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中國經濟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中國電信股票代碼 2024-11-26 23:28:21

中國經濟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9-25 01:26:40

Ⅰ 中國股市的前景。

從下文看來,中國股市前景應該是很樂觀的。
******************************************
中國改革開放的20多年,充滿了締造繁榮的玫瑰色氛圍。1978~200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達到9.5%,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高速的經濟增長使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和國家實力獲得極大提高。中國已經超過義大利成為世界第六經濟大國,中國將在未來5年內超越法國和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增加到2000年的6280元,提高了17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元,增加了16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則分別是當年的4.77倍和3.49倍。其間各種改革,暗合了「聖人常無心,而以百姓之心為心」的策略,百姓在追求富裕和快樂時,遇到不和諧的政策,那麼執政者很快就會順應民意,調整相應的政策,但漸進改革也悄悄孳生著種種問題。

中國今後20年會如何?人們充滿著樂觀情緒。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在其《世界經濟:歷史與未來》中這樣描述:在整體作為現代化的遲到者的亞洲,日本作為第一航班已飛上雲霄;亞洲「四小龍」作為第二航班緊隨其後;中國則已經登上了21世紀的新航班,它將開辟新的航線,並且一飛沖天。中國也有不少經濟學家在盤算何時我們算是邁進了「現代化」的門檻,據說東南沿海6-7年就足夠了。甚至有人還預測中國何時能夠趕上世界頭號強國美國,據說按購買力評價計算,1987年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23%,到1995年上升為52%,2000年為60.6%,進而在2015年左右超過美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報告更認為目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達到6萬億美元,按此推論,中國GDP在20年內將超過美國。即使按名義GDP計算,假定目前中國和美國的GDP分別為1萬億美元和9萬億美元,增速分別為8%和3%,則中國GDP大約在47年後趕上並超過美國。中國真在將在21世紀初期或至遲到中葉重新回到鼎盛的巔峰嗎?

且慢!以上假設的前提無疑是中國經濟將保持8%左右的增長,這個增速意味著每九年中國經濟規模就將翻一番。這隱含著中國享有持久的繁榮,但,繁榮會棄我們而去嗎?中國最令人憂慮的事情,莫過於漸進改革20年來,當初登高一呼、迎者雲集的不少改革精英,已經漸漸蛻變成既得利益階層,對深化改革心懷恐懼。如果在送別計劃經濟的同時不能迎來市場經濟;如果在埋葬個人崇拜的時候不敢提及憲政體制,那麼既得利益階層又怎能付出艱巨的努力去深化改革呢?繁榮背後的各種不穩定因素也在浮現。

其一是即使承認公有制是神聖的,是否一定意味著必須影射私有制是邪惡的?中國私營經濟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零起點開始,在傳統體制的縫隙中和遠離主流社會的沉寂中頑強地生長起來。目前中國經濟已形成了國有、三資和私營經濟三足鼎立的態勢。私營經濟產值過萬億,近年來下崗工人中的一半為私營企業所吸收,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和社會穩定有不可忽視的意義。但私有財產的合法性是否已經釐清了呢?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明確提出「私營經濟」的概念,確立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私營經濟取得合法地位;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非公有經濟由補充地位提升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追根溯源,公有產權是神聖的,私有產權是否是不可侵犯的尚未明示,從《物權法》和《民法典》遲遲不能出台就不難體會到,所有制崇拜仍然是百足之蟲。此外,「三資企業」也在中國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製造業已經形成相當大的規模,位居世界第4位。據日本產業經濟省的調查,中國摩托車佔世界產量的43%,電腦鍵盤佔39%,家用空調佔32%,洗衣機佔26%,彩電佔23%,化纖佔21%,冰箱佔19%。同時,以「珠江三角」、「長江三角」為代表的地區已成為中國承接世界製造業向外轉移的重要基地,依次承接香港、台灣、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製造業轉移。但在繁榮的中國製造景象背後是一個嚴峻的事實,缺乏核心技術。從總體上看,我國產業技術主要依靠進口,國民經濟和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已形成進口依賴。近幾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投資的2/3依賴進口,光纖製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晶元製造設備的8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工業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70%被進口產品佔領。如果佔中國經濟總量1/3的私營企業部門因產權保護薄弱而飄忽不定;而同樣佔中國經濟總量1/3的外資企業部門因依附發展而不由自主。則這對中國經濟繁榮無疑不是樁好事。

