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oconee聯邦金融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股票要勤買勤賣 2024-10-03 19:22:01
股票分時資金怎麼看 2024-10-03 19:14:01
立方制葯股票行情 2024-10-03 18:54:29

oconee聯邦金融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5-19 16:24:38

A. 股票的問題

來我空間看看,也許對你有用
建議先看看<股票與燒餅>
常看看<每日薦股><每晚看盤>

B. 利率越高,表示社會平均投資回報越高。假如是這樣,為什麼美國聯邦儲備局降低利率後,股市價格反而會上升

利率降低之後,社會的平均回報降低了,大量的資金就不滿足於債券、存款等金融產品的回報率了

股市可以通過資金拉動出現上漲,帶來更高的回報率,因此資金流入股市,出現上漲

相反,利率上升,債券、存款的回報上升,資金不需要承擔股票那麼大的風險就可以得到高一點的回報,所以離開了高風險的股市

要作文么?300字,你可以參考一下所有回答拼湊拼湊

C. 里根時代開啟金融自由化對銀行股票的影響

美國自羅斯福新政開始採取的經濟政策長期奉行凱恩斯主義,長期推行需求管理政策。這種政策使美國擺脫了20世紀30年代得大危機,也造就了美國在戰後得「黃金時代」。但是,凱恩斯主義有著它自身不可克服的弱點。根據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通過增加投資可以促進生產資料需求的增加,自然使生產資料工人收入增加,隨後促使生活資料需求增加,這也就使生活資料工人收入增加,最後使得國民收入增長若干倍。美國一開始運用這一理論時確實是這樣,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通貨膨脹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跟讓人頭痛的是失業與通貨膨脹一起出現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滯脹,也就是通脹率與失業率同時居高,美國的儲蓄率、投資率以及國際競爭力嚴重下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對此束手無策,因為按照凱恩斯主義理論,尤其是當時盛行的「菲利普曲線」版本,失業率和通脹率應該具有替代關系,此消彼長,不會同時出現。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都沒能解決這個難題。1981年,羅納德·里根即在這一情況下當選美國新一屆總統。里根剛當選便提出了經濟復興計劃。這些經濟政策與美國此前七十年的所依靠的經濟理論不同。許多人稱之為保守主義。實施它上並不完全是保守主義,它既有供應學派與貨幣主義思想的保守特徵,卻不規定兩種成分的比例,又不具有排他傾向,甚至也採用凱恩斯的部分觀點;它在學術種類上是含糊的,但目標是明確的,而且是有效果的。一、 經濟政策的內容里根政府的經濟政策主要包括六點:一是建立簡便、穩定得低稅率稅收制度,實現大幅度減稅,二是大力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三是減緩貨幣增長速度,四是減少政府管制,減輕私營企業在規章制度方面承受得負擔,實行政府資產私有化,五是擴充國防開支,六是實現預算平衡。1、減稅是里根政府一系列刺激供給政策的核心。根據供應學派的觀點,里根政府的經濟顧問們認為:高稅收是抑制美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一個瓶頸,它減少了了從商品和勞務中獲得的收入,鼓勵了消遣,有損於生產積極性。他們認為,只有減稅才能促進經營活力,大幅度減稅,可以鼓勵儲蓄與投資,推動經濟發展。2、大力削減社會福利開支,緊縮社會公共開支以平衡財政預算,這反映了傳統預算平衡派的主張。它認為,預算赤字是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只有量入為出,才從源頭上能擺脫通脹的糾纏。後來的事實證明,財政赤字並沒有因此而減少。3、減緩貨幣增長速度是用提高銀行利率等措施來控制貨幣供應量和緊縮信貸,以降低通貨膨脹率。根據弗里德曼的貨幣理論,通貨膨脹與過度緊縮都因錯誤的貨幣信貸政策所致,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大幅度波動引起需求的大起大落;它與凱恩斯「貨幣沒有意義」的原理相對立,認為「貨幣有特殊作用」,長期內控制貨幣總量使之與與經濟總量的擴大速度保持一致,最終可能實現穩定的沒有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4、減少政府的管制,強化市場的作用。自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之後,政府對經濟得干預一直在不斷地擴張。羅斯福以後得歷屆美國政府不僅依據凱恩斯主義實行需求管理政策,而且在價格、工資、勞動、環保、安全生產、商品檢驗、貿易、金融等經濟領域得各個方面制定了大量得限制性法令和規章,到里根時期累積多達7萬多項。