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股票因子分析實例
擴展閱讀
愛股票軟體破解 2024-11-25 15:40:22
1.11E+21 2024-11-25 15:33:32

股票因子分析實例

發布時間: 2022-10-06 06:08:10

① 因子分析旋轉後,不同類財務指標如何命名

因子分析在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今天草堂君想介紹的是因子分析在股票評價(選股)上的分析應用,而且是我們國家的股票市場。中國股市在全球各大股票市場中保持著「中國特色」,這是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決定的。大家可以回想14年到16年的股市漲跌劇情就明白中國的事物都會或多或少帶有濃濃的中國特色,中國股票價格波動的研究同樣應該如此。其實,對於股票價格的波動與漲跌研究,國外學者提出過很多理論、方法和模型,例如,MM理論、CAPM模型、OPM理論和現金流量折現法(DCF)等等,都無一例外的被證明不太適用於中國股市的股票價格研究,想想有些上市公司負債率都達到78%了,股票價格還高的買不起。

雖然很多奇怪的中國股市現象屢見不鮮,但是股票的投資價值最終由上市公司運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決定,這一點在大范圍和長時間來看是沒錯的。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運營情況最直接的途徑是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表,發布的財務報表漂亮,股票價格很可能會馬上迎來上漲。例如,中國B2C電商巨頭京東公司剛剛發布完2017年第一季度的該有盈利消息的財務報表,其股票價格馬上迎來高達7.38%的上漲。

財務報表是一家公司財務狀況和運營狀況的全面反映,以季度、半年和全年的形式向外發布,這些數據信息都是投資者能夠獲得的。可是財務報表中所反映的指標信息非常多,高達幾十項,普通投資者想要全部搞清楚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指標之間還會出現矛盾。如果投資者只考慮其中某些指標,又會出現信息遺漏。因子分析能夠根據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提取公因子,然後利用公因子對股票進行評估,找出財務上表現良好的上市公司,為投資提供指導。

② 股票投資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你好,股票投資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
(1)、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以企業內在價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決定企業價值和影響股票價格的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前景、企業經營狀況等方面入手(一般經濟學範式),進行詳盡分析以大概測算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並與當前的股票價格進行比較,形成相應的投資建議。基本分析認為股價波動軌跡不可能被准確預測,而只能在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情況下「買入並長期持有」,在安全邊際消失後賣出。
(2)、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以股價漲跌的直觀行為表現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預測股價波動形態和趨勢為主要目的,從股價變化的K線圖表與技術指標入手(數理或牛頓範式),對股市波動規律進行分析的方法總和。技術分析有三個頗具爭議的前提假設,即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價格以趨勢方式波動;歷史會重演。國內比較流行的技術分析方法包括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
(3)、演化分析(Evolutionary Analysis):以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內在屬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節律性等方面入手(生物學或達爾文範式),對市場波動方向與空間進行動態跟蹤研究,為股票交易決策提供機會和風險評估的方法總和。演化分析從股市波動的本質屬性出發,認為股市波動的各種復雜因果關系或者現象,都可以從生命運動的基本原理中,找到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及合理解釋,並為構建科學合理的博弈決策框架,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據。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③ 金融模型——多因子模型歸因

本文主要詳細介紹怎麼使用多因子模型對組合資產進行歸因分析,歸因分析的內容為收益歸因和風險歸因。

上圖列出了由馬克維茨均值方差理論引出的三條路,其一為資產配置,我們本文不涉及,其二為資本資產定價(CAMP)的一條路,其三為套利定價理論(APT)的第三條路。第二條路和第三條路為本文討論重點。

第二條和第三條路都是屬於多因子分析的范疇,第二條路是知道因子收益的時間序列,通過時間序列上的回歸去求因子暴露,為的是解釋個券收益的組成部分。第三條路是知道截面因子暴露去回歸截面上的因子收益,為的是挖掘有效因子,找到這個因子帶來的超額收益。

使用多因子模型進行投資組合的歸因分析,也主要包括基於凈值的歸因方法和基於持倉的歸因方法兩大類。基於凈值的歸因方法是走的第二條路,比較簡單。基於持倉的歸因方法走的是第三條路,比較復雜。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基於凈值的歸因方法是時間序列回歸,基於持倉的歸因方法是截面回歸;
2、基於凈值的歸因方法主要來自CAMP(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基於持倉的歸因方法主要來自APT(套利定價)理論。
3、基於凈值的歸因方法要求比較簡單,數據較少且較容易獲取,僅需要組合的凈值數據以及因子收益序列即可進行分析。而基於持倉的歸因方法需要知道具體的組合權重、個股因子暴露等數據,來確定組合的因子暴露。

下面詳細介紹兩大類方法。

在介紹兩個方法前,我們下面給出項目的框架如下圖:

基於凈值的歸因方法,邏輯上很簡單,它來自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用所有因子收益的時間序列去回歸組合收益的時間序列。這樣做的目的是,是把組合的收益分解在各個特定的因子上,認為組合或者個股的收益都可以被給定的特定因子收益加個股特質收益來解釋,解釋不了的部分直接扔給殘差。這里要特別注意,此時特定因子收益在一個時間截面上是一個常數,對多所有股票都一樣,這與另一種方法基於持倉的歸因方法有本質的區別。

基於這種方法,人們開發出的模型很多,如下:

1、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2、Carhart四因子

在 FF 三因子模型的基礎上,引入動量因子 UMD (高收益率股票組合與低收益率股票組合 收益率之差)

3、Fama五因子模型如下:

我們這里以Fama五因子模型為例,詳細介紹這種方法的實現。

Fama五因子模型如下:

因為本文主要是項目實施前的參考文檔,所以在此不介紹Fama五因子模型怎麼得來的。只需要知道Fama五因子模型是上面公式。

其中,
表示資產 i 在時間 t 的收益率,
表示時間 t 的無風險收益率,
表示時間 t 的市場收益率,
即為時間 t 的風險溢價,
為時間 t 的市值因子的模擬組合收 益率(Small minus Big),
為時間 t 的賬面市值比因子的模擬組合收益率(High minus Low),
為時間 t 的盈利因子的模擬組合收益率(Robust minus Weak),
為時間 t 的投資因子的模擬組合收益率(Conservative minus Aggressive),
為經過正交化 調整的估值因子模擬組合收益率,其餘各變數含義與三因子模型相同。
均為回歸待擬合系數,𝜖_{𝑖𝑡} 為殘差項。

有了模型,下面我們具體去實現。

我們遵循機器學習項目的步驟,將Fama五因子模型歸因分析的實現,歸結為以下流程。

數據准備>>數據預處理>>構造Fama五因子>>數據分析>>回歸分析>>歸因分析

(1) 股票池:全A股,在每個時刻t均剔除ST、PT股票,剔除停牌及上市未滿一個月的股票,剔除 BP 值為負的股票;
(2) 時間參數: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
(3) 因子對應指標:
a) 市場因子指標:上證 指數;
b) 規模因子指標:總市值 = 每股股價 × 發行總股數;
c) 估值因子指標:賬面市值比 BP,即市凈率的倒數;
d) 盈利因子指標: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攤薄的 ROE;
e) 投資因子指標:當期總資產相對上期總資產變化率;
f) 無風險利率設為零,個股收益率用 Wind 後復權收盤價核算;
g) 以自然月為頻率,計算因子值並重新分層計算對應五因子收益率。

