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我國股票市場的效率分析論文
擴展閱讀
股票收盤價格數字代表 2024-10-05 11:19:44
南京應用技術大學 2024-10-05 10:54:18

我國股票市場的效率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5-16 12:03:21

A. 結合目前股票市場實際寫一篇分析我國現階段(2012年或2012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政策或產業政策的論文

今天由我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在這里就我們研究所宏觀團隊的研究成果向大家進行匯報。我們匯報的主題是多重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定位與選擇。
報告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當前經濟困境。第二部分:多重經濟目標間的沖突與抉擇。第三部分:多重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新定位。第四部分: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報告始終圍繞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調結構、穩定經濟增長展開,強調政府的重要作用。市場的中心地位,調結構以保證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核心目標,論證了多重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如何進行重新定位與選擇這一重大課題。
第二部分,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當前經濟困境。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主要特徵,這樣我們分四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特徵一,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不僅源於技術進步、生產要素、以及人力資本的積累,更加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紅利。
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正在面臨耗盡局面。中國經濟面臨劉易斯拐點到來的壓力。此外由於制度紅利和全球化紅利日益耗盡,導致全要素生產率下滑,造成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面臨下行壓力。
我們分這樣幾方面來看,一,經過增長日益依賴資本投入,全要素生產率貢獻下滑。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在2006年後出現持續下滑的趨勢,導致中國經濟增長不得不更多依賴資本投入。
二、中國社會加速老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據聯合國(微博)測算,我國總撫養比將由2010年的38.2%下降到2014年的37.4%,之後則將由過去的不斷下降逆轉為不斷上升,並在2020年上升到40.3%。我們的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嚴重問題,從這個圖中也可以看出來。
第三,制度紅利即將耗盡,市場化改革亟待深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市場改革提供的一些制度創新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然而,近年來來自改革的制度紅利出現了明顯衰減。據測算,中國市場化指數自1981年到1999年的平均增速是13.7%,進入21世紀以後增幅則普遍降至5%以下,而且基本保持遞減狀態,在未來也難以改觀。全球化紅利也在耗盡,舊的全球分工模式不可持續。我們加入WTO以來,一直是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最大流入地。
第二個特徵,輸入分配進一步惡化,短期難見逆轉。國內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近年來出現了明顯惡化趨勢,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總收入比重在1992年至2008年間下降了12個百分點。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和消費佔GDP的比重都一直在下滑。
特徵3,城鎮化統計數據虛高,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不足。2020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提高1.35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2011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但上述結果是基於農民工進城居住63以上即為常住人口的統計剖經得到的,而這些被統計的城市人口的常駐農民工沒有獲得城市戶籍和市民身份。
特徵4,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化進程速度與質量不匹配,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內部供需結構不匹配。我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增長乏力現象表面上看是總需求不足,其根本原因在於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加劇了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結構性不匹配,導致結構嚴重失衡。由於我國特殊的經濟發展軌跡,我國工業比重一隻較高,很多時候都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通過拉動第二產業來調動整個經濟增長,雖然在短期內解決的結構性需求不足,刺激了經濟,但是長期內卻再一次擴大了第二產業的產能,為隨後的經濟增長中的結構性需求不足留下了更大的隱患。
由下圖可以看出,在2008年之前我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正逐步趕超第二產業,然而隨著2008年刺激方案的逐步實施,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的比重關系又出現嚴重的惡化。
第二個方面是工業化速度與質量不匹配,工業化後期結構和中期的技術特徵並。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從1978年至今走過了30年的歷史。我們從重工業化,從1991年至今也走過了20年。所以當前中國這種粗放式的工業化進程很可能已經走到了後期,進一步提升的潛力的受限。然而在向高度工業化階段轉變過程中,我國的裝備工業和高技術工業沒有得到應有的加強和發展,一般加工工業的比重很高,技術密集型加工工業的比重較低,這種工業結構特徵所反應的是導致工業化只處於中期工業化結果。
第二方面的大問題,當前宏觀經濟困境的主要表現及其成癮。當前宏觀經濟主要表現是國內短期增長形勢惡化,但是通貨膨脹壓力依然存在。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個,總產出增速持續回落,先行指標不容樂觀。我們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GDP回落速度幅度有所加大,8月份規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7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宏觀經濟指標看出來有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第二,固定投資增速回落,房地產首當其沖,固定投產投資的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都出現了連續回落。2012年1到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8個百分點,投資增速下降的原因是由於政府主導的投資較快撤出, 市場主導的投資動力又增長不足。尤其是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產投資增長低迷,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的復甦和回暖。1至8月份全國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累計下降11.1%。第三方面,消費者信心下降,消費增長難有熱點。2012年1至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4.1%,較上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2012年我國農村與城市人均收入都在上升,消費卻在下降。2012年7月消費信心指數僅為98.2%,大大低於,而且處於下滑的趨勢。第四,進出口長期壓力依然顯著,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我國的出口和進口都出現了回落。2012年1月我國出口與進口同比出現了-0.5%和-15.3%的負增長,整個行業的形勢不太樂觀。8月份我國進口的同比增長僅為0.2%。其他海關數據也顯示了這個狀況。第五,物價增速持續回落,但通貨膨脹依然存在。盡管從今年大家都知道我們的CPI一直出現了一個回落的態勢,PPI也出現了下滑,而且在最近創下了34個月的新低。但是在原油(85.95,-0.12,-0.14%)價格不穩定和全球極端天氣的影響下,物價水平短期內仍有不確定因素,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存在。未來如果政府投資刺激型的穩增長政策出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通貨膨脹反彈。