其二是即使城市「現代化」是必須確保的,是否一定意味著諱言農村的繁榮就可犧牲?我們決不能否認中國的一些區域經濟的繁榮,是勤勞的民眾和富有效率的政府共同「掙」來的,但也有一些城市的「小康」並非如此。早在1997年,國家統計局、勞動部、全國總工會、民政部、衛生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組織了「中國職工生活進步調查」,在這次民意調查中,81%的被調查者表示,近五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工作單位」發的工資、獎金和福利,只有8%的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兼職收入有關。如果城市居民主要還是由國有部門供養,那麼這些城市中的「小康」就是政府發放的,而不是市場孕育的。在1997年之後,一些缺乏活力的城市之所以能夠繼續維系 其表面的穩定和繁榮,部分原因在於向農村「吸血」。在1978年到1984年之間,農村的改革使得一共約600億資金通過金融、財政渠道從城市凈流入農村;而在1985年到1994年之間,情況則相反,有4000億資金從農村凈流入城市。1997年之後,農村經濟體制出現嚴峻的「復歸」趨勢,糧食流通體制、農村基礎教育體制和社會救濟體制等趨惡,農民負擔日重,農村金融基本乾涸。當資源被從農村「汲取」到城市後,所出現的結果自然就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城市和一個相對蕭條的農村。可以說,城市的繁華建立在國有部門的支撐之上,也是以農村的蕭條為條件的。

在這種機制下獲得的「小康」生活水平,非常象蘇聯東歐國家過去由國家供出來的「小康」生活。在中國城市中,我們正在追求的居室裝潢、彩電冰箱、電話汽車等,蘇聯東歐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在多數城市裡普及了。但蘇東崩潰顯示,這樣的「小康」並非經濟建設成功的里程碑,而只是福利社會主義政策的「廣告秀」。由於這樣的小康生活是國家「發」的,就象「天上掉下的餡餅」,和享受者的工作努力沒有直接關系,所以生活水準提高了,工廠的效益並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出現倒退。國家發的「小康」生活是靠不住的,來得容易,丟得也快。

其三是就業壓力重不可抑,能否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轉向追求國民的充分就業已迫在眉睫。根據《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狀況》白皮書,到2001年底,中國從業人員為7.3億人,其中城鎮為2.40億人,佔32.8%;農村為4.9億人,佔67.2%。 白皮書指出,從1998-2001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累計有2500萬人。應該注意到,這些下崗人數,還只是國有企業的下崗者,並不包含其他所有制企業的下崗者。另據《瞭望》報導,在1996-2000年間,國有及集體企業在職員工共減少了4800萬人。由此推算,包括集體、三資和民營企業等在內的其他所有制企業的下崗員工規模比國有企業還要稍多些。因此目前下崗工人總數保守估計達5000萬人。而農村近5億從業人員中,至少有1.3億處於失業或者半失業狀態。以目前GDP年均7%-8%的增長速度,經濟增量大約是七八千億,一個城鎮人口就業大約需要13萬元左右的資本品,因此政府若要在城市創造出800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則GDP起碼需維持在10%以上的增速!而事實則是十五期間每年需要「飯碗」的人口高達2000萬人,因此現在急切需要政府對就業形勢的充分認識和轉變思維,畢竟一個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就業,所需要的資本品投資可能少到只需要幾千元,由於目前城鎮人口比率以年均1. 8個百分點的速度緩慢上升,這就決定了未來15-20年間,就業紅燈警戒難以解除。