1、所有數據按同一時間,同一股票對齊,注意這里的財報指標相關的時間要使用財報公布時間不能使用財報報告期。
2、第一步產生的NA值,用前一個值去填充(因為這里回歸的方式是時間序列回歸)。

Fama 和 French(2015)原始的方法,是沿著某兩個因子維度將股票分成 2x3=6 個組合(圖表 2,3)。在這 2 個因子維度中,其中一個固定為規模,按照中位數分為兩層, 另外一個為 BP、盈利或者投資因子,按照 30%,70%分位數分成 3 層(圖表 3)。這樣, 我們將得到 3 個 2x3 的股票資產組合(規模與 BP 兩維度分組、規模與盈利兩維度分組、 規模與投資兩維度分組)。

因子的構造方法以及計算細節見下面表 1 和 2。在圖表 2 中,我 們用 2 個字母來標記股票的分組,第一個字母表示規模大(B)或小(S),第二個字母在 BP 分層中,表示 BP 高(H)、中(N)、低(L);在盈利分組中表示強(R)、中(N)、弱(W);在投資 分組中,表示投資保守(C)、中(N)或者強(A)。

表1

表2

最後我們得到除了市場因子以外的 4 個因子 收益率為:
(1) SMB (small minus big):小市值組股票減大市值組股票平均月收益率;
(2) HML(highminuslowBP):高BP組股票減低BP組股票平均月收益率;
(3) RMW(Robustminusweakprofit):高ROE組的股票減低ROE組股票平均月收益率;
(4) CMA():總資產增長率低組股票減總資產增長率高組股票平均月收益率。

數據分析部分主要分析五因子組成數據的特性。其主要分析四部分內容:
1、五因子的均值,方差等summary統計。這樣能說明那個因子在市場的收益中起到作用。
2、求均值是否顯著異於零的假設檢驗對應的 t 統計量。目的是檢驗哪一個因子最能帶來超額的收益。
3、五因子累計收益分析,一般是規定一個日期為起始日期,形成五因子的累積凈值曲線,目的是用來分析五因子在歷史上和現在的表現,和預估未來的表現。後面歸因分析中會用到這里的累積。
4、五因子間的相關性分析。其目的是提出多吃公線性,用作下一步回歸用。

這里可以剔除多重共線性,也可以不剔除,因為Fama在原始論文中就發現了了五因子中存在多重公線性,但是Fama並沒有處理這個問題。所以這里也可以不處理。

去除多重共線性的方法為:

分別用4個因子對另一個因子進行線性回歸,可以找到共線性因子,找到共線性因子後。
用四個因子去回歸這個共線性的因子,生成的殘差,作為這個因子的新值,這樣既做可以去掉共線性,也因為是線性變化,不改變因子的方向。這種去除共線性的方法,使用與所有的多因子模型。包括APT多因子模型。

我們有了Fama五因子,將組合的收益時間序列作為因變數,直接進行回歸,即可求出模型:

在求出模型的同時,求出回歸的可決系數,檢驗模型的因子解釋的有效性。

我們由五因子的累積凈值走勢圖,可以分析出歷史和當前那個因子起到主要作用,通過上面方差的回歸系數,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組合的收益來源,如果組合的主要收益來源和當前五因子收益表現最好的不一致,就要考慮進行調倉,高配表現好的因子。這就是基於凈值的收益歸因。

既然這里目標變數是組合的收益率,那麼有上面模型,我們可以由因子的風險矩陣求出組合的總風險,且每一個因子的風險貢獻都可以求出,道理和風險預算模型一致。這就是基於凈值的風險歸因。

額外的,在這個模型可以用來選股,我們選擇 很小的股票和資產,因為這種股票和資產收益和風險可以被五因子所解釋,風險小, 大的說明還有很多不能被五因子解釋的部分,風險也大。

所以,我們使用Fama多因子選股的時候,只需用五因子回歸市場上每一個股票,對生成的殘差 有小到大排序,選擇殘差 小的股票。

基於持倉的歸因方法,邏輯上比基於凈值的歸因方法要復雜的多,它來自套利定價模型(APT),用所有所有股票截面的因子的暴露序列去回歸所有股票的收益序列。這種做法的目的是找到個股收益和因子收益之間的關系,尋找有效因子,通過有效因子來選擇好的股票。

這種做法把重點放在了因子挖掘和最後資產的打分模型的選擇上。

最後的模型打分,最後主要開發出來以下模型:

分層打分法、簡單線性回歸、隨機森林、邏輯回歸、支持向量機回歸。

本文以簡單線性回歸為例,詳細介紹這種方法歸因分析的實現。

我們還是遵循機器學習的項目流程,來進行實現:
數據准備>>數據預處理>>單因子有效性檢驗>>數據分析>>回歸分析>>歸因分析

(1) 股票池:全A股,在每個時刻t均剔除ST、PT股票,剔除停牌及上市未滿一個月的股票,剔除 BP 值為負的股票;
(2) 時間參數: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
(3) 因子對應指標:
a) 市場因子指標:上證 指數;
b) 行業因子指標:申萬一級行業指數。
c) 風格因子指標:市值size,PE,EBITA.(這里以這三個因子為例,APT框架的優勢就是因子可以隨便加)

1、所有數據按同一時間,同一股票對齊,注意這里的財報指標相關的時間要使用財報公布時間不能使用財報報告期。雖然這種方法是截面回歸,但是要研究每個因子的有效性,所以必須列出各個因子的歷史時間序列數據。
2、第一步產生的NA值,用截面該因子的均值填充。(這與上面的做法不一樣)。
3、若因子NA比率超過30%,則舍棄該因子。
4、對每個因子的暴露(就是因子值)分布分析,剔除3-sigma以外的公司。(最後回歸用,因為回歸對極值敏感)
5、z-score標准化所有因子。(最後回歸用,去量綱)

通常我們總認為行業和市值兩個因子對股票的收益影響較大,所以在單獨分析其他因子時,要把這兩個因子暴露引起的收益剔除掉,也就是所謂的因子中性化。經常使用的方法是,用因子暴露作為因變數,用行業因子和市值因子去回歸因子暴露,得到的殘差就是中性化後的因子。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行業是類別變數,不能直接進行回歸,要引入啞變數的方式進行回歸。

注意:因子暴露此時已經變成中心化的,所以一下處理全在中性化因子的基礎上。

整個模型最麻煩的一步,也是最瑣碎的一步。

在剔除了極端公司和填充了因子NA值後,我們對每個單因子進行有效性檢驗。做法有以下幾種:

1、IC值檢驗
2、RIC值檢驗
3、IR檢驗
4、方差分析(ANOVA)給出p-value
5、隨機森林

這里我們要先再確認下因子收益和因子暴露的概念:
因子暴露是因子具體的值,例如60000.sh(浦發銀行)的PE(因子)值為5.62.納悶普法銀行在因子PE上的暴露就是5.62。
因子收益是用截面因子暴露去回歸個股收益時產生的各項因子的回歸系數。

為什麼這樣定義,其實原因來自上面的基於CAMP模型多因子分析。

我們有各個因子的暴露值後,可以對各個因子進行單因子檢驗,我們求當期(t期)的因子暴露值和下一期(t+1期)的個股收益的相關性數,得到當期(t期)的該因子的IC值:

其中:

這樣求出來的IC值的絕對值越大越好,求出所有因子歷史一段時間的IC值走勢。因子IC的絕對值長時間處於很大的值,說明這個因子長期有效性很強,若偶爾絕對值很大,說明因子偶爾有效,也要保留,我們剔除那些IC長期很小的因子。認為這些因子有效性不強。

RIC的用法與IC的用法完全一致,只有RIC的定義不一樣,我們求當期(t期)的因子暴露值和下一期(t+1期)的個股收益的秩相關性數,得到當期(t期)的該因子的RIC值:

其中:

RIC使用方式和IC一致。

從上面使用IC和RIC時,不是很方便,我們要看IC和RIC長期表現,這種表現是定性看的,我們需要構造一個量,定量的去衡量因子的長期表現。我們很簡單的一個想法是:用IC的均值來衡量IC的長期表現好壞,用IC的標准差來衡量表現的穩定性。

於是我們綜合兩個在一起,構造IR如下:

這里的符號IR與信息比率是一樣的,因為兩者是一個東西,可以通過數學推導得到。

我們選取IR高的因子,丟棄IR低的因子。

方差分析是用來分析多組數據之間均值是否一樣的統計分析方法,當檢驗的p值大與0.05是,說明多組之前的均值沒有差異,當p值小於0,05 時,說明各組之間存在差異。對於選因子來說,我們希望每組之前有差異。所以p-value需要小於0.05.

P值的計算方式很復雜,其思想是用組內方差處於組間方差構造統計量,進行F檢驗。可直接調用python方差分析函數。

本步主要查看上一步選出的各個因子之間相關系數,為解決下面回歸中的兩兩共線性問題,我們要合並部分因子,我們設置閥值0.6.認為相關系數在0.6 以上的因子看作同一組因子。

對同一組的因子,我們採用IC_IR加權的方式合並這些因子,將其合成一個因子。

其具體加權方式為: 。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組合因子。但是這一步雖然剔除了兩兩間的共線性,但是未能剔除多重共線性。

本步對上面篩選出的因子,以個股收益為因變數驚喜建模,常用模型為多元線性回歸,獲得如下回歸方程:

其中: 是股票n在因子k 上的暴露。 為因子k的因子收益, 為股票n的殘差收益,既股票特有收益率。

由這個回歸方程,用最小二乘發,我們可以得到因子k的收益 。

進一步的,若現有一組合P,則這個組合P的收益率為:

其中: 為組合P中股票n的權重。

所以組合在因子k上的暴露設為 為:

所以此時,我們知道了組合的因子暴露,各因子的收益,所以可以得到組合裡面個因子的收益貢獻 :

所以,此時的多因子模型收益歸因歸因。

這里的風險歸因分析和Barra一模一樣:

由上面回歸模型得到(將其向量化表示):

其中:r為股票的收益向量,X因子的暴露矩陣,f為股票的因子收益向量,u為股票的特質收益。

則我們的組合P的波動率為:

其中: 為所有因子收益學列的協方差矩陣,𝛥為股票特質收益序列的協方差矩陣。w為持倉權重。具體推導詳見馬克維茨均值方差理論。

有了組合的風險(既波動率),就可以得到以下三個量:

組合的系統風險:

組合的特質風險:

因子𝑖對總風險的貢獻比例為(推導詳見風險預算):

以上就是多因子模型在風險歸因上的應用。

傳統的這一版多因子,另一大作用是用來選股的,我們得到以下回歸方程的時候。

最簡單的,可以把最新一期的因子帶入到回歸方程,計算出的個股的的未來收益,將其線性映射到1到100,可以直接作為分數,我們選擇分數高的股票即可。一般都是直接做前10%,做空後10%獲得超額收益。

④ 股利政策理論有哪些

公司股利理論是公司金融中的重要理論之一,主要有股利無關論和股利有關論。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理論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股利政策理論

股利理論與股利政策研究

【摘要】公司股利理論是公司金融中的重要理論之一,主要有股利無關論和股利有關論。在投資者的偏好、股利的稅負差別、信息傳遞、代理成本、交易成本的影響下,如何制定股利政策會直接影響公司的市場價值。在實踐中,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已形成了多種股利分配政策。

【關鍵詞】股利理論;股利政策

股利理論至今仍是學術界內有爭議的一個問題。費雪・克萊爾在1976年稱之為“股利之謎”。謎題的關鍵就是股利的支付率是否與股東的財富和股票的價格相關,基於此,股利理論存在兩大流派:股利無關論和股利相關論。

一、股利理論及新發展

(一)股利無關論(MM理論)

1.MM理論的假設

(1)完善資本市場假設:任何一位證�交易者都沒有足夠的力量通過其交易活動對股票的現行價格產生明顯的影響。同時,證�的發行和買賣等交易活動不存在經紀人費用、交易稅和其他交易成本,在利潤分配與不分配,或資本利得與股利之間均不存在稅負差異。

(2)完整理性投資者假設: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均以個人財富的最大化為追求目標。

(3)對未來的充分肯定假設:所有的投資者對未來投資、利潤和股利具有相同的信念。

(4)信息完備假設:所有的投資者都可以平等地免費獲得影響股票價格的任何信息。

2.MM理論的內容

(1)股利的支付率並不影響公司的價值:公司的股票市價是公司價值的反應,而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擁有的資產及其盈利能力。公司的盈餘在股利與留存盈餘之間分配,並不影響公司的價值。

(2)股利政策在公司的政策中居於次要位置,而投資政策才是公司的主導政策。這是因為投資政策是形成資產獲利能力的基礎,而股利政策不過是服從於投資政策的一種籌資策略而已。

(3)既得的股利和股價升值而形成的資本利得是組成股東財富的兩大部分。公司發放股利將使公司增長有所減退,進而引起股價的下跌。股東從股利的到的好處將正好被股價下降而產生的損失所抵消。因此,股利的發放不會影響到股東財富的數量。

(4)對具有理性的投資者來說,在股利和資本利得的選擇上並不存在凈偏好。如果股利的支付率太低,投資者可以出售一部分股票,以補償股利支付的不足。相反,如果股利支付的太高,投資者可以購入一部分股票,以擴大投資。

(二)股利有關理論

1.傳統股利理論

傳統股利理論也就是所說的“在手之鳥理論”或“手中鳥”理論,它認為投資者具有股利偏好,因而主張較高的股利支付比率。即投資者厭惡風險,在股利和未來的資本利得之間選擇時,投資者更偏好前者。因為股利是在持續經營基礎上於本期收到的,而資本利得的實現則是在不確定的未來,投資於支付股利的公司投資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確定性,也就是所謂的“一鳥在手,勝過雙鳥在林”。因此,投資者願意為那些能夠支付較高股利、而其他方面完全一樣的股票支付一個較高的價格。

所以,公司適時支付股利,有利於消除股東對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感。基於這種觀點,可以認定股利政策將對股票價格產生實際影響。

2.稅負差別理論

稅負差別理論是第一個放寬MM理論的嚴格假設條件所形成的理論,它引進了稅賦,放寬了無稅收假設。在現行法律下,不論是否有發放股利,公司均應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在發放股利時股東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一般的,與股利收入相比,資本利得的稅率較低,而且可以繼續持有股票來延緩資本利得的實現,從而推遲納稅時間,享受到遞延納稅的好處。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投資者將偏好資本利得而反對派發現金股利。故稅負差別理論認為:股東傾向於獲得資本利得而非股利,從而樂於選擇低股利支付率。