許多規章條例嚴重束縛了企業得手腳,增加了企業成本,挫傷了微觀經濟主體得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弱化了競爭機制。美國經濟的發展此時需要更多的擺脫政府的管制。5、里根政府大幅提高軍備預算,還提出了金額巨大的「星球大戰計劃」。這樣可以用強大的軍事實力補充和保障美國的經濟實力。6、里根政府提出要實現預算平衡。事實告訴人們這不過是一個夢想而已。里根上任時的財政赤字是500億美元,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2000億美元,到他離任時達到1.5萬億美元。這些數字不過無聲的說明裡根的預算平衡目標不過是句玩笑。二、 經濟政策的效果關於里根經濟政策對美國經濟的作用眾說紛紜,有褒有貶。里根自己對他的經濟成就十分自豪。他在自傳中寫道:「經濟發展始於1982年10月,即3年削減稅收計劃的第一階段發生作用後的一年。當我離開白宮辦公室時,經濟發展已為1800多萬人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這是歷史上同一時期最大的發展。同時,美國人受雇於好工作的人數比例升高到了最高點。在我寫這本書時,經濟增長已經持續了92個月,而且勢頭仍然不減。」[①]里根的這些話並不算太誇張。他所說的經濟增長持續了92個月,事實上經濟增長持續了110個月。當1981年通過新稅收法時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反而在1982年時,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8.1%。這對里根經濟政策來說,幾乎是災難性的。但是到了1983年,經濟開始回升。一季度國民生產總值上升了2.8%,二季度上升了9.2%,三季度8%,四季度5%左右,全年綜合增長了6.5%。由於美國政府中的決策者們寧願復甦是在通貨膨脹受到控制的情況下進行,以保證物價穩定與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因而上述回升保持了足夠的勢頭。到1983年四季度,生產性投資開始上升,到1983年底,生產總投資上升了1.1%;1984年第一季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竟達到了10.1% !1~6綜合上漲了8%,工業開工率突破了80%,勞動生產率大幅度上升,產品的勞動力成本普遍下降。所以,美國經濟在長期內中速增長的可能性增大了。與此同時,由於對流通中的貨幣總量與活期存款實行控制,使通貨膨脹率明顯減低,從1980年的12.4%下降到1982年的5.1%,並繼續呈下滑趨勢;1982年,將高達18%的利率調整到10.6%,並使之不斷下降。由於美國國民習慣於使用按揭消費,這就使得居民消費的浪潮沖破了既有的閘門,洶涌於消費市場。1983年,消費總量增長了8.4%,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居民純收入增加了3.2%。這些數字是里根經濟政策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推動力的證據。里根政府的減稅政策,包括簡化稅制、降低邊際稅率、減免企業所得稅、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對企業新技術投資減免稅。這一政策對美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是既促進了國內私人資本得投資,又吸引了美國海外企業和跨國公司抽調資本投資於國內低稅市場,從而增加了供給;二是減輕了美國企業得稅負,降低了產品成本,提高了國際競爭力;三是促進了高科技產業得發展,為新產業得發展創造了條件。減稅政策引起了一個經濟擴展時代,這個擴展時代約從1983年開始,一直繼續到20世紀90年代末,中間只有幾次暫時停歇。經濟增長還有助於為技術革命提供大部分風險資本,而技術革命本身則加快了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增長造成了股票市價得不斷上漲,將道一瓊斯指數從1982年得800點提高到今天得11000多點。經濟得增長促使財政收入猛增。 當然,還有其他措施也直接、間接地刺激了供給。例如,放鬆政府管制,減少對企業得不適當干預和限制,強化了市場競爭,加快了企業得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得發展。再如,削減補貼、社會福利開支,促使個人少休閑、多工作,迫使個人提高自身素質,也間接促進了供給。通過促進供給推動經濟發展。里根通過放鬆管制、減少政府幹預和經濟自由化,促進了市場競爭,刺激了創新。例如,當時得金融自由化有力地推動了美國的金融創新,這在金融體制上為美國20世紀90年代吸引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創造了條件。市場競爭的強化,既淘汰了大批落後企業,改善了產業結構,又迫使生存下來的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從而大大提高了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扭轉了美國企業的相對頹勢。通過加強在市場上的競爭,促進了美國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極大地優化了美國的產業結構。