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手提供個有價值的管理類雜志,最好是月刊~
高層經理必讀十大商業著作(推薦)(摘自www.gencoo.com)
大多數商業精英都有喜歡讀書的嗜好,而稱得上經典的商業著作,往往會在讀者掩卷之後,對其經營、生活乃至人生,產生出微妙而深刻的影響。有價值的文字,以及它所承載的理念,應該讓更多的人分享並受益才好。
因此,我們精心挑選了上海、北京、廣州、成都四地的250名高層經理人員——他們所任職的公司都有300人以上的規模,在各自的公司里分別擔任部門經理以上的職務,年薪在40萬元上下,請他們選出對他們曾經產生深刻影響,因而最受推崇的十大「商業著作」。
以下即是根據反饋資訊獲得的一份TOP TEN榜單:
第一位:《孫子兵法》(《The art of War》)
《孫子兵法》為我國春秋時代孫武所著,距今已2500多年,是中國同時也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一部兵書,一直為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商人、學者奉為至寶。
日本許多大公司把《孫子兵法》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必讀書。麥肯錫公司董事長大前研一曾表示:「沒有哪本書像《孫子兵法》一樣,為我們提供如此豐富的管理思想」。前東洋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大橋武夫,在企業瀕臨倒閉之際,發現《孫子兵法》有助於經營,很快使企業起死回生,為此他寫了一本專著《用兵法指導經營》,成為暢銷書。
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如哈佛大學商學院,也把《孫子兵法》融入了MBA的戰略課程中。
全書共13篇,約6000字,是一部公認的最權威的「軍事戰略」著作,同時也被視為戰略管理、成本管理、市場營銷以及通過競爭獲取事業成功的哲學書。
第二位:《從優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
超級暢銷書《基業長青》作者吉姆•柯林斯2001年的作品,是該年度《商業周刊》的十佳商業書。
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組耗費了5年,閱讀並系統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創建了3.84億位元組的電腦數據,對1965年以來《財富》雜志歷年500強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逐一分析。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只有11家公司實現從優秀業績到卓越業績的跨越。柯林斯將這11家公司與其他公司進行了對照,分析出了實現這一跨越的內在機制。
亞馬遜書店對這本書的贊美之語是,「這是那種經理人和CEO們在若干年內需要一讀再讀的書。」
第三位:《傑克•韋爾奇自傳》(《Jack: Straight from the Gut Jack Welch》)
世界第一CEO自傳。本書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銷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這本書稿酬高達700萬美元,被全球翹首以待的經理人奉為「CEO的聖經」。
韋爾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茲,在本書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訣:在短短20年間如何將通用電氣從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場資本增長30多倍,達到4500億美元,以及他的成長歲月、成功經歷和經營理念。這本自傳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個大動作。
巴菲特是這樣推薦這本書的:「傑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第四位:《杜拉克管理思想全書》(《Drucker`s Thoughts of Management》)
彼得•杜拉克,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現代管理學理論的奠基人,他卓越的學術成就曾給他先後帶來20多個名譽博士學位。《商業周刊》稱其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周刊》更稱其為「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比任何人都早10年或20年開始討論管理學中現在廣為人知的主題:競爭策略、組織設計、成本會計、創業精神和管理信息。他強調管理的人性和實踐性,以三個著名的問題「你的業務是什麼?誰是你的客戶?客戶認知的價值是什麼?」簡單而深刻地闡明「企業的理論」。
雖然彼得•杜拉克的大多數管理學著作出版於1982年以前,但《福布斯》雜志還是尊稱他為一個世紀以來全世界最有影響的 「現代管理之父」。
第五位:《追求卓越:美國最佳管理公司案例》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1982年湯姆•彼得斯與鮑勃•沃特曼合著。20世紀影響最大的管理學著作之一,第一本銷量超過百萬的商業書籍,長達三年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在美國總發行量超過600萬冊,事實上,這本書促成了商業書籍出版業的成熟。
本書源自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的一個內部項目。當時美國商業界備受日本公司咄咄逼人的擴張姿態的困擾,相比日本嚴格的制度化管理,面對強烈個人主義的員工,美國公司領導成了被譏笑的低能者。《追求卓越》則扮演了美國商業的拯救者。
本書為管理設定了一個積極的目標,而非強調面臨的難題。彼得斯提出的傑出企業的8個特性幾乎為未來20年的商業管理奠定了格局。今日的企業領袖沒有人不承認深受這些原則的影響。它也是在中國影響最大的西方管理學著作,中譯本多達5種,總發行量超過50萬冊。
