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我国股票市场环境因素分析
扩展阅读
融资融券的股票可以买跌 2024-09-27 19:20:55

我国股票市场环境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5-31 15:31:56

㈠ 我国股票市场近期动向以及其原因(宏观)

股票市场近期动向和原因分析近期消息面上,有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此前,深圳特区扩关申请、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等相继获批。多个区域政策密集出台,另区域板块有了炒作题材。还有上周六,央行宣布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将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出现实质性升值的概率有限,以目前国内经济现状来看,如果此时启动人民币升值,将对正在调控的楼市再度形成支撑,这或许又将引发国内继续紧缩的预期,此次央行的表态对市场构成中性偏好的消息,只能说给市场增加了一些做多的砝码。从本周一的技术分析,沪指尽管成功突破了5日、10日均线,但是在20日均线附近的观望情绪依旧浓重,在还末有效突破20日均线的情况下还难现继续上涨势头,须谨慎看待,特别关注上涨时的成交量能否放大配合,多看少动等待趋势的明朗。
A股市场中期上涨或下跌的拐点,往往与偏股型基金仓位的高点呈现反向相关。即基金股票平均持仓创历史新高、或逼近历史新高,A股结束中期上涨行情进入调整;当基金股票平均持仓大幅下降,特别是跌破70%时,A股将结束调整进入中期上涨。支持大盘进入筑底阶段的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基金仓位的变化。截至上周统计,基金的股票仓位基本全部有所降低,目前在2500点区域基金仓位已经回落到75.4%,这可作为一个参考。

㈡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因素

1.短期影响:国家政策,如印花税、银行相关利率、投资振兴规划等。

2.中期影响:流动性,资金是股市上涨的直接因素。

3.长期影响:公司基本面,毕竟价值决定价格

外围市场也有一定的心理影响。

至于技术面和价格,就是鸡和蛋的关系了。应该是先有价格,再有技术面。

总的来说是价值决定价格,资金推动市场,庄家主宰个股,利益驱动操作。

㈢ 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未来的走势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

(3)我国股票市场环境因素分析扩展阅读:

2013年影响股市表现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将在2013年实现温和复苏,各项经济指标将逐步好转。与2012年每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低于年初预期相比,2013年每个季度实际增速有望不断超出年初预期,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仍不会有起色,但内需的增长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铁、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增无减,投资仍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㈣ 如何将基本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法相结合起来,在我国股票市场上进行有效的投资

