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危機股市會怎樣
一、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
二、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中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三、房地產業的冬天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
四、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
五、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
六、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交易規則: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後漲跌幅限制為20%)
⑵ 次貸危機、金融危機下,股市表現會怎麼樣
在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股市會出現暴跌的,對於每一個在股市當中投資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尤其是對於一些股市比較發達的國家來說也是更大的。
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的發生對於每一個國家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全球每一個國家之間都存在著貿易往來的情況之下,很多國家之間的命運是比較相似的。一般來說帝國主義所受到的影響是更大的,因為帝國主義所實現的是自卑主義的制度。
次貸危機在美國發生過。次貸危機曾經在美國發生過,而且席捲到了全球,每一個國家所受到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在當年我們國家拿出了40,000億元人民幣進行的應對,最終度過了2008年的次貸危機。
我們國家目前正處於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的,而且目前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風險,所以我們國家必須要對金融體系進行嚴格的監管。 A股市場正在融入全球的股市當中,我們國家的資本市場必須要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資本市場進行互動,才能夠避免更大的危機
⑶ 金融風暴來了 股市會跌到哪裡呀求大神幫助
導致大跌的是大小非,金融風暴只是一個相對重要的因素而已,就算經濟恢復了,大小非不解決1200同樣不是底. 熊市繼續著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機構出貨股評的鼓雜訊在熊掌下一片狼跡,所謂的反轉不過是機構再次給個人投資者編織的一幅美麗的夢而已,既然是編織的,當機構出貨目的真正實現後,夢就該醒了.我反復提醒的大跌還是來了,該來的還是要來這是客觀現實,一切固執的看多者反復的抄底行動帶來的只是機構的反復出貨熊市時間延長而已,機構的倉位越低,未來的走勢可能越不好看,這次印花稅行情機構出貨接近千億,散戶被套資金也是近1500億,血的教訓再次放在投資者面前,在導致大跌的大小非沒解決前憑主觀願望希望迎來反轉行情本來就是個不顧現實的夢,機構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選擇逃命的時候,個人投資者憑什麼去迎接反轉行情?現在大盤破位後呈現加速向下的趨勢,我在印花稅行情發動之初就一直在提醒要破1800反彈結束時逢高減倉或者出局,反彈減倉是熊市必須要執行的鐵律,今天1800瞬間就完蛋了(大小非還不解決,下個目標暫時是1500了,信不信是各位的事了),連個象樣的反抽都沒有,大跌就在預期中來到,那些一直喊散戶持倉不賣或者抄底的股評現在應該偷笑了吧,他們和機構的目的達到了,這次印花稅行情籌碼順利實現的轉移,機構籌碼轉移到個人投資者手裡了,之前有人曾經長期攻擊我罵我憑什麼一直看空股市誤導散戶賣出股票(我自認為曾經幫助很多人在4000點以上的高位跑掉了沒害他們,問心無愧,我只是在盡努力提醒股友風險而已,在反彈面前至少要有人保持清醒能夠提醒風險,就當我是苦葯吧不好吃),我不是憑的主觀意願,而是客觀存在的資金面崩潰狀態的現實來分析股市的,資金面、信心面長期處於崩潰狀態,政府全出些擦邊球政策忽悠個人投資者,當然不管是機構、股評還是媒體政府都大勢噴多,把一些垃圾政策說成實質性的政策,把散戶活活的吸進去當機構和大小非的靶子,政府用意多想想吧?真的是愛護個人投資者嗎?如果攻擊我的人有時間到處下些文章來攻擊我不如多想想怎麼多幫幾個散戶朋友分析下怎麼躲過大盤熊市的危機吧,已經被套的至少要幫他們減少傷害,而不是把時間放在怎麼攻擊我上,放在怎麼讓散戶違背客觀熊市的現實去抄底被套,都是散戶錢來得不容易。請多為股友們想想把,我在這里就先謝謝你們了。 �0�2 �0�2在機構給散戶描繪美好未來時讓散戶去抄底時,機構在干嗎? 機構機構這么看好後市干嗎在鼓勵散戶大膽抄底的同時自己卻瘋狂減倉!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貨再配合一個個新的利好謠傳(我反復給中小投資者提過,國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時候是偷襲不是提前讓社會知道,有哪次不是這樣?回憶下吧!也就是說謠言可能和前期謠傳了利好一樣說不準全都是機構造出來配合出貨的而謠言的結果都這只有一個)7、8月份利好滿天飛了2個月都沒出來可能還記憶憂新吧謠言利好的時候可能就沒利好,當利好謠言破滅消失市場跌出恐慌來了沒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會出來,永遠站在大多數瘋狂投資者的對面可能也是理智之舉!在大多數人瘋狂失去理智和判斷力的時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沒有壞處。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經理很清楚現在世面上的所謂利好都是可有可無的,不影響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堅決減倉,不過他們做得絕的是把不影響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實質性利好給了個人投資者太多希望。 �0�2 大盤曾經在10月13日誘多,14日就破位了,之前破位後大盤已經連續在5日線下小幅度震盪走低了8個交易日了,請注意這種走法,在之前反復上演超過5次,已經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連續很多個交易日被5日線壓制震盪走低,一旦無法選擇突破向上突5日線\10日線,那投資者還會在信心崩潰的情況下迎來再次大跌(這是我昨天說的),而不是很多股評所說的離底不遠大膽建倉或者不會大跌了。如果機構繼續維持減倉態勢,我不認為有機會迎來中級行情,大行情是機構做出來的不是散戶,關注後市的機構動作吧! 可交換債:穩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換債券與可轉換債券一樣,也具備贖回、回售的條款,以及向下修正轉換價的可能性。可交換債業務的推出,讓「大小非」股東多了一種市值管理、債務融資的工具。對投資者而言,則多了一種新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 從發行股東角度看,在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換期可以溢價出售,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可以獲得當前融資,解決迫在眉睫的資金困境。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市場轉好上漲,投資者擁有的換股期權將轉化為實利,從而分享股價上升的收益。但是該政策都是在一個假設前提下才會有作用,也就是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但是現在是牛市嗎?誰願意去在下跌市中賭股市將長期上漲??又讓散戶去消化嗎?而且該政策還存在很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大規模發行也面臨一些障礙。一方面,換股價格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大規模發行可能會影響到大股東的控股權,大股東會願意嗎? 對於「小非」而言,可交換債的發行門檻稍顯嚴格。證監會要求發行可交換債的股東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額不少於3億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為發行主體。 既然小非不具備資格,大非又會因為股權受損,大非會主動伸脖子挨宰嗎?那該政策真的能夠解決大小非問題嗎?文字游戲是政府最喜歡玩的,其實把字眼看清楚了什麼也不是。 �0�2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次貸危機涉及的負債額超過3萬億美圓,後續陸續有企業破產累加負債值無法避免)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緩. �0�2�0�2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 �0�2 當然作為想出貨的機構,就算是利空,機構、股票和媒體也會忽悠個人投資者一直看多該利好政策,並認為該政策是實質性的利好,當然他們只想讓個人投資者這么認為,他們心理很清楚,該政策可能幾年內對股市都不會產生什麼利好,甚至可能因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厲害,而借所謂的利好出貨,個人投資資金接盤的意願更大,說到底和印花稅政策一樣的是掩護機構出貨的遮羞布。 �0�2�0�2 9月「大非」減持數量為1.47億股,小非」9月的解禁數量為1.58億元,但減持數量卻高達3.05億股,說明此前解禁未賣出的「大小非」紛紛選擇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機.對比這幾個月的股市走勢,能清晰得出一個規律:行情好,走勢穩,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則減持少。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⑷ 大家分析下,金融危機過去後,所有股票會不會普遍上升
危機過後,股市回暖,股價都會回歸一個合理的價位,但中國股市內的大小非太多,09年解禁壓力無比巨大,短期是超跌反彈,明年行情不看好,如果你承擔風險能力有限,建議09年年底入市。
⑸ 金融危機為什麼股票會跌
經濟危機導致全球經濟的衰退,經濟衰退就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經濟的走勢,這些都是股市的根基,根基除了問題,自然會影響到投資者的心態,對股市的投資呈現恐慌狀態,股市自然就會拋售下跌
⑹ 兩會結束股市會回暖嗎2022
1,不會回暖,因為現在股市已經進入技術性熊市同時面對國際風雲變幻很多不確定因素,更加加重了大盤的負擔。
2,所以在2022年來講是一個比較難熬的年份。技術性熊市很難操作,基本都在虧錢或者是已經套牢,不要指望著某一個會議特別是無關金融的會議,會對股市走勢進行積極的影響,這是不太可能的。
3,現在一旦這種情況在熊市當中。除非是那種比較爆炸性的利好,比如說降低印花稅等等,否則難以拉抬起起來。會圍繞3000到3300點左右進行築底。
⑺ 2008年金融危機後股票市場又是如何反映
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股市都出現了大幅度下跌走勢。中國股市上證指數從最高的6100多點下跌至2008年底的1600多點。之後產生了一波持續半年的反彈行情,至2009年7月反彈至高點3400點。再之後就是延續至今的漫漫陰跌。
⑻ 金融危機為什麼會使股票暴跌呢說具體點
金融危機改變了股票的估值體系(上市公司的收益率受到危機的影響必然會下降造成必須重新估值),加上投資者失去了信心,發生恐慌性拋售,所以出現大幅度地暴跌.
⑼ 金融危機為什麼會對股市造成影響
1、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
2、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中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房地產業的冬天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
4、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
5、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
6、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
(9)金融會議後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