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篇股票分析論文
300070)碧水源公司總股本14700萬,流通股本3700萬。發行價69元,09年 PE 94.5。
水在生活中不可或缺,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需求日增供應卻有限,且用水污染卻日益嚴重,能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要麼擴大供應,這個受自然條件限制,要麼就是將污水取出污染後重新使用,污水資源化達到城市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原有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已經相當成熟,可以滿足一般的污水處理需求,但在現代社會污水日趨嚴重,城市用地緊張的各種因素影響之下,對回收的水質的要求嚴格,使得MBR這種原來顯得昂貴的技術進入了大規模推廣期,在出水水質和佔地,電耗,污泥等綜合指標較優的背景下,投資成本比傳統工藝高10%的缺點變得無足輕重,而且隨著技術發展,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都趨於下降,MBR取代傳統工藝的潛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再生水這一塊,幾乎將是必然選擇。
行業趨勢向好,誰會是受益者?碧水源08年全國市場佔比60%,關鍵是建立了一批示範工程,這些是巨大的先行優勢的,其他參與者有GE,SIMENS.都是半路收購技術型公司進入這個行業。在公用行業,本土公司是有本土優勢的,在成本性價比,服務上都會優於國外競爭對手。產業鏈結構與原有的工藝路線不同,MBR產業鏈是一體化的,尚未分解,碧水源掌握著從膜到膜組器再到工藝路線設計的全套核心技術,能夠從源頭控製成本,建立行業未來標准。得到全產業鏈的利潤,增強了公司對市場的掌控力。
當然將來市場技術成熟後,產業鏈分工,有獨立的膜廠商,膜組器廠商和接單環保公司的組合,行業毛利會趨於下降,但目前是產業發展初期,技術專利壟斷,廠商都是一體化的,一段時間內不會進入分工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毛利率高,產業鏈通吃,碧水源毛利率48%,而且還會上升。
行業預測:
MBR從示範推廣期進入到爆發期,我國2005年開始MBR項目的建設,MBR是最先進的污水資源化技術,這里引用行業數據,MBR技術2010年處理能力360萬噸,100億元容量,占污水處理市場的8%,2015年300億元容量污水處理市場的27%。行業年增長24.5%。
公司特點:
1 掌握核心技術,從膜生產到膜組器再到工藝路線設計,示範工程實施各個環節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處理工程容量從小到大都已成熟。
2 需求強烈,示範效應形成,在水資源有限污染加重的背景之下,技術優勢在於出水質量高,工藝流程短,耗電少,佔地省,關鍵是對現有的污水處理廠的改造較為容易,施工期僅半年,完工速度快。
3 市場龐大,不光是新建水廠,還有一大批改造項目,全國有4000餘座水廠,如果將來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下降到傳統工藝相同,那麼將會出現加速替代。
4 市場拓展現在是生活污水處理,將來還可以運用到工業污水處理例如石化,食品,冶金,電子電力等行業市場。
5 資產財務指標優良,經營現金流充沛,不像有的明星公司利潤不斷增長,現金卻不斷流出,要靠圈錢發展,公司預收款比08年大幅增加,公司09年收入3億元,已經簽署但未實施的項目有5億元,今年新簽一億以上,收入大幅增長有保障。對應將來市場空間,公司的發展空間還很廣闊。
6募集資金建設項目今年7月就可以完成,將會大幅降低用膜成本,膜的生產能力大幅增加,膜成本比外購的會下降63%。公司的毛利率會呈現上升趨勢。將來可以讓利於客戶,增加對手的競爭壓力,有充足的競爭空間。
總結:巨大的市場容量,順應時代的要求,極少數的玩家,大市場份額領先,高技術壁壘,佔有核心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結論:前景可期。
風險:行業快速成熟,技術擴散,行業出現分工,出現眾多參與者(不過這個市場不是大眾消費市場,只會緩慢出現)膜的生產供應商增多和膜組器的標准化系列化,工藝路線的成熟都是必然趨勢,不過這有待於技術和市場的成熟,對應的表象就是行業毛利率的不斷下降,參與公司的激增。現在還沒有發現這種跡象。隨著行業發展應該可以逐漸觀察到行業的演變。
2.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分析的論文怎麼寫啊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一、系統風險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主要風險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存在兩大風險: 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是指因個別證券公司的特殊狀況造成的風險。如公司的業績不佳、財務狀況不良信息的披露、工人的罷工、公司領導人的更換、市場競爭中的失敗、派息不合理等。 由於各個上市公司的情況千差萬別,非系統風險具有相互抵消的可能, 所以這類風險,可以通過證券組合來加以避免。 系統風險是指由於某些因素給市場上所有的證券都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如宏觀經濟狀況的變化、國家稅法的變化、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變化、世界能源狀況的改變都會使股票收益發生變動。由於這些風險來自企業外部,是單一證券無法抗拒和迴避的,它對所有企業的證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投資者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分散掉,因此,這些風險又叫不可迴避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 根據有關人士對我國上海證券市場風險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較大,平均值為 80% ,而在西方的成熟股市中,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都較小,平均值一般都低,有的僅為 30% 。由此可見,我國的股市與西方成熟股市的差別。 相反,系統風險在證券市場風險中所佔比例較大, 非系統性風險所佔比例較小, 這必然會導致通過投資多元化來分散和降低風險的空間極其有限,股市投資風險較大。