造成短期這些問題,經濟回落的一個原因,我們的成癮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個原因潛在增長下滑與短期經濟回調重合,經濟增速回落呈現長期性。第一個,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中國經濟進入潛在增長放緩期。從這個表就可以看出來,就是中國潛在增長率進入放緩期。第二,發達國家潛在增長放緩,外需不足將呈現長期趨勢。實際上此次危機是IT革命後,創新進展緩慢。從而利潤率下降的後果。西方國家要徹底走出這次危機需要新一輪的技術變革,通過新的技術變革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企業利潤率,促進長期增長,這意味著此次危機後的復甦將是一個緩慢進程。對於中國而言,一方面歐債危機的惡化拖累歐美國家經濟復甦,導致中國出口市場萎縮。第三,西方的緊縮措施和貿易保護,對全球經濟形成了進一步的下行壓力。從整體來看,亞洲的進出口的同比增長率持續下降,特別是出口方面,由於歐美、歐洲市場疲軟,因此亞洲的進出口增長率進一步下滑。對於中國而言,因為美國和歐盟等國家的貿易保護情緒抬頭,其不斷揮舞「貿易大棒」,將中國作為貿易戰假想敵。
第二方原因,運用傳統宏觀調控思路來調節經濟增長的效果正在日益削弱。第一方面,傳統刺激性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逐步減弱。總需求政策是否有效取決於短期總供給曲線是否是向上傾斜的。就政策效果而言,在總供給取現上,產出對價格的彈性越大,需求擴張政策的效果越顯著。下圖計算了國內吸收產品和出口產品供給的自價格彈性。對於出口而言,出口產品的價格彈性在1990年有正轉負,2003連之後絕對值基本保持在0.3左右。雖然說明通過降低價格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口量,但對出口收入幫助不大,進一步降低出口價格反而導致絕對下降。
第二,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原有保就業政策可能難以發揮理想的效果。勞動需求對內需品產出的彈性和勞動需求對出口的彈性的這兩個指標分別反映了內徐和出口部門增長對就業的吸收能力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內需何處口部門對就業的吸收能力呈現不斷增強的趨勢,並且內需部門對就業的吸收能力超過出口部門。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自2008年以來,無論內需部門還是出口部門的對就業彈性均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表明這兩個部門對勞動的吸收能力呈現下降現象,以往通過經濟增長來保就業的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
以投資為主的刺激政策將進一步惡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不利於消費和經濟長期穩定增長。近年來我國擴張性宏觀政策主要是以刺激投資為主,投資增長對拉動內需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容易增城投資品的相對價格和通貨膨脹上升。與消費品相比,投資品具有資本密集型特徵。
我們可以看到從1981年至2010年間發現資本價格對內續聘價格的彈性均值在1.05,而勞動價格對內需品價格的彈性僅為0.88,當內需品價格上漲或者通貨膨脹喪生時,資本品價格上漲快於勞動價格上漲,此時收入分配愈發向資本傾斜。
第二部分,多重經濟目標間的沖突與抉擇。當前乃至未來較場的一個時期,中國政府的經濟目標都將主要聚焦與穩增長、調結構末、控通脹三者之間的博弈與平衡。第一,穩增長、調結構與控通脹的矛盾。第一,當前經濟的迫切任務是通過穩投資來穩增長。就當前宏觀經濟而言,在這三個目標中,穩增長似乎是當前經濟工作中最迫切的任務,這是與「穩增長」對為當前我國合理的就業創造、居民收入增長和地方政府財政安全這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的。但在當前的形勢下,消費需求受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體繫上不完善等諸多慢變數的影響,短期內難以顯著提升。出口則受制於外部環境,而國際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甦,前景並不明朗。穩增長成為當前的迫切任務,主要從這三方面看,一個是解決就業問題。從官方PMI中的就業指數中都可以看出,從2004年以來一直出現一個下滑的態勢。所以我們就業問題雖然不是非常不好,但是也已經很嚴重了。第二,經濟增速過快下滑導致財政收入下滑,進而造成政府財務困境。之所以產生這種狀況是由於中國稅種構成所決定的,在現階段我國稅收中流轉稅佔到了稅收總收入的60%左右,而流轉稅受宏觀經濟非常明顯。從這個圖表中可以看出來。
所以目前財政支出中存在一定剛性,尤其是當前嚴峻的民生壓力和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不容樂觀的社會穩定問題,決定了我們政府財政支出中民生支出與維穩支出很難被削減。
第三,是由於我們需要較高的增速保持赫萊的居民收入增速。當前居民部門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弱勢地位以及嚴峻的居民間收入差距短期中都難以獲得明顯改觀,因此只有通過經濟增長才能保證居民部門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合理收入增速,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通過什麼辦法?從目前來看只有通過穩投資才能來穩定當前的增長,就是穩投資成為穩增長的必要手段,首先是出口問題。出口可以看出來,出口一直在下滑,從世貿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貿易增速僅為5%,較2010年13.8%增速大幅下降。2012年的狀況更差,據世貿組織預測,全球貿易增速還將下降至3.7%,低於過去20年平均5.5%的全球貿易增速平均值。對於我們國家而言,我們以出為主的製造業升級正面臨發達國家和比中國更欠發達國家的雙重夾擊。在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社會保障不足,房地產價格過高的現實下,要提升消費,就必須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但是這些在短期內都很難看見效果。由此可見,由於出口、消費已顯疲態,穩投資就成了穩增長的唯一手段。投資是個快變數,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近期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的地方版4萬億投資計劃,解決基於這樣的一個邏輯。
穩增長、調結構與控通脹之間的沖突,沖突一:政府投資刺激型的短期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矛盾與沖突,當前短期穩增長可能會對調結構產生不利影響,可能會對經濟結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穩增長的措施可能惡化需求結構,繼續提高已經過高的投資需求佔比。投資可以在政府的刺激政策下大幅增加,而居民消費則很難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有力的提振。這是因為居民消費是由決定居民消費議員和收入的深層次因素決定的。事實上2008年與2009年政府實施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就明顯惡化了需求結構,大幅增強了經濟對投資需求的依賴。2008年以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扭轉了前三年的下降趨勢。從2008年的16.9%上升到2009年的32.5%,上升了將近一倍,這是自1993年裡最高點。2010年投資在2009恩年的高水平基礎上繼續快速增長,增速20%,高於2000至2008年的兩個百分點。從這個圖可以看出來。從投資和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也可以看出四萬億投資計劃對需求結構的嚴重惡化。總體來看,投資對消費貢獻率的西歷在2009年達到1.9的歷史最大值,在2010年該比值雖然回落至1.47,但仍舊在高水平。
第二,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可能惡化產業結構和產生鎖定效應,導致投資結構的進一步扭曲。首先,加劇了某些產業投資和產能的過剩化和泡沫化,導致了投資結構一定程度上的「僵化」以及投資的結構性扭曲。其實穩增長中的政府刺激政策投資可能惡化產業結構的另一渠道是投資進一步強化了第二產業在總產出中的地位,不吝與第三產業比重的提高。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我國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基本一直處於不斷下降的過程,而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則不斷上升,2008恩年政府大規模投資計劃則明顯逆轉了這一趨勢,經濟增長又開始更加依賴於第二產業。
第三,短期內穩增長措施可能不利於我國生產率的提高。我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計劃往往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領域。基礎設施的完善,如交通、通信等,有利於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但是其建設周期長,效果的顯現具有滯後效應,在短期內一般會惡化生產效率。此外,如果政府的基建項目低效率運行,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可能無論是在短期還是在較長時期內都會不利於生產率的提高。
