958年)于1941年首次发布关于股票股利的第11号会计研究公报(ARB11)。该项公报对股票股利的来源及帐务处理作了要求:首先,股票股利只能限于当期收益;其次,当市场价值显著高于面值或法律规定时,增发垢股份应按市场价值予以资本化。1952年,ARB11为现行权威公告所取代,即修订后的第11号会计研究公报。这份公报对评估股票股利的标准作了界定和区分,同修订前相比,基本上未作改动。1953年,CAP又对此前发布的42份研究公报进行调整,汇编而成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和第1号会计术语公报。其中,关于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会计规定被收录于43号公报第七章第二部分(ARB43,Ch.7B),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准则简介

在这份准则中,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关于小额送股市价结转的规定。根据委员会的规定,当送股比例低于20%或25%时,必须按增发股份的市价结转(后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选取25%作为划分小额送股上限)。CAP对此所作的解释是,在发放小额股票股利时,投资者会将其视为公司收益的分配,其数额相当于收取额外股份的公允价值。基于这种认识,市场一般不会对小额送股作出明显反应。因此,如无公司所在州公司法的特别规定,公司在发放小额股票股利时应按市价结转。但在控股公司(closely-held companies)中,因股东对公司事务十分了解,不会把股票股利看成是公司收益的分配,应当按法定要求的面值或设定价值予以资本化[4]。
对于高于设定比率的大额送股,CAP提供了两种备选处理方法,一是根据所在州公司法的规定,按面值或设定价值结转,并建议公司将送股描述为“以股利形式实施的分割”(splitup effected in the form of a dividend)。而在州公司法对此未作规定时,就没有必要对留存收益进行资本化了,可按股票分割不作帐务处理。对此,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还推荐了另一种处理办法,即按面值从资本盈余结转到股本帐户。

(二)评价

对于CAP的这份公报,公众褒贬不一。尤其是关于小额送股市价结转的说法。在准则制定之初,委员会部分成员就曾指出,CAP在制订股票股利收取者(recipient)的会计政策时,已认为不应将其确认为收益;而在制订股票股利发放者(issuer)的会计政策时,又基于与前者完全相反的假定,因而两者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并且,CAP将会计政策建立在可能引起的市场瓜这一假设之上,也是不符合逻辑的。此外,对市场瓜的假设也并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无论是何种比例的送股,对股票的稀释都应当立即在股票价格中得到反映。福斯特等人(Foster etal.1978)分析了送股时股价行为,发现无认纲举目张额送股还是大额送股,股东在股东的除权日附近的异常报酬并不显著异于零。[5]亦即,市场对各种比例的送股均会作出适度调整,只不过受市场非完善因素阻碍,这种调整不是很充分而已。尽管如此,CAP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框架的约束,结合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来制定会计准则。对此,哲夫(Zeff 1978)评论道,CAP关于股票股利的会计公报是会计界在制订会计政策时将其经济后果纳入考虑的最早事件之一[6]。这对于其他会计政策的制定无疑具有启发作用。
从历史上看,会计程序委员会是为美国注册会计师最初制定公认会计原则(GAAP)而设立的机构,尚处于准则制定的探索阶段。委员会发表的会计研究公报,也主要是对现行会计惯例加以选择和认可,而缺乏对会计原则的系统研究。股票股利会计准则的制定充分体现了ARB就事认强烈,缺乏前后一贯理论依据的不成熟特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报没有严格遵循会计上的逻辑。

三、有关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实证研究

与现金股利不同,股票股利并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而只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结转和股票分割的复合。因此,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则会在股票股利宣告日对其会计政策的信息内涵作出适度反应。这方面的研究举不胜举。例如,格林布勒特等人(Grinblatt,Masulis and Titman 1984)(简称GMT)在调查股票股利宣告日价格反应时,发现有显著的异常报酬(abnormal return)。表明股票股利的宣告确实向市场传递了某种信息。对于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前者的两天报酬为3.03%,而后者则为4.9%,显然股票股利的宣告效应较大;对于不同送股比例的股票股利,大额股票股利的异常报酬为4.90%,小额股票股利为5.89%,宣告报酬随送股规模呈反向关系。GMT用留存收益假设(retained earnings hypothesis)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8]。

(一)留存收益假设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非完善市场中,企业管理者要比外部投资者更了解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和未来的增长潜力,即具备更多关于企业价值的真实信息。因此,在必要时,尤其是在企业价值被市场低估时,管理者便会采用相应的手段予以揭示。其中,股利政策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显示(signaling)机制。同现金股利相比,股票股利既能传播信息,又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因而倍受管理者的欢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股票股利的发放是不花任何代价的。作为一种信号显示机制,为了防止被造假者利用,它必须具备相应的信号成本,足以使潜在的造假者望而却步,股票股利同样如此。从会计角度来看,可用留存收益假设来解释公司发放股票股利的信号成本。
该假设认为,企业发放股票股利时,一般会从留存收益中结转出一部分金额到永久性资本帐户(即股本和资本盈余),而留存收益通常又是企业发放现金股利的最高限额。因此,由股票股利所引起的留存收益减少,实际上就削弱了公司在未来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除非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前景,可用未来的收益填补减少的这一部分,否则,会因留存收益不足以支付现金股利而陷入极为不利的困境。这对于造假者而言,代价是昂贵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投资者会将股票股利的发放视为一个有利信号,它显示了管理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信心。
严格地讲,留存收益假设是不够准确的,它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首先,对股票股利会计处理的结果必须要减少留存收益;其次,现金股利只能从留存收益中支付。前者是一个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后乾则涉及到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为此,彼得逊等人(Peterson et al.1996)[9]提出可分配权益(distributalbe equity)概念,它是公司怕在州对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法定最高限额。只有引起可分配权益减少的股票股利,其信号成本才是昂贵的。

(二)送股会计政策传递信号的实证检验

根据会计程序委员会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定,股票股利的会计结转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当送股比例低于25%时,
·必须按增发股票的市价从留存收益结转到普通股股本和资本盈余帐户
当送股比例大于或等于25%,可以在下述三种方法中选择
·按面值从留存收益转入普通股股本帐户
·按面值从资本盈余结转到普通股股本帐户
·视同股票分割不作帐户结转,只须按送股比例减少每股面值
可分配权益是由各州公司法规定的,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要求现金股利只能从留存收益中支付;第二类则为留存收益和资本盈余之和;第三类最为宽松,只要不至于引起资不抵债,所有权益均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
股票股利会计处理的多样性及分配权益的不同规定,使得其信号成本也不尽相同,可表述如下:
表1不同送股比例及其会计处理对可分配权益的影响(参见会计研究2000.3第51页)
根据留存收益假设,可分配权益减少得越多,则股票股利的信号成本就越高,从而越能反映公司管理者对未来业绩的信心。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送股比例及会计方法的选择,向市场显示其关于企业价值的私有信息。彼得逊等人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可分配权益减少了的企业,投资者在股票股利宣告日附近所获得异常报酬显著高于其它企业,证实了留存收益假设的有效性。
此外,根据规定,25%的送股比例为大额送股与小额送股的分界线。在此以上按面值结转,在此以下则按市值结转。又因股票市价一般远远高于其面值或设定价值。这样,在送股比例低于且接近于25%时,公司所结转的留存收益数额可能会远远超过其送股比例高于25%的情况。从而出现小额送股却要比大额送股减少更多留存收益的反常现象。例如,在1987年6月,贝尔产业(Bell Instries)宣告了20%的股票股利,赠送新股1,081,402份,每股面值0.25美元。贝尔为此结转了2052.7万美元。而如果贝尔宣告25%的股票股利,则只需按面值减少33.8万美元的留存收益。由于两种比例十分接近,因而可以忽略诸如股票流通性等其他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在20%和25%两种送股比例之间的选择,实质上是一个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根据留存收益假设,20%的股票股利可能被市场理解为管理者传递关于企业价值更有利的信号。对此,兰金等人(Rankine et al.1997)通过经验测试,对两种送股比例的企业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送股比例为20%的企业,股东在宣告期获得了更大的异常报酬,公司也在宣告以后的期间内出现了增长更快的现金股利[10]。
上述结果证实,管理者有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传其私有信息的动机。换言之,会计政策具有传递信号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减缓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我国股票股利会计政策评析
迄今为止,我国股票股利的会计准则,只是在相关的法规中作了一些零星的规定。