所以投資者可以通過比較股利收入和資本利得哪一個更具有稅收優勢,選擇適當的股利政策來實現其稅後收益最大化。

3.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放鬆了MM理論的投資者與管理當局擁有相同的信息的假定,認為管理當局與企業外部投資者之間由於代理關系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管理當局掌握著更多的關於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投資機會與盈利前景等方面的信息,外部投資者可以通過對管理當局發出的股利信號的觀察來消除信息不對稱現象。

該理論認為,股利是擁有內部信息的管理當局向外界傳遞其掌握信息的一種手段,即股利改變向投資者傳遞了重要信息,即公司管理當局對未來盈餘的預期發生變化。一般而言,在宣布增加股利後,股票價格會隨之上漲;而宣布減少股利後,股票價格會隨之下跌,即股利增加(減少)是預期未來盈餘變好(變壞)的標志。

4.代理成本理論

代理成本理論是在放鬆MM理論的管理當局與股東之間利益完全一致這一假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現代公司中,與股利政策有關的最主要的委託代理關系就是股東和公司經理間的委託代理關系。由於公司的產權分散,股東和經營者之間往往會出現利益沖突。經營者有時會犧牲股東的利益來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

代理成本理論認為,股利的支付能夠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首先,股利的支付減少了管理人員對自由現金流量的支配權,使其失去了可用於謀求自身利益的資金來源,促進資金的最佳配置;其次,大額股利的發放,使得公司內部資本由留存收益供給的可能性越小,為了滿足新投資的資金需求,有必要尋求外部負債或權益融資,然而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意味著公司將接受更多的、更嚴格的監督和檢查。新資本的供應者實際上幫助股東監控了經理人員,股利支付成為一種間接約束經理人員的監管機制,而且減少管理者潛在的代理成本,從而增加公司價值。

5.交易成本理論

股東可以創造自製股利或將其所獲股利用於再投資,但是在交易中會發生經紀人傭金,一個公司通過發行股票來支付現金股利,將發生以發行成本形式存在的直接交易成本。

經紀人傭金和發行成本都隨交易規模變化而變化。規模經濟使公司大批量發行股票比個別股東小規模出售股票更廉價。因此,公司支付股利通常比股東創造自製股利來的便宜。定期股利支票減輕了股東的不便和大量因進行小規模交易而產生的經紀人傭金。

(三)股利理論新發展

1.追隨者效應理論

追隨者效應理論,放寬了MM理論的假設――無稅收,無交易成本等假設,研究不完美市場下的股利政策。

追隨者效應也稱為顧客效應,是對狹義稅負差別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追隨者效應理論從股東的邊際所得稅率出發,認為每個投資者所處的稅收等級不同。如富有投資者邊際稅率高,養老基金邊際率低,由此會引起他們對股利的態度不同,邊際稅率高的投資者偏好低股利支付率或不支付股利的股票;邊際稅率低的投資者偏好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據此,公司會相應調整其股利政策,使股利政策符合股東的願望。達到均衡時,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將吸引一類追隨者(低邊際稅率等級投資者),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將吸引另一類追隨者(高邊際稅率等級投資者)。這種投資者聚集在滿足各自偏好的股利政策的公司的現象,就叫做“追隨者效應”。

2.迎合理論

迎合理論是學者將行為科學引進和應用於股利理論研究中,藉助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放棄了投資者理性以及市場有效的假設。即投資者中有理性的套利者也有非理性投資者,這類投資者並不看中最終獲得財富的絕對水平,而是關注相對與某一參照標准來說他們的得與失。市場是無效的,現實中的套利不僅充滿風險而且作用是有限的。

按迎合理論的觀點,公司管理者通常迎合投資者偏好制定股利政策,迎合的最終目的在於獲得股票溢價。即當投資者傾向於風險迴避,他們可能偏好發放股利的股票,因為可能認為這類公司風險小,於是對支付股利的股票給予溢價,管理者就支付股利。

二、股利政策

由股利相關論知,公司的核心財務問題中股利政策佔有重要地位,當公司通過自己的業務活動取得現金流量後,就會面臨這樣的決策,應當將這些現金重新投入生產經營活動,還是將其分配給投資者?以何種比率進行分配?它一方面關繫到公司的未來發展,另一方面關繫到公司股東的福利。股利政策制定的好壞將會影響公司價值的實現。

公司發放股利是對股東的一種回報,不同的股利政策將對股價產生影響。公司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股利政策。股利政策的基本類型有:剩餘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或穩定增長股利政策、變動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一)剩餘股利政策

剩餘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時,根據事先的目標資本結構,測算投資所需的權益資本,先從公司盈餘當中留用,在滿足了投資所需資金之後若有剩餘,公司才將剩餘部分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這一政策的實質是採納了股利無關論的觀點。

按此股利政策,公司的股利發放額將隨每年投資機會和盈餘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在盈餘水平不變的情況下,股利將於投資機會的多寡成反方向變動:投資機會越多,股利支付越少;反之,投資機會越少,股利支付就越多。

優點是留存收益優先滿足於再投資的需要,這有助於降低再投資的資金成本實現年利益的長期性和最大化。缺點是股利的支付與否及支付比率完全要根據投資機會的多少及其對資金的需求量來決定,由此導致股利支付的經常性變動。

(二)固定股利或穩定增長股利政策

該政策要預先確定每股的年股利額,並保持不變。公司在較長時期內支付固定的股利總額,只有在公司未來的收益穩定而且可以維持新的更高股利時,才可考慮增加每股固定的年股利額,這時便成為穩定增長的股利政策。

優點是該股利政策向市場傳遞著公司未來經營前景將會更好的信息,有利於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增強投資者對公司投資的信心,從而使公司股票的價格能保持相對穩定;該股利政策迎合了那些需要和依靠固定股利收入作為消費來源的股東的願望;該股利政策避免股利支付的大幅度、無序性波動,有助於預測現金流出量,便於理財和管理。缺點是該股利政策股利的支付與盈餘相脫節,當公司盈餘較低時,穩定不變的股利可能會成為公司的一項財務負擔,導致公司資金短缺,財務狀況惡化,從而影響公司的發展。

(三)變動的股利政策

在確定公司股利的分配方案時,首先要確定一個股利占收益比重的股利支付比率,未來各年的股利額則隨公司經營的好壞而上下波動,獲得盈餘較多的年份發放股利額高,獲得盈餘較少的年份發放股利額低。

優點是實行相對固定的股利支付率能使股利與公司盈餘緊密地結合,以體現“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則。缺點是這種政策下各年的股利波動性較大,可能會直接影響股東對公司股利寄予的期望,容易給股東造成公司不穩定的感覺,對穩定股票價格是不利的。

(四)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採用該政策,公司首先必須將每年支付的股利固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個較低水平的股利稱之為正常股利。然後,公司只有在經營比較好,有較多盈餘的年份,才按實際情況向股東發放額外的股利。