我國TFP增速在2008年突然出現大幅度下滑,在2009年和2010年轉為負增長,這就說明生產效率在政府主導的投資刺激下基本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我國的增量資本產出率從1992年的2.4逐漸提高到2007年的4,而在2008年之後該比率由於超常高水平的投資增速而猛增到創記錄2009年7.8和2010年的7.3。此外,政府的大規模投資計劃雖然也也會強調鼓勵自主創新、促進技術進步,但是其效果可能難以令人滿意。因為技術進步主要來源於私營企業長期的市場競爭行為,而非短期政府規劃和干預,因此以政府投資項目促進生產率提高的方式可能是一種高成本、低效率的方式。
短期,短期穩增長增長可能對民營經濟部門和中小企業部門造成相當程度的擠出效應,削弱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基礎。從2008恩年到2009年政府實施的穩增長經濟的刺激計劃貸款潮中,國企占據了90%以上的資金,而私企只有5%。第五,短期穩增長的政府刺激投資計劃可能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收入分配結構的惡化。一方面,我國鄭國伍政府主導型的大規模刺激投資主要投向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很少涉及民生部門建設。另一方面,從四萬億投資計劃的事後結果來看,我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刺激投資計劃主要惠及了中央企業,特別是大型央企。
第二個沖突,穩增長、調結構的過程也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這是因為第一穩增長對控通脹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短期穩增長就需要穩投資,而投資的快速增加就會引發通脹壓力。就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貨幣供給具有內生性。當貨幣供給由經濟內省決定,即信貸需求產生了貨幣,那麼通貨膨脹就不是單純由貨幣供給快速增長導致的,而是與其同時決定的。從這個過程來看,貨幣供給內省環境下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政府赤字、貿易盈餘和投資推動,而其中最有中國特色的因素就是投資。
第二,調結構對控通脹可能產生負面影響。便雖著總量上的經濟結構的變化,必然便雖著相對價格體系的重新調整和確定。實際上當相對價格調整一定是通過價格升得快、有的漲得慢實現的,所以也會面臨上行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判斷中國經濟結構未來會發生深刻的變化,那麼中國價格體系也會發生深刻的變化,總量上必然有價格水平的上升。
前面我們談了多重目標沖突,那麼多重目標沖突下政府或社會應該如何進行抉擇呢?第一個角色,在穩增長、調結構與控通脹這三個目標之間,以市場為主導,通過調結構以保證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應該成為當前我國政策目標的首要選擇。有這樣幾個原因。原因1,本輪經濟增速下滑是由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導致的,僅僅採用政府主導刺激投資型的短期穩增長措施或許只能暫時緩解經濟增速的下滑勢頭。
從中長期來看,在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已經呈現下滑趨勢的現實面前,不管是中央版四萬億,還是地方版四萬億,政府主導的短期穩增長措施並不能遏制經濟增速的下滑態勢。
原因2,通過調結構來穩定或提升潛在增長率,已經成為維持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唯一出路。這迫切要求我們對以政府投資計劃為主的短期穩增長措施進行重大變革。因為,以政府刺激投資計劃為主的短期穩增長舉措對潛在增長率的編輯貢獻已經處於下降階段。更為重要的是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基本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必將導致我國潛在增長率面臨重要的轉折點。因此從穩增長的角度來看關鍵在穩投資思路和手段的創新與變革。
原因3,調結構必須堅持以市場化原則的導向進行,通過全面推進進一步的市場化改革來充分釋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省動力。因為以市場為主導,使社會生產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這是結構調整的根本目的,也是判斷經濟結構是否合理、優化的核心標准。市場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結構調整因此也要經常進行,不可能一勞永逸,要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政府在調結構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政策手段來發揮引導作用。
抉擇2:在穩增長、調結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管理好通貨膨脹與其。原因1:穩增長、調結構的措施和手段都將改變公眾對未來的價格水平的與其。調結構就必然涉及產品價格和要素價格的調整與重新布局,也要面對社會收入格局、產業格局的調整與轉換,這就必然導致有些產品價格和要素上漲,有些產品和要素價格下跌。而穩增長措施也可能會有由於投資的推動促使某些產品價格較快上漲,這些都將改變公眾對未來價格水平的預期。
原因2,現階段我國的通貨膨脹具有非理性的特徵,這是根本的,從而導致通脹預期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呈現放大姚瑩。在高通(微博)脹時期公眾的通脹預期一般比實際通脹水平低,公眾往往低估通脹水平。在低通脹時期,公眾的通脹預期一般比實際通脹水平更高,公眾往往高估通脹水平,因此在目前通脹水平尚不太高的情況下,千萬不能低估公眾對通脹預期、對未來通貨膨脹的影響。
第二,2006年以前,中國公眾的通脹預期波動比較平緩,此後波動性逐漸增大,到現在波動性比較大,敏感性比較強。
第三,中國的通脹預期表現出一定的適應性預期和黏性預期特徵,波動幅度較實際通脹水平平穩,公眾通脹預期是不完全理性的預期。
抉擇3:通過推進進一步工業化和城市化,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切入口和重要的實現途徑。從宏觀的角度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內容來看,調結構主要包括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的調整兩個方面。而進一步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將帶來社會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
原因1:我國當前供給結構調整的方向和動力必須依靠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們說明一下,我們這個報告當中所謂的新型工業化、進一步的工業化、深度工業化,都是一個意義。
現階段這些新型工業化對產業的推對作用主要表在一方面我們的工業化進程總體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離全面完成現代工業化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帶動工業企業,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途徑。
原因2:我國當前需求結構調整的方向和動力,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推進結構合理的工業化。一方面,城鄉居民的收入不平等是造成我國當前收入不合理進而導致我國需求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因此,積極推進結構合理的工業化可以提升我國農民收入的增長,改善城鄉收入差距,進而對我國需求結構產生深刻影響。另一方面,工業化推進過程中國民收入變化的一般趨勢是,國民收入分撇向勞動者傾斜,企業所得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政府所得比重保持平穩並相對較低。
原因3,從我國當前的供給結構調整的動力角度來看,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式的城市化。一方面,城市化所帶來的人口、資源和科技的集聚,能夠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影響和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另一方面,城市的發展促使大量的要素資源集聚和多樣化需求的產生,促使產業分工的西畫,促進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原因4:我國當前需求結構調整的方向和動力,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推進內涵提升與發展型的城市化。城市化不僅僅表現為城鎮空間的擴展更重要的還表現為人口的集聚和城鎮人口的規模擴大。大規模的人口城市化,會產生巨大的收入增長和消費轉換效應。因此大量人口轉為城市居民後,從買房、買家電到吃穿住行型等等消費行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帶來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
我們認為穩增長、調結構與控通脹三個目標當中,以市場為主導,通過調結構來穩增長是首要選擇。而進一步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不僅是釋放巨大需求、穩定短期增長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重要實現途徑。因此政府需要進一步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並把結構調整這一目標放在首位,運用恰當的政策手段處理好調結構與短期穩增長的關系,從而破解增長與調結構的兩難昆劇,同時注意管理好通脹預期,也促進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
第三部分,多重目標下宏觀政策的重新定位。
在過去較場的一個時期,宏觀調控需要面對的經濟目標往往相對單一,所以,政府主要運用相