回顧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短暫歷史,分析造成股市幾次大起大落的原因,也可以證明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主要來自系統風險。 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就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最大的系統性風險主要來自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台,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二、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成因分析 有關部門過多地採用政策手段干預,加劇了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由於我國的證券市場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政府催生的,而相對於西方證券市場百年興衰發展史來說,且僅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還是一個新生的、不成熟的嬰兒。人們對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各種法規體系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手段不充分,再加上管理體制本身的局限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信息的壟斷性以及運行方式的不規范性等因素的存在,單靠證券市場自身力量無法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要求運行,這就決定了政府必然較多地、更容易地使用政策手段來干預市場,「政策市」即色彩很強。 由於監管層次單一,還沒有形成政府、證券業本身及社會等多個層次的監督體系,並且監管缺乏足夠的透明度,一般投資者事先很難預測股市政策變動的情況,從而造成很大的風險。(2006 年等年份股票市如一場疾風暴雨大起大落,就是因為政府政策、政府幹預、市場消息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引起股價上躥下跳,股價並沒有體現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與財務指標等非系統因素的影響,其結果是中小股民受到最大的損失。從股市過去走勢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也是有關人士為什麼說我國的股票市場是典型的、封閉的政策市場的原因)。 證券市場的功能定位加大了系統風險 一般而言, 證券市場有資源配置、企業融資、對資本資產的風險收益進行合理定價等基本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資源配置功能。在我國由於證券市場不發達,對證券市場功能定位主要局限在幫助國有企業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國有企業籌資解困等。 正是過於強調了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忽略了證券市場的其它功能,導致部分上市公司不思進取,考慮更多的是怎樣索取,通過發新股、配股、增發新股和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方式,變著法向投資者圈錢,把股市圈來的錢當作免費大餐,投資者長期持有,不僅賺不到錢,還要接受上市公司的不斷盤剝圈錢。上市公司的短期行為雖然解決了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但卻為日後再籌資以及股市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患,也加大了系統性風險。這就客觀上加大了系統風險。 退出機制不到位導致過度投機 近年來,在證券市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投資績優股賺不了錢,而投機垃圾股能賺到錢。原因在於大搞資產重組,實實在在出現了一些「烏鴉變鳳凰」的案例。正是在這種誘惑下,兩市大炒重組股,不管真真假假,只要有重組的可能就大炒特炒。然而,真正能重組成功的案例數量卻非常少,比例相當低。但暴炒的結果卻給投資者造成一種錯誤的理念,投資績優股賺不了錢,投機垃圾股能賺大錢。 正是因為退出機制不到位, 才使常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具有所謂的「殼資源」 價值,於是市場中很多早應摘牌的企業,不但沒有被市場淘汰,反而總能屢屢起死回生,成了「莊家的寵兒」。在新規定的退市和恢復上市辦法中,可以說寬松得不能再寬鬆了。 管理層不但給了虧損公司一年的寬限期, 而且同時又規定只要公司重組後盈利,就可以摘掉虧損的帽子,獲得重新籌資能力。正是新規定的出台,使奄奄一息的虧損一族大漲,其原因是投資者認為既然獲得寬限期,那麼必然能重組成功,所以寄希望在「資產重組」上大賭一把,因此忽視了市場風險的存在。這其中的投機成分足可見一斑。這在客觀上損害了理性投資者的利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不再相信所謂的正確的投資理念,客觀上也誤導了人們對政府政策的理解。 購買垃圾股能賺錢的財富效應,使投資者認識趨同,紛紛轉向垃圾股,使股市的系統風險越積越大。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盡快實施退出機制,對大幅虧損股票要堅決摘牌,不搞「起死回生」,真正作到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才能為股票市場朝著健康、理性的方向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查處不力,加劇了系統風險。 有關部門監管不嚴,盡管我們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這對維護二十多年來股票市場的發展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現行的法律和法規在實際貫徹執行方面還存在不足,執法力度還很不夠。主要表現在:現行的法律對於約束上市公司恪守投資承諾軟弱無力,使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行為基本上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如大慶聯誼利用財務公告誤導投資者,至今沒有受處罰;深華源公開違反會計准則做假帳,至今沒有被立案審查;億安科技、水仙股東起訴上交所和證監會,操縱股價造成投資者損失,管理層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等等。