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認識保險行業
2018年全年中國保險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兩大舉措加速推進險資入市
2018年全年保險行業運行情況分析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原保險保費收入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其中,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1755.69億元,同比增長11.52%;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6260.87億元,同比增長0.85%。
與此同時,保險業資產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保險業總資產183308.92億元,較年初增長9.45%。
2018年全年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突破3.8萬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已達17222.24億元,2014年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2016年時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超3萬億元。到了2017年,中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1.01億元,同比增長18.16%。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也就是說,2018年原保險保費收入的同比增速放緩了14.24個百分點。
2013-2018年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具體到業務方面,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770.08億元,同比增長9.51%;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722.86億元,同比下降3.41%;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448.13億元,同比增長24.12%;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75.55億元,同比增長19.33%。
產險業務中,交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034.38億元,同比增長8.85%;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572.65億元,同比增長19.54%。另外,人身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8286.58億元,同比增長30.24%。
在保費增長的同時,保險業風險保障作用也逐步凸顯。數據顯示,2018年,保險業提供保險金額6897.04萬億元,同比增長66.23%。其中,產險公司保險金額5777.37萬億元,增長90.65%;人身險公司本年累計新增保險金額1119.67萬億元,增長0.10%。
從險種看,車險保額211.26萬億元,同比增長24.92%;責任險保額866.14萬億元,增長244.04%;農險保額3.46萬億元,增長24.23%;壽險本年累計新增保額30.00萬億元,下降5.46%;健康險保額797.80萬億元,增長50.02%;意外險保額3808.86萬億元,增長32.80%。
2018年險資運用余額超16萬億 兩大舉措推進入市
保費的增長帶來了保險資產規模的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保險業總資產183308.92億元,較年初增長9.45%。其中,產險公司總資產23484.85億元,較年初下降5.92%;人身險公司總資產146087.48億元,較年初增長10.55%;再保險公司總資產3649.79億元,較年初增長15.87%;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557.34億元,較年初增長13.41%。
險資運用余額方面,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64088.38億元,較年初增長9.97%。具體來看,銀行存款24363.50億元,佔比14.85%;債券56382.97億元,佔比34.36%;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9219.87億元,佔比11.71%;其他投資64122.04億元,佔比39.08%。
作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保險資金在穩定市場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也被看作資本市場上的「壓艙石」。尤其是在近段時間,監管鼓勵險資入市。為了鼓勵險資加速入市,銀保監會推出兩項舉措:一是支持保險公司開展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研究推進保險公司長期持有股票的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評價機制;二是對於保險資金一般股票和重大股票投資等,依法合規加快有關備案、核准工作。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更好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維護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銀保監會鼓勵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賬戶資金,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和債券,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
B. 保險股內涵價值變化
保險公司由於經營的特別性,其收入和支出難以在時間上直接配比,因此往往通過精算的方法來計算其收益和公司價值。保險的特點是負債經營,保險保單一般都是20年期、30年期的,每張保單當年盈利可能只是它多年復利的冰山一角。(對保險行業來講,新保單賣得越多,當年保險公司虧損可能越大。因為保單成本包括代理傭金、後台營運、賠償准備金都會隨著一張保險合同的生效而發生,而期繳保費的首年保費收入,基本上還不夠抵扣成本。)