(一)制度分析

我国属于法定资本制的国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权益由四个科目构成,即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由资本公积向股本的结转属于资本性帐户的内部结转,不具有利润分配的性质,由此项会计处理而进行的无偿增股自然不作股票股利。中国证监会于1996年7月24日公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的送股方案必须将以利润派送红股和以公积金转为股本予以明确区分,并在股东大会上分别作出决议,分项披露,不得将才者均表示为送红股。”
《公司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剩余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我国并未对股票股利的资本化金额作出正式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有者权益(征求意见稿)》第21条第1款,公司在公配股票股利时,“应按该种股票该次发行价格确定其价值。如果该次作为股利发放的该种股票没有发行价格,则应根据公司连续盈利情况和财产增值情况确定股票股利的价值,按确定的股票股利的价值减少留存收益。”此外,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结转分录的规定,公司按股东大会批准的应分配股票股利的金额,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贷记“股本”。如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金额与票面金额不一致,应当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虽然《制度》并未对股票股利的资本化金额作出明确规定,但从其帐户处理所涉及的科目看,无疑是允许企业使用面值法或其他高于面值的金额结转。

(二)实务处理

尽管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采用多种送股计价方式。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股票市场发育尚不成熟,股价波动较大,使得股票有公允价值难以确定。公司发放股票股利一般是按照股票面值折股的。因为股票面值一般为1元,便于确定所要结转的金额(应等于增发股票有数量)。这使股票股利的数额与折股的股票面值总额保持一致,因而不涉及折股中的溢价问题。从纳税角度看,这一处理有利于公司减轻股东税赋,因为如按照市价结转,其结转金额无疑会远远超过面值数额,由此应由股东承担的税赋也是相当重的。
此外,实务还对股票股利处理时间与报告揭示作了灵活处理。对于现金股利,在董事会确定利润分配方案后,必须进行帐务处理;当它与股东大会批准的现金股利之间发生差异时,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或上年数。对于股票股利,董事会提出分配方案时不需要进行帐务处理,只需要在当期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在股东大会批准利润分配方案并实际发生时,直接进行帐务处理,因而不存在有关项目调整的问题。股票股利之所以采用上述处理方法,首先考虑到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的差别,如果采用与现金股利丁同的处理方法,在董事会提出利润分配方案时须作为负债处理,执必夸大公司的负债权益比例,从而可能导致一些股东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误解。其次,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在增加资本时必须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变更注册资本。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在股东大会正式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后,才正式申请变更注册资本的注册登记。因此,在送股发生时再进行帐务处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会计调整。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实务界对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选择既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又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程序和手续,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维护了股东和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因而是合理可行的。与美国相比,我国实务界对送股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缺乏可选性,从而限制了会计政策传递信号的功能。但在目前,由于我国尚不具备象美国一样发达的资本市场,通过会计政策来传递信号还缺乏相应的市场条件,因而会计政策还仅仅限于指导会计信息加工的作用。

五、小结

本文以股票股利为例,对会计政策的成因、制定动机、经济效果、选择依据作了逐一分析。现作如下归纳:
·会计政策的可选性产生于会计人员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上的分歧;
·宏观会计政策制定者有动机通过准则的制定以扩大影响;
·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传达管理者私有信息的功能;
·会计政策的选择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并有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公司法是制定会计政策的法律依据,会计政策从会计角度确保公司法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曲晓辉,关于会计政策的几个问题(上、下),上海会计,1999;11:3—8,12:10—13。

2、黄菊波,杨小舟,试论会计政策,会计研究,1995;11:1—5。

3、Eldon S.Hendricksen, Michael F.Vanbreda.Accounting Theory.5th deition.Homewood III: Richard D. Irwin, 1992.

4、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Original Pronounce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as of June 1, 1996.Volume II.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997:23—25.

5、Foster, T.W. and Vickrey, D.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dividend announc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8:53 (2) :360—70.

6、Zeff, S.A.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Stanford Lecture in Accounting. Gra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78.

7、May, G.O.1952. Letters to John B. Inglis. Dated August 5, 1952.

8、Grinblatt, M., Masulis, R. and Titman, S. The valuation feffects of stock splits and stock divide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47—70.

9、Peterson, C.A.Millier, J.A.and Rimbey, J.N.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for stock splits and large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 (2) :241—53.

10、Rankine, G.W.and Stice E.K.Accounting rules and the signaling properties of 20 percent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7;72 (1) :23—46.

来源:《会计研究》2000年第3期

㈢ 急求股票论文 求一篇股票分析的论文,任选一只股票,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

三、证券技术面分析:发展趋势,支撑和阻力,线条和通道,平均线
(1)选股

初选黄河旋风(600172),在技术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其60日均线总体是上升的,有3次大的上升,在初期,第一次的大的上升,其5日,10日,20日,30日,60日移动平均线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称为多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上涨。在其上升到一定趋势时,其阳线上影线长,其上方阻力大,有下跌的趋势,果不其然出现了三条阴线,随后有所增长,在此处形成黄金交叉,有大涨趋势,其后就是多个阳线由下向上排列,冲上了17.1的位价形成第二次上涨,然而其上方阻力加大,随后出现了三个阴线,有所反弹,其后10日均线下穿30日均线,形成死亡交叉,股票大跌,但其60日均线还是上涨趋势,下跌一定趋势后,形成上涨趋势,多个阳线由下向上一次排列,随后出现了黄金三角,60日均线上涨趋势平缓,其股随后有大幅度的上涨趋势,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在2011年3月8日,以14.716的价格买入黄河旋风

(2)了解该企业经营业绩状况

其公司业绩很好,公司是河南省政府重点扶持50家大型企业,也是少数被国家列为"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上市公司,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主要生产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制品,主导产品有UDS系列金刚石压机、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金刚石厚膜、金刚石微粉、金刚石制品、建筑机械及自动化控制装置等。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基地,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旋风"牌系列产品畅销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及东南亚市场。
(3)对其后该股的股市分析

.1.第一段

在此期间,股票是平滑的增长涨跌幅度不大,60日均线趋于了一条直线,5日,10日,20日,30日均线互相交错,涨势平缓,有继续持有的必要,现在的我是观望态度。到末端时5日,10日,20日,30日和60日均线呈由上向下一次排列,说明此股票有大涨趋势,又继续持有的必要,下一步就大涨。在此阶段就是调整阶段,为股票的上涨进行铺垫的阶段,蓄势待发。