在此我們不討論責任的歸屬問題,而是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根源,這就是監管不嚴,查處不力。這樣,無論是上市公司, 還是投資者都無法在一個市場游戲規則健全,能夠完全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環境中參與交易,其結果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加劇了系統風險。 因此, 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上重視資本市場的法制建設問題。企業資金入市助長了股市過度上漲,1993 年證券市場資金准入的制度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允許國有企業、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市, 允許保險公司資金入市,允許券商的增資擴股資金、股票抵押貸款資金和從銀行拆借市場獲得資金入市,對於溝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推動股市發展有積極的作用。但應看到,允許企業資金入市,可 以使資金面變得寬松,但如此寬松的一個負面效果在於投資者忽視股市的基本面風險,上市公司增加股票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股市泡沫風險,不僅損害了大眾投資者的利益,而且也將自己的業績風險暴露在股市泡沫風險面前。 在實業投資前景不好、實際稅負較重、企業邊際利潤很小,而證券市場投資一級市場的投資收益率高達200%, 又幾乎沒有風險,二級市場投資風險目前也並不大的情況下,使證券投資對資金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實業投資。允許企業資金入市,為資金名正言順流入股市打開了方便之門。於是,很多貸款特別是一些大企業的貸款,只在企業內走上一圈,很快就進入市盈率可觀的股市。貸款資金用於「炒股」 雖金額並不太大, 但發生額卻不小。據測算,股票抵押貼現,券商透支,銀行融資,放大了系統風險數倍。一些上市公司收1益的來自戰略投資人,一些上市的實業公司甚至轉向資本運營公司,從價值創造者變成了價值評估者, 就是這種情況的最好證明。 由於受目前各種市場和市場因素的潛在影響,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在客觀上會導致新股發行市盈率過高,使上市公司獲得超額認購資金,這又使發行價走高成為必然趨勢。再就是更多的上市公司為了獲得較多的募集資金,在招股說明書中空列項目,在得到資金後,又變更募集資金投向,更多的上市公司則直接將 錢交給券商炒股票,助長了股市泡沫。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由於難以處理超過計劃的那部分資金,出現募集資金被閑置浪費的現象,違背了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的初衷,也不利於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對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功能。四是目前股權結構非流通股居多,流通股發行價越高,與非流通股的成本價相差越大,將來 國有股按市場價減持的阻力就越大。五是當市場機制不靈時,市場化就成了無政府化的代名詞。其結果是: 發行價高、上市首日開盤價高、上市首日換手率高的三高現象,使上市公司圈錢之風愈演愈烈, 二級市場失血狀況越來越嚴重。造成信息不對稱,加大了系統風險。 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已成為證券市場制度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證券法規都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我們國家也不例外。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並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和國際化,極大地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發展。但相對於迅速發展起來的證券市場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相對滯後,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這主要表現在:信息披露的非主動性;信息披露的隨意性;信息披露的滯後性和不連慣性;信息披露的虛假性、信息披露的不規范性。由此造成投資者和投資者之間以及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因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內容的真假、時間上的先後不同對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做出不同的反映和判斷。由於對新信息的產生及其客觀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很難預期,買賣雙方對證券產品的價值變化的判斷就很不確定,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狀況十分容易引起價格操縱,導致證券產品價格的嚴重扭曲,由此造成證券市場上供求雙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機。 這一方面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證券市場的風險。 加大了系統風險。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要求上市公司是一個有國家法律保護的、制度嚴謹的分權——制衡體系,通過一系列委託代理關系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機制,維系公司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平衡。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企業改制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換個形式罷了。