繁榮會棄中國而去嗎?「翻兩番」和「不爭論」,保證了中國20年的繁榮,但關鍵性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再滯後,使得目前已經到了反思繁榮會不會棄中國而去的時候了。我對於什麼時候中國能成為全球老大的夢想始終持懷疑態度,畢竟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已經享有的繁榮不應影響我們對中國目前所處發展階段的清醒認識,從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關鍵指標——人均GDP來看,中國仍處於非常低的水平。1999年中國人均GDP僅為780美元,排在世界第140位,是世界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40%,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是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3%,是美國的2.5%。中國經濟僅僅是剛剛擺脫赤貧,其未來之路任重道遠。我曾多次用「懸河中國」來描述我以為的現狀,中國經濟有其「二元結構」,城裡人住在相對的城市,如同生活在高高在上的黃河大堤一樣;而農村人所處則離工業文明的距離遙遠得多,如同生活在大堤之下的低窪之地一樣。也許是缺乏正視關鍵性體制改革的勇氣,黃河堤岸上的一些人抱怨著他們所受的黃河之水的滋潤日見其少;而黃河堤岸下的一些人夢想著走入燈紅酒綠的城市。「懸河中國」是不可維系的,我們需要有象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樣的契機對中國的現狀進行深刻反思,避免進退維谷的顧慮,畢竟退路已經沒有了,如果有一天繁榮離我們而去,那一定是我們的不智和畏縮背離了繁榮,而不是繁榮擯棄了我們。

