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盛同慶、同慶A、同慶B三者什麼關系
初始投資者一次申報認購的基金份額,自動按4:6比例分離為風險收益特性不同的兩類份額:同慶A(穩健收益類)150006和同慶B(積極收益類)150007。初始投資者同時獲得兩類不同風險收益份額。
初始投資者持有的同慶A和同慶B份額同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既為長盛同慶160806。初始投資者及二級市場投資者可根據不同的風險收益需求進行交易選擇。
封閉運作期三年,封閉期內不開放申購贖回業務,不分紅,基金日常投資運作管理與普通的股票型開放式基金無異。封閉運作期滿後,自動轉換為上市開放式基金(LOF)。
他們場內場外的凈值都是一元左右,但一定會有一定的差價,因為在場內是以100份報的價~~~~~~~
❷ 基金潛伏ST股逆市獲利
31隻ST股逆市平均上漲3.05%
中報顯示,截至6月底,基金共計持有31隻ST股。Wind統計顯示,三季度以來截至到9月21日,31隻基金持有的ST股平均上漲了3.05%。這期間上證指數下跌了9.02%。
在這31隻ST股中表現最不濟的當屬ST獅頭,三季度以來跌幅高達38%,不過根據ST獅頭的盤後交易,持有該股的長盛同慶極有可能選擇了獲利了結。其次是*ST金馬,跌幅也高達21%。排名倒數第三的ST珠峰(12.01,-0.19,-1.56%)也下跌了12%,不過該股在三季度也遭到了機構的拋售。撇除ST獅頭,30隻基金持有的ST股三季度以來平均上漲了4.43%,跑贏上證指數13.45%。
而漲幅最好的是ST國祥,三季度以來漲幅高達87.26%,在二季度末的持股機構中,僅華夏紅利持有220萬股。不過公開數據顯示,在8月26日至8月30日,一機構席位賣出3280.74萬元。根據ST國祥三日的加權平均價14.51元/股計算,機構賣出的股份數量大致在220萬股左右。不過ST國祥的股價在達到15.26元/股的新高後,股價漲至周五的19.89元/股,漲幅超過20%。華夏紅利極有可能因為過早撤退而錯失了ST國祥的上拉行情。
ST園城以35.73%的漲幅排名第二。不過持有該股的基金僅有一隻,即諾安主題精選,於二季度新建倉近250萬股。事實上,除了ST園城,諾安主題精選還持有*ST盛工118.7萬股、ST甘化(10.32,-0.32,-3.01%)80萬股。此外,諾安旗下諾安股票也持有*ST盛工75.78萬股,另外三隻產品合計持有ST匯通 646.79萬股,也有同門產品持有*ST華控544.49萬股、ST科龍378萬股、ST安彩(6.99,-0.12,-1.69%)45.86萬股。
三季度以來*ST盛工上漲7.25%,ST匯通漲10.20%,*ST華控微跌1.1%,ST安彩微跌0.54%,ST科龍則大跌11.31%。總體來說,諾安基金在ST股上還是獲得了甜頭。
31隻基金持有的ST股中,*ST盛工、ST匯通和*ST金馬三隻個股最受基金青睞。
Wind統計顯示,二季度末持有*ST盛工的基金多達19隻,合計持有4207.43萬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的15.25%。其中國泰基金旗下就有13隻產品持有該股,持股數量已逼近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0%。資料顯示,在8月5日至8月9日期間,又有三家機構席位買入,總計買入金額約為3400萬元,買入數量約200多萬股。*ST盛工也不負眾望,三季度以來逆市上漲7.25%,持有該股的基金也獲得了較為豐厚的回報。
ST匯通二季度末也是基金扎堆,13隻基金合計持有5177.7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的17%。其中華夏基金旗下三隻產品合計持有1706.48萬股,此外還有諾安、長盛、工銀瑞信、招商、泰達紅利等眾多基金入駐其中。
二季度末持有*ST金馬的基金也多達12隻,合計持股1420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的近10%。金鷹旗下三隻均潛伏其中,合計持有165萬股,這也是金鷹基金二季度末唯一持有的ST股。
從基金公司來看,華夏基金二季度末持有的ST股多達7隻,如ST匯通、*ST南方(9.57,0.00,0.00%)、*ST偏轉、ST國祥、ST新材、*ST 化工、ST張家界(9.47,-0.24,-2.47%)、*ST太化。其中王亞偉掌舵的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均持有ST張家界、*ST太化。ST張家界三季度以來逆市上漲24.33%,不過*ST太化卻沒有給基金「一哥」足夠的面子,不漲反跌0.73%,不過還是遠遠跑贏了大盤。
整體來看,華夏基金持有的7隻ST股中,ST南方停牌沒有交易數據,4隻個股的漲幅在10%以上,一隻基本沒有漲跌,僅有一隻跌幅超過了11%。也就是說,華夏基金中期潛伏的ST股為基金凈值還是做了足夠多的正面貢獻。
