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十一前後股票走勢

十一前後股票走勢

發布時間: 2022-07-04 10:38:37

⑴ 十一以後行情大盤走勢如何拜託了各位 謝謝

【大盤觸底探明底部,節前企穩小幅走高;後市短線開始走強,節後積極樂觀看好】 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小幅高開後全天指數在昨收盤價之上運行,振幅接近50個點,終盤以2779.43點報收。由於承接意願恰強人意,指數上未能更多地上拓空間。 前市來看,大盤已經構築了頭肩底的形態,點位已處短線低位。可以認為,股市繼續出現較大下跌的可能已經很小,節後企穩成為大概率事件。只要不出現意外事件,而新股發行又能夠比較有序,那麼10月股市很可能出現反彈。在以往的八個年頭里,長假前後,分別各有四個上漲、四個下跌之情結背景下,不必在低位恐慌,也不必過分看空。應該在看清市場態勢的情況下,堅定持股的信心,不去參與殺跌一族。 從總體來看兩市成交量的急速萎縮表明這種殺跌動能的持續性將十分有限,後市進一步大跌的概率不大,操作上盲目殺跌並不可取,反而應該在盤中快速殺跌的過程中,適當布局一些潛力品種。 前市來看,經過多日的陰跌,上證指數從3068點下滑到周一低點的2712點,跌幅已達百分之十,因此可以認為短線低點已經探明,以此低點為支撐,大盤將會走出企穩反彈、走強回升的走勢,後市短線反彈的高點,將會在平行劃線的3180點。 在此點位之下,即使還有小幅下跌,即可以看成是空頭陷阱。因此作為散戶來說,可以袖手隔岸觀望,而還去盲目殺跌,得不償失,實不可取。 接下來幾天的盤中震盪行情,是投資者調倉換股、汰弱留強、避高選低的機會,投資者可逢高賣出主力出貨股,減少損失,在即將回調到位的後市,選擇低位個股和布局業績成長股,等待後市大漲挽回損失。 尤其今年再見新高的可能性只會是為零。 尤其是當前市場的環境較上半年已有所不同,不會再有那種單邊上揚的走勢,操作上仍宜謹慎,而在短線反彈高點之前,大盤的震盪將會加劇。 另有,上半年的市場行情,是為資金推動型,而年內高點出現之後的市場行情,將會是業績支持型的,這不能不說是在炒作特點上的戰略性的轉移。再加上盤中個股也已經是百分之九十八的比例,先後有了年內高點,後市就將難有新高。 建議在看清市場所處位置和後市走勢趨勢的情況下,及時或還可在短線觸底即將反彈的底部補倉,還可即時擇股介入做多。即使做多,也還要迴避正在回調的、短線反彈到位的品種,重點關注回調到位的、和大盤聯動的、短線底部蓄勢充分的個股。但是,要短線小幅看多,期望不宜太高。 短線底部整理充分的個股推薦:000553沙隆達A。該股周一跟隨大盤破位下行,周二探明了6.51的低點,現價6.67。後市就即將企穩反彈,在這其中,暫可看高到8.00。建議可在目前的低位區域介入,隨後開始看好該股走強回升的後市短線走勢 。

⑵ 十一過後A股市場走勢會是怎樣

我對十一後的行情不看好,一方面創業板股票上市,會分流主板市場的資金,創業板股票的炒作也會影響主板市場持有者的持股信心。另一方面實體經濟並未真正走出低谷,對全年業績的影響不容忽視。第三,主板市場以及中小板市場IPO市盈率居高不下,對後市也是個大的隱患。

⑶ 2018年十一國慶後為什麼出現了小規模的股災行情

股災是股市災害或股市災難的簡稱,它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巨大損失的異常經濟現象。
應答時間:2021-10-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⑷ 十一過後大家對股票行情有什麼樣的看法

