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股票经济学案例分析
扩展阅读
建新改革红利股票型基金 2024-12-27 09:27:43
7座家用车 2024-12-27 09:10:40

股票经济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0-21 18:00:50

Ⅰ 如何选择股票对该公司的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还是我还给你做个详细的解答吧……记得给我加分,呵呵

从长期来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归根结底是由其基本面所决定的。影响投资价值的因素既包括公司净资产、盈利水平等内部因素,也包括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市场情况等各种外部因素。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应该从宏观经济、行业状况和公司情况三个方面着手,才能对上市公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宏观经济分析

<1>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证券市场历来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只有把握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会比较优良,股价也相应有上涨的动力。

为了把握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投资者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运行变量给予关注。

A.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总体状况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而言,持续、稳定、快速的GDP增长表明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优良的经营业绩;如果GDP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宏观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也难以有好的表现。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2006年GDP同比增长10.7%;0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1.1%。近一两年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正是处于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工业企业效益整体提升大背景下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上市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持续普遍上涨。通常,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被用作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较小;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持续,且经济处于景气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严重的通货膨胀则很危险,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企业经营将受到严重打击。除了经济影响,通货膨胀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CPI也往往作为政府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观测指标,今年以来我国CPI高位运行,因此在每月CPI数据公布前后,市场也普遍预期政府将会采取加息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引发了股市波动。

C.利率

利率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利率是资金借贷成本的反映,利率变动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间接地也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利率上升,公司的借贷成本增加,对经营业绩通常会有负面影响。第二,在评估上市公司价值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利率作为折现因子对其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利率发生变动,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利率上升,未来现金流现值下降,股票价格也会发生下跌。

D.汇率

通常,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当本币贬值时,出口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就会降低,有利于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本币贬值时出口导向型的公司经营趋势向好;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将会上升,本国进口趋于减少,成本对汇率敏感的企业将会受到负面影响。当本币升值,出口商品和服务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国际竞争力相应降低,一国的出口会受到负面影响;进口商品相对便宜,较多采用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

目前,人民币正处于渐进的升值进程中,出口导向型公司特别是议价能力弱的公司盈利前景趋于黯淡,亟待产业升级,提高利润率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进口原材料或者部分生产部件的企业,因其生产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受益;国内的投资品行业能够享受升值收益也会受到资金的追捧。人民币小幅升值,房地产、金融、航空等行业将直接受益,而对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等传统出口导向型行业而言则带来负面影响。

<2>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用以调控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进而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A.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其种类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具体而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这将会直接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推动股价的上涨。

———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这将会直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高产出水平,改善经营业绩;同时还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资和消费能力增强,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此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趋于上涨。

———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国债发行规模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将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

———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供给增加,从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推动股价上扬。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将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在于调控经济过热,对上市公司及其股价的影响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相反。

B.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其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的工具可以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小需求。反之,央行将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手段以增加需求。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最终影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对公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公司股价将趋于下跌。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指央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央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和再贴现的资格条件。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倾向于提高再贴现率或对再贴现资格加以严格审查,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市场贴现利率上升,社会信用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趋于下跌。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央行将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使得生产扩张,公司利润增加,进而推动证券市场公司股价上涨。

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继续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稳中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提出在于要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

二、行业分析

由于所处行业不同,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行行业分析,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行业本身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对行业影响的力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行业的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

<1>行业与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的运行呈现周期性特点,一个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由于不同行业对于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不同,其业绩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根据行业与经济周期变动关系,可将行业分为增长型行业、周期型行业和防守型行业。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增长,如高科技行业;周期型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如钢铁业、耐用品及高档消费品行业;防守型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小,如食品业和公用事业。

<2>行业生命周期

通常,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而言,处于幼稚期的公司比较适合投机者和创业投资者;处于成长期的行业,其增长具有明确性,投资者分享行业成长、获取较高投资回报的可能性比较高。

根据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以及行业自身生命周期的特点,投资者应该选择那些对于经济周期敏感度不高的增长型行业和在生命周期中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

此外,一个行业的兴衰还会受到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创新、社会习惯的改变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内部的竞争结构也决定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波特五力模型,行业内现有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和供应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激烈度以及收益率水平。

三、公司分析

对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把握,具体还是要落实到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投资者需要了解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所占市场份额、财务状况、未来成长性等方面以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1>公司基本面分析

A.公司行业地位分析

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以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了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行业中的优势企业由于处于领导地位,对产品价格有很强的影响力,从而拥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B.公司经济区位分析

经济区位内的自然和基础条件包括矿业资源、水资源、能源、交通等等,如果上市公司所从事的行业与当地的自然和基础条件相符合,更利于促进其发展。区位内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当地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会对区位内优先发展和扶植的产业给予相应的财政、信贷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相关产业内的上市公司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较其他产业大,有利于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C.公司产品分析

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公司盈利的来源。产品竞争能力、市场份额、品牌战略等的不同,通常对其盈利能力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公司的产品在成本、技术、质量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更有可能获取高于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超额利润;产品市场占有率越高,公司的实力越强,其盈利水平也越稳定;品牌已成为产品质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拥有品牌优势的公司产品往往能获取相应的品牌溢价,盈利能力也高于那些品牌优势不突出的产品。分析预测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盈利水平趋势,也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预测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D.公司经营战略与管理层

公司的经营战略是对公司经营范围、成长方向、速度以及竞争对策等的长期规划,直接关系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和成长。管理层的素质与能力对于公司的发展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卓越的管理者能够带领公司不断进取发展。

投资者要寻找的优秀公司,必然拥有可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这也正是最著名的投资家巴菲特所确定的选股原则。以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为例,他所看重的是软饮料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长期稳定并能够持续增长的业务、产品的高盈利能力以及领导公司的天才经理人。1988年至2004年十七年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为巴菲特带来541%的投资收益率。

<2>公司财务分析

公司财务分析是公司分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其一段时间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缩影,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在某一特定时点(通常为季末或年末)的财务状况,反映了该时点公司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三者之间的情况;利润表反映的是公司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成果,反映了公司利润的各个组成部分;现金流量表则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表明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我们通常采用财务比率分析,用公司财务报表列示的项目之间的关系揭示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

A.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反映的是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公司流动资产越多,流动负债越少,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大于2;但绝对数值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在运用这项指标的时候,,应该将公司的流动比率与行业平均水平、本公司近年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一样,同样反映的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不同的是在计算时,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进行了扣除,因为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能力最差。一般认为,速动利率应该大于1;同流动比率的运用一样,需要将其与行业平均水平、本公司历史水平进行比较,以分析变动趋势。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表示在公司总资产中借贷资金所占的比例。资产负债率较低,说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高,财务风险相对较低。不过,资产负债率过低也会使公司不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影响到盈利能力。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在50%较为合理,但这也并非定式,不同行业的公司资产负债率通常也不太一样。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的是每一元利息所能得到的公司盈利保障的倍数,也是用于判断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利息保障倍数越高,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强。一般认为,利息保障倍数应该大于2,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同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历史水平的比较。

B.营运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其中: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其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有很大的影响。存货周转率用于衡量存货的变现能力强弱。一般而言,存货周转率越大,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变现能力越强。不同行业的存货周转率会有不同的表现,在运用此指标时也应该同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历史水平进行比较。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以衡量公司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公司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

———总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周转率反映公司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公司销售能力越强。公司如果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资产周转率会比较高;如果公司主要依靠单位产品的边际利润来创造收益,资产周转率相对就较低。

C.盈利能力分析

———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毛利率表示每一元的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后所带来的利润额。可以通过与行业平均毛利率的比较,一定程度揭示公司的成本控制及定价策略。

———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净利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所带来的净利润,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一般而言,净利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资产收益率(ROA)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利用资产获利的能力越强。

———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是在考虑了负债经营因素后的资本回报率。

通过财务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有助于发现上市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识别虚假会计信息。在蓝田股份案例分析中,刘姝威教授就运用财务分析方法揭露了蓝田股份提供虚假会计报表的真相:2000年蓝田股份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是0.77和0.35,说明蓝田股份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扣除存货后仅能偿还35%的到期流动负债;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低于同业平均值大约5倍和11倍,短期偿债能力最低。且从1997年至2000年蓝田股份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于1,其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来越弱。再结合公司销售收入、现金流量、资产结构的分析(在此不一一赘述),刘姝威教授得出蓝田股份的偿债能力越来越恶化,扣除各项成本和费用后,公司没有净收入来源;不能创造足够的现金流量以维持正常经营活动和保证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3>公司估值方法