同時,里根政府將干預的重點放在維護美國得長遠利益和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之上。例如,擴大國防開支,既維護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又帶動了一系列尖端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促進了美國科技水平在80年代以後的大飛躍。再如,政府對高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給予傾斜性支持.里根政府把大部分科研經費撥給了電子、光導纖維和新能源開發等重點領域,還增建了數所理工科院校和科研機構及時將發明成果轉化為技術,這也有力地支持了美國在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從而為美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得發展打下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三、 經濟政策的缺陷里根經濟政策在使美國經濟走出滯脹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高赤字、高利率、高匯率和高逆差。它不僅沒有兌現平衡預算得承諾,反而使財政赤字膨脹到前所未有得程度。比以往歷屆總統在204年中得赤字還要多。他離任時的財政赤字達到1.5萬億美元,這是空前的。人們指責里根任內的經濟繁榮,是靠「先花後來錢」帶來的。繼任的布希和柯林頓,為了填補這個大窟窿,不得不連番征稅,累計超過了里根上任時的水平。 里根的減稅計劃加上大規模的星球大戰計劃,造成了里根政府的高額預算赤字,為了盡可能達到預算平衡,又大力削減福利。這是人們對里根政策大加批評的另一個原因。在里根經濟政策下美國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的家庭在1982-1985年大約少得聯邦津貼470美元,收入在10000至20000美元的損失360美元;而收入超過80000美元的家庭則只損失170美元。約70%的削減影響年收入低於20000美元的48%的人口,食品券,學校午餐,醫葯補助,住房津貼等等都有所削減。同時,年收入在250000美元以上的所得稅率從49%減少到39%。從里根競選總統時所提出的觀點來看,他的初衷是要大力削減政府非軍事支出的。但是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他成為總統時,就會知道要削減政府開支會有多困難。沒有一個部門願意把已經分給他們的錢還給聯邦政府,國會也不會讓任何一個項目停止。在這種情況下,削減福利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關於里根留下的巨大財政赤字,里根為了對付這一麻煩,實施了「高利率」與「強勢美元」的政策。這一政策吸引了日本的資金來購買美國的中、長期國債。高利率政策以高利益為誘餌吸引日本大量的機構和個人的投資資本,強勢美元政策足以穩定日本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里根政府的這一系列以吸引國際資本為主要目標的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高利率和不斷走強的美元的雙重誘惑下,日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如潮水般大量湧入美國,購買美國政府發行的中、長期國債。1976年,日本購買美國國債總額為1.97億美元,10年後的1986年4月達到了138億美元。日本1985年一年對外投資額為818億美元,其中535億美元是對美國債券的投資,特別是對美國中、長期國債的投資。從純粹的資本投資角度來說,日本對美國國債的投資是一種很好的投資策略,在1980年—1985年期間,美國的利率一直高於日本的利率。同時,美元又一直保持強勢。因而,在此期間投資美國國債對日本來說是一項收益率非常高的投資選擇,既獲得了美國的高利率,又可從美元升值中賺錢,雙重的收益使美國國債投資特別受到日本投資者的歡迎。日本國際政治問題專家吉爾平教授在其論著《國際關系中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寫到:「沒有日本向美國的資本流動,就絕不會有里根政府一邊減稅刺激經濟,一邊進行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擴充。里根政府為了使與經濟和國防有關的政策都能取得成功,利用了來自日本的資金。」 由於大量國際資本(主要是日本資本)持續流入美國,彌補了美國不斷增加的貿易和服務項目赤字,美國的國際收支依然保持平衡。不僅如此,美國還有多餘的資金進行對外投資。並且由於減稅刺激了高新技術產業得發展,推動了經濟持續增長,最終促使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為柯林頓政府消滅財政赤字奠定了基礎。從長遠來看,里根經濟政策(包括赤字預算得應用)推動了美國科技、經濟優勢得發展,達到了重整美國經濟得目得,並為其在20世紀90年代得發展奠定了重要得物質技術基礎。