铁路板块将持续数年增长
具体理由: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已经基本贯通,同样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铁路,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指导下将加快发展速度。同时,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铁路新线17000公里,因此铁路行业未来五年仍将保持高速发展,这就给相关受益公司带来大定单的同时,也保证了其未来几年业绩增长的持续性。所以,随着国家铁路大建设的展开,该板块的未来行情值得期待,中长线继续关注。
应对策略:投资者应注意把握大盘节奏,捕捉强势个股的低吸机会。
下周启稳回升可能性较大具体理由:由于降息对银行、保险业的经营有一定负面影响,金融股轮番下的估值对股指造成较大的拖累,而金融股占比较小的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数的表现较为稳定,虽然降息会加重银行、保险的经营压力,但两大行业在经济放缓中的业绩下降幅度仍会远远低于整个各行业的平均水平,目前两大板块对利空的反应已有过度之嫌,由于降息过后,市场对周末的利好预期下降,股指全天表现疲弱,但上证指数已回调至30日均线附近,利好出台后的高开走低也将基本告一段落,下周股指在均线支撑下企稳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㈤ 简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股市的兴衰反过来也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快慢。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都将对股市及股市中存在着的各种股票发生显著作用。对这些作用,股票投资者和分析者必须做到了然于胸,不然,他们就没法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分析宏观经济面对股市的影响,其意义十分重大。
在影响股价变动的市场因素中,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或称景气的变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企业营运及股价的影响极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经济周期与股价的关联性是投资者不能忽视的。
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说来,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繁荣时,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这种变动的具体原因是,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当经济衰退已经达到经济危机时,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经济周期经过最低谷之后又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商品开始有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又能开始给股东分发一些股息红利,股东慢慢觉得持股有利可图,于是纷纷购买,使股价缓缓回升;当经济由复苏达到繁荣阶段时,企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增,商品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开始大量盈利,股息、红利相应增多,股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应当看到,经济周期影响股价变动,但两者的变动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况是,不管在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股价变动总是比实际的经济周期变动要领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价已开始下跌,而在复苏之前,股价已经回升;经济周期未步入高峰阶段时,股价已经见顶;经济仍处于衰退期间,股市已开始从谷底回升。这是因为股市股价的涨落包含着投资者对经济走势变动的预期和投资者的心理反应等因素。根据经济循环周期来进行股票投资的策略选择是:衰退期的投资策略以保本为主,投资者在此阶段多采取持有现金(储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证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资损失,以待经济复苏时再适时进入股市;而在经济繁荣期,大部分产业及公司经营状况改善和盈利增加时,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进的散户,往往也能从股票投资中赚钱。当然还在有例外现象不时发生,例如,一般情况是企业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于企业扩大规模而希望增资的景气的时期,资金会大量流入股市。但却出现有萧条时期资金不是从股市流走,而是流进股市,尤其在此期间,政府为了促进景气而扩大财政支付,公司则因为设备过剩,不会进行新的投资,因而拥有大量的闲置货币资本,一旦这些资本流入股市,则股市的买卖和价格上升就与企业收益无关,而是带有一定的投机性。此外,投资股票除了要洞悉整个大市场趋势外,还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股票在不同市况中的表现,有的股票在上涨趋势初期有优异的表现,如能源、(机械、电子)设备等类的股票;有的却能在下跌趋势的末期发挥较强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业股、消费弹性较小的日用消费品部门的股票。总之,投资者还应该考虑各类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况下作出具体选择。
国民经济形势的好坏决定了投资的主观愿望。在国民经济形势比较景气的年份,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份额多,投资所需的资金与物资都有保证,投资的效益也较高,使投资者对投资的前途持乐观态度,因而投资的愿望就容易产生;反之,经济形势不好的年份,国民收入中大部分数额要用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和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投资缺少物质和资金条件,投资前途黯淡,投资愿望就不易产生。 国民经济形势制约着投资实现的客观条件 投资要在经济大环境中进行,受这个大环境的调节支配。不同的经济气候对投资有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得投资者必须按经济运行的要求对自己的投资战略与行为进行调整与安排。就最简单的来说,国民经济会表现为繁荣景象和衰退形势,在这不同的情况下,将促使影响国民经济重要变化的各种关键因素的变量,例如利率与物价会发生提高或降低的变动。投资者在这种不同的环境中的投资活动,势必要受到重大影响,而不得不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和安排,以谋求发展或生存。因此投资者必须对宏观的国民经济形势作出适当的分析。投资者进行投资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投资对象与投资时机的选择。投资者总希望把资金或资源投入到效益好、风险低、前途光明的部门或行业中去,同时也总希望能把握最佳投资时机,以期获取最大利润。与之相适应,投资者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主要应从两个层次上进行: 第一个层次是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它大致处于经济发展的哪一阶段、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目的在于为决定是否投资与何时投资提供依据。 第二层次是对国民经济形势进行产业分析,比较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明确各产业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各产业各自的发展趋势,为选择投资对象确定大致的方向。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介绍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技术。