不過也有一些基金公司「押寶」失敗。比如新華基金,二季度末其唯一持有的ST股就是*ST金馬,旗下6隻產品合計持有841.61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的5.64%。盡管全盤「押寶」,但*ST金馬三季度以來跌幅超過了21%,在31隻基金持有的ST股中排名倒數第二。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易方達,二季度末易方達僅「相中」了*ST通葡,旗下四隻產品合計持有173.97萬股,不過該股三季度以來跌近7%。雖然沒有給易方達帶來盈利,但也算跑贏了大盤。
華寶興業多策略增長當屬持有ST股最多的產品,二季度末持有7隻ST股,如*ST威達(28.42,-1.49,-4.98%)、*ST南方、ST金化、ST源發(8.67,-0.02,-0.23%)、*ST寶誠、*ST東碳(14.26,-0.27,-1.86%)、ST黑化(11.02,-0.21,-1.87%)。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家之前出台政策對借殼融資的監管要求提高了之後,目前有很多的ST個股是難以達到售殼要求的,尤其是對於擬借殼上市的公司要求提高以後,這種一夜之間烏雞變鳳凰的把戲預計是越來越難實現了。所以,不建議普通投資者對ST個股給予太多跟風。
❸ 股票同慶b到期怎麼回事
同慶B到期後就會按照到期日那天的凈值和你持有的份額折算為長盛同慶這只基金,然後長盛同慶作為一隻單獨的LOF基金在市場上交易,你可以選擇按照市場價格賣出或者是按照凈值贖回。
❹ 長盛同慶為什麼經常停盤
有關公司的停牌信息可以查詢上市公司公告。那你可能看錯了,這是一隻基金,流動性非常差,沒有買的也沒有賣的,也許你因此以為是停盤了,實際上成交量太小的過。
❺ IPO重啟與大盤有何影響
顯然,重啟IPO不僅增加了股票市場的股票供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股票市場管理部門對股市走勢的態度。因此,重啟IPO必然會改變股票市場資金的搏弈態勢,只是其改變的性質和程度隨發行速度與節奏的不同而不同。在增量資金不變的情況下,發行速度與節奏慢,對市場的沖擊小,股民對政府的股票市場政策取向的理解比較正面,市場做多力量可能會大於做空力量,對股票市場走勢的負面影響就不明顯;發行速度與節奏快,對市場的沖擊大,股民對政府的股票市場政策取向的理解就比較負面,市場做空力量可能會大於做多力量,對股票市場走勢的負面影響就會明顯表現出來。如果IPO重啟的發行速度與節奏由慢而逐步加快,對市場的沖擊也跟著由小逐步到大,股民對政府的股票市場政策取向的理解又正面逐步轉為負面,市場做空力量可能會因此逐步大於做多力量,股票市場走勢也將因此逐步下跌。總之,股票市場走勢最終與IPO重啟的發行速度與節奏呈負相關的關系。
IPO的發行規模最能直接反映股票市場的供給狀況。IPO發行規模可以從三個指標理解:一是單只發行的新股的總股本的大小;二是單只發行的新股的發行價高低,從市場募集的資金規模的大小;三是一定時間內所發行的新股總數的多少,從市場募集的資金總量的大小。IPO重啟時,如果發行的是融資規模大的大盤股,或者一次推出就是好幾只股票,它首先就表明股票市場管理部門要抑制市場的上漲的態度,這會對股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股民將選擇做空退出股票市場,再加上因IPO發行規模大本身可能引起的資金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使股市下跌。這次雖然重啟IPO,但第一次發行的IPO規模不大,只是4600萬股,融資規模只有6億元,發行的數量也少,只有一隻,對市場的沖擊小,所以,2009年6月19日公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市場反應比較正面。但如果接著發行的新股規模越來越大,同一時間發行的數量越來越多,其負面影響就會反映出來。例如,上一輪行情的最高點位所以出現在2008年初,這與2007年第2季度後加速大盤股的發行有直接關系。當市場處於低迷期,大盤股的發行更會引起各方關注,2008年9月,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多次表態,將根據市場資金需求情況,控制新股發行節奏,尤其是對大盤股的發行將會更加慎重。本次IPO重啟後,盡管先發行的是小盤股,但是中國建築、光大證券、成渝高速等大盤股早已"過會",發行是遲早的事,一旦這些大盤股發行,必將為市場帶來新的資金壓力,我們不能不密切關注IPO發行規模的變化情況,以萬變應萬變的心態應對股市因IPO發行規模的變化而變化的局面。