因為這本書,湯姆•彼得斯(第一作者)也從麥肯錫公司的一個「無關緊要的人」,步入世界頂級管理學大師的行列。
第六位:《基業長青:理想公司的成功理念》(《Built to Last》)
1994年吉姆•柯林斯的著作。這本書研究了18個「基業常青」——高度成功、富有生命力的公司的經驗,包括沃爾馬特、惠普、寶潔、3M和索尼等行業領袖。
本書研究的是事件,是人性。作者從人的角度讓我們看到公司的成長和鞏固,公司、組織以及人在組織中的作用,它主要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企業是如何取得優勢並長期發展的?而更重要的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使優勢成為公司的特性。
美國前衛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長約翰•W•加德納對這本書的評價是,「這是一本每個經理人都值得一讀的書。」
第七位:《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本書作者是被認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英特爾前CEO安德魯•格魯夫,這是他1992年的著作,是公認的商務必讀書和當代領導藝術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對商業思想的貢獻在於:格魯夫提供了一種新的對付每個領導者所懼怕的噩夢時分的方法——企業發展過程中,將會出現一個戰略轉折點,這時,企業有機會上升到新的高度,但也同樣有可能標志著沒落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偏執狂式」的管理能使公司保持足夠的謹慎,時常提防他人襲擊、竊取你的生意;作為管理者,還要將防範意識傳播給手下員工,讓他們和企業領導一起度過戰略轉折點,從而走上發展更高的平台。
在格魯夫「偏執狂式」的管理,英特爾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腦晶元公司。
第八位:《市場營銷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
菲利普•科特勒是當代最有影響的市場營銷學權威之一。他在1967年出版的《市場營銷管理》一書,成為美國管理學院最受歡迎的教材,現在已經出到了第10版,特稱為「世紀版」,並被翻譯成十幾國文字,受到各國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
科特勒的這本經典營銷著作不僅繼承了奧德遜、霍華德和麥卡錫等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全面發展了當代市場營銷管理理論。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營銷管理就是通過創造、建立和保持與目標市場之間的有益交換和聯系,以實現組織的各種目標而進行的分計劃和控制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科特勒在其《市場營銷管理-亞洲版》一書中,也引用了《孫子兵法》的論述。
第九位:《巴菲特之路》(《The Buffett Way》)
羅伯特•海格斯特姆的這本書是《紐約時報》的最佳暢銷書。《福布斯》雜志認為,「此書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股票投資傑作,它非常清晰地向人們解開了最偉大的投資家巴菲特那無人匹敵的投資業績的奧秘」。
這本書的全部魅力來自於巴菲特本人——1956年以100美元起家,迄今為止個人資產已超過160億美元的「世界頭號股王」。
本書揭示了他看似簡單又極其深刻的投資原則:注重股票的內在價值,買進市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長期持有,重視企業的盈利能力,不理會市場變化,也不擔心短期的股價波動。
巴菲特曾說過,「即使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在《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中,巴菲特名列榜首,廣為人知的索羅斯僅名列第五,而且,他是全球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中惟一一個從股票市場發家的。
第十位:《定位》(《Positioning》)
20多年前,美國《廣告時代》雜志約請年輕的營銷專家裡斯和特勞特撰寫一系列有關營銷和廣告新思維的文章,總標題就是「定位的時代」。20年後,定位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而2001年,美國營銷學會評選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結果不是勞斯•瑞夫斯的USP、大衛•奧格威的品牌形象,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構的營銷管理及消費者「讓渡」價值理論,也不是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價值鏈理論,而是艾•里斯與傑克•特勞特提出的「定位」理論。
⑵ 我想知道股市中的好點的證券雜志有哪些
大家都有個誤區,認為傭金低的券商開戶就好著是一種短視行為,看一個券商做的好不好,關鍵看他給提供咨訊、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持,下面為天津的券商排名
NO.1
國泰君安證券天津西市大街證券營業部
天津市南開區西市大街格調故里花園21號樓2門(新東方學校旁),郵編300010;席位號 深圳:261100 特別轉讓:720200 深圳B股席:227000
截至今年8月份,西市大街營業部的總交易額為316億元,排在全國100名之外。
2006年初,西市大街營業部(原新興路營業部)、環湖中路營業部、六緯路營業部、塘沽上海道營業部合並成立「國泰君安證券天津營銷總部」,2009年靜海營業部也相繼落成,形成了現在以西市大街營業部為中心的五家網點輻射天津的服務格局。
整合後天津分公司的經紀業務在天津地區的券商排名中位列第一,整體提高了競爭實力,2007年被天津證券業協會評為「優秀營業部」和「誠信合規營業部」,2009年相繼獲得了股指期貨IB業務資格,融資融券業務資格,成為天津最具競爭優勢的券商之一。
