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1)2016年股票供給分析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⑵ 什麼是股票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股票市場的供給直觀說,就是股票發行商所發行的股票數量,需求其實就是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對某股票的購買數量多少,即該股票是否受到市場追捧;是,我們就認為該股票需求旺盛,否,則反之。
⑶ 2016年中國個人資金流向哪裡
您好!跌宕起伏的2015年即將過去,展望2016年市場,到底有多少資金能流入,是市場關心的焦點問題。回顧過去三年可見,市場漲跌與資金流動相生相長,股市由13年存量資金博弈到14年增量資金入市,再到15年上半年場外資金瘋狂入市,伴隨著股價不同的表現。展望16年,在利率不斷下行的背景下,機構投資者資產配置轉向股市不變,資金繼續流入股市,幅度比15年溫和,市場有望從激情走向溫情。
1. 不同的資金流,不一樣的股市
股市漲跌與資金流動相生相長。股市漲跌伴隨著資金的流入流出,資金供需分析很重要。從投資者結構角度出發,可以把資金流入歸為四個方面:散戶資金(銀證轉賬)、杠桿資金(融資余額)、機構資金(基金、保險等)、海外資金(滬港通等)。資金流出可以跟蹤三個方面:股市融資(IPO和再融資)、交易費用(印花稅和交易傭金)、產業資本凈減持。下面我們對過去三年市場漲跌和資金流入流出做個簡單回顧。
2013年資金供需整體均衡,是存量資金博弈市場。2013年資金流入和流出的規模均較小,全年資金流入3784億,主要流入項為銀證轉賬2048億和融資余額增加2578億,資金流出5504億,主要流出項為再融資3910億,資金凈流入-1721億,資金供需較為均衡,略有流出。在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里,投資者傾向於賣藍籌買小票,同期上漲綜指下跌6.8%,上證50下跌15.2%,創業板指數上漲82.7%
2014年下半年開始增量資金開始入場,市場走牛。2014年股票市場資金流入18840億,是2013年資金流入規模的5倍左右,資金流入主要來自於銀證轉賬和融資余額的增加。受再融資擴大和產業資本增減持的影響,資金流出也有所擴大,為9977億。資金凈流入8863億,上半年凈流入1254億,下半年凈流入7609億,增量資金入市主要發生在下半年,7月在改革預期上升和滬港通刺激下,存量資金博弈演變為增量入市,尤其是11月21日降息後資金入市加速,全年上證綜指上漲52.9%、創業板指數上漲12.8%。
2015年資金瘋狂入市。2015年上半年市場上漲和資金入市形成正循環,銀證轉賬最大規模達4.69萬億,融資余額創下2.3萬億的天量,公募基金最多一個月發行2491億,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指最高漲幅分別為60.1%、174.5%。615去杠桿引發的股災和8月中匯率貶值引起的第二波大跌,一度讓資金不斷流出市場,場內融資余額最低降至9040億,8月底央行「雙降」後,市場情緒逐步變化,融資余額9月開始止跌回升,銀證轉賬10月開始走平,11月回升,基金發行緩慢恢復。到目前為止資金凈流入44016億,上證綜指上漲6.9%,創業板指數上漲80.4%。
2. 展望2016年:還是錢多
資金流入1:銀行資金配置性需求,預計2萬億。銀行有兩個部門對股票有配置性需求:銀行理財和私人銀行。截止到今年9月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為20萬億,比2014年底的15萬億增加了5萬億,平均每個月增加5600億。依此估算,2015年底銀行理財21.7萬億,2016年末有望達到28.4萬億。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股票配置比例只有6%,若明年提高到10%(參考保險配置13%的比例,因為銀行理財資金更注重安全性,按10%計算),未來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54萬億。私人銀行管理高凈值客戶資產, 2015年10家銀行中報披露了私人銀行資產規模,共計4.5萬億,較2014年末增長約25%。這10家銀行總資產規模76.4萬億,占整個銀行業總資產的40.5%,以此估算私人銀行資產規模10萬億,預計2016年達14萬億,參照保險資金13%的權益配置比例,可帶來增量資金5000億。