本文引自:
繁榮是否會棄我們而去? 鍾偉
中評網:www.china-review.com

Ⅱ 為什麼中國的股票大跌啊

雖然大跌之下無完卵,但是,只要你手中的股不是這次主力大量出貨的股就不用太擔心。 昨天再次出現暴跌收盤,大多數股再遭重創,之後機構再次拋出了導致股市暴跌的五大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遭成暴跌:機構認為外圍股市大跌導致港股大跌再牽連A股中同時擁有AH股的股票大跌,形成了對中國股市的間接聯動。這個原因對中國股市造成負面影響是肯定了,因為AH股的股票在中國基本上都是權重股,權重股下跌股市不可能獨善其身,首先,受次貸危機影響最重的是銀行板塊,以中國銀行為例,該公司在次貸危機中直接損失高達70億人民幣,而由此引發的國家調低該公司貸款額度200億人民幣是後續影響,而存款准備金率再次上調0.5個百分點,根據專家估算這會直接造成銀行的業績縮水15%以上,而銀行業受此重創,機構分析專家卻對外宣稱這不會影響銀行業的後市看好預期,既然不影響金融板塊的盈利預期,那為什麼在機構大力穩定散戶繼續持有金融股的同時,最新的基金報表卻顯示基金在大量出貨金融類股,很多金融類股的主力在這段散戶猶豫的時間內基本上大多數籌碼拋售完畢,僅剩少量的籌碼了。他們的目的很明顯了,散戶搶著和他們出貨,基金怎麼可能這么順利的就全身而退,而次級債負面受影響第二位的是地產板塊,近期部分地區的房價快速下挫,負面影響後市還會繼續擴大,和房地產相關的板塊都會直接或間接的陸續受到負面影響,而相關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將大打折扣,所以近期房地產的很多股也成為主力資金陸續撤離的跡象,該板塊後市總體來說也是不很樂觀.其次是出口佔主要盈利渠道的公司將直接受到美國經濟衰退的負面影響,而鋼鐵板塊,有色板塊,電力板塊等受國家負面政策的影響的板塊,近期也有部分股已經出現主力階段性出貨的跡象,和前期的預期一樣,這幾個板塊將出現嚴重的分化,二、三線股可能成為主力資金拋售的對像,因為他們的盈利能力不佳,在長期的宏觀政策下可能一蹶不振,主力也有所察覺開始提前撤離。 所以說外圍股市大跌只是表面的誘因,(其實根本不能對中國股市造成致命影響,都是機構順勢而為換股造成的)機構不停的強調這個原因是為了掩護他們的資金出局換股的真正意圖。 2、獲利回吐:最新的調查顯示07年介入的散戶虧損的高達94%,錢到哪裡去了,機構包里去了,獲利回吐也是機構獲利回吐(換股)這個原因說到底就是和1一樣的。 3、大小非解禁、新股發行、再融資:這個問題是可以直接影響到中國股市的運行的,大小非解禁現在雖然對資金面造成了壓力但是還沒到最嚴重的時候,不足以對股市造成致命的影響,而真正要注意安全的是7月和12月,7月解禁將達到145.07億股,12月將達到134.75億股!而新股IPO發行確實會對資金面造成壓力,但是後期的新股發行可能散戶要注意迴避中國石油這類的超級大盤股,如果上市前機構唱得太好聽了說要重倉配置,那就想想中國石油吧。要防止機構再次故技重施!而平安的巨額再融資暫時只是平安單方面的一相情願,從機構的態度來說就比較明顯了,機構大量清倉了結平安和人壽就是對該巨額融資的回應,後市就算該融資金通過了國家的允許,可能不會是1600億之巨,會少很多。 4、創業板塊:客觀來說創業板基本都是些小市值的股票,不會對股市資金造成太大的抽血作用,就算影響也只是心理層面的影響。 5、緊縮政策:前面就已經談到過,緊縮政策會對股市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具有指向性,部分金融、地產、有色、鋼鐵、石化等政策長期負面影響的股確實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從基金撤退後進入的板塊(中小板、化工、醫葯等板塊)來看,他們並沒有放棄中國股市,只是換股而已,由於撤退的這些板塊只要你稍微留意下就能知道主力撤退後大盤會受到什麼嚴重的打壓,主力撤退的這幾個板塊幾乎全是權重股,這就是真正導致大盤暴跌的原因,而高位接籌碼的散戶風險巨大,沒有主力資金推動的大盤股靠散戶是很難推動走得很遠的。 穩健的投資者應半倉介入被誤殺的業績優良具有成長性的股了。 只要你手中的股不是這次大跌主力在大量出貨的部分金融,地產,鋼鐵,有色,石化和部分炒作過度的奧運,農業,糖鹼漲價股和垃圾股,就是安全的,暫時不要慌。 一二月份主要是蓄勢震盪期,主力忙著換股調倉,還不會發動大行情。