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意味著什麼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這意味著交易員們正在定價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從當前水平漲至1.6%,或者從目前水平大幅回落至1%。此外,期權市場還表明利率升高的風險也有所增加。
經濟樂觀向好,這對於債券是利空的。債券是固定收益產品,收益率可以理解為機會成本,當經濟趨好的時候,拋債券買股票,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攀升。
而在經濟向好大背景下,通脹預期也來了。衡量通脹預期的美國10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升至2.223%。同時,大宗商品市場非常繁榮,春節假期間,國際鋁、銅為首的大宗商品持續大幅上漲,多數品種飆升至六年以來最高水平。
尤其是銅,花旗很樂觀,將未來0-3個月上調至9000美元/噸,6-12個月上調至10000美元/噸。另外,美油收復60美元關口,ICE布油拿下64美元高位。
債券價格和通脹是負相關關系。預期通脹上升,債券票面利率一致,債券變得不那麼值錢了,價格下跌,表現為收益率提升。
B. 收益債券的高收益債券
你好,高收益債券(high-yield
bond)主要指評級在投資級以下或不具有評級的公司所發行的債券,通常以高票息或低折扣作為信用風險補償,因此相較於一般的投資級債券具有更高的潛在收益,又被稱為非投資級債券、投機級債券或垃圾債券。根據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對債券信用等級的劃分,穆迪債券評級Baa3以下,標普和惠譽債券評級BBB-以下的債券為高收益債券(參考下表)。高收益債券往往具有較高的違約風險,之所以能夠吸引投資者,是因為其具有比一般信用債券更高的收益率,投資機構如能較好地進行組合,收益不僅能夠覆蓋風險,還可能獲得巨大的投資利潤。
C. 為什麼高收益債券風險很高,卻能在美國資本市場上風靡一時
通常以高票息或低折扣作為信用風險補償。
此相較於一般的投資級債券具有更高的潛在收益。
債券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借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
D. 美國非金融企業中債券比例高於股份,而中國卻是股份高於債券原因
因為中國的債券市場遠沒有美國發達。很多企業債券很難賣出去或很難體現其正常價值:
1,二級市場流動性比較
美國債券二級市場是以場外交易為主的交易市場,自由的交易模式和雙邊報價商制度給市場帶來了活躍的氛圍和良好的流動性.同時,電子化交易系統的普遍應用也進一步提高了二級市場的交易效率.2006年,所有債券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現券)約9417億美元,是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日均股票交易量(約688億美元)的十三倍之多.從各類型債券的交易規模看,由於國債二級市場是美國貨幣當局實施貨幣政策的主要場所,是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業務的主要
操作手段,因此交易最活躍的是以國債為主的政府債券,其日均交易量在5545億美元;其次是以政府支持機構發行為主的抵押支持證券和資產支持證券,日均交易量在2518億美元左右;聯邦機構債券,公司債券和市政債券的交易不活躍,分別只有788億美元,210億美元和169億美元.從各類債券的年換手率(現券年交易量/債券年末存量)來看,2005年國債的換手率達到了33.01倍
公司債券聯邦機構債券場外市場分為銀行間和商業銀行櫃台市場.由於交易所市場和商業銀行櫃台市場的存量和交易量均較小,銀行間市場占據了債券市場存量和交易量的90%以上規模,因此本文我們考察的流動性主要針對銀行間市場.
根據中央國債登記
央票交易最為活躍,日均交易量122.65億元;其次為政策性銀行債和記賬式國債,日均交易量65.40億元和43.49億元;企業類債券交易清淡,其中短期融資券和商業銀行債日均交易量19.93億元和9.71億元,其餘的如企業債,證券公司債,非銀行金融機構債等則日均交易量不滿1億元.從換手率指標來看,目前我國債券市場流動性最好的債券品種為短期融資券,央票和商業銀行債,其換手率均在1倍以上,分別為2.02,1.51和1.38倍;其次為政策性銀行債,其換手率為0.93倍;國債的換手率水平較低,僅有0.41倍.我國債券市場整體換手率水平為0.91倍,是美國債券市場的十分之一.
2,債券種類比較
在美國債券市場中,以企業為發行主體的債券產品已經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包括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內的企業直接債務融資工具佔了債券市場整體規模的60%以上.