資金流入2:保險、社保、養老金配置性需求,預計6300億。目前保險資金余額為10.4萬億,15年同比增長19%,14年同比增長21%,假設16年保險資金規模增速為20%,保持目前13%的權益配置比例,增量資金大概在2700億。14年末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為1.54萬億,13年末1.24萬億,過去三年復合增長率為20%,保守估計16年末社保基金能達到2萬億的規模。社保基金投資股票上限40%,目前20%左右,保持此比例,新增入市資金600億。人社部稱將於2016年啟動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工作,預計明年養老金將會分批入市。2014年末基本養老金結餘3.5萬億,扣除預留支付資金外,可投資資金預計3萬億左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參照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比例13%,社保基金20%,保守假設養老金投資股票比例10%,則會帶來入市資金3000億左右。
資金流入3:居民儲蓄搬家,潛在資金2.7萬億。根據歷史統計,居民儲蓄增速與M2增速大致相同。但在06-07年以及09年牛市中,居民儲蓄增速都遠小於M2增速,反映牛市中居民儲蓄向股市搬家的現象。在震盪市中,M2與居民儲蓄增速之差一般在三個百分點以內,而07和09年牛市中其均值達到6%-9%,高點超過15%,說明股市可以分流3%以上的儲蓄存款。目前我國儲蓄存款54萬億,如果股市存在持續的賺錢效應,參考以前大類資產配置思路,未來儲蓄搬家的規模大概在5%左右,則預計約有2.7萬億儲蓄存款流入股市。14年銀證轉賬8046億, 15年為30281億(截止到11月末)。
資金流入4:海外資金流入,潛在資金1700億。根據MSCI觀點,未來A股將有望納入新興市場和全球市場指數兩個指數系列。目前,新興市場、全球市場指數僅包含港股和B股,權重分別為18.8%、2.4%,按照MSCI測算,完全納入A股後,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球市場指數分別增加A股權重15.7%、2%。14年底全球追蹤MSCI新興市場、全球市場指數的資產分別為1.5萬億和2.1萬億美元,靜態測算新增A股配置資金2652億美元。按照期初10%的折算比例測算,增量資金為265億美元,折算為1700億人民幣。
16年資金流出預計2.2萬億。證監會明確表示16年會進一步擴大股權融資規模,並盡早實行注冊制。14年IPO和再融資規模分別為613億、6882億,盡管15年下半年IPO和再融資受股災限制,全年仍分別有1406億、9144億,考慮16年股權融資進一步擴大,預計16年IPO和再融資能分別達到4000億、10000億,合計14000億。印花稅和交易傭金為交易金額的千分之一和萬分之六,14年全年交易金額為73萬億,15年為238億(截止到12月2日),預計2016年交易金額200萬億,交易費用可能達到3200億。產業資本凈減持14年為1299億,15年為2646億,7月初政策救市要求大股東半年內不能減持,積壓了很多減持籌碼,預計16年產業資本凈減持將超過5000億。
3. 股權投資大時代,資金繼續流入
資本市場大發展期,利率下行助推機構投資者資產配置轉向股市。經濟轉型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這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有利於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比國外融資結構,中國直接融資比例太低,只有18%,而美國為80%,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利率下行使得各種固收類產品的收益率都出現趨勢性下降,貨幣基金收益率從2013年的4.9%降至2.8%,1年期AA企業債、1年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分別下降至4.0%、3.6%。而金錢無眠,大量資金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有資產配置需求,增量資金入市的趨勢強化。個人投資者角度,目前國內股票占家庭資產比例僅為3%,8.8萬億。而美國家庭資產結構中股市佔比達32%,隨著直接融資代替間接融資,房地產投資時代過去,股權投資大時代正在路上。
資金繼續凈流入,股市從激情到溫情。根據我們以上分析,預計16年新增入市資金約5.5萬億,包括銀行理財和私人銀行配置資金2萬億、保險社保和養老金入市資金6300億、儲蓄搬家2.7萬億、海外資金1700億;預計16年資金需求2.2萬億,包括IPO4000億、再融資1萬億、交易費用3200億、產業資本凈減持5000億。則16年資金凈流入預計約為3.3萬億,目前流通市值20萬億,資金供給大於需求,牛市格局不變;但相比15年4.4萬億的資金凈流入,年初流通市值14萬億,16年資金流入將會更加緩和,股市有望從激情的瘋牛走向溫情的慢牛。
謝謝閱讀!
