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玉蘭油2020股票走勢
擴展閱讀
執行價格50無收益股票 2025-01-10 03:29:08

玉蘭油2020股票走勢

發布時間: 2022-10-08 06:13:00

⑴ olay眼霜有股酸酸的味道

olay眼霜有股酸酸的味道是因為添加有酵素,就會有酸味,可如果是後來才揮發出來的建議還是不要用了。

Olay水感透白眼部精華露質地輕薄,易推開易塗抹;同時有很強的美白效果,能夠較大程度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另外,使用後細胞活性能得到提高,不過吸收較慢,需多加按摩以輔助吸收;在保濕性方面,無論是即時補水還是持久保濕都表現優秀,還能夠有效地改善肌膚,讓肌膚變得細膩嫩滑。

眼霜正確使用方法

1、早晚都要使用

很多人只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塗抹眼霜,其實早上起來清潔皮膚後也要塗抹,這樣才能24小時不間斷的保護眼部皮膚。塗抹之前要把皮膚清潔干凈,可以用溫和的洗面奶清洗,塗抹以後可以適當按摩眼周,讓眼霜更好的吸收。

2、使用量不宜過大

塗抹眼霜量不宜過多,因為眼部皮膚吸收能力有限,一般的用量是兩粒綠豆大小。如果用得太多會讓眼部負擔增加,情況嚴重還會長脂肪粒。但如果使用量太少,就無法補充皮膚需要的營養,會影響眼霜效果。

3、爽膚水後使用

爽膚水可以打開皮膚毛孔,促進眼霜吸收,所以塗抹眼霜之前要使用爽膚水。但不要使用乳液或者面霜後再塗抹眼霜,會阻礙眼霜和皮膚的接觸,會影響到皮膚吸收。

4、全眼睛塗抹

眼霜不是只塗抹在眼角位置,而是全眼都要點塗。因為眼部結構是環形的,只有全眼使用才能發揮出比較好的效果。可以用無名指指腹取一些眼霜,點塗在眼睛皮膚上,要輕輕點按,用力不要太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玉蘭油多效修復眼霜

⑵ 玉蘭油被肖戰反噬,選擇流量藝人代言產品到底有何品牌風險

之所以很多代言選擇流量藝人,是因為他們有著很大的粉絲群體,號召力很強,能夠帶動產品銷售,但同時也有著很多的風險。而以肖戰為例,正因為粉絲事件導致玉蘭油口碑下降,甚至開虛假發票遭人舉報,而且如果選擇的代言人有黑點,那肯定企業會受到牽連,因為在選擇代言人時不嚴謹,也會讓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產生質疑,導致口碑下降,甚至將該品牌拉入黑名單。

所以企業在選擇代言人的時候,要從多方考慮。不僅僅是藝人本身,還有他的粉絲群體,他的作品質量等等。不要盲目的尋找所謂的流量,他能夠給你帶要榮耀的同時,也許也會帶給你惡評。

⑶ 我買了一款玉蘭油的爽膚水,很大一股酒精味,正常的不,還是假貨

玉蘭油的東西真的不咋地,有酒精味也正常的,很多爽膚水裡都有的,就是縮小毛孔的效果,假不假就不明確了`

⑷ olay股票代碼是什麼

玉蘭油(OLAY)是寶潔公司全球著名的護膚品牌。
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簡稱P&G,是一家美國消費日用品生產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
寶潔(NYSE:PG)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PG

⑸ 聚美優品的玉蘭油有沒有假貨

  1. 有的,正規官網購買是沒有假貨的。

  2. 聚美優品是一家化妝品限時特賣商城,其前身為團美網,由陳歐、戴雨森等創立於2010年3月。聚美優品首創「化妝品團購」模式:每天在網站推薦十幾款熱門化妝品。2010年9月,團美網正式全面啟用聚美優品新品牌,並且啟用全新頂級域名。

  3. 2014年5月16日晚間,聚美優品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JMEI」。[1]2014年6月,聚美優品低調上線海淘網站海外購,9月,聚美全面發力海外購,並在首頁開通獨立頻道。

  4. 聚美優品堅持只從品牌廠家、正規代理商、國內外專櫃等可信的進貨渠道采購商品,並在采購部專門設置自己的質檢員。讓消費者擁有良好的服務體驗,進而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從2010年3月成立至今,憑借口碑傳播,短短一年半就從月銷售額不足10萬元發展到當月銷售上億元的規模。聚美優品擁有5000萬注冊用戶,占女性化妝品團購市場份額的80%以上。