主要表現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國有資產所有者嚴重缺位,和由此產生的代理問題, 作為公司代理人的經理人員缺乏長期的激勵機制;股權結構畸形,難以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由於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經理人員三者之間的責、權、利制度安排難以規范和統一,其結果是,董事會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董事長和總經理一肩挑,行為不受監督和約束,甚至凌駕於董事會之上,獨斷專行等等。 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上市公司與原有母體之間形分實合,在人員、資產、財務方面難分彼此,界限模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是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但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其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資產、財務不分彼此, 完全是一筆糊塗帳,這就給了某些別有用心的大股東以可趁之機。如幸福實業 20億多萬元資產被集團私自拿去抵押,三年來公司居然不知情。更奇怪的是絕大多數擔保不要說沒經過董事會討論,甚至連董事會也不知道。然而,即使上市公司與集團明明白白地實行了「三分開」,部分上市公司也難逃「搖錢樹 」的下 場。因為在多數公司仍然是「一股獨大」。 在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情況下,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將中小股東玩弄於鼓掌之間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析中國證券市場的種種系統性風險,我們不難發現,股票市場最大風險,不是莊家做市炒股票,而是市場交易規則不健全,政策不完善,是管理層重大政策出台時不能確保投資者同一時間獲知,導致上市公司與莊家相互勾結進行內幕交易,而監管部門不及時查處違規、涉嫌犯罪的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投資者在一個 交易規則不健全的市場參與沒有完全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游戲, 其系統性風險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 統風險是在特定時期和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我 們不能因此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 事實上,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是可以控制和化解的。
3. 股票分析論文 2000字左右
我才寫沒幾天的。。。。。
推薦中國石化,理由如下:
1:中國石化最近半年凈利潤下滑嚴重,上半年年報顯示其營業利潤為-237億,國家財政補貼333億,才得以盈利93億元。中國石化在上半年虧損的原因很簡單,因上半年CPI指數居高不下,發 改委沒有根據原油價格來調整成品油價,只6月20日有一次調價,上調汽油、柴油價格每噸1000元。在7月原油價格在147美圓/桶見頂後,一直回落到目前的60-70美圓/桶的區間內,中國石化的煉油業務已經能正常盈利。
2:中國石化上半年承擔的是國家責任,但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股東利益也是中國石化需要考慮的,因此國家不可能一直讓中國石化賠本賣油,然後財政補貼,保持不虧損略有盈利的狀態。發 改委目前控製成品油價格可以說是走計劃經濟時代的老路,扭曲了市場供求關系,因此在原油價格猛漲而國內成品油不提價之際,國人經常會看到鬧 油荒的現象,這種現象很好解釋,因為煉油企業的煉油成本高於其銷售價,所以以檢修的名義停產,來對政府施壓,從2006年開始,哪一次發 改委上調成品油價之前,沒有鬧過油荒?我相信時代是進步的,發 改委不可能長時間控製成品油價格,成品油市場價格遲早會市場化,這樣中國石化的煉油壟斷地位就會產生巨大的壟斷利潤。
3:費改稅,燃油稅的推出已經拖了數年,涉及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導致一直難產。但2008年國家提出節能減排的口號,燃油稅不推出,這個口號基本是空喊。燃油稅推出的前提是,國內油價和國外油價接軌,怎麼接軌?這是一個擺在決策部門面前的難題,2007年初原油在50-60美圓/桶的時候,決策部門猶豫了,錯過一個接軌的最好時機,結果原油一路高漲,最高漲到147美圓/桶,決策部門已經沒有接軌的大環境了,因為高油價的時候接軌,老百姓的生活壓力將急劇增大。目前原油跌到60-70美圓/桶,國內已經有聲音在呼籲這是最後一次機會推出燃油稅了!一旦決策部門拿出燃油稅的時間表,那麼成品油價格體系必然有所松動,可能以後每月根據國際原油價格做一個調整,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這樣的話,中國石化就不會出現虧本賣成品油的困境了。
4:中國石化作為2007年中國企業500強之首,當年營業收入1.2萬億元人民幣。但其凈利潤才549億元,比中國石油差了1345億元凈利潤少了一半還多,而中國石油的營業收入為1萬億元人民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中國石油偏重於上游業務,也就是開采原油,在成品油價格受到發 改委管制的年代,中國石油的盈利能力比中國石化強很多。但中國石化有營業收入1.2萬億元人民幣如此大的基數,只要稍微提高一下毛利率,其營業利潤就能增加很多,相應的每股收益也會增厚,再傳導至其股票價格。
5:個人預計中國石化2008年的每股收益有0.38元,而2009年的每股收益會有0.7元以上,如果發 改委理順成品油定價機制,那中國石化的每股收益還可能更高,而且每年的每股收益會成幾何級數增長。相對應的,如果10倍的市盈率在目前的環境下是合理的,那中國石化的股價從2008年的每股收益上來看,3.8元會是它的一個強力支撐,但2008年馬上結束了,2009年的業績將恢復增長,所以跌到3.8元的可能性極低,在2009年的每股收益上來看,7元會是一個弱支撐。如果把目光再放遠一點,2010年以後,中國石化在弱市的環境下,A股價格不會低於3.8元,而在7元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大盤一旦走好,市場就會給出更高的市盈率,股價也會上漲,因此我建議目前可以逢低建倉,在3.8元-7元這個區間內戰略建倉,持有至2010年以後。
寫於11月6日
4. 急求股票分析論文兩篇!