所以,如果用一般財務報表的評價標准評判保險公司,基本上反映的只是一個側面內容。對保險公司的分析,兩個重要評判依據,即內含價值和財報數據,分別用來判斷長期價值和短期利益。
用內含價值判斷保險類股票的價值還涉及到新業務價值和新業務價值乘數。其中,一年新業務的價值代表了以精算方法估算的、在一年裡售出的保險新業務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乘數的作用是把未來無限年限的新業務價值貼現到現在。內含價值是基於一組關於未來經驗的假設,以精算方法估算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濟價值,它不包含未來新業務所貢獻的價值。
公式:內含價值(EV)=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有效業務價值;
新業務價值=一年新業務的價值×新增業務價值乘數。
內含價值的計算
內含價值評估法實務中的評估過程大體可分為五個步驟:保單分組、建立精算假設、計算未來利潤現金流、敏感性分析、凈資產調整。
1.保單分組
壽險公司經過長期經營,積累了大量的有效保單,若在評估內含價值時對這些保單逐單來進行處理,勢必將耗費大量的時間,這在實務處理上帶來極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客觀上要求在評估前對將同質保單進行合,進而對數據進行整理及分組,通過這種方式能保證評估結果的准確性。
2.建立精算假設
建立精算假設的目的在於對公司的未來利潤情況進行模擬並貼現,以確定壽險公司現有業務的價值。需要建立包括的精算假設和經濟假設在內的大量假設,精算假設包括死亡率、費用率、續保率、保單維持費用、傭金率、稅率及分保比例等方面的假設。經濟假設包括投資回報、投資費用、風險貼現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等方面的假設。對這些假設的預測事實上是對未來經營的最佳估計,並在將來根據各種條件的變化而對各種假設進行調整。其中許多假設都可以基於公司對過去經驗數據的分析,並結合其發展趨勢來進行估計。
3.對未來利潤進行預測並貼現
完成保單分組和假設建立後,便可開始編寫有關的計算程序,對未來的現金流進行模擬,據此預測出未來各年度的利潤情況,並計算其貼現值,從而便可得到內含價值的主要部分--現有業務的未來利潤貼現值,再加上股東的資本金和未分配盈餘,我們便可得到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從精算的角度上來看,對於未來利潤可以按以下方式進行模擬:首先,我們選擇一個產品,模擬其未來各年度利潤。
未來某年度凈利潤=當年保費收入+當年投資收入-當年保險給付
-當年退保-當年傭金及費用支出
-當年責任准備金的增加-利得稅
內含價值=凈利潤-最低償付能力額度的增加
對於以上各項指標,我們將分別採用以下方法進行預測:由於我們計算的是內含價值,這樣,對於當年保費收入,我們只考慮由現有業務所產生的續期保費收入,續期保費收入主要受續保率的影響;對於准備金的轉回及提存部分,可運用當前的法定標准進行估算,以使得未來每年的利潤核算基礎保持一致;對於利得投資收入,可根據責任准備金和保費規模以及預計的投資收益率來確定;對於保險給付、退保及費用支出等項目,則根據公司的經驗發生率來確定,並將根據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不斷進行調整。在模擬出該產品未來各年度的利潤後,運用合理的貼現因子將未來各年利潤貼現至評估日,即可得到該產品的未來利潤貼現值。
然後,我們對所有壽險產品進行上述測算,並予以匯總,便可得到全部壽險業務的未來利潤貼現值。最後,將匯總後的未來利潤貼現值加上股東資本金和未分配盈餘,便可計算出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4.敏感性分析
在上述的主要計算過程後,在所用的假設因素(利率、死亡率、費用率、繼續率、責任准備金評估基礎等)的變化對壽險公司內含價值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測試,從而有助於壽險公司在決策時朝著增加公司價值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檢測風險,使得公司能及時採取相應的對策進行防範,有助於壽險公司的穩健經營。
5.凈資產調整
由財務部門或其他部門調整評估基準日的凈資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法定資本金和盈餘,即所有者權益的核算。
B.法定負債的核算,包括法定責任准備金、投資風險准備金等。
C.法定報表中不包括的資產認定,即賬外資產或折舊已提足、已攤銷完畢的資產價值的調整和認定。
最後將有效業務價值加上調整凈資產,便可得到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從計算步驟可以看出,內含價值的計算包含一系列假設,其中精算假設變化相對可以把握,經濟假設(投資回報、風險貼現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很難把握,因此內含價值會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新業務乘數的計算
根據內含價值法的計算公式,由於內含價值和一年新業務價值在既有假設條件下已經確定,因此影響公司價值的最關鍵性要素就是新業務乘數。在永續增長模型下,新業務乘數=1/(i-g),其中i是貼現率,g是增長率。機構調查結構結果為全球主要保險公司2000年以來的平均新業務乘數10-13倍,(參考自平安證券分析,未證實),中國保險行業尚處發展初級階段,新業務增長的持續性應高於成熟市場。但實際使用中,新業務乘數仍需進一步研究。
使用內含價值的風險
1、較難進行假設,容易被管理決策層操縱。
2、使用的假設大多數十靜態假設,對於風險狀況的考慮較少,難以保證風險貼現率假設的准確性。
3、對於精算假設的變化過於敏感,尤其在經濟波動的時期。
4、內含價值很難與公司的股票市值保持一致。
5、內含價值評估法沒有考慮壽險保單中嵌入的期權的價值。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如何選擇保險類股票
保險類股票一共就3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從未來發展來看,中國平安的成長性值得期待
D. 保險行業股票有哪些的最新相關信息
中國人壽公告顯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4 月30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2684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0.04%。以壽險業務為核心產品,中國人壽繼續分享中國壽險行業高增長的紅利。