.2.第二段

在此阶段,5日,10日,20日,30日和60日均线呈由上向下的一次排列,大涨趋势明显,涨势很好,涨到最高点21.85元
.3.第三段

在此阶段,5日均线由上往下穿过10日,20日和30日均线,同时,5日,10日,20日和30日均线都是向下移动趋势,所以大跌趋势很明显,在此阶段就是选好时刻卖出此股,不过还是可以继续持有,因为其60日均线还是上升趋势,可能在其后会有所调整

三、证券技术面分析:发展趋势,支撑和阻力,线条和通道,平均线
(1)选股

初选黄河旋风(600172),在技术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其60日均线总体是上升的,有3次大的上升,在初期,第一次的大的上升,其5日,10日,20日,30日,60日移动平均线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称为多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上涨。在其上升到一定趋势时,其阳线上影线长,其上方阻力大,有下跌的趋势,果不其然出现了三条阴线,随后有所增长,在此处形成黄金交叉,有大涨趋势,其后就是多个阳线由下向上排列,冲上了17.1的位价形成第二次上涨,然而其上方阻力加大,随后出现了三个阴线,有所反弹,其后10日均线下穿30日均线,形成死亡交叉,股票大跌,但其60日均线还是上涨趋势,下跌一定趋势后,形成上涨趋势,多个阳线由下向上一次排列,随后出现了黄金三角,60日均线上涨趋势平缓,其股随后有大幅度的上涨趋势,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在2011年3月8日,以14.716的价格买入黄河旋风

(2)了解该企业经营业绩状况

其公司业绩很好,公司是河南省政府重点扶持50家大型企业,也是少数被国家列为"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上市公司,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主要生产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制品,主导产品有UDS系列金刚石压机、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金刚石厚膜、金刚石微粉、金刚石制品、建筑机械及自动化控制装置等。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基地,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旋风"牌系列产品畅销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及东南亚市场。
(3)对其后该股的股市分析

.1.第一段

在此期间,股票是平滑的增长涨跌幅度不大,60日均线趋于了一条直线,5日,10日,20日,30日均线互相交错,涨势平缓,有继续持有的必要,现在的我是观望态度。到末端时5日,10日,20日,30日和60日均线呈由上向下一次排列,说明此股票有大涨趋势,又继续持有的必要,下一步就大涨。在此阶段就是调整阶段,为股票的上涨进行铺垫的阶段,蓄势待发。

.2.第二段

在此阶段,5日,10日,20日,30日和60日均线呈由上向下的一次排列,大涨趋势明显,涨势很好,涨到最高点21.85元
.3.第三段

在此阶段,5日均线由上往下穿过10日,20日和30日均线,同时,5日,10日,20日和30日均线都是向下移动趋势,所以大跌趋势很明显,在此阶段就是选好时刻卖出此股,不过还是可以继续持有,因为其60日均线还是上升趋势,可能在其后会有所调整

㈣ 急!!!!!随意5只股票的分析论文..我就有20分!!!全给!!!!!

纸上谈兵般的文字性东西不难,如果你老师要你选的股票达到多少幅度的涨幅那才有难度。为什么选,无外乎就是从基本面看公司业绩如何,未来发展符合国家的政策战略。从技术面看如何处在上升通道,某某指标形成金叉......具体的情况和数据打开股票交易软件,F10一按什么都出来了,需要的只是你把这些零件如何用文字组装起来了。随便选一只股票出来,看看其公司情况和财务数据,结合K线走势,回答这3个问题就OK了。学校要的是你为什么选这个,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抄写就是了,走势不是横盘就是涨或跌,赔赚和你没有关系,他们要的是你回答这3个而已了。呵呵!