NO.2
中信證券(14.83,0.21,1.44%)天津友誼路證券營業部
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42號中鋼集團天津地質研究院院內(郵編:300100);深圳A股席:002100;深圳B股席:062800;成立時間:1993年
中信證券天津友誼路營業部自1993年入住天津地區以來,近幾年連續在A、B股及基金交易量上名列天津市前茅,成為天津市最有影響的營業部之一。
截至今年8月份,友誼路營業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272億元。其中,股票交易額為261億元,權證交易額為3.9億元,基金交易額為1.5億元,ETE交易額為6563萬元,債券交易額為5375萬元,國債交易額為194萬元,金融債企債交易額為815萬元,可轉債交易額為2098萬元,國債質押式回購交易額為8億元。
近期中信證券天津友誼路營業部有所異動,9月15日和16日,華陽科技(9.79,0.00,0.00%)在此的成交額分別為900萬元和789萬元。
NO.3
渤海證券天津萬科中心證券營業部
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290號(萬科大廈C區)(郵編:300141);深圳席位號:259600;上海席位號:13411;成立時間:1997年5月;負責人:張俊峰
截至今年8月份,萬科中心營業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253億元。其中,股票交易額為241億元,權證交易額為3.6億元,基金交易額為5588萬元,ETE交易額為1766萬元,債券交易額為1938萬元,國債交易額為666萬元,金融債企債交易額為274萬元,可轉債交易額為474萬元,國債質押式回購交易額為11億元。
萬科營業部坐落於金剛橋旁,河北區中心地段,位於和平、南開、紅橋、河北四轄區交界處,客戶輻射范圍廣,營業部周圍比鄰大悲禪院,美術學院,大胡同商業區,工商銀行(4.70,0.07,1.51%),農業銀行(2.98,0.02,0.68%),中國銀行(3.46,0.02,0.58%),招商銀行(15.18,-0.13,-0.85%)等各大銀行機構,具有良好的人文環境。
⑶ 證券分析師的存在問題
在我國,證券分析師主要分布在證券公司和咨詢機構中,俗稱「股評家」。他們的言論通過媒體每日都影響著市場投資者。而當前的現狀表明,我國證券分析師的行為並不能讓市場投資者感到滿意。 林翔(2000)研究分析了1998年4月至1999年6月我國證券咨詢機構預測的效果,研究發現咨詢機構推薦的股票在推薦公開前有明顯的超常收益,相反在推薦公開後卻存在顯著的負超常收益。其研究認為我國的證券咨詢機構並不是致力於收集和分析財務信息,其擁有的私人信息少,缺乏行業分析能力,靠與客戶「合謀」來賺取利潤。朱寶憲和王怡凱(2001)研究了 1991年1月至11月證券媒體選股建議效果,結果表明咨詢機構推薦的短線投資股票組合收益要高於投資基金的收益,而推薦的中期投資股票收益低於大盤。其研究認為咨詢機構具有一定的把握市場短期熱點的能力。
由此可見,與世界主要證券市場的分析師注重基本面分析的價值型推薦不同,我國證券分析師傾向於短線技術分析的「投機」型。其「私有信息」往往是有關股票操縱的內幕信息,而不是有關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信息。這些現象反映了我國證券分析師中存在的分析取向和職業道德問題。
首先是分析取向問題。目前我國各類有關證券市場的期刊中的股票推薦,大部分以技術分析或主力機構動向作為推薦的依據。一方面投資者在這種分析取向的影響下,更傾向於採取市場投機行為,導致市場投機氣氛加重;另一方面,這種分析取向降低了證券分析師對基本分析和實地調研的注重力度,導致上市公司的虛假財務狀況不能及時揭示,最終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不利於市場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真實反映各個層面的經濟狀況。2001年8月,銀廣夏財務丑聞被揭發前,以證券公司研究所或研發部名義發表的有關銀廣夏的分析報告,沒有對銀廣夏的經營業績提出疑問。在藍田股份業績造假案中也存在類似的現象。
此外,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面臨分析師的職業道德風險。部分證券分析師利用虛假消息、內幕消息、市場傳言或主觀臆斷作為分析依據,誤導投資者;甚至與主力機構或莊家等相互勾結,共同製造假象,在毫無基本面價值支撐的股價拉升中扮演「吹鼓手」和「黑嘴」。這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挫傷了投資者的市場信心。
因此,加強證券分析師管理,充分發揮證券分析師在維護市場效率中的積極作用,是完善我國證券市場建設所必須的。 從我國證券市場誕生以來,證券分析師就與市場的發展相伴相隨,同樣面臨著不斷規范的過程。2000年7月,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專業委員會成立,我國證券分析師走上了行業自律的道路。分析師自律以《中國證券分析師職業道德守則》提出的「獨立誠信,謹慎客觀、勤勉盡職、公平公正」為原則。2002年報12月,中國證券業協會新成立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取代原證券分析師專業委員會,以進一步健全組織機構,更有效地履行行業自律職能。
然而僅有行業自律是不夠的,由於證券分析師的行為將影響多方經濟利益,其職業道德風險與代理人間題難以單靠行業自律來解決。在國外發達資本市場(特別是美國),證券分析師的管理以行業自律管理為主,司法行政管理為輔。在美國,由於「賣方」分析師與投資銀行的利益相關性,其成為司法行政監管的重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經常對投資銀行的分析師進行審查,力求最大限度減少分析師的職業道德問題。2001年9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規范面向公眾開展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突出強調「執業迴避」條款和「信息披露」條款,目的在於使證券分析師保持「獨立性」和「利益不相關性」,從而保證咨詢意見和研究報告的公正性。