主要以清洗散戶為主,大跌也是主力資金人為造成的。昨天更是變本加厲,散戶已經出現恐慌性的拋盤,主力資金的目的也達到了,只要主力籌碼沒吃夠,換股沒完成,散戶沒出局,大行情就不會產生,而部分主力持續減持的個股請散戶在該股沖高時止損,一般主力出局後該股就很難有什麼作為了! 可以說這次大跌就是主力的陰謀而已,借各種不利的消息,順勢殺跌,打低股價順便調倉,一舉兩得,如果沒有利空消息,主力資金就沒有借口隨意大幅度打壓大盤,他們也怕惹怒政府要求股市穩定的夙願,而現在正好,全球股市大跌,存款准備金上調,平安擴容,股制期貨和創頭板塊可能提前上市等傳聞就成了主流資金名正言順的打壓大盤和股票的借口,反正股市大跌的責任,就落不到主力的頭上了,自然有很多事情順便背黑鍋,而真正的黑手和意圖就被掩蓋起來的。 2008年的股票將會嚴重分化!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請遵守價值投資的理念才能保證08年的利潤穩定最大化!反復的大幅度波動是主力資金調倉導致的,所以現在散戶要做的是在主力發動08年大行情前提前進入業績優良具有成長性且,主力資金重倉的股票,如果現在仍然不選擇那些將來的潛力股仍然去追逐垃圾股,一旦行情放動,散戶可能會錯過大盤的主升浪,利潤成了最小化,輸在了起跑線上。 由於支撐股市繼續上揚的眾多原因仍然在,所以,現在的波動是主力資金的短期行為而已,08年大行情8000點不是夢!但是要上10000點我認為可能性不大!今年下半年大盤到達8000後請注意風險,建議改為半倉操作,規避風險!二、三月份應該是很多業績預期良好的股業績浪的最好的階段。而真正要談風險較大的月份,四月份的風險應該才是最大的,業績浪差不多到那個時候有褪潮的趨勢了,個股的分化將迅速加大。股市長期的記錄也顯示四月才是應該留意的一個月,在該月要把部分業績提前透支的股票換掉!奧運會可能會成為股市的分水嶺但是不是股市的結束! 其實不存在牛市是否結束的擔憂,股市有漲就有跌這是規律,如果08年最高沖到8000了,那奧運後經過調整跌到5500左右,經過一定時間的沉寂後,中國股市還會去挑戰新的高點,只要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沒有停步,中國的股市也不會止步,當很多年後中國股市站在20000點高位的時候,可能我們才會發現原來8000點只是中國股市征途上的一個歇腳點。 而人們應該最關注的行業主要還是,奧運、消費類、軍工、3G、醫葯、化工和受國家政策長期利好的環保以及農業、新能源、,而鋼鐵、紡織、有色、地產、電力、石化....等由於受國家政策的長期利空,將受到很大的打壓。請緊跟投資的主流,這樣才能收益最大化! 人們應該最關注的板塊最新態勢補充!2008年1月29日 中國大型客機公司有望在兩會前成立的預期,可能會誘發游資對相關利好公司的炒作,既然是游資參與的炒作都是比較短的行情,請注意風險。 安全提示:(游資的特點就是找到題材後快速建倉拉高後就出貨,講究的是快進快出,散戶追高的風險很大,現在很多這方面的股漲幅已經超過100%游資獲利豐厚,他們出貨的速度很快,一、兩天內就能出完)現在這些板塊中近期受游資猛攻的農業類和奧運類,化肥、鹼、糖類漲價等各類題材炒作的「很多股」近期有主力已經在大量出貨了,不適合追漲了,風險太大,散戶請謹慎追高這類部分主力在出貨的股風險大於利潤! 基本上每年2月到4月之間都能產生比較好的業績浪持續時間也比較久是大盤的主浪的驅動能量這和上面談到的純粹游資推動的題材行情差別很大!現在基本上要把選股重心從前期的爆炒農業、奧運、化肥、軍工、糖、鹼、鉀肥漲價的短線題材炒作,逐漸提前轉移到業績優異的股中,為隨時可能爆發的業績浪提前布局了,這樣才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而電力板塊由於國家最近宣布將對電價進行長期的限價措施,這對該板塊是利空消息,調低對該板塊的盈利預期! 由於尚福林公布爭取上半年將把創業板塊推上市而引發的游資對創投板塊的狙擊行情是否具有持續性還有待觀察,請散戶朋友謹慎追高! 這段時間金融和地產和部分鋼鐵股成為基金減倉的重點板塊,我在替股友分析時發現部分股主力在階段性出貨,請股友盡量避免介入相應的股票,謹慎參與。 如果你是短線投資者,建議股市走穩了再介入,如果是長線投資者,這次因為連續大跌而被錯殺的業績好主力較強的長線股票,可以逢低介入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操作,祝你好運!

