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1998年姓胡的股票分析師是誰
擴展閱讀
海洛通信股票代碼 2024-10-12 08:59:38
600207 2024-10-12 08:29:02
公司股票上市有哪些程序 2024-10-12 08:24:15

1998年姓胡的股票分析師是誰

發布時間: 2021-05-05 02:24:40

㈠ 中國歷史上姓胡的名人都有誰

人物簡介
胡光墉(1823~1885),安徽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並開辦胡慶餘堂中葯店。
墉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往杭州於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擢為跑街。咸豐十年(1860),因肆主無後,臨終前,以錢庄贈之,乃自開阜康錢庄,並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商紳。 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攻杭州,光墉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委光墉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因此阜康錢庄獲利頗豐。京內外諸公無不以阜康為外庫,寄存無算。他還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佣。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庄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余兩,田地萬畝。由於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是一個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籌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葯號,光緒二年(1876)於杭州涌金門外購地10餘畝建成膠廠。胡慶餘堂雪記葯號,以一個熟葯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餘個,精製成葯,便於攜帶和服用。其時,戰爭頻仍,疫癘流行,「胡氏辟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葯品備受歡迎。此後,胡光墉親書「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葯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制務精」。其所用葯材,直接向產地選購,並自設養鹿園。胡慶餘堂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製中成葯的國葯號,飲譽中外,對中國醫葯事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光緒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企圖壟斷絲業貿易,惹怒外商,聯合拒購華絲。又因海關海運操於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運。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周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十一月,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餘堂易主,宣告關門倒閉。接著,慈禧太後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從,姬妾仆從寧死都不離開胡雪岩,
顯赫一時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終於一貧如洗。他曾經擁有的萬貫家財和浮華一生,都沒能給後人留下基業與嚮往。倒是他精心創下的胡慶餘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優良傳統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雖然欽差大人文煜為了保存這座國葯國庫,幫助胡雪岩接管胡慶餘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記得他姓胡,並因胡慶餘堂而傳頌著胡雪岩的名字.
清末時講,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奎。我個人認為目前胡雪岩應該是中國商人的偶像。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官商,同時,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當今中國政府的力量是無窮的,許可權極大,所以企業要做大,必須找到這個靠山。
胡雪岩的個人魅力更是了得,他雖然有那麼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關系處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時期不同的老婆都發揮過很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缺乏信用契約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對穩固的夫妻契約)更是如虎添翼!
大盛奎是做邊境貿易的,在當時封閉的中國,走私肯定獲利不菲,所以在今天開放的環境下應該說沒有參考意義。
綜上所述,我認為國外的環境和中國相去甚遠,在中國做生意還是要研究國學,中國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際關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為中國商人的偶像當之無愧!!
胡雪岩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商界名人,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錢庄一個小伙計開始,通過結交權貴顯要,納粟助賑,為朝廷效犬馬之勞;洋務運動中,他聘洋匠、引設備,頗有勞績;左宗棠出關西征,他籌糧械、借洋款,立下汗馬功勞。幾經折騰,他便由錢庄伙計一躍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他構築了以錢庄、當鋪為依託的金融網,開了葯店、絲棧,既與洋人做生意也與洋人打商戰。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過褒貶不一,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他善於用人,以長取人,不求完人。他說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顧嗣協曾有詩: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幼時家境貧寒。為了養家糊口,作為長子的他經親戚推薦,進錢庄學徒,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干起,三年師滿後,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庄正式的伙計。正是在這一時期,胡雪岩靠患難知交王有齡的幫助,一躍而成為杭州一富。
王有齡,宇雪軒,福建侯宮人。在道光年間,王有齡就己捐了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後胡雪岩慧眼識珠,認定其前途不凡,便資助了王五百兩銀子,叫王有齡速速進京混個官職。後王有齡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經其推薦到浙江巡撫門下,當了糧台總辦。王有齡發跡後並未忘記當年胡雪岩知遇之恩,於是資助胡雪岩自開錢庄,號為"阜康"。之後,隨著王有齡的不斷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錢庄外,還開起了許多的店鋪。