⑷ 2016年股票市場會怎樣
先介紹下本人的信息:有18年的A股、大宗商品期貨、貴金屬、外匯、美股的交易經驗,15年5000點逃頂,15年12月3600點做空股指,本人在愛投顧平台、牛股王平台、新浪理財師平台中有眾多粉絲,請搜索中國股仙。
請搜索本人微信公眾號【牛股管家】,每日推薦機密內參股票和最具價值的投資策略,無論您是新手、老手,在我這里都能獲得您想要的東西
股票市場在周末消息面之密集真是讓人亢奮,一直等到快開盤前才整理完思路開始動筆,這周要去倫敦買買買,如果我沒更盤策的話,最好翻回這篇溫習,只要周內不搞出個大新聞,應該是沒差了,以下干貨請仔細閱讀.
1.十三五規劃中要推出的戰略新興板,改為要「深入研究論證」.
按照體制內一貫的宣傳發言手法,戰新八成是徹底黃了,一旦從准備實施打回研究論證,那基本上無緣面世了,這個游戲就這么大點地方,再擠擠就擠死人了,新興利益團體也要懂的妥協啊.
2.樓市調控新政
怎麼做到同時去杠桿又去庫存,基本上是個玄學問題,強勢政府用多變的政策手法向我們展示了宏觀調控的戰略意義(此處為褒義我發誓),一攬子買跌不買賬的右側交易者入場追漲接力炒高房價的情況下,就跟去年股災一樣,大家好,這次我們不查配資了,我們直接查開戶資格,一個大寫的霸道. 很多分析者認為這波接力房市的資金屬於風險保守性資金,就算擠出了房市,也會進入相對保守的債市或其他理財渠道,但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在從去年深圳點燃的地產復甦火焰開始,這波接力的政策敏感者已經不再是那些保守投資者,而已經替換成了嗜血的踏空者,再盈利落地或盈利未達預期的情況下,已經點燃的投資熱情,必然要找一個地方釋放,好吧,是投機熱情,好了,有請我A開門歡迎這批回家的孩子,boom boom boom,炸的就炸高點,我也想買房.
3.證監會退市黑名單為虛假消息,報道嚴重失實.
信這個消息的就是傻,在我國特色A股市場下,殼資源已經成為了利益輸送工具的一種,設計牽扯的利益方遠不是一個證監會說了算的,真要這么個退市法,你們好,你們要的新證監會主席到了.
4.中國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4.8%結束七連跌
一個正兒八經的正能量,尤其是在年度之交的數據增長,非常提振士氣,我希望A股證券市場能夠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不要寒了實體經濟的心.
5.港交所主席周如松表示深港通籌備技術層面上准備就緒.
一個看似巨大的利好,深港通的推進技術從來都不是問題,核心問題是利益團體何時達成一致性的效應,但周主席公開的講這個話,要麼輿論捆綁某些高層,希望施壓增加實施力度,要麼就已經不只是苗頭,而是近期馬上實現的前戲,無論是什麼,一個確定性的利好解讀是必然的.
7.跨境電商新稅制實施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里都是一個政策真空區間,雖然有涉及到一些模糊的法律問題,但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提出時,很多電商是願意鋌而走險的,因為有著巨大的市場,希望國貨在這種不遺餘力的保護下能夠展現一些不錯的實力.這個消息基本上是中性偏好.