㈥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 2007 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 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 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 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 1664.93 点。至 2008 年 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 2000 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 2005 年我国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 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 2003 年、 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 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 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 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 60 — 100 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虽然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 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二)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股市发展出现过度繁荣,进而产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这种泡沫被挤压,股市便会迅速萎缩;二是股市发展持续低迷时,股市价值被低估,对投资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将在很长的时期内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2、“企业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过包装、公关实现上市,是目前股市结构中存在的最大痼疾。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为一方政府获得税收利益的主要保证,这一点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以这种标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上市不以盈利多少为准绳,而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企业圈钱行为严重,各种虚假行为、不诚信行为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国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近年来,企业圈钱行为被屡屡曝光,从上世纪 90 年代的银广夏、琼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国美事件,企业利用上市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3 、机构投资者坐庄行为加剧了股市的混乱局面国外经验表明,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有效管理会减少股市的震荡。而我国由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机构投资者常常利用资金优势对股市进行操纵。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培育和壮大,股市投资资金已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的投资动向直接引导着市场走势。由于我国目前价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机构投资者奉行的以(本栏目策划、编辑:曹敏)价值来定盈利的思想难以行得通。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采取操纵信息、操纵交易等手段来获取高额回报,更有甚者,还会与企业相互串通,通过获得内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户的经济利益。(三)股市内部环境恶化,制度缺失现象严重我国股票市场内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设目标导向存在误区,造成股票市场环境恶化。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成立股票市场是为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一种权宜之计,这种定位造成股市发展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因此,那些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为了股市主体,为了扶持这些国有企业,股市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均受到了严重损害。二是股权分置造成股市参与者利益严重不均衡,股市长期偏离正常价值。由于存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股市参与者的风险和收益存在严重不对等的局面,集中表现在同股不同利现象。同时由于流通股所占比例过大,影响股票价格的真实性。虽然 2005 年已经开始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目前来看,大小非的减持力度和价值定位都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同时,减持过程中也存在着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现象。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风险制度欠缺,股市环境难于净化。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实现退市有利于净化股票市场的环境,但我国目前还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退市制度作为企业可以退市的依据。从我国退市制度的现状来看,退市标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证券法》、退市办法、上市规则中都有所规定,但存在不科学、不统一、相互矛盾等问题。同时,我国股市风险制度不完善,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措施。从我国股市设计的总体思路来看,风险制度被忽视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风险防范措施较为缺乏、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四)外部环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得到保障我国股市外部环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股票市场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施的时机仍较为滞后,而且没有实施配套措施,效果并不明显。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参与者利益受侵害现象严重。近两年中小股东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东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大股东总是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来谋取暴利。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业信用等级和监管实施办法,因此,为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行政干预过多,股市难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股市建立以来,我国政府反复救市、不停托市,都为股票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政府这种行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场丧失了优胜劣汰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功能。二、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现状的相关建议(一)进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资功能,强化收入分配功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完善投融资功能应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优先安排有优质资源的企业上市。为使市场回归到应有的稳定状态,应适当召回部分在海外运作较为出色的公司,带动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减少市场投机行为。同时,阶段性的改进配额制,对那些确属需要国家扶持的行业和地区仍保持适当的配额制,而对于纯属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上市来谋取利益的地区应予以取消配额。强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发展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通过市场的多样性来降低居民收入风险;其次要建立公正、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居民在信息不对称过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为,并有效防止操纵市场行为。市场的核心功能还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应建立和规范股票定价制度和发行制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二)优化股票市场结构,加强监管,杜绝市场上违法行为的发生首先,摒弃当前政府的托市行为,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适当界定政策与市场的边界,消除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市场的问题交由市场解决,但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应对。其次,加大对违规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惩戒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对多次违规的上市公司,除给予一定罚金外还应按情节严重程度诉诸于司法处理。最后,强化政府监管的独立性,减少政府因为利益重叠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处于超然独立的位置。为实现独立性,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措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三)完善市场目标,推进市场改革首先,改进股市建设目标。真正使原有为国有企业解困的目标转变为为优质企业服务、为国家宏观经济服务的目标上来。其次,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平稳运行。从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看,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实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使大股东更加关注公司业绩,中小股东也可以采用间接方式来实现自身权利。同时必须根据股市发展态势来决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对价水平,以确保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失。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质量,减少那些效益较差、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占用股票市场资源。同时,加强股市应对风险的能力,建立行业风险评估制度、金融工具风险评估制度等。(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保证外部环境良好运行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因为好的法律制度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社会中介机构相关制度和政府监管等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主要是市场参与者信用评级制度、信用档案制度等。最后,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将政府的主要职能限定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法规、法律的建设和股市建立的总体思路和方针。