D. 亞太金融交易哪些股票

亞太金融可以交易上海、深圳股市的股票及全球指標性股指期貨,注冊真實帳戶只需1060元人民幣;取款便捷,3到24小時實時支付。

E. 論述股票市場技術分析的有效性(投資學原理)

技術分析比較敏銳,當基本因素的統計報告等資料公布之前,市場已提前發生作用,所有的一切已被市場消化吸收了。而運用技術分析,則可以提前看到這一切,當市場的價格運動出現改變,且與大眾的看法不相一致時,技術分析者常能提前基本分析者採取行動。
技術分析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雖然它最早應用於股票市場,但隨著其他衍生金融品種的不斷產生和發展,技術分析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例如商品期貨、外匯、各種有價證券、甚至現貨交易等等,技術分析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僅如此,技術分析也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就同一市場來說,它可以追隨市場的變化,並追逐市場變換的主流熱點。市場時而沉迷,時而明朗,時而黯淡。技術分析往往抓住趨勢明朗而且活躍的階段,迴避平淡和迷離的走勢。同時,運用技術分析可以同時跟蹤不同的市場,如債市和股市,及A、B股市場,發現它們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為交易決策提供更多的線索和參照。
交易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投資決策及其實施。即必須先分析市場的趨勢,然後選擇買賣的時機,這兩點都離不開技術分析。雖然通過基本分析也能揭示市場大的未來走向,但在選擇入市時機上,只能靠技術分析。只要找到目前市場運行的支撐與阻力位置,就可明確地知道入市與出市的參考價格,而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習慣和需要,藉助日線圖,周線圖和月線圖進行不同角度和不同范圍的分析,這樣不管中長線的投資者,還是中線的投資者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買賣時機。

F. 2008金融危機的評析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形勢簡析

⑴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主要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聯儲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泡沫及經濟的虛假繁榮;

2、 美國衍生工具和信用評級的金融監管不力,致使類似網路泡沫的經濟重現,使世界各國深受其累;

3、 美國對次貸危機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沒能在早期及時糾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現在難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國金融危機的後果:

1、 造成美國及全球實體經濟的衰退,很多貌似強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就達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2、 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較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要大,因為現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放大了危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⑶美國及全球經濟趨勢預測:

1、 雖然全球各國都已經信誓旦旦的聯合起來救市,為此出台了天文數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後幾個月的觀察。而且救市產生的金融國有化問題、救市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及其後續影響、救市單單只針對金融的流動性手段是否合適問題、今後實體經濟也面臨「救市」問題(如汽車行業)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聯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時間也很漫長,經濟的中長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1、 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2、 但是,中國金融資產在美國的實際損失預計也是巨大的,具體數字有待今後的時間來檢驗和消化;(如中投對大摩、黑石、貨幣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各大銀行持有的次貸及雷曼債券損失也將是巨大的,這從平安90%的巨大投資損失可以看到)

3、 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頭的危機靠他們自己是無法消化的,例如美國7000億美金的救市資金肯定不會自己全部買單,中國勢必會成為最終的買單一族,只是買單多少的問題而已;

5、 中國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用啟動強大的內需來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經濟影響,但為時太晚,長期的外需拉動型經濟豈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而且中國面臨著通脹、通縮、滯脹的三重威脅,勢必使中國的政策制定較為艱難,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但是,現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即使連續降息也難以在短期拉動內需,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1、 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目前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並且,出口型企業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將在此次合駿集團的倒下後展開,更多的外向型企業死掉將是必然的;

2、 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我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 房地產業的冬天現在還是剛剛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產業的資產證券化改革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此避免了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4、 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也將放鬆固定資產投資。對於鋼鐵及機械製造業來說中期看好,至少不會嚴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也可能由於中國內需的快速啟動致使能源價格不致下降過快,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冬季取暖期,對能源的需求將在未來半年內是穩定和持續的。

6、 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更多的資金將撤出這個市場,消費者對實物的購買也將直線下降;

四、關於救市

1、 房地產業:現在針對房地產業的救市論甚囂塵下,本人認為此時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費納稅人錢的變相利益輸送。

⑴ 從此次房地產冬天的形成因素來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過程中房地產業的暴利是眾所周知的,這部分利潤必須在市場的調節下回吐;

⑵ 現在房價相對消費者的工資來說還是太高,特別是中小城市後期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未明顯下降,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房地產業的未來;

⑶ 房地產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需求的不足,但這正是房價過高造成的。中國百姓有嚴重的「買房情節」,潛在購買力是巨大的,只是因為房價過高,一旦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大量的購買力將使房地產業自然復甦,所以無需救市。

G. 有沒有做 聯邦金融集團投資理財網站的人怎麼樣我現在正在做!直接砸了2W多!

哥們,你做了這么多天了,還砸了2萬多,投的是哪一款呢?這一段時間效果怎麼樣?是不是每天分紅?
我想把我買股票的資金轉一些來,希望能和你交流一下

H. 從金融和經濟角度分別分析一個公司的經營狀況

企業經營狀況是指企業的產品在商品市場上進行銷售、服務的發展現狀。
企業經營狀況對財務管理模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經營規模的大小,對財務管理模式復雜程度的要求有所不相同;企業的采購環境、生產環境和銷售環境對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有很大、影響,好的環境有利於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反之,阻礙目標的實現。
分析方法:
經營者最關心之點是企業的收益性、安全性、效益性及成長性。對其進行經營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確定分析目標,然後對報表的實際數據採用比率法計算其數值,並與過去的業績或同行業的標准統計數值進行比較,最終判斷其結論。