8.天齊鋰業一季度業績暴增8倍以及多氟多預期外的10送轉15將再次引爆新能源汽車以及鋰電板塊.
這個消息里我只關心我的小汽車,亞星客車,我對這只股票真的是抱有很高的期望.
9.暴風科技回歸
別的不敢說,VR本周肯定有一波,暴風開盤不跌停的話,那基本上就是板塊上行的前兆,首屆虛擬現實峰會,一定要找新標的,一定要找新標的,一定要找新標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0 國防軍工或有大利好出台,注意幾只龍頭的異動.
⑸ 【急求】什麼是股票的供給和需求股票主要由誰供給誰需求有哪些因素影響股票的供給和需求
股票是由上市公司供給,有股票投資需要的投資者需求!上市公司增發股票和二級市場上股票交易者對股票的是否有價值的看法影響股票的供給和需求!剔除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因素,在二級市場上,買方需求的力量大於賣方,則導致股價上漲,賣方供給的力量大於買方,則導致股價下跌!
⑹ 2016年股票行情會怎麼樣
全年的話,應該是低開高走。全年均線估計相對緩慢攀升,散戶可逢低買入,逢高拋出,嚴格設置止損線。這誰也說不準
⑺ 中國股票市場現狀分析
在2015年我國股票市場經歷了牛市後,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一度下降。但在2019-2020年間,股票市場流通情況重新變好,股票成交數量和成交金額都已非常逼近2015年水平。隨著2021年經濟增長恢復和十四五開年背景,預計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將再次提高。
1、股市流通股本與市值規模
2011-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總數量自2011年末的2342家增長到2020年末的4154家。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總計1800家,較2019年增長了228家,增長幅度為14.50%;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數量總計2354家,較2019年增長了149家,增長幅度為6.76%;兩者2020年上市公司數量總計4154家,較2019年末總計同比增長了9.98%。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發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沒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份。從股票的流通股本來看,2011-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流通總股本呈現平穩上漲趨勢,十年中共增加了36114億股。
截止2021年1月底,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為42674億股,深圳證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共有18994億股,總計61668億股。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從我國股票市場流通總市值來看,我國流通總市值首先在2015年牛市期間迎來一波高峰,隨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整,在2020年後半年再次走高並且已經超過2015年的頂峰。
截止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共有流通總市值64.81萬億元,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38.26萬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26.55萬億元。
2、股市股票交易規模
從我國股票市場的股票成交數量來看,2014-2020年,中國股票市場股票成交數量不斷增長,曾在2015年牛市期間達到頂峰值17.10億股。2020年全年股票成交量共16.74萬億股,同比增長32.2%,但還未達到2015年水平。
從我國股票市場的成交金額來看,2014-2020年間我國股市成交金額呈在經歷2015年牛市過後出現了下降,隨後在2019年開始回升,2019年重新破萬億成交額。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成交額達到206.82萬億元,同比增長62.3%。
在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背景和2020年疫情背景下,我國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金額總體卻呈現震盪上升趨勢,並且隨著當代人理財和投資意識的增長,預計我國的證券市場活躍度將持續提升。
2021年,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資本市場的作用日益凸顯,「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國資本市場實現「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目標、中國證券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⑻ 誰分析一下 2016股市走勢
一輪制度革命,將帶來一輪牛市,2005年股改,帶來一輪超級牛市。2016年從政策面看:政策牛市根基牢固,十三五規劃引領未來,注冊制和股市的一系列制度性變革,將會帶給中國股市的一輪更加長遠的真正的牛市。從資金面看: 史無前例的國家投入能否激發A股創出史無前例的高度?這將是在股市大災難之後的牛市重構。
充滿機會和激情的2015年即將過去,滬指以1800點長上影200點實體小陽線閃亮了股民的雙眼。展望即將到來的2016年,A股是否還有下跌空間,5178點是否將成為歷史?