長期反轉仍受制於基本面 A 股在跌去70%之後,終於迎來了政策的三大利好, 但熊市給我的慘痛教訓, 告訴我要細心記錄行情,辨證看待市場,不應以個人主觀願望臆斷市場。 那麼,就讓我的記錄告訴大家, 市場在如此熊市中也會給我財富! 一、 股票型基金凈值增長率給予的啟示:通過井噴日、暴跌日對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凈值增長率加以記錄, 可以粗略計算該類基金的持倉比例。因為假設股指上漲 10%,而股票型基金凈值只增長 6%,那麼可以得出基金倉位在 60%左右的結論。基於這個假設的計算, 此次基金倉位低於 2008 年 4 月 24 日、8 月 20日以及 2007 年 6 月 4 日的持倉(見表 1), 基本達到政策規定的股票型基金最低持倉標准, 特別是新發基金, 從中國基金網公布的數據測算(見表 2),倉位很輕,所以後續資金面相對寬松, 為行情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一些保障。 從歷史數據觀測,機構介入的股票走勢大多沒有游資股走勢彪悍, 所以機構介入的股票未必馬上拉升, 這也影響了行情的快速發展。從表 1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繼 9月 19日反彈後,9月 22日大盤繼續帶量上攻, 基金凈值增長並沒有同步於大盤,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基金有逢高派發的可能,其二,基金參與的品種並非本輪行情的強勢股,如果真是這樣, 日後基金的調倉換股將會引發大盤的寬幅震盪。表 3為 9月 22 日股票型基金凈值增長情況倒數排名統計, 對比表 2 和表 3,不難看出, 基金在這一日進行了加倉與調倉換股的工作。 當然,以上分析只是粗略計算, 只能給我們的操作提供一點數據的支持, 而真正的操作還要依據更多數據, 甚至股票盤口表現而定。 二、公開信息管窺市場:井噴前日與井噴日當天的交易席位數據很值得思考, 它會告訴我們部分主力或游資的些許操作思路, 通過某些專業機構對市場的理解, 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行情的本質 (見表4):通過交易所公開信息,我統計了4?3、4?4、8?9、8?0、9?8、9?9、9?2 幾個關鍵日期的交易情況,從中發現 9 月 18 日的席位數據與 4月 23日、8月 19日有所不同, 隨著股指的不斷下跌, 機構開始出現低位買入跡象, 而底部的拋空行為正漸漸減弱。 但相同點是井噴日都伴隨有資金的大量出逃, 可見政策利好短期還難以重樹人們的信心,要想股市走好,必須建立公平、公正有續的市場, 讓久已不見的信心回到人們心中。 三、「准平準基金」入市,政策給予信心的支持:從公開信息看,匯金9月23日增持三大行股票, 出手雖少, 但是在連續 3 個漲停打開停板時介入, 謹慎之舉既很必要也告訴我們操作思路不能追漲, 匯金的謹慎為行情的縱深發展提供了後續資金的保障,體現出政策維穩的堅決,對大小非的進一步出逃有一定的遏製作用。 四、等待出現一批回購的公司:在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的消息不斷出現的前提下,回購的公司卻幾乎沒有,或許回購是市場出現轉機的又一信號,然而對回購的猜測能否引發2005 年對股改股的尋寶行情還有待觀察。 五、反彈行情中的隱患:根據最近幾個交易日的收盤數據統計,持續上漲的板塊主要在金融、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等板塊,這些板塊的上市公司多為大盤股,行情在啟動之初,信心不足,國際經濟形勢依然不樂觀,而此時要想通過大盤股帶動或穩定市場,有資金面的壓力,畢竟最近的利好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全流通時代股價與估值的重新排行, 在資金增長速度沒有股票供給速度快的前提下,要想發動大的行情, 必須有後續的利多政策來幫助重建信心,鼓舞鬥志。 六、 美好願望:2005 年大底是在股改含權的刺激下,救市資金入場以及政府「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心下展開的, 現在是在回購以及大股東增持刺激下,「准平準基金」入場以及全球各國政府聯手救市情況下展開的,境況與先前相比差得很遠, 但還是希望此次管理層能有備而來,對股市能從制度上加以改革,從資金上給予信心,那麼股市在跌去70%,個股開始不斷涌現股息大於存款利息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謹慎樂觀地看待未來行情。 救市措施不是刺激經濟的措施 外部環境的持續惡化, 國內房價下跌之勢已經確立, 以房地產投資為代表的內需面臨著進一步放緩的風險。 寶鋼連續下調10、11 月份鋼材報價的消息, 進一步驗證了國內需求的下行。 目前的市場處於超跌狀態, 市場認為雖然壞消息可能還沒有結束,但是A 股的這種過度下跌在短期內將會通過反彈得以糾正(南方),反彈高度和持續時間取決於增量資金流入速度和後續政府對於保持經濟增長所採取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與此同時,外圍全球經濟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無法忽視(上投摩根)。目前情況下,除了估值基本處於底部區域外, 企業盈利(就是經濟增長情況)、股票供求關系和投資者信心均不利於股市持續上漲(富國)。 對基本面的擔憂很可能再度成為市場的主基調 (泰信),或許市場的走勢還需要時間的再一次驗證和政策面的進一步明朗化(金元比聯)。 反轉要具備宏觀經濟景氣回升、企業盈利增速加快、國際經濟和市場企穩等多種條件,樂觀估計也需要到明年中期以後 (建信)。

