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邁克爾·戴爾是怎麼創立戴爾公司的
邁克爾·戴爾,全球最大的電腦直銷商,美國戴爾公司創辦人。1965年出生在美國曼哈頓的布郎克斯。父親是一名牙醫,母親是經紀人。
戴爾創立自己的公司時年僅19歲。他所創立的直銷模式,改變了人們購買個人電腦的方式。時至今日,這種方式已經風靡全球。他的公司——戴爾計算機公司好似一台金錢發動機。在《財富》雜志評出的最大500家美國公司中,戴爾公司是惟一一家連續三年銷售額和收入年增長率均超過40%的公司。從1990年以來,戴爾股票價格上漲了296倍!根據2002年初美國《商業周刊》的一項調查報告,全球表現最佳的100家IT公司排名中,戴爾電腦位居榜首(微軟排名第八)。
戴爾公司現為美國商業Computerworld/Smithsonian獎委員會成員,並以領袖卓見,多次獲電腦、金融及商界獎項。
戴爾在美國《商業周刊》1996、1997和1998年三度入選最佳管理者。
意識到經營電腦的無限商機
在戴爾剛剛接觸電腦的時候,他用自己賣報紙存的錢買了一個硬碟驅動器,用它來架設一個BBS,與其他對電腦有興趣的人交換信息。在和別人比較關於個人電腦的資料時,他突然發現電腦的售價和利潤空間很沒有常規。當時一部IBM的個人電腦,在店裡的售價一般是3000美元,但它的零部件很可能六七百美元就買得到,而且還不是IBM的技術。他覺得這種現象不太合理。另外,經營電腦店的人竟然對電腦沒什麼概念,這也說不過去。大部分店主以前賣過音響或汽車,覺得電腦是下一個「可以大撈一票」的風尚,所以也跑來賣電腦。光是在休斯頓地區,就忽然冒出上百家電腦店,這些經銷商以2000美元的成本買進一部IBM個人電腦,然後用3000美元賣出,賺取1000美元的利潤。同時,他們只提供顧客極少的技術服務,有些甚至沒有售後服務。但是,因為大家真的都想買電腦,所以這些店家還是大賺了一筆。
意識到這一點後,戴爾開始買進一些和IBM機器里的零件一模一樣的零部件,把他的電腦升級之後再賣給認識的人。他說:「我知道如果我的銷量再多一些,就可以和那些電腦店競爭,而且不只是在價格上的競爭,更是品質上的競爭。」同時他意識到經營電腦「商機無限」。於是,他決定投身於電腦事業。
「我不得不放棄學業了,」他對父母說,「我想開辦自己的公司。」
「你到底想干什麼?」父親問。
「跟IBM競爭。」他聳聳肩,輕松地回答。
「跟IBM競爭?」現在他的父母真的為兒子擔心了。但是,邁克爾不管父母怎麼說,堅持不改變主意,他還是那句話:這主意不錯,為什麼不去試試。於是他們達成協議:暑假時他可以開辦自己的計算機公司,若是不成功,那麼9月份新學期就必須回到學校里去。
回到休斯敦,邁克爾用所有的存款開辦了「戴爾計算機公司」。此時是1984年5月3日,他剛滿19歲。
坦誠地面對困難和錯誤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戴爾總是正面迎接問題,而不否認問題存在,也不找借口搪塞。戴爾公司用這種斬釘截鐵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錯誤,坦白承認:「我們遇到問題了,必須進行修正。」不過,這樣做並不容易。當壞消息傳來或發生令人失望的事情時,人自然會畏縮逃避,希望奇跡出現,但奇跡通常不會發生。事情發生的速度很快,所以必須做到立即掌握問題,馬上進行修正。戴爾公司可以從市場表現和工廠製造過程,立即得到所有事情的資料,包括產品、需求趨向、品質數據等。度量表不但會在工廠內公告,也會通告全公司。銷售人員以分鍾為單位來計算進度。公司內的每一項活動都附有一份度量表,即使是法律、公共關系及人力資源這類的軟性活動也不例外。這些度量表不只是數據或統計,還包括顧客的選擇,甚至極度難堪的負面反應。
