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洞悉当前形势,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农业人口非农化,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预计到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中国正在加快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步伐等。这些因素将对我国农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是农民经营土地规模相对扩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劳动者收入;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即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劳动力空间,同时也对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出挑战。
从目前发展形势看,毋庸置疑,中国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农业将有以下重大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从贡献型向国家补贴型转变,农业家庭化经营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资源粗放经营向资源密集的集约经营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等。每一个方向上的转变都带有同等或更大的利益;每一个方向的转变都为革命的种子提供充足的阳光与雨露;每一个方向的转变都促进现代农业格局的形成。到2020年,我国农业以高产·优质·安全·生态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与物质装备为手段,将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和工程技术等科学技术为支撑,形成现代农业基本格局,初步实现农业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支撑农业增长的动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不仅受资源的禀赋,更重要的是依赖科技发展水平。今后十几年,世界农业科技优先发展的科学领域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节水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农业产品加工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农业科技研究领域与方向:
农业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的创新;植物遗传育种;植物高效生产;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免疫诊断等方面。
信息技术:农业专家系统;精确农业;虚拟农业;农业智能决策技术;农业系统数字模拟技术;农业信息分析采集技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集成技术等。
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雨水蓄集工程;旱地蓄水保墒耕作技术;沟灌技术;膜上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补灌措施;化学调控技术等促进节水农业技术向着定量化·规范化·模式化·集成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农业废弃物即使大污染缘又是个大的生物资源。1.形成以“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一个全程治理的运行模式。2.使更多的废弃有机物进入农业生物是循环体系,以保障土壤肥沃与可持续发展。3.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产业。
农产品加工技术:从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出发,加大农业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增值技术开发应用。包括农产品产生的精选·分级·保鲜·贮藏·烘干·包装新技术开发应用。建立全冷链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效率。
设施农业技术:农机与设施的全套装备技术;节水灌溉新材料与设备;环境友好缓释控释肥料;新型可降解地膜合棚膜等。
管理科学技术:加强管理科学在农业中应用研究,从宏观层面重点在提升农场品国际竞争力资源持续利用等方面;在微观层面重点在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最后还需强调的是,农民科技文化无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严重制约着劳动效率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民增效。当务之急必须培养出成千上万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B.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明代以前) 注:英国学者罗伯特·坦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农学等史书典籍以文字记载着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使中华农业科技得以传承,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4分)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独树一帜,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4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落后思想和传统农业经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近代农业的衰微。(4分)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是近代农业科技走向落后的重要原因。(4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忽视了农业生产者的主体地位,不善于向劳动群众学习是中国近代农业科技落后的重要因素。(3分) ④价值现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封建专制思想和对古代先贤的盲目崇拜禁锢了人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3分) (注:每问答案合理即可给分,有关键词即可适当给分。) C. 农业科技成就的资料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D.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为此,要:(1)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4)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5)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E. 职业环境如何分析 职业环境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1、行业分析:如XX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人业匹配分析。 2、职业分析:如XX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发展前景、人岗匹配分析。 3、企业分析:如XX单位类型、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发展阶段、产品服务、员工素质、工作氛围等,人企匹配分析。 4、地域分析:如XX工作城市的发展前景、文化特点、气候水土、人际关系等、人城匹配分析。 (5)国农科技股票环境分析扩展阅读: 职业的特征: 1、职业的社会属性。 职业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现象,它体现的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结合关系,其实也体现出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劳动产品的交换体现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 这种劳动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无疑是社会性的,他们之间的劳动交换反映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等价关系,这反映了职业活动职业劳动成果的社会属性。 2、职业的规范性。 职业的规范性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职业内部的规范操作要求性,二是指职业道德的规范性。不同的职业在其劳动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性,这是保证职业活动的专业性要求。 当不同职业在对外展现其服务时,还存在一个伦理范畴的规范性,即职业道德。这两种规范性构成了职业规范的内涵与外延。 3、职业的功利性。 职业的功利性也叫职业的经济性,是指职业作为人们赖以谋生的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逐利性一面。职业活动中既满足职业者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把职业的个人功利性与社会功利性相结合起来,职业活动及其职业生涯才具有生命力和意义。 4、职业的技术性和时代性。 职业的技术性指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每一种职业往往都表现出一定相应的技术要求。职业的时代性指职业由于科学技术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变化导致职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性。 F. 农学的就业前景到底怎么样 农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农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区域经理、农业技术销售培训生、销售代表、销售经理、农艺师、大区经理、化肥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销售代表浙江江苏安徽、业务员、销售工程师、化工销售代表市场营销专员等。 