然而,從現實來看,仍需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證券分析師制度,通過證監會與行業的共同努力,保證證券分析師獨立公正與有效。
⑷ 中國知網期刊下載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財會通訊》2012年06期,最好是word版本的。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參差不齊的現狀,一些利用片面分析人為操作、擾亂市場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嚴重侵害了廣大投資者利益,不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實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價體系,為客觀、全面、科學分析上市公司,滿足了廣大投資者願望,符合證券市場發展潮流,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周淼: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148·綜合2012年第2期(下)三、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綜述(一)國外研究及現狀西方最初對股票理論價格的研究主要是應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而進行的。所以在西方的一些論著當中常將此稱之為股票投資價值或價值,以示與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區別。投資價值的提出是在20世紀初,普拉特(Prat,S.S.)是最早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相分離的人。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動態》(TheWorkofWallStreet,1903)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涉及企業的收益能力,其中以股息為最直接,其它的因素則屬於藉助股息來影響股票價值的間接因素。普拉特認為,從理論上講股票的價值與價格是一致的,但在實際上兩者的差額頗大。但他認為這種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商品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方面比較特殊而已。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所以難與同其真實的價值完全吻合。霍布內(Huebner,S.S.)將普拉特的觀點加以補充,他通過對股票價格與價值關系的研究,為投資提供決策的依據。而且,藉助對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於與它本質的價值上的一致性」,就長期股票的股價變動因素而言,與其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多納(Donner,O)在其《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KursbilnganAktienmarket,1934)中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而股票價值取決於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精髓」。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與企業收益和利率,即圍繞股票價值而變動。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andDodd,D,L,1934)在股票理論方面比前者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他們在《證券分析》一書中,對內在價值理論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們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而且分析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並不僅限於對企業財務分析,同時還需要以觀察經濟方面未來的趨勢作為推測的基礎,並考慮適當的資本還原。股票價格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所以證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地研究有關發行人的財務數據及其他資料,努力去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並以此作為判斷股票定價的合理性及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其公式為:V=M(D+E/3)±資產價值的修正值(1)上式中V:普通股票價值;M:資本還原倍數;D:預期股息;E:預期收益。式中,M隨著企業的發展,股息的增減變動而變化;收益E除以3表示依當時一般上市公司章程之規定大致上是將收益的三分之二作為股息發放出去,而剩餘三分之一則作為保留盈餘,充實企業發展基金。威廉姆斯(Williams,J.B)在他的《投資價值學說》(TheTheoryofInvestmentValue,1938)一書中首先提出了普通股的一般估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是一種收益憑證,其未來所產生的各期收益的現值之和就是股票的價值,股票價格應該根據其價值來確定。」他認為企業保留盈餘完全不必反應在股票價值上,他提出「股票的投資價值是將來今後能領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資本還原的現在價值的總和」。企業保留的盈餘是增加企業以後的收益,遲早也會變成股息發放出去。