戴爾公司把與不滿意的顧客對話的機會,視為自我改進與學習的良機,使自己可以更具競爭性。戴爾公司的口頭禪之一是:「不要粉飾太平。」這話意思是說,不要試圖把不好的事情加以美化。事實遲早會出現,所以最好直接面對。當戴爾公司面對一項經營不善的事業時,便會自問:「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這項生意應該有良好的表現嗎?我們在執行、策略或管理上,是否出了問題?這項生意是否永遠無法行得通?我們應該現在就減少虧損嗎?」
大膽採用鋰電池
敢冒險,是許多知名企業家的一個共同特點。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似乎都與某種機遇相聯,其實,並不是只有這些人對市場商機有一個特別敏感的鼻子,很多人和他們一樣看到了機會,但卻不敢冒險。
戴爾認為,冒險意味著一種行動,行動起來的人的機會,總比那些只會坐而論道的人的機會來得多。
1993年1月份,戴爾在日本成立戴爾分公司沒多久,就和索尼公司的人員會晤。會中討論了索尼已經發展出來的顯示屏、光學磁碟及CD—ROM等多媒體技術。會議快結束時,一位年輕的日本人跑到戴爾面前說:「戴爾先生,請等一下。我是能源系統部門的人,我想跟您談一談。」
戴爾留了下來,想聽聽他說些什麼。他拿出一張又一張的表格給戴爾看,滿滿寫著關於一種新電池的功能,而這種電池稱為「鋰電池」。戴爾明白,他想把鋰電池賣給戴爾公司,供筆記本電腦使用。凡是使用過筆記本電腦的人都會說,他們最大的期望是能擁有電力壽命長的電池。在1993年,大部分筆記本電腦裡面的電池,電力在兩個小時後都會耗盡。根據索尼工程師的功能測試表格,鋰電池的潛力可以持續4個小時以上。與傳統的鎳氫電池比較,鋰電池在電力與重量之間的密度更大。使用鋰電池可以節省半磅的重量,但能多出50%的電池壽命,更不用說電池組還有存儲智慧,可以更有效地管理電力,能進一步延長電池的壽命。
決定採用鋰電池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鋰電池在那時候是一種嶄新的技術,因此也是有風險的。由於戴爾公司的系統無法同時支持鋰電池和鎳氫電池,所以必須在兩種電池之間做一個抉擇。雖然索尼方面對於戴爾公司不斷提出的問題一直有很好的解答,卻沒有人敢說鋰電池一定能發展得好。當然,鋰電池會讓戴爾公司與眾不同,這點毋庸置疑。而這項技術當時沒有其他公司生產,以戴爾公司的需求量來計算,索尼公司在供貨給戴爾公司之餘,不會有存貨賣給別的廠商,競爭者光是想取得這項技術,至少就要花一年的時間。如果一切順利,戴爾公司的產品將會在電池壽命和體積與重量上,佔有非常大的優勢。
戴爾決定冒一次險。在他的積極倡導下,配備了鋰電池的LatitudeXP機種,在1994年8月問世。立即,戴爾公司筆記本電腦的銷售量大增,原本在1995財政年度的第一季只佔系統收入的5%,到第四季已達14%。
❷ 如果股票在期權到期日那一天價格的價格為53美元,那麼對於一個執行價格為45美元的戴爾股票10月份到
看張期權的收益=標的股票市場價格-期權價格-執行價格,你說的這種情況投資者是賺錢的,他可以按照45美元向期權賣出者買入戴爾股票,然後在市場上以53美元賣出,獲利8美元,扣除買入期權的費用,就是盈利;反之,對於期權賣出者,他的虧損就是:期權價格-8美元,
❸ 戴爾的筆記本怎麼看股票的大盤
安裝個炒股軟體就可以看啦。
❹ 戴爾退市是什麼意思
戴爾(Dell)退市是要謀求私有化。
問題1. 首先,什麼叫退市私有化?
其實就是某人或者組織出資,把股市上公開流通的股票全部購回,公司不再上市。
問題2. 為什麼戴爾(Dell)要謀求退市私有化?