2005年,抵押支持債券和資產支持債券余額共78708億美元,占市場可流通余額的31.08%;公司債券余額49899億美元,占市場可流通余額的19.70%;聯邦機構債券余額26039億美元,佔比10.28%.美國政府類債券余額則排在公司類債券之後,佔到債券市場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不到,2005年可流通余額為63928億美元,佔比25.24%(其中國債余額41658億美元,佔比16.45%;市政債券余額22270億美元,佔比8.79%).
3,國債的持有結構比較
從美國國債市場投資人的構成結構來分析,截至2005年底,外國及國際機構持有美國國債的比例最大,持有量2.20萬億美元,佔美國國債可流通余額的52.15%;美國貨幣當局和各類養老金分別位居二,三位,各持有國債0.74,0.28萬億美元,佔到可流通余額的17.60%和6.70%. 美國國債之所以呈現出外資大量流入的特點,是由美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所決定的.美國的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和儲蓄不足是令其宏觀當局棘手的三大經濟難題,而國債供求則與後兩者有直接關系.小布希上台以來,美國財政部為彌補巨額財政赤字,不得不發行大量國債,而國內儲蓄不足又迫使其轉向國外融資,從而每年有大量外資流入美國債市.1985年,外國及國際機構僅持有美國國債2264億美元,佔美國國債市場的15.90%;20年後外國及國際機構持有的美國國債余額猛增到了原來的10倍,佔到了市場份額的1半以上.
我國國債市場,由於外資機構參與程度較低(2005年底,在銀行間債券市場5508家機構中,外資銀行在華分行一共45家,佔比0.82%,國債持有餘額27.77億元,佔比0.10%),投資人構成結構主要呈現出本土化和機構化的特點.截至2005年末,商業銀行類機構國債持有量最大,持有16522.63億元,占國債可流通余額的61.92%;其次為特殊結算成員(包括人民銀行,財政部,政策性銀行,交易所,中央國債公司和中證登公司等機構)持有國債6399.83億元,
佔23.99%;保險類機構排名第三,持有國債1693.94億元,佔6.35%.
4,債券市場規模比較
美國債券市場可流通債券規模總量較大,債券品種發展較為成熟.截止到2006年3月底,美國債券市場可流通余額達25.87萬億美元(不含1年以內的短期票據),相當於同期我國債券市場可流通余額的26.32倍(按照1:8的匯率),且總體規模增長速度比較平穩,年均增長率9.10%.自1985年開始,市場可流通的債券品種就比較豐富,包含國債,市政債券,抵押支持債券和資產支持債券,公司債券,聯邦機構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
市政債券國債抵押支持債券公司債券聯邦機構債券貨幣市場工具資產支持債券數據來源:美國證券業協會注:2006年數據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
根據中央國債公司的統計,截至2006年末3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可流通債券余額7.86萬億元,但整體規模增速較快,年均增長率達42.31%.債券品種主要為國債,中央銀行債,政策性銀行債,企業債,商業銀行債,非銀行金融機構債等.2005年,企業短期融資券,國際機構債和資產支持證券(2006年上市流通)等作為債券市場的創新品種首次向市場推出,但總量規模仍相對較小.
另一方面,債券市場余額與GDP的比重也能反映出一國債券市場的容量和整體的償債能力.美國債券市場可流通余額/GDP的比值整體水平較高,1997年為1.54,2005年上升到1.99;我國的數據是,1997年該比值為0.06,2005年提高到了0.38.這表明,我國債券市場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存量規模仍有進一步擴大的潛力.