IPO發行市盈率的直接影響著股票二級市場的市盈率。這是因為在股票一級市場發行的IPO,歷史上,在股票二級市場上市的新股,上市當天一般都會溢價,尤其是在牛市其溢價空間會更大,其後就看其市盈率和市場狀況。溢價後的「水漲船高」的結果就是提高股票二級市場的市盈率,為股票二級市場帶來泡沫。IPO的發行市盈率越高,為股票二級市場帶來的泡沫就越多,為股票二級市場帶來的下跌風險就越大。所以,即使發行市盈率高的新股在其上市後引起了大盤上漲,也不得不警惕因其為股票二級市場帶來泡沫所潛在的下跌風險。例如,在2007年的牛市裡,IPO多以高市盈率發行,其中中國遠洋發行的市盈率是98倍,中國平安發行的市盈率是76.18倍,中信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59.62倍,寧波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36.39倍,辰州礦業發行的市盈率是36.06倍,南京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34.45倍,興業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32.5倍,三變科技發行的市盈率是31.61倍,交通銀行發行的市盈率是31.28倍。而2007年新股上市的第1天,其平均上漲幅度是192%,這些股票上市後的市盈率高到什麼程度可想而知,其抬高二級市場市盈率和為二級市場帶來泡沫的嚴重程度也可想而知。所以,2008年股市泡沫破滅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與2007年高市盈率發行新股而為二級市場累積和增加泡沫有直接關系。就是到了2008年1—6月,所有IPO發行的平均市盈率為27.04倍,2008年7—8月,所有IPO發行的平均市盈率為24倍。其中,中煤能源為43.71倍,紫金礦業為40.69倍、中國鐵建為30.56倍,而當時滬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5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89倍,使這些股票在上市後大部分遭遇「破發」,由此拖累大盤屢創新低。
所以,要評估重啟IPO對市場的影響就不能不關注IPO發行的市盈率,不管是在牛市還是在熊市,高市盈率的IPO遲早都會摧垮大盤,除非在IPO後其業績有相應增長。
IPO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股票二級市場的質量。IPO的資產質量好,成長性好,其業績就有基礎,其進入股票二級市場後就能改善股票二級市場的質量,股票二級市場向好的走勢就得到以良好業績為代表的良好基本面的支撐;反之,如果IPO的質量不好,它只會惡化股票二級市場以業績為基礎的基本面,股票二級市場向好的走勢就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撐,股市只能因此走壞。在股價不變的情況下,質量和成長性好的IPO,其上市後會降低其市盈率,從而降低二級市場總體的市盈率,擠壓二級市場的泡沫;相反會提高二級市場總體的市盈率,增加二級市場的泡沫和下跌風險。2007年,我國股市所以能走好,這與IPO的質量有直接關系,統計顯示,2007年以來15隻融資超過100億元的IPO大盤藍籌股,2007年共實現盈利3639億元,占同期A股市場1550餘家上市公司總盈利的4成,顯著提高A股公司總體的盈利質量,這使股市的上漲顯得理直氣壯。因此,要評估重啟IPO對市場的影響決不能簡單從其歷史表現中找到答案,而必須緊盯將要發行的IPO的質量,從其質量變化中評估其將為市場帶來的變化。
重啟IPO必定為股票市場至少帶來三種壓力:一是重啟IPO必將分流股票市場的資金,為市場帶來資金壓力。股份公司通過IPO從股票市場募集資金,所募集的資金多進入生產或流通環節而離開股票市場,即IPO完成後必然從股票一級市場抽走一定數額的資金;IPO上市後因原始股東的獲利套現又會從股票二級市場抽走一定數額的資金。總之,無論如何,重啟IPO確實會分流股票二級市場的資金,因此出現這樣一種現象:重啟IPO一定會引起股市下跌,只是下跌的時間和幅度不同而已;但暫停IPO,其結果最終一定會引起股市的反彈。
二是重啟IPO可能為股票市場增加第四種資金壓力。當前我國股票市場已明顯存在三種資金壓力:大小非解禁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套牢盤解套所帶來的資金壓力;獲利盤獲利出局所帶來的資金壓力。中國股民素來有「打新」的偏好,重啟IPO後將有部分存量資金離開二級市場進入一級市場「打新」,這就可能為二級股票市場帶來第四種資金壓力。