首先,最根本的,和任何其他交易一樣,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買方覺得這個價錢便宜,賣方覺得這個價格貴。具體到這個交易,DELL的創始人戴爾,以及他的合夥人,認為DELL目前的股票市價太低,進而認為低價買下DELL公司存在套利機會。
其次,非上市公司,也就是所謂「私有」公司無需接受SEC監管,也不必向公眾定期發布各種財務報表。在經營上,非上市公司管理層會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隱蔽性。
戴爾退市對消費者沒有什麼影響。戴爾的品牌電腦質量、價格、售後等各方面都和以前差不多。
❺ 什麼是戴爾公司
戴爾公司戴爾公司從90年代初開始為亞太地區的商業、政府、大型機構和個人提供服務。
隨著1993年首次在日本和澳大利亞開始運營,戴爾公司進入亞太區的目標市場,開始在區域性設施、管理、服務和技術人員等方面 進行投資。
目前戴爾公司在亞太區13個市場開展直線訂購業務:澳大利亞、汶萊、中國大陸、香港、印度、日本、韓國、澳門、馬來西亞、紐西蘭、 新加坡、台灣和泰國。除此之外,還有38個合作夥伴為其他31個市場提供服務。
戴爾公司在亞太地區提供的系列產品和專業經驗,能夠幫助跨國企業、政府、大企業以及富有經驗的個人用戶和中小企業,在區域內 進行技術創新。
戴爾通過其「全球客戶計劃」,向擁有全球業務的亞洲用戶提供訂制的成套服務和支持。它為全球客戶提供統一訂貨、結賬、訂制產品 (包括安裝專有軟體),以及本地供貨和現場服務等好處。
戴爾公司亞太業務的核心是設在馬來西亞檳城的「亞太客戶中心"(APCC)。這間佔地23.8萬平方英尺的生產廠房於1995年10月投產。 2001年2月,佔地37萬平方英尺的戴爾「亞太客戶中心"二期(APCC2)落成。 "亞太客戶中心"為亞太地區的客戶(中國和日本除外) 按定單生產台式機、工作站、筆記本電腦、伺服器和存儲產品。APCC和APCC2都通過了ISO9001:2000 (質量管理),ISO14001:1996 (環境管理) 以及 OHSAS18001:1999 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的認證。
戴爾公司參考"亞太客戶中心"的生產與專業功能,於1998年8月建設了位於福建廈門的「中國客戶中心"(CCC)。為了滿足中國市場 日益增長的需求,2000年11月"中國客戶中心"拓展為35萬平方英尺的設施。它繼續在生產、管理、營銷、財務等各個方面都按照戴爾 模式運作。CCC於2001年3月獲得ISO9001(2000版)和ISO14001認證。2002年9月,它成為了戴爾全球首個獲得OHSAS18001職業安全 與健康管理認證的的工廠。
亞太地區的客戶可以向戴爾直接訂購產品,並可在7至10天內收到訂貨。客戶還可以獲得終生免費的技術支持熱線,並得到現場服務。
戴爾首創技術支持熱線,並使之成為業內標准。"亞太客戶中心"內精通多種語言的技術支持工程師,能夠通過電話解決80%以上來電 客戶的技術問題。這一切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戴爾所付運的每套系統都有一個與其詳細技術規格相聯的產品編號。
戴爾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一項投資是互聯網。其亞太區網址www.dell.com/ap 目前採用4種語言,包括漢語、英語、韓語和日語, 支持亞太地區11個國家的站點。
截至到2006年8月4日的第二財季,戴爾亞太及日本地區的出貨量增長了27%,幾乎是除戴爾外市場增速的3倍。 戴爾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個百分點,達到11.1%,成為該地區的第二大廠商。在日本,戴爾以16.1%的份額成為第二大廠商。
戴爾公司及其產品的信息可在www.dell.com/ap 中查閱。
DELL
一九八四年 邁克爾·戴爾創立戴爾計算機公司
一九八五年 推出首台自行設計的個人電腦--Turbo。Turbo採用英特爾 8088處理器,運算速度為8MHz
一九八七年 成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門產品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公司在英國設立辦事處,開始拓展國際市場
一九八八年 戴爾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開發行350萬新股,每股作價8.5美元