⑸ 國慶節前A股會怎麼走呢

下周A股還有3個交易日就迎來長假了,A股歷史走勢國慶節前的股市一般都是保持震盪為主,那今年國慶節前A股會怎麼走?

根據本周走勢預測國慶節前3個交易日總體會縮量震盪為主,運行的點位在3150點~3300點之間。

如果周一二下跌,周三會反彈,反之周一反彈的話,周二三又會回歸繼續震盪陰跌狀態,總體都是小漲小跌。

5、現在的A股沒資金,沒人氣,沒熱點,沒政策利好,技術走壞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國慶節3個交易日。

節前3個交易日缺乏了這些條件的支撐,想要上漲很難,即使上漲也是為了更好的下跌。

總之國慶節前A股走勢不太樂觀,風險大於機會,以上5個方面就是最好的理由。大盤以震盪走弱,節前3個交易日漲1天跌兩天的,但不會大跌更不會大漲,運行在150個點區間開會漲跌。

國慶節前不管股市怎麼走,機會不大,真正的機會只有在節後,等節後不確定因素平靜下來,場外資金又會入場,股市才會慢慢好起來。

⑹ 十一之後股票走勢

十月份大小非解禁達到高峰,十一後創業板會迅速推出,會從A股市場抽取資金,節後到年底不看好大的波段

⑺ 幫忙預測下十一之前股票的走勢

9.17-9.20上午縮量下跌
9.20下午-9.25上午,股價雖有回升,量能也有所放大,但總體還是下跌趨勢。
9.25下午-放假前,大多股價隨仍然延續下跌,但已開始縮量反彈。
總體來說,幾大利空因素的相繼兌現對股市人氣的沖擊不小,短期內震盪為主。