E. 為什麼美國金融企業發行的債券比股票還多呢 這么做是為了什麼
因為美國的公司比較好,一般年化收益最低都在8%左右,贏利強,發行股票會攤薄原有股東的贏利,對成長良好的公司來說,發行債券對公司的成長更有利。
就相當於國內現在借的低息貸款,為什麼不挑這個呢
F. 根據美國資本利得稅的情況,分析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發放對股東稅負所產生的影響。
西方股利政策理論存在兩大流派:股利無關論和股利相關論。前者認為,股利政策對企業股票的價格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後者認為,股利政策對企業股票價格有較強的影響,財務學家們從稅賦因素和信息不對稱因素展開研究,各自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理論,為企業股利支付模式的選取提供理論指導。
一、股利無關論
股利無關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Modigliani和財務學家Miller(簡稱莫米)於1 96 1年提出。莫米立足於完善的資本市場,從不確定性角度提出了股利政策和企業價值不相關理論,這是因為公司的盈利和價值的增加與否完全視其投資政策而定,企業市場價值與它的資本結構無關,而是取決於它所在行業的平均資本成本及其未來的期望報酬,在公司投資政策給定的條件下,股利政策不會對企業價值產生任何影響。進而得出,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為其資本結構的線性遞增函數。在此基礎上,莫米又創立了投資理論,企業的投資決策不受籌資方式的影響,只有在投資報酬大於或等於企業平均資本成本時,才會進行投資。莫米的股利無關論的關鍵是存在一種套利機制,通過這一機制使支付股利與外部籌資這兩項經濟業務所產生的效益與成本正好相互抵消,股東對盈利的留存與股利的發放將沒有偏好,據此得出企業的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無關這一著名論斷。但是莫米理論是建立在完善資本市場假設的基礎之上,這包括(1)完善的競爭假設,任何一位證券交易者都沒有足夠的力量通過其交易活動對股票的現行價格產生明顯的影響;(2)信息完備假設,所有的投資者都可以平等地免費獲取影響股票價格的任何信息;(3)交易成本為零假設,證券的發行和買賣等交易活動不存在經紀人費用、交易稅和其他交易成本,在利潤分配與不分配、或資本利得與股利之間均不存在稅負差異。(4)理性投資者假設,每個投資者都是財富最大化的追求者。這一假設與現實世界是有一定的差距。雖然,莫米也認識到公司股票價格會隨著股利的增減而變動這一重要現象,但他們認為,股利增減所引起的股票價格的變動並不能歸因為股利增減本身,而應歸因於股利所包含的有關企業未來盈利的信息內容。
從某種程度上說,莫米對股利研究的貢獻不僅在於提出了一種嶄新的理論,更重要的還在於為理論成立的假設條件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在莫米的完善市場假設中,兩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市場特徵是:
(1)沒有稅賦或交易成本;
(2)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信息分布是對稱的。後來的研究大多圍繞著這兩個假設進行。在考慮稅賦因子之後,可以檢查現實世界中股利政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而在引入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後,則可以從代理理論和信號理論兩個角度對管理者制定股利政策的動因進行深入分析。其中,稅賦因子對股利政策影響集中體現在除權日的股價反映中,而不對稱信息的影響則反映在股價對股利宣告的變動中,這使得財務學家們可以通過對除權效應和宣告效應的實證研究來檢驗各種假說。
二、股利稅賦效應
在考慮稅賦因素,並且是在對股利和資本利得徵收不同稅率的假設下,布倫南創立了股價與股利關系的靜態模型,由該模型得出,股利支付水平高的股票要比支付水平低的股票有更高的稅前收益,即股利政策不僅與股價相關,而且由於稅賦的影響,企業應採用低股利政策。而奧爾巴克經過嚴密的數學推導,提出「稅賦資本化假設」,這種觀點的主要前提是,公司將現金分配給股東的唯一途徑是支付應稅股利,公司的市場價值等於企業預期支付的稅後股利的現值,因此,未來股利所承擔的稅賦被資本化入股票價值,股東對於公留存收益或支付股利是不加區分的。按這種觀點,提高股利稅負將導致公司權益的市場價值的直接下降。
一般而言,稅賦對股利政策的影響是反向的,由於股利的稅率比資本利得的稅率高,而且資本利得稅可以遞延到股東實際出售股票為止。因此,投資者可能喜歡公司少支付股利,而將幾年的盈餘留下來用於投資,而為了獲得較高的預期資本利得,投資人願意接受較低的普通股必要的報酬率。因此,在股利稅率比資本利得稅率高的情況下,只有採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才有可能使其價值最大化。
三、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論與信號傳遞理論