三是重啟IPO為股民帶來心理壓力。由於重啟IPO的結果必然是分流股票市場的資金,這是股民們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如果因IPO重啟從股票市場分流出去的資金數量能為新增進入股票市場的資金數量所抵消,使股票市場的資金不出現凈流出狀況,股市才不會因重啟IPO而下跌。可是,由於重啟IPO的結果是確定的,而是否有新增資金進入股票市場是不確定的,重啟IPO就為股民帶來了心理壓力,至少股民在沒有看到分流資金與增量資金達到平衡之前,這種心理壓力是不會輕易消失的。因此,在重啟IPO之初,在通常情況下,股票市場對此以下跌作出反應。1994年12月8日,第一次重啟IPO後,大盤表現為下跌;1995年6月12日,第二次重啟IPO後,大盤也表現為下跌。1996年1月4日,第三次重啟IPO後,雖然大盤在兩個月後的1996年3月4日出現反彈,當天上證綜指到達601.980點,在當年年底大盤更上漲到1258.69點。但在1996年1月4日—1996年2月16日,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大盤總體上表現為下跌,以上證綜指為准,期間的最高價出現在1996年1月9日的559.640點,只略高於1996年1月4日的最高價558.940,最低價出現在1996年1月19日的512.830點,低於1996年1月4日的最低價539.760,可見,第三次重啟IPO,短期上對股民還是帶來心理壓力,反應在大盤就是下跌。
所以,評估重啟IPO對市場的影響不能不考慮股民復雜的心理壓力因素。
不管新股發行的規模、速度與節奏如何,也不管所發行的新股質量怎樣,如果股票二級市場的增量資金能跟得上新股發行與上市所消耗的資金,使股票二級市場的供求資金處於平衡狀態,那麼,大盤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因新股發行而變壞,否則,大盤將即時作出變壞的反應。目前,雖然IPO已重啟,但股票二級市場的新增資金也在相應增加,據簡單統計,2009年來股票基金為股市帶來的新增血液已達500億元以上,2009年6月份,新基金密集發行,據統計,6月份第3周,共有11隻新基金在發。剛剛結束發行的廣發聚瑞股票型基金首發募集規模達到70.7億元,一舉超過了今年4月銀行系基金農銀平衡雙利基金首募的64億元,創出今年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首發規模新高。而之前創新型封閉式產品———長盛同慶更是創下了146億元的銷售規模。截至6月17日,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51隻已成立基金募集規模為1147.92億元,。分類型來看,今年以來14隻混合型基金募集197.92億元,18隻股票型基金募集561.827億元。按照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比例在60%—90%;混合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在30%-80%,基金入市資金量為396.48億元—663.98億元之間,折中來看,目前的偏股型基金入市資金大約530億元。如果新股發行所需資金量在這新增530億元資金內,那麼,其對股票二級市場的影響會被抵消。但隨著IPO發行的深化,很有可能超過新增資金量,到時大盤就會以下跌作出反應。所以,資金供求關系告訴我們,從本次IPO重啟後的近期看,大盤總體上將延續上漲趨勢,但從中長期看,就不一定延續上漲趨勢,其決定性因素在於資金供求關系的變化。
IPO重啟後至少會出現三種效應:比價效應;累積效應;滯後效應。一是比價效應。股票評估中有一種叫做比較法的評估理論,該理論的原理是股票市場中影響價格和價值的因子相同或相似的同類股票,其價格和價值應相同或相近。因此,某隻新股發行者,為了發個好價錢,就會想方設法把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的價格抬高,以「比價效應」吸引股民以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的價格為參照申購該新股;持有某隻新股的主力為了在這只新股上市後賣個好好價錢,就會想方設法把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的價格抬高,以「比價效應」吸引股民以更高的價格買進該股。如果該股上市後的價格高於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的價格,這些股票就會因「比價效應」而上漲,相反就會下跌。總之,比價效應會使IPO與其二級市場里的同類股票產生聯動效果,從而對二級市場產生影響。這次桂林三金葯業公布IPO後醫葯版塊「聞風而漲」就是IPO「比價效應」的體現。二是累積效應。IPO重啟後其對市場的影響力將是一隻又一隻新股發行後的影響力的總和,是每隻新股發行後的影響力的累積和疊加,由此產生IPO的累積效應,也就是說,IPO對市場的影響是在一定數量的IPO的影響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會體現出來,同時,疊加之後的IPO對市場的影響將比單個IPO對市場的影響來得復雜和巨大;三是滯後效應。由於具有IPO累積效應,因此引起IPO的滯後效應,無論是重啟IPO,還是暫停IPO,其對市場的影響往往不是即時的,而是滯後的,這種效應反映在場上就出現下面現象:暫停IPO後市場先表現為下跌,有時還會在下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後才轉跌為漲。