Ⅲ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3)中國經濟股票分析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Ⅳ 簡要分析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我國經濟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求答案

股市是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市的興衰反過來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股市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因素都將對股市及股市中存在著的各種股票發生顯著作用。對這些作用,股票投資者和分析者必須做到瞭然於胸,不然,他們就沒法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分析宏觀經濟面對股市的影響,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
應當看到,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是因為股市股價的漲落包含著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
根據經濟循環周期來進行股票投資的策略選擇是:衰退期的投資策略以保本為主,投資者在此階段多採取持有現金(儲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證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資損失,以待經濟復甦時再適時進入股市;而在經濟繁榮期,大部分產業及公司經營狀況改善和盈利增加時,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進的散戶,往往也能從股票投資中賺錢。
當然還在有例外現象不時發生,例如,一般情況是企業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於企業擴大規模而希望增資的景氣的時期,資金會大量流入股市。但卻出現有蕭條時期資金不是從股市流走,而是流進股市,尤其在此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景氣而擴大財政支付,公司則因為設備過剩,不會進行新的投資,因而擁有大量的閑置貨幣資本,一旦這些資本流入股市,則股市的買賣和價格上升就與企業收益無關,而是帶有一定的投機性。此外,投資股票除了要洞悉整個大市場趨勢外,還要了解不同種類的股票在不同市況中的表現,有的股票在上漲趨勢初期有優異的表現,如能源、(機械、電子)設備等類的股票;有的卻能在下跌趨勢的末期發揮較強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業股、消費彈性較小的日用消費品部門的股票。總之,投資者還應該考慮各類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況下作出具體選擇。
國民經濟形勢的好壞決定了投資的主觀願望。在國民經濟形勢比較景氣的年份,國民收入中用於積累的份額多,投資所需的資金與物資都有保證,投資的效益也較高,使投資者對投資的前途持樂觀態度,因而投資的願望就容易產生;反之,經濟形勢不好的年份,國民收入中大部分數額要用於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至於下降和維持社會簡單再生產,投資缺少物質和資金條件,投資前途黯淡,投資願望就不易產生。
國民經濟形勢制約著投資實現的客觀條件 投資要在經濟大環境中進行,受這個大環境的調節支配。
不同的經濟氣候對投資有不同的影響,從而使得投資者必須按經濟運行的要求對自己的投資戰略與行為進行調整與安排。就最簡單的來說,國民經濟會表現為繁榮景象和衰退形勢,在這不同的情況下,將促使影響國民經濟重要變化的各種關鍵因素的變數,例如利率與物價會發生提高或降低的變動。
投資者在這種不同的環境中的投資活動,勢必要受到重大影響,而不得不作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和安排,以謀求發展或生存。因此投資者必須對宏觀的國民經濟形勢作出適當的分析。
投資者進行投資所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投資對象與投資時機的選擇。投資者總希望把資金或資源投入到效益好、風險低、前途光明的部門或行業中去,同時也總希望能把握最佳投資時機,以期獲取最大利潤。與之相適應,投資者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主要應從兩個層次上進行:
第一個層次是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它大致處於經濟發展的哪一階段、未來發展的大致方向,目的在於為決定是否投資與何時投資提供依據。
第二層次是對國民經濟形勢進行產業分析,比較各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地位,明確各產業對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及各產業各自的發展趨勢,為選擇投資對象確定大致的方向。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介紹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技術。

Ⅳ 中國經濟學家如何評說中國股市

有人說,如果想讓一個經濟學家尷尬,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他去預測中國股市。
先前,中國經濟經歷了「黃金十年」,中國股市卻更多時候是在漫漫熊途中度過的;相反,在實體經濟持續下行的情況下,自從去年7月份開始,中國股市卻經歷了一輪令人瞠目結舌的暴漲,一舉從全球表現最差股市成為全球最亮麗的股市。盡管今年上半年政府動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實體經濟增長企穩,但依然無法支撐目前的股市。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在兩個不同的軌道上運行。
中國股市的這種「不食人間煙火」,讓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無法理解,也很難用正常的經濟學邏輯去解釋。
資金和信心通常是支撐股市繁榮的兩大因素,兩者缺一不可。縱觀世界經濟歷史,大牛市一般都出現在經濟繁榮期末期,也就是所謂的「蕭條牛」,最為典型的是美國大蕭條之前的牛市。在經濟繁榮的末期,長期的經濟繁榮使得股民能夠懷有向好的心理預期,不僅如此,經濟在告別飛速發展之後,實體經濟開始下滑,在資本的趨利性驅使下,此時實體經濟的資金容易流向資本市場。
但是,縱觀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發現中國股市繁榮的出現既不是實體經濟正繁榮時候,也不是出現在實體經濟繁榮期的末期,實體經濟沒能成為中國股市的晴雨表。
為什麼A股沒有反映經濟周期,沒能夠成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呢?
一方面,從交易所與上市公司類型來看,持有在上交所的上市公司的收益率是最差的,因為在上交所上市的大多為大國企、傳統產能過剩的行業,相比之下,深交所因為有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收益率的表現要好很多。
另一方面,從實體經濟來看,當下中國經濟結構向消費轉型,壯大的中產階級群體對消費升級的需求與日俱增,對應的公司是數碼、空調、餐飲、生活服務等。但是,限於IPO和上市後定增的審批制,這些公司上市與增發的難度要大很多。以至於股市中上市公司的結構並沒有反映經濟,也就輪不到股票投資人選出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以優秀的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需要資本,同時,資金需要投資實業項目以獲取投資收益,股市成為他們之間的最重要的連接器。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說「資金進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充分地發揮出中國股市的投資功能,而不僅僅只是具備原有的融資功能。讓投資人用錢來為上市公司投票,選出價值被低估的股票,這樣一來,才能使得股市中上市公司的結構反映到實體經濟。
要使得中國股市能夠反映經濟周期,就需要依靠扎扎實實的制度建設,縮小與發達國家資本市場之間的差距。應該腳踏實地,清醒地應對各種問題,夯實股市發展的制度基礎。具體說來,一方面,需要加快注冊制改革的步伐,放開新股發行和股票增發的管制,充分地發揮出中國股市的投資功能,從而使得上市公司的結構與經濟增長的方向相符;另一方面,需要好的激勵機制去獎勵那些績優企業,也需要好的懲罰機制去懲罰那些績劣企業,對於退市和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不能人浮於事。