庚申之變成為胡雪岩大發展的起點。在庚申之變中,胡雪岩處變不驚,暗中與軍界搭上了釣,大量的募兵經費存於胡的錢庄中,後又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槽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經,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於王有齡之外,另一個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齡因喪失城池而自縊身亡。經曾國藩保薦,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時 "晌項已欠近五個月,餓死及戰死者眾多。此番進兵浙江,糧飽短缺等間題依然困擾著左宗棠,令他苦惱無比。急於尋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在戰爭環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內籌齊十萬石糧食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後,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於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他在經辦糧台轉運、接濟軍需物資之餘,還緊緊抓住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勾結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了約千餘人、全部用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這支軍隊曾經與清軍聯合進攻過寧波、奉代、紹興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職期間,胡雪岩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墊,修復名寺古剎,收鹼了數十萬具暴骸;恢復了因戰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方便了百姓;向官紳大戶"勸捐",以解決戰後財政危機等事務。胡雪岩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這樣,財源滾滾來也就不在話下了。自清軍攻取浙江後,大小將官將所掠之物不論大小,全數存在胡雪岩的錢庄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設立商號,利潤頗豐,短短幾年,家產己超過千萬。
晚清時期著名的洋務運動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發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國戰爭中,認識到了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學習、自強禦侮,但由於他們的特殊身份,不便與外國人打交道。這樣,與左宗棠聯系極為密切,諸通華洋事務的胡雪岩在洋務運動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協助左宗棠創辦了福州船政局、甘肅織呢總局;幫助左宗棠引進機器,用西洋新機器開鑿徑河。毫不誇張地說,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著胡雪岩極大的功勞。
胡慶餘堂在1880年時,資本發展到二百八十萬兩銀子,與北京的百年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南北相輝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稱。而胡雪岩,胡慶餘堂的創辦者,也因其不恥下問、勇於探索,以一個錢庄出身、不熟悉葯業的人在中國葯業史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筆,使胡雪岩的聲名不至被時間所沖淡。這也算是善有善報吧!
除了創辦胡慶餘堂以懸壺濟世的義舉之外,胡雪岩還為左宗棠的西征舉借洋款,為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結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蠻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又書寫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筆。
1866年,左宗棠由閩浙總督調任陝甘總督,奉命出關西征。正所謂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西征軍經費雖然由各省共同籌集,但為數不多,且經常拖欠。為解決經費問題,左宗棠只好奏請惜洋款救急。
自然,具體經辦借洋款事務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過在上海匯豐銀行的任幫辦一職的朋友古應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國渣打銀行借款。胡與該銀行經理首次面談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不歡而散。後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劃下,自稱中國通的渣打銀行駐中國地區總經理被收拾得服服貼貼,雙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償還方式等細節達成一致。胡雪岩為西征籌得第一筆借款。
此後,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後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額為一千八百七十萬兩白銀,而利息至少佔總數的一半,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高利貸。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一借款舉動是 值得的。
當然,圖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無法脫俗,他利用借貸款實付利息與應艾利息之間的差額,吃了「回扣」。但總的來說,在當時西征大軍欠缺糧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艱難時刻,胡雪岩能夠挺身而出,不辭勞苦擔負起籌借洋款的重任,協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還是表現了他的愛國之情。雖然,我們常常把 "奸"字與 "商"宇連在一起,甚至更有"無奸不商"一說,但就事實而論,生意場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後,他並未忘記他的發跡之地——杭 州,為杭州百姓做了許多義舉。他開設錢塘江義渡。方便了"上八府"與 "下三府"的聯系,並設船,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並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還極其熱心於慈善事業,樂善好施,多次向直隸、陝西、河南、山西等澇旱地區捐款賑災。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運給西征軍的葯材外,他向各地捐贈的賑災款估計己達二十萬兩白銀。更鮮為人知的是,在轟動朝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聲譽活動京官,贊助錢財,為此案最終昭雪立下了汗馬功勞,並藉此案使他的義聲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還兩度赴日本,高價購迴流失在日本的中國文物。從這一切舉動中可見他行俠仗義的仁厚之心和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古語有雲:"福分,禍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場馳騁多年,靠官府後台,一步步走向事業的頂峰,風光無限,但其最終的失敗,卻也是由官場後台的坍倒和官場的傾軋所致。