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福特股票
擴展閱讀
基金股票pdf下載手機版 2024-11-19 20:36:19
公司怎麼用股票融資 2024-11-19 20:30:54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福特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8-27 10:22:08

㈠ 波特五力模型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生產型企業間的競爭越發激烈,人們從實際出發,對生產型企業如何制定其戰略以獲得競爭勝利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其中的一個成果是,在實際中,企業在競爭中應注意以下要素:1、原材料供應商;2、最終產品客戶;3、市面上最終產品的替代品;4、競爭對手。
基於以上四個要素,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了五力分析模型,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 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進行五力分析,核心目的是確定是不是要生產某一產品(這關繫到產品的原材料,同類產品、最終消費群、替代品等方面的分析)。分析以市場調研的結果為基礎,通過量化的指標,得出量化的結果。當然,五力的數據不會相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決策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捨(這是決策的本質)。

㈡ 波特五力模型內容有哪些

1.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2.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3.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4.代替品的代替能力5.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㈢ 波特五力分析法是什麼

波特五力分析法是企業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簡介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

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五種力量的不同組合變化 最終影響行業利潤潛力變化。

波特分析法的作用

供應商的議價力量會影響產業的競爭程度,尤其是當供應商壟斷程度比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轉換成本比較高時更是如此。

決定供應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異、產業中供方和企業的轉換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現狀、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對供方的重要性、與產業總購買量的相關成本、投入對成本和特色的影響、產業中企業前向整合相對於後向整合的威脅等。

瑞幸是咖啡的下游企業,需要和咖啡豆、咖啡機等上游供應商打交道,此時企業的議價能力十分關鍵。瑞幸採取的方式是與世界第三大糧食輸出商路易達孚公司達成合作。

於19年在中國合資建設運營一家咖啡烘焙工廠,而路易達孚則在瑞幸完成IPO後,以等同於公開招股價格,定向發行的方式購買總額為5000萬美元的A股。

㈣ 波特五力模型是什麼

波特五力模型是用於分析某行業內的競爭狀況五種衡量指標,分別是:消費者討價還價的能力、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㈤ 波特五力模型哪五種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於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五種力量的不同組合變化 最終影響行業利潤潛力變化。

五種力量模型將大量不同的因素匯集在一個簡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五種力量模型確定了競爭的五種主要來源,即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最後一點,來自目前在同一行業的公司間的競爭。一種可行戰略的提出首先應該包括確認並評價這五種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業和公司的不同而變化。

2.波特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模型
邁克爾·波特在行業競爭五力分析的基礎上制定了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模型,從而可以使管理者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分析行業競爭結構和競爭狀況,以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1、分析確定五力中哪一個是影響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

2、企業高層管理者從與這一集團因素相關的各因素中找出需要立即對付或處理的威脅,以便及時採取行動。

波特的「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模型」,它是一個統計表格。表格的左邊是五種競爭力量及其各自所包括的若干內容的陳述。右邊是對這些陳述的態度,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態度進行打分。堅決同意打1分,一般同意打2分,不同意也不反對打3分,一般反對打4分,堅決反對打5分。

㈥ 波特的五力分析法是什麼啊

一、供應商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供方主要通過其提高投入要素價格與降低單位價值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產品競爭力。供方力量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所提供給買主的是什麼投入要素,當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價值構成了買主產品總成本的較大比例、對買主產品生產過程非常重要、或者嚴重影響買主產品的質量時,供方對於買主的潛在討價還價力量就大大增強。一般來說,滿足如下條件的供方集團會具有比較強大的討價還價力量:

1、供方行業為一些具有比較穩固市場地位而不受市場劇烈競爭困撓的企業所控制,其產品的買主很多,以致於每一單個買主都不可能成為供方的重要客戶。

2、供方各企業的產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於買主難以轉換或轉換成本太高,或者很難找到可與供方企業產品相競爭的替代品。

3、供方能夠方便地實行前向聯合或一體化,而買主難以進行後向聯合或一體化。

二、購買者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購買者主要通過其壓價與要求提供較高的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其購買者議價能力影響主要有以下原因:

1、購買者的總數較少,而每個購買者的購買量較大,佔了賣方銷售量的很大比例。

2、賣方行業由大量相對來說規模較小的企業所組成。

3、購買者所購買的基本上是一種標准化產品,同時向多個賣主購買產品在經濟上也完全可行。

4、購買者有能力實現後向一體化,而賣主不可能前向一體化。

三、新進入者的威脅(Threat of New Entrants)

新進入者在給行業帶來新生產能力、新資源的同時,將希望在已被現有企業瓜分完畢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這就有可能會與現有企業發生原材料與市場份額的競爭,最終導致行業中現有企業盈利水平降低,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危及這些企業的生存。競爭性進入威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這就是進入新領域的障礙大小與預期現有企業對於進入者的反應情況。

進入障礙主要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本需要、轉換成本、銷售渠道開拓、政府行為與政策、不受規模支配的成本劣勢、自然資源、地理環境等方面,這其中有些障礙是很難藉助復制或仿造的方式來突破的。

預期現有企業對進入者的反應情況,主要是採取報復行動的可能性大小,則取決於有關廠商的財力情況、報復記錄、固定資產規模、行業增長速度等。總之,新企業進入一個行業的可能性大小,取決於進入者主觀估計進入所能帶來的潛在利益、所需花費的代價與所要承擔的風險這三者的相對大小情況。

四、替代品的威脅(Substitutes)

兩個處於同行業或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可能會由於所生產的產品是互為替代品,從而在它們之間產生相互競爭行為,這種源自於替代品的競爭會以各種形式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

1、現有企業產品售價以及獲利潛力的提高,將由於存在著能被用戶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

2、由於替代品生產者的侵入,使得現有企業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或者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售價、或者使其產品具有特色,否則其銷量與利潤增長的目標就有可能受挫。

3、源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強度,受產品買主轉換成本高低的影響。

總之,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其所能產生的競爭壓力就強;而這種來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壓力的強度,可以具體通過考察替代品銷售增長率、替代品廠家生產能力與盈利擴張情況來加以描述。

五、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 (Rivalry)

大部分行業中的企業,相互之間的利益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企業整體戰略一部分的各企業競爭戰略,其目標都在於使得自己的企業獲得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所以,在實施中就必然會產生沖突與對抗現象,這些沖突與對抗就構成了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常常表現在價格、廣告、產品介紹、售後服務等方面,其競爭強度與許多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出現下述情況將意味著行業中現有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這就是:行業進入障礙較低,勢均力敵競爭對手較多,競爭參與者范圍廣泛;市場趨於成熟,產品需求增長緩慢;競爭者企圖採用降價等手段促銷;競爭者提供幾乎相同的產品或服務,用戶轉換成本很低。

一個戰略行動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當可觀;行業外部實力強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業中實力薄弱企業後,發起進攻性行動,結果使得剛被接收的企業成為市場的主要競爭者;退出障礙較高,即退出競爭要比繼續參與競爭代價更高。

在這里,退出障礙主要受經濟、戰略、感情以及社會政治關系等方面考慮的影響,具體包括:資產的專用性、退出的固定費用、戰略上的相互牽制、情緒上的難以接受、政府和社會的各種限制等。

行業中的每一個企業或多或少都必須應付以上各種力量構成的威脅,而且客戶必面對行業中的每一個競爭者的舉動。除非認為正面交鋒有必要而且有益處,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場份額,否則客戶可以通過設置進入壁壘,包括差異化和轉換成本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客戶確定了其優勢和劣勢時(參見SWOT分析),客戶必須進行定位,以便因勢利導,而不是被預料到的環境因素變化所損害,如產品生命周期、行業增長速度等等,然後保護自己並做好准備,以有效地對其它企業的舉動做出反應。

根據上面對於五種競爭力量的討論,企業可以採取盡可能地將自身的經營與競爭力量隔絕開來、努力從自身利益需要出發影響行業競爭規則、先佔領有利的市場地位再發起進攻性競爭行動等手段來對付這五種競爭力量,以增強自己的市場地位與競爭實力。