例如,1995年1月19日起第2次暫停IPO,暫停時間從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時間長達5個月,暫停IPO後股市並沒有止跌,而是繼續走低,下跌時間長打一個月以上,到了1995年2月22日,才出現點位高與暫停IPO之前一天的1995年1月18日593.650點的反彈,兩天後大盤又回落到593.650點以上。而IPO重啟後市場先表現為上漲,有時還會在上漲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後才轉漲為跌。例如,這次的IPO重啟,從2009年6月19日到現在,大盤還是在上漲之中。以上現象是IPO「滯後效應」所引起的必然結果,即暫停IPO時,暫停IPO所產生的資金需求減少、股民壓力減輕等效應還未起作用,大盤還處在IPO重啟後的「滯後效應」影響下,大盤因此繼續下跌。IPO重啟時,重啟IPO所產生的資金需求增加、股民壓力增大等效應還未起作用,大盤還處在暫停IPO後的「滯後效應」影響下,大盤因此繼續上漲。概言之,IPO所產生的比價效應、累積效應和滯後效應是大盤走勢變得復雜。股民們不能不跳出IPO,從IPO效應的角度冷靜分析其對股市的影響。
IPO是市場各方利益主體搏羿的結果。從這次重啟IPO前後市場所發出的聲音看,有三類利益主體贊成重啟IPO的聲音是最宏亮,最有力的:第一類利益主體是IPO的公司;第二類利益主體是投資IPO公司的股權投資公司;第三類利益主體是IPO承銷商,他們都是IPO重啟的最直接受益者,當然贊成IPO重啟。其他的市場利益主體也會從自身利益的角度考量IPO問題。但是,IPO最直接受影響(不一定是受益,有可能是受害)的小股民們卻發不出或不知道如何發出自己的聲音。在IPO面前,小股民成為市場各方利益主體的弱者。由於市場各方利益主體的總是站在自身利益訴求的角度看待IPO的,他們對IPO是否重啟就各有各的「賬」,各有各的「算盤」,其喊出來的聲音就不一定是客觀的,更有可能是主觀的,甚至是歪曲事實的。當這個市場的IPO加入人為因素後,就會把本已顯的復雜IPO市場的影響變得更為復雜,因為此時市場所受到的影響不只是IPO,而是借IPO之名強加人的利益因素的影響。所以評估是次重啟IPO對市場的影響就不得不多考慮「聲音不對稱」和「利益不對稱」,通過透視市場各方利益主體的各自訴求,把握市場在重啟IPO影響下的真實走向。
❻ 長盛同慶基金日k 線走勢
登錄股票交易軟體查看啊
❼ 長盛同慶B 150007
在股票市場買賣。
❽ 股票帳戶里的長盛同慶基金160806怎麼賣不了
到期自動轉為LOF基金了,應該可以直接賣出,如不能,兩條途徑,1找開戶券高2找基金公司
❾ 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2012年4月10日,長盛同慶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在北京舉行,高票通過長盛同慶基金轉型方案。
2012年3月27日,長盛電子信息產業股票基金正式成立,募集份額為436,781,526.34份。
2011年12月6日,長盛同瑞中證200分級基金正式成立,募集份額為623,196,268.63份。
2011年12月6日,長盛同禧信用增利債券基金正式成立,募集份額為3,700,861,505.32份,其中同禧A募集份額1,919,811,572.88份,同禧B募集份額1,781,049,932.44份。
2011年10月26日,長盛同祥泛資源股票基金正式成立,募集份額為941,658,939.32份。
2011年8月19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11]1315號文批准,公司股東新加坡星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其所持該公司33%的股權轉讓給新加坡星展銀行有限公司。經股權變更後,公司股東及其出資比例為: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41%、新加坡星展銀行有限公司33%、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有限公司13%、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3%。
2011年7月19日,為適應公司業務拓展的需要,進一步做好公司在西部地區的銷售及客戶服務工作,經中國證監會四川監管局川證監機構[2011]29號文批准,公司設立成都分公司。
2011年5月11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11]688號文批准,公司聘任周兵先生擔任公司總經理。
2011年5月24日,長盛同鑫保本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是長盛旗下第一隻保本基金,募集份額為30.3211億份。
2011年1月1日,長盛積極配置債券基金以全年15.54%的凈值增長率摘得同類債券基金桂冠。(長盛基金金融工程與量化投資部)