2015年中的急跌既有高杠桿融資的原因,也有本輪行情僅是年B浪反彈的原因,後面要做大級別技術修正。2016年是復雜多變的一年,也是政策頻出的一年,戰略新興板推出以及諸如上海科創板,注冊制、深港通、滬倫通等A股國際化事件預期的綜合影響下。股市將會極度復雜,但筆者去繁化簡,仍然能夠在大的脈絡上技術推演出可能的變化,從而為明年全年的投資做出可行的策略:
筆者預計2016年全年,以滬指運行軌道為N字型走勢。(2種差別在於是否反彈短暫突破4280點,或短暫跌破2850點),任何一種N字型滬指都會向上試探4000點。
以下筆者將用具體的四種技術分析模型,為讀者詳細分析對2016年A股走勢的預測。
模型一:籌碼理論
1.從滬指6124點月A浪開始,1664~3478點視為大B浪反彈,3478~1849點視為C浪下跌,並且很清楚的C1~C5浪。
2.主力從1849點開始收集籌碼,並在2014年7月於1991點完成了籌碼密集,從而展開了2015年牛市行情。從籌碼理論來看,籌碼底位密集鎖定後,大盤就變成了一個高控盤的庄股,所以3浪以驚人的速度上行,5178點籌碼上移發散,主力派發,見圖2。
3.目前經過5178~2850點的急跌,籌碼發散後再度密集,資金(大單線)未完全走壞,說明主流資金被套;急需要一波跨年度的反彈來解套派發。在籌碼理論上這里是次高位籌碼密集,如果長時間橫盤,將會出現中長線突破方向。
4.滬指籌碼2015年12月次高位再度密集,在這里橫盤後,將會選擇長線的方向。
未來即使反彈到4500點,如果不能突破5178點創出新高,長線仍然有年C浪跌破2850點巨大風險,所以2016年走出N字結構為大概率。
結論:從籌碼理論看,這里將選擇一個中長線的方向,如果能經過中期橫盤,向上突破,將去試探4000點、4280點和4500點,從而完成籌碼交換,然後再回撤(1000點左右),再決定滬指長線的方向。
模型二:江恩箱
江恩箱看股市長周期是非常准確的,比如月線,這已在2015年江恩箱中得到印證(詳見本篇開始),那麼2016年江恩箱(圖3)將如何展望?
1.滬指一直在江恩箱2*1線(即998~1849~1991點這3點連線的長期上升趨勢線上方運行,2016~2017年此線將上移到2500點),說明滬指並不會走很多人看的大C浪,跌破2500~2000點。
2.江恩箱1*1線,即998~1664~5178的3點連線,將在長線上作為滬指壓力位在2016年~2017年5月31日前一直存在,也說明滬指很難在未來2年突破6124點壓力位。
結論:滬指在2016~2017年可以再次觸及上軌(998~1664~5178的江恩1*1線向上延伸),但很難突破。同時也難以跌破長期上升趨勢線(998~1849~1991的3點連線),將會形成一個寬幅振盪的走勢,所以也吻合了N字型的推斷。
模型三:波浪理論
從6124點月線大A浪開始,1664~3478點視為大B浪反彈,3478~1849點視為大C浪下跌,很清楚的C1(3478點)-C5(1849點)浪終結。1849點以來的上升視為年B浪的反彈(最小量度3800~4200點,實達5178點,是對6124~1664點下跌的0.809黃金分割位)。
多頭認為:
由於年B浪十分有力度,不能排除1849~5178點是新一輪牛市的大1浪,或者是大1浪第3主升浪(即1849~2278點為1浪,2278~1991點為2浪,1991~5178點為3浪,5178~2850為4浪A,或4浪)。
2016年經過充分整理則有可能突破5178點,這也和傳統技術月線MACD背離相印證,只要在突破4280點後加速上行,化解MACD頂背離,或創出5178點新高形成月線頂背離。