B. 論文:我國股票市場融資效益分析

你是真懶 連摘要都懶得自己寫 別丟嘉華的人啊

C. 從資本市場角度對我國股票市場的認識

資本市場的發展與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及中長期趨勢
一、 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某種意義上是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過
1、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側面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自1978年至今,剛好三十一年整。而資本市場的發展,若從第一隻股票上市交易的1988年算起,也就21年左右時間。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從思想解放的角度看,經歷了從否定到懷疑,再到試驗直至高度重視的過程;從制度創新的角度看,則是股份制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生產組織形式在我國的移植發展過程;可以說,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一個集中縮影。
2、雙向擴容與資本市場主體的培育
隨著我們對股份制和資本市場認識的加強,國有大中型企業開始進入深滬股市。到現在,股票市場要對國企改革肩負重任──讓它們作為賣方進入資本市場。而買者方面,便由最初的少數吃螃蟹者逐漸發展到3000多萬人的投資者隊伍以及一些投資機構。
通過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資本市場的買者和賣者被培育起來,交易所及券商構成了市場的交易手段,通過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等建立起市場規則。
3、漸進式改革模式的量變過程
我國的改革採用的是漸進式改革過程,到現在我們發現改革的實際過程是一方面兩者並向進行,更主要的是量變方式,即用先易後難,積累數量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兩難問題。
4、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主線
資本市場已經由試點階段進入初步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擴大資本市場規模,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規則,進而提高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二、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及特點
不難發現,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在過去和將來已經和將要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1、需求擴容的階躍與漸變
通過對深滬股市需求擴容與供給擴容的十年歷史進行考察不難發現:每一次大的價格上揚過程以及隨後的前期調整過程,便是市場規模的大幅擴大過程。
2、需求階躍與漸變的產生條件及演變規律
需求階躍發生於需求的橫向大規模擴張過程,即新的投資者大量增加的過程。這一過程適應於新事物的空間擴散過程和規律。需求橫向擴容的空間擴散過程則依靠股市賺錢的示範效應。需求的漸變則來自於原有投資者收入增減或其它原因引致的需求變化。一般而言,投資者一經涉足股市,哪怕虧損累累或一夕暴富,將成為股市的常客,很少退出。需求階躍及對應的橫向擴散過程是理解我國股市及對之調控管理的關鍵。
3、供給擴容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相對於需求擴容階躍的偶發性和不易把握而言,供給擴容則具有較強的主動性與可控性。因為我們現在實行的是存在上市飢渴、配股飢渴情況下的計劃額度管理。
4、供需階躍展望。
需求階躍式擴容的中後期為供給快速擴容產生條件,因此,每次需求階躍之後必然導致供給階躍,從而導致股票市場規模的階躍。雖然每次需求階躍之後都相應地對應於供給階躍過程,但此處著重討論未來可能的較大的供給擴容的要求情況:
一是現在的國有大中型重點企業的改制上市。
二是國有股、法人股
三是第二版市場,近來對於發展民營資本市場及高新技術產業呼聲甚高,不久也會提到議事日程。
三、雙向擴容與深滬股市的中長期趨勢
1、雙向擴容的決定性作用。
關於股價變動有一點是最為根本的,任何市場上的價格波動取決於其供求關系,即供需階躍實際上也就決定了股票市場價格的中長期趨勢。
2、牛熊市將是我國股市較長時間特徵。
四、雙向擴容與政策調控
如果說雙向擴容是未來股票市場乃至資本市場的核心任務,而供需階躍又是我國股票市場本質特徵的話,它們無疑將使我們對於股市的宏觀調控及市場建設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1、政府的雙重角色──仲裁者與參與者。
2、調控重點應是雙向擴容而非價格波動。
3、需求擴容──重中之重。
因此,正視需求擴容,深入研究擴容政策乃是未來主管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
①建立需求戰略框架。
②重視需求擴容的政策效應分析與檢驗。