這一方面的研究發端於70年代信息經濟學的興起。在信息完備的基本假設之上,市場中的價格機制是萬能的,能夠准確地確定企業的市場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變成了一個生產現金流的黑匣子,公司的決策制定者被非人格化,純粹為委託人的最大利益服務。而在現實中,作為經濟行為人,決策制定者必然也存在著自身效用最大化動機,企業的財務政策往往是相關各方利益沖突的一種協調。否認這一點,就不可能對各種財務政策的制定動因作出切合實際的分析。信息經濟學對古典經濟學的一個重大突破是拋棄企業非人格化假設,代之以經濟人效用最大化假設,這一變化對股利政策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借鑒不對稱信息的分析方法,財務學者從代理理論與信號理論兩個角度對這一問題展開了研究。
1 .代理理論始於詹森與麥克林有關企業代理成本的經典論述,他們將由代理沖突所產生的代理成本歸納為三種:委託人承擔的監督支出,代理人承擔的擔保性支出以及剩餘損失。如何設計有效的激勵機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從而確保委託人利益得以實現,是代理理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詹森與麥克林率先利用代理理論分析了企業股東、管理者與債券持有者之間的代理沖突及其解決措施,從代理關系角度對困擾財務學家的融資問題作了新的闡釋,認為股利政策有助於減緩管理者與股東之間,以及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沖突,也就是說,股利政策相當於是協調股東與管理者之間代理關系的一種約束機制。股利政策對管理者的約束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投資角度看,當企業存在大量自由現金時,管理者通過股利發放不僅減少了因過度投資而浪費資源的傾向,而且有助於減少管理者潛在的代理成本,從而增加企業價值,它解釋了股利增加宣告與股價變動正相關的現象;另一方面,從融資角度看,企業發放股利減少了內部融資,導致進入資本市場尋求外部融資,從而可以經常接受資本市場的有效監督,這樣通過加強資本市場的監督而減少代理成本,這一分析有助於解釋公司保持穩定股利政策的現象。因此,高水平股利支付政策將有助於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但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外部融資成本。因此最優的股利政策應使兩種成本之最小化。
2 .信息傳遞理論認為,不對稱信息導致逆向選擇問題,使得交易雙方難以達到帕累托最優。在這種情況下,代理人如能選用某種信號來將其私人信息揭示給委託人,委託人在觀測到信號後才與代理人簽約,就可以根據產品的質量進行相應的定價,從而改進帕累托效率,這就是信號傳遞。信號傳遞的幾個基本要素:(1)信號成本,在賴利看來,只要傳遞信號的意願導致了決策者採取不同於那些充分信息下的最優決策,信號成本就會發生。因此,信號傳遞的成本是偏離理想狀態下最優的策略的成本,即機會成本。(2)信號效益。(3)信號特徵。
在資本市場中,如果價格沒有反映所有信息,尤其是那些還不能公開獲得的信息,那麼管理者就有可能通過財務政策向市場傳遞信號以重新調整股票價格。信號傳遞理論在財務領域中的應用始於羅斯的研究,他發現某個擁有大量高質量投資機會信息的經理,可以通過資本結構或股利政策的選擇向潛在的投資者傳遞信號。受股利宣告日的股價變化與股利支付水平的變化是正相關的這一事實的啟發,信號傳遞理論認為股利變化必然是向投資者傳遞了有關企業價值的信息。巴塔查亞率行在股利研究中建立了股利顯示信號模型,模型假設股東擁有不為投資者所知的有關企業價值的私有信息,而股利政策的存在有助於降低這種不對稱信息程度。米勒與洛克將股利與融資、投資問題結合起來,建立了凈股利傳遞信號模型。在米———洛模型中,管理者對企業當前收益知道的信息要比投資者多,並通過股利分配向投資者傳遞有關當前收益的信號,後者根據收到的信號判斷企業的當前收益,由此預測未來收益,進而確定企業的市場價值。總之,股利的支付具有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功能。
四、股利政策理論在我國現實中的應用
在我國,無論是股權結構還是市場健全程度均與西方發達國家差別甚大。首先,我國上市公司多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成,國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著絕對控股地位,從而造成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兩權分離尚不徹底。我國國有股不具有人格化代表,並非終極所有者,缺乏監督管理者的動機,而關繫到切身利益的社會公眾股所佔比例小,極為分散,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影響公司決策的。其次,我國市場力量不足以解決公司中的代理問題。投資者難以依靠市場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此外,我國負債形式單一,多為銀行借款,而銀行也是典型的國有企業,其本身的代理問題也較嚴重。因此,股利政策理論在我國的應用應有所修正。我們認為:
1 .對於當前我國股利政策的代理分析,應當圍繞社會公眾股——國有股——管理者這種代理關系進行,而不能象西方發達國家那樣以債權人——股東——管理者為中心分析代理關系。
2 .從代理關系分析,在我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存在利用現金股利轉移公司現金的傾向,而社會公眾股則偏好公司管理者發放股票股利以獲取資本利得,公司管理者也願意發放股票股利將現金留存於企業造成過度投資。因而現實中的股利政策應取決於三種力量的制衡。