进行公司估值的逻辑在于“价值决定价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现模型估值、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等)。

A.相对估值方法

相对估值法简单易懂,也是最为投资者广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对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标有市盈率(PE)、市净率(PB)、EV/EBITDA倍数等,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市净率=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

EV/EBITDA=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其中:企业价值为公司股票总市值与有息债务价值之和减去现金及短期投资)

运用相对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数,用于比较不同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公司之间的相对估值水平;不同行业公司的指标值并不能做直接比较,其差异可能会很大。相对估值法反映的是,公司股票目前的价格是处于相对较高还是相对较低的水平。通过行业内不同公司的比较,可以找出在市场上相对低估的公司。但这也并不绝对,如市场赋予公司较高的市盈率说明市场对公司的增长前景较为看好,愿意给予行业内的优势公司一定的溢价。因此采用相对估值指标对公司价值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宏观经济、行业发展与公司基本面的情况,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与绝对估值法相比,相对估值法的优点在于比较简单,易于被普通投资者掌握,同时也揭示了市场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价。但是,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市盈率、市净率的变动幅度也比较大,有可能对公司的价值评估产生误导。

B.绝对估值方法

股利折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采用了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的股利或者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将其折现得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股利折现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内在价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获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获得的股利,以此类推……,k代表资本回报率/贴现率。

如果将Dt定义为代表自由现金流,股利折现模型就变成了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是指公司税后经营现金流扣除当年追加的投资金额后所剩余的资金。

与相对估值法相比,绝对估值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精确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如何正确的选择参数则比较困难。未来股利、现金流的预测偏差、贴现率的选择偏差,都有可能影响到估值的精确性。

<4>新情况带来的新问题

自2006年以来,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快速增长,证券市场也随之走强。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出口增长的拉动下,企业效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一些非可持续性因素也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了推动作用,如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上市公司会计核算方式发生变化,造成会计利润的波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其业绩产生正面影响;投资收益的大幅增加助推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

A.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方面,对于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划分核算最为证券市场所关注。以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为例,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主要以账面价值(历史成本法)计量,限售期结束后获准上市流通的法人股将以公允价值———二级市场价格计量。目前相关股份的二级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其账面价值,会计准则的调整将使持有法人股股权的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且在未来出售相关股份时还将给公司带来当期收益的大幅增加。

按照新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两种模式中的一种,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从原有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拥有较多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业绩将更多的受到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采用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一个公司的价值,在市盈率、市净率等相对估值法盛行的情况下,由于会计准则的调整可能会带来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的波动,从而影响我们对其价值的判断,但是这种会计处理上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若采用绝对估值法评估,则公司的价值并不会发生改变。

B.投资收益的影响

目前,在利润表各构成部分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也直接推动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增幅超越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投资收益的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上升———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的企业效益提升给上市公司带来实体经济投资的收益不断增加;第二,股权投资的虚拟资产增值———资本市场行情火爆,上市公司投资股票、基金的投资收益大幅提高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带来的投资收益大增;第三,会计核算的计量增长———如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允许上市公司对原持有的法人股在禁售期后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根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在当期或出售时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

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时,需要结合宏观、行业和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市场估值水平等各类信息,同时区别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可持续因素和不可持续因素,对上市公司作出客观、理性的价值评估。

Ⅱ 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一个是股票涨跌.摄及到如下原理.
1、股票涨跌是二级市场的操作。
2、简言之,买的人多就涨,卖的人多就跌。(举例表述,因为我刚才的形容有偏差,例一只股票当前10元价位,有人卖有人买则10元,如有人出11元买,却无人卖,则为11元,依次类推,是为上涨,反之下跌)
3、个人感觉,公司业绩好坏对股票涨跌影响不大,股票涨跌主要由题材及政策消息面主导。例如,奥运会前可买北京旅游。熊市时绝大多数都跌,牛市时,绝大多数都涨。政府一个信号就能主导股市涨跌。
股票的涨跌有宏观面及基本面的原因,主要的还是资金面或者受主力的关照程度。

第二个是经济恢复理论.股票板块轮动规律.
第三个是宏观调控规律,分解如下.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经济运行无论是市场唱主角还是政府唱主角,都带有混合经济的色彩。纯粹的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计划经济都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使经济运行回到原来的均衡区域。房地产无论是作为消费品还是投资品,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干预程度则依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美国这样自由市场经济运行得较好的国家,政府对市场干预较少。而像新加坡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市场刚起步阶段,政府做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待市场较为成熟后政府逐渐淡出,将大部分任务交给市场完成。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政府决定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实施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后才开始起步。房地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发展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起伏性波动和其他一些较为典型的初级市场特征,如投机气氛较重,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有关法律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常会采取一些经济、法律、行政的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政府在推出一项政策前,首先应该明确,基于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是为了保持市场的均衡发展,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一些媒体所宣传的提高住房需求,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学上对政府政策进行评价,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该项政策能否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本文拟对我国政府当前若干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进行经济学分析,来权衡其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 房地产产业政策分析
产业政策是指示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发展目标、调节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构产业化的措施和手段的总和,是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促进和限制政策等。产业政策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具有特定的导向功能,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市场机制难以替代的制衡和稳定作用。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其取向是产业发展目标的体现。而各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生成的。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初级市场特征决定了房地产产业政策目标在于完善房地产市场,充分发挥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功能。这需要政府采取恰当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包括产业竞争和反垄断政策、产业联合和集团政策等。在生产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下,合理有效地组织这些生产要素,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同样,房地产的发展,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也需要有合理的组织政策。
由于房地产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投资风险巨大等特点,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走规模经济的道路。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较其它行业更为明显。规模小,开发商的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在广告策划、营销推广、环境改造,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方面规模较大的公司也占有明显优势。另外,规模大,尤其是具有较强现金实力的开发商在选择项目最佳开发时间上也具有主动权。这在客观上要求造就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房地产企业,这要通过房地产业内部适度的资本集中来实现。房地产业内部适度的资本集中,能有效地节约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成本,资本的适度集中还有利于节约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费用,这是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兼并等经济机制来实现的。由此可见,通过房地产企业的资本集中,可以优化房地产市场组织,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并优化房地产企业的规模结构。
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与规模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仅有9家(上海本地8家),入选上证30指数的房地产股仅陆家嘴一家。这8家房地产公司在整个上海房地产业中的规模,市场占有率,业绩等多项指标大多平平,在1999年上海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金额100强中也难见上市公司的踪影。而香港联交所房地产上市公司达100多家,恒生股指33个样本股中,地产或以地产为主业的公司近一半。这十几家大地产商的开发量、市场占有率等主要指标要占到整个香港地产市场的九成,其中长江实业、新鸿基、恒基兆业、新世界四大超级地产商更成为财富的象征。沪港两地房地产上市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相距甚远,其原因自然与两地市场发育程度、微观主体的竞争实力有关,但两地政府对房地产业产业政策的不同取向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大陆各种媒体上,乃至政府正式文件上,经常有报导宣称政府决定把住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具体实施政策时,有关方面采取了冻结房地产公司上市的做法。当初之所以采取冻结上市的做法,管理层是出于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的确,到1992的年,房地产开发数量、开发投资额、开工面积等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这远远超过发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承受力,造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地方的炒楼、炒土地风较为严重,致使市场运行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鉴于此,政府果断地采取了紧缩供给的宏观调控政策,控制住了房地产市场严重失衡的局面。而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地把金融危机的原因归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这使得中国政府在解开房地产企业上市禁令上更为谨慎。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刻诱因是经济结构的老化与调整的滞后,是知识储备的贫乏,是全要素增长率的落后。房地产泡沫只是这种危机的表象之一。因此,管理层大可不必因为担心房地产泡沫而阻止房地产企业上市。况且,股市除了筹集资金的作用外,还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较为健全的股市上,资金会从业绩差的企业流向业绩好的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股市本身的进入与退出制度也在客观上对股市的安全直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管理层目前应做的是放弃保护政策,不再ST 、PT下去了,让中国股市真正成为企业的试金石。如美国股市最近的振荡,有人指出这是股市正在挤除泡沫,使高科技股票定价更符合其实际价值的表现。
我国房地产企业除了扩大规模,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外,提高资产素质,向管理要效益也是从微观上培养一个健全的市场所必需的。政府在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尤其是金融制度创新在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当前,房地产证券化是一个可取的方向。房地产证券化可以促使房地产经营专业化,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房地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发育的初级阶段,更需专家经营。证券化的优点之一,在于它促使了房地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这就为其专业化经营提供前提条件。我国的房地产主体行为很不规范,真正具有实力、精于管理的房地产公司并不多,"房地产热"引致的市场虚假繁荣诱使大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其结果势必导致资源特别是管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借助证券化,房地产交专家经营,业主借证券化工具获得应有的收益,投资者亦可分享房地产资源的优化组合,使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从混沌走向有序。