空頭認為:
年B浪的反彈已經終結於5178點,後面要走5浪下跌,5178~2850點為C1浪,目前在C2浪的反彈(也不反對反彈到4000點或4280點),結束後跌破2850點去2500~2000點。
綜合來看,圖4這個季線浪形是首選,對多頭空頭都是這個浪形。
區別在小b浪(空頭認為是年C2)在2016年上半年高度上產生爭議,如果能突破4280點(4300~4500點最佳),則小c浪(空頭認為是年C3)不會跌破2850點,進入新牛市第3主升浪,上破6124點;如果未能升破4280點,則將會跌破2850點(略破也可到2700點),長期趨勢線支撐在2500點(這里一定不會破),再定長線方向。
模型四:傳統技術分析
首先來看一下滬指月線MACD和BOLL線,見圖5:
1.根據BOLL線理論,中軌是強勢行情的支撐位,如果跌破將走熊,所以此輪下跌在2850點月BOLL線中軌處得到支撐:將1991點(1849)本輪牛市啟動點與2850點做一個連線,正好和上升中的月線BOLL中軌重合。
2.只要不跌破BOLL中軌(1991~2850點中線生命線),則大盤經過充分的橫盤,將會向上反彈,筆者在2015年9月15日就將此輪反彈定性為月B浪反彈(量度在5178~2850點的黃金分割位,即4000~4280點之間),如果能突破4280點也可以達到4500點。
3.由於MACD在大盤反彈到4000點後形成頂背離,月線級別背離,所以大盤在4000點後只有2條路:一條是加速上升突破4280點甚至4500點,去試6124~5178點的壓力線;另一條是見長線頂回落。
結論:只要不跌破1991~2850點的中級上升趨勢線(也就是月線BOLL中軌),大盤將會完成跨年度反彈月B浪,標准黃金分割位4000~4280點。如果跌破,將去試2850~2500點的支撐。預計跌破的概率較高,然後形成新一輪牛市的大底,盤整後再去試4000點,2016年上試一次4000點是大概率事件。
其次,再來看下滬指季線MA(60均線):
1.季線60均線作為滬指長期生命線,在998點、1664點、1849點均起到了有效的支撐作用,並保持長期上升趨勢。60季均線和江恩箱2*1線(月線)竟然神奇吻合。
2. 每當季線5均線金叉10均線都啟動一輪牛市,而大熊市則以季線5均線死叉10均線開始。
3. 2016年當5均線和10均線粘合時,將會給出滬指長線的方向,目前仍在多頭趨勢中,不能排除未來上破6124點,但首選還是2015展望中講的年B浪反彈,已終結於5178點。
4.2016年滬指是一個N字型走勢(2種N,圖上的N1線和N2線)。反彈行情是跨年度,時間比較長,目前在築底階段,以4280點能否在月線B浪反彈突破為強弱分界,如果突破4280點達到4300~4500點,則在回撤3000~3500點後,仍然會去上試2015年5178點的高點,反之2850點可能不是2016年的最低點。
綜合以上4個方面(籌碼理論、江恩箱、波浪理論和傳統技術)分析求得共振,可得出以下結論:
滬指2016年全年將走N字結構為首選。如果政策超預期,經濟基本面觸底,將有可能短期突破4500點;如果注冊制等推出,經濟惡化,也不排除短期跌破2850點;但滬指總體將在2850~4500點間寬幅振盪,如產生極端事件,跌破2850點或升破4500點均無法長期駐留,基本面和技術上均不支持。
補充一點,走出跨年度反彈的條件就是不跌破1991~2850點上升趨勢線(月線BOLL中軌),如果先跌破,則視為時間延後,N字型仍未展開。