㈦ 简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求答案

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股市的兴衰反过来也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快慢。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都将对股市及股市中存在着的各种股票发生显著作用。对这些作用,股票投资者和分析者必须做到了然于胸,不然,他们就没法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分析宏观经济面对股市的影响,其意义十分重大。
在影响股价变动的市场因素中,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或称景气的变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企业营运及股价的影响极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经济周期与股价的关联性是投资者不能忽视的。
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说来,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繁荣时,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这种变动的具体原因是,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当经济衰退已经达到经济危机时,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经济周期经过最低谷之后又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商品开始有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又能开始给股东分发一些股息红利,股东慢慢觉得持股有利可图,于是纷纷购买,使股价缓缓回升;当经济由复苏达到繁荣阶段时,企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增,商品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开始大量盈利,股息、红利相应增多,股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
应当看到,经济周期影响股价变动,但两者的变动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况是,不管在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股价变动总是比实际的经济周期变动要领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价已开始下跌,而在复苏之前,股价已经回升;经济周期未步入高峰阶段时,股价已经见顶;经济仍处于衰退期间,股市已开始从谷底回升。这是因为股市股价的涨落包含着投资者对经济走势变动的预期和投资者的心理反应等因素。
根据经济循环周期来进行股票投资的策略选择是:衰退期的投资策略以保本为主,投资者在此阶段多采取持有现金(储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证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资损失,以待经济复苏时再适时进入股市;而在经济繁荣期,大部分产业及公司经营状况改善和盈利增加时,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进的散户,往往也能从股票投资中赚钱。
当然还在有例外现象不时发生,例如,一般情况是企业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于企业扩大规模而希望增资的景气的时期,资金会大量流入股市。但却出现有萧条时期资金不是从股市流走,而是流进股市,尤其在此期间,政府为了促进景气而扩大财政支付,公司则因为设备过剩,不会进行新的投资,因而拥有大量的闲置货币资本,一旦这些资本流入股市,则股市的买卖和价格上升就与企业收益无关,而是带有一定的投机性。此外,投资股票除了要洞悉整个大市场趋势外,还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股票在不同市况中的表现,有的股票在上涨趋势初期有优异的表现,如能源、(机械、电子)设备等类的股票;有的却能在下跌趋势的末期发挥较强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业股、消费弹性较小的日用消费品部门的股票。总之,投资者还应该考虑各类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况下作出具体选择。
国民经济形势的好坏决定了投资的主观愿望。在国民经济形势比较景气的年份,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份额多,投资所需的资金与物资都有保证,投资的效益也较高,使投资者对投资的前途持乐观态度,因而投资的愿望就容易产生;反之,经济形势不好的年份,国民收入中大部分数额要用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和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投资缺少物质和资金条件,投资前途黯淡,投资愿望就不易产生。
国民经济形势制约着投资实现的客观条件 投资要在经济大环境中进行,受这个大环境的调节支配。
不同的经济气候对投资有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得投资者必须按经济运行的要求对自己的投资战略与行为进行调整与安排。就最简单的来说,国民经济会表现为繁荣景象和衰退形势,在这不同的情况下,将促使影响国民经济重要变化的各种关键因素的变量,例如利率与物价会发生提高或降低的变动。
投资者在这种不同的环境中的投资活动,势必要受到重大影响,而不得不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和安排,以谋求发展或生存。因此投资者必须对宏观的国民经济形势作出适当的分析。
投资者进行投资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投资对象与投资时机的选择。投资者总希望把资金或资源投入到效益好、风险低、前途光明的部门或行业中去,同时也总希望能把握最佳投资时机,以期获取最大利润。与之相适应,投资者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主要应从两个层次上进行:
第一个层次是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它大致处于经济发展的哪一阶段、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目的在于为决定是否投资与何时投资提供依据。
第二层次是对国民经济形势进行产业分析,比较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明确各产业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各产业各自的发展趋势,为选择投资对象确定大致的方向。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介绍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技术。