優點是公司在股利支付方面有充分的彈性。當公司贏利不佳或需要較多的資金追加投資時,可維持設定的較低但正常的股利,這樣能減少公司的財務負擔,另一方面也不會產生股東對股利的跌落感;而當公司盈餘有較大幅度增加時,則可適度增發額外股利,把超額的部分利益分給股東,增強他們對公司的信心,使公司的股票市價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東每年至少可以得到雖然較低但卻穩定的股利收入,從而吸引住這部分股東的人數,也可使公司的股價不會出現大的下跌。缺點是公司在贏利較少或無盈利時,仍須支付正常的股利。盡管所付的正常股利數額可能不大,但畢竟股利的支付會增加公司資金的流出,對於本來資金就很緊張的公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公司經營狀態良好,盈利較多,並持續的支付額外股利,這又很容易提高股東對股利的期望值,從而將額外股利視為“正常”股利,一旦公司盈利下降而減少額外股利時,便會招致股東極大不滿。

在股利分配實務中,股利理論是股利政策的重要依據之一,公司所選擇的股利政策與公司所信奉的股利理論密切相關。

股利政策不只是一個股利的決策,應當融入公司整體戰略決策中,因此股利政策的選擇應當著眼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從全局的角度進行規劃、權衡各利益相關集團的利益、充分考慮公司自身的現狀及確定最佳的股利政策。

關於股利政策理獻綜述

摘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國A股上市公司達到上千家,證券市場已經成為我國 經濟 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應該看到,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著不分配股利或分配股利以再融資為目的的現象,這被學術界稱為“ 中國 股利政策之謎”,股利政策已成為國內外公司財務、 金融 領域的一個研究重點。

論文關鍵詞:現金股利股票股利股利政策 編輯。

公司稅後利潤究竟應該分配給股東還是留在公司內部?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把股利分配給股東?應該分配多少股利給股東?股利分配的金額和方式對公司價值和股東財富有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一致的回答,因而,公司股利政策的問題也成為公司財務領域長期以來的研究 熱點和難點。

一、國外研究

西方國家對於上市公司股幣政策的研究 歷史 較長,最先是和證券估價分析 聯系在一起,還沒形成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對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兩位財務學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 發表了《股利政策、增長和股票估價》一文,股利政策一時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熱點。此後,很多財務學家對此發表了大量的論文,並形成了傳統股利政策理論與 現代 股利政策理論。前者主要側重於研究股利政策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方面,形成了股利無關論與稅差理論;而後者側重於研究股利引起股票價格變動的原因,形成了追隨者效應理論、股利信號傳遞理論和代理成本理論。

(一)傳統的股利政策理論

傳統股利政策理論認為,投資者更喜歡現金股利,而不大喜歡將利潤留存給公司。這是因為:對投資者來說,現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鳥”,是實在的,而公司留利則是“躲在林中的鳥”,隨時都可能飛走。既然現在的留利並不一定轉化為未來的股利,那麼在投資者看來,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就越大。1956年哈佛大學約翰·林納(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為的理論模型,拉開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鳥在手”理論。“~鳥在手”理論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眾多研究的基礎上推導出了戈登模型。該理論基於投資者偏愛即期收入和即期股利能消除不確定性的特點,認為股票價格變動較大,在投資者眼裡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資帶來的資本利得更為可靠,由於投資者一般為風險厭惡型,寧可現在收到較少的股利,也不願承擔較大的風險等到將來收到更多的股利,故投資者一般偏好現金股利而非資本利得。在這種思想下,該理論認為股利政策與股東財富息息相關,股利支付的提高將會增加股東財富。

2.股利無關論。最著名的MM股利無關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提出的,因為兩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均為M而簡稱為MM理論。Modigliani和Miller認為,在一個信息對稱的完善資本市場里,在公司投資決策既定的條件下,公司的價值和公司的財務決策是無關的,因此,是否分配現金股利對股東的財富和公司價值沒有影響,股利政策與股價無關,公司的股利政策不會影響股票的市價。

3. 稅收效應理論。法勒(Farrar)和塞爾文(Sel—wyn,L)通過研究認為,在不存在稅收因素的條件下,公司選擇何種股利支付方式並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現金紅利和資本利得可以不同稅賦,如現金股利稅賦高於資本利得的稅賦,那麼,在公司及投資者看來,支付現金股利就不再是最優的股利分配政策。由此可見,存在稅賦差別的前提下,公司選擇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不僅會對公司的市場價值產生不同的影響,而且也會使公司(及個人投資者)的稅收負擔出現差異,即使在稅率相同的情況下,資本利得只有在實現之時才繳納資本增值稅,相對於現金股利課稅而言,仍然具有延遲納稅的好處。

(二)現代股利政策

現代股利政策認為,在完善資本市場 環境中,股利政策並不重要,每個股東都能無成本地選擇公司的股利政策,以適應自己偏好,所以股利不影響公司價值。但是,在現實經濟中,由於資本市場存在不對稱稅負、不對稱信息和交易成本三種缺陷,公司的股利政策將對公司的價值產生影響,這時股利政策就顯得十分重要。

1.追隨者效應理論。追隨者效應理論是稅差理論的進一步 發展 。該理論認為股東的稅收等級不同,導致他們對待股利水平的態度不同。有的稅收等級高,而有的稅收等級低。公司應據此調整股利政策,使其符合股東的願望達到均衡。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將吸引一類追隨者,由處於低邊際稅率等級的投資者持有;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將吸引另一類追隨者,由處於高邊際稅率等級的投資者持有。

2.信號傳遞理論。股利具有信息內涵的思想萌芽於Lintner,由MM最早提出。Bhattacharya(1979)建立了第一個股利的信號傳遞模型。該學派從放鬆理論的投資者和 管理當局擁有相同的信息假定出發,認為當局與 企業 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管理當局佔有更多的有關企業前景方面的內部信息。3.代理成本理論。Jensen和Meckling(1976)的代理成本學說為整個公司的委託——代理問題研究奠定了理論框架和分析基礎。Jensen和Meckling將代理關系定義為一種契約,在這種契約下,一個人或更多的人(委託人)聘用另一人(即代理人)代表他們來履行某些服務,其中包括把若干決策權託付給代理人。由於信息不對稱產生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由此他們將代理成本定位為委託人發生的監督支出、代理人發生的約束性支出和委託人承擔的剩餘損失。

4.股利信息不對稱理論、交易成本理論、成長機會理論。信息不對稱是指公司 管理者與投資者在有關公司信息方面存在時間及數量上的不一致性。股利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公司的管理者比外部投資者佔有更多的內部信息,且在時間上也比外部投資者早得多。交易成本理論認為,雖然股東可以創造自製股利或將其所獲股利用於再投資,但是在交易中會發生交易成本(如經紀人傭金等)。成長機會理論指的是當公司進入成就期後,通常從某一時刻起開始支付股利,並逐步提高所付股利占凈利潤的比例。 經驗證據表明,公司股利政策的模式一般保持不變,當股利政策改變時,股票平均價格會發生重大變化。因此,公司一般保持穩定的股利政策。