2010年8月4日,長盛滬深300指數(LOF)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為898,915,869.33份。
2010年7月,長盛基金「2010年下半年投資策略」系列報告會在北京民族飯店陸續舉行,數百名投資者應邀參加了本系列投資巡講活動。
2010年6月11日,為適應公司業務拓展的需要,進一步做好公司在東部地區的銷售及客戶服務工作,經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浙證監許可[2010]83號文批准,公司設立杭州分公司。
2010年6月7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10]790號文批准,公司聘任朱劍彪先生擔任公司副總經理。
2010年6月3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10]762號文批准,公司聘任董事鳳良志先生擔任公司董事長。
2010年6月,股指期貨推出後的首隻標准滬深300指數基金(LOF)--長盛滬深300指數基金(LOF),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
2010年5月,為適應公司業務拓展的需要,進一步做好公司在中西部地區的銷售及客戶服務工作,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鄭州分公司。
2010年5月26日,長盛環球行業股票(QDⅡ)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為340,041,384.63份。
2010年5月14日,股指期貨推出後的首隻標准滬深300指數基金(LOF)--長盛滬深300指數(LOF)基金,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
2010年5月12日,經中國證監會河南監管局豫證監發[2010]145號文批准,公司設立鄭州分公司。
2010年4月,長盛基金啟動了愛心賑災行動,向災區人民捐賑47萬元,並緊急聯絡、慰問災區投資者。
2010年4月10日,長盛基金啟動了以「保護環境,綠化家園」為主題的「長盛林」綠色工程。
2009年12月31日,長盛環球景氣行業大盤精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QDⅡ)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華爾街常青樹——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將擔任該產品的全球顧問。
2009年12月11日,長盛基金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7億美元的境外證券投資額度。
2009年11月,長盛基金攜手農行啟動「關愛家人」定投活動。
2009年11月25日,長盛量化紅利股票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為1,251,832,665.50份,其中長盛基金自購3000萬。
2009年10月,長盛旗下基金已經累計向持有人分紅170餘億元。
2009年10月20日,長盛基金與中國銀行合作推出的首隻「一對多」產品——長盛同心靈活配置資產管理計劃發行。
2009年10月,國際權威財經雜志《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志公布中國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排名,長盛基金資產總規模(含社保基金)位列十大基金公司第九位。
2009年9月30日,長盛基金旗下第二隻「一對多」產品——長盛靈活配置資產管理計劃獲准發行。
2009年9月22日,長盛基金首隻「一對多」產品獲批。
2009年8月,長盛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躋身「千億軍團」。
2009年5月12日,長盛同慶可分離交易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正式成立,首日募集基金份額14,686,733,239.06份,創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發行規模。
2008年10月8日,公司旗下第二隻債券基金——長盛積極配置債券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為1,362,144,547.24份。
2008年6月4日,長盛創新先鋒混合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為848,262,882.92份。