D. 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寫一篇關於「宏觀經濟對證券市場影響」的論文

一.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股票價格有直接的影響。貨幣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銀行通常採用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等貨幣政策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從而實現發展經濟、穩定貨幣等政策目標。無論是中央銀行採取的政策手段,還是最終的貨幣供應量變化,都會影響股票價格,這種影響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一)存款准備金制度
1.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市場資金趨緊,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會減少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不再活躍,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市場資金趨松,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會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會活躍起來,進而推動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二).再貼現政策手段
1.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提高再貼現率,收緊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減少,市場資金趨緊,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會減少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不再活躍,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降低再貼現率,放鬆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增加,市場資金供應相對寬松,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會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會活躍起來,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上升。
再貼現率又是基準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提高。資金供應趨緊和市場利率提高將導致股票市場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再貼現率的下降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下降,股票市場價格相應提高。
(三)公開市場業務
1.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大量出售證券,收緊銀根,一方面,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在收回中央銀行供應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的供應,可能使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也會使證券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放鬆銀根時,一方面,基礎貨幣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推動證券市場活躍,證券價格上升;另一方面,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買入證券,在投放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需求,可能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也會使證券價格上升。
總之,中央銀行放鬆銀根、增加貨幣供應,資金面較為寬松,大量游資需要新的投資機會,股票成為理想的投資對象。一旦資金進入股市,引起對股票需求的增加,立即促使股價上升。反之,中央銀行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資金普遍吃緊,流入股市資金減少,加上企業拋出持有的股票以獲取現金,使股票市場的需求減少,交易萎縮,股價下跌。
二.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或赤字、財政稅收和補貼、國債政策等手段影響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於刺激或者減緩經濟發展速度有相對直接的效果。財政指出下降會直接減少對社會產品與勞務的需求,稅率上升也會立即減少消費者的收入,從而導致消費的快速下降。財政支出減少,稅率下降,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財政政策也是政府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三個方面。
(一)國家預算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作為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能全面反映國家財力規模和平衡狀態,並且是各種財政政策手段綜合運用結果的反映。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會起到刺激經濟發展的作用;反之,財政結余政策壓縮財政支出,具有縮小社會總需求的功能,會抑制經濟的發展速度。
1.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發展。
2..或是通過增加財政盈餘或降低赤字,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經濟增長,調整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改變企業生產的外部環境,進而影響企業利潤水平和股息派發。
(二)通過調節稅率影響企業利潤和股息。
稅收調節經濟的首要功能是調節收入分配,也就是稅收的轉移功能。另外,稅收還可以調節社會總供求結構,財政部門通過設置稅種和差別稅率能夠達到調節供求結構的效果。在經濟蕭條時期,社會有效需求不足,這時,政府降低稅率可以刺激企業擴張投資,提高總需求;在經濟過度繁榮時期,政府可以通過提高稅率的辦法抑制企業投資沖動,降低總需求。
1.提高稅率,企業稅負增加,稅後利潤下降,股息減少。公司的可分配利潤減少,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減小,投資者不再投資於證券市場而是採用其他投資手段,使證券市場投資減少,從而推動證券價格下降。
2.降低稅率,企業稅負減少,稅後利潤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的可分配利潤增加,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投資者投資於證券市場而不是採用其他投資手段,使證券市場投資增加,從而推動證券價格上升。
(三)國債發行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國債是政府用來調節總體經濟以及經濟結構的手段。通過發行國債,政府可以調節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將部分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以信用的方式集中到政府手裡,以擴大財政支出的規模。國債還可以幫助政府在調節國民收入時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將部分用於消費的資金轉化成投資基金,用於農業、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另外,國債發行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調整基準利率有一定影響,而基準利率變化對於市場利率的變化也有影響,因此,國債政策也能夠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經濟增長。
國債發行量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從而影響股票價格。
1 .國債發行量增加,市場上有一部分資金流向國債投資,使市場上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市場價格下降。
2 .國債發行量減少,市場上流向國債投資的資金減少,使市場上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三.市場利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一)絕大部分公司都負有債務,利率提高,利息負擔加重,公司凈利潤和股息相應減少,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利息負擔減輕,公司凈盈利和股息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二)利率提高,其他投資工具收益相應增加,一部分資金會流向儲蓄、債券等其他收益固定的金融工具,對股票需求減少,股價下降;利率下降,對固定收益證券的需求減少,資金流向股票市場,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三)利率提高,一部分投資者要負擔較高的利息才能借到所需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如果允許進行信用交易,買空者的融資成本相應提高,投資者會減少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投資者能以較低利率借到所需資金,增加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上漲。
四.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復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抑制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是因貨幣供應過多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在通貨膨脹之初,公司會因產品價格的提升和存貨的增值而增加利潤,從而增加可以分派的股息,並使股票價格上漲。在物價上漲時,股東實際股息收入下降,股份公司為股東利益著想,會增加股息派發,使股息名義收益有所增加,也會促使股價上漲。通貨膨脹給其他收益固定的證券帶來了不可迴避的通貨膨脹風險,投資者為了保值,增加購買收益不固定的股票,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價也會上漲。但是當通貨膨脹嚴重、物價居高不下時,企業因原材料、工資、費用、利息等各項支出增加,使得利潤減少,引起股價下降。嚴重的通貨膨脹會使社會經濟秩序紊亂,使企業無法正常地開展經營活動,同時政府也會採取治理通貨膨脹的緊縮政策和相應的措施,此時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更大。
五.匯率的調整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匯率的調整對整個社會經濟影響較大,有利有弊。傳統理論認為,匯率下降,即本幣升值,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匯率上升,即本幣貶值,不利於進口而有利於出口。匯率變化對對股價的影響要看對整個經濟的影響而定。若匯率變化趨勢對本國經濟發展影響較為有利,股價會上升;反之,股價會下降。具體地說,匯率的變化對那些在原材料和銷售兩方面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和企業的股票價格影響較大。
若一過國際收支連續出現逆差,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會採取提高國內利率和提高匯率的措施,以鼓勵出口減少進口,股價就會下跌;反之,股價會上漲。