「金融點評網」匯集了大量專業股評人士以及操盤高手的精彩分析與薦股,一切都是免費的,對我們散戶有很大的幫助!
5. 股市風險的探析
股市風險探析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判斷風險的依據?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
中國股市本輪近20%的暴跌,經過十來天的反彈整理,似乎就這么過去了。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現在還只是看到數百家公司股票連續跌停、市值損失上萬億元,如果我們還簡單地認為,這是股票交易印花稅惹的禍,或者真假「洋鬼子」忽悠出來的毛病,甚至還在暗自慶幸這是對新股民的一次很好的風險教育,而不作系統、深入、貼近實際的思考,那就有點不知教訓,甚至白付學費了。從各類市場參與者在這場風波前後的表現,以及管理層與媒體的作為看,潛藏在中國股市中的內在與外在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那麼這個市場的中長期風險就要比眼前的短期風險更大,更危險,也更有害了。
首先看內在風險。從結構上看,除了系統性風險外,在資本市場上最直接的風險是來自投資品自身的信息風險,也就是由投資品的信息殘缺、延宕、非對稱傳布,或信息虛假、欺詐、操弄等造成的風險。以股票為例,股票作為投資品,其風險主要有公司治理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而所有這些風險都表現為公司信息及信息披露風險。尤其是那些與經營情況和盈利預期直接相關的信息,以違規或違法的方式在市場上做選擇性傳播,更是導致市場異動與投資者行為異常的直接原因。比如,近期杭蕭鋼構(19.59,-0.45,-2.25%)股價異動就典型地反映了這種信息非對稱傳播的危害。
除此之外,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股權分置問題雖然在短期內在股權制度上有了重大變革,並由此引發了市場由熊轉牛的突變,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行為偏好,尤其是只注重自己那部分利益的習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徹底改變。大股東無視全體股東的長遠利益與公司前途,在充分享有股權分置改革以前的那些特殊股權利益之後,又得到了本次股改帶來的利益變現機會,這種一次性制度紅利很可能扭曲大股東的行為,造成普遍的公司治理短期化惡果,比如大股東會盡可能地把短期業績做好,或者製造利好題材,以配合大小非高價減持等等,若是這樣一種結局,那麼這樣的股權分置改革將是可悲的,而中國股市的中長期風險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市場層面看,相對於其他風險,市場操作風險也許是最容易被投資者所感受的。因為隨著股指的漲跌,股價的波動,操作風險也跟著起伏。如果我們撇開其他因素,單就市場操作來講,通常有三大風險會直接呈現在所有投資人面前:一是估值風險,二是資金流量與流向信息風險,三是投資者博弈風險。從實際操作尤其是短線操作看,由於市場是憑實力說話的,因此擁有資金話語權的主力機構永遠是市場的主導者,而中小散戶多半都是群羊效應中的尾隨者,根本無法與主力抗衡,因而市場操作風險主要取決於主力機構。
比如,前兩年上證綜指只有1000多點,主力對當時的市場不認可,股市照樣走熊。而現在的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股市卻已判若兩人。可見對市場的估值,主要取決於主力的贏利預期。在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對股市打壓越低,吸籌越多,日後贏利才越高。而市場的這種估值風險,不僅表現在大盤上,更直接地表現為主力對個股與板塊的操控上。這是其一。其二,對市場操作影響更大的是有關資金流量與流向的信息也受控於主力。因為主力資金不僅會影響股價,而且能隱蔽地把握與操弄資金流量與流向。這便構成了資金信息的不對稱風險。另外,再從博弈關系看,市場上盡管散戶很多,但能夠動用各種交易手段來影響股價的,主要還是主力。所以只有主力機構才是市場的麻煩製造者,才是市場風險的策源地。而主力的所作所為,將直接關系著市場的中短期交易風險。