二、 房地产税费分析
根据中房指数的统计,目前在我国城镇商品房价格构成中,土地费用及税费占39%,建安成本占51%,其他费用占10%。在房地产利润率已普遍降至10%左右的情况下,税费负担过重就成了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税费不仅关系到房价的高低,其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有些税收,如所得税等直接税也就成为市场经济均衡运行的润滑剂。

<一> 房地产税费总量分析
税,是政府凭借其行政权力强制获得的收入。而各种各样的费用更是名目繁多。这些费用的征收部门有三个层次。一是拥有立法、执法、司法权,执行广泛的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各委办部机关、公检法等;第二层:一些负责提供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事业单位,如环保、卫生、教育等。它们的收入由政府拨付,同时政府又赋予它们在本部门负责的事业范围内执法监督的权力,如卫生检查等;第三层,一些享有自然垄断或行政垄断地位,拥有一定强制力的国企,如电力、自来水、煤气公司、政府办的有行政垄断权中介机构。这些名目繁多的税费给房价下降造成了很大的刚性。清理税费,理顺房价的呼声日见高涨。但有人担忧清理税费会减少政府部门收入。
从税的角度来看,短期里,降低税率会减少政府部门的收入。但从中期来看,如果减少房地产税收负担能使房价下降足够的幅度,使居民的有效需求大幅度上升,此时部分因房价过高难以销售的空置商品房实现销售,政府就可以收到本来税基被各种规费侵蚀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完全可以抵消各种杂费的减少。将税收与税率的关系用坐标图表示出来, 从图上可以看出,税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税率只有达到一定最优点,才能使税收达到最大。从长期来看,据世界银行测算,房地产投资对相关产业的系数效应为2倍。当住房消费启动后,每亿元住房投资会带来相关产业的GDP增长2亿元,经济发展,税基扩大,政府的收入呈现出良性的增长循环。
从费的角度来看,清理各种规费能减少对经济的扭曲作用,使各种规费给经济带来的间接成本减少到最小,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公平,这将有利于经济良好稳定的发展。各种费用给企业事业的间接成本远大于本身。名目多、部门多、环节多的规费,意味着企业至少要跑遍20几个部门、收集40几个公章才能获得或维持其合法地位。尽管有些规费本身数额并不大,但企业为遵循这些规定却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并且国内大多数开发商的资金是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而来,资金的时间成本十分可观。除此之外,在房产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房产市场上开始不断推出各种流行房型设计。这使得市场先机对开发商来至关重要,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此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各种规费的存在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提高经济运行成本。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各种规费则成为各政府部门自己的收入,并进而有可能成为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清理规费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言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二> 部分规费分析
从公共品的理论来看,政府部门提供公共品时,靠税收来筹集资金;提供私人品时,应按市场规律收取价款,而提供混合产品时,则应考虑依靠税收或收费补偿成本,哪一个效率高。在目前的房地产业中,有些看似应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产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应交给市场来运作效率更高。
如政府代行市场职能收取的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费,虽然说由政府出面监督工程质量可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但其中却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当质监站通过了一项工程,意味着政府对工程质量的认可,如果以后工程出了毛病,政府是否替房产商承担赔偿的责任呢?如果政府承担责任,则政府容易混淆作为经济运行的管理者和市场主体中的一方的角色;如果政府不承担赔偿责任,政府官员就完全没有了把好质量关的约束机制。如果这项服务交给市场的中介机构来做。中介机构、房产商、购房者之间是平等关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中介机构会因担心招致赔偿而严格控制房产质量,这无疑是一种效率的改进。
工程质量检验费是政府行为应转为市场行为的例子。而对水、煤、电增客费这三类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来说,这些收费在经济学上也不符合效率的原则。自然垄断产业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大,变动成本的比重小,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如果不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政府管制,它们就会进行垄断生产,导致低效率;如果把这类企业分割成几个小企业,又会导致成本上升,规模不经济。这是政府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自然垄断产业的理论基础。政府可以采取边际成本定价,也可以采取平均成本定价。无论采用哪种定价,公用事业部门,都可以从价格和补贴中完全弥补成本。现在房产商交纳了增容费,最后由消费者承担,建设了管道、缆线输送网,但却是公用事业部门从水电费、煤气费和补贴收回了成本,这等于消费者支付了双重费用,公用事业部门获得了超额利润。这背离了谁得益谁投资的市场法则。从提高社会效率的角度出发,这些增容费应由公用事业部门而非房产商来承担。如果公用事业部门资金困难,可由房产商负责建造水电、煤气的输送网的成本,建筑成本不能分摊到房价中,待以后公用事业部门收到水电、煤气费了,再向房产公司支付输送网的使用费。

三 、经济适用房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适用房作为现阶段的国家住房建设政策,旨在通过某种倾斜,如用地划拨、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来达到扩大住房供给,调节房地产投资结构和启动市场有效需求的目的。它是基于我国目前特殊的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发展市场发展阶段的一种政策选择。但是,对于经济适用房制度的运行机制,与当前地产市场的关系、现行政策规定可能产生的市场反应、经济适用房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尚有待从理论上进行再探索。
经济适用房政策作为一项政策,本意是通过政府补贴来提高中低收入购房者的住房有效需求。但付诸实施后却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补贴利益的流失与对完全商品房供给的"挤出效应"。目前,有些经济适用房把销售目标定位在中等收入家庭中偏高的那一部分人,甚至以吸引开私家车的一族来争相购买为荣。如果在地段、质量、功能、环境或者舒适性等一方面标准上,这类住房在各方面均能满足中等偏高收入家庭的需要,高收入阶层也会想方设法挤入经济适用房的消费群,从而使所流失的财政补贴效益最终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和少数中等偏高和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剩余。而那些真正应该享受到补贴的,居住困难的中等偏低收入阶层反而被排斥在受益范围之外。经济适用房提高标准后,其消费群与完全商品房的消费群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助长了市场不公平竞争和违规操作。作为具有政策倾斜性的经济适用房,实际上享受了特定阶段的政策性资源。如果经济适用房的操作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而形成"黑箱运行",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获得经济适用房的有关政策优惠,受利益驱动,有可能会打着经济适用房的旗号争项目、争计划、争土地、贷款,这就容易诱发政企间交易和寻租行为的发生。第三,提高政策的调控成本,降低政府调节市场的效率。为了使政策优惠能按预期的设想转移到中低收入阶层身上,就需要控制经济适用房的受益面,避免不该享受财政补贴的阶层也从中"沾光"。这就需要将政策调控的重点引向鉴别居民家庭收入层次,监督经济适用房的流通和分配这些繁琐而又无效的工作上,偏离了其主要职能。
用经济学上的博奕论来分析,经济适用房作为一项政策,涉及的利益方有政府部门、开发企业、消费者三方。在这三者中,有关政府部门拥有用地划拨、税费减免等权力。目前,政策优惠对众多开发商来说是稀缺资源,是众多开发商争夺的对象。而在开发商以各种方式挣得政府政策优惠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可能进行违规操作。由于政府对经济适用房价格进行管制,按照建房《1998》154号文,经济适用房住房价格除成本、税金外,其开发利润不得超过3%。而理性的开发商是不会愿意从事这种回报率低于同期市场利率的投资项目。而在现实生活中,开发商却对此趋之若鹜。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开发商虚列成本以降低利润,使其符合规定标准,而作为主管行政部门对此却无能为力,甚至可能与开发商合谋使虚列的成本合法化,人为拉高经济适用房利润与售价,使价格管制名存实亡。政府部门为了达到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意图,需要付出一定的监督费用,以对合格的开发商做出鉴别。而对购房者来说,虽然经济适用房面向的对象是中低收入者,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有效的收入调查措施。一部分高收入者也加入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行列,甚至有些人将经济适用房上市套利后再次购买经济适用房进行投机。有关利益三方的相互博奕使得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操作过程中背离了原来的政策意图。
由于经济适用房是向住房供给者提供补贴,补贴的结果是在同等投资支出的前提下增加市场供给量,从而导致均衡价格的下降和住房需求的相应增加。为了使补贴的效益尽可能传递给政策所指向的收入阶层。只有在消费者牺牲其他消费品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如果政府直接补贴给消费者,则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综合消费偏好。所谓消费者的综合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做出的消费选择。用无差异曲线说明如图:
用发补贴的方法会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而发补贴给供给者,则可能供给者供给的住房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或最重要的,这时消费者就难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了。在图中,MN线代表其他消费品(x)和住房(y)的价格一定时,发了一笔现金所形成的预算线,如发补贴给者,该消费者可得到y1的其他消费品和y1的住房,所获效用为u1,如发现金让消费者根据偏好自由选购,消费者会买x2的其他消费品和y2的住房,所获效用为u2, u2>u1。
希望采纳