E.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相關建議經過近 20 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了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特色道路,規模不斷擴大,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投資者積極性不斷提高,制度性建設日趨完善。但股票市場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較為明顯。 2007 年股票市場看似迎來了發展契機,股權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隨後進入蟄伏期,股市發展陷入困境。一、當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一)股市功能導向存在誤差,股市和宏觀經濟之間缺乏聯系1 、投資能力較弱,存在投機行為過度現象目前股票市場參與者在進行投資時,往往不會考慮長期價值投資,市場上短線投資行為較普遍,主要體現在股票換手率較高,與西方國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國股票換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機行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現動盪的直接原因之一,滬深股指從 2003 年開始反復漲停,上證指數在 2007 年創下了歷史最高的 6124.04 點,隨即開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點 1664.93 點。至 2008 年 12 月,上證指數較長時期在 2000 點左右徘徊。股市參與者對股市的預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關系,而是主要看參與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2 、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國內股市融資能力普遍不強。據統計,僅 2005 年我國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籌資額就達 206.5 億美元,為滬深兩市 2003 年、 2004 年首發募資總額 800 多億元人民幣的約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來,國內上市公司融資水平更是急劇下降。從 2008 年新股發行情況來看,新股從價格到數量都沒有達到預期籌資的目的,甚至從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發行變得較為困難。而且,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手段不多,除了從銀行貸款和直接獲取發行資格而獲得直接融資以外,沒有更多其他的融資手段,這進一步加劇了融資能力的弱化。3 、資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必要的聯系由於股權結構形式單一並缺乏流動性、上市公司產業分布不盡合理等因素,導致股市資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時,二級市場交易量和規模起伏過大,突出表現在一些 ST 股票雖然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但市盈率卻非常高,甚至達到 60 — 100 倍。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我國股市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功能卻未能充分體現,股票市場的資源被各種人為和非人為的因素消耗殆盡,股市和宏觀實體經濟出現了脫節現象。4 、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雖然2007 年我國股市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但也未能解決股市總體回報率較低的趨勢。 2008 年以來,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財富較大幅度縮水。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這固然鼓勵了居民積極參與股市的發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財富增值的持久能力。(二)股市結構存在缺陷,股市持續發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政策市」阻礙了股市發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結構性缺陷主要表現為股市的發展目標需要隨政府的發展思路而不斷變化。這種反復波動的狀況不僅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還會打擊股市參與者的積極性,往往會造成兩種後果,一是股市發展出現過度繁榮,進而產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這種泡沫被擠壓,股市便會迅速萎縮;二是股市發展持續低迷時,股市價值被低估,對投資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將在很長的時期內難以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2、「企業圈錢」行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過包裝、公關實現上市,是目前股市結構中存在的最大痼疾。由於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為一方政府獲得稅收利益的主要保證,這一點對欠發達地區來說尤為重要。以這種標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質量不高等問題,上市不以盈利多少為准繩,而是以利益為出發點,企業圈錢行為嚴重,各種虛假行為、不誠信行為成為股票市場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國沒有對這些行為進行嚴厲的制裁。近年來,企業圈錢行為被屢屢曝光,從上世紀 90 年代的銀廣夏、瓊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國美事件,企業利用上市之便謀取私利的行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3 、機構投資者坐莊行為加劇了股市的混亂局面國外經驗表明,對機構投資者進行有效管理會減少股市的震盪。而我國由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機構投資者常常利用資金優勢對股市進行操縱。以基金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迅速培育和壯大,股市投資資金已轉變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的投資動向直接引導著市場走勢。由於我國目前價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機構投資者奉行的以(本欄目策劃、編輯:曹敏)價值來定盈利的思想難以行得通。因此,機構投資者往往會採取操縱信息、操縱交易等手段來獲取高額回報,更有甚者,還會與企業相互串通,通過獲得內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戶的經濟利益。(三)股市內部環境惡化,制度缺失現象嚴重我國股票市場內部環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建設目標導向存在誤區,造成股票市場環境惡化。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過程,可以發現我國成立股票市場是為解決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一種權宜之計,這種定位造成股市發展要服務於國有企業改革。因此,那些質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為了股市主體,為了扶持這些國有企業,股市的投資功能和融資功能均受到了嚴重損害。二是股權分置造成股市參與者利益嚴重不均衡,股市長期偏離正常價值。由於存在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股市參與者的風險和收益存在嚴重不對等的局面,集中表現在同股不同利現象。同時由於流通股所佔比例過大,影響股票價格的真實性。雖然 2005 年已經開始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但目前來看,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和價值定位都未能達到預想的結果,同時,減持過程中也存在著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現象。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風險制度欠缺,股市環境難於凈化。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實現退市有利於凈化股票市場的環境,但我國目前還難以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相應的退市制度作為企業可以退市的依據。從我國退市制度的現狀來看,退市標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證券法》、退市辦法、上市規則中都有所規定,但存在不科學、不統一、相互矛盾等問題。同時,我國股市風險制度不完善,缺乏應有的風險防範措施。從我國股市設計的總體思路來看,風險制度被忽視是其中的主要問題,體現在風險防範措施較為缺乏、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四)外部環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續健康發展難以得到保障我國股市外部環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現在:一是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滯後,執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國一直以來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來保護股票市場發展,但總體來看,實施的時機仍較為滯後,而且沒有實施配套措施,效果並不明顯。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參與者利益受侵害現象嚴重。近兩年中小股東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東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大股東總是利用自身的資金和信息優勢來謀取暴利。由於我國沒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業信用等級和監管實施辦法,因此,為大股東利用自身優勢來侵害中小股東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機。三是行政干預過多,股市難以形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機制。股市建立以來,我國政府反復救市、不停托市,都為股票市場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調節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政府這種行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場喪失了優勝劣汰的自我發展、自我調節功能。二、改善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相關建議(一)進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資功能,強化收入分配功能,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完善投融資功能應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優先安排有優質資源的企業上市。為使市場回歸到應有的穩定狀態,應適當召回部分在海外運作較為出色的公司,帶動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減少市場投機行為。同時,階段性的改進配額制,對那些確屬需要國家扶持的行業和地區仍保持適當的配額制,而對於純屬地方政府希望通過上市來謀取利益的地區應予以取消配額。強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發展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通過市場的多樣性來降低居民收入風險;其次要建立公正、公開的信息披露制度,減少居民在信息不對稱過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為,並有效防止操縱市場行為。市場的核心功能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此應建立和規范股票定價制度和發行制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行為。(二)優化股票市場結構,加強監管,杜絕市場上違法行為的發生首先,摒棄當前政府的托市行為,盡量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適當界定政策與市場的邊界,消除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現象。市場的問題交由市場解決,但當市場失靈時,政府應果斷採取措施應對。其次,加大對違規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的懲戒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對多次違規的上市公司,除給予一定罰金外還應按情節嚴重程度訴諸於司法處理。最後,強化政府監管的獨立性,減少政府因為利益重疊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處於超然獨立的位置。為實現獨立性,應建立相應的法律措施,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三)完善市場目標,推進市場改革首先,改進股市建設目標。真正使原有為國有企業解困的目標轉變為為優質企業服務、為國家宏觀經濟服務的目標上來。其次,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平穩運行。從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看,股權分置改革有利於實現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使大股東更加關注公司業績,中小股東也可以採用間接方式來實現自身權利。同時必須根據股市發展態勢來決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對價水平,以確保投資者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失。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為了保障上市公司質量,減少那些效益較差、盈利能力較差的公司佔用股票市場資源。同時,加強股市應對風險的能力,建立行業風險評估制度、金融工具風險評估制度等。(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體系,保證外部環境良好運行首先,進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場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因為好的法律制度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相關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社會中介機構相關制度和政府監管等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評價機制。主要是市場參與者信用評級制度、信用檔案制度等。最後,進一步規范政府職能,將政府的主要職能限定在宏觀層面上,主要負責法規、法律的建設和股市建立的總體思路和方針。