㈤ 想要一篇关于未来中国高端车市场前景的分析资料 尤其是宝马、奔驰系列的有关的文章 谢谢提供

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前景分析

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状况良好,汽车市场经过2005年的低迷期后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乘用车中高档车型和都市型SUV将维持较高增速;商用客车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商用货车行业整体增速将回落,机会在于产品升级与出口。
2008年汽车行业将面临节能环保政策影响、征收燃油税的影响、内外资两税合一的影响、高油价时代发展新能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汽车各子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分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历史市场表现、销售毛利率发展趋势、在建工程比例,建议投资者关注三类整车股:价值型、成长型、低估型
汽车业的蓬勃发展给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汽车零配件各细分行业龙头将维持高增长和高的销售毛利率,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优质汽车配件龙头公司。
新的消费群体形成、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是乘用车市场稳定成长的大好背景,国内经济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新农村建设等因素是商用货车稳定发展的保障,人口红利、旅游业蓬勃发展、高速公里里程扩张是商用客车维持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汽车业中既有作为可选消费品的乘用车、又有具有生产资料属性的商用车,每个细分子行业都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成长阶段,同时也给汽车零配件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处于汽车产业链中上游的龙头汽车配件商将迎来一个高速成长时期。我们试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发现并挖掘汽车业的投资价值。
一、2007年汽车行业销量回顾及简析
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大约为3辆/百人,按照国际上通常的汽车普及阶段划分,我国总体处于"汽车化阶段前期",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迥异,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接近20辆/百人,汽车消费进入"汽车化阶段",预计我国大部分城市将长期处于该阶段。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71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达到24%。其中乘用车销售507.9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3.57%,商用车累计销售20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5.14%。首先看看各个细分车型销售情况体现出来的短期趋势。
我国乘用车市场从2002年开始步入年销量百万大关,五年时间高速增长,2007年年底有望达到600万辆的销量。鉴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相差相对较大,汽车行业的发展引擎主要是老用户的替换需求和新用户的首次购车需求。
存在替换需求的用户对价格、燃油成本敏感度不高,更重视品牌的成熟度与性能,所以,这部分需求可能是针对中高档排量的乘用车;首次购车的需求群体集中于30岁以下,这部分用户追求时尚动感,预计将成为都市SUV和中档轿车的主力消费群体。
乘用车品牌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共有乘用车品牌340个左右,平均每个品牌年销量一万七千辆,今年同比负增长的乘用车品牌达到45%。应该说,乘用车市场呈现品牌杂规模小企业数量过多的特点,同时这也与我国乘用车的消费特点有关。
商用车细分产品中,"重量化"趋势明显,重型货车、大客、高吨位半挂车增速显著高于其它细分商用车产品。商用车中,货车周期性相对较强,客车行业整体增速平稳,销量几乎保持在年20%增长左右。
而我国的燃油税从提出到如今燃油税已经经历了十年时间三届政府,在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下,燃油税的开征箭在弦上,很可能于2008年3月开征,有关专家预测燃油税率可能在30%至50%之间,开征之后,每台车的用车成本将提高,以1.6L排量车为例,每百公里耗油8L,假设一年跑3万公里,以93号汽油5.34元/升计算,再加上其它税费,年耗油费1.28万元,设燃油税率为50%,成本要提高6000元,和排量为1.0L的比较一下,每百公里耗油5L,年跑3万公里,年耗油费用8000元,交50%的燃油税,成本提高4000元,总计1.6L排量车每年比1.0L排量车在燃油使用成本上多七千元左右。
另一方面,征收燃油税后1.0L排量车每年单车新增油税成本占车价的百分之六,而1.6L排量车这个数目为百分之四多一点。征收燃油税对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的确切影响和燃油税率、燃油税征收结构有关,如果燃油税为30%,则影响很小,如果为50%-100%,则可能对乘用车消费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一部分中档车消费需求转移到小排量车,同时也有一部分原本打算购买小排量车的消费者可能放弃或者暂时购车打算。
从历史情况来看,油价的上涨并未影响汽车销量的增速,一方面,油价年涨幅未超出过25%,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低,市场潜力巨大,油价上涨的成本短期内不会对乘用车总销量造成影响。
2.排放政策
2007年是国三排放标准开始实施的年份,2010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环保排放标准的升级对小排量车和部分老车型产生影响,北京马上要实施国四标准,一些品牌可能不得不退出北京市场,对于老牌合资企业的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增大。总体上对乘用车影响要先于商用车,预计对明年的商用车市场影响有限。
3.两税合一利好部分汽车企业
国家所得税法实施后,将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还将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等规定为"免税收入";取消内资企业实行的计税工资制度,对企业真实合理工资支出实行据实扣除。对于已经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存在一定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将逐步与25%接轨。"两税合一"以后,合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15%提高到25%,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则由于33%降至25%。
就细分子行业来说,轿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均为合资企业,两税合并对已经享受了较长时间优惠政策的合资公司盈利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不影响企业长期的竞争能力。商用车企业多为内资企业,将受益于两税合并的执行。就车企来说,两税合并将对中国重汽(000951)、宇通客车(600066)、曙光股份(600303)等缴纳33%所得税率的商用车上市公司产生利好。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创造公平的汽车产业竞争环境,相信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今后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将大大改善。
4.新能源给我国汽车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高油价时代,汽车驱动力必将朝着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向发展,燃油税的出台、油价高企催生新能源汽车热,我国今年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各大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已经有很多动作,发改委公布的严格的准入门槛并实行一项否决制意在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较强实力的汽车企业手中以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用。从欧美市场看,基本上业界认为至少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主流为混合动力车。
上海汽车已经推出自主研发的荣威混合动力轿车和"上海"牌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据上海汽车计划,公司将在奥运之前小批投产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同时推进合资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与客车的研发,在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轿车规模化投产。此外,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研制出混合动力公交车,一汽集团完成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样车开发,一汽红塔已经有少量电动汽车外销,长安集团的混合MPV计划2008年上市,长安集团计划沿着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轨迹发展其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汽车传统动力到纯新能源过渡的一个长期阶段,我国汽车业有望借此机会缩短与欧美市场差距,两三年之内,混合动力汽车难以大规模产业化,但是目前走在前列的车企一定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时占据先机。
三、展望2008年汽车行业的发展
乘用车作为汽车行业内的消费类子行业具有客车与货车不可比拟的市场潜力。在轿车领域,我们认为偏高端品牌销量持续稳定,中端市场竞争激烈,外形时尚动力性好的车型将受到新一代汽车消费用户的青睐,低端经济型轿车的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
经过改良的休闲型SUV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油价、税收等因素对SUV影响有限,根据成熟用车市场的数据,SUV的市场份额在我国将持续扩大,随着二三线城市用车需求的释放和购车能力的逐步成长,SUV将拥有新的增长点。
MPV用车集家用和商务用途于一身,模糊了它作为可选消费品和生产工具特性的界限,今年MPV增速将超过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速,我们认为其潜力略逊于SUV市场,目前有一些汽车企业投资于MMPV项目,相信更加亲和于家用的MMPV将占据一部分家用乘用车市场。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商用载货车将受益于未来几年我国GDP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投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计重收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新农村导致的城镇、乡镇之间运输类货车的需求增长、龙头企业的出口市场逐步打开等因素。商用车总体上将维持10%左右的增速,由于今年重卡行业的"井喷",明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速将小于今年的同比增速,重卡销售结构进一步改变,大马力高吨位重卡占比继续增大,高端载货车出口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宽。未来,载货车行业的两大增长点在于高吨位型节能重卡和出口。
客车行业常年保持稳定的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公路客运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旅游车更新换代成为客车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与载货车一样,客车作为商用车细分行业因其高性价比获得国外进口商青睐,目前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中东、古巴等地,我国汽车技术水准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客车在发达国家的出口还难以展开。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但是运输需求增长,这对我国商用车的出口形成利好。出口产品单车价格高于国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综合毛利率。
上海大众等强势合资公司,涵盖品牌众多,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有望继续注入相关资产,预计2008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达1元,预计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股价或有30%-40%的上升空间。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宇通客车(600066):客车业龙头,公司主营大中客车,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公司整车底盘自制、产品结构偏向高端高端,使得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在内需与出口的双重推动下继续其良好的主营收益。考虑到公司持有的金融股权,如果明年公司卖出套现,则较大程度地增厚公司业绩,但在盈利预测时我们不考虑这种非持续性因素。预计公司明年每股收益1.1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公司股价或上升30%。
一汽轿车(000800):中高端轿车龙头,预计成为一汽整体上市平台,旗下产品谱系相对单薄,但盈利稳定,产品毛利率较高,基本维持在22%以上,预计明年将有新老4款车以供销售,从公司业绩看估值已经到位,考虑到未来的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建议持有。
2.成长型该类汽车股具有以下特点:具备眼光长远的管理层,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较多,在建工程净额占据主业收入很大比例,主营业务可能出现较大转折点,公司整体上处于一个主营业务重构的转型期。同时该类上市公司具有相对较多的不确定性,投资于该类个股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
典型个股为:
长丰汽车(600991):纯正SUV汽车股,相对于集团公司目前15万整车产能(长沙5万,永州10万),目前不到5万的销量显得有些浪费,作为一家老牌越野车企业,之前需求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公检法系统,今年公司新品猎豹CS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可以在出口市场大展拳脚。另外,公司管理层准备将产品改良得更加亲民,打开潜力巨大的普通消费市场,预计明年将开发并推出三款新车,除越野车外更涉足轿车与轻卡行业。另外,公司将加大营销网络构建。目前长丰算是三菱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实力相对最强的一个,我们预计公司与三菱的新合资公司即将成立并在新的汽车业务领域大展拳脚。预计公司明年业绩每股0.9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9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管理层低估产品转型难度,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使得公司产能无法释放,进入新的汽车子行业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江淮汽车(600418):公司管理层强势,眼光长远,江淮汽车经历从客车底盘延伸至MPV、轻卡、重卡、越野车的屡次成功转型,目前公司多项目扩张,做足基本功,不追求眼前利益,明显着眼长远,稳打稳扎。公司未来将拥有MPV、SUV、轿车、轻卡、中重卡等系列产品,转型成功后,乘用车可能达到30万以上产能。2007年公司产品销量增长,但受累于多项目扩张,体现在净利润上增幅为负,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预计于2008年下半年进入收获期。预测2008年每股收益为0.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7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项目扩张过多,进入收获期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往轿车上转型尚待实践考验。
长安汽车(000625):公司持有长安福特马自达50%股权,旗下有马自达3、马自达2、福特等众多强势品牌。预计今年销售20万辆车,重庆工厂扩产至25万辆车/年,南京工厂建成投产,一期年产能16万。明年公司将拥有40万整车产能,推出的新品为马自达2、福克斯紧凑型新车嘉年华、新款蒙迪欧等车型。预计明年销售35万辆车,则公司08年每股收益在0.82至0.89元之间,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45%-6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除长安福特马自达外,业务扭亏尚需时日;旗下品牌众多销售网络有待完善,马自达系列车型销量上升空间有限,与工厂大幅扩张的产能相比有销售压力,产能不可等同于利润。
3.低估型该类公司业绩虽无大亮点,但市场给予其估值水平偏低,值得逢低买入。
典型个股为:
海马股份(000572):公司车型较为稳定,产品结构偏低端,新产品换代相对缓慢。但公司脱离马自达后显示出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后续或有相关研发中心等资产注入,目前已经低估。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左右涨幅。
江铃汽车(000550):公司主营轻型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公司产品毛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较高、期间费用控制合理,每股收益增速平稳。近250个交易日落后于大盘,后市有望回归合理价值。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9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5%左右涨幅。
曙光股份(600303):公司主营黄海牌商用车及SUV,旗下拥有"曙光""黄海"两个品牌,受益于08年奥运,涉足中高档客车制造。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6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0%左右涨幅。
五、关注具有规模优势的汽车配件龙头股
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汽配企业成长迅速,竞争环境可能不如整车激烈,而且优秀的汽配企业毛利率高,通过比较汽配行业和整车行业,发现汽配行业整体在建工程比率超过整车整体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分享汽车零配件行业广阔的成长空间带来的收益。
我们关注两大指标:1.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2.具有细分行业垄断优势的龙头。结合我们所预测的公司未来收益的情况,推荐以下重点汽车配件股(注:以下所称"目前股价"均为2007年11月28日收盘价):
潍柴动力(000338):重卡发动机龙头,拥有重卡黄金产业链,旗下有潍柴大马力发动机、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齿轮等优秀的子公司,公司业绩优良,目前已经超跌,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3.2、3.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0%左右的涨幅。
福耀玻璃(600660)我国最具规模与技术优势的汽车玻璃生产霸主,在汽车玻璃行业市场占有率很高,其市场地位几乎没有对手,产品结构导致其综合毛利率处于汽车配件行业首位,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延续主营业务大幅增长的势头,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9、1.2元,动态市盈率为23倍,考虑到福耀玻璃的独特优势,可以给予其相对较高的市盈率,我们认为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5%左右的涨幅。
金马股份(000980):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防盗门及纸制品,公司经过资产重组,浙江铁牛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有望形成协同效应,做强主业,前期投资项目使得公司可能在处于业绩拐点期。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17、0.4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1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50%以上涨幅。
襄阳轴承(000678):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轴承专业制造商,产品型号众多,适应性强,其轴承有望涵盖商用车、乘用车市场,需求面拓宽,业绩将出现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07、08年每股收益为0.14、0.2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3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30%以上涨幅。
风帆股份(600482):公司是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龙头企业,公司巨资投入电池项目有望形成汽车用电池、工业电池和锂电池三大增长驱动力。公司目前主业汽车启动用电池未来需求空间广阔,新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和工业电池项目将形成新的增长点,预计"十一五"期间,公司盈利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公司07、08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55、1.15元,目前动态市盈率为30.4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60%以上的涨幅。