Ⅲ 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说:当前的股票价格已经将未来的前景考虑进去了。。。。。就购买行为而

完善不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最大的不同就是国内交易员不多,交易不活跃,国人害怕把钱交付于别人,害怕别人亏他的钱,但是却不知道只要设立风险管理别人亏再多也没赚的多,国外人是比中国人聪明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Ⅳ 与经济学相关的一道统计学问题:一位投资者持有一种股票,2001-2004年的收益率分别为4.5%,2.1%,25.5%

减去1是减去本金,剩下的才是收益。
收益率直接相乘的意义是第一年赚了4.5%,第二年这赚的4.5%又赚了2.1%,但其实还有本金1也赚了2.1%,你没有计算。

Ⅳ 股票涨跌背后有哪些经济学原理

股票涨跌本身就是经济学原理!

其实供需关系,就是很多人反对IPO的原因,因为IPO,新三板转板,注册制,科创板等都是向这个市场提供股票,股票多了,股价你说是涨还是跌?

有人说是利好影响股价,什么利好消息,其实是认为公司未来的业绩会提高,业绩提高就是价值会提高,所以价值这玩意是个变量,能往上变,也能往下变;利好认为股价会涨,而利空会认为股价跌;

有人说是降息,其实降息降准都是属于货币政策,这是大环境,比如你过去30年赚了几千万,不可否认你有那么一点点能力,但是你能赚这么多都是改革开放的功劳,放在战乱年代,你能活着就不容易;所以大环境偏暖,理论上所有的企业利润都要提高,当所有股都上涨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说的牛市;记住,所谓牛市,是因为所有股都上涨;不要本末倒置。

Ⅵ 有没有炒 股成功的案例

有的。

沃伦·巴菲特(WarrenE.Buffett),男,经济学硕士。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主要投资品种有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
2020年4月6日,沃伦·巴菲特以590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第3位。2020年4月7日,沃伦·巴菲特以675亿美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4位。

(6)股票经济学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1.股市里不会掉馅饼
以为股市里到处都是钞票,可以随便获取,那是幼稚和天真,或者是头脑发热的表现。股市里只有被套和割肉,没有白吃的午餐。有人头脑清醒,所以永远不会被套。“天上掉钞票我不会弯腰,因为天上连馅饼都不会掉,更别说掉钞票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股市更不会掉馅饼。有人忠告,“当别人忽悠你股市会掉馅饼的时候,你就永远记住‘股市媒体的天职是服务于销量,而教授的天职是服从于媒体,永远不要相信他们。’”要相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每日炒股提醒
在股市关键时刻要“大义灭亲,说翻脸就翻脸”。“炒股和赛车一样,有时候要停,有时候要冲,不要永远想着冲那样会撞死的。”

2.赌博心理太重,人容易失去理智
在美国这样成熟的股市里,股民年换手率也就是百分之百。而在中国这样极其不成熟的股市里,股民年换手率却达到百分之一千二,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广大股民都是在进行短线投机,在股市里搞所谓的“赌博”活动,而不是在做投资行为。
中国人赌性是很大的,你看国外的赌场,除了英语说明,就是中文说明。但是这种赌性一旦进入股市,就容易产生悲剧,而不是喜剧的效果。什么是赌徒心理?特别是在输红了眼的时候,往往六亲不认,只有如何“回本”,可是在没有理智的情况下,只能越赌越输。
每日炒股提醒
赌博心理,那是变态的心理,就不是正常的心理。用这种心理去炒股,肯定是赔的时候多。什么公司业绩,什么技术分析,什么风险,赌徒们根本不考虑。

3.牛市股票为王,熊市现金为王
从 3000点到5000点的时候,人们兴奋地高唱《死了都不卖》这一首歌。因为那是在牛市,在牛市里坚决不空仓,这是正确的操作方法。即使出现小幅的调整, 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仓位。或者说,每一次调整,都是低吸的好机会。但是核心问题是,这样的操作只能在牛市。不管你是天才还是傻子,在牛市坚持就是胜利。
从5000点到2600点,有谁还在唱《死了都不卖》?恐怕要唱《不卖就得死》。因为一进入熊市,_死多。那些死了都不买的人,只能死得更快。如果有机会,也只能短进短出,快进快出。
每日炒股提醒
你必须明白你现在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在熊市中,最好少说价值投资。”在没有见到大底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妄动。

4.牛市操作,熊市休息
什么是牛市?什么是熊市?它们有什么特征?正确分辨牛市还是熊市,显得特别重要。有人建议股民,根据不同的牛市和熊市,既要学会操作,更要学会休息,并且投入的资金也不一样。具体参考如下:
譬 如牛市与熊市还可以细分,如“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 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牛市中的熊市30-50%,牛市中的牛市80-100%,熊市中的
牛市20-30%,熊市中的熊市 0-10%,平衡市中的牛市20-30%,平衡市中的熊市10-20%。”
每日炒股提醒
多听听成功者的忠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熊市里。要象军人那样用铁的纪律来约束自己,避免进入失败的陷阱。许多失败者总是不喜欢纪律约束,所以他们经常失败。

5.拥有健康的炒股观念
股市的波动是有周期性的,在牛市你要去战斗,但是在熊市就要休息和学习。“急于扳本、急于赢快钱、借钱炒股”等行为是熊市的大忌。在熊市如果你想战斗,只能 “盯着少数你熟悉的双重超跌的长线庄股来回打游击。” 坚定“现金为王,短线为王,超跌为王,大量为王”的信念,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好机会。
为什么好多人死在熊市里?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炒股观念有问题,因为观念出现问题,所以影响他们的操作策略。有人智慧地建议想在熊市里战斗的人们:“以目前点位为参考,‘小涨小卖,大涨大卖,不涨抛硬币看卖不卖’,‘小跌不买,大跌小买,暴跌再买’。”
每日炒股提醒
有人说,穷人不是穷在知识和技能上,而是穷在错误的观念上。有人说,股民不是输在知识和技术上,而是输在错误的观念上。

6.为什么越跌越麻木
“股票行情不好,人的心情就不好。特别是大盘跌久了,跌深了,就容易把人跌麻木了。对被套住的投资者,只有行情起来了,才能有效减轻大家的痛苦,才有给大家带来幸福的生活!”
我们应该相信:“即使大盘再低,中国的股市也不会垮塌!”“继续看空,或不管不顾的斩仓割肉”实际上是心态不好的集中反映。长期看好中国股市,绝对有机会。 有人说得好:“现在股票暂时套在里面,账面上是亏了,但如果行情来了,亏的钱还会回来。这好比你的钱暂时被人借走了,到时候人家还会还给你,甚至连本带息 还给你!2007年的大牛市,不是一度将中国股市中的劳苦大众全部解放出来了吗?!”
每日炒股提醒
遇到股票行情不好,就要暂时离开股市,否则越看行情或者K线图,就越会悲伤。越是悲伤,越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要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