2008年5月19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08]709號文批准,公司注冊資本由人民幣10,000萬元變更為人民幣15,000萬元;公司注冊地址由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江蘇大廈A 座1211室變更為深圳市福田區福中三路1006號諾德中心八樓GH 單元;公司股東國元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有限公司。
2008年2月22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08]303號文批准,公司獲得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資格。
2007年11月,基金同德圓滿完成「封轉開」集中申購,加上原有基金轉換的份額,長盛同德主題股票基金總份額達到122億余份,並正式開始運作。
2007年9月29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基金字[2007]269號文批准,公司獲得QDⅡ資格,獲准開展境外證券投資管理業務。
2007年9月13日,基金同德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在北京舉行,高票通過基金同德「封轉開」方案。
2007年4月17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基金字[2007]115號文批准,公司完成合資,新加坡星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參股該公司,公司股東變更為國元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新加坡星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安徽省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占公司注冊資本的41%、33%、13%和13%。
2007年1月,基金同智圓滿完成「封轉開」集中申購,加上原有基金轉換的份額,長盛同智優勢成長基金總份額達到117億余份,並正式開始運作。
2006年12月4日,基金同智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在北京舉行,高票通過基金同智「封轉開」方案。
2006年11月22日,長盛中證100指數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為4,031,424,938.24份。
2006年9月19日,該公司與新加坡星展銀行資產管理公司(DBSAM)在北京正式簽署了《星展銀行中國卓越A股基金投資顧問服務協議》,此舉標志著雙方在產品開發、投資管理及國際業務上全面合作的開始。
2006年9月初,2006年度長盛基金公司投資報告會在海拉爾舉行。
2006年8月至9月,由該公司主辦的「長盛杯-我的基金營銷故事」在中國農業銀行員工中圓滿舉行。
2006年6月,歷時兩個多月的長盛「客戶信息徵集」活動圓滿結束。活動通過網站等形式徵集了客戶的聯系信息,為公司更好地服務這些客戶創造了條件。
2006年6月28日,公司開通全國統一長途免 費客 服 號,客 戶可以更加方便和低成本地享受公司的客戶服務,公司客服水平再上新台階。
2006年6月1日,該公司宣布擬引入新加坡星展資產管理公司(DBSAM)參股該公司,持有股份33%。星展資產管理公司為新加坡星展銀行(DBS)的全資子公司。
2006年5月18日,該公司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簽署了「中證100指數使用許可協議」,成為首批三家獲得該指數授權使用權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這也標志著該公司可以開發基於該指數的指數基金產品並推向市場。
2006年2月5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基金字[2006]12號文批准,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設立分公司。
2005年12月12日, 長盛貨幣市場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為3,601,835,236.63份,遠遠超出2005年新發貨幣基金平均約26億的首募規模。
2005年10月, 長盛基金持有人服 務正式開通。持有人在開通這一服務後,就可以通過手機簡訊方式查詢基金凈值、賬戶資產、積分情況等信息。
2005年9月30日, 公司發布遷址公告。自10月8日起,公司辦公地址遷至北京市海淀區北太平庄路18號北京城建大廈A座20-22層。