⑻ 十一期間滬深股市走事如何

不足千億元的近期「地量」,頂住了「十一」長假前的最猛烈拋售。滬市昨日在連續兩天下跌並一度擊破20日均線的情況下,隨著金融、有色等板塊強勁反彈拉出了上漲70點的中陽線。由於長假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拋盤一般不大,且申購中國神華的2.67萬億元巨資解凍,今日股市有望持續上漲。而牛市中長假後大漲的慣例使我們更有理由期待10月股市的「開門紅」。 昨日大盤最讓人擔憂的是日成交量的進一步萎縮。滬市上日1064.4億元的成交量已經創下了7月20日以來的「地量」,而昨日前市500億元的成交量比上日前市的547億元又萎縮了近一成。然而最終依靠投資者頑強的持股信心和主力頗有章法的運作,在成交進一步萎縮至969億元「新地量」的情況下,頂住了市場拋壓,收出吞食上日陰線的中陽線。 近期市場屢創地量原因很簡單:一是由於估值偏高,眾多投資者採取既不加倉、又不減倉的投資策略,以至大盤交投萎縮。二是長假前避險的心態使不少投資者寧可節後追高、不願持股過節。三是近期大量超級大盤股的持續發行吸引了大量的二級市場資金。 說來讓人難以置信,本輪大牛市以來,幾乎每次過節都成了持股者的盛宴,節後大漲居然成為慣例。我們不妨對2006年以來的所有長假後的滬市走勢作一個統計: 2006年:元旦後,1月4日股指上漲19點,漲幅為1.71%;春節後,2月6日股指上漲29點,漲幅為2.35%;「五一」後,5月8日股指上漲57點,漲幅為3.94%;「十一」後,10月9日股指上漲33點,漲幅為1.88%。 2007年:元旦後,1月4日股指上漲40點,漲幅為1.5%;春節後,2月29日股指上漲42點,漲幅為1.4%;「五一」後,5月8日股指上漲109點,漲幅為2.83%。 為什麼節後上漲的概率居然能達到100%呢?對此似乎很少有人作過研究,筆者願意對此提出一些拋磚引玉的看法:首先這一現象出現在牛市,說明牛市中的長假具有助漲作用。節日親朋好友聚會,牛市中的賺錢效應會使節後的買盤增多。其次,中國人過節講究祥和,所以機構主力一般為了增加節前、節後的喜慶氣氛,往往也會加大做多力度。另外,在牛市中,極大多數主力機構都重倉持股,做多意願極強,既然市場做多氣氛強烈,自然更願意推波助瀾。 毋庸諱言,近期市場出現的一系列情況讓投資者變得愈發謹慎。其一是,在每日漲停股大幅減少的同時,跌停股多了起來。其二是,在擴容加速的情況下,新基金停發、特別債開閘、QDII基金卻一個接一個發行,供求關系正在出現此消彼長的變化。而港股「直通車」的漸行漸近,對A股投資者的影響更是非同尋常。 然而,節後市場也有不少積極因素。第一,近期相當多藍籌股輪流出現大幅調整,但從昨日盤面看,金融股、有色股開始反彈,鋼鐵、煤炭也有止跌企穩的跡象,而大盤在20日均線處受到強烈支撐,大盤已有較強的反彈動力。第二,中國神華申購結束,中石油發行還沒有接上,二級市場有望出現短期的資金寬松期。第三,節後三季報拉開序幕,有望使投資者增強業績向好的預期。第四,美聯儲進一步降息預期和H股的屢創新高也會推升A股市場。 當然,以往長假後上漲的美好嚮往毫無疑問也是促使大盤迎來10月「開門紅」的強大心理因素。長假後上漲慣例能否持續?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⑼ 歷年國慶節前後a股表現一覽 2016年國慶節後股市走勢會是怎樣