威廉姆斯提出,買進股票意味著「現在財富與未來財富的交換」,而所謂的未來財富就是今後中期的「股息」,將其進行資本還原即為現在的股票的投資價。威廉姆斯提出的計算公式分為四種情況:(1)股息漸減:V0=ni=1ΣDtVt(2)Vo:普通股的現在投資價值;Dt:t年的股息;Vt:資本還原率;n:領取股息的年數。(2)預期股息穩定:V0=ni=1ΣDtVt=Di(3)(3)預期股息漸增,並打算永遠持有:V0=ni=1ΣDtVt=ni=1ΣD0UiVi=∞i=1ΣWi(4)。式中,U=l+g,g為股息年增長率。(4)企業不講求股息政策,在景氣繁榮的年度,股息突增,幾年以後增長率又漸減:V0=ni=1ΣDtVt=ni=1ΣDiVi+∞i=n+1ΣDiVi(5)威廉姆斯對投資價值方面的貢獻在於他以未來各期股息為主線用數學模型勾劃了投資價值的輪廓,開創了用數學模型系數表達股票投資價值的先河。此後西方經濟學界中有關投資價值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這一理論為指導並且沒有超過上述的范圍。(二)國內研究及現狀國內理論界關於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近年已經開始引進西方的投資價值理論和分析工具,並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研究。研究的內容涉及期權、資產定價、市場有效性、現金流量、經營業績等很多方面。(1)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分析。張先治(2000)介紹了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評估的意義和方式,價值評估的程序與方法,並初步給出了評估中的參數:現金流量、折現率、評估期的確定方法。顏志剛(2001)對企業價值評估中自由現金流量進行了分析,認為企業價值主要取決於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freecashflow),而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並將自由現金流量表示為:FCF=NI×(1-T)+D-CE-△WC=EBIT×(1-T)+D-CE-△WC(6)EBIT:企業息稅前利潤;NI:企業掙利潤;I:利息;T:所得稅率;D:資本增加額;CE:資本支出;△WC:運營資金需求量。曹中等(2001)在2001年,對比了經濟利潤和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同,並給出了利用折現經濟利潤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模型。董直慶、趙振全(2004)利用M-M模型對公司價值評估進行了實證分析,重點論述了考慮破產風險的情況下,對M-M模型進行了修正,增加了破產風險成本參數,探討了存在破產風險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的改進方法。張根明、王愛武(2001)論述了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等。149(2)期權定價理論研究。許民利、張子剛(2000)等提出了利用增長期權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設想,趙國忻(2000)研究了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李焰(2003)認為企業價值應該分解為零增長價值和增長機會價值,並提出了用期權定價模型確定企業的增長價值,杜彥鵬、陳迅(2001)利用經營期權評估方法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進行了應用為現金流量處於困境的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基本是利用Black與Scholes提出的期權定價模型(即optionpricingmodel),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進行的補充。國內關於期權定價模型的探討,往往是將某一企業的數據進行整理後,利用Black與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評估該企業價值。並沒有歸納出該模型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活動中應用的難點,對於有關參數的選取問題沒有提出解決措施,如標的資產的現行價格、期權執行價格、回報率的標准差、累計概率分布等參數根本沒有涉及,只是利用某企業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企業價值,對於評估價值的可行性和符合性也沒有進行檢驗。(3)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俞喬(2004)、宋頌興和金偉根(2000)、吳世農(2000)、范龍振、張子剛(2002)。他們運用不同的統計方法,採用不同的樣本階段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具有弱式有效進行了統計檢驗,得出不同的結論。俞喬(2004)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日2000年月12月19日至2004年4月28日的845個交易日為樣本期間,分析了上海證券交易日收盤上證券綜合指數的變動情況,經驗驗證了上海股市非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2000)實證檢驗了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上海股市股份的正態分布規律和隨機行走特徵,驗證了上海股市那個階段的弱式有效市場假說。同時指出,股市規模的擴大、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信息正確快速的傳播,是我國股市發展的趨勢,也是股市有效的基礎。