G. 互联网 有机农业项目计划书应从哪些方面写 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很大发展。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解决有机产品需求不断增多的问题,生态有机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应运而生,建立有机农业研发基地的春天已经到来。 1.3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园区招商引资所形成的产业资源,马池口村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基地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将园区建设为:现代有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枢纽,高新有机农业技术、品种及资源的展示平台;强势有机农业企业的孵化中心;现代有机农业文化的交流窗口。通过高新科技的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入驻,建立小规模示范基地,开展跨科学、多领域的横向合作,开展有机农业全程技术研究、咨询和技术服务。并开展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基地技术服务、基地认证服务、有机农产品开发、有机农业行业技术人才培训、有机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全国农业创新中心,一贯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北京农业产业在整合资源、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北京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组织资源优势都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北京拥有众多的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学和研究所,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从业农业技术人员近11万人,农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全国农业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监督与管理中心全部集中在北京,具有独特的监管与审批中心地位优势,产业发展组织资源高度密集。针对北京市发展有机农业产业的各项优势,结合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马池口村生态有机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将逐步完善创新、认证、监管、研发、流通、服务六大功能,立志成为全国有机农业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总部基地的聚集区。 1.3.1项目必要性及依据 高新科技研发基地需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需要以国际大都市为依托,具备与国际接轨的交通、通讯、金融、商业、技术、人才、市场、政策配套等外部环境,马池口村位于昌平新城中部,东侧为京藏高速公路,西部为京包高速公路,南临六环路,中部有区域性公路干线,交通极为便捷;城市干路与南部国家工程创新基地及北部昌平老城区、昌平科技园园区等重要功能区紧密相连,有利于引 导技术研发与服务、商业物流、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本地区辐射。京藏高速两侧集聚的大量的科教、研发、生产的高科技实体所组成的中关村高科技走廊、沙河高教园区、昌平科技园等为马池口村建设生态有机农业科技研发总基地提供良好区位优势。 1.3.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3.2.1项目建设规模 该项目预估用地约600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的原则,构建一个国际一流的有机农业研发系统、绿色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科技研发基地。 1.3.2.2项目内容 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市场占有、高关联度的生态有机农业科研总部基地。根据“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滚动发展、形成规模”的原则,重点支持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有机肥有氧发酵和活性堆肥技术;厌氧发酵追肥技术;绿肥的种植技术;有机作物的轮作、间作技术;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改良技术;天敌保护、增值、招引和释放技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病虫害诱集、驱避技术;物理防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环境监控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努力形成集团优势、规模优势和集体竞争优势。 1.3.3产业基地功能区划分 基地主要由两类功能区组成,如图: 研发与企业孵化区 示范区 示范区 研发与企业孵化区:吸引国内外有机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入园建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建立一批关键技术的放大平台,加速生态有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出具备产业化开发条件的技术成果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成果转化区:引进和新建一批企业,针对不同有机农业产品,建立产业化开发和示范基地,带动园区快速发展。马池口村地势平坦,地力肥沃,适宜培育各种有机作物和食品。 1.4项目竞争情况分析 1.41该科研基地经营战略SWOT分析 S— 优势 说明 1、交通便利 东临京藏高速公路,南邻六环路,西部为京包高速公路,中部有区域性公路干线 2、投资商资金充足 远辰 3、区位占优势 马池口村位于京藏高速产业走廊核心位臵,有利于引导技术研发产业想本地区辐射 4、周边组团经济辐射 中关村高科技走廊、沙河高教园区、昌平科技园等为马池口村提供良好经济辐射 5、政策扶持 发展有机农业认证周期长,投入大,政府政策推动有机农业科研应用成果 1.42行业竞争及经营环境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分析、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可初步做出如下结论:北京市昌平区写字楼资源十分密集,昌平区科技园、中关村高科技走廊、未来科技城、小汤山农业示范园等,他们以绝对综合优势领先,鉴于马池口村面积有限,产业园的综合竞争力与这些园区相比差距很大,竞争不在同一水平。 但是,生态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的实施,引进各种现代先进的有机农业设备、有机农业科技实验室,为基地内的各种有机农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功能,吸引国内外有机农业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突破土地面积局域限制,是马池口村科研基地项目的突出亮点。 W— 劣势 说明 1、政策社会环境 不处于昌平区重点规划的产业园内 2、面积过小 农业规划面试600亩,这与现有产业园或基地规模相比,相差很远。 3、高压线对基地规划用地分割严重 高压线不易移动,对马池口村科研基地空间发展有不利影响 4、公共关系劣势 未建立良好的区域公共关系与品牌社会形象,市场认知度低 O—机会 T— 威胁 1、国内没有形成规模的有机农业产业园; 2、基地效应容易招商 3、旧村改造易于规划 1、周边昌平科技园相对强大 2、与周边科技园同质化现象 3、现有土地面积限制发展 4、周围村庄环境与改造后面貌不匹配 1.5项目经济指标分析 1.5.1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园区建设期3年(2011-2014),企业孵化中心和示范区总投资5亿元。 园区资金来源包括业主和其他受益人自筹、申请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三部分,其筹措的主要途径: (1)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含招商引资)25000万元,占园区总投资的50%; (2)申请国家投资10000万元,占园区总投资的20%; (3)申请银行贷款15000万元,占园区总投资的30% 。 1.5.2经济效益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亿元,随着企业的不断进驻,大约五年能收回全部投资。 1.5.3园区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有机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推动北京市现代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业产业化进程及有机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扩展并加快有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的范围及速度,提高区域内有机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力水平。通过建设专业科技园,带动主导产业的领先发展,并通过示范推广与辐射,广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以现代有机农业科技及特色有机农业资源辐射广大的区域,为北京乃至全国有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1.5.4园区生态效益 园区建设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建立复合型生态经济良性系统为突破口,以优势特色产业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从规划布局、产品流程及环境管理全过程贯彻生态、环保、无公害理念,在马池口村建立特色显著、效益突出、经济可持续的产业经营体系,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工程示范和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