㈥ 关于宝马汽车

宝马(BMW)与一些车坛老大哥如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福特、梅塞德斯·奔驰、标致、雷诺、劳斯莱斯等相比下显得是一间很年青的车厂。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它却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跑车和豪华轿车,它从二战的破坏和50年代的财政衰退中恢复过来。70年代早期,它再度成为世界高性能和豪华轿车市场上的主角之一,并一直延续至今。

宝马(BMW)的全称是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Bayerische Motoren-Worke),英文是Bavarian Motor Works。它是由一个制造飞机引擎的公司于1916年3月注册的。这家公司第一个成功的产品是由麦克斯· 费兹设计的直列六缸发动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装配在德国战斗机上。德国王牌飞行员恩斯特·乌德特和红色公爵弗雷德·冯·利希特芬把他们成功德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宝马的引擎。

(宝马最早的飞机发动机工厂)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成为战败国,他们的飞机被“凡尔塞条约”列为“战争武器”禁止生产,于是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并购入希利奥士厂的制造权,但后来发觉Helios的摩托车一无是处,差点把BMW拖垮。

1922年,BMW自己研制了第一台的摩托车发动机,虽然不被采纳,但已为车厂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后在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厂房重新制造了一台由麦克斯·费兹设计的500ml风冷水平对置的两汽缸摩托车发动机,装配在革命性的R-32摩托车上,它的动力是通过传动轴而不是链条传递到后轮,R-32为经典的宝马摩托车定下了样本。1924年 宝马把R-32投入市场竞争很快就获得了成功。

(Dixi 315 )
宝马想要制造它自己的轿车,但它不想挑战那时大型的戴姆勒奔驰汽车,所以决定尝试一些小型车。那时一家名为艾逊力运输工业的工厂拥有一个名字叫华特堡(Wartburg),后改名为迪西(Dixi)的汽车品牌。当时迪西汽车销售欠佳,所以向英国奥斯丁(Austin)车厂申请在德国制造7型车的权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产,改名为Dixi 315 DAI(DA即德国版),这款受到德国顾客欢迎的英德混血儿,令车厂转换生机。在宝马的股东眼里,艾逊力和BMW合并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机,终于在1928年两家合并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辆汽车315,是将年初生产的Dixi 315转名来的,但专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辆汽车,无论如何,BMW的315一直生产至1932年末,历时近6年。迪西是非常基本的交通工具,但它使宝马走进了四轮世界。它看上去怎么也不像一辆赛车,然而迪西的拥有者却迫不及待地在赛道上开始了试车,令人惊奇的是一辆迪西车居然在1929年的阿尔派拉力赛中取得了成功。

BMW 315

1932年3月,厂方从315改良而成的320诞生了,它配备一台782ml发动机,新车开始有自己的个性和方向,功率由11增至15kW。

1933年,在德国的柏林车展上,BMW展示了他们最新的303型,是从320演变过来,配用一台并列6气缸、双化油器,气缸容积1,173ml,功率为22kW的高性能双门四座位轿车,车头盖占了车身的一半,两边通风隔设计相同,以中线分开,车厢空间充足和舒适。

303型之后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1型,BMW的创作源泉正在长流不息。另外,似乎BMW对跑车情有独钟,1935年宝马的第一辆跑车315-1问世,它是315的改良版,装有三个索利克斯化化油器的六缸发动机功率增至29kW,极速达130km/h,此车还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驰名于世。它的典雅设计,突出了宝马对性能的严格要求。315-1双座车在1935年和1936年制造,总共只生产了242辆,但它为以后那成功的宝马车设定了遵循的样本。

1936年,外型和旧款一样,增大了汽缸容积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极速也增加至140km/h,压缩比为5.6:1。

这时BMW也开始涉及制造Touring Car市场,也就是今天统称为三厢式四门房车,这就是漂亮的326型车,它经典的车身设计使它成为1936年柏林汽车大展上引人注目的亮点。它的对象是中上阶层的家庭,用来吸引奔驰车顾客的,同时它也代表着宝马正在朝高端市场迈进。这是30年代最成功的宝马车,在1936到1941年间共售出了16000辆,326为购车者提供了液压刹车、扭力杆后悬挂系统、新设计的独立前悬挂系统以及用来替代以前宝马轿车底盘的坚固车身,它有敞篷和硬顶两种车型,最高时速可达112公里。

同年,BMW的4气缸发动机设计全线改为6气缸发动机设计,而采用4气缸发动机的309型也同时间停产。326型不久成为BMW6气缸房车的主力,那里还包括销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正当宝马以它的家用系列和豪华系列轿车获得成功之时,它已研制出了即将成为三十年代最伟大车型的经典车型。1936年宝马推出的328型车对跑车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改进了315-1型跑车的设计,装配具有高性能铝制汽缸头的宝马2公升发动机,可以选装比赛专用变速箱和快拆式车轮,328型车的最高时速接近150公里,轻型的管壮底盘使悬挂系统相对更软,但是操作极为舒适。在30年代的余下几年中,宝马328成了跑车设计中的一个标志产品,在战后的岁月中它更成了一个经典,为收藏家和老爷车赛手争相收集。对于许多宝马爱好者而言它仍使公司历史上的最高点!