除了這兩種內在風險之外,還有一種比較隱晦的風險,那就是中介與資訊服務風險。這是由券商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服務殘缺與隱晦的不公正而造成的投資風險。這種風險通常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對服務對象實施差別化服務。比如,對主力資金提供各種買賣便利,而對中小散戶則缺乏包括理財指導與風險提示等在內的起碼的市場服務;還有一種是對資訊產品實施差別化供給。比如,一些中介機構將其調研報告分不同時間和詳略文本,向不同對象發布,造成信息不對稱,進而為不同對象的買賣時點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這種非對稱性信息服務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戶的影響與傷害往往更大、更直接,並由此構成了對股市的短期擾動。
股市的內在風險還有很多,表現形式也五花八門,但不管其表現形式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作為市場參與者,由於各自的利益訴求不同,在博弈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所處的位置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市場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由此觸發的市場風險也有很大差別。從主導性看,首先是上市公司,其次是各類機構,最後才是散戶。而散戶由於其投資偏好千差萬別,不可能形成一股影響市場的合力,因此拿散戶說事,其實是一種誤導。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博弈結果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以強凌弱,用竭澤而漁的方式進行財富掠奪,最後造成市場生態整體惡化,釀成巨大風險;還有一種是共生共榮,形成有合理投資預期的市場生態。就目前而言,特別要警惕的是前一種結果,那是一種危險的游戲,需要從制度上加以制止。
除了內在風險,在觀察股市風險構成時,還有兩個外在因素,也會對股市造成局部系統性傷害,一個是輿論誤導風險,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
輿論誤導風險主要是由媒體或其他機構的信息傳播方式不當而引發的市場風險。這種風險有些可能是由於不懂市場經濟規律或不能公正地對待不同市場主體而造成的;有些卻有可能是出於商業利益而故意操弄的。比如,將財經報道娛樂化,為吸引「眼球」,故意將極小概率事件極力放大、甚至不惜歪曲事實真相,以博取聳人聽聞的效果;又如,有些傳媒熱衷於煽情,追「名人」、「洋人」,放「狠話」、「怪話」,操弄話語權,以謀求賣點;再如,有些證券機構及其代言人出於商業考慮,在不同時點對股市作誘導性評價,等等。
凡此種種,輿論誤導風險,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佔有輿論優勢的利益相關方,為了一己的利益而影響輿論導向,在財經信息傳播的系統、完整、對稱、均衡性上有違「三公」原則,由此誤導公眾,並釀成人為的市場風險。其結果一是造成市場短期波動加大、效率降低,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減弱;二對投資者來說,則意味著投資成本上升、投資判斷力降低,操作失誤增加。在以信息為主導的虛擬市場中,這是一種容易釀成局部性系統風險的人為隱患。
至於監管風險,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監管不到位風險,比如對影響市場的主導性力量,如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對各類機構合法合規經營的監管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市場的基礎和整體質量,對券商等中介機構在對散戶服務特別是風險提示方面的督導是否到位,也直接影響市場心態直至社會輿論;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包括政策措施內容不當和出台時機不當的風險,也將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行。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我們判斷風險的依據?