7.乐观面对股票被深套的局面
大盘下跌,你痛苦,我痛苦,被深套的股民大家都痛苦万分!套住了肯定痛苦,没有不痛苦的。如果痛苦是一个人的话,那么痛苦的感觉就会放大。如果感觉与自己一样痛苦的人有成千上万,那么个人的痛苦就会减轻,这是典型的“生理反应”。
有人形象地说“你现在套住的股票,其实就是你借出去的钱。但是借你钱的人,必需是讲信用,有能力赚钱的人,这样才能还你钱!如果不是?那也是很危险的。所以选股、持股、换股,非常重要。”因此,除了检查股票被深套的原因,关键还要检查被套股票的质量如何。
每日炒股提醒
选股选得好可以抵抗熊市。如果被套的股票质量不好,属于盲目买股冲动的结果,这时候必须小心,等待好的机会,坚决地抛售换好的股票。

8.做一个成熟的股民
久 经涨涨跌跌股市考验的老股民,因为常年感觉股市的大起大落,他们能够泰然面对股市的风风雨雨。即使股票大跌了,他们也不会把忧伤写在脸上。即使股票大涨 了,他们也不会得意忘形。平静、乐观、耐心,是他们良好心态的反映。他们生活充实,幸福指数高,没有因为股市暴跌而影响其生活。
有的新股民面对股市大盘的暴跌,没有任何心里准备,缺少的是老股民的那份历练、那份心境与良好的心态,有的是那份懊悔、那份埋怨与恶劣的心态。许多新股民被套住后,“大多表现的痛不欲生,有的实在受不了,就在最黑暗,最悲观的时候斩仓出来了。结果损失惨重。”
每日炒股提醒
“股市行情来了,股票涨了,人们感觉生活充满了阳光。股市行情不来,股票跌了,人们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是有害的。

9.不要把自己想的太聪明
大盘跌到超过50%,除非及早离开,面临亏损是很正常的。在股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承认自己没有比别人聪明多少,甚至可能还要愚蠢。有的专家在这时候又说可以通过“高抛低吸”来减少损失。其实难度很大,弄不好又被深套。其实,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
大盘超跌,更多的人是懊悔或者总结。为什么“当初不早点卖出?要是现在再买进,那该多好啊!”甚至有人在想“我在涨的时候逐步卖出,跌到一定程度再逐步买进。”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成功地“逃顶”和“抄低”,不是每一人都能够做到。
每日炒股提醒
套牢的时候就不要懊悔,更不要去埋怨。 “做一些切合自己实践的事,降低自己的预期,包括对自己能力的估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之道。”

10.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炒 股心态要好,得意不能忘形,失败不能失态。以良好的心态看待股市的上涨下跌。在股票大涨的时候,要克服贪婪的心理。在股票大跌的时候,要想到“和你一样痛 苦的人有许多,包括机构在内!”在熊市里同样被套住,饱受痛苦折磨的人有千千万万,毕竟在现在的股市里获利的人是极少数。
“理解别人是给自 己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专家分析 “目前中国市场不仅内资过剩,外资也异常活跃。大盘这次下跌,主要还是散户的惊慌失措所至。目前大盘已经下跌的幅度、股价、市盈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以及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应该是机遇大于风险。”

Ⅶ 求经济学原理以及相关案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客户发放了一种信用筹码,客户可以凭借这种筹码,先赊购商品,然后再用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帐等来支付款项。后来这种筹码被演变成为了小小的塑料卡片,也就有了现代信用卡的雏形。由此看来,信用卡不过是一种赊购商品的许可证,最后完成交易,还是需要用支付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账等实质付款形式。

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这家俱乐部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莱信用卡公司。俱乐部向会员们发放了一种能够证明身份的特殊卡片,会员可以凭卡片记账,一定时期后再统一结账。这时的信用卡就已广受社会关注。l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入发行行列,率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随后,许多银行都跟之而来,信用卡迅速在美国乃至在世界流行开来。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第一张“中行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发行的先河。

商家实际上收到钱,并不是从信用卡里收到的,而是从银行收到的。这就告诉我们,你使用信用卡消费,在没有最后结算之前,你其实没有真正地花钱,但却真正地享受了商品。你完全可以享受而最后不付钱。那么,银行为什么会发卡给你呢?这就是你的信用了。信用卡的最根本之处,也就在这里。银行根据你的信用向你发卡,信用越好,你就能够得到级别越高的信用卡,如所谓的“金卡”等,你可以在没有付钱之前,消费到很大数额的钱。如果你有一次赖账不付,以后你就会有不良记录,就再也别想得到信用卡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信誉通常是很高的。它所发行的信用卡是商家们所放心来“刷”的,因为银行不会赖账。这样,你持有那种信誉很好的大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就可以走遍天下。

问题:

结合商品经济基本原理并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你如何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信用卡出现以后,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电子时代纸币会消失吗?

案例二

材料1.从亏损到盈利

某企业是一个专业从事手表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该企业下设一个手表专营公司负责手表的销售,专营公司的副经理叫刘帆。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机械表。 1987年左右,市场发生了变化,电子表畅销,机械表销售下降。该企业的产品积压严重,仅专营公司就积压了100多万只机械表。 当时刘帆给厂里打报告,请示处理积压产品,当时市价为120元一只的机械表,刘帆准备以25元一只处理掉,然后利用收回资金生产销售电子表。厂里没有批准刘帆的报告。刘帆又给主管局打报告,主管局也没有批示。在这种情况下,刘帆自作主张,以25元/只的价格处理积压产品。经过二、三个月的努力,积压产品全部售出,收回资金2500万元。刘帆用这些资金引进香港表盘、机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多花色的产品去争取市场,到1989年,专营公司盈利900多万元。但是由于该手表厂也是个老大难企业,先后换了10多名厂长,刘帆的行为让企业领导感到难堪,遂在1990年将专营公司撤销。1992年手表厂面临破产,累计亏损4000多万元,银行存款只有4万元,固定资产达8000万元,并且有几百台进口设备。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4月刘帆被任命为该厂厂长。8个月后,该企业减亏747万元,1993年全面扭亏,实现利税574万元。1992年到1996年还清了近1亿元债务。

材料2.美国经济的短期衰退

1992 年以来,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商业周期的扩张期,经历了二战之后长达107 个月的经济扩张,形成了经济大繁荣。1992~2000年期间,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8%,通货膨胀率大体保持在2~3% ,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就业增长率相对比较高, 公司利润有较大增长 。但是,美国很快转入经济衰退。2000 年年初经济开始下滑,并于2001 年3 月份进入经济衰退期。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认为2001年3月,美国经济就已步入衰退。根据美国商务部于2002年7月31日公布的新的修正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6%,第二季度GDP增长率是负1.6%,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3%,第四季度GDP增长率则为2.7%,可见2001年美国GDP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其经济已陷入衰退。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0.3%,远低于早先预测的1.3%,与2000年超过4%的经济增长相比,更是出现了明显的落差。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导因是发生了高新技术危机和经济周期危机以及发生了人们没有预料到的“9·11”事件,使美国民众和投资者产生了“安全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消费和投资欲望,使美国经济“软着陆”希望彻底破灭,并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但此次美国经济衰退与二战后所发生的历次经济危机相比,其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生产率增长并存;失业率增加与雇员实际工资上升并存;清理商品库存积压速度加快;经济复苏与股市下跌相伴随。美国经济研究局2002年2月发表的报告也认为,由于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因此,此次经济衰退比较温和。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思考以下问题:

1.处理滞销产品对企业顺利实现资本循环有什么作用?

2.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关键是什么?

3.加速资本循环与周转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仍然不可避免?

5.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再生产周期有什么新特点?