二、國內研究

我國的股利政策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建立了資本市場,90年代中後期逐步開始股利探索。翻譯借鑒西方成熟而完備的股利理論與實證,研究方法結合我國資本市場實際情況的股利研究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研究的一大特色。目前理論和實證研究對股權結構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側重點不同。對股權結構主要探討股權結構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並已有多項實證結果。對於股利政策的研究偏向於對股利分配政策的多項因素的綜合分析,較少從股權結構方面展開進行分析。二者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兩者均較少涉及股權結構和配政策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對於經營業績的研究是針對一個過程的結果,屬於事後控制的范疇,而股利政策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選擇不利於公司 發展 的分配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到公司業績;另一方面,公司業績反過來又會成為發放股利的一個制約因素,兼具事中和事後控制的作用,可以幫助投資者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利益。1999年,呂長江和王克敏採用因子分析法在對可能影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38個變數進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礎上構造了8個與現金股利有 統計顯著性的因子,進一步採用逐步回歸分析法研究因子與股利支付水平之間的關系顯示,國有股和法人股控股比例越大,內部人控制度越強,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越低;國有股及法人股比例越低,公司越傾向於將利潤留存於未來發展,易採用股票股利代替現金股利的支付政策。

2001年,趙春光、張雯麗、葉龍選取1999年底前上市的210家公司為樣本研究股利政策的選擇動因,結果也表明股權集中度越高可能越不分配股票股利。原紅旗2001年在對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1994-1997年除 金融 概念股外的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分年度進行橫截面分析,結論表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存在通過現金股利從上市公司轉移現金的行為,而對以股票股利留存於公司內部的資金存在浪費現象。魏剛2001年以389家公司1367個樣本觀察值為基礎,採用Legit多元回歸模型分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和股權結構的關系,發現國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概率越高;相反,國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概率越低。

三、 總結

從目前相關的 文獻 來看,無論是傳統股利理論還是 現代 股利理論,無論是從稅差理論角度、信號效應角度,還是從代理成本理論角度,中外學者都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股利之謎”仍是一個未知的領域。現代公司財務學是在放鬆了MM定理的假設條件和基於現實條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理論的發展脈絡可以看出,已經越來越多涉及到利益相關人之間以及股東之間的利益分化對股利政策的影響。在國外,股利政策的研究通常都以MM理論為研究線索,通過放鬆其嚴格的假設條件來研究現實世界的股利問題。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財務學者將不對稱信息理論研究成果 應用於財務理論,這些理論對現實世界公司的財務決策給予了重新的解釋,突破了傳統只重視外部可見因素的研究而忽略了對可分配收益有決定權的個人動機研究,人們開始認識到不對稱信息決定了契約的不完美這將導致作為決策主體的個人動機在財務決策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與動機相關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治理 環境也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國內的研究則主要體現為:應用國外股利理論來解釋我國的特殊情況,很少系統地從公司的內部治理機制和外部治理環境出發,來研究我國上市公司利益主體的股利支付動機。因此。在我國,從公司的治理機制出發,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將會是一個新的亮點。

⑤ 因子分析中,用因子負荷能對所分析的指標進行重要程度的排序嗎

如果不能,用什麼數據能對指標內容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特徵值、共同性) 滿意答案奇跡…9級2009-05-26可以。你可以看下各因子的因子載荷。因子載荷越高,其代表的信息越多。可以依此排序 追問: 那用共同性的數據為依據,可以對各因子的重要性就行排序嗎? 回答: 我不是很明白你所說的共同性的數據是什麼。不過用統計分析軟體做因子分析。你可以直接得到若因子載荷陣,由因子得分系數可以知道因子分別代表各指標的得分系數。可以寫出因子表達式計算因子得分 其他回答(4) 熱心問友 2009-05-25問問首頁 > 全部分類 > 商業經濟 > 股票 待解決問題收藏 標簽: 因子, 分析 指標, 排序 (特徵值、共同性陶朱公9級2009-05-25問錯地方了流星雨10級2009-05-26子分析法的步驟,對原始數據進行標准化處理,求出各個指標的相關系數 用這3個公因子來反映各省區的工業化程度所損失的信息不多,所以這3個公因子 .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不僅是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個主因子的意義。

⑥ 國泰安資料庫 股票市場類型

P9705:創業板;P9706:綜合A股市場;P9707:綜合B股市場;P9709:綜合A股和創業板; P9710:綜合AB股和創業板;P9711:科創板;P9712:綜合A股和科創板;P9713:綜合AB股和科創板;P9714:綜合A股和創業板和科創板;P9715:綜合AB股和創業板和科創板。

⑦ 幫我舉例幾個有關統計學的生活例子好,謝謝!

  • 你好,哥是統計學大四的學生,幫你解決下問題,

  • 企業做數據報表,可以用統計學中的多元統計分析找出每期報表的聯系,趨勢和走向。

  • 證劵中股票投資可以用統計學中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找出證劵報表中的關鍵項,有利於決策。

  • 對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又沒發生的事情,可以用統計學找出接受假設(即發生)的區間概率。

    純手打,望採納!!

⑧ 如何選擇股票對該公司的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還是我還給你做個詳細的解答吧……記得給我加分,呵呵

從長期來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歸根結底是由其基本面所決定的。影響投資價值的因素既包括公司凈資產、盈利水平等內部因素,也包括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市場情況等各種外部因素。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時,應該從宏觀經濟、行業狀況和公司情況三個方面著手,才能對上市公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宏觀經濟分析

<1>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證券市場歷來被看作「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宏觀經濟的走向決定了證券市場的長期趨勢。只有把握好宏觀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才能較為准確的把握證券市場的總體變動趨勢、判斷整個證券市場的投資價值。宏觀經濟狀況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表現會比較優良,股價也相應有上漲的動力。

為了把握國內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投資者有必要對一些重要的宏觀經濟運行變數給予關注。

A.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或地區)經濟總體狀況的綜合反映,是衡量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的主要指標。通常而言,持續、穩定、快速的GDP增長表明經濟總體發展良好,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優良的經營業績;如果GDP增長緩慢甚至負增長,宏觀經濟處於低迷狀態,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也難以有好的表現。我國經濟穩定快速增長,2006年GDP同比增長10.7%;0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率達到了11.1%。近一兩年來,上市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正是處於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工業企業效益整體提升大背景下的增長,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上市公司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B.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持續普遍上漲。通常,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被用作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溫和的、穩定的通貨膨脹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影響較小;如果通貨膨脹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圍內持續,且經濟處於景氣階段,產量和就業都持續增長,那麼股價也將持續上升;嚴重的通貨膨脹則很危險,經濟將被嚴重扭曲,貨幣加速貶值,企業經營將受到嚴重打擊。除了經濟影響,通貨膨脹還可能影響投資者的心理和預期,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CPI也往往作為政府動用貨幣政策工具的重要觀測指標,今年以來我國CPI高位運行,因此在每月CPI數據公布前後,市場也普遍預期政府將會採取加息等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引發了股市波動。

C.利率

利率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利率是資金借貸成本的反映,利率變動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投資水平和消費水平,間接地也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利率上升,公司的借貸成本增加,對經營業績通常會有負面影響。第二,在評估上市公司價值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是採用利率作為折現因子對其未來現金流進行折現,利率發生變動,未來現金流的現值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利率上升,未來現金流現值下降,股票價格也會發生下跌。

D.匯率

通常,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進出口產品的價格。當本幣貶值時,出口商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就會降低,有利於促進本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因此本幣貶值時出口導向型的公司經營趨勢向好;進口商品以本幣表示的價格將會上升,本國進口趨於減少,成本對匯率敏感的企業將會受到負面影響。當本幣升值,出口商品和服務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上升,國際競爭力相應降低,一國的出口會受到負面影響;進口商品相對便宜,較多採用進口原材料進行生產的企業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