(6)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福特股票擴展閱讀: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可以用於尋找優質公司,通過五力分析模型,我們就是為了盡量挑出能在這五種因素中佔有較大優勢的競爭企業,盡量避免在這五種因素中不佔優勢甚至相對是比較劣勢的企業。

如蘇寧電器,由於擁有龐大的顧客群,在對家電生產商的合作商,無所不用其極,創造或沿用了無數的所謂行規;而對消費者則是強勢的營銷,消費者基本上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在替代品上,綜合商場和小型專賣店的替代性基本消失殆盡,許多綜合性商場已經取消了家電專區;而潛在的市場進入者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品牌、資金、網點布局等多方面因素,所以短期內不可能迅速擴張市場。

而在競爭對手中,在全國范圍內能與蘇寧抗衡的只有國美一家,其他的區域性家電賣場已經被國美、蘇寧遠遠的拋在後面,而這次黃光裕出事情以後,國美接下來的戰略如何布局,國美是否會受到黃光裕的牽連都是未知數。

所以,通過五力分析之後,可以認為蘇寧電器的發展潛力空前強盛。當然五力模型也是動態分析的模型,今天在各因素占盡優勢的公司未來不一定也占盡優勢,現在處於劣勢的公司將來不一定永遠處於劣勢。

㈦ 波特五力模型是什麼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 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㈧ 選擇你熟悉的一個行業(企業)運用五力模型進行分析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 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吉利汽車五力模型分析
(一)在競爭對手中的位置
吉利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比亞迪、奇瑞、上海通用、豐田。09年比亞迪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為3.55%,奇瑞的市場佔有率為4.7%,上海通用在中國的佔有率是8.3%,豐田的市場佔有率是8.6%。由此可知國內市場這些主要的競爭對手在低中高端都健全,而且極具競爭力的產品與吉利抗衡。以豐田為首占據著中國市場。但豐田的優勢並不明顯,而且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基本形成壟斷競爭的局面。
對於吉利來說,低端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比亞迪和奇瑞,消費者對奇瑞的質量和品質都給於的相當肯定,吉利中高端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上海通用和豐田。這兩個企業都具有相當的品牌優勢,在消費者心中也確立了高品質高品位的形象,但價格是偏高的。
吉利這個中國自主品牌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中低端汽車市場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實力與合資品牌抗衡,在製造工藝,技術水平,以及外觀、內飾的設計上都有著不俗的表現。
從2007年5月開始,吉利全面進入戰略轉型期,核心是從「價格取勝」轉向「技術領先」;從「成本領先」向「品牌創新」轉變,從「低價取勝」向「技術領先、品質優先、客戶滿意、全面領先」轉變,從「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轉型為「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現在已轉型成功。
從吉利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認可度來說,吉利汽車形成了多系列的品牌矩陣,成為中國自主品牌的典型代表。消費者對國內汽車的自主品牌具有強勢需求。再加上最近幾年,國家提倡自主創新,鼓勵支持自主品牌,所以,在品牌上,吉利應該也可以與其他合資品牌一決高下。
再加上吉利於2010年收購沃爾沃後,沃爾沃的資產也成為了吉利主要的一部分。吉利收購沃爾沃後可以獲得它的核心技術,幫助吉利或國產汽車更好的走向國際市場以及使吉利自主品牌走向高端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吉利的競爭優勢真正逐步加強。
(二)新加入者的的威脅
新的的行業進入者有時是行業競爭的一種重要力量,這些新進入者大都擁有新的生產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資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場地位。新進入者加入該行業,會帶來生產能力的擴大,同時也帶來對市場佔有率的要求,這必然引起與現有企業的激烈競爭,使產品價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獲得資源進行生產,從而可能使得行業生產成本升高,這兩方面都會導致行業的獲利能力下降。而對於汽車行業的新進入者則相對困難:
1、市場的飽和度限制了競爭者加入汽車工業。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隨著經濟發展和個人收入的進一步增長,我國汽車產業呈現出井噴趨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2009年我國國產汽車產銷分別為1379.10萬輛和1364.48萬輛,而2009年美國汽車銷量僅為1043萬輛,這意味著我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
但是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人均擁有車輛比率的提高、能源成本以及低碳時代的到來,這不僅僅包括我們所帶來的各種便利,同時也包括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環境惡化,能源的消耗等。汽車的節能減排問題再次引發高度關注。總體說來,目前我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大城市市場汽車需求趨於飽和,市場逐漸轉向二三級市場。
2、產品的更新換代的速度,汽車生產的資金要求,使得新進入市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汽車的各種技術都需要巨大的開發和研究成本以及高精尖的技術人才。 要生產出一輛新型的汽車來,從開始的研發生產到最後出售的過程,需要歷時幾年時間。同時不管是研發還是製造汽車都需要高技術人員的支持和充足的資金才能做到。進入汽車行業成本相對其他行業要高的多,困難也更多。因此進入汽車製造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3、政府對尾氣排放及油耗的政策,產業結構的調整政策將進一步限制加入者進入市場的威脅。