中國平安增速最快,公告內容也最為詳細。公告顯示,中國平安壽險業務增長格外強勁,2017年1-4月平安的壽險業務(平安人壽、平安養老險、平安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合計為1845.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18.42億元,大增40.01%。
中國太保也保持著不俗的成績,同期該公司原保險業務收入約1172.35億元,同比增長25.85%。其中,太保壽險和太保財險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間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826.58 億元、345.77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9.67%、1.79%。
新華保險依舊處於轉型階段,其保費業績不太好看,原保險保費收入延續今年一季度的負增長,為436.73億元,下滑近兩成。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保險業的兩大龍頭企業,在原保險保費收入上,中國平安與中國人壽的差距越來越小,持續高增長的中國平安趕超中國人壽趨勢明顯。
E. 保險股票有哪些有什麼特點
目前主要的保險公司主要有以下幾家:中國人壽:中國人壽目前是最大的壽險公司,公司主要是在從事個人人壽保險以及團隊人壽保險,除此之外,在意外險以及健康險上也是非常豐富的產品,這次2019年行情保險股票也是出現了不錯的行情走勢的。新華保險:該公司也是大型的壽險公司,也主要是壽險業務,並且銷售六大類首先產品:分紅型壽險、萬能型壽險、萬能壽險以及投資連接型保險、健康險和意外險等。中國平安:中國平安是以保險業務為核心,為客戶提供保險、銀行、證券信託等多種業務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目前在壽險方面是第二大公司。中國太保:公司也是以保險為主業的綜合類公司,除了壽險之外還有財產保險以及養老險等。除了運營保險類業務之外還進行資本運用業務。中國人保:公司雖然上市的時間不長,但是確實最早出現的保險公司,可以進行財險、人壽險還可以提供資產管理的業務。
F. 目前保險行業現狀分析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客觀地說,中國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於一種寡頭壟斷。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低水平。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後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客觀地說,中國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於一種寡頭壟斷。從中國目前保險市場情況分析,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四大保險公司已經佔有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份額的96%。而其中,國有獨資的人保、中國人壽則幾乎佔去保險市場份額的70%。中國人壽佔去了壽險市場份額的77%,人保佔去了產險市場的78%。而機動車險市場中僅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就佔82%。這就是說,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初步形成了競爭的格局,但這種以國有獨資保險公司高度壟斷市場的局面,特別是以少數幾家保險公司寡頭壟斷市場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的特點之一。
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低水平。按照保險業發展的規律,保費收入一般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從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而論,年保費收入一般都占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10%左右,而我國1998年保費總收入約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費計算,僅為100元人民幣,雖然較恢復保險業務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幣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當然,我們要達到西方發達國家人均保費2000多美元的水平還有距離。因為,從總體上來說,我們的經濟還不發達,人均收入水平較低,但同時又說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過程中,中國居民的保險意識與投資意識還要有一個提高過程。
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從目前中國保險公司機構的分布而論,30家中外保險公司的總部基本上都設置在北京和中國沿海城市。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雖然在大陸已普遍設立,但多數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這就造成了保險市場發育不均衡性。這種分布上的不均衡,對中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資公司與合資公司,雖然其數量已佔大陸保險公司總數的56.7%,但它們100%分布在沿海與發達城市,又沒有遍布的分支機構,所以其市場份額僅佔0.69%。
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粗放式經營與銷售方式單一,產品結構簡單與供給不足,以及缺乏專業人才是經營水平較低的顯著特點。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已經開發和銷售的產品壽險產品品種並不少,但產品結構雷同和保險責任不足,是業內人士的普遍呼聲。中國保險從業人員中真正受過系統保險專業教育又有保險專業水平的保險專業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國際保險市場又懂得精算和計算機技術的高級人才更是毛鳳鱗角。這都表明了當前中國保險經營水平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相對來說兩頭大中間小,即保險主體與保險市場發展很快,而中介組織發展緩慢。到目前為止,按照規定程序正式批準的專業保險代理公司僅9家、經紀公司3家。