目前,人民幣正處於漸進的升值進程中,出口導向型公司特別是議價能力弱的公司盈利前景趨於黯淡,亟待產業升級,提高利潤率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需要進口原材料或者部分生產部件的企業,因其生產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受益;國內的投資品行業能夠享受升值收益也會受到資金的追捧。人民幣小幅升值,房地產、金融、航空等行業將直接受益,而對紡織服裝、家電、化工等傳統出口導向型行業而言則帶來負面影響。

<2>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用以調控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速度和企業經濟效益,進而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

A.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和轉移支付制度等。其種類包括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具體而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這將會直接增加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促進消費和投資需求,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進而推動股價的上漲。

———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這將會直接擴大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刺激企業增加投資,提高產出水平,改善經營業績;同時還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資和消費能力增強,進一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此時上市公司的股價也趨於上漲。

———減少國債發行(或回購部分短期國債)。國債發行規模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將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

———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往往使財政支出擴大,擴大社會總需求、刺激供給增加,從而改善企業經營業績,推動股價上揚。

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利於擴大社會的總需求,將刺激經濟發展,而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則在於調控經濟過熱,對上市公司及其股價的影響與擴張性財政政策所產生的效果相反。

B.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於貨幣供應和貨幣流通組織管理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准則。其調控作用主要表現在: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貨幣政策的工具可以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和選擇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指導等)。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中央銀行就會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以減小需求。反之,央行將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手段以增加需求。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央行通過調整商業銀行上繳的存款准備金率,改變貨幣乘數,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最終影響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將使貨幣供應量減少,市場利率上升,投資和消費需求減少,對公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公司股價將趨於下跌。

———再貼現政策。再貼現政策指央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央行融資所作的政策規定,一般包括再貼現率的確定和再貼現的資格條件。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傾向於提高再貼現率或對再貼現資格加以嚴格審查,導致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收縮,市場貨幣供應量相應減少,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趨於下跌。

———公開市場業務政策。當政府傾向於實施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央行將會大量購進有價證券,使貨幣供應量增加,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從而刺激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使得生產擴張,公司利潤增加,進而推動證券市場公司股價上漲。

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維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當前要繼續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穩中適度從緊。流動性過剩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穩中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提出在於要努力緩解流動性過剩矛盾。

二、行業分析

由於所處行業不同,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會存在較大的差異。進行行業分析,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行業本身所處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因素及其對行業影響的力度;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行業的投資價值及投資風險。

<1>行業與經濟周期

宏觀經濟的運行呈現周期性特點,一個經濟周期包括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由於不同行業對於經濟周期的敏感性不同,其業績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差異。根據行業與經濟周期變動關系,可將行業分為增長型行業、周期型行業和防守型行業。增長型行業的運動狀態與經濟活動總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無關,主要依靠技術的進步、新產品推出及更優質的服務實現增長,如高科技行業;周期型行業的運動狀態直接與經濟周期相關,如鋼鐵業、耐用品及高檔消費品行業;防守型行業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小,如食品業和公用事業。

<2>行業生命周期

通常,行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而言,處於幼稚期的公司比較適合投機者和創業投資者;處於成長期的行業,其增長具有明確性,投資者分享行業成長、獲取較高投資回報的可能性比較高。

根據行業與宏觀經濟周期的關系以及行業自身生命周期的特點,投資者應該選擇那些對於經濟周期敏感度不高的增長型行業和在生命周期中處於成長期和成熟期的行業。

此外,一個行業的興衰還會受到技術進步、產業政策、產業組織創新、社會習慣的改變和經濟全球化等因素的影響。行業內部的競爭結構也決定了競爭的激烈程度,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所提出的波特五力模型,行業內現有的競爭、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買方討價還價的能力和供應方討價還價的能力這五種基本競爭力量決定了行業競爭的激烈度以及收益率水平。

三、公司分析

對於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把握,具體還是要落實到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投資者需要了解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所佔市場份額、財務狀況、未來成長性等方面以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1>公司基本面分析

A.公司行業地位分析

在行業中的綜合排序以及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決定了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行業中的優勢企業由於處於領導地位,對產品價格有很強的影響力,從而擁有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B.公司經濟區位分析

經濟區位內的自然和基礎條件包括礦業資源、水資源、能源、交通等等,如果上市公司所從事的行業與當地的自然和基礎條件相符合,更利於促進其發展。區位內政府的產業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發展也至關重要,當地政府根據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會對區位內優先發展和扶植的產業給予相應的財政、信貸及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措施,相關產業內的上市公司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較其他產業大,有利於公司進一步的發展。

C.公司產品分析

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公司盈利的來源。產品競爭能力、市場份額、品牌戰略等的不同,通常對其盈利能力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言,公司的產品在成本、技術、質量方面具有相對優勢,更有可能獲取高於行業平均盈利水平的超額利潤;產品市場佔有率越高,公司的實力越強,其盈利水平也越穩定;品牌已成為產品質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擁有品牌優勢的公司產品往往能獲取相應的品牌溢價,盈利能力也高於那些品牌優勢不突出的產品。分析預測公司主要產品的市場前景和盈利水平趨勢,也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的預測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

D.公司經營戰略與管理層

公司的經營戰略是對公司經營范圍、成長方向、速度以及競爭對策等的長期規劃,直接關系著公司未來的發展和成長。管理層的素質與能力對於公司的發展也起著關鍵性作用,卓越的管理者能夠帶領公司不斷進取發展。

投資者要尋找的優秀公司,必然擁有可長期持續的競爭優勢,具有良好的長期發展前景。這也正是最著名的投資家巴菲特所確定的選股原則。以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例,他所看重的是軟飲料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長期穩定並能夠持續增長的業務、產品的高盈利能力以及領導公司的天才經理人。1988年至2004年十七年間,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巴菲特帶來541%的投資收益率。

<2>公司財務分析

公司財務分析是公司分析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其一段時間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縮影,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和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重要依據。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公司在某一特定時點(通常為季末或年末)的財務狀況,反映了該時點公司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三者之間的情況;利潤表反映的是公司在一定時期的生產經營成果,反映了公司利潤的各個組成部分;現金流量表則反映公司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入流出情況,表明公司獲取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我們通常採用財務比率分析,用公司財務報表列示的項目之間的關系揭示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

A.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反映的是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公司流動資產越多,流動負債越少,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該大於2;但絕對數值並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在運用這項指標的時候,,應該將公司的流動比率與行業平均水平、本公司近年來的流動比率進行比較。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與流動比率一樣,同樣反映的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不同的是在計算時,將存貨從流動資產中進行了扣除,因為在流動資產中存貨的變現能力最差。一般認為,速動利率應該大於1;同流動比率的運用一樣,需要將其與行業平均水平、本公司歷史水平進行比較,以分析變動趨勢。

———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反映的是公司長期償債能力,表示在公司總資產中借貸資金所佔的比例。資產負債率較低,說明公司長期償債能力較高,財務風險相對較低。不過,資產負債率過低也會使公司不能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影響到盈利能力。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在50%較為合理,但這也並非定式,不同行業的公司資產負債率通常也不太一樣。

———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利息保障倍數反映的是每一元利息所能得到的公司盈利保障的倍數,也是用於判斷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利息保障倍數越高,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強。一般認為,利息保障倍數應該大於2,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同行業平均水平、公司歷史水平的比較。