附註:筆者雖然是技術分析為主,但是基本面也一定要參考,只有技術面(選時和趨勢)和基本面共振,投資才能夠取得超額的收益。由於基本面的因素比較復雜,而且會因時因勢(包括政策)而變,再加上股指期貨+雙融時代趨勢的力量往往比較強大,因此投資者應當順應技術趨勢,並在趨勢過程適當關注基本面和題材,從而取得超額的收益,同時在趨勢或基本面因素有重大變化時及時鎖定風險。
⑼ 2016年股市未來熱點分析1000字
【5月29日獨家評論】今日消息面有:1、新華社周四撰文對股市暴跌做出回應,新華社時評稱,多重利空傳聞致A股暴跌,但適度調整讓市場走得更遠。
2、2015年以來,騰訊、阿里、民生銀行等多個巨頭紛紛加碼人臉識別產業,而國外巨頭動手更早,比爾蓋茨在博鰲演講中指出「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將是IT界下一個大事件。Google於2014年收購了4家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均涉及深度學習,其中3家涉及計算機視覺。市場人士指出,國內外巨頭紛紛加碼人臉識別技術,這可能直接助推產業的爆發性增長,臉識別產業即將迎來大規模商業化。
3、從負責起草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專家組獲悉,近兩個月國家能源局已經組織了4次相關的籌備座談會。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被命名為《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計劃》。這個由能源局牽頭、工信部等參與制定的文件,將於6月提交給國務院。
4、新電改方案出台兩個多月來,全國不少地方開始注冊成立售電公司。據統計,在山東、黑龍江、深圳和江蘇等地已經成立了16家售電公司。業內認為,未來將有更多的售電公司成立,來爭搶售電市場這塊肥肉。據統計,若售電側有10%的收益,則可貢獻超過千億元的利潤蛋糕;若有20%的利潤,則可貢獻2200億元左右的利潤。但是,第一張售電牌照將花落誰家目前尚不確定。
周五開盤承接昨日跌勢一度崩跌近200點,隨後又直線飆升翻紅,特別是昨日跌幅相對較少的創業板強勢走高大漲3%。截止午間收盤,滬指報4626.00點,上漲5.73點,漲幅0.12%,成交5531.30億;深成指報16091.58點,上漲178.64點,漲幅1.12%,成交5538.36億。
午後題材股輪番上漲,創業板最大漲幅接近5%,滬指也有超過1%的升幅。但在13:45後上攻能量後繼乏力,個股漲幅開始大面積收窄,滬指隨即翻綠窄幅整理。14:30左右出現第二波跳水走勢,滬指跌幅繼續擴大,好在很快拉起,收盤微跌。盤面上,白糖、二維碼識別、農業服務、國產軟體等板塊領漲,油改、基建、港口等跌幅居前。個股方面,浙能電力、棲霞建設、惠天熱電等250隻股票漲停,浙江富潤、青島鹼業、普麗盛等跌幅居前。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天最低下探至4431點,正好在30日線附近企穩回升。從分時走勢上來看,短期大盤快速回落近500點,對形態構成有效破壞,預示著短期市場將以修復形態為主。今天市場大部分時間以多空分化格局為主,雖然絕大多數板塊是上揚的狀態,但兩市個股表現卻並不是很強,僅是上漲家數略多些,這說明各板塊權重在支撐著指數。鑒於下周新股大量發行,短線或有震盪,但當年的「5.30」沒有擋住牛市的步伐,今年的「5.28」也只能使瘋牛變慢牛。瘋牛和慢牛,都是牛!