一九九零年 在愛爾蘭Limerick建立生產廠房,以供應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
一九九一年 推出首部戴爾筆記本電腦
一九九二年 首次被《財富》雜志評為為全球五百強企業
一九九三年 成為全球五大計算機系統製造商之一在澳大利亞和日本設立辦事處,正式進軍亞太區市場
一九九五年 最初售價8.5美元的戴爾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在馬來西亞檳城開設亞太區生產中心,開始通過網站 www.dell.com 銷售戴爾計算機產品開始主攻網路伺服器市場成為標准普爾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第1,000萬台戴爾電腦下線,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推出首台戴爾工作站系統,網上營業額由年初的每天100萬美元,躍升至逾400萬美元
一九九八年 擴建在美國及歐洲的生產廠房,並在中國廈門開設生產及客戶服務中心,推出PowerVault儲存系統產品
一九九九年 在美國田納西州那什維爾(Nashville, Tenn)增設辦事處,拓展美洲業務,在巴西Eldorado do Sul開設生產工廠,滿足拉丁美洲市場需求,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網上技術支持服務
二零零零年 網上營業額達到每天5,000萬美元,按工作站付運量計算,戴爾首次名列全球榜首,推出PowerApp應用伺服器,第一百萬台戴爾PowerEdge伺服器下線
二零零一年 首次成為全球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計算機廠商,按標准英特爾架構伺服器付運量計算,戴爾在美國位居第一,推出PowerConnect網路交換機
二零零二年 戴爾將其奧斯汀工業園區命名為Topfer製造中心,以贊揚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內對戴爾和社會的貢獻,戴爾推出首個「刀片式」伺服器,推出Axim X5進入手持設備市場,在美國針對零售業客戶推出基於標準的收款機,推出3100MP投影儀,進入投影儀市場,戴爾售出第二百萬台PowerConnect網路交換機,美國客戶選擇戴爾為他們首選的計算機系統供應商
二零零三年 戴爾面向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推出列印機,戴爾推出戴爾回收計劃使客戶能夠將任何廠商的計算機設備回收或者捐贈給慈善機構,正式更名為戴爾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提供商,戴爾進入家電市場,公司產品線的延伸為客戶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凱文 羅林斯被任命為戴爾下一任首席執行官
❻ 戴爾公司資料
戴爾公司創立的背景剖析:
1984年,憑借1000美元的創業資本,邁克爾·戴爾,一個19歲的得克薩斯大學學生在美國登記了「戴爾電腦公司」(Dell Computer Coporation).盡管那時戴爾還毫不起眼,但他卻意氣風發,藉助直銷模式與當時的IBM、康柏等巨頭相爭。在別人的譏笑聲中,如今,邁克爾·戴爾已經是身價170億美元,擁有4萬名員工的戴爾公司,其銷售額也已經接近400億美元。公司2004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業額為95億美元,同比增長18%,現金周轉期為38天,創業界記錄。本財季末,戴爾又重新奪回全球PC市場的老大地位,市場份額比多二名1.2%。正是憑借直銷與零庫存,邁克爾·戴爾在個人計算機行業掀起了一場可稱作奇跡的革命,藉助這兩大利器,戴爾公司不但保持了經營上的低成本,而且還創造了極高的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戴爾能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上走到這一步,肯定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筆者認為,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其特殊但又合適的企業文化——猶如營銷模式,其實並無定式,合適才是最好的。雖然它的崛起與領先,離不開其成功的直銷模式,但當企業上了一個大台階後,直銷也許僅僅成了一種工具,它的過人之處應該是對顧客的高度熱忱和對好業績的嚮往。讓他們努力去實行直銷,去實施零庫存以及大規模地個性化定製。戴爾公司認為把生意純粹建立在成本和價格之上,絕對不是永久的優勢,遲早會有人推出更便宜、製造成本更低的產品。真正重要的是維持顧客以及員工的忠誠度——也許事實上,在員工忠誠度方面,戴爾任重道遠。