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後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十幾年來,我國重視直接保險市場的建設,忽略了對再保險市場的培育,導致國內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分保計劃安排不當經常造成損失;同業間信任不足,再保險行為不規范,外幣保險業務過份地依賴國外再保險市場。與此同時,我國對保險監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保險監管機關建設和監管力度與保險業的發展一直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還基本上處於被動的監管狀態,監管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不夠。對於關繫到保險行業穩定的償付能力、資產負債質量、再保險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監管力度不夠。至於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還缺乏嚴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規。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近20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
保險市場體系化。從市場體系架構來看,原保險市場較大,再保險市場很小;市場發展很快,監督和法規發展較慢,保險中介混亂,違規代理嚴重,權力運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險主體在市場中處於不平等地位。自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
經營業務專業化。就專業經營水平而言,尤其是同國際上專業化保險公司相比,我國保險專業經營水平還很低,發達國家在產險與壽險領域內都有專門的公司,如專營火災險的公司、專營健康險公司、專營機動車險的公司、專營農業險的公司等等。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
市場競爭有序化。近幾年,中國保險市場處於一種嚴重的無序化競爭狀況,其結果既損害了保險人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搞亂了保險市場秩序,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最近中國保監會主席馬永偉提出了加強保險監管的一套完整工作思路,這就是:加強保險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強化保險業自我約束機制,深化體制改革,完善保險法規和完善保險機構體系與運行機制,切實加強保險監管,防範與化解經營風險。
保險產品品格化。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商業保險會更加深入人心,企業與居民在逐步提高保險意識的同時,對保險的選擇意識也不斷增強,投保需求呈多樣化和專門化趨勢。它們從自身利益和需要出發,慎重選擇。在這種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而保險產品價格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也將實行市場化。可以預見,名牌產品+合理價格+特色服務將是未來保險市場競爭的剎手鐧。
保險制度創新化。從目前的狀況看,我國的保險創新盡管有所發展,但還很落後,積極開展保險創新,既是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是推動我國保險業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通過加強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營風險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集約化的經營管理;另一方面在國內資本市場逐步完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逐步放寬的基礎上,將大量的准備金所形成的巨額資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渠道投資房地產、股票、各種債券,實現投資多元,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我國在加快保險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接受外資保險公司資本投入的同時,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或者購買外國保險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購一些外國的保險企業。在險種開拓上,積極發展核能、衛星發射、石油開發等高科技險種,在業務經營上,通過再保險分入分出或國內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
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發展壯大。
G. 保險股票有哪些
一、中國人壽[601628]
中國人壽是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公司提供個人人壽保險,團體人壽保險,意外險和健康險等產品與服務。
經營范圍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意外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人身保險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或國務院批準的資金運用業務;各類人身保險服務、咨詢和代理業務;國家保險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二、新華保險[601336]
新華保險所屬板塊:養老概念板塊,滬股通板塊,大金融板塊,證金持股板塊,上證180_板塊,北京板塊,保險板塊,AH股板塊,HS300_板塊,融資融券板塊,上證50_板塊。
經營范圍報考人民幣、外幣的人身保險(包括各類人身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為境內外的保險機構代理保險、檢驗、理賠等業務、保險咨詢、依照有關法規從事資金運用業務、經中國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三、中國平安[601318]