F. 2009下半年我國股票市場基本趨勢的預料分析

大盤會漲到3700-3900的附近 大概9月份開始深度回調到2500-2700 在10月中開始震盪反彈 年內指數過不了4000點

G. 如何提高我國股票市場效率

要真正的用市場機制來提高股票市場效率,讓資金流向最好的公司。而不是行政干擾。同時證監會要做好自己的監管工作以及敦促工作,例如抓內幕和分紅等等,保護中小股民利益,而不是成為公司圈錢之所。防止這類不公平事件的發生,影響效率。

H. 股票分析論文

000002萬科A:該股作為優質股票,曾經給堅定的持有者以豐厚無比的回報,作為中長線投資而買入股票的話,我認為當然買入股票的時機應該是在大盤點位1500點上下,股票的選擇應該行業的龍頭,具有穩定的經營收益和很好的分紅配送預期的上市公司,所以按這個思路買進房地產的龍頭股票為好了,因為房地產股票歷來就是股市中堅,理性十餘年的國民經濟發展的經歷,房地產的價格翻了很多倍,房地產產業是越來越發達了旺盛了;比如房地產板塊的000002萬科A應該就是首選,不僅是房地產的龍頭股票,也是深市權位極重的成分股,深市要漲首先是萬科漲哦;

目前國家為防止經濟下滑過快,試圖通過拉動內需來刺激經濟,銀行方面在國家政策的導向下,在房地產的貸款上已經有松動的跡象,這樣不久房地產板塊就會好轉了,加上目前萬科的股價偏低,大盤的反彈一般都是由金融、券商、房地產來領頭的,所以我認為目前就是戰略性建倉房地產股票的好時機啊。

中國聯通投資分析
一、中國聯通基本面分析:
1、最新財務數據指標:( 08-09-30)
每股收益(元) 0.1940,每股凈資產(元) 2.7000, 凈資產收益率(%) 7.20 ,總股本(億股) 211.9660 ,實際流通A股(億股) 104.4194,限售流通A股(億股) 107.5466 ,每股資本公積: 0.952 主營收入(萬元):5367446.37同比增 3.85% , 每股未分利潤: 0.733 凈利潤(萬元): 411203.19同比增 28.45% 1.849 ;

2、中國聯通有利信息:
⑴12月12日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李毅中在出席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現行的2G通信網基本滿足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要求,但發展的潮流要向3G、4G方向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綜合考慮,將通過一定的程序在今年底、明年初發放3G牌照。
二級市場上,午後聯通快速發力,已經成功翻紅,截止13:17分,報5.75元,漲幅達1.95%,而其他小盤3G股大幅度上漲。中衛國脈(600640)、億陽通信都大漲4%以上。

⑵公司是我國兩大移動運營商之一。公司積極開拓增值業務,大力推廣掌上股市等移動增值業務,其移動增值業務收入占服務收入比重不斷增加,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公司未來還有望從3G牌照發放和非對稱管制政策中受益,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同時,近日華為與公司攜手建設其全國第一個40G波分傳送網路;該網路覆蓋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五大主要城市,為公司開展高帶寬業務固網和移動融合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走勢上看,該股近期在120日均線下方反復震盪,近日最終站上120日均線,後市一旦大盤轉暖,有望隨3G板塊繼續醞釀上攻,投資者可逢低關注。

⑶中國將在年內發3張3G牌照,屆時總計將有8,000億元人民幣資金,會投向3G網路和服務。我們暫時不管該消息的可靠性如何,但是市場期盼已久的3G牌照推出確實已經到了隨時落實的階段。可以想像,一旦3G牌照開始發放,標志著3G產業進入到成熟運作階段,相關通信類上市公司將大為受益。而作為A股上市公司中在3G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的中國聯通(600050)毫無疑問值得我們好好關注。技術上看,該股近日震盪調整,股價已打至中期均線支撐位置,反攻行情一觸即發,建議密切留意。

⑷據最新的國海證券研究報告披露,中國聯通A股08、09年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8.58、16.41倍,09年PE略高於國際平均水平,PB為1.41倍,低於國際平均水平2.0,考慮公司未來將受益已推出或將可能推出的不對稱政策,以及國內移動用戶繼續發展空間,長期有較大增長潛力,凈資產收益率存在較大上升空間,看好中國聯通未來的前景。