近年來,中國政府制定和實施了包括汽車尾氣排放、控制和燃料經濟性標准、油耗公示制度及改革燃油稅費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汽車行業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效果,乘用車新車百公里平均油耗有所下降。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包括尾氣排放、雜訊等在內的機動車排放標准和技術法規體系,我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已經初步得到有效控制,汽車有害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已經大幅度降低。為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主要汽車企業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汽車企業積極投身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摘自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盧希在2010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演講)
4、即使強行進入汽車市場也會採用以有殺傷力的價格來切入市場,這種做法更加劇汽車市場的競爭,同時新的競爭者可能會與現有企業發生原材料等其他的競爭,最終導致行業中現有企業盈利水平降低,新競爭者所以承擔的風險是最十分巨大的。
(三)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目前,許多大品牌汽車公司加大了中國市場戰略部署,十分重視它們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並且中國已經成為它們在海外投資最大的地區。例如:福特汽車公司和豐田汽車公司未來都將在中國不斷加強投入與合作力度,爭取取得轎車市場更高的市場佔有率。從目前局勢分析,我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眾多汽車企業具有重大影響的跨國公司的戰略市場,世界各汽車零配件行業巨頭,也紛紛做出了增資中國的計劃,如美國固特異輪胎橡膠有限公司將其亞太總部遷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國追加投資。
在中國建造生產基地,按國情來看無疑降低了成本、人力、運輸費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時也面對著許多客觀問題降低了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負面影響。供方主要通過其提高投入要素價格與降低單位價值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產品競爭力。
同時,隨著車市增長大幅下滑,受影響的不只是整車廠,經銷商和零部件供應商遭受的壓力更大。目前,汽車行業中的很大一部分經銷商庫存激增,虧損增加,甚至出現了退出、倒閉現象,供應商的虧損面也大幅增加。這就必然降低供應商的討價還價的能力。
然而,吉利的經銷商、供應商不僅沒有一家退出、倒閉的,而且在「寒冬」中都掙到了錢。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關於吉利汽車的相關產業支持:
1、汽車零件:浙江福林國潤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隸屬於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車全資控股的外商獨資企業。公司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開發並量產汽車制動器總成、電動助力轉向器、汽車摩擦片三大系列的產品。
2、發動機:上海華普發動機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轎車發動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具有自主設計研發能力、專業化生產能力、獨立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汽車發動機企業。目前,主要產品有轎車用汽油機1.3L、1.5L、1.6L、1.8L(JL479QY、JL479QA、JL481QA、JL481Q)四個型號。擁有世界一流的德國格林Gehring珩磨機、美國Sheffield三坐標測量機、日本電控擰緊機等先進設備,缸體、缸蓋採用了先進的日本NTC的技術YNC柔性加工線,裝配線、試驗線屬國內先進水平,具有多種型號發動機的共線生產能力。
3、變速器:浙江吉利變速器有限公司隸屬於吉利控股集團之子公司。主要產品為手動、自動轎車變速前驅動橋,年產1.0~1.8各型手動變速器20萬台,1.0~1.6的各型自動變速器1萬台,全部產品均為自主研發。目前公司參考、借鑒國際先進技術,並結合吉利車型的具體情況,為吉利1.5、1.6、1.8車型「量身定製」、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JL-S160、JL-S148五速前驅動橋,均已研發成功,並全部通過了各項國家規定的台架及道路試驗,承擔臨海、路橋、華普、美日、湘潭、蘭州六大基地的配套任務。
4、國際營銷:上海吉利美嘉峰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吉利國際」)創建於2002年7月,注冊資金2000萬元,擁有直接對外貿易權,從事汽車出口行業,是吉利控股集團的一級子公司和唯一的進出口窗口。在獨聯體、中東、非洲、東南亞、中南美洲等五個戰略市場均設有代表處。累計實現海外銷售十幾萬輛,位居中國轎車出口前列。
吉利汽車在整個市場中,形成了一條延伸產業鏈,從汽車的零部件,發動機等基本上游產業,到汽車的銷售,銷售後的服務等下游產業,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從規模經濟的角度來說,它是可以很好地控製成本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在這個大環境下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肯定有很大程度的消弱。
(四)客戶的討價還價能力