  5. 與常規的團購有所不同,聚美優品的信息發布客戶是自己,即自建渠道、倉儲和物流,銷售化妝品。嚴格意義上說,它是採取團購形式的垂直類女性化妝品B2C。從創業之初聚美優品的理念就很清晰,就是要做女性化妝品正品折扣網店。

⑹ 玉蘭油紅瓶問起來感覺是洗發水的味道,有哪位用過的親可以幫忙解答嗎擔心是假的,

我在天貓唯一一家旗艦店買的,就是洗發水的味道。他媽的,把海飛絲,或者潘婷換個包裝加點乳就賣給我。玉蘭油大大的騙子

⑺ 玉蘭油、歐萊雅、百雀羚和相宜本草哪個好

這幾個牌子都不錯,都是老牌護膚品品牌了,口碑都很好。至於哪個更好,就要看你的個人膚質了,百雀羚和相宜本草等都比較平價,不算昂貴,而且一般來說媽媽那一輩的人比較常用。歐萊雅稍貴一些。日常的水乳來說,這幾個牌子就足夠用來補水了,你可以買了試試拿個更適合你的膚質。

⑻ olay小白瓶有股發霉的味道

應該是產品已經變質,不建議繼續使用
從氣味來看:olay小白瓶是無味的,除了產品本身的精華,沒有香精的添加,所以味道更自然。
prox的小白瓶是精華類,半透明的蛋清質地,而國內的新生小白瓶,則是泛白的光澤流體,質地更濃稠一些。假貨的質地則比較稀薄,吸收效果不好。

⑼ 跪求林志玲的資料

姓名:林志玲
性別:女
英文名:Chiling Lin
星座:射手座
生日: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11月29日
血型:B型
身高:174cm
體重:53kg
三圍:34C 24 36
學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雙學位 (經濟學 西洋美學歷史學)
喜歡的穿著:浪漫的,能表現出女人味的衣服
最欣賞的人:奧黛麗.赫本
最愛:旅行
生活信念:快樂生活,豐富生命
最滿意自己的地方:父母將我的平均值生的不錯
AngelFace唐安麒美胸瘦身專門店
Lee Cooper牛仔褲代言
OLAY玉蘭油沐浴乳
OLAY玉蘭油乳液嫩白潔面乳
OLAY玉蘭油水嫩柔潤沐浴系列
justgold鎮金店
PantechG600
花王一匙靈亮彩洗衣精
克萊斯勒Voyager
日立雙吹式冷氣
日立無聲冷氣直流風洞
台鹽倍舒美海洋按摩洗發乳
台鹽倍舒美天然鹽洗面乳
台鹽倍舒美沐浴乳
萬家香
幸運草
植物の優
Vistra機油精靈
菲夢斯統一四物雞精
純金性情金飾(藍色珊瑚礁篇)
MISASA化裝品(秋光星色)平面廣告
MISASA化裝品(秋光星色)
雜志平面模特兒,車展展示模特兒
MTV:Everybody(張國榮)等等

「林志玲熱」是台灣二○○四-五年的一個重大「現象」(phenomenon),說它是現象,因為它擾動的場域不只是媒體而已,甚且還動員到經濟、社會、政治、性別、外交、網路等各領域的資源,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幾乎全台灣人都認識了她,這種龍卷風暴式的走紅模式,在台灣歷史上可說絕無僅有;而且,雖然媒體很快地推出「林志玲接班人」,但我們迄今仍 [被屏蔽廣告]轉貼於 學生大讀書站 http://book.studa.com
[被屏蔽廣告]
絲毫看不到「林志玲熱」有任何消散的徵候。

研究「林志玲現象」,因此變成一個有趣的工作,這個研究必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許多「尚未被了解」的知識,或者「從未被完全了解過」的我們自己。

[詹偉雄

從《天下雜志》副主編到達一廣告創意總監,在雜志和廣告業打滾20年,現在擔任《數位時代雙周》總編輯進行改版工程,也是台大新聞研究所的學生,對社會中的新觀念、新趨勢、新人物有著無可救葯的迷戀。]