3 .從信號傳遞理論看,股利政策的優化即是在傳遞當前收益所能實現的效益與放棄投資方案所導致的損失之間的權衡。在我國,由於市場尚處於非有效階段,股價嚴重偏離企業業績,股市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還不明顯,公司管理者缺乏對投資者揭示私有信息的動機,因而股利政策傳遞信號的機制還不健全。
G. 美股行情怎麼樣
美股經歷9年牛市,目前在高位,美國經濟強勁復甦後出現增長乏力的跡象,後事如果美國經濟出現下滑,股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H. 油價下跌為何導致股票上漲呢
首先應分析低油價的影響。
油價的下跌既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影響。能源類股的暴跌、美國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重新抬頭(因為人們對負債累累的美國能源企業深感憂慮)均反映出了其消極的一面。此外,由於人們擔心嚴重依賴石油的俄羅斯經濟崩潰、害怕1998年俄羅斯債務違約風潮卷土重來,俄羅斯股市、盧布也遭遇了拋售,這也是上述影響的例證。而且,這些影響更加顯而易見,是過去幾個月以來股市對油價暴跌所做出的主要反應。
然而總體來看,低油價對於全球經濟而言是個極大的利好因素。粗略估計,如果跌勢持續的話,那麼當油價跌幅達50%時,將把各大工業國以及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速提高0.7%左右。亞洲經濟體得到的提振可能比這還大一點,因為多數亞洲國家都是原油凈進口國。
低能源價格還會進一步拉低通脹,從而令中國、日本、歐洲面臨更強勁的繼續放鬆政策壓力,也可能會推遲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Reserve,簡稱 美聯儲)首次加息的時間。
油價下跌對股市的意義
最初,股市對油價下跌的反應為負面,因為油價下跌對能源企業的負面影響最顯而易見,而這種影響又被油價下跌的速度放大。誠然,這種影響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並且出現某種意外狀況的可能性無法排除,比如像俄羅斯遭遇更多麻煩或者一家不太重要的能源公司出現違約。
但能源企業對股市造成威脅或者全球經濟面臨重大威脅的風險很低。
更廣泛地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油價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正面影響以及油價走低所帶來的利潤將成為主要方面,而這會在年底前推高股市。在1986、1998和2008年油價暴跌後,美國股市在隨後的12個月平均上漲了23%。
因此看來,任何由油價走低引發的股市大幅跳水都應視做買入良機。在此時大幅度的買入也就意味著股票價格的上升。
I. 美國股市三大指數指哪三個
美國股市的三大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The 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股市指數。它包含的成分股股票是美國30家最大最知名的上市公司。道瓊斯工業指數是通過股價加權計算的,是一種價格加權指數,先將成份股的價格加總然後再除以一個除數。這個除數會變動(現在大約是0.13左右)。每當組成公司拆股或者成分股變動時,該系數就會更改,以使指數的值不受變動的影響。道瓊斯平均指數中高價股成比例的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將大於低價股成比例的變動。
道瓊斯工業指數只包括美國30家最大最知名的公司,因此其並不能真實反應美股整體表現,尤其是不能反映小市值股票、科技股、以及一些非美國公司的整體表現。但是,它可以反應美國這30家藍籌股的表現,對於美股金融市場和傳統經濟表現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並且適合那些看重穩定性和股息分紅的投資者。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Nasdaq Composite Index可能是現在投資者最熟悉的一個名字。納斯達克指數是一個市值權重指數,成分股包括所有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股份,是全世界科技股的重要指標。納斯達克指數的成分股超過5000隻,范圍涵蓋科技的各個方面,比如電腦軟硬體、半導體、網路通訊、生命科學等等,是投資科技股的首選參考,不過它也包括一些非科技類的股票,包括金融、工業製造、保險、交通等等。
標准普爾500指數The S&P 500涵蓋了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的500家市值靠前的企業,這些企業必須在紐交所(NYSE)或者納斯達克上市(Nasdaq),但這500家企業並不一定是市值最大的500家,而是綜合考慮了公司的市值、流動性(交易量)、行業分類、財務狀況和交易歷史等指標選擇出來的。標准普爾500指數所涵蓋的企業市值合計大約佔美國證券市場市值的80%,所以是判斷美股整體表現的一個指數,可以看美股是牛市、熊市、還是在橫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