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21世紀教育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南京應用技術大學 2024-10-05 10:54:18
股票掛單價格是什麼意思 2024-10-05 10:54:12

21世紀教育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5-16 11:58:38

⑴ 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的感想`急求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學術和教育·教案

作者:中國教師 文章來源:中教育 點擊數:3465 更新時間:2004-11-20 11:59:41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學術和教育·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現代學術整體化發展的趨勢和表現;現代教育的戰略地位;各國教育的迅速發展;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點。

2.能力方面:(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現代科學技術和教育是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2)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內容淺顯的第一手的史料,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和歷史思維的能力,從個別事物中歸納出共性特點。

3.態度、價值觀方面:(l)通過對現代學術整體化發展趨勢的講述,使學生進一步樹立改革開放,追求社會進步的觀念。(2)通過對現代教育戰略地位和世界性教育改革共同特點的講述,使學生認識:重視教育,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

4.學法指導方面:學生通過閱讀內容淺顯的第一手的史料,找出相應的教育改革要解決的問題,歸納現代教育改革的共性特點,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當代教育的戰略地位是重點。由於科技人才培養是當代國際社會激烈競爭的焦點,教育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各國競相發展教育。通過了解世界性教育改革呈現出的一些共同特點,加深對我國「科教興國」這一基本國策的認識。

2.難點分析:現代學術的整體化發展趨勢是難點。學術是由各種專業學科組成的有機統一體。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互為矛盾的兩種過程——專門化和整體化。這兩種過程同時進行,相互補充,但不平衡,各在不同時期呈現優勢。而在學術專業分工日益細密的現代世界,學術整體化發展趨勢成為當代學術發展的新特點。由於學生的經驗和知識所限,理解這一問題有困難。在教學中教師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注意聯系學生熟悉的事物加以解釋更為妥當。

課堂教學設計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這一章的第一節,了解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發軔於實驗室,其影響卻是全方位的,而隨著科技革命的逐步深入,與之相關的學術與教育的發展在現代也呈現出新特點。

一、學術

師:從歷史上看,文明時代之初所有的學術活動都是哲學家的天職。近代自然科學走出哲學的象牙之塔,成為獨立學科,是以1543年一本重要的天文學著作的發表為標志的,這本著作以「日心說」從人們思維深處一舉擊潰了中世紀上帝宗教的理論根基,這本書就是: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其後,自然科學經歷了長期的門類分化過程。而近代意義上的社會科學的興起比自然科學大約要晚兩個世紀,後來逐漸向多學科發展。20世紀以來,已高度分化達2 400多個主要學科。在我國,學科分類是一種什麼情況呢?請幾位同學談一談他們所知道的科學學科。

生:(回答)[屏幕顯示]

師:(向學生介紹我國學科分類情況,略)20世紀以來,出現了一種新趨勢,剛才有的同學在回答中已經涉及了一些由於這種趨勢而誕生的新學科。這種新趨勢就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日益緊密結合的趨勢。自然科學走向同社會科學的結合,成為20世紀的一大潮流。

當代學術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發展趨勢呢?

生:(回答)

師:引發這股潮流的直接原因是40年代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這些橫跨技術系統、生物系統、社會和思維領域,具有高層次綜合性的理論和科學方法的誕生。它們的廣泛應用為科學知識整體化開創了新局面。此後,在學科日益專門化的同時,綜合化趨勢不斷加強;至當代由於各學科的交叉、滲透,形成了更高層次的綜合化、整體化占優勢的新特點。

那麼當代學術綜合化、整體化的發展趨勢的表現是什麼呢?

生:(作答)

師:第一,邊緣學科、交叉學科興起。

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產生有哪幾種方式呢?請舉例說明。(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略)第二,「緯線學科」迅速發展,教材小字部分對「經線學科」、「緯線學科」的含義有所說明,請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並思考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

生:(作答)

師:「緯線學科」是綜合許多經線學科的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很強應用性的學科。如,能源學將使核聚變能與太陽能成為21世紀技術的支柱。材料學將根據需要設計新材料,為高技術研究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第三,總體化綜合性學科的發展。

請思考比較總體化綜合性學科與「緯線學科」二者之間的不同?