金融海嘯的到來,汽車行業也受到牽連,全球汽車業一時陷入低迷,由於我國現在的全球市場地位,使中國汽車行業也受到不小的影響。一方面中國汽車市場的集成現象突出;另一方面,中國的廣泛合作製造模式突出,幾乎所有跨國汽車企業都存在著與中國的合作關系。縱觀全球汽車製造業,世界各大汽車跨國公司都把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戰略的重點。對於進口汽車品牌,我國零部件平均關稅下降和人民幣升值都將有利於進口車價的下調,也將直接促成進口車成本的下降。中國消費者對於汽車的需求旺盛,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汽車品種有增不減。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企業也在迅速崛起,產銷量不斷增長,且已經開始批量出口。100多家汽車企業,面對多元化的消費市場,品牌、價格、服務和新產品的競爭愈加激烈,中國將成為全球汽車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絕出勝負的主戰場。我國自主品牌的市場價明顯低於原裝進口汽車,配合符合國情的親眾的營銷策略,使人民對自主品牌產生很強烈的需求。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汽車品種有增不減,被動提高了消費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金融危機後對國內市場需求,也產生巨大影響。而在更廣泛的層面上,金融危機直接或間接導致國內消費資本市場收益下降,從而影響消費者購買力,也將給中國車市帶來不利影響。賈新光表示,「最直接的就是通過影響某些行業或企業的盈利,使得這些行業或者企業員工的購買力下降!」金融海嘯不是沒有對中國沒有殺傷力,中國消費者對汽車消費還是有所保留的。
中國汽車市場的賣方主要由國內自主品牌和合資汽車公司的品牌構成,雖然中國是汽車消費大國,中國人民的消費力十分強勁,但是汽車行業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汽車的購買者主要通過其壓價與要求提供較高的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
金融危機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競爭,為了吸引顧客,個廠商競相降價並給與各種折扣和優惠。中國市場是各個品牌的主要市場,競爭激烈,可供消費選擇的品牌檔次豐富,客戶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對售價、擔保及其他服務項目進行討價還價。客戶的討價還價能力也越來越強。
(五)替代產品的威脅
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都是在相互學習、借鑒、融合、創新中得以實現。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以及消費者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吉利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誰能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胸懷寬闊、把握機會,誰就會在未來激烈的競爭、分化、淘汰、重組中贏得先機,爭得發展的制高點。汽車行業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自1890年以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然而,吉利成立於1986年,在服務和品質上還不夠完善。這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技術的創新才能有較大的進步。
吉利汽車的替代產品的威脅歸結如下:
1、其他品牌的汽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的不斷成熟,市場將從產品的競爭演變成品牌之間的競爭,人們在購車時選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大汽車品牌在產品的品質、價格、性能、服務等方面不斷地加強提高,因此吉利汽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人們不是為了購買汽車而買汽車,而是希望汽車能更好的提供我們出行的需要。大城市的居民面對日益增長的購車、保險、停車和維修費用等,加之低碳生活的大幅度宣傳,紛紛轉向選擇使用環保的交通工具或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地鐵、公交車、電動車、摩托車、自行車、火車、飛機等。這些種類繁多的交通工具各有自己的特殊用途和功能以滿足特定的客戶需求,因此並不具有完全替代的威脅。
3、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地被開發出來,全球汽車業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研發價格合適且款式吸引人的環保型汽車。目前有很多汽車公司都在積極開發環保節能的新概念汽車,我國也有相應政策頒發,鼓勵中國汽車製造業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總之,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其所能產生的競爭壓力就強;而這種來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壓力的強度,替代品不斷改進或購買替代品所需的轉換成本很低等並可能淘汰此產業產品。環保型的新型汽車將會是未來汽車的主流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五力分析模型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深入地與國內市場結合在一起,這樣就把中國的企業直接推到了國際市場競爭的前沿。特別是全球化關系緊密的中國汽車行業,吉利汽車在2007就明確提出了進行戰略轉型,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轉型為"造最安全、最節能、最環保的好車",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成本優勢轉向為技術優勢。從目前發展情況和各種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吉利的及時轉型和轉型後的戰略實施控制情況都比較好,全球化戰略目標清晰明確,最後,吉利緊隨大環境的發展,現在的戰略與之相適應,只要吉利在戰略實施和控制時把握好,那吉利的快速發展是指日可待了。