328跑车在勒芒24小时比赛

典雅的设计是整个三十年代后期一系列轿车的一个特点,327是所有宝马车中外观最漂亮的车型之一,它是早期326的双门跑车版。因为公司决定首先推出328双座车,所以327推迟到1937年才推出,它是装有328跑车的2公升发动机的高性能车型。到三十年代末期宝马确切地代表了富裕地纯纳粹德国生活方式的顶点。除了发动机可供选择以外327提供了选择专业手工制品的可能性,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在双门车或敞篷车中选购个一木制车身。宝马的系列车几乎可以满足每种品位的需求,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钱。

然而正当宝马继续推出它设计精美、马力强劲的轿车时,德国工业的巨大能量被用到了制造战争工具上。德国计划比它的潜在敌人更好的武装自己。像宝马这样的公司是这个计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1939年,宝马广泛参与了一系列高技术军事项目,包括飞行器开发、喷气式飞机引擎和火箭引擎。但德国熔炉里炼出来的钢铁仍然可以用来制造汽车。宝马在战前还有最后一个设计就要推出,它三十年代经典设计中的最后一辆。335型于1935年推出,它装有一台3.5升的发动机,是326的豪华改进型。这种车型直到1941年仍在继续生产,而且成为了高级军官的最爱。它并没有大批量地生产,总数只有410辆。

到1939年 宝马作为一个汽车制造商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二次大战的爆发宣告了这一时期的结束。宝马仍在继续生产,但公司的设计和资源已经转向了战争用途,宝马使用的劳动力大幅增加,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监狱和集中营。公司对于飞机引擎生产的精通是德国空军获得技术优势的主要因素。著名的福克沃尔夫190战斗机引擎就是由宝马生产的。宝马的成功引起了盟军的注意,它在慕尼黑的工厂遭到了连续轰炸。1944年7月的一天,将近12000枚炸弹袭击了宝马的工厂。

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分裂成东西德两国,挨森纳赫成为东德的一部份,而慕尼黑工厂的所有设施都被盟军炸得支离破碎,这次重创必须好几年时间才能复原,第二度经历过战争的BMW,要长达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产,这时的BMW生命力显得很脆弱。

在全面复兴前,BMW于1945—1947年期间为一家美国公司做了三年飞机发动机研究和开发工作。而遭到破坏的慕尼黑工厂则从头做起,开始用铝生产各种容器。1948年,BMW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开始重建一间摩托车工厂,它已准备推出战后生产的第一辆交通工具R-24摩托车。并同时着手开发和研制R-51摩托车的工作,宝马又回到了老本行摩托车制造。因此他们可以再一次开始向汽车之梦狂奔了。德意志银行为宝马的重振雄风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持,尽管没有重新推出汽车的迹象,但R24摩托车被证明是市场的胜利者,它们在公路和赛道上都取得了成功。R-51在R-24之后推出,像R-24一样,它是原来宝马摩托车的直系继任者,他们都有宝马的基本特征——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以及轴传动系统。

那时在有车出售人们也买不起的经济情况下两轮和三轮摩托无疑是最合适的交通工具。宝马的摩托车强烈地吸引着那些想在战后重建自己生活地德国年轻人。摩托车还有另外一个优点是它可以为急需散心和娱乐的公众提供特别的竞赛游戏。

虽然宝马328统治跑车世界的年代已经过去十年,那时的生活方式也早已过时,但宝马328的技术仍然有用武之地,各方面都努力为BMW汽车燃亮生命,英国人等不及BMW的复原,直接对其予以改进。1945年,英国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复苏。同样美国人也很喜爱328型,他们从英国购入发动机,重新设计车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后运往美国市场销售。然而最成功的要算是恩斯特·卢夫,在四十年代末期,他带领几个前BMW工程师在Baden·Baden重建工场,沿用328的零部件开发了一系列最新式的跑车,他把他的宝马系列车成为维利塔斯。维利塔斯系列车既适用于赛道也适用于公路驾驶。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德国公路赛中他们非常成功,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战前宝马建立的伟大运动传统的强烈怀念。现存的维利塔斯车已是收藏珍品。而他们的设计者恩斯特·卢夫在五十年代重回宝马工作,帮助公司重建汽车制造部。

1952年10月,BMW终于再投产汽车,制造的汽车是战前的501系四门房车,那台战前的6汽缸2升发动机,单化油器,只能提供48kW的动力。由于其他设备是全新设计的,新的豪华轿车将会重达3000磅,虽然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35公里,可是加速到96Km/h则需要半分钟还多。宝马只把老式发动机看作短期的解决方案,工程师们正在设计3.2升V8发动机,它的输出马力远远超过了老式六缸发动机。对新的厂房、设备和人力的主要投资是一项冒险的行动,如果生产豪华轿车的决策是错误的话公司将面对财政崩溃的可能。但事实证明宝马的顾客仍然喜欢501,汽车源源不断地驶出工厂,到1955年被502取代时总共制造了5692辆501型车。

在生产501的岁月里,它的发动机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装上了12V的电子系统、一个双腔索利克斯化油器、一个新的凸轮轴以及新的ZF变速箱。但直到1954年V8发动机问世后才开始了真正的革命。501被502所取代,这部让人望眼欲穿的新发动机是德国第一部用合金制成的大排量V8发动机。最初它能产生95马力的动力,但以后不断得到加强。502型豪华车做工精良,最高时速接近160公里,而且有不错的加速能力。它的销售开始增长。

1955年宝马又推出了两款新车,足以使公司恢复到战前的地位。运动型的503标志着宝马回归到了以315和328为代表的生产高性能汽车的传统,它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90公里,但销量不大。507也是如此,但却是三十年代后宝马车中最受欢迎的一款。

五十年代后期,当德国经济奇迹不断继续,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有所增长以后,买车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梦想。但对大多数购车者来说拥有一辆便宜的小型车才是现实的,尽管它可能并不舒服。于是1955年宝马从它豪华的V8系列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顾客提供一款最小的汽车,人们再也不用为了找不到停车的空间而烦恼,也不用费心修理那些小得可怜的损坏。这款新车被称为伊塞塔,属于五十年代所谓的“泡泡车”。它是由一个意大利冰箱制造商伦佐·里沃尔塔设计的。宝马是获得许可可以生产的几家公司之一。它确实可以直接驶入极小的停车空间。许多只能远观豪华V8系列的人们终于可以买一辆伊塞塔了。宝马售出了16万辆伊塞塔,后来的车型中还装上了600cc的宝马摩托车发动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辆奇怪的小车帮助宝马生存了下来,它的销量足以使公司有能力生产新的700运动系列车。

700系列在1959年推出,它的700cc摩托车发动机只比600系列的泡泡车大一点,但它看上去却像一辆真正的轿车,从而使它拥有了一批稳定的顾客。700标准车型的发动机可产生30马力的动力,运动型则可多加10马力,在它小而轻的车身中表现极佳。在700系列的各款车型中还包括了一些装有中型发动机的比赛用敞篷车,它们在一系列的赛事中取得了成功。它的不同版本一直生产到1965,是宝马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款汽车,尽管没有为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富,它却使公司偿还了所有的债务。