案例三

材料: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问题: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案例四

材料:

2003年5月深圳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这是深圳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见。强调放开员工持股的比例和行业限制。对经政府部门批准的国有资本退出的企业,取消原来的35%-50%持股比例限制。扩大员工购股的资金来源,除个人现金出资外,还可以采取向公司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公益金划转购股等方式。员工持股的公司中,国有股可采取优先股的办法,在保证国有股份的前提下,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生产经营,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经营积极性。另外,对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的政策垄断性企业的工资分配加强调控,实施“国家工资控制线”,防止过度增长。对供电、供水、公交等影响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企业,实行“员工平均工资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对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其工资水平高于一般企业的工资水平。

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为什么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请根据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并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收入分配制度。

案例五

材料:

据我国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1994年至今的十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亇,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但同时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多达2400万,而年度能够安排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1400万就业缺口如何填补。

二、我国人才总体缺乏,但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数字显示,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12万,初次就业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280万,估计就业率水平仍将大致持平。

三、去年以来,在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严重的民工短缺,深圳等一些地区缺工近百分之十,月平均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四、我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规模、速度正在加大。

问题:

1、我国十年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如何实现的?

2、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所存在上述四大问题的看法与对策。

案例六

材料:

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年 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80
76.0
23.5

0.5

1990
54.6
35.6
5.4
4.4

1998
28.5
38.3
18.9
19.9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年宪法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 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 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 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 结合材料回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案例七

材料1:

2003年初,国内棉花价格一路飚升,棉纺织企业开始叫苦。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棉花市场流通进行宏观调控,以平抑棉价。

《紧急通知》,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是禁止棉花经营企业囤积棉花,经营者必须将棉花直接销售给纺织企业,不得倒手。二是掐断倒手企业的银行资金来源,规定各级农发行不得支持棉花经营企业在交易市场购买棉花;各商业银行亦因严格控制倒棉贷款的发放。

棉花大战年年打,政府的宏观调控年年采用堵与禁的老套。刚出台的《紧急通知》依然禁字当头,全然不考虑禁的成本和收效是否能成比例,宏观调控失效是必然的。

材料2:

我国棉花购销体制的改革进行了3轮,始于2001年7月的第三轮棉改有条大原则,即为“彻底放开棉花收购、加工和销售环节”。但久禁而放、放因一时不适应而乱,棉花价格上涨引发了棉市之乱。2004年1至4月份,国内棉价上涨22.6%。

材料3:

到2004年3月上旬,国产原棉价格已经超过国际现货棉价,而且还在一路走高。政府可考虑允许国内企业进口国外质量更有保证(绝少掺杂使假的)“低价棉”来平抑棉价。这样既可解棉纺企业之忧,还能迅速填平国内棉花市场的供应缺口。政府应跳出单一为调控棉价而调控的思路,继续保持适度的棉花高价。通过借用价格杠杆实行压锭减产——淘汰落后棉纺产能之目的。

摘自2004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问题:

1、根据材料1,分析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手段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2,能否认为棉市之乱是棉花购销体制改革的结果?

结合材料1-3,你认为应如何完善宏观经济调控。

案例八

材料1:

有人主张,可能赚钱的行业都让私人去搞,社会主义国家应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专干私人不愿干的行业,因此,国有经济必须退出一切可能赢利的竞争性行业,而不管该企业现在是否有高赢利和高绩效。

材料1:

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收约4000亿元,其中一半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纳缴的。

数据显示:2004年1至8月,国资委监管的186家中央企业总体运营呈稳步发展态势,累计实现利润3803亿元,同比增长45.6%。国资委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将分别突破5.3万亿元和4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国资委负责人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细增强。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又有新的进展,政企分开迈出了重大步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了改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进,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为4951.2亿元和8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8%和16.7%,均占全国工商企业的“半壁江山”。

问题:

1、你认为上述言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当怎样改革?

案例九

材料: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尔钦(A·A·Alchian)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问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说明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

案例十

材1:1997年10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0.4%),以后持续6个月保持这一趋势。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7月,我国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物价不振,商品积压严重,而且到2001年初这种现象还没完全消失,这在建国的历史中也没有出现过的。按经济学的解释,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材料2:“八九风暴”(指1989年8、9月份全国各地发生的挤兑、提款、抢购风潮)标志着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的形成。1988年、1989年,我国通货膨胀从1987年的7%上涨到18%。1991年我国通货膨胀再次攀升,从2%跃到20%以上。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标准粉原来每斤0.18元,现在涨到发1.00元;好大米水从0.23元涨到1.70;瘦猪肉94年年初还是4.50元,到年终变成了7.50元;一双皮鞋从10多元、数十元涨到了数百元,所有的物价都成倍地上涨了。

问题:

1、通货紧缩及其特征是什么?

2、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3、什么是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5、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抑制通货膨胀?

案例十一

材料:

二战后直至70年代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所有制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国有资本急剧扩大,国有制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元所有制结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下列图表集中反映了这一变化。

199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重要经济部门中的比重(%)

部门

国别
邮电
无线电广播通迅
电力
煤气
石油
煤炭
铁路运输
航空
钢铁
汽车
造船

英国
100
100
100
100
25
100
100
75
75
50
100

法国
100
100
100
100
-
100
100
75
75
50
-

联邦德国
100
100
75
50
25
50
100
100
-
25
25

意大利
100
100
75
100
-
-
100
100
75
25
75

比利时
100
100
25
25
-
-
100
100
50
-
-

荷兰
100
100
75
75
-
-
100
75
25
50
-

奥地利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西班牙
100
50
-
75
-
50
100
100
-
50
75

瑞典
100
100
50
100
-
-
100
50
-
75
75

美国
100
-
25
-
-
-
25
-
-
-
-

日本
100
100
-
-
-
-
75
75
-
-
-

加拿大
100
25
100
-
-
-
75
75
-
-
-

澳大利亚
100
100
100
100
-
-
100
75
-
-
-

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

问题:

1、为什么国有经济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有制结构的组成部分?

2、你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性质?

案例十二

材料:

从1997——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看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997年末,由于国内一些因素的变化,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催化,我国出现了市场疲软,经济增长放慢的病相。从1998年年初开始,更进入了通货紧缩,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状态。需求不足,产品滞销,企业利润下降和紧缩开支等现象,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1994年的24。1%(改革开发以来的最高点)骤降至1997年的2。8%,并开始了连续22个月的物价下跌现象,产品严重积压,是建国以来所罕见。对此,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衰退的经济措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在这三年内,共发行了3600亿的国债,用于进行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再配合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增加了需求,拉动了增长率的回升。到2000年初,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经济形势出现了积极的变化,2000年实现了8%的GDP增长率,以后每年都保持在此水平之上。由此可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拉动需求,在遏制经济下滑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然,宏观调控也体现在促进供给方面,中共“十五大”以后,在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社会投资的增加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吸引和鼓励了社会资金增加投入,焕发了供给方面的无比活力。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双管齐下的“两手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走势终于出现了重大的转机,这充分说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宏观经济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

1、你认为我国经济走出低谷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吗?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哪个作用更大?

案例十三

材料:

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率连续下调的作用分析

从1996年5月1日开始,到2002年2月我中央银行先后8次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如一年期存款利率从降低前的10。98%降为现在的1。98%,下降了近5倍:一年期贷款利率从12。06%降为4。54%下降了1。5倍左右。如此下降幅度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开始的降息是为了把1995年以前过高的利率降下来恢复到合理水平,后来的降息是针对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紧缩的。实践证明,利率下调对刺激消费市场、股票市场,促进企业利润增加,成本降低,减轻银行风险和负担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问题:

1、利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是否很明显?为什么?

2、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降低利率?为什么?

案例十四

材料:

牛奶为什么倒入下水道?

2002年3月5日《成都商报》赫然登出一条醒目新闻:华西乳业把收购不久的牛奶倒入下水道,这种情况已经连续一周了。这一事件使人们连想起那些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海南牛奶收购价一跌再跌,有的奶站甚至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倒掉牛奶,宰杀奶牛;广西一奶牛业民营企业,一年要倒掉牛奶100吨;兰州、南京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对此,痛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呼吁者有之,当今中国真的牛奶已经多得喝不完了?

问题:

1、这种现象和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一回事吗?

2、既然市场不是万能的,那么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有何作为?

案例十五

材料:

玻璃行业如何走出亏损困境?