㈧ 如何分析一个股票的风险因素

股市风险是指买入股票后在预定的时间内不能以高于买入价将股票卖出,发生帐面损失或以低于买入代价卖出股票,造成实际损失。
股市有风险,那么对风险如何防范,有下列方法:
1.回避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来自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回避方法。一是要掌握趋势。对每种股票价位变动的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了解其循环变动的规律,了解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例如小汽车制造业,在社会经济比较繁荣时,其公司利润有保证,小汽车的消费者就会大为减少,这时期一般就不能轻易购买它的股票。二是搭配周期股。有的企业受其自身的经营限制,一年里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停工停产,其股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会下跌,为了避免因股价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可策略性低地购入另一些开工、停工刚好相反的股票进行组合,互相弥补股价可能下跌所造成的损失。三是选择买卖时机。以股价变化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算出标准误差,并以此为选则买卖时机的一般标准,当股价低于标准误差下限时,可以购进股票,当股价高于标准误差上限时,最好把手头的股票卖掉。四是注意投资期。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呈一定的周期性,经济气候好时,股市交易活跃;经济气候不好时,股市交易必然凋零。要注意不要把股市淡季作为大宗股票投资期。在西方国家,股市得变化对经济气候的反映更敏感,常常是在经济出现衰退前6个月,股价已开始回落。比如1991年2月,美国经济进入新的一个衰退期的前6个月,著名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已开始下跌,而在经济开始复苏前半年,股价即已开始回弹。根据历史资料分析,还可知道它的经济繁荣期大多持续48个月。因此,有可能正确地判定当时经济状况在兴衰循环中所处的地位,把握好投资期限。
2.分散系统风险 股市操作有句谚语:“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话道出了分散风险的哲理。办法之一是“分散投资资金单位”。60年代末一些研究这发现,如果把资金平均分散到数家乃至许多家任意选出的公司股票上,总的投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发现,对任意选出的60种股票的“组合群”进行投资,其风险可将至11.9%左右,即如果把资金平均分散到许多家公司的股票上,总的投资收益率变动,在6个月内变动将达20.5%。如果你手中有一笔暂时不用的、金额又不算大的现金,你又能承受其投资可能带来得损失,那你可选择那些会又高收益的股票进行投资;如果你掌握的是一大笔损失不得的巨额现金,那你最好采取分散投资的方法来降低风险,即使有不测风云,也会“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至于“全军覆没”。办法之二是“行业选择分散”。证券投资、尤其是股票投资不仅要对不同的公司分散投资,而且这些不同的公司也不宜都是同行业的或相邻行业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或都是不同行业的,因为共同的经济环境会对同行业的企业和相邻行业的企业带来相同的影响,如果投资选择的是同行业或相邻行业的不同企业,也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只有不同行业、不相关的企业才有可能次损彼益,从而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办法之三是“时间分散”。就股票而言,只要股份公司盈利,股票持有人就会定期收到公司发放的股息与红利,例如香港、台湾的公司通常在每年3月份举行一次股东大会,决定每股的派息数额和一些公司的发展方针和计划,在4月间派息。而美国的企业则都是每半年派息一次。一般临近发息前夕,股市得知公司得派息数后,相应得股票价格会有明显得变动。短期投资宜在发息日之前大批购入该股票,在获得股息和其他好处后,再将所持股票转手;而长期投资者则不宜在这期间购买该股票。因而,证券投资者应根据投资得不同目的而分散自己得投资时间,以将风险分散在不同阶段上。办法之四是“季节分散”。股票的价格,在股市的淡旺季会有较大的差异。由于股市淡季股价会下跌,将造成股票卖出者的额外损失;同样,如果是在股市旺季与淡季交替期贸然一次性买入某股票,由于股市价格将由高位转向低位,也会造成购买者的成本损失。因此,在不能预测股票淡旺程度的情况下,应把投资或收回投资的时间拉长,不急于向股市注入资本或抽回资金,用数月或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此项购入或卖出计划,以降低风险程度。
3.防范经营风险 在购买股票前,要认真分析有关投资对象,即某企业或公司的财务报告,研究它现在的经营情况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况趋势。如果能保持收益持续增长、发展计划切实可行的企业当作股票投资对象,而和那些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资距离,就能较好地防范经营风险。如果能深入分析有关企业或公司的经营材料,并不为表面现象所动,看出它的破绽和隐患,并作出冷静的判断,则可完全回避经营风险。
4.避免利率风险 尽量了解企业营运资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利率升高时,会给借款较多的企业或公司造成较大困难,从而殃及股票价格,而利率的升降对那些借款较少、自有资金较多的企业获公司影响不大。因而,利率趋高时,一般要少买或不买借款较多的企业股票,利率波动变化难以捉摸时,应优先购买那些自有资金较多企业的股票,这样就可基本上避免利率风险。
5.避开购买力风险 在通货膨胀期内,应留意市场上价格上涨幅度高的商品,从生产该类商品的企业中挑选出获利水平和能力高的企业来。当通货膨胀率异常高时,应把保值作为首要因素,如果能购买到保值产品的股票(如黄金开采公司、金银器制造公司等股票),则可避开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