A股極端巨震釋重磅信號 四類股不應盲目殺跌
經過周四「530」式大暴跌後,周五A股早盤僅15分鍾,股指便再次大幅度「水瀉」近200點,直接把大盤打到20與30日均線,然後盤中才逐漸回升至紅盤。其短時間高達4%之多的極端巨震,可謂讓不少投資者心驚膽戰,
而伴隨著股指的極端巨震,兩市籌碼也出現了大松動,盤中殺跌個股仍十分凌厲。其中,前期領漲龍頭高送轉股繼續「滑鐵盧」直接挫傷了市場人氣,從而導致近期漲幅巨大、業績暗淡類個股殺跌不斷,如順榮三七、中房地產等強勢股跌停後再暴跌7%以上,大楊創世、寶利瀝青巨陰包陽後還有殺跌等;此外,金自天正的高位破位,也直接拖累了市盈率高企、業績透支類個股的暴跌,如廣東甘化、寧波精達的暴跌破位,羅萊家紡、海倫哲三大巨陰線等,可見主力逢反彈出逃是十分堅決的。因此對漲幅過大、籌碼松動、技術破位、逆勢下跌與主力出逃個股,我們應逢反彈立即調倉。
周四巨陰殺跌,確實給短期市場帶來巨大的殺傷力,這也導致板塊個股大幅分化的原因。我們廣州萬隆認為,中央匯金減持工行建行,下周IPO集中抽血多達8萬億的打新資金將被凍結,融資保證金比例上調,央行正回購等一系列利空因素沖擊,部分投資者恐高獲利兌現強烈,這是周四暴跌與早盤巨震的內因。不過暴跌後,官媒火線刊文論股市稱適度調整讓市場走得更遠,最近監管層表態和動作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控制慢牛。改革牛、資金牛邏輯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因此市場在非理性下跌後,部分抄底資金有望進場,這直接形成了早盤的探回升。
不過雖然管理層引導股市慢牛,但在周四巨量暴跌與早盤水瀉下,前期普漲井噴式行情將不復存在,後市板塊個股大分化不可避免。投資者對手中個股務必甄別開來對待,如符合下面四大類股票,我們不妨可堅定持股信心、並逢大盤回調適當抄底。
1,凡是周四暴跌中有主力護盤的股票,我們均可多持有一會,主力護盤意味著離主力成本價不遠,等大盤回升時此類股飆漲往往最快;
2,處於上升通道,且在大盤跳水中能逆勢抗跌的股票,所謂趨勢的力量是強大的,此類股上漲趨勢沒壞就可耐心持股;
3,由於近期股指跳水幅度驚人且出乎意外,肯定有不少個股主力被套,所謂主力被套必自救,此類股我們可大膽持有並買入;
4,業績符合高成長、且沒有大幅拉升的股票,由於此類股主力採取的是穩打穩扎策略,往往能走出慢牛翻番走勢。(廣州萬隆)
中國金融市場落入流動性陷阱?新股發行數量仍太少
近日,中國央行向部分金融機構進行定向正回購操作,引發市場對央媽態度的猜測。
此次正回購操作離上次降息不過20天,先放水,後收緊,央媽的態度到底幾何?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正回購操作並非央媽主動出擊,反而是金融機構提出要求,主動上繳流動性。
與此同時,央行本月發布的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顯示,4月貨幣市場利率下行,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9%,較上月下行120個基點;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37%,較上月下行124個基點。
由此,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銀行間市場資金充裕,卻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機會,金融機構與其讓資金趴在央行賬上,不如通過正回購獲得更高收益。
從今年3月以來,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就相當充裕,將短期資金價格壓到了3年多來的新低。但乏力的社會融資總量增長制約了資金向實體經濟的流動。再加上近期證監會和銀監會加強了對銀行資金進入股市的監管,從而導致握有大量流動性的金融機構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機會,因而只能把資金存放在人民銀行的超額准備金賬戶上,獲取可憐的0.72%的超額准備金利率。相比之下,把資金以2%以上的利率通過正回購交還給人民銀行就很有吸引力。
徐高認為,此次的定向正回購標志著我國金融市場已經進入了「流動性陷阱」狀態。
所謂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理論。它是說當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市場參與者就對利率的變化不再敏感。換言之,當市場中的流動性相當充裕的時候,流動性的增加就不再會引起支出的擴張,從而導致寬松貨幣政策失去效果。
不過,徐高稱,我國目前的狀況與凱恩斯所說的經典流動性陷阱狀況有所差距。當前,我國實體經濟仍然有較強融資需求,只是因為「融資難」的約束才增長低迷。但由於我們一些行政性的約束,實體經濟資金需求的兩個大戶——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在獲取融資方面面臨不小困難。由於金融市場向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投放途徑被人為阻塞,所以金融市場出現了資金沒有去處,只能主動交還給央行的狀況。我們可以將其稱為「中國特色的流動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