㈨ 波特的五力模型是什麼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一、簡介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 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五種力量的不同組合變化 最終影響行業利潤潛力變化。

二、詳解
五種力量模型將大量不同的因素匯集在一個簡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五種力量模型確定了競爭的五種主要來源,即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最後一點,來自目前在同一行業的公司間的競爭。一種可行戰略的提出首先應該包括確認並評價這五種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業和公司的不同而變化。

1.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供方主要通過其提高投入要素價格與降低單位價值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產品競爭力。供方力量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所提供給買主的是什麼投入要素,當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價值構成了買主產品總成本的較大比例、對買主產品生產過程非常重要、或者嚴重影響買主產品的質量時,供方對於買主的潛在討價還價力量就大大增強。一般來說,滿足如下條件的供方集團會具有比較強大的討價還價力量:

- 供方行業為一些具有比較穩固市場地位而不受市場劇烈競爭困撓的企業所控制,其產品的買主很多,以致於每一單個買主都不可能成為供方的重要客戶。

- 供方各企業的產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於買主難以轉換或轉換成本太高,或者很難找到可與供方企業產品相競爭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夠方便地實行前向聯合或一體化,而買主難以進行後向聯合或一體化。

2.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購買者主要通過其壓價與要求提供較高的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來說,滿足如下條件的購買者可能具有較強的討價還價力量:

- 購買者的總數較少,而每個購買者的購買量較大,佔了賣方銷售量的很大比例。

- 賣方行業由大量相對來說規模較小的企業所組成。

- 購買者所購買的基本上是一種標准化產品,同時向多個賣主購買產品在經濟上也完全可行。

- 購買者有能力實現後向一體化,而賣主不可能前向一體化。

3.新進入者的威脅
新進入者在給行業帶來新生產能力、新資源的同時,將希望在已被現有企業瓜分完畢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這就有可能會與現有企業發生原材料與市場份額的競爭,最終導致行業中現有企業盈利水平降低,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危及這些企業的生存。競爭性進入威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這就是進入新領域的障礙大小與預期現有企業對於進入者的反應情況。

進入障礙主要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本需要、轉換成本、銷售渠道開拓、政府行為與政策(如國家綜合平衡統一建設的石化企業)、不受規模支配的成本劣勢(如商業秘密、產供銷關系、學習與經驗曲線效應等)、自然資源(如冶金業對礦產的擁有)、地理環境(如造船廠只能建在海濱城市)等方面,這其中有些障礙是很難藉助復制或仿造的方式來突破的。預期現有企業對進入者的反應情況,主要是採取報復行動的可能性大小,則取決於有關廠商的財力情況、報復記錄、固定資產規模、行業增長速度等。總之,新企業進入一個行業的可能性大小,取決於進入者主觀估計進入所能帶來的潛在利益、所需花費的代價與所要承擔的風險這三者的相對大小情況。