有漲有跌,研究這個一點現實意義都沒有,也不能根據以往國慶節後的走勢預測現在的,因為漲跌都有,所以即使預測也是漲跌都有可能。

⑽ 十一之後,A股走勢如何

翻翻歷史記錄吧,沒有一次降印花稅帶來過反轉,只是減緩熊市的步伐而已,使更多的場外資金介入被套,機構順利減倉.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不解決1800也不是底. 中國股市的不理性再次上演,投資者也不在意所謂的利好是否真的具有支撐大盤的左右,近期從機構到媒體再到股評一邊倒的噴多,感覺以前的大小非、中國經濟經歷的全球性危機似乎根本沒存在過一樣,對投資者來說也再也不是威脅了,只要未來繼續出「所謂」的利好那投資者就會瘋狂的介入搏殺,而利好的真實性和水分投資者根本不需要去驗證真假,只要出就是利好,匯金公司增持200萬股就成了重大利好(散戶比它買得多多了),中國石油公司22日增持6000萬股的消息就沒人去關心該消息的全部真實性(當天大單買入一共才4100萬股,加散戶買入的所有買入也才5100萬股,這6000萬股怎麼買的?)增持現在還只是個象徵性的動作而且裡面充滿的虛假數據,只不過已經被大盤漲得沒股可買這種心態左右的散戶會去關心這些數據中存在的貓膩嗎?美國降稅在中國也成了重大利好,成了炒作理由,難到投資者沒想到美國之前承諾的7000億救市資金降稅後從哪裡來,本來還可以通過提高稅來抽取(現在是降稅)一個利空在中國成了利好。而美國最新的國會表決結果是該7000億救市提案被否決,引發了全球股市暴跌 ,這其實也是預期之內的,動用納稅人的錢去救投資者的損失這從根本上引起了老百姓和很多大的勢力集團的抵制,為什麼投資者贏利的時候沒有納稅人的份,虧損時卻要納稅人去買單.這次否決該救市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民意在裡面.如果無法在現在將風暴剎住車,像雷曼這類超大型巨頭破產可能也只是開始而已.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並不想中國政府安慰中國民眾的豪無影響,後續負面影響必將陸續顯現出來,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不得以而為之. 就算這7000億能夠順利通過也很難扭轉現在美國國內的資金面,首先房地美這兩個企業帶來的負債就是近2000多億,雷曼公司就是6000億,而這次宣布破產的華盛頓銀行又帶來了近3000億的負債,而既然這次危機才開始,破產公司的步伐就不會到這里停止,後面可以預期還會有很多美國的經濟巨頭紛紛倒下,美國哪裡來這么多錢救市??所以中國政府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當然對中國股市的考驗也才開始,希望中國股市能夠頂住大小非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壓力吧. 而美國帶來的可能的經濟衰退同樣可能帶來全球需求的下降,石油和銅等消耗品的價格同樣有下調的壓力,投資者請謹慎對待現在的局面. 在機構給散戶描繪美好未來時讓散戶去抄底時,機構在干嗎? TopView數據顯示,與游資的堅決做多形成鮮明對比,上周五大盤漲停當天基金買入36.832億元,賣出70.692億元,凈拋出資金33.861億元,而凈買入最多的一類投資者為散戶;周一,機構一天凈流出資金隨著大盤放巨量的同時放出天量,佔主動拋盤的絕大部分。而QFII所在席位營業部竟全部為凈賣出! 機構機構這么看好後市干嗎在鼓勵散戶大膽抄底的同時自己卻瘋狂減倉,現在只能夠用瘋狂這兩個字來形容了。一波波的拉高出貨再配合一個個新的利好謠傳(市場謠傳節後將推出融資融券及T+0)(我反復給中小投資者提過,國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時候是偷襲不是提前讓社會知道,有哪次不是這樣?回憶下吧!也就是說該謠言可能和前期謠傳了利好一樣說不準全都是機構造出來配合出貨的而謠言的結果都這只有一個,如果節後無法兌現那等待中小投資者只有風險)7、8月份利好滿天飛了2個月都沒出來可能還記憶憂新吧謠言利好的時候可能就沒利好,當利好謠言破滅消失市場跌出恐慌來了沒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會出來,永遠站在大多數瘋狂投資者的對面可能也是理智之舉!在大多數人瘋狂失去理智和判斷力的時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沒有壞處。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經理很清楚現在世面上的所謂利好都是可有可無的,不影響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堅決減倉,不過他們做得絕的是把不影響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實質性利好給了個人投資者太多希望。 匯金公司持有工、中、建行股票所以該公司這次在二級市場象徵性買入股票有托股價的嫌疑,因為該公司的限售股以工商銀行為例如果現在不託股價等到2009年10.27日限售股《中國銀行09年7月15日解禁》上市的時候可能還會被腰斬的可能,那該公司的利潤可能繼續大幅度縮水到成本價附近,那該公司的戰略投資就可以算是失敗了,以3塊為例該公司如果不託股價,任由股價跌到2元,那現在的3540億市值可能縮水為2360億,而這和該公司在股價最高時的10000億比已經損失到無法接受的程度,所以托股價是為了在解禁期到期後能夠以更高的價格拋售,可能而不是大多數人考慮的看好後市長期投資,這也是被市場逼的,而且股價也不會回到大多數人被套的位置,因為該公司就是為了套利而存在的「超級大非」,散戶跑了它股票賣給誰?匯金購進股票市值回升再投放市場將又賺一筆如此循環往復!老百姓的錢繼續被吸進去填補央行對國有企業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天文數字注資損失,而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用於國有企業因制度和機制的原因產生的虧損也遭到部分學者專家的質疑。)<該消息短線是利好但是如果解禁期到後,該公司不承諾不拋售股票並長期持有,那該消息在未來可能成為重大利空,因為該公司可能給股市帶來近8000億左右的拋壓盤,股市能夠承受得起嗎?而國家鼓勵國有企業積極回購自己的股票也很不現實很多國有企業虧損繼續生存都很困難,真的有這么多錢把企業奈以生存的資金來買不知道底在那裡的股票,而放棄正式的經營?> 大小非問題不解決破1800隻是時間問題同樣也不會是最低點. 而2270是這次反彈的第一壓力位(已經突破),2500是第二壓力位,如果在該點位大盤就突破不了開始扭頭向下了。見好就收吧。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 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足夠消滅主力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大規模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