一、永不知足,追求「制勝」
雖然戴爾公司已成為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但戴爾卻仍舊像大學時陷入困境的毛頭小伙一樣,以一股緊迫感和堅定的決心經營著Dell公司。他說:「我依然認為我們是挑戰者,我覺得我們仍在發起進攻。」是的,他的確是這樣要求自己,也把這種精神貫徹在Dell公司的每個角落。公司的生產力已接近每位員工創造100萬美元營業額的水平。它幾乎是惠普公司的兩倍,IBM的3倍,但他們仍不知足。
戴爾與羅林斯規劃了一個絕對稱得上雄心勃勃的財務目標:公司的經營收入到2006年達到60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是公司2001年營業額的兩倍。當然,公司要想努力跟隨時代的潮流向前發展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的領導人。到目前為止,它的學習方法是卓有成效地,戴爾把目標與員工補助及獎金相結合,更重要的是,戴爾運用方法把「所有權」的概念灌輸給員工,並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才能,使他們發揮全部的潛力。其中方法之一便是不斷學習的意願和能力。戴爾並不是僅僅要求員工去學習,它選了一個很好的立足點,即要他們從提出問題的立足點開始學習。(也許是這種方法實在過於嚴厲,因此實在是太少的人可以適應這種苛刻的環境。很多來自IBM和INTEL的資深高管人員紛紛跳槽)其實公司的成功不僅取決於「直接經營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公司內還有一種與這種模式相匹配的 「制勝」(winning culture)文化。這種文化蘊涵著兩大核心,其一,對客戶必須具有足夠的熱忱,其二,對業績要充滿自信。這種文化會使員工產生很大的壓力感,促使他們努力學習,努力向前。
二、務實與速度
戴爾以一種非常務實的方式在運行著。戴爾常問:「完成這件事最有效率的方式是什麼?」如此一來,戴爾拒絕了所有產生官僚體制的可能性,這種做法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戴爾公司規定,銷售人員必須裝好自己的電腦,這不僅可以讓員工們真正感受到沒受過電腦教育的顧客在裝設系統時會遇到什麼問題,銷售人員也會對自己所銷售產品有更確切的體會。從而可以幫助顧客在獲得相關信息的情況下決定要購買哪種產品。
同時戴爾公司充分展示了「速度」這一競爭優勢,「事無巨細的參與」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系統沖突,但可以讓上層領導在了解狀況的情況下,快速的作出決策,整個公司都不允許浪費一點一滴的時間。
三、積極的溝通
戴爾公司以一種斬釘截鐵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錯誤,坦白承認「我們遇到了問題,必須進行修正」。戴爾公司的口頭禪之一是:「不要粉飾太平」。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試圖把不好的事情美化」。幾乎所有戴爾公司的員工都可以說出公司事業基礎的基本概念,這是因為領導層花了時間與他們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狀況,了解正在計劃進行的事物,還有每個人應該怎麼做才能斑竹公司達到目標。戴爾講話時從不裝腔作勢,公司員工也是如此,他們可以對任何問題提出質詢,甚至責難自己的老闆。在這條原則面前人人平等。曾經戴爾在對自己進行年度總結的時候,員工抱怨他過於冷淡,為此戴爾向他們道歉並承諾以後會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感情。
四、步伐一致,整齊劃一,把「小我」融入「大我」
戴爾認為,要建立或維持一個健康的、有競爭力的文化,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目標相同,策略一致與公司員工成為並肩作戰的夥伴。他們認為不管公司處在事業周期的哪個階段,都應該把引進優秀人才當成最優先考慮的問題。但是等員工真正進入戴爾公司以後,無論是新聘員工或是公司的管理階層,都必須完全與公司的哲學和目標一致,把團隊調整到相同的目標,作到步伐一致,整齊劃一。同時戴爾在全公司建立同樣的獎勵系統,努力推動戴爾公司的發展壯大。