生:(作答)

師:總體化綜合性學科有別於「緯線學科」,不是從一個角度在某領域內綜合各學科,而是汲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中各學科的理論方法去研究一個方面的問題,從而形成獨立的新學科。如青年學、老年學等。

當代較為重要的總體化綜合性學科的出現,有未來學的興起。什麼是未來學?它是怎樣誕生的?它要解決什麼問題?

顧名思義,未來學是預測未來為現實社會服務的新生學科,自德國學者費萊希泰姆於1943年提出,到20世紀50年代未來學應運而生了。在發達國家,由於它們始終處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變革的潮頭,對未來的科學預測就更為重要。在美國自 50年代以來出版了能夠准確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的三本巨著(屏幕顯示):1956年社會學家威廉·懷特的《組織的人》;1970年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的《未來的沖擊》;1982年社會預測學家奈斯比特的《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他們一致預測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以電腦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知識將起決定作用,智力密集型產業將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社會中居主導地位。在這種信息社會浪潮的沖擊下,作為未來中國的主人,同學們是不是感到一種壓力呢?你又該如何去努力呢?

在未來學家對未來的預測中,對教育的關注顯而易見。我們來考察一下現代教育。

二、教育

1.現代教育的戰略地位和影響因素(板書)

師:教育作為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對受教育者的德、智、體諸方面施以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周期很長的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社會活動。一定的社會教育受一定社會經濟、政治的制約,又對它們給予影響和作用。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當代世界,現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廣度影響著人類社會,教育日益遞增的影響力正是與之相伴的。下面請大家思考:據你了解,教育一般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生:(作答)

師:以美國為例:有人說,美國教育是由在蘇聯、中國、非洲或波蘭發生的事件決定的。我們在此也可以看到,除了同學們剛才舉出的因素,影響20世紀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決定因素出現了——一體化世界的影響:當我們回過頭來考慮20世紀國家內的教育發展時,我們必須承認教育首先是一體化世界的事件的產物,其次才是國內事件產生的結果。這與現代世界一體化的大趨勢也是吻合的。具體到一個國家內部,當代世界各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學生思考)

師:首先,自然是在經濟上找原因。

現代經濟發展的三個主要因素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管理,這三者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三個主要坐標。那麼科學從何而來?技術從何而來?現代化的管理又從何而來?不難發現這三個坐標有一個共同的源泉,那就是教育。

歷史與現實證明,現代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是建立在現代教育的發展和普及的基礎之上的。伴隨著工業革命,西方工業國家於19世紀初,相繼建立了以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為主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19世紀下半期,從經濟發達的西歐、北美開始,又相繼實行不同年限的義務教育。結果勞動力素質普遍提高,培養出各種專門人才,社會生產力近百年來得到很大發展,美、英、德等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8倍。在東方最好的例子是日本。日本明治維新即提出「教育立國」,1872年,義務教育立法;1947年,普及9年義務教育。重視教育,使這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竟實現百年高速發展,人均國民總產值增長高達40~50倍。

反之,無任何國家教育落後而能達到經濟高速增長的。當今世界教育投資最少、教育體制陳舊的國家往往是經濟上的不發達國家;而經濟上的不發達反過來又制約著對教育的投入,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成為制約其社會發展的最大的障礙,所以這些國家在現代化的道路上舉步維艱。

教育除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密切,還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以美國5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為例。

(播放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錄像資料)

一顆水球大小的蘇聯衛星,不時發出「嘟…嘟…」的聲音,以每小時 18 000英里的速度,每96.2分鍾繞行地球一周,這是1957年10月 4日由蘇聯塔斯社向美國公眾發布的消息,這是人類發射的第一顆衛星。

大家要充分領會這一報道的沖擊力量,因為1957年之際,美國還被認為是唯一的科學發明之家。對美國來說,這件事引起的震驚之強烈,毫不亞於當年的股票市場大崩潰。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在冷戰的時代,赫魯曉夫哇哇叫:「全世界的人都指著這顆衛星看,都說,美國失敗了。」此時的美國人作何感想?不過當時的美國人不得不接受在宇航技術上,蘇聯超過了美國的現實。

美國人在驚訝和憤怒之餘,將批評的矛頭指向了美國的教育事業,強烈地要求政府加強對教育的管理和投資,在這種形勢的壓力下,195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防教育法案」。