吳世農(2000)在闡述證券市場效率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實證研究結果,對如何認識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提出了他的看法:我國股市仍然外於初期發展階段,信息的完整性、分布的均勻性和實效性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某段時期股份的隨機遊走特徵尚不能完全確定股市達到弱式有效。范龍振,張子剛(2002)指出利用自相關系數進行檢驗的不合理性,取而代之,他們用DF檢驗,利用2001年7月至10月4個月的每日股票收盤價檢驗了5種上市公司的股票,得出了股票市場弱式有效的結論。沈藝峰、吳世農(2000)還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過度反映進行了研究。孫命(2004)從有效資本市場中出現關系於EMH的例子進行分析,提出對策。楊兵等(2002)隨機選取滬、深兩市各25家上市公司的日收盤價的收益率序列呈現顯著的尖峰厚尾及非正態性分布,並呈現出很高的序列相關性。由此得出滬、深兩市還未達到弱式有效的結論。(4)經營業績研究。許彪、梁宇鵬(2000)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概率統計分析方法對農業類上市公司五方面的能力指標利用傳統財務指標體系進行了考察,將1996年至1999年四年的36家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分為好、一般、差三類,認為改善整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和增強企業財務風險抵禦能力的關鍵是調整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指標;對於經營績效好或較好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提高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經營績效一般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大幅度提高償債能力方面和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綜合績效差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提升應該是全方位的。郝清民等(2003)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煤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得出不同公司的相對競爭優勢所在,為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提供了參考。劉秀芹(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使投資者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投資價值,為上市公司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朱麗莉、王懷明(2004)利用因子分析對農業類上市公司進行評價,提取了反映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公共因子,根據公共因子的貢獻率及因子值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分析,得出46家農業上市公司排名,較好地評價了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為相關的判斷提供了參考。參考文獻:[1]趙國忻:《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研究》,《科學管理》2000年第3期。[2]董直慶、趙振全:《股票價格與價值的測度及特性分析———基於流動性的新解釋》,《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
⑸ 請推薦下關於個人或家庭投資與理財類的較實用的雜志,謝謝~
看雜志之前建議你先讀幾本書。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財務報表是企業的語言,是投資的前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看看高手的是怎麼做的。
郎咸平說---你要知道你要投資的經濟真相如何。
看好了之後,可以讀
《理財周刊》,很全面的,第一理財網是他們的官方網站
《理財周報》,南方報業主辦的,勢頭很猛的報紙
《財經》比較深,但是會有好的效果。
我是做金融的,你可以加我msn,呵呵
⑹ 請問有有關價值投資的雜志賣么
今日投資出的「證券導刊」,每周六齣版。裡面全都是比較新的研究機構研究報告。每本8元,還不錯。
如果想更快的得到研究報告,就去「證券通」或者「維賽特」網站去下載,不過這也都付費的。
如果不想花錢,下一個錢龍的軟體,www.qianlong.com.cn,具體個股的F10裡面有一個百家爭鳴,裡面也會有具體的研究報告。
主要是看你有沒有特定的股票以及對報告及時性的要求。
⑺ 請問炒股看哪些報刊、雜志、書籍好
1、 了解股市知識:看《炒股必讀》《股市理論》。
2、掌握炒股理論:如:《道氏理論》《波浪理論》《電腦炒股入門》《精典技術圖例》《分析家籌碼實戰技法》《陳浩先生籌碼分布講義》。
3、看看分析邏輯:如:《投資智慧》《投資顧問》《證券分析邏輯》。
4、看看股市小說,培養心態:《大贏家》《股民日記》《風雲人生》。
5、閱讀大師書籍:如:黃家堅的《股市倍增術》;唐能通的《短線是銀》之一、之二、之三、之四;陳浩、楊新宇先生的《股市博奕論》《無招勝有招》。
⑻ 有名的財經類的雜志報紙有哪些
比較有名的財經類雜志報紙有:
1、《福布斯》(Forbes):是美國一本福布斯公司商業雜志。該雜志每兩周發行一次,以金融、工業、投資和營銷等主題的原創文章著稱。福布斯還報道技術、通信、科學和法律等領域的內容。福布斯雜志總部設於紐約市,它在美國商業類雜志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財富》和《彭博商業周刊》。該雜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國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頂級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雜志的座右銘是「資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拓展資料