1999年以来,我国新建、在建和筹建的玻璃生产线达39条,新增生产能力相当于2000年度玻璃总生产能力的33%,重复建设过猛,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下降,经济效益整体下滑,近三分之一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玻璃生产企业亏损,玻璃行业再次吞咽自酿的苦果。据介绍,此轮玻璃行业投资的兴起,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由于1997年全行业亏损已近10亿元,所以,1998年采取压缩生产、淘汰落后、抵制低价倾销等措施,使玻璃

Ⅷ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股份有限公司)

1.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符合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规定会议由过半数股东出席即可;董事F和董事G委托他人出席该次董事会会议无效。董事F需要书面委托,董事G应该委托其他董事,而不能是董事以外的人。

2.董事的增减和公司章程的修改是股东会决定的内容,董事会无权决定。

3.不符合规定。因为F,G董事委托无效,E董事没有出席,B董事发对,这样3/7同意,没有达到规定的1/2.

4.列席会议的监事不需要签名。因为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全体董事签名是为了明确董事决议责任,防止滥用职权。

Ⅸ 经济法的案例分析

第一章 经济法律制度

一、法人制度 【案例介绍】
判断下列组织或个人,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并说明理由。
(1)某乡镇企业的销售科。 (2)在兰州东部批发市场从事服装经营的某个体工商户。
(3)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而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已营业的某贸易公司。
(4)甲和乙合伙开办的牛肉面餐馆(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5)某财经学院为召开校庆20周年大会,经学校授权的校庆筹备委员会。 (6)兰州某厂的车间。
(7)甲、乙、丙三人各投资10万元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 (8)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某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案例分析】
(1)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法人必须是组织,而该个体户不是组织,是个体。
(3)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没有依法成立。
(4)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合伙组织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5)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委员会是一个临时组织,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6)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车间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7)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 (8)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
二、所有权制度 【案例介绍】
王某到公园游玩,不慎将自己的照相机遗失在公园, 管理人员拾到此物后上交给有关部门。王某未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前去招领处认领自己的相机。到期后此照相机被有关部门依法拍卖。张某在拍卖中购得此物,以后,又将相机转送给李某。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某发现李某所用之相机即为自己在公园中不慎遗失之物,于是,王某要求李某将此相机返还给他。 (1)王某是否有权要求李某返还相机?
(2)试述上述过程中照相机所有权的转移过程? 【案例分析】
(1)无权。因为李某依法拥有该照相机的所有权。 (2)王某将照相机遗失后未能如期认领,丧失所有权;张某通过竞拍获得所有权;李某受赠获得所有权。
三、债权制度 【案例介绍】
甲、乙、丙三人某晚经过一渔塘,发现有人偷鱼,即呼喊抓“贼”,偷鱼人逃跑,甲、乙、丙上前一看,发现塘边已有偷鱼人偷捕的鲜鱼三大筐,即用人力车将鱼装走,次日早晨上农贸市场出售,共得人民币399.00元。
问:甲、乙、丙的行为构成什么行为?为什么? 【案例分析】
不当得利。因为甲、乙、丙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利人民币399.00元,并因此致使鱼塘的所有人遭受损失。
四、代理制度 1.无权代理 【案例介绍】
某炒货厂为拓展业务,聘请该市某果品公司工会干部江某任业务顾问,并支付相应的津贴。1999年10月10日,江某背着果品公司领导,私自以公司的名义,与炒货厂签订一份买卖奶油西瓜子合同,并采用欺骗手段加盖了公司的印章。合同规定:炒货厂生产2万公斤奶油西瓜子供给果品公司,单价每公斤5元,总价款10万元。交货时间为1999年11月底,由炒货厂送货上门。合同签订后,江某又拿着合同到公司下属单位,要求各下属单位按合同接受炒货厂的货。其中有几家综合经营部在接受货物后,还直接向炒货厂付了款。不久,果品公司的领导知道了江某同炒货厂签订买卖瓜子合同的真相后,指令果品公司下属单位拒绝收货。为此双方发生纠纷,炒货厂以对方不履行合同为由,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并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
1.本案中,江某不是果品公司主要负责人,他以果品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时,必须被授予代理权。在没有取得代理权的情况下,却代表果品公司与炒货厂签订合同,该行为属无权代理行为。且果品公司事后又不予追认,因此,该买卖合同无效。应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至于炒货厂的损失,因是江某行为所致,应由江某承担,果品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炒货厂要求果品公司赔偿损失的主张不能成立。
【案例介绍】
某食品公司经理委托采购员牛某到山东采购小枣3000斤。牛某到山东后却采购小枣10000斤。第一批5000斤到货后,公司经理十分生气,在严厉批评了牛某之后,告诉财务付款,并警告牛某下不为例。几天后,第二批5000斤到货,公司经理坚决拒收,而且第一批多收的2000斤也要牛某自己处理。 问:公司经理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 【案例分析】
无。尽管采购员牛某采购小枣10000斤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但公司经理告诉财务付款的行为表明其已对这一无权代理行为予以追认,代理行为有效,某食品公司必须对这一代理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2.越权代理 【案例介绍】
甲公司(被告)是一资金十分雄厚的大公司。经乙公司(原告)请求,被告与原告共同签订了一份联合开发协议。协议规定由被告出资 500万元,原告出资 200万元,并出资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土地使用权。签订协议时,双方对该产品的市场效益均看好。协议签订后,原告平整了土地,兴建了厂房。当他们去函催被告将其应出资的500万人民币到位时,被告的法定代表人更换了。新上任的公司董事长认为该项目不能进行,理由是:被告与原告合作开发新产品一事没有经过公司股东会同意,按被告的章程规定,凡400万元以上投资应当由股东大会批准,所以,前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原告签订的合同是“越权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后原告派人查阅了被告章程,的确有此规定。为此原告想不通,因为它们认为被告是一实力十分雄厚的大公司,区区500万还要股东会批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如果该合同无效,该公司将承担巨大损失。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履行双方签订的合同。 【案例分析】
1.本案争议的解决,涉及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合同法》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2.从本案来看,被告原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属于越权行为。这一行为是否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关键是看原告对其行为是否属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投资行为是由权力机关决定的法定事项,而不是由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约定的事项。对于投资行为应当由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原告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应当知道。因此,如果本案被告股东大会不追认合同有效,应当认定该合同无效。
3.如果本案不是投资合同纠纷,而是一般的买卖合同纠纷,则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因为公司法没有规定买卖合同应当由股东会决定或者董事会决定,即使股东们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应当由董事会决定,对相对人来,也应该是“不应当知道”,因为相对人没有义务去审查被告的章程。
3.表见代理 【案例介绍】
丁某于1996年至1999年8月期间曾系某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员。1999年8月24日,丁某辞职干个体,经营服装生意。但服装公司未将有关代理权解除的事项告知其客户。该年9月,丁某事先未征得其原工作单位同意,以服装公司名义与服装公司长期的业务关系户香港某公司在深圳订了一份服装买卖合同,货款总额12万元,违约金为货款总额的15%。合同签订后,丁某并未向原单位讲明此事,服装公司对此也一直不知。9月27日,服装公司收到香港公司已将货物运至某市的提货单,但在得知事件真相后既不提货也不付款。香港公司多次与服装公司协商不成,于2000年1
月以违约向法院起诉。 【案例分析】
1.本案中,丁某曾是服装公司的业务员,他辞职后未经原公司的授权,以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应属无权代理。 2.作为与服装公司长期的业务关系户香港公司与之订立合同时,不知丁某已经辞职,没有理由怀疑丁某的代理权。从外部现象看,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且香港公司订立合同时善意无过失。所以,丁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表见代理,该合同有效成立。
3.服装公司拒不提货又不付款构成违约,应依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但它可以追究丁某的侵权责任,要求其承担因此而造成的损害赔偿。
五、诉讼时效制度 【案例介绍】
1996年12底,甲向朋友乙借款2000元,双方在欠条上签字,欠条上写明甲应于1997年5月31日前归还借款。1997年9月日30 乙为筹备结婚用品,故向甲催要欠款,甲答应10月31日前肯定还。直到12月1日甲未还款, 乙再次向甲催要, 甲仍未给付。 1998年3月1日甲不知去向,1999年8月1日返回,乙闻迅,于1999年8月5日向甲催款。甲拒绝给付,理由是我96年借的款,到目前已超过两年,诉讼时效有效期届满,我不必还款了。
问:甲的理由是否正确?诉讼时效期间是如何计算? 【案例分析】
不正确。本案中,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为1997年5月31日,甲答应10月31日前还款的行为致使诉讼时效期间中断,诉讼时效从1997年10月31日起算,并在12月1日因乙的再次催要行为而中断。因甲不知去向,导致诉讼时效中止2个月,故诉讼时效有效期届满日应为2000年2月1日。
第二章 公司法
一、出资
【案例介绍】
甲、乙都是国有企业,双方达成共同投资设立国有独资公司的协议,约定:(1)甲出资200万元,其中货币出资100万元,注册商标作价100万元;乙出资200万元,其中专利权作价100万元,劳务50万元,荣誉权作价50万元。(2)公司分别在北京和天津两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独立进行经营活动。(3)公司设立五年后,双方可以抽回各自出资的二分之一。 问题:该协议有那些违法之处? 【案例分析】
(1)乙以劳务和荣誉权作为出资违法。其中货币出资至少要达到30%以上。
(2)分公司不能具有法人资格。 (3)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回出资。
二、股份公司的设立 【案例介绍】
江阴市有4家生产经营冶金产品的集体企业,拟设立一股份公司,只发行定向募集的记名股票。总注册资本为900万元,每个企业各承担200万元。在经过该市有关领导同意后,正式开始筹建。4个发起人各认购 200万元,其余100万元向其他企业募集,并规定,只要支付购买股票的资金,就即时交付股票,无论公司是否成立。且为了吸引企业购买,可将每股1元优惠到每股0.9元。一个月后,股款全部募足,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但参加人所代表的股份总数只有7%多一点。主要是有两个发起人改变主意,抽回了其股本。创立大会决定仍要成立公司,就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了申请书,但公司登记机关认为根本达不到设立股份公司的条件,且违法之处甚多,不予登记。此时,发起人也心灰意懒,宣布不成立公司了,各股东的股本也随即退回。但这样一来,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及以公司名义欠的债务达12万元,加上被退回股本的发起人以外的股东要求赔偿利息损失3万元,合计15万元的债务,各发起人之间互相推倭,谁也不愿承担。各债权人于是推选2名代表到法院状告4个发起人,要求偿还债务。4个发起人辩称,公司不能成立,大家都有责任,因此各人损失自己承担。 (1)本案的股份公司成立过程中有哪些违法之处? (2)本案4个发起人是否应承担公司不能成立时所产生的债务?为什么? 【案例分析】
(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本案的股份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有如下违法之处:
①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授权部门同意,仅有领导同意是不行的;
②公司登记成立前不得向股东交付股票,而非本案只要认购就交付股票,不管公司成立与否;
③股票只能按票面金额或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而不得低于票面金额发行,本案中的优惠是错误的;
④创立大会不足法定代表股份总数的认股人。法定为超过1/2才可举行创立大会;
⑤两名发起人私自抽回股本。公司法规定,除未按期募足股份,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外,发起人、认股人缴纳股款后不得抽回其股本;
(2)应当承担该债务。因为公司设立失败,应由发起人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承担连带责任。
三、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限制 【案例介绍】
上海某针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建阶段,准备聘请总经理人选。其中自荐或推荐的有以下六人。
赵某,原上海某针织厂厂长(该针织公司前身)。2年前因一项重大投资出现失误导致针织厂破产,引咎辞职。现在想卷土重来。
钱某,原上海某针织厂技术骨干,在一次实验中,因失火导致数百万财产被毁,被判刑3年,现已刑满释放1年。
孙某,管理学博士,上海市某区总工会副主席。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行政管理经验。
李某,原上海某针织厂老职工,在原厂工作近50年,现年70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很高的威望。被职工一致推荐。
周某,应届经济学硕士。年轻有为,品学兼优。但经查,尚有2万元助学贷款未还清。
吴某,上海某区工商局副局长。想弃政从商:不当局长当经理。
问:上述六人中哪些可以受聘为公司总经理? 四、董事、监事、经理的义务和责任 1.【案例介绍】
姚某为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2006年1月,另一公司的经理李某找姚某借一笔资金。正好公司刚收回一笔50万元的货款,姚某即转给了李某,李某拿出5万元给姚某,姚某未敢收,遂存入公司的小金库中,该小金库是姚某伙同部分董事及监事赵某私自开立的,用于他们的各项业余开支。同年2月,姚某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其妹夫的公司做成一笔钢材生意,获利10万元,姚某存入其私人帐户。同月,姚某利用手中的职权与赵某签定了一项合同,规定公司支付赵某2万元的中介费,作为赵某为公司联系的一笔钢材生意的报酬。而实际上公司购人该批钢材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致使公司受损20万元。赵某与姚某各得一笔回扣。此事并未经过董事会的讨论.2006年3月,股东会觉察的姚某与赵某的渎职行为,责令停职反省,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待查清事实后,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进行处理。 问题:(1)本案姚某做了哪些违法活动? 【案例分析】
(1)挪用公司资金; (2)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3)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4)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5)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6)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2.【案例介绍】
ABC公司是中国某市甲区的一家中外合资生产饮用水的企业,由国有的A企业、集体的B企业和香港的C企业各出资三分之一组成。公司董事会由A企业的法人代表林某、B企业的厂长王某和C企业的副董事长宋某三人组成,由王某担任董事长,宋某担任副董事长。1995年3月,A企业因违法经营被宣告停业整顿,王某和宋某即对林某的董事资格提出了异议,认为林某不能再担任合资企业的董事了。与此同时,林某发现王某未经董事会讨论,以自己的名义在乙区注册。