[屏幕顯示]國會特此作出決定並宣布,國家安全需要最充分地發展男女青年的智力和技術能力。目前的緊急狀態要求給予更多的更為有效的教育機會。我國國防依賴於從復雜的科學原理中發展而來的現代技術優勢。同時,它還取決於新原理、新技術和新知識的發現和發展……這一法案的目的在於以各種形式給予個人、各州以及所屬地區提供重要的援助,以保證受教育的人的足夠數量和質量,滿足美國國防的需要……

美國《國防教育法案》(1958.9.2)

大家來思考這個法案的基本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生:(學生思考、回答)

師:可見,「教育與國防需要相結合,以保證國家的未來安全與繁榮」是其明確表達的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這次「技術上的珍珠港事件」促成了美國自1958年開始的教育改革,教育迅速繁榮,與西進時代「到西部去!」的口號相比,此時的人們在競相召喚「到學院去!」至1969年「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

最後,眾所周知,現代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為科技力量的競爭,現代科技要求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質,要求人們更主動地從事創造性勞動。因而,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道德標准、生活方式都應當現代化,人本身的現代化是任何現代化社會的基礎,而培養現代化的人的關鍵在教育。各國都把發展教育當作關繫到國家興衰存亡的大事,競相發展教育事業,甚至採取教育先於經濟發展的方針。

本目小字所引鄧小平有關科技和教育的論述,扼要體現了在當代國際競爭中,中國發展教育事業的決策和方針。

請思考教育在當今世界的戰略地位。

生:(作答)

師:正是由於教育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各國紛紛增加教育投資,規劃教育發展,全面改革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推動了當代教育的迅速發展。這同時也說明作為一種有目的的社會活動,教育要根據社會的需求來作出相應的調整,塑造什麼樣的人,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最基本的立足點。那麼世界的教育改革有什麼共同特點呢?

2.世界的教育改革的共同特點

師:在一體化的世界中,各國之間的相互影響明顯加強,同時個別國家所面對的問題往往具有共性,其他國家將要或已經或正在面對同樣的困擾。我們可以通過對個別國家教育改革的考察找出世界教育改革的共性特點。

我們先來看一下戰後日本官方的一則聲明:

(屏幕顯示戰後日本城市殘破景象的圖片及文字)

重建祖國的理想在於建設一個和平的,有文化的民主國家,而要成就此大業,唯有致力在物質方面確立國民生活的經濟基礎,在精神方面加強對每一個公民進行正確的文化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對所有滿6周歲到15周歲的少年兒童普及小學6年、中學3年的義務教育,也就是確立所謂的六·三義務教育制。這種制度的確立,在於謀求提高形成國民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的普及率,廢除男女間的差別,使之享有平等地教育的機會,啟迪公民的素質,打下建設民主主義和平國家的根基。

日本教育刷新委員會委員長關於堅決實施六·三義務制的聲明(1947.2.20)

我們可以看出,戰後日本的教育改革的措施的核心是什麼?

生:(學生討論、回答)

師: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第一,重視普及教育,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這正是世界的教育改革的最明顯的共同特點。這是改革的重點,因為基礎教育質量決定民族素質,民族素質是決定綜合國力的根本因素,而國際競爭所依賴的正是綜合國力。

教育發展的重點,由擴大教育機會轉為提高質量。70年代以前,各國教育的重點是發展數量,相對忽視了教學的質量。然而,70年代中期以後,面對普遍出現的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和勞動力素質下降等問題,西方國家社會各界人士開始把它同教育質量問題聯系起來看,在發達國家的各種傳媒中,「教育危機」、「功能性文盲」、「教育荒廢」等詞不斷使用,表明了有識之士對教育質量問題的嚴重憂慮。加上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發展仍然緩慢,發達國家已不再擔心因人口增長帶來的對教育的壓力,而把教育的重點轉移到提高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質量上來。再來看一段文字(屏幕顯示)「21世紀的人才需要三張通行證:一張是知識性的;一張是職業性的;一張是適應能力、開拓能力和創造意識。」這是許多國家所持的教育觀點,我們可以得出世界教育改革的另一個共同特點:第二,重視教育要求的綜合性。為適應現代科技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趨勢,要做到: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通才;課程設置綜合化。