中國平安[601318]所屬板塊:QFII重倉板塊,深圳特區板塊,機構重倉板塊,養老概念板塊,滬股通板塊,大金融板塊,證金持股板塊,滬港通板塊,上證。
經營范圍:投資保險企業;監督管理控股投資企業的各種國內、國際業務;開展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經批准開展國內、國際保險業務;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四、中國太保[601601]
所屬板塊新上海板塊,上海板塊,滬股通板塊,大金融板塊,證金持股板塊,滬港通板塊,上證180_板塊,保險板塊,AH股板塊,HS300_板塊,中字頭板塊,融資融券板塊,央視50_板塊,上證50_板塊。
中國太保經營范圍:控股投資保險企業;監督管理投資控股保險企業的各種國內、國際再保險業務;監督管理投資控股保險企業的資金運用業務;經批准參加國際保險活動;經中國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五、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金融)公司,世界五百強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屬中央金融企業。經營范圍涵蓋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信託、基金等領域。
H. 你對保險行業的了解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
現在社會上對保險的評價不是很高,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保險對我們生活的巨大作用。比如說,社會保險就是保險的一種,就因為它是國家強制的保險,所以大家對它沒有什麼大的反感。而商業保險是有商業保險公司承辦的,它的好壞完全取決與商業保險公司的信譽高低。
眾所周知,保險業是最大誠信行業,對誠信的要求尤為嚴格。因為投保人投保後僅僅得到的是一張一文不值的保單。如果說保險公司倒閉了,那投保人將一分錢也得不到。所以說,雖然現在社會上的保險公司很多,特別是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他們會給出優惠的價格來吸引大眾去他們那投保。可是,現在保險業的發展速度不容忽視,這些個小規模的保險公司的未來誰都不能作出輕易的判斷。
中國的保險行業體制還不完善,制度還不健全,而且說是處在保險的初級階段一點也不為過。保險業在培訓新人是都在一直強調「未來十年是保險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裡,中國的保險業會得到長足的發展。」我們大家都一直在期待,中國的保險業能夠得到真正的發展。而不僅僅是收取保險費的年年增加。
希望保險公司和保監會能夠站在大眾的角度上考慮,制定出完善的保險制度,讓保險業能夠良好的發展,讓大眾能夠看到希望。保險的基本職能是協助客戶分散風險,分擔損失。而保險公司通過保費收取與保險金支付的時間差和數量差,對保險資金進行合理投資,獲得利潤。所以保險,基本上是一個應需而生的市場制度。不過由於在中國大陸地區,保險本身消失了近40多年,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只能重零開始。在保險的發展過程中,也的確會有人利用人們對保險所知不多的機會,進行詐騙及誤導。這有待於保險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當人們普遍可以獲得保險的利益後,它自然也就會深入人心了。
I. 保險行業股票怎樣
從行業形勢來說,是相當有前途的,但是中國的保險行業,管理相當成問題,能否對你產生好的收益,就不太好說的
J. 保險股有哪些股票
相關保險股票有:
(1)、中國人壽: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8250億元,凈利潤502.7億元。是保險行業股。公司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16號。
(2)、*ST西水: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210.9億元,凈利潤-87.44億元。公司子公司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5月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70.1億元。
(3)、中國太保:2020年總營收4222億,同比增長9.52%;凈利潤245.8億。
公司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1936.18億元、1250.11億元,合計3186.29億元。
拓展資料:
保險:
保險的險種不同,所提供的保障也不同,如健康險就能給被保人提供疾病保障。
買保險其實買的是保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風險,而保險可以幫助我們轉嫁風險,盡量減少風險給我們造成的損失。
1、意外險
意外險能給被保人提供意外保障,如果被保人在保險期間因意外傷害導致身故/傷殘,保險公司會一次性賠付相應的保險金,可以減少被保人因遭受意外傷害所造成的損失。
2、健康險
健康險一般分為重疾險和醫療險,都是保障疾病的保險,可以為被保人提供疾病保障。
3、壽險
壽險是以被保人的生存或死亡為保障對象的保險,被保人在保險期間身故/全殘,保險公司會一次性給付合同約定的保險金。
總的來說,買保險對於當代人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不能避免生活中的風險,只得通過買保險來增強我們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減少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保險的基本精神是互助。有一個說法,世界上的人分兩種:沒保險的和有保險的,前者相當於以1:1的比例向自己投保,出了事只能靠自己這點錢硬扛;後者則相當於加入了一個團體,大家把錢匯在一處,一個有難大家幫,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強得多。一旦團體中有人出事,保險就可以毫不猶豫地為其開出大額支票,而且不用還。
保險是一種特殊商品,「買時用不到,用時買不到」。有些人年輕的時候覺得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根本沒必要買疾病保險,等到四五十歲,哪兒哪兒都出了毛病,想買點大病保險以防萬一了,結果怎麼著?一體檢,高血壓、脂肪肝都來了,人家保險公司拒保,不賣給你!保險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此:先埋單,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