Ⅹ 如何严格利用经济学去分析一只股票

作为新手进入股市,一定要牢记“股市有风险”这句话。股市并不是遍地是黄金,你能随便赚钱。相反。股市输钱的机会也高。股市上有句俗话:十个炒股七个输两个平一个赢。这句话有可能不准确,但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的。这句话至少能告诉你股市孕育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防范风险,就需要你选择好个股。1公司所处的行业具体分析一只股票,第一是要看这支股票所处的行业。如果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国家垄断的行业,且在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或者说在行业中占有相当的份额,那么,这类股票就值得关注。当然,如果公司所处的行业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且在行业中不那么令人注意,同时在行业里市场份额也不大,那么这类股票不碰为好。2公司的流通股本具体分析一只股票,第二是要看该股票的流通股本有多少。流通股本在几千万的都应该算小盘股了,而流通股本在10来亿的应该算中盘股。而流通股本在几千亿的应该算超级大盘股了。通常情况下,中盘股、小盘股拉升远远比大盘股来的快的多。所以,通常情况下,选择中小盘股票。3公司的控股股东具体分析一只股票,第三是要看这支股票的控股股东。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在公司中控股是否超过50%以上?如果超过50%,那么,第一大股东对该公司绝对控股。第一大股东的绝对控股标志着公司能持续发展。如果第一大股东不能绝对控股,有可能导致被其他公司趁虚而入,从而导致股票在市场上动荡不已。在公司股东中,前10大股东你需留意。4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具体分析一只股票,第三是要看这支股票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别是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掌门人,董事长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你在平时的新闻、报刊、杂志里去收集董事长的点点滴滴的事迹。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那种肯做慈善事业的董事长,通常具有良好的品德,既然肯做好事,那么,管理自己的公司也不会差到哪里去。5公司的业绩具体分析一只股票,第四就是要看股票的业绩。业绩是衡量公司是否优秀的最为重要的标准。一个优秀的公司,应该有良好的业绩,有创造净利润的能力。公司的业绩是通过良好的管理,严格的财务,优质的服务创造出的。那些把公司吹上了天,但业绩却非常差的公司的股票尽量不要去碰。6公司的股东权益具体分析一只股票,第五就是要看股票的股东权益。通常情况下,股东权益越高的股票,意味着公司的分红会很好。要了解股票往年的分红派息情况。如果一只股票,年年分红派息仍保持较高的股东权益,那么,这种股票值得你拥有。毕竟,市场通常对那种高送配的股票比较追捧。7公司的公告具体分析一只股票,第六就是要看该股票在消息面上的各种公告。要用去伪存真的思维去分析。记得以前有个报社的人写了篇文章叫“鱼塘里放卫星”。这篇文章就是对某公司的业绩提出严重质问,认为一个养鱼的公司不可能有这么好的业绩。当时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刻在市场上引起欣然大波,那公司股价立刻大跌。结果的事实还真叫这位报社的人说准了,那公司在造假账。这件事情说明了,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公司的公告,而不能听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