傳統教育往往重視前兩張通行證,而忽視了人的事業心和開拓能力。但一個人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素質,就難以適應21世紀的發展與變化,也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潛力。(屏幕顯示)在新加坡擴展工業的第二個要素就是提高技術的基礎,特別是加強各級學院的訓練……我們必須在大學中加強科學和技術的教學,單單訓練高級的工程師和技師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改善技術工人的質量,因此,我們需要設立許多職業訓練學校,收容全日課程和半日課程的學生,例如,為工人設立夜學班,並且在工廠中組織有系統的學徒訓練制度。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經濟政策》(1959.3.22)

同學們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生:(學生討論、回答)

師:同學們可以看出世界教育改革的又一個共同特點:第三,建立終身教育體制,成人必須進行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調整。當然全面的講既要加強成人教育還要加強學前教育,因為幼兒教育對個人智力發展也至為重要。而在所有人中,最需要對知識進行更新的是教師,因為他們承擔著傳授知識的職責,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完善自身,便會直接貽誤下一代人。

(屏幕顯示)教師最少每五年脫產六個月,薪金照發,使他們能在國內外進修,以獲得最新的教育知識,不斷改進教學大綱和教學制度。

菲德爾·卡斯特羅《歷史將宣判我無罪》(1953.10.16)

難得的是卡斯特羅對古巴的教育事業關注的這番話是在他起義被捕後為自己作法庭辯護時所說的。

終身教育的思想自60年代提出以來,逐步得到了各國的認可,日益深入人心。這可以說是20世紀人類教育觀念的一大轉變。終身教育的興起已經使教育在空間上越出了學校教育的范圍,在年齡上由青少年教育向成年人教育和老年人教育延伸。因此教育的功能也更加充實了,由過去的僅僅對青少年進行職業前的培訓,改變為在人的一生中不斷進行教育,使人活到老,學到老。終身教育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人類正步入終身學習的社會。

與之相關,我們從前面的材料看到新加坡經濟的騰飛還有一個有益的經驗,這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另一個共同特點:第四,教育形式多樣化,保障各年齡段的社會成員都能適時接受恰當的教育。而將此與國民經濟直接掛鉤,則是新加坡執政者的明智之舉。

最後一個重要特點,在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在教學手段上實現。第五,重視教育手段現代化。電腦是本世紀最令人興奮的發明,將電腦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使受教育者信息量增加,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提高效率,使課堂教育模式實現革命性的變革。

(小結)教育改革能夠使我們更好地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生了世界近現代史上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信息社會。

信息社會是以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生物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為其主要標準的新時代。在信息社會中,勞動技能不再以人的體力為主,而轉化為以智力和知識為主。處於這個新的歷史時代,勞動生產者既要有一定的生產經驗和技能,又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和較高智力水平,因此,在信息社會中,擺在人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縮小科學技術和人之間的距離。

這個差距的縮小,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怎樣為信息社會培養大量的合格人才呢?這就對教育提出了嚴重的挑戰,為了迎接這一挑戰,必須對傳統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改造,使它們更具有實用性、有效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這樣才能適應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起,世界各國紛紛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其總的趨勢是:如何使教育本身具有較強的活力和較高的效率,能及時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以使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和新時期青少年身心不斷發展的需要。

總之,教育是現代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我們來做一個總結,復習一下本節課內容。

(屏幕顯示)當代學術整體化發展趨勢的三個具體表現和當代教育改革的五個特點。

作業:組織學生聯系我國教育和所在學校的教育狀況作社會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進行交流,展開討論,談談自己理想中的教育模式。