I. 股市的八大咨詢

根據國外經濟與金融的研究分析,判斷股市多空走向,把握其發展趨勢至少有下列徵兆可供參考:

(1)據政府有關部門所發布的各項經濟指標與景氣對策信號,分析經濟成長是否趨於衰退

如政府有關部門發表的經濟成長預測、工業生產月增率、失業率以及各項領先指標等,無不透露重要訊息。倘若經濟呈現衰退跡象,股市便缺實力支撐,縱有所謂「資金行情」,亦難望其持久。

(2)通貨膨脹有無上升趨勢

通貨膨脹不僅使企業因物價與工資上升,成本升高,同時亦使多數低收入與固定收入者的購買力降低,間接也會影響企業獲利。固然通貨膨脹初期,企業因擁有低價庫存原料與成品以及房地產等優勢可保贏利不衰,甚且有過之,但畢竟為時甚短。一旦通脹惡化,股市必然陷於空頭走勢。

(3)利率是否大幅揚升

當國際間利率大幅揚升,各國為防止其本國資金大量外流,亦必被迫採取提高利率的做法。前些年由於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提高重貼現率0.5個百分點,由原先的6.5%,提高至7%,美國各大銀行隨即調升其利率至11%以上,以致歐洲各工業國家亦均在考慮調高其重貼現率。若歐洲各國跟進,則全球利率勢必攀升,影響全球經濟發展乃可預見。

此外,如果通貨膨脹持續上升,則政府為安定民生,遏阻金融投機,亦必採取緊縮金融措施,迫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企業經營成本上揚,獲利能力相對削弱,股市當然蒙受不利,這也就是當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宣布調高重貼現率,華爾街股市立即大幅挫落的道理。

(4)房地產景氣是否呈現衰退

通常房地產景氣與股市盛衰幾近同步運行。若是房地產景氣活絡,股市亦必活絡,反之,若房地產景氣呈現衰退,則股市亦難保繁榮。

房地產業,前幾年隨同股市繁榮而大幅上揚。上漲幅度以倍數計,但近年來已呈下挫,不論預售房銷售率或房屋中介業業績均呈下降,值得投資大眾密切注意。

(5)股市是否出現脫序性飆漲

股市一旦出現脫序性飆漲,必有幾項特色:1多數股票「本益比」偏高,與上市公司實際獲利能力顯然不相稱。2小型股、投機股股價連續飆升。3價漲量縮,甚至呈現無量上漲。4股場內人潮洶涌,充滿樂觀氣氛,顯示股市「過熱」。5各項技術分析指標顯示股市嚴重「超買」。

檢討過去每次股市「崩盤」,股市由多頭市場轉入空頭市場,莫不經歷此一脫序性飆漲階段。因此,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或是做手已經撈飽開溜,勢必引發恐慌性大賣出,股價遽挫,從些轉入空頭市場。

(6)國際原油價格是否大幅上揚

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更經濟有效的能源足以取代石油的地位。一旦石油價格大幅上揚,則整個世界經濟勢必受到重大影響。

目前國際石油價格,由於產油國組織與非產油國組織之各產油國家步調漸趨一致,油價可望持穩,但如國際原油價格脫序上揚,則情況或有改變,對全球股市勢必產生重大沖擊,兩次中東石油危機足為殷鑒。

(7)勞動力與環保問題是否日益惡化

勞動力與環保兩大問題糾結,確足已挫傷經濟發展,並降低企業界投資意願。

(8)政治與社會是否持續穩定與安定

繁榮的股市有賴穩定的政治與安定的社會以為支撐,倘若政局動盪不安,經濟發展必受影響,社會秩序混亂,則必降低企業投資意願,股市轉入空頭市場亦屬勢所必然。

這些只是理論性的東西,操作上,還是有自己方法為好,這需要不斷的總結,磨練,歷經無數次的嘗試,才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永續方法,也就是做到:別人賺錢,你賺的更多,別人虧錢,你不虧。就像前幾天的大盤一樣的,很多人空倉了,比那些一直在挺的人要好的多。這也是一種策略。呵呵,說的不好,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