戴爾公司採取的是團隊運作的方式,讓員工之間相互幫助,暫時先拋棄「小我」,因為只有「大河滿」才能換來「小河有水」。戴爾公司發現在團隊中會有一些能力較弱的小組成員,雖說有些人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個人利益而去花時間與精力來協助其他沒有跟上進度的同事。但這也可以讓戴爾公司的管理團隊在個人的范疇內共同合作,追求進步。這種團隊運作的方式,可以說是凝聚公司員工的另類方法。他不是要求員工避免相互牽制,也不是要員工產生的良性競爭而減少勾心鬥角,重點在於要員工全心關注彼此的成長。
五、節儉
戴爾公司的節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就是從不擺慶功宴。戴爾認為慶功會助長自滿的情緒,而這在以全速前進的戴爾公司是絕不允許發生的,因為驕兵必敗。有人曾經提議在公司的大廳中陳列公司的知名產品,但遭到戴爾的拒絕。他認為這是博物館的作風,因為只有「博物館關注的是過去」。當一個團隊傳來捷報時,他會發大眾郵件表示慶賀,給出必要的評述或適當的表揚。戴爾本人的座右銘是「用十億分之一的時間予以慶賀,隨後便開始新的工作。」另一方面,則表現在戴爾公司對新業務方面。如果戴爾公司認為新開設的合作業務經營業績不理想,他會迅速終止這一業務,這是戴爾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地方。SUN電子計算機公司前任總裁愛德華·贊德說:「能像他這樣年紀輕輕就創建公司,並不斷推動它發展到如此程度真是不可思議。在某個行業里摸爬滾打15年、20年的人都會變得過於嚴謹,而他卻是個例外。」
但是,他們的節儉卻在一定程度上讓戴爾公司在創新方面陷入了兩難境地,節儉的經營方式使它在產品開發和投資未來技術方面捉襟見肘,尤其是與競爭對手相比更是如此,即便在技術衰退期,IBM公司2002年的研發開支仍高達47.5億美元,占公司營業額的5.9%,而惠普公司的研發開支也有33億美元,占營業額的5.8%,而戴爾呢?只有很少的4.5億美元,占其營業額的1.3%。競爭對手錶示,這種經營作風妨礙了戴爾向個人計算機以外領域的擴張,尤其是向數碼攝像和數據處理能力應用等極具發展前景的領域擴張。
但是不管怎樣評價,戴爾又已經踏上了新的旅程,開始追求完美的努力。邁克爾·戴爾已經大氣另公司進入了列印機、網路設備、手提電腦和技術服務領域,並且憑著掌上數碼音樂播放器、網上音樂商店以及純平電視進軍競爭極其殘酷的電子消費產品市場。戴爾必將憑借其手重直銷與庫存兩大利器,挾著永不知足的企業文化,重現其在個人電腦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我們拭目以待!
另外戴爾公司發展史:(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一九八四年 l邁克爾·戴爾創立戴爾計算機公司
一九八五年 l 推出首台自行設計的個人電腦——Turbo。Turbo採用英特爾8088處理器,運算速度為8MHz
一九八七年 l 成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門產品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公司l 在英國設立辦事處,開始拓展國際市場
一九八八年 l 戴爾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開發行350萬新股,每股作價8.5美元
一九八九年 l 推出首部戴爾筆記本電腦
一九九零年 l 在愛爾蘭Limerick建立生產廠房,以供應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
一九九二年 l 首次被《財富》雜志評為為全球五百強企業
一九九三年 l 成為全球五大計算機系統製造商之一l 在澳大利亞和日本設立辦事處,正式進軍亞太區市場
一九九五年 l 最初售價8.5美元的戴爾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l 在馬來西亞檳城開設亞太區生產中心l 開始通過網站www.dell.com銷售戴爾計算機產品l 開始主攻網路伺服器市場l 成為標准普爾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l 第1,000萬台戴爾電腦下線l 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l 推出首台戴爾工作站系統l 網上營業額由年初的每天100萬美元,躍升至逾400萬美元