B.營運能力分析

———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在流動資產中所佔比重比較大,其流動性對公司的流動比率有很大的影響。存貨周轉率用於衡量存貨的變現能力強弱。一般而言,存貨周轉率越大,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變現能力越強。不同行業的存貨周轉率會有不同的表現,在運用此指標時也應該同行業平均水平、公司歷史水平進行比較。

———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其中:平均應收賬款=(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的是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用以衡量公司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一般而言,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公司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

———總資產周轉率

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周轉率反映公司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公司銷售能力越強。公司如果採用薄利多銷的策略,資產周轉率會比較高;如果公司主要依靠單位產品的邊際利潤來創造收益,資產周轉率相對就較低。

C.盈利能力分析

———主營業務毛利率

主營業務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毛利率表示每一元的主營業務收入扣除主營業務成本後所帶來的利潤額。可以通過與行業平均毛利率的比較,一定程度揭示公司的成本控制及定價策略。

———主營業務凈利率

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凈利率表示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所帶來的凈利潤,反映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收益水平。一般而言,凈利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資產收益率(ROA)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資產的綜合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利用資產獲利的能力越強。

———凈資產收益率(ROE)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年末凈資產*100%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是在考慮了負債經營因素後的資本回報率。

通過財務分析,不僅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還有助於發現上市公司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識別虛假會計信息。在藍田股份案例分析中,劉姝威教授就運用財務分析方法揭露了藍田股份提供虛假會計報表的真相:2000年藍田股份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是0.77和0.35,說明藍田股份短期可轉換成現金的流動資產不足以償還到期流動負債,扣除存貨後僅能償還35%的到期流動負債;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低於同業平均值大約5倍和11倍,短期償債能力最低。且從1997年至2000年藍田股份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於1,其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來越弱。再結合公司銷售收入、現金流量、資產結構的分析(在此不一一贅述),劉姝威教授得出藍田股份的償債能力越來越惡化,扣除各項成本和費用後,公司沒有凈收入來源;不能創造足夠的現金流量以維持正常經營活動和保證按時償還銀行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3>公司估值方法

進行公司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凈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現模型估值、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估值等)。

A.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運用相對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數,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行業內部公司之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公司的指標值並不能做直接比較,其差異可能會很大。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公司股票目前的價格是處於相對較高還是相對較低的水平。通過行業內不同公司的比較,可以找出在市場上相對低估的公司。但這也並不絕對,如市場賦予公司較高的市盈率說明市場對公司的增長前景較為看好,願意給予行業內的優勢公司一定的溢價。因此採用相對估值指標對公司價值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與公司基本面的情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與絕對估值法相比,相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比較簡單,易於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於公司價值的評價。但是,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市盈率、市凈率的變動幅度也比較大,有可能對公司的價值評估產生誤導。

B.絕對估值方法

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利折現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內在價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獲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獲得的股利,以此類推……,k代表資本回報率/貼現率。

如果將Dt定義為代表自由現金流,股利折現模型就變成了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是指公司稅後經營現金流扣除當年追加的投資金額後所剩餘的資金。

與相對估值法相比,絕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能夠較為精確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如何正確的選擇參數則比較困難。未來股利、現金流的預測偏差、貼現率的選擇偏差,都有可能影響到估值的精確性。

<4>新情況帶來的新問題

自2006年以來,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快速增長,證券市場也隨之走強。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的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在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出口增長的拉動下,企業效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一些非可持續性因素也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了推動作用,如新會計准則的實施導致上市公司會計核算方式發生變化,造成會計利潤的波動,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對其業績產生正面影響;投資收益的大幅增加助推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

A.新會計准則的影響

在新會計准則的影響方面,對於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的劃分核算最為證券市場所關注。以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為例,在股權分置改革前主要以賬面價值(歷史成本法)計量,限售期結束後獲准上市流通的法人股將以公允價值———二級市場價格計量。目前相關股份的二級市場價格普遍高於其賬面價值,會計准則的調整將使持有法人股股權的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大幅增加,且在未來出售相關股份時還將給公司帶來當期收益的大幅增加。

按照新會計准則,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可以採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兩種模式中的一種,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更改。從原有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留存收益;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不計提折舊或攤銷,以資產負債表日其公允價值調整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若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擁有較多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業績將更多的受到房地產市場價格的波動影響。

新會計准則的採用並不會從本質上改變一個公司的價值,在市盈率、市凈率等相對估值法盛行的情況下,由於會計准則的調整可能會帶來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指標的波動,從而影響我們對其價值的判斷,但是這種會計處理上的變化並不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若採用絕對估值法評估,則公司的價值並不會發生改變。

B.投資收益的影響

目前,在利潤表各構成部分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幅增加,也直接推動了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增幅超越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幅。投資收益的增長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體經濟的投資收益上升———經濟持續增長背景下的企業效益提升給上市公司帶來實體經濟投資的收益不斷增加;第二,股權投資的虛擬資產增值———資本市場行情火爆,上市公司投資股票、基金的投資收益大幅提高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帶來的投資收益大增;第三,會計核算的計量增長———如實施新會計准則後,允許上市公司對原持有的法人股在禁售期後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根據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劃分,在當期或出售時將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損益。

投資者在進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行業和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市場估值水平等各類信息,同時區別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的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可持續因素和不可持續因素,對上市公司作出客觀、理性的價值評估。

⑨ 如何計算股票的理論價值(真實價值)

根據行業不同,其價值與財務的一些指標也是不一樣的,比如鋼鐵股,它的價值應該是每股贏利*10,但要是航空,或酒類,很明顯這個價值是太低了,所以,這也是需要一種經驗的,你在股市呆時間長了,畢竟會知道每一個版塊的價值應該是多少,不過如果你非要想好好學學的,那就學學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吧,不過這對一般的股民比較難,它比如要具備會計的知識,金融的知識和貨幣銀行學的知識,所以你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是憑經驗還是憑理論吧,金融投資本來就是個專業的工作,其實散民在沒有什麼相關知識而匆忙入市,這也是中國股市有那麼多"捐軀者"的原因,我是學金融專業的,而且也在股市裡做了幾年,深知還是從理論開始學比較好的,有問題可以聯系我,

⑩ 怎樣理解fama french三因子模型

Fama 和French 1993年指出可以建立一個三因子模型來解釋股票回報率。模型認為,一個投資組合(包括單個股票)的超額回報率可由它對三個因子的暴露來解釋,這三個因子是:市場資產組合(Rm− Rf)、市值因子(SMB)、賬面市值比因子(HML)。這個多因子均衡定價模型可以表示為:
E(Rit) − Rft= βi[E(Rmt− Rft] + siE(SMBt) + hiE(HMIt)
其中Rft表示時間t的無風險收益率;Rmt表示時間t的市場收益率;Rit表示資產i在時間t的收益率;E(Rmt) − Rft是市場風險溢價,SMBt為時間t的市值(Size)因子的模擬組合收益率(Small minus Big),HMIt為時間t的賬面市值比(book—to—market)因子的模擬組合收益率(High minus Low)。
β、si和hi分別是三個因子的系數,回歸模型表示如下:
Rit− Rft= ai+ βi(Rmt− Rft) + SiSMBt+ hiHMIt+ εit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三因子模型並不代表資本定價模型的完結,在最近的研究發現,三因子模型中還有很多未被解釋的部分,如短期反轉、中期動量、波動、偏度、賭博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