2005年8月20日,公司聯合經濟觀察報,在重慶舉辦了首屆「中國長江基金論壇」。來自銀行、證券公司、機構投資者和專業媒體近200名嘉賓,以及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齊聚山城重慶,圍繞「證券市場的歷史機遇和投資策略」的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2005年8月,公司信息系統升級取得圓滿成功,改版後新的公司網站投入運行,公司的信息系統建設走在基金行業的前列。
2005年7月,公司成功奪得又一社保投基金資組合的管理權,資產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再次得到肯定。至此,該公司管理的社保投資組合多達4隻。
2005年6月,公司於4月聯合北京瞭望投資顧問公司,在現有基金持有人中開展的問卷調查活動圓滿成功。共回收答卷1756封。在調查活動抽獎中,8名參與者分別獲得本次調查活動的一、二、三等獎。
2004年10月26日,公司新一屆董事會成立,標志著公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004年9月21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基金字[2004]153號文批准,公司股東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北方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將其合計所持該公司75%的股權轉讓給國元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省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股權變更後,該公司股東及其出資比例為:國元證券有限責任公司49%、安徽省創新投資有限公司26%、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5%。
2004年5月21日, 長盛動態精選混合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4,108,187,244.80份。
2003年10月25日,長盛全債指數增強債券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925,088,683.98份。該基金成立53天後即進行分紅,創下開放式基金的最快分紅記錄。
2003年2月,公司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在京舉行了「國航知音 」旅客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實現基金管理公司與國航的首次全面合作。
2002年12月,公司獲得全國社保理事會股票和債券委託管理資格,成為國內最早獲得社保基金管理資格的六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002年9月18日,公司首隻開放式基金--長盛成長價值混合基金正式成立,募集基金份額3,166,886,000份。
2001年8月1日,基金同德正式上市交易。
2001年7月,公司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及荷蘭銀行集團共同舉辦「社保基金國際研討會 」。
2000年5月15日,基金同智正式上市交易。
1999年11月1日,基金同盛在深圳交易所發行,並成為國內首隻向保險公司定向配售的證券投資基金,超額認購倍數達65倍。
1999年4月2日,公司首隻基金產品基金同益在深圳交易所上網發行。
1999年3月26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基金字[1999] 6號文批准,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❿ 請問同慶A和同慶B還有投資價值嗎
由於同慶A年單利收益是5.6%,則若現階段買入,其持有期收益為16.8%,則凈值水平到期末為1.68,其年化收益水平為4.97%。由於3年期的債券收益只有3.03%,而且同慶A的下行風險較低,與此同時當基金凈值高於1.6元時,同慶A也可以與同慶B一起分享一定的超額收益,故對一個保守型的投資者而言,當前同慶A具備很好的投資價值。
與同慶B比較相似的是瑞福進取,現在瑞福進取的溢價率達到46.17%。長盛同慶B的杠桿水平為1.65左右,與當前的瑞福進取的杠桿2.27相比較低。但這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關鍵是當前同慶B的建倉還未完畢,杠桿效應體現得不明顯。一旦其迅速建倉,其市場價格將得到有效的體現,其價格水平應該可以繼續大幅上揚,消除折價,甚至出現溢價情形,所以同慶B仍然具有很好的投資潛力,目前的價格水平的回升也是其內在價值主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