一九九八年 l 擴建在美國及歐洲的生產廠房,並在中國廈門開設生產及客戶服務中心l 推出PowerVault儲存系統產品
一九九九年 l 在美國田納西州那什維爾(Nashville, Tenn)
❼ 急求戴爾近二十年來股票總市值年度變化
經過大牛市,股票市值肯定是增加的~~~
據我所知,大牛市在90年代也有過,所以應該是增加到減少再到現在增加,顯周期性變化~~波浪式的。
❽ 戴爾筆記本使用哪個鍵看股票詳情,就是台式機中的那個f10鍵
數字鍵10加回車就可以了
❾ 同花順怎麼導入選股器
同花順自帶有選股器的,在選股里
❿ DELL營銷模式是怎樣的
DELL之前,在雜志上看到很多關於DELL零庫存的情況,DELL的直銷模式,DELL的按單模式,但是到底如何實現的,DELL的競爭力在哪裡,這幾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關系,都不清楚,在這次與DELL的各層次的運作人員接觸了之後,我們同行的一致感受到自己巨大的差距,與DELL相比,我們的管理太粗放,我們人員的素質與國際化水平差距太大,回來後,在我們的印象中,DELL不再是神秘的,而是「可怕」的,因為按照DELL的這種速度發展下去,DELL將勢不可擋。
一、DELL的產業模式
DELL的定位非常的清晰,就是DELL是一個銷售的公司,所以整個公司以銷售為主導,在中國DELL共1500人左右,銷售人員佔600人,主要是電話直銷,DELL一直認為強大的銷售能力與銷售的速度是其開展供應鏈各項工作的基礎,比如按單生產,比如零庫存,比如低成本,失去快速銷售的基礎,也談不上其他的供應鏈的模式。
產業鏈上,一切圍繞如何贏利,所以DELL只做計算機與計算機相關聯的產業,目的是做精做細,同時至於DELL自己親自做什麼,取決於這一部分的增值程度,沒有價值的工作DELL不去做,比如物流,DELL全部是外包為主,製造的大部分環節也已經外包,使其在製造時零部件的種類非常少,管理成本很低。
DELL的競爭優勢在於其成本,DELL之所以能夠在高科技行業穩步的發展,主要還是低價的策略,這種低價策略決定:DELL的研發人員非常少,DELL在供應鏈各環節深入持續挖潛,不浪費每一分錢,下面一組數據可以說明:2003年中國DELL全年的銷售收入為265億人民幣,但這些產值的固定資產的投資僅為5000萬(廠房、設備等)。
二、DELL的按單製造的模式
DELL按定單生產的模式實際上是按定單裝配與按定單發運,其采購的環節不是按定單,而是按預測組織,按庫存補貨的形式,使物料的保障非常的平滑,這一點我們有很多改進的地方。
1、采購定單的下達,根據DELL6個月的預測,下達備料計劃給供應商,這份定單上只有數量,但沒有價格,6個月的預測是到天的。
2、供應商准備2周的庫存放到DELL的第三方物流商BACK的倉庫,每天根據用量與預測向BACK補貨,訂單不是合同,只是可收貨的一個依據。
3、生產線根據已排到生產線的定單,每2小時向BACK發出補貨的指令,BACK根據指令向生產線配送,但是配送的原則是最小隻到小包裝,DELL在考慮補料需求的時候就考慮定單與最小包裝,原則上BACK不分揀到件。部分的包裝物由供應商根據信息直接配送到DELL。
4、BACK出庫掃描檢查裝箱的正確性,同時出庫,減BACK的庫存,DELL到貨掃描再次檢查,同時增加生產線工位的庫存,也同時觸發信息,將每件物資送到什麼分揀的工位上。
5、物料每2小時補充到揀配的工位上,中國DELL有三條線,伺服器、PC與筆記本,每條生產線的前端是條分揀線,配備月5人專門按單分揀,分揀完後,由一個掃描點統一逐件掃描,一台一個周轉容器,容器很簡單,都是DELL自己用泡沫做了隔斷,不容易混淆。DELL不是流水線的模式,而是一個工人對一台機器從頭到尾的安裝完成,在分揀完成後,生產線裝配工人再掃一遍校驗,目前正在試點兩人一邊一個安裝,但還有爭議,因為這種模式好處是減少每個員工的動作,不好的地方是兩人永遠無法同步,會有一些等待的時間浪費在裡面。這是DELL的一個正在做的項目,所有的項目都是為如何降費,如何提高效率而設計的。
6、物料基本是免檢,入廠100%是合格的,目前只有下線一個質量控制點。
7、成品是外包給各物流公司,按國際,按公司分類存放暫存區,在這個區域再匹配一些特殊的定單,如追加音箱,要兩塊硬碟等的客戶。
8、成品是人工裝箱,因為DELL認為中國人力的成本低。
物料自到廠到成品出庫,平均為2.7天,即從原材料―在製品―成品只佔用DELL2.7天的現金佔用。在其工廠收貨後供應商根據收貨的信息開具發票,DELL統一在收到發票後50天對供應商付款;而DELL是收到客戶的貨款後,定單才能在系統下達,這樣DELL有巨大而良好的現金流,目前中國有10億銀行存款,全球有400億銀行存款。
三、DELL的訂單系統