更為奇怪的是,發出這種聲音的居然有不少是吃過洋麵包的專業人士與財經媒體,比如有媒體稱,中國股民正在搶乘泰坦尼克號這艘冰海沉船,等等。這種用極具煽情色彩的語言不做量化分析的報道出自專業媒體,實在匪夷所思。
如果說股指背離基本面,漲得太快太過,有價值回歸的要求、有市場調整的風險,這好理解;如果有些新股民缺乏必要的投資理財知識與風險防範意識,需要時時加以提醒和告知,這也好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僅憑指數高低或股民開戶多少來判斷股市風險,那也太簡單、太教條、太離譜了。
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而對於股市風險信息的誤導,本身又是一大可笑又可悲的人為風險。
從宏觀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與證券市場的各項近期指標看,短期內都有喜人的業績,也就是說短期內並沒有哪些重大因素能夠改變股指持續向上的牛市格局,令人擔心的則是上述中長期缺陷如果得不到治理,有可能釀成市場未來風險。這是中國股市目前的基本狀況。因此,唯股指是論,僅憑指數高低來評論股市風險大小,是非常粗糙的做法。
但願本輪大跌付出的代價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一點。在對股市風險的評價中,能夠拿出有充分說服力的事實與量化指標來,而不是一葉障目,或者為了別有用心的商業目的,在那裡忽悠人。
6. 股票投資風險論文
投資市場是一個風險市場,這是共所周知的,您可以網路一下NEW星星老師
7. 某股票分析論文(2500字左右)
願意支付100酬勞否
可以任選一隻股票
給你從基本面
籌碼面
技術面寫分析論文
8. 一隻股票的分析論文
證券投資實務實習報告
學校:
班級:
姓名:
學號:
目 錄
實習情況概述 (3)
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2)
券商行業分析 (4)
宏源證券的優勢分析 (4)
行業地位分析 (5)
存在的風險 (6)
投資策略 (7)
總結 (8)
一、實習情況概述:
實習目的:通過對證券市場的實際模擬操作,加強對證券市場的認識,深化對證券市場投資風險的理解,學習投資價值分析方法,學會理性投資。加深對所學課程知識的理解,使學習和實踐相結合。
實習時間: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實習地點:
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首先看一組經濟數據:
10年三季度 10年二季度 10年一季度 09年全年 09四季度
GDP 9.6% 10.3% 11.9% 8.7% 10.7%
10月份 9月份 8月份 7月份 6月份
CPI 4.4% 3.6% 3.5% 3.3% 2.9%
由此,可以直觀的看出我國近期經濟的運行情況。通過在實習期間搜列的各種經濟新聞,我得出以下判斷:
2010年,全球經濟復甦形勢總體較為明朗,然而連續實施的經濟刺激政策,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其負面因素也開始抬頭,主要表現是財政風險的迅速積聚。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總體增長態勢未變,部分指標增速回落,但這種回落在當前環境下對於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良性的。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國財政狀況進一步得到改善,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了較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支減收的效果明顯。
從十年左右中周期角度看,當前我國經濟正在處於新一輪周期復甦期的開端。從三年左右短周期角度看,經濟一季度達到階段性峰值後,由於內部內生增長動力乏力、宏觀調控和外部經濟復甦放緩,下半年經濟將處於短周期的下降階段,復甦期經濟出現反復,面臨著過快下行的風險。
基本判斷之一:世界經濟初放晴———已經恢復增長
各國官方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經濟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增長;日本已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增長,經濟步入復甦軌道;歐洲盡管身陷債務危機,但總體來看,並未脫離世界經濟恢復增長的大趨勢,據二季度經濟學家調查報告顯示,西歐經濟學家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評估連續幾個季度回升,歐盟委員會也調高了增長預期,歐盟企業經理人和廣大消費者對總體經濟變化態勢也持樂觀態度;亞洲繼續扮演著全球經濟復甦領跑者的角色,與上個季度相比,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而我國的經濟形勢變化更為超前,在經歷了加速增長的過程之後,部分指標增幅回落,既實現了復甦,又平抑了通貨膨脹預期,經濟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成為平穩著陸的佼佼者。
基本判斷之二:經濟復甦又遇陰霾———金融風險財政化