Ⅵ 2001-2005年,中國股市為何下跌,與經濟走勢相背

2001--2005年中國股市的下跌,是因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又一次巨大的變革,那就是國有股減持,中國股市為了承受這次巨大的歷史使命而彎下腰,因為那時的股市規模太實太小了,中國股民的力量太單薄了,市場還沒有真正的成長起來!就象是一個12歲的小孩承擔18歲孩子的活,有點太累了!

Ⅶ 概括下09年中國股市總體情況

2009年的經濟走勢很大程度取決於政策的調整情況。從三大需求分析,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一)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升級潛伏減慢可能

受股市走弱影響,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速減緩;隨著企業困難增加和勞動工資成本的提高,就業增長預計也將受到一定影響,並進而影響居民收入增長。經濟趨冷的苗頭,可能會從多方面影響到居民的消費信心,改變居民的消費預期。考慮到目前買房需求的變化,油價提高和用車條件的變化對家庭買車需求的影響等,應該注意未來消費需求增長放緩、消費結構升級步伐放緩的問題。這個問題一旦發生,其影響鏈條很長,會從終端需求逐步向上游產業傳遞,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比較長時間的調整。

(二)房地產投資和企業投資潛伏減慢的可能

2008年中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同比和環比漲幅均呈現持續回落態勢,深圳等部分特大城市房價,出現了明顯下降。這一變化引起了普遍的看跌預期,導致住房銷售量減少。從當前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看,預計這一態勢會進一步發展。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問題,必須加以控制,但也要注意大漲之後出現大落的可能。如果僅僅由市場進行調節,預計未來住房市場將繼續低迷,加上貸款緊縮因素,估計會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因現金流斷裂而陷入困境,房地產業有可能進入周期性調整。由於房地產建設周期比較長,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調整一旦開始,預計會持續較長時間。這一情況必然會影響到房地產投資增長。

受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勞動力工資成本提高,融資困難和融資成本提高,節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成本增加較為明顯。另一方面,隨著總需求增幅放緩,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提高產品銷售價格轉移成本上升壓力的空間有限。2008年家電產品、轎車產品等醞釀的提價活動最後都沒有實現,相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價格水平還有所下降。綜合這兩方面情況,企業的經營困難比較突出。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9.4%,增幅較上年同期降低了近10個百分點。企業利潤減少,經營困難加大,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能力,進而影響到企業投資的增長。

近年來的投資調控,重點控制政府主導的行政性投資,投資增長更多的依靠市場引導的投資。房地產和企業投資是市場引導投資的主體,其中房地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五分之一強,企業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也較大。這些投資增幅下降,預計對全部投資增長將產生明顯影響,因此,2009年投資增長有可能明顯下降。

(三)外貿出口增長速度可能繼續降低

受金融問題的影響,美國實體經濟在2009年可能顯現走弱態勢,就業與收入增長的問題將進一步發展,美國市場需求將進一步疲弱。受美國金融問題和經濟問題的影響,預計歐盟和日本經濟也會呈現走弱態勢,而且可能先於美國。受此影響,國際市場需求也將進一步疲弱。受財政赤字擴大的影響,美元可能繼續走弱。這些都會對中國出口形成不利影響。經過2008年各類因素變化的洗禮,中國出口企業開始調整升級,並取得一定效果,但出口企業面對的困難仍然很多,如果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收縮,人民幣繼續升值,預計對出口仍將形成較大制約。綜合這些情況,預計2009年出口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減慢。特別在美國經濟出現較大問題並帶動世界經濟進入衰退過程時,預計出口增長下降的幅度將比較大。