胡雪岩雖為商人,但他的發跡以及鼎盛與政界要人的庇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胡雪岩緊緊把握住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精髓,他先藉助王有齡開錢庄,又以左宗棠為靠山創辦胡慶餘堂,為西征籌借洋款,恢復因戰事而終止的牛車,為百姓、為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從而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作為一名商人,他被御賜一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但就是這樣一位己名利雙收、事業有成的人,卻在幾天之內垮掉了,他的事業也隨之走到了盡頭。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敗是由於他野心過大,急於擴充,出現決策性失誤,使錢庄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公濟典當、胡慶餘堂等紛紛關閉。但導致胡生意失敗的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敵人的打擊。胡雪岩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斗爭的 "犧牲品",成為李鴻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嘆惜。胡雪岩破產後,先前那些為其錢財嫁人胡家的美妾們,一改往日爭先恐後己結胡氏的嘴臉,溫情頓失,紛紛要求攜帶自己的私房錢離開;留在胡氏身邊的,只有羅四太太。在羅四太太的陪伴下,靠著胡慶餘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涼地度過了他的晚年,於光緒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離世。
胡雪岩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裡,他由一個錢庄的伙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他以"仁"、"義"二宇作為經商的核心,善於隨機應變,而決不投機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諳錢財的真正價值,大行義舉,在贏得美名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滿足;他經商不忘憂國,協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當然,他也未能擺脫商人以利益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極盡奢靡,但畢竟人無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許多值得今人學習的東西。
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
胡雪岩商訓,是「天」、「地」、「人」,內容即為: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紅頂商人胡雪岩,是清末政商界的一個傳奇。 他以貧賤的錢庄學徒出身,在短時間中事業崛起、形成近代中國金融事業中的一個異數,進而協助左宗棠「西征」功業,獲「布政使」銜,戴「紅頂」、穿「黃馬掛」——歷數清朝兩百多年的史跡,經商獲仕、戴紅頂而又穿黃馬掛的,胡雪岩一人而已。 年輕時的胡雪岩慷慨任俠、卻又目光如炬。為了急人之難,他情願丟了自己的差事;孰料這位仁兄青雲直上,反而成就了胡雪岩事業的第一步。他與左宗棠結識、彼此傾心的過程,也充滿了戲劇性。不過,胡雪岩官場上遇合之奇,固然令人贊嘆,他與「江湖人物」的來往更令人拍案驚奇。他以「門檻外」的「空子」之身份,結交江南第一大幫「漕幫」(即為後來的「青幫」)的首腦,憑著他過人的見識、敦厚重義的性格與運籌帷幄的才能獲得敬重,以致漕幫上下甚至破格以「小爺叔」稱之。 然而這樣一位縱橫商場、江湖,出入朝廷廟堂之上,權傾一時、富可敵國的人物,卻又在短短時間之內事業崩毀、身敗名裂。紅頂商人胡雪岩的下場相當凄涼,「看他起樓,看他樓塌了」,不免就令人感慨萬分。 本書全三冊,是「胡雪岩系列」的第一部,描述胡雪岩以幫助福建人王有齡起步官場為起點,由此開始馳騁商場的歷程。《紅頂商人》是當代歷史小說名家高陽「胡雪岩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上承《胡雪岩》崛起的過程、下接《燈火樓台》中胡氏極盛而衰。然而高陽出入歷史事跡、稗官掌故,走筆如龍、行雲流水,三部小說部部自成一格,各具風味。書中描繪政、商與民間、江湖錯綜復雜的關系,常常令人聯想當代社會之中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以古觀今、其細膩之處令人絕倒。
書 籍 詳 介 胡雪岩赤貧出身,身處海禁大開的清末變遷的時代,以其才思敏捷、膽識過人,得以在逐漸復雜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成功地推展「國際貿易」,成為清末首富,官拜三品頂戴布政使銜,人稱「紅頂商人」。 高陽筆下的《胡雪岩》具有時代價值,不但勾勒出一位傳統中國商人的典型,更藉主角的胸襟與抱負,為今日的高壇樹立順變應時,自我期許的理想形象。 然而以清末洋人入侵造成激烈的社會變遷,代表著傳統商場方式的胡雪岩,終也不免步上敗落的困難。
胡雪岩,是中國近代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紅頂商人」。其經商才能、處世韜略,一直為世人所稱道。本書在清末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下,通過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現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豐瞻與奇瑰,表現了在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的較量中,中國商人的大智慧。同時,通過胡雪岩的成功經歷,揭示了商業與政治的關系。尤其足小說最後以悲劇結束胡雪岩輝煌的經商人生,更給人以無限的啟迪。
著名歷史小說作家二月河在沉寂數年後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出此一新作,是繼其同題電視劇之後的又一最新探索
編輯推薦
「胡雪岩是悲劇時代的悲劇人物,當時太平天國運動正在進行,列強對中國進行著文化侵略和經濟侵略,李鴻章和左宗棠推行洋務運動,各方面關系非常復雜。他這樣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和發展,並且張揚自己,並且最終消亡下去。他這個人好接近又難惹,講義氣又圓滑,既不過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在為人處世上用到了極致。」
——二月河
關於胡雪岩,台灣的高陽曾著有多卷本小說,大陸也有多種關於胡雪岩的傳記,但在二月河與薛家柱共同創作的這部小說中,既沒有沿襲高陽的路子,將胡雪岩寫成一個「商聖」,一個傳奇性的成功者,也沒有如某些傳記那樣,寫他的商戰謀略,而是寫他在時代的波峰浪尖上,如何駕馭命運,為發展民族工商業,在戰亂頻仍的江南,在外國資本的擠對下,艱難開拓商業王國的曲折經歷。小說重點渲染了他的悲劇性的命運,寫出了封建皇權的殘酷無情,宮廷內外權臣間的傾軋,胡雪岩輝煌後的凄涼結局。
在談到胡雪岩和歷史小說與高陽之間的區別時,二月河說:「高陽先生的優點是:貴族氣息濃厚,文筆從容。他的筆法非常柔和,看完之後,心理有一種舒展的感覺。缺點是:稍微羅嗦一些。唐浩明寫書是非常嚴謹的,對歷史資料掌握得可以說是很准確的。但缺點是:人物刻畫不夠好,例如《曾國藩》人物的把握不是太好。而我自己從嚴謹的角度,不如唐浩明,行筆從容上不如高陽。但是情節和個性化地語言表述有我獨特的地方。」
胡雪岩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個傳奇人物,《百家講壇》欄目此次講胡雪岩,並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歷史人物來講,因為胡雪岩死後被抄家,留下的資料很少。但是關於胡雪岩的傳奇故事,卻在民間口口相傳,流傳甚廣。