4.替代品的威脅
兩個處於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可能會由於所生產的產品是互為替代品,從而在它們之間產生相互競爭行為,這種源自於替代品的競爭會以各種形式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首先,現有企業產品售價以及獲利潛力的提高,將由於存在著能被用戶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於替代品生產者的侵入,使得現有企業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或者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售價、或者使其產品具有特色,否則其銷量與利潤增長的目標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強度,受產品買主轉換成本高低的影響。總之,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其所能產生的競爭壓力就強;而這種來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壓力的強度,可以具體通過考察替代品銷售增長率、替代品廠家生產能力與盈利擴張情況來加以描述。

5.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
大部分行業中的企業,相互之間的利益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企業整體戰略一部分的各企業競爭戰略,其目標都在於使得自己的企業獲得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所以,在實施中就必然會產生沖突與對抗現象,這些沖突與對抗就構成了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常常表現在價格、廣告、產品介紹、售後服務等方面,其競爭強度與許多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出現下述情況將意味著行業中現有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這就是:行業進入障礙較低,勢均力敵競爭對手較多,競爭參與者范圍廣泛;市場趨於成熟,產品需求增長緩慢;競爭者企圖採用降價等手段促銷;競爭者提供幾乎相同的產品或服務,用戶轉換成本很低;一個戰略行動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當可觀;行業外部實力強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業中實力薄弱企業後,發起進攻性行動,結果使得剛被接收的企業成為市場的主要競爭者;退出障礙較高,即退出競爭要比繼續參與競爭代價更高。在這里,退出障礙主要受經濟、戰略、感情以及社會政治關系等方面考慮的影響,具體包括:資產的專用性、退出的固定費用、戰略上的相互牽制、情緒上的難以接受、政府和社會的各種限制等。

行業中的每一個企業或多或少都必須應付以上各種力量構成的威脅,而且客戶必面對行業中的每一個競爭者的舉動。除非認為正面交鋒有必要而且有益處,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場份額,否則客戶可以通過設置進入壁壘,包括差異化和轉換成本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客戶確定了其優勢和劣勢時(參見SWOT分析),客戶必須進行定位,以便因勢利導,而不是被預料到的環境因素變化所損害,如產品生命周期、行業增長速度等等,然後保護自己並做好准備,以有效地對其它企業的舉動做出反應。

根據上面對於五種競爭力量的討論,企業可以採取盡可能地將自身的經營與競爭力量隔絕開來、努力從自身利益需要出發影響行業競爭規則、先佔領有利的市場地位再發起進攻性競爭行動等手段來對付這五種競爭力量,以增強自己的市場地位與競爭實力。

㈩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要點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隸屬於外部環境分析方法中的微觀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

波特的「五力「分析法是對一個產業盈利能力和吸引力的靜態斷面掃描,說明的是該產業中的企業平均具有的盈利空間,所以這是一個產業形勢的衡量指標,而非企業能力的衡量指標。通常,這種分析法也可用於創業能力分析,以揭示本企業在本產業或行業中具有何種盈利空間。

(10)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福特股票擴展閱讀:

關於五力分析模型的實踐運用一直存在許多爭論。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該模型更多是一種理論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實際操作的戰略工具。該模型的理論是建立在以下三個假定基礎之上的:

1、制定戰略者需要了解整個行業的信息,顯然現實中是難於做到的。

2、同行業之間只有競爭關系,沒有合作關系。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存在多種合作關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

3、行業的規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過奪取對手的份額來佔有更大的資源和市場。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往往不是通過吃掉對手而是與對手共同做大行業的蛋糕來獲取更大的資源和市場。同時,市場可以通過不斷的開發和創新來增大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