經濟危機和反危機政策帶來的一些現實問題是世界經濟持續復甦的掣肘,尤其是目前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風險財政化的困擾,在發達國家表現為財政赤字和債務風險,在發展中國家表現為通貨膨脹。反危機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迅速恢復增長的同時,也帶來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從理論上看,金融風險財政化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是由財政宏觀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決定的。當金融危機足以動搖整個社會的基本運行時,財政就要實施宏觀調控,成為風險的最終承擔者。在實際中,雖然金融風險財政化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金融危機轉化為財政危機的結果卻並不必然出現。這一方面取決於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程度,另一方面取決於金融風險的程度。在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只要金融危機的范圍和破壞力度還在金融調控的能力之內,金融風險與財政的關聯就還是間接的。然而,在這場全球性的大規模金融危機中,市場機制的調節能力已經不能夠獨立引導經濟走出危機,而財政救助措施成為先鋒和主導力量,金融風險財政化成為現實,並且正由過程向結果過渡。
基本判斷之三:撥雲見日———政策的協調將穩定證券市場的健康運行
就「三駕馬車」而言,節奏已經明顯放緩的政府投資和政策密集調控下,2010年對於房地產開發投資和熱錢流動的調控已見成效,這將使投資增速回落趨勢更加牢固。正是從這個角度講,下半年才出現了經濟增速的減緩和下滑。另一方面,三季度美國企業再庫存結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去年同期基數不斷走高,都使今年出口增速下降。而消費保持穩中有升態勢。展望2011年,三駕馬車對GDP的拉動將更趨平衡、協調。
券商行業分析:
對於券商行業來說,其主要的經營內容就是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承銷與保薦業務、融資融券業務、股指期貨業務。而自從推出了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以後,使得券商的經營范圍更加擴大,有了更為廣泛的主營業務來源。而且券商行業整體的漲跌,往往是整個市場的晴雨表,它的會計財務報表客觀的反映了投資者對當前市場的參與度、信心和趨勢變化情況。而在牛市的時候往往較為容易的跑贏大盤,在熊市的時候反而起到穩定器的作用。
2010年11月份以來,估值修復時券商行業的主要基調。大部分的券商股價格都低於其內在價值。14家券商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凈利潤76億元。環比增長32%和41%。如願步出低谷。市場變化趨勢是券商行業的最大基本面。第三季度正是益於市場的回暖,上市券商才取得了業績的增長。從具體業務而言,承銷相對穩定,自營業務的增長也超出了預期,這也是支撐季度業績環比走高的具體原因。
但經紀傭金率降幅卻超出了預期,就前期來看,經紀傭金業務較於第三季度下滑了31%。而第三季度的市場交易總額卻增長了15%。在交易額增長,傭金收入卻不進反退的情況下,我們不難發現,券商行業之間的傭金戰愈演愈烈,有逐漸衍變成惡性競爭的趨勢。
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選擇券商股就要選擇那些當地優勢顯著,沒有明顯競爭的券商。同時在傭金收入不景氣的條件下,自然的也要考慮券商自身的自營業務盈利水平。
券商行業的主要風險因素來源於,貨幣信貸政策收緊的風險,自營證券投資虧損的風險。
宏源證券的優勢分析:
地區壟斷優勢明顯,分享新疆經濟快速增長!
唯一新疆本地注冊券商,地緣優勢明顯:作為唯一注冊地在新疆的券商,宏源證券在新疆享有得天獨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優勢,新疆振興計劃推出後,公司也將成為發展新疆的最大受益者,公司將在各項業務上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為迎接區域振興所帶來的機遇,公司已經提前做好了相關業務考察以及准備。
經紀業務:壟斷優勢將繼續擴大,振興計劃加速發展:得益於強大的壟斷優勢,經紀業務將最大限度的受益於振興新疆計劃。在換手率維持穩定的假設下,市值的增長將帶動新疆未來5年的交易水平維持在每年16%的增長幅度。遠高於全國9%的水平。而宏源證券的經紀業務依託於新疆內營業網點和市場份額的提升,將獲得更快的增速。
截止2009年底,公司已經有55家營業務和11家服務部。雖然公司在烏魯木齊等一線城市面臨異地券商的競爭,但在二三線城市有著絕對的壟斷地位。今年,公司在新疆地區的交易總份額佔61.5%,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
新疆地區的傭金管理制度較為嚴格,最低傭金標准為千分之一,有效的行業自律和一家獨大的競爭格局使得新疆當地的競爭秩序明顯好於其他的地區。傭金下滑水平居於全國最低。
宏源證券的行業地位分析:
宏源證券財務水平連續保持在全國第二的位置。
——————————————————————————————————
存在的風險:
1、宏觀經濟風險,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
2、市場投資環境是其最大的基本前提。
3、異地券商的低傭金競爭。
4、緊縮貨幣政策的出台。
5、自營業務投資風險。
6、經營風險。
投資策略:
短期業績面臨下滑壓力,但新疆振興將提升估值中樞,謹慎增持。短期來看,由於市場重心不斷下移,市場交易量逐漸萎縮,以及行業內傭金率普遍急劇下滑,所以短期內面臨著業績縮水的風險。但與之相對的,更應該看好它的長期發展。
總結:通過這次證券投資分析實務的實習,使我對證券市場有了一個比較全面和感性認識,進一步理解接受課堂上的知識,使理論在實際的生產中得到了運用。近年來,我國的證券市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並且其資金容量也越來越大,這對於從事證券行業的工作者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作為將要走出學校的學生來說,更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加強實踐和設計能力,這樣更有利於將來的發展,使自己在此領域內也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