㈡ 姓胡的歷史名人

姓胡的歷史名人有:胡廣、胡曾、胡宏、胡得生、胡三省、胡渭、胡天游等等。

1、胡三省

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字身之,寧海(今浙江寧海)人,宋元之際史學家。南宋理宗寶佑年間進士,歷任縣令、府學教授等職。應賈似道召,從軍至蕪湖,屢有建言,然賈似道專橫不用。後隱居不仕。

2、胡曾

胡曾(音層)(約840—?),唐邵州邵陽人,號秋田。懿宗咸通中舉進士不第 。關心民生疾苦、針砭暴政權臣而著稱。《唐才子傳》稱贊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著作有《詠史詩》。

3、胡得生

胡得生(863~937)法名齊己,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塔祖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著有《白蓮集》十卷、詩論《風騷指格》一卷傳於後世。

4、胡瑗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國北宋學者。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陝西路安定堡,世稱安定先生。慶歷二年至嘉祐元年歷任太子中舍、光祿寺丞、天章閣侍講等。

5、胡廣

胡廣(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號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銓之後。明朝文學家,學者,官員。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狀元。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㈢ 歷史,胡家祖先是誰

胡(Hú)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以胡姓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排 名第13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姚後裔。舜,名玄景或重明或重華,黃帝的八世孫。因生於姚地(今河南濮陽范縣),以地取氏為姚。 先秦時期,姚姓姓氏的派生比較多,如陳、王、胡、孫、虞、田、袁、豐、陸等姓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舜在被選為堯的接班人前,堯為了考察他,讓舜搬到媯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後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為姓,為媯氏。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姚姓之後,箕伯直柄中興,殷湯封遂於陳,以為舜後是也。」;在周代,《史記》、《左傳》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之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侯。」: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後人媯滿,封媯滿為諸侯,封國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稱為胡公,胡姓始祖,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後代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姚姓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此後,媯滿因封於陳而稱陳胡公,所建方國亦稱陳國,子孫後來有以胡為姓氏,胡姓,即成為漢人胡姓的由來。由此可見,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舜姚姓後裔,黃帝子孫。 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鬍子國。一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 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並了鬍子國。另一個胡國是歸姓,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鬍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又形成兩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復姓胡母氏。胡母氏這一復姓,得姓於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復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復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復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一胡母復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黃帝後裔的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為數不少。漢代以後,特別是五胡亂華之時,進入中原的外族,紛紛改姓胡氏,為漢族胡氏沖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後來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㈣ 目前市場上最有名的股票分析師是誰