⑸中國聯通備戰全業務運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昨日對外宣布,華為與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攜手建設其全國第一個40G波分傳送網路。該網路覆蓋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五大主要城市,為中國聯通開展高帶寬業務固網和移動融合業務奠定了基礎。
目前,中國聯通面臨全業務運營的嶄新需求,而固網移動融合的業務對網路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0G技術成為解決網路帶寬瓶頸的關鍵技術之一。構建一張40G波分傳送網路,可以承載更多超寬頻業務,更靈活地進行業務調度,以提高網路可靠性和業務發放效率,為其用戶提供更多高品質全業務體驗。
因此,中國聯通將40G WDM商用試驗工程作為今年基礎網路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經過嚴格的測試,華為憑借領先的編碼技術、全球范圍的規模應用和完善的工程服務經驗等優勢,成為中國聯通第一個40G波分網路的主要供應商。
據悉,華為的40G波分產品已在歐洲、北美、亞太等地成功商用,部署了業界最長的無電中繼40G商用干線。近日,華為宣布100G和100GE波分樣機測試成功,成為業界唯一同時掌握100G和100GE技術的供應商。

二、中國聯通股票盤面技術指標分析:
從600050中國聯通目前的盤面K線形態和其它技術指標看情況還是好,該股雖然今天跌破了MA的5日均線,但股價受到10日均線的有利支撐,股價也剛好收在5日均線的下方位置,隨機的KDJ指標的J線已經已經出現回頭上行的跡象,KDJ指標的J線現在的數字是88.16左右;

但盤面的VOL指標和MACD指標的情況不是太好的的,從盤面看雖然MACD是在零軸以上的,但有逐漸走弱的跡象,目前MACD指標是0.03還在的強勢區內,但組成指標的DIF和DEA已經緊貼在一起了,所以你可以密切關注MACD指標的DIF走向一旦DIF有效穿透DEA的話,那麼MACD的趨勢就是逐級下滑的情況,

從VOL看到今天成交量同比縮量,下午開盤後該股有三次明顯的上攻動作,效果是很明顯的,的,而且股價也上攻突破了10日均線的壓制,尾盤半小時攻擊力加強,該股主力強行上攻的意圖顯而易見,但看到的上掛的五檔賣盤量也比較大,說明多空雙方還有一輪搏殺的;

提醒你注意的是:結合KDJ/MA/MACD這三個指標看,該股的股價是介於漲跌的臨界位之間,這樣走勢就完全取決於大盤的走勢了,大盤向好則漲,反之則跌;

從滬市大盤今天的尾盤強攻的動作情況看,由於國家凈益工作會議結束,可能會有重大的政策利好出台,所以可以判斷周四大盤上漲的概率是75%的,所以中國聯通的股價也會繼續攀升的概率是85%,建議你持有為好。

三、股票盤面技術指標的應用:
1)在一般的情況下,快速EMA一般選6日,慢速EMA一般選12日,此時差離值(DIF)的計算為:DIF=EMA6-EMA12
至於差離值(DIF)縮小到何種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轉的信號,一般情況下,MACD的反轉信號為差離值的9日移動平均值,「差離平均值」用DEA來表示.
計算得出的DIF與DEA為正值或負值,因而形成在0軸線上下移動的兩條快速與慢速線,為了方便判斷常用DIF減去DEA,並繪出柱狀圖。如果柱狀圖上正值不斷擴大說明上漲持續,負值不斷擴大說明下跌持續,只有柱狀在0軸線附近時才表明形勢有可能反轉。
2)使用原則:
1.差離值(DIF)向上突破MACD時為買進信號,差離值(DIF)向下跌破MACD時為賣出信號.
2.差離值(DIF)與MACD在0軸之上時,市場趨向為多頭市場,兩者在0軸之下時則應獲利了結。DIF和MACD在0軸以下時,入市策略應以賣出為主,DIF若向下跌破MACD時可向上突破,空頭宜暫時平倉。
3.股價處於上升的多頭形勢時,如DIF遠離MACD,造成兩線間乖離率加大,多頭應分批了結。
4.股價或指數盤整之時常會出現DIF與MACD交錯,可以不必理會,只有在乖離率加大時方可視為盤整局面的突破。
5.不管是從「差離值」的交叉還是從「差離值柱線」都可以發現背離信號的使用價值。所謂「背離」就是在K線圖或其他諸如條形圖、柱狀圖上出現一頭比一頭高的頭部,在MACD的圖形上卻出現一頭比一頭低的頭部;或相反,在K線圖或其它圖形上出現一底比一底低,在MACD的圖形上卻出現一底比一底高,出現這兩種背離時,前者一般為跌勢信號,後者則為上升信號。

I. 我要寫一篇股指期貨推出對我國股票市場影響分析的論文,希望專業人士提點意見, 應該從哪些地方開始入手

按照股指期貨上市的上市、投資者結構的變化、其中有農行的上市,工行的復牌 等重要事項對市場的影響。
5月合約---7月合約的時候,A股出現系統性風險,投機者比較多,多數是來自以前A股市場炒作權證或期貨市場的投機分子,自然人比較多
8月--9月 震盪期,築底階段,證監會允許部分機構進行股指期貨的
10月上揚階段,市場連續逼空行情 權證板塊集體反彈,可從現貨市場藍籌板塊的低估值分析
11月震盪期 套利機會比較豐富 ETF等基金的成交量比較大 滬深300指數的成分股也比較活躍
然後你可以參照其他國家對股指期貨的研究,當中應用什麼理論和模型分析,你也可以去找找看。
股指期貨的行情數據、持倉量變化(投資者結構發生改變,逐漸豐富)、套利(期現套利,跨期套利者的增加,A股市場11月CPI數據超4%,引發通脹壓力,出現劇烈變化而導致一些套利機會的出現,還有交割日,股指期貨合約為了平穩交割,一般在最後2個小時持倉大概在1000多手以內,沒有產生交割日套利,不過在最後一周可能會有移倉現象的出現,可以出現明顯的跨期套利機會)
首先你從中金所找到股指期貨的行情數據;證監會政策;
其次,按照月為階段,分析每個階段的行情走勢,結合日K線圖;說明參與人群的結構性變化,ETF成交量,期現套利和跨期套利,產生的原因分析,滬深300指數成分股變化----農行上市
最後,國家政策的轉變,引進境外投資者比例,熱錢流入,CPI超4%,通脹壓力,重點事件的專題報道,滬深300指數和股指期貨有沒有產生劇烈波動
初步階段:投機 發展階段:隨著交易方式的豐富如套利和機構投資者的加入,逐步成熟和穩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