在700系列推出的同时,开发人员发现需要一款稍大的车来弥补小型的700系列和大型豪华车之间的空缺。但公司的决策者对应该生产哪种类型的车仍然争执不休。就在这时,公司几乎濒临倒闭。1959年 宝马的大股东们逼迫公司接受戴姆勒—奔驰的低价收购要求,宝马的销售商和小股东们抵制了这一要求,金融家赫伯特和哈拉德·昆特收购了宝马的大量股票,他们要求生产出一款针对德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的轿车。700系列的成功给公司赢得时间来生产这款轿车。它就是在1961年秋天的法兰克福汽车展上推出的新型1500轿车。它还没有正式投入生产,但宝马觉得它应该被展出,以吸引潜在的顾客。在1500轿车的外观开发上公司请来了意大利设计家米切洛蒂,将宝马的传统双肾格栅装在了新车上。底盘、车身和机械装置都匆忙地开发出来,1500终于赶上了最后期限,这款车在车展上获得了巨大地成功,数千辆车被订购出去,然而立即进行大规模生产还有不少问题。

初步试生产在1962年2月开始,但完全投入生产却要到10月才开始。尽管到1961年底已有2万辆车被订购,当年却只有2000辆车出厂。对宝马来说1500是一个新地开始,在公司它们被称为新系列车,是天生的赛道高手,在公路上也能提供赛车般的表现。1500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它把宝马从那时和奔驰的正面竞争中解放出来。1500的发动机为现代的宝马车设定了样本。它是为高速驾驶而设计的,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以近100英里的时速飞驰,油耗量却只有502 V8系列的一半。它漂亮的外观设计、优异的驾驶表现正适合中产阶级的需求,在二次大战结束十七年后,这辆车终于救活了公司。

随着1500系列的不断成功,宝马开始放弃它那些不怎么赢利的老车型。小型的伊塞塔在1962年停产,501和502V8系列则在1963年停止生产。四缸的1500发动机可以接受更高性能的调试,它同样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容量。1.8升版的新车取名1800型,于1963年推出,在外观上只有一条镀铬横条纹和一个徽章才能看出区别。宝马的工程师们以运动为设计理念,还有更多的高性能发动机有待推出。就在同一时期他们还为国际巡回赛开发了高性能的T1发动机,它压缩比高,还有一个额外的化油器以及不同的性能选项。

好戏还在后头,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下一个十年中,以这一设计为基础的不同车型陆续推出,以满足新的宝马市场的各种需求。基本款最重要的一个改进型是双门系列车1802型,双门车要比同级的四门车轻得多,对性能有要求更高的购车者十分喜欢。产品开发仍在继续,装有2升四缸发动机的2000系列在1966年推向市场,新的宝马改变对跑车的传统定义,他们的表现超过了大多数六十年代的双座赛车然而看上去却更像一辆普通轿车。200系列最终在1969年推出了燃油喷射车型Tii ,它的最高时速可达185公里。双门的2002型在1968年推出,公路试车手们为之疯狂,很快它就成了一种时尚。同时它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抢眼,但美国版的2002型车却少了不那么规范的欧洲车的冲击力。

尽管四缸的系列汽车挽救了宝马,但公司也没有忘记可追溯到30年代的传统六缸发动机。2500系列是宝马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推出的又一款新产品。四缸汽车开始时装有1500cc发动机,可以方便地扩大到更大地容量,六缸车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不断增长的需求引起了一个变化和扩张的时期,新的工厂被收购重建,摩托车生产厂被移到了柏林。十年前还濒临破产的公司正在飞速壮大。六缸轿车有四门和双门两种车型。2.8升和3升的双门车是宝马七十年代最漂亮的产品之一。六缸的四门和双门轿车的推出使宝马又一次和老对手奔驰开始了竞争。随着德国中产阶级财富的增加,宝马把自己的产品打入了更广阔的经济阶层。1971年3升的Csi推出后,公司再次开始吸引高端市场的注意。CSi 有六汽缸发动机,性能优异价格也很高。典雅的3升Csi 再一次把宝马定位在了三十年代327型车将它带到的位置上,二次大战后的宝马经历了整整一个轮回,公司从战后的巨痛中站了起来,经历了不稳定的磨难期,成功使它有机会重新回到原来优异和高性能的理念。

3.0Csi

七十年代早期,宝马开始在慕尼黑建造办公大楼,这代表着它重新回到了德国汽车工业的主导地位。这座大楼充分利用高技术的建设方法建成了四汽缸的外型,1972年当宝马正在开发战后第三代汽车的时候,大楼完工了。

80年代中期,BMW收购了位于慕尼黑北郊的废旧兵营,并着手将其改建成BMW研究工程中心(FIZ)。该中心具有设计以及测试装备,是BMW又一处生产中心的雏形和试点。1985年在这里开展了第一次团队合作项目。1990年该中心正式成立,并一直留心扩大其活动范畴。

高空俯瞰 FIZ

为了拓展市场以顺应集团的日益增长,BMW于1994年收购了英国的罗孚(ROVER)集团,包括名下的罗孚、陆虎、MINI以及MG。BMW需要将其产品和厂房现代化,这一点使得收购别的工厂费用相对较低一些。BMW在收购上支出的费用为8亿英磅。

BMW收购罗孚不久,英镑的价值就猛涨50%,这导致了对该厂的现代化发行的费用更高。于是2000年,BMW决定将不再可行的罗孚和MG两家工厂以10英磅的象征性价格出售给英国凤凰集团。陆虎不久也被出售给美国福特公司,但BMW却决定保留MINI品牌,并开始研发新一代的MINI车年型。

2002年BMW从劳斯莱斯原来的东家大众汽车那里买到了'劳斯莱斯'这个商标品牌,准备同大众掌握的宾利品牌争夺高端市场,尽管BMW同意在2003年之前不使用这个品牌,但也开始筹划它在西索塞克斯的古德伍德为新款劳斯莱斯所建立的新工厂。2003年1月,属于宝马的劳斯莱斯推出了第七代的幻影轿车。

站在当代豪华轿车品牌的顶峰,宝马可以回头看到那些拯救公司的出色轿车、那些受到误导几乎毁掉公司的“败家车”。透过战争的废墟还可以更远地看到制定出三十年代优质标准的典雅赛车和双门车。从宝马的第一辆跑车315,甚至更久以前以迪西为基础的小型奥斯丁7型车开始,宝马走过了一条漫漫长路,它们在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的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美好记忆。

㈦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关于BMW宝马公司 所有的英文资料

Company History
After World War I, BMW (and Germany) were forced to cease aircraft (engine) proction by the terms of the Versailles Armistice Treaty The company consequently shifted to motorcycle proction in 1923 once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treaty started to be lifted, followed by automobiles in 1928

The circular blue and white BMW logo or roundel is often alleged to portray the movement of an airplane propeller, an interpretation that BMW adopted for convenience in 1929, which was actually twelve years after the roundel was created. In fact, the emblem evolved from the circular Rapp Motorenwerke company logo, from which the BMW company grew. The Rapp logo was combined with the blue and white colors of the flag of Bavaria to proce the BMW roundel so familiar today. The early success of the outstanding BMW IIIa inline-six aviation engine, from 1917-18 in World War I, with the Luftstreitkräfte in a limited number of Fokker D.VII fighters, as well as a number of prototype "inline-six" fighters from various manufacturers, might have actually influenced the BMW logo's design.