肯定是10個人能說出幾十個答案來。個人認為劉勘、邊風煒是第一財經分析師中最好的兩個了。尤其是邊風煒,思路敏捷、口齒清楚、普通話很標准,說了什麼聽的非常清楚,就是長的差點意思,不過這不重要。
以前還有一個宏觀分析師叫洪曦的,現在不再來了,他的水平也很高,很久以前當股市反彈到5500點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勁的認為高了高了,與宏觀經濟形式背離嚴重,現在終於被言中。還有很多的觀點比如投資黑石雖然巨虧,但是他減持認為戰略方向是正確的,現在更加驗證了,國外目前很多便宜籌碼等著我們去揀呢。很想知道他現在對股市的觀點,可惜看不到。和他類似觀點的分析師還有一個叫王羅新的,不過人家在加拿大從業,可能更難看到了。他們都是堅決看空的,現在都驗證了。

㈤ 請問中國最牛的股票分析師是誰

中 國0 證 0監 會

㈥ 現在有著名的股票分析師有哪些

你說的是股票分析軟體吧,很多的,你可以自己去搜一下的。

㈦ 歷史上姓胡的名人及其故事

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149&name=
胡姓始祖,雖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滿文公,可謂淵源久遠。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夠名垂史冊的,卻並不多見。能數得上的,只有春秋時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漢,胡氏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七章,稱為"秦篆"(即後來所稱的小篆);經學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傳》。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胡烈,則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園,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唐宋時期,是胡姓人氏才華橫益、人才輩出的興盛時期。唐代時有詩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至於胡安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時候,曾廢棄先秦時期最為精闢的智慧結晶"春秋三傳",將之摒諸學宮的大門之外。要不是胡安國的矢志"搶救",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可能就是兩樣了。胡安國對於整個中華文而言,可謂是功高五嶽,難怪他身後會被從祀於孔子廟,千秋萬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後,史學家胡三省,明時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清時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軍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學者胡居仁、胡直,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繪畫,與刻工汪楷等合作,改進了彩色套版印刷術。

近現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國民黨右派首領胡漢民,著名學者胡適,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胡正詳,小說家胡也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