四川省綿陽中學 吳憂

⑵ 李加明的科研成果

1.《面向21世紀:安徽保險市場發展》,《淮海經濟開發》,2001年第1期
2.《關於保險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研究》,《中國第三產業》。2001年第4期
3.《21世紀安徽保險市場體系構建與發展》,《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4.《利用專項審計來防範和化解保險基金風險》,《廣西財專學報》,2001年第3期
5.《中國保險對外資開放的政策思路》,《新東方》,1999年第5期
6.《論壽險營銷員的顧客接近》,《中國保險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7年第6期
7.《產權過戶登記是否影響保險利益》,《中國保險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第5期
8.《淺議建立保險企業的災害統計指標體系》,《保險與風險》,1995年第1期
9.《保險條款的解釋真的是有利於被保險人嗎?》,《內蒙古保險》,1995年第10期
10.《導入CI:再塑人保新形象》,《上海保險》,1995年第5期
11.《我國洪水災害的保險對策》,《上海保險》,1992年第9期
12.《保險責任免除條款的理論與實務》,《上海保險》,1999年第2期
13.《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及保險實務》,《山東保險》,1996年第7期
14.《肥豬也哼哼,瘦豬也哼哼——保險自身經濟效益唯一論》,《寧夏保險》,1995年第1期
15.《未系安全帶應引入「承運座位責任險」的除外條款》,《安徽保險》,1995年第3期
16.《醫療保險:嬰幼兒成長的卡介苗》,《安徽保險》,1993年第4期
17.《信用卡風險的保險對策》,《安徽保險》,1996年第6期
18.《公共關系:PICC邁向市場的名片》,《新疆保險》,1995年第2期
19.《保險信息非對稱性對保險的影響》,《新疆保險》,1995年第6期
20.《效益漏損:真的是解不開的死結嗎?》,《新疆保險》,1995年第3期
21.《簡易人身保險儲蓄性質初探》,《新疆保險》,1991年第1期
22.《淺議機動車輛保險的賠付率》,《新疆保險》,1992年第4期
23.《改革醫療保障實行醫療保險》,《新疆保險》,1992年第5期
24.《淺議於競爭態勢下人保公司的制勝對策》,《新疆保險》,1992年第5期
25.《計算機在簡身險中的應用》,《新疆保險》,1993年第1期
26.《烏魯木齊災害分析及其保險對策》,《新疆保險》,1993年第2期
27.《自殺身亡就一定要拒付嗎?》,《新疆保險》,1993年第2期
28.《「獨聯體」保險市場管窺》,《新疆保險》,1993年第3期
29.《抵抗與減輕地震災害的根本出路在於:地震保險》,《新疆保險》,1993年第4期
30.《基層管理者:PICC走向市場的關鍵》,《新疆保險》,1994年第1期
31.《試論「生命價值」在確定壽險保額中的應用》,《新疆保險》,1994年第2期
32.《PICC:是被推向市場還是邁向市場》,《新疆保險》,1994年第2期
33.《「骨折」給付的理論界定和現實選擇》,《新疆保險》,1994年第3期
34.《聽話的孩子就無禍嗎?》,《烏魯木齊晚報》,第2906期
35.《加強業務管理 促進業務開展》,《當代保險》,1992年第3期
36.《淺談我國冰雹的分布規律及其保險對策》,《災害學》,1992年第1期
37.《銷售商品專項保險》,《烏魯木齊晚報》,第2855期
38.《為您的家庭財產請一尊「保護神」》,《烏魯木齊晚報》,第2862期
39.《意外死亡與疾病死亡的區分》,《烏魯木齊晚報》,第2864期
40.《好人真的一生都平安嗎》,《烏魯木齊晚報》,第2891期
41.《簡易人身保險退保為何扣款》,《烏魯木晚報》,第2894期
42.《為您設計參加何種保險》,《烏魯木齊晚報》,第2894期
43.《養老保險伴您瀟灑走一回》,《烏魯木齊晚報》,第2904期
44.《廠長、經理應具備「保險觀」》,《烏魯木齊晚報》,第2908期
45.《聽話的孩子就無禍嗎?》,《烏魯木齊人口報》,1993年第5期
46.《酒文化下的保險行為》,《中國保險》,1993年第9期
47.《PICC應找准為市場經濟服務的突破口》,《烏魯木齊金融》,1993年第3期
48.《面對競爭:我們應該怎麼辦?》,《江西保險》,1993年第4期
49.《醫療保險是嬰幼兒成長的「卡介苗」》,《新疆日報》,第5576期
50.《保險促銷的理論基礎和現實選擇》,《四川保險》,1993年第6期
51.《保險促銷:PICC展業的現實選擇》,《特區保險》,1993年第6期
52.《狗年:PICC推銷保險的決竅就在於「多跑」》,《新疆保險報》,1994年第2期
53.《「三國」與人才》,《新疆保險報》,1994年第5期
54.《惡人用酒作惡》,《人與社會》,1993年第4-5期
55.《基層管理者:PICC走向市場的關鍵》,《江蘇保險》,1994年第3期
56.《財產保險費率構成不應包含利潤率》,《江蘇保險》,1992年第6期
57.《論建立我國地震災害的經濟補償方式——地震保險》,《烏魯木齊災害研討會文集》,1992年
58.《對改革學生團體平安保險的淺見》,《德陽保險》,1994年第3期
59.《論如何對保險市場實施宏觀監控》,《新疆金融》,1995年第1期