BMW's first significant aircraft was the BMW IIIa inline-six liquid-cooled engine of 1918, much preferred for its high-altitude performance.[citation needed] With German rearmament in the 1930s, the company again began procing aircraft engines for the Luftwaffe. Among its successful WWII engine designs were the BMW 132 and BMW 801 air-cooled radial engines, and the pioneering BMW 003 axial-flow turbojet, which powered the tiny, 1944-45-era jet-powered "emergency fighter", the Heinkel He 162 Spatz, and was tested in the A-1b version of the world's first jet fighter, the Messerschmitt Me 262.

By 1959 the automotive division of BMW was in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a shareholders meeting was held to decide whether to go into liquidation or find a way of carrying on. It was decided to carry on and to try to cash in on the current economy car boom enjoyed so successfully by some of Germany's ex-aircraft manufacturers such as Messerschmitt and Heinkel. Therefore the rights to manufacture the tiny Italian Iso Isetta were bought using a modified form of BMW's own motorcycle engine. This was moderately successful and helped the company get back on its feet. The dominating shareholder of the BMW Aktiengesellschaft since 1959 is the Quandt family. Stefan Quandt, Johanna Quandt and Susanne Klatten (born Quandt) together own about 46% of the stocks. The rest is in public float.

BMW AG bought the British Rover Group (which at the time consisted of the Rover, Land Rover and MG brands as well as the rights to defunct brands including Austin and Morris) in 1994 and owned it for six years. By 2000, Rover was making huge losses and BMW decided to sell the combine. The MG and Rover brands were sold to the Phoenix Consortium to form MG Rover, while Land Rover was taken over by Ford. BMW, meanwhile, retained the rights to build the new MINI, which was launched in 20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nvironmental Record

The company is a charter member of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EP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Achievement Track, which recognizes companies for their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and performance. It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South Carolina Environmental Excellence Program and is on 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Group Index, which rate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mpanies. BMW has taken measures to rece the impact the company has on the environment. It is trying to design less-polluting cars by making existing models more efficient, as well as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uels for future vehicles. Possibilities include: electric power, hybrid power (combustion, engines and electric motors)hydrogen engin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ina

In May 2004 BMW opened a factory in Shenyang, north-east China, in a joint venture with Brilliance China Automotive. The factory is expected to proce 30,000 3 and 5 Series annually. BMW also has plans for a 2nd factory in China where the 1 Series will be proced.

㈧ 对XXXX股票的投资策略分析的论文

上海建工(600170):机构扎堆增发 两月浮亏4800万元
6月3日,上海建工(600170)公布非公开增发股票结果,同时公布的还有发行后的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情况。
此次上海建工资产重组,公司以14.52元向其控股股东上海建工集团增发3.228亿股股份,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建工集团对公司的持股比例将从发行前的56.41%上升至69.91%。
建工集团向上海建工注入了包括房地产、水泥深加工业务在内的12家公司的股权。资产主要为建工集团所拥有的与建筑承包施工、房地产、预拌混凝土及预制构件和建筑机械等核心业务相关的公司股权。按照业务性质可以分为建筑承包施工、建筑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等三个业务板块。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李志锐认为,重组完成后,上海建工主业将覆盖建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而建筑+地产的模式亦有利于公司不同业务之间的整合,业务结构更趋合理。
但上海建工资产重组方案叫好却不叫座。截至6月7日收盘,上海建工收报10.60元,按上海建工3月31日14.16元的收盘价计算,两个月左右股价跌幅已达25%。
在节节下挫的股价面前,包括诺德价值优势在内的押注上海建工重组的一众机构最终不幸失手。截至6月7日收盘,仅最近两个月以来,其浮亏已超过4800万元。
机构浮亏逾4800万元
与上海建工2010年一季报相比,在公司资产重组的示范效应下,机构在二级市场大举进行了增持。
据非公开增发股票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6月1日,基金累计持股高达1348.77万股。在4-5月短短两个月中,基金累计增持达618.41万股。而截至6月7日收盘,仅最近两个月以来,其浮亏已超过4800万元。
此前,在上海建工一季报中,诺德价值优势还未见踪影。但此次公布的股东名单上,已经成为上海建工的第二大股东,持有308.51万股。
一季报中排名第四的南方盛元红利则加仓139.51万股,排名升至第三。华夏沪深300虽然增持32万股,但排名从第三下滑至第五。基金天元也大举买入107.73万股,成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汇添富上证综指及易方达沪深300分别增持27.65万股和6.21万股排名第九和第十位。
此外,嘉实沪深300和博时裕富沪深300尽管小幅减持,但仍居流通股东第四和第七位。
不过,2010年一季报还现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第五位、持股105.21万股的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却选择了全身而退。
李志锐表示,机构看好上海建工或与其未来两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大不无关系。重组前上海建工绝大部分利润均来自于建筑施工业务,本次建工集团注入的资产中包括两家生产预拌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的公司,权益净利润达1.4亿元;而房地产公司的净利润也达1.59亿,分别占上海建工重组后2009年净利润的19%和21%。
上海建工2009年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为44.76亿和3.59亿,重组后备考净资产和净利润将分别增加73.2%和105.8%。
李志锐称,公司2009年新签合同金额531亿元,为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目标的115%,较上年增长18%,而2010年公司计划新签合同530亿元。
李志锐称,公司过去两年受世博会的拉动,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今后几年可能难以维持之前的较快增速。但考虑到目前上海建工在手订单约700亿,为2009年营业收入的1.75倍,未来两年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业绩增厚不明显
不过,在天相投顾分析师王冬看来,公司股价在重组方案公布后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或在于,与房地产业务一同进入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盈利能力不佳,且占比较大。其基础公司和机械公司等资产盈利能力均差于重组前的上海建工,因而造成重组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幅度以及对每股收益的增厚作用均不明显。
"按照收入规模测算,重组后的上海建工将拥有集团公司约96.8%的业务,已缺乏进一步整合的想象空间。"王冬认为。
此外,王冬称,当前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以及世博会召开均会影响公司2010年的营业收入。
上海建工表示,上海市政府规定在世博会期间,上海城区将分层次对于在建工程实施停止施工或限制作业,预计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较2009年下降91297万元,降幅约为6%。
其中,公司建筑施工业务2008年毛利为87206万元,2009年、2010年预计毛利为98146万元和100323万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12.55%和15.04%。
上海建工称,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2008年毛利为64562万元,2009年、2010年预计毛利为39186万元和48187万元,分别较2008年下降39.30%和25.36%,但预测毛利率分别较2008年毛利率增长16和25个百分点。
公司表示,2010年的房产开发收入预计与2009年持平。主要原因为2009年度及2010年度,建工房产无新楼盘推出计划,均以2008年度尾盘销售为主。
至于建筑工业业务,上海建工预测2010年度建筑工业业务收入比2008年增加10325万,增幅为2.04%,较2009年度下降68476万元,降幅约为11.69%,主要是世博工程及新开工程减少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建筑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同时劳务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王冬表示,公司综合毛利率自2002年以来连续走低,只是在原材料价格暴跌的2008年有短暂的小幅回升,目前公司净利润率已不足1%。
"考虑到行业竞争激烈的格局短期内难有明显的改观,公司建筑业务毛利率回升空间将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