1、雜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雜志」的形成來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注重報紙的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一種新的媒體也就因這樣特殊的原因而產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出版的《學者雜志》。我國最早的中醫雜志——《吳醫匯講》,創刊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前後歷時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訂為一本,是類似年刊性質的中醫雜志。它的稿件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名醫所供給的,故名《吳醫匯講》。任何一種雜志以自己的「ISSN"(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進行出版。
2、雜志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學者雜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
1703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雜志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雜志是佛蘭克林的《美洲雜志》和《將軍雜志》,都是模仿英國雜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資料來源:網路:雜志)
⑼ 證券投資的基本特點
投資對象的不同決定了金融資產投資具有一些與實物資產投資相異的特性。
可分性
可分性亦稱可分割性。具體而言,一種資產如果能以小部分進行買賣,則此資產
就為可分的。我們知道,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特徵就是公司的資本劃為等額股份,並
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這樣,投資者可以根據擁有的現金以及風險偏好等具體情
況,買賣其中一定比例的股份。這也意味著投資者可以通過股票投資而買入或賣出
一個公司的一部分。而且,正是由於金融資產投資的可分性,才使得投資組合成為可
能。相對而言,買入或賣出一個製造工廠或其他實物資產的一部分就顯得困難多了,
也就是說,實物資產的投資具有整體性的要求,而不具有可分性。
易變現性
易變現性也是金融資產投資具有而實物資產投資不具有的一個特性。易變現性
與流動性的含義一致,它反映了投資者可以在短期內以合理的價格賣掉資產。許多
金融資產交易活躍,投資者可以隨時買賣而不受時間限制(這里是指在開市期間內)。
但實物資產如土地、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從其購入到回收現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
間。即使是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流動資產的投資,也需要一定的周轉時間,只是相
對固定資產投資而言,時間要短而已。金融資產投資的易變現性,也意味著金融資產
的既持有期比相應的實物資產的持有期要短得多。
信息的可獲取性
信息的可獲取性是指金融資產的投資者可以無代價地獲取有關金融資產的信
—— 589 第二篇財務管理實務及案例分析息。我國《證券法》規定,在證券活動和證券管理中首先要遵守「公平、公開、公正」的
原則,其中,公開原則就是指市場信息要公開,證券市場的透明度高,除此之外,我國
還有很多法律法規對證券的發行和交易中的信息公開作了詳細規定。可以說,金融
資產的信息很豐富,例如招股說明書、上市說明書、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等。投資者
可以隨時翻閱證券報、證券期刊,也可以在證券公司的營業場所獲得這些信息。相比
而言,投資者對有關實物資產信息的獲取,難度要大且費用高。
分析方法的先進性
在實物資產投資評價(即通常意義上所指的投資項目評估)中,所要解決的最關
鍵問題是要估算出投資方案的預期現金流量及其風險,然後就可以結合投資者的期
望報酬率或使用資本所負成本的一般水平,計算出投資方案的凈現值或現值指數,進
而確定該投資方案的取捨。可以看出,這種評價思路集中體現了財務管理的貨幣時
間價值觀念。然而,圍繞金融資產投資的基本問題是金融資產的定價。因為金融資
產投資的收益率取決於該金融資產期初期末的價格。如果期末價格大於期初價格,
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則認為該投資獲得了正的收益率。在證券市場上,哪位投資
者能夠最准確地確定某種證券的內在價值,他就能獲得最大收益。西方財務學者圍
繞金融資產定價問題先後提出了從簡到繁的一系列的模型與理論,例如現金流量折
現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有效市場假說、二項式模型等。其中折現
模型與上述的投資項目評估的思路並無二致,同樣是反映貨幣時間價值的財務觀念。
但由於股票價格變動的隨機性以及股利發放的不規則性,使得該模型的應用十分有
限。從後面的分析中將可以看出,金融資產的定價更是體現了財務管理中的風險與
收益均衡觀念。
⑽ 證券基本面分析的優秀書籍有哪些
給你推薦幾本非常經典的,我讀完後絕對不錯,幫助很大。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關於巴菲特的《滾雪球》,費雪的《選擇成長股》,彼得林奇的《學以致富》和他的《戰勝華爾街》,這些書都是關於從基本面分析股票,挑選股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