綜合對三項需求變化的分析,如果放任自流,由市場自發調節經濟發展態勢,則2009年中國經濟可能表現為繼續下調的趨勢,若外部經濟環境發生大的變化,與國內諸因素組合,則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出現較大幅度回調。

三、要充分估計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

綜合分析各種主要影響因素和國際經驗,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經濟已經並將繼續呈現二戰後一些國家曾經出現的那種「趕超型」發展,經濟持續保持較高增長,三次產業產值結構、就業結構、城市化率、居民消費結構和水平等將加快趨近發達國家的特點。從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進程分析,自2001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消費結構升級和技術創新共同推動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雙加速的階段,預計將持續較長時間。2003年以後,中國經濟已經連續5年快速增長,2008年,在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累積作用和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下,經濟出現了高位回調的變化,這一變化對於將這一輪經濟較快增長更長時間的保持下去,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應該看到,支持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仍然存在,包括資金、勞動力、技術等要素保障水平較高,國內消費投資市場繼續拓展的空間仍然很大,我們已經積累了較為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只要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和調節的時機,就能夠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在世界經濟走低的背景下繼續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總體態勢,並對世界經濟形成積極拉動。

首先,國內消費市場拓展空間巨大。中國是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比較,居民生活水平比較低下,改善生存狀態的要求比較普遍。在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支持下,預計在汽車、住房等方面的需求會持續擴大。與巨大的人口規模、巨大的城鄉之間轉移的人口規模聯系,可以認為中國未來消費市場拓展的空間十分廣闊。

其次,國內投資增長潛力巨大。就業壓力和改善現狀的迫切願望,形成了高漲的投資熱情;房地產、汽車工業發展帶來的產業規模擴大、產業內部聯系深化以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等變化,為投資提供了廣闊空間;巨大的國民總儲蓄和國外投資,為投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在這些因素支持下,國內投資增長潛力巨大。

第三,國內資產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願望十分迫切,必然推動住房需求不斷擴大;需求必然拉動住房建設、城市建設不斷擴大,因此,房地產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房地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股票市場方面,隨著國民總儲蓄的不斷增加,尋求投資的資金數量不斷增加,規模巨大;隨著工業化、城市化持續快速推進,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資產質量會不斷改善;隨著股市的自身調整和基本制度規則的完善,監管的完善,股市投資活動的規范性將不斷增強,風險趨降;隨著股份制改革的推進,體制機制完善會支持股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因此,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發展前景都十分廣闊,中國的資產市場還是十分年輕的、成長性非常高的市場。

第四,政府的宏觀調控經驗不斷積累,宏觀調控在穩定經濟運行,防止大起大落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一輪經濟較快增長動力十分強勁,但並未出現經濟全面過熱,相反,出現了持續5年的較高增長。這表現了宏觀調控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突出。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既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是主動調控的結果。針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宏觀調控政策及時作出反應,包括調整貸款額度,下調貸款利率和部分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率;降低高新技術企業和微利小企業的所得稅率,對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貼息和擔保;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徵收辦法等。這些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改善股市投資環境都有積極作用。

Ⅷ 你對未來1-2年內中國股市如何預測,基本走向分析

在2009年如何看待由美國引發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是機遇,還是災難?不同的結論會產生不同的對策,不同的對策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這對正處經濟崛起關鍵時刻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

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

Ⅸ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嗎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理論上來講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可以超前的反應經濟預期,但在實際當中並不是這樣的,中國的股市還不完善,中國十幾年來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股市的走勢和經濟的走勢並不一樣,比如說2008年金融危機中,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9%,但是中國股市卻大跌了60%,從這點上來說中國經濟和股市股指並沒有直接聯系,股指的漲跌對經濟並沒有直接影響,但是長期影響是一定有的,只有當中國股市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市場後,股指對經濟的反映意義才比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