60.《未系安全帶應列入「承運客座位責任險」的免責條款》,《中國商業保險》,1995年第1期
61.《導入CI:重塑PICC新形象》,《遼寧保險》,1995年第2期
62.《效益漏損:真的不是解不開的「死結」嗎?》,《重慶保險》,1995年第3期
63.《保險信息的非對稱性對保險的影響》,《陝西保險》,1995年第3期
64.《談建立保險人的災害統計指標體系》,《德陽保險》,1995年第2期
65.《保險條款解釋:應有利於被保險人嗎?》,《平安月刊》,1995年第8期
66.《保單調查:規避壽險經營風險》,《中國保險》,1998年第11期
67.《選擇保險公司投保的因素分析》,《上海保險》,1999年第7期
68.《發揮審計監督職能防範商業保險風險》,《安徽審計》,1999年第5期
69.《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理論與改革》,2000年第1期
《社會保障制度》(人大復印資料),2000年第4期
70.《房地產綜合保險:房改的新思路》 《淮海經濟開發》2002年第4期
71.《構建國內體育保險之探討》 《中國保險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72.《新保險法的理解與適用》 《安徽保險》2003年第3期
73.《客戶教育:個性化服務》 《中國保險》 2001年第6期;
74.《保險誠信體系構建與創新》 《現代企業》 2004年第12期;
75.《娛樂業應強制火災保險》 《中國保險》 2005年第1期;
76.《我國保險市場潛力的需求拉動》 《安徽保險》2005年第4期;
77.《財稅政策對保險巨災准備金積累的影響》,《金融研究》,1999年第1期
78.《論我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問題》,1999年第5期
79.《談談我國保險市場的宏觀監控》,《保險研究》,1995年第5期
80.《組建我國農村合作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保險研究》,1997年第12期
81.《保險犯罪罪名適用》,《保險研究》,1998年第7期
82.《保險責任免除條款相關問題分析》,《保險研究》,1999年第4期
83.《銀行保險創新中國金融制度》,《保險研究》,2001年第5期
84.《借北京奧運成功啟動 ,重新構建我國的體育保險》《保險研究》2003年第5期
85.《保險資料庫營銷:拓寬保險營銷新渠道》《保險研究》2005年第6期; 1.《中國農村保險制度研究》,2000年度安徽財經大學規劃課題,(00AC030)課題主持人,已完成。
2.《補充保險制度研究》,2002年度安徽省教育廳社科項目,(2002jw085zc)課題主持人,已完成。
3.《中國農業保險政策研究》,2003年度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課題,(200331)課題主持人。已完成。
4.《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及其相關政策研究》,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341010),項目組主要成員。
5.《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200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3BJL013),項目組主要成員。
6.《淮河漫堤行洪保險研究》,2004年安徽省教育廳社科項目,(2005sk085),課題主持人 1.富邦獎學金 三等獎 中國保險學會頒發,2001年3月2日
2.《關於保險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研究》一等獎 安徽保險學會,2000年12月6日;
3.《面向二十一世紀:安徽保險市場發展》二等獎 安徽省保險學會,1999年12月6日;
4.《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及保險實務》 三等獎 安徽保險學會,1998年10月16日
5.《組建我國農村合作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 三等獎 蚌埠市人民政府,1998年5月;
6.《財稅政策對保險巨災准備金積累的影響》 優秀論文獎,華齡出版社,中國新世紀叢書編委會,1999年10月12日;
7.《財稅政策對保險巨災准備金積累的影響》 優秀獎,安徽財貿學院,1999年;
8.《投資連結保險的發展與風險控制》 三等獎 蚌埠金融學會 2002年6月;
9.《保險業的經營模式:混業經營的辨證思考》 二等獎 安徽省金融學會 2001年12月;
10.《財稅政策對保險巨災准備金積累的影響》 三等獎 蚌埠市人民政府 2001年2月;
11.《投資連結保險的風險控制》 三等獎 安徽保險學會 2002年10月。
12.《保險控股公司:一個有效混業經營的制度安排》二等獎 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2004年1月;
13.《火災公眾責任在娛樂業中的制度安排》一等獎 安徽省科技論壇 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