1、DELL有強大的訂單管理系統,自客戶的意向開始在系統就有跟蹤,同時DELL只有在收到貨款後才能確認定單,所以訂單的准確率非常高,其6個月預測的物料准確率為70%,型號的准確率為90%,使其後端的供應鏈比較穩定。
2、DELL沒有ERP系統,基本是以自己設計為主,加一部分成熟的軟體,每天平衡T+14的定單的物料保障的情況,必須所有的物料齊全後才能排產(系統自動),排產是到小時的。
3、每天DELL生產7500個定單,最大的定單不超過50台,如大於50台則系統自動拆單,目的是讓一個單的物料最少的時間呆在生產線上,加快物流的速度。
四、DELL的標准化
DELL對標准化的要求很高,其標准化有個KPI的考核指標,是同類產品不重復的物料數/產品的型號,每年這個數據必須比上年降低20%,而且DELL也幫助廈華整合零部件的種類(彩電),將4萬種減少為2萬種。
五、DELL的組織、管理與人員的競爭力
DELL的組織非常扁平,上下級的關系已被流程的關系所替代,基本分為銷售、市場、運作、工程等。
其市場部非常重要,是根據公司的目標制訂具體到型號的目標,比如,中國DELL的目標是比行業水平增長再提高30%,市場部根據這個目標與產品的規劃制訂每個型號的銷售目標與定價,在這個基礎上,財務制訂保守的目標(一般低於市場預測),而生產指定其產能目標(一般高於市場預測),每個季度滾動調整,全公司每個員工圍繞其目標開展工作,所以根本不會發生訂單大於產能的情況。
采購部門根據生產部門制訂的產能計劃向供應商發布采購的預測,要求必須在BACK備兩周的原材料的庫存,如果因DELL的原因發生新品的更改或其他使原材料不能使用的情況,DELL承諾承擔兩周庫存的損失(雖然這部分的物料的物權不是屬於DELL的)。
DELL的新品推出的過程非常的規范,在新品推出的前4個月,開始在全球的5個工廠內推介,一方面排查目前的工藝是否滿足新品的高效率製造,另一方面則由采購部門排查原有供應商庫存的信息,總部會統籌考慮決定切換的時間,但切換指令一旦下達,則全部一刀切。
銷售部門是一個執行的部門,執行的是市場部的目標,對產品不會挑來挑去,唯一的任務是將目標不擇手段的去完成。
訂單管理部是一個中樞的環節,他是連接生產、采購、銷售、市場的中樞,基本的工作由系統完成,但是其主要處理異常的信息。
DELL是個全球的企業,每周至少開一次全球的電話會議,其員工描述「在黑暗中聽著英語」暈頭轉向,壓力很大,但信息量也很大,如發生缺貨的現象,經常由人員提著包在全球調料,目標是零停線。
中國DELL的工資不是很高,4000-5000元之間,但員工壓力大,前幾年因DELL的股票價值持續增長,成為穩定員工隊伍的主要辦法;隨著競爭的激烈,DELL每年人員的流失率在20%左右,但為了員工隊伍的穩定,其想了很多的辦法直得我們的借鑒。
1、員工的滿意度調查。每年DELL總部會請第三方咨詢公司做一個不記名的問卷調查,目的是調查員工最關心的是什麼,員工最想要什麼,根據調查結果,DELL會針對競爭對手的薪酬、福利、加班等影響員工穩定的因素制訂一個改進的方案。
2、為加強與員工的溝通,DELL對管理人員與幹部的考核分為3部分,40%為目標的完成,40%為員工對你的評價,20%是領導對你的評價(主要看模式與創新),這樣造成的氛圍是只要員工提出的問題,均會很快的得到反饋與答復,增加員工的滿意度。否則會與這個幹部年末的加薪等直接掛鉤。
我們是DELL的競爭對手,所以通過其他渠道請了DELL的幾個人做了講解,分別為銷售、營運與訂單、製造,在DELL的時間為3年,6年,2年。但是員工的素質都比較高,他們體會最深的是DELL做企業的方法,會讓每個管理人員受益終身。在所有的部門,優化流程與改進均來自與個人發起,會組成很多跨部門的團隊(也就是6個δ小組),立項時說明現狀與改進後的效益,年末拿出取得效益的見證性資料。這些均是員工自發來做的,每個項目都會加分,如果沒有項目,年終考評不會合格,多做項目多加分,年終獎勵兌現及影響明年的薪水的水平。
最後感覺比較深的是在DELL一切以數據說話,離開數據,任何工作與項目免談。
六、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1、其訂單的模式可以借鑒,即在采購是補貨的方式,100%推進寄售,立體庫全部為供應商的物了,按小時向工廠補貨;
2、大的關鍵的物資必須逐件推進貼或印刷條碼,分揀掃描,防錯;螺釘等低值易耗品向工位補貨,不在按單揀,但建立周盤點制度;
3、對於出口的定單多的,應通過不同的定單不同的包裝容器來解決防錯化;
4、可借用DELL的標准化的指標體系來逐步減少零部件的數量;
5、借鑒KPI指標體系的設計;
6、借鑒6個δ項目的方式,由專家與員工結合在一起推進;
7、借鑒與員工溝通的模式,穩定員工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