廣東潮陽縣著名人士胡萬洲,任國民政府海陸大元帥,孫中山總統咨政。

現在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㈧ 早些年一個女的炒股被判刑姓胡的

胡詩寒。一個朋友的名字呵呵

㈨ 姓胡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胡安:(生卒年待考),著名漢朝初期教育家。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遵:(生卒年待考),著名晉朝將領。文武雙全,位居於車騎將軍。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奮,他在晉宣帝時屢立戰功,官做到鎮南大將軍。他的女兒胡芳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貴嬪,從此成為外戚,權勢更加顯赫。南北朝時期,拓跋氏統治的北魏對清河崔、范陽盧、太原郭、河東柳幾個大姓重重打擊,而胡奮後裔胡國珍之女卻成為北魏皇太後,胡氏於是步入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從胡遵以後的二百多年中,安定臨涇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將軍、太守者多達十餘人,還出了兩位皇太後、皇後,盛極一時。 胡瑰:(生卒年待考),契丹族;河北涿縣人。著名後唐畫家。尤工畫馬,用筆清勁細密,而骨骼體狀都生動有神。 胡瑗:(公元993~1059年),字翼之;江蘇如皋南鄉胡家莊人。著名北宋學者、教育家。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體達用」之學,開宋朝理學的先聲,是譽滿宋朝,惠及後世的大教育家。他不僅在中國教育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胡瑗小時候學習很刻苦,並且自負不凡,天資過人,七歲時便能寫一手好文章,十三歲時能通讀五經。雖然家庭生活及學習條件差,但他求學之志不減寸分,常以聖人、賢人要求自己,成為鄉里引人矚目的才子。當時,就有人對他的父親說:「此子乃偉器,非常兒也。」青年時期的胡瑗,既有遠大的理想和追求,又有專一、踏實的學習態度,他曾說:「孔子因學於人而後為孔子。」胡瑗恪守這一信條,勤學不懈。年輕時,胡瑗為避世事干擾,專心就學,便同他的好友孫明復、石守道一道隱居泰山,專心讀書,經常廢寢忘食,十年沒有回家。每逢家書捎來,只要看到上面有「平安」二字,連拆都不拆,便拋向山澗,唯恐家事干擾了他的學習。如今泰山上還留有此遺跡,名為「投書澗」。就這樣,胡瑗在泰山度過了十個春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學問上,對儒家經典及百家之言全部認真研讀過,並且細心體會,打下了堅實的學問基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沉潛、篤實、醇厚、和易的學風。後來胡瑗能成為一代宗師與他年輕時刻苦學習是分不開的。胡緩自泰山下山後,就回到自己的家鄉,在蘇州地區開辦私學,用儒家經典教授於蘇州。由於學識淵博,教育有方,不幾年便成為本地區遠近聞名的學者,很得當時蘇州知州范仲淹的垂愛和敬重。公元1035年,范仲淹設立了蘇州郡學,聘請胡瑗為郡學教授,從此開始了官學教學的生涯。胡緩主持郡學,學規嚴密,許多學生不能完全遵守。為此,范仲淹就把自己的兒子送入郡學,帶頭奉行胡瑗所訂的學規,使得沒有完全遵守學規的學生也不敢犯規。蘇州郡學也就這樣成為各地郡學的榜樣。公元1036年,胡瑗因為通曉古樂,長於音律,被范仲淹推薦到京城研究鍾律,製作了鍾磐等古代樂)器,得到朝廷的嘉獎。後來因為父親病死,胡瑗辭官曰家,繼續在蘇州郡學任教,直到公元1039年。公元1042年,湖州知事滕宗諒設立湖州州學,胡緩又以保寧節度推官的身份被聘為州學教授,「四方之士,雲集受業」。胡瑗在蘇湖設教二十多年,他大膽改革,勇於實踐,創立了著名的「分齋教學」制度。公元1004年,范仲淹在京城創立太學,是全國最高學府。當時胡瑗正設教蘇湖,由於他教績顯著,名聲很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於是宋仁宗皇帝派人「下湖學取瑗之法以為太學法」,並在大學中推行「分齋教學」制度。公元1052年,朝廷調胡瑗到京城主持太學。他講學時音韻高朗,意思清晰明白,很得學生信服,全國學者遠道而來,人數多到太學容納不下,附近的官署教被擴充為學舍。後來胡瑗升任太子中允,專門掌管太學。胡瑗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誨人不倦,教學有方,深得廣大求學者的信任和愛戴,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對此,王安石稱贊他是「天下豪傑魁」。胡緩的「明體達用」、「經實並重」的教育思想實在是兩大創舉,與當今素質教育一脈相承。「明體達用」思想突出表現教育為政治服務的主張。「經實並重」即經義和實學並舉,把經義和實學分齋進行教學,運用因材施教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渴望得到的知識,讓他們的才能得以最大發展。「經實並重」思想體現了胡瑗不僅重視知識傳授,而且重視能力培養,不僅重經義教學而且重科技教學。胡瑗的因材施教法、商討教學法、游學考察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娛樂教學法、激勵教學法、言傳身教法等教學方法更是給胡瑗的教育思想增添了光彩。這些都是極其珍貴的教育遺產。胡緩的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祿,不追求榮華富貴,而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想通過教育扭轉當時淺薄浮化的社會風氣,他想通過教育來安邦治國,這些願望通過他一生的不懈努力都已實現了。他以頑強的精神和意志而忘我工作,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深得當時許多人的信任和愛戴。王安石稱他為「天下豪傑魁」,確是名副其實。公元1059年,胡瑗因為生病不能掌管太學,以太學博士身份退休並回杭州他的兒子胡志康處。離開京城時,學生夾道送行,百里不絕。同年農歷6月病故於杭州,一代偉大的教育家結束了他光輝的一生,終年六十七歲。 胡安國:(公元1074~1138年),字康侯;建寧崇安人(今福建崇安)。著名宋朝經學家。宋哲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進士。胡安國十五歲到州學就讀。一天州學前演出大戲,州學學生都棄學外出看熱鬧,僅胡安國一人安心誦讀,州學老師非常感動,賞贈他紙筆佳硯。兩年後,胡安國進入太學學習。先徙居潭州城南,曾任湖南學事。因推薦王繪、鄧璋等人被解職。宋太觀四年(公元1110年)復職。宋宣和初任江東路學事。宋宣和末官至尚書起居郎。宋欽宗時出任通州(今江蘇知事。宋欽宗召其為給事中,寫出《時政論》二十一篇,因論及舊相被解職。南通)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進寶文閣直學士。逝世後得謚號「文定先生」。胡安國一生以聖人為目標,潛心研究《春秋》,與次子胡宏共同開創「湖湘學派」。著作有《春秋傳》、《資治通鑒舉要補遣》一百卷及其它文集。湖湘學派正式形成於南宋胡安國、胡宏父子手下。北宋末年,黃河流域戰爭頻頻,中原士人紛紛南下,給長江流域的文化興盛創造了機遇。胡安國也於南宋建炎年間(公元1127~1130年)率家人、弟子從荊門來到湖南,在潭州湘潭建碧泉書院,「前後居潭三十餘載」。然後又在衡山山麓辦文定書院,以講學撰述為業,除自己的子侄胡寅、胡宏、胡憲等外,還吸引了眾多湖湘士子前來就學。其中僅長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資治通鑒》的譚知禮、以孝友信義著稱的黎明等,從而開始奠定了一個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學派別——湖湘學派。1138年(紹興八年)春,胡安國在湖南逝世,葬於湘潭陰山。他的傳世著作有《春秋傳》、《資治通鑒舉要補遺》等。其中《春秋傳》是他以畢生精力纂修而成,成為元明兩朝科舉取士的經義定本,也是湖湘學派的代表著作。胡宏是胡安國的次子,字仁仲,因長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下,人們稱他為五峰先生。胡宏從小就在父親胡安國的督導下研習經學,尤其服膺二程理學。他年僅十五歲時就撰寫了《論語學》和《程子雅言·序》,認為二程繼承了孔孟之學的真傳。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二十歲的胡宏進入太學,師從程門四大弟子之一的楊龜山,成為二程的再傳弟子。金兵南侵時,他和父兄一起遷居潭州,創辦碧泉等書院,並曾到寧鄉靈峰書院(今寧鄉縣朱良橋鄉靈峰山)講學。胡安國逝世後,胡宏獨立治學,他以振興道學,醇化風俗為己任,表示「道學衰微,風教大頹,吾徒當以死目擔」,寫成了《知言》、《皇王大紀》等著作。其中,《知言》是胡宏的代表作,內容包括哲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方面,被湖湘學派奉為經典,是傳授師說的重要範本。當時,一批批志學求道的青年紛紛來到衡山追隨胡宏研經讀史。至此,在思想體系和人才群體上完全奠定了湖湘學派作為南宋一個重要理學派別的基礎。因此,後人評價胡宏「卒開湖湘之學統」。在他教授的學生中,張栻、彪居正、吳翌、趙師孟等後來都是著名學者和湖湘學派的砥柱人物,尤其是張栻,更成為湖湘學派的一代宗師。太凡一個著名的學派都有一定的學術風尚,宋代湖湘學派也不例外。其學風主要有:首先是尊奉理學。湖湘學派主要人物的學術思想,都直接淵源於宋代程朱理學的開創者程頤、程穎。胡安國認為自己的學問主要來自二程,胡宏以二程的「私淑弟子」自居。張栻也稱二程為「聖學淵源」,學術「亦出程氏」,並請朱熹前來長沙會講,此後湖南士人一直與朱熹保持著密切的學術聯系。張栻去世後,他的學生許多改從了朱熹。朱熹在就任湖南安撫使期間,又致力於振興嶽麓書院,經常和生徒講論問答。於是,程朱理學在湖湘占據了學術的主導地位。雖然以後也有心學、農學滲入湖南,但這一主導地位始終沒有動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