林志玲為什麼能爆紅?她,還會繼續紅下去嗎?她的走紅,對我們一般人的意義是什麼?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一個能擾動全社會的現象,常是社會變遷的結果,絕非偶然,在「林志玲現象」的背後,我們可以注意三個互相影響的變數:「明星」(celebrity)、「社合」(society)、「情境」(situation)。一個明星,通常只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才能獲得社會中特定社群的認同,從而造就大規模的集體動員,而如果這一個明星聰慧得可以與支持她、眺望她、看守她的社會(通常是一組經濟和文化的「新階級」)與日俱進,這一個現象就可以轉變成更波瀾壯闊的文化運動(culture movement),上個世紀六○年代的美國傑奎琳·甘乃迪、九○年代英國的黛安娜王妃,都分別在美、英社會對抗舊勢力的年輕人支持下,成為全世界歷久不哀的符號明星。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現代社會中,雖然分工、合作、互利是顯性價值,但任何人都能切身感受:社會里大、小集體間的競爭其實無處不在。在時代交替之時,新時代自然地、也必須要去挑戰舊時代,因為他們在擁有較佳工作技術、知識和更多文化資本(創造價值和解釋意義的能力)的同時,卻由於年紀和年資,往往在社會權力位階上僅能處於底層的地位,一股「向上移動」的慾念自然誕生。但這也並非意味著每個時代的交替都能波瀾壯闊,一般而言,只有在經濟規則、科技、知識出現大規模「斷裂」的「典範轉移」時,時代爭斗才會猛烈與激進化。

而我們很有理由相信:「林志玲現象」正是台灣出現最大規模時代權力交替的徵候,「美女林志玲」扮演的角色,正是一批年輕新階級自我認同、自我激勵、自我團結的文化符號,「林志玲」不過是這群人「理想化自我」的化身與代言人;林志玲的走紅,與其說是她個人的美麗使然,不如說是她「代言」(symbolize)了一個新階級所自許的所有新價值,她的走紅,來自這群新階級在社會各角落為自己懷抱的新價值奔走、動員、推廣,換句話說:是年輕的行銷經理、大學生、新媒體人、新創業家、新官員……在無數社會實踐(practice)中「投自己一票」的結果。

[林志玲的走紅,與其說是她個人的美麗使然,不如說是她「代言」了一個新階級所自許的所有新價值,她的走紅,來自這群新階級在社會各角落為自己懷抱的新價值奔走、動員、推廣的結果
分析「明星」、「社會」、「情境」三個影響要素如何運作,把視角拉回到二○○四年四月林志玲開始走紅的起點,場景就顯得格外清楚。

先看情境。在這個時間點上,林志玲從事模特兒工作已經超過十年,代言過十餘種商品,事實上,她已經是產品發表會上吸引攝影記者目光的寵兒,但始終沒有人知道「林志玲」就是這位美女的名字,她由「beautiful nobody」變成「glamorous somebody」,轉折點正好就是總統大選後藍綠相爭的社會不安時刻。

如果你上「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的網路搜尋系統,可以明顯發現:「林志玲」的新聞是在三一九總統大選投票日後,才快速增加(此一時間點前、後八個月的新聞數比例約為一比三十,以林志玲為標題的新聞數,則更成壓倒性對比),甚至在二○○四年三月十一日五位凱渥模特兒新書《凱渥名模美麗宣言》發表會新聞中,《中國時報》的編輯也是用「王曉書等名模美麗出書」的標題處理,而非以林志玲為新聞主角(換成今天,出版商一定只會用林志玲,其他四位可以*邊站了),可見在總統大選前,林志玲根本處於「未紅」狀態。

回答「為什麼林志玲在這個時間點上陡然走紅?」,是解讀「林志玲現象」的關鍵。在此第二個我們觀察的因素,不妨回到二○○四年四月時的「明星林志玲」個人身上。

[在帥哥美女的崛起過程里,單純的「帥」與「美」都絕非關鍵因素,它們都像金字塔底層的基座一樣,是必要條件,但也就像那些大石塊般,僅只能幫助你在沙漠邊緣看見一些遠方的起伏而已
和過往台灣人熟悉的美女比起來,林志玲當時有幾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媒介形象:
一、她有相對較特殊的高學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旅外的學歷)、雙學位(「西洋美術史」和「經濟學」,結合「藝術」和「知識」兩個最「in」、最對立的概念),打破社會概念里「美女和知識天生有距離」的慣性理解。

二、她有相對較高的身高——在台灣熟悉的美女經驗里,一七○公分似乎是個關卡,超過此一尺度的美女通常較不靈活(身體的、才智的),一七五公分、伸展台上動靜自如的林志玲,是個顯著的突破者。由身體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高大卻靈活的身體,通常意味著這個人物更有心靈自我控制的強度。

三、她有異常柔軟的個人儀態——面對鎂光燈,林志玲有著少見的「縮小自我」的謙遜姿態。這種相對低調、內省般的特質,輝映著前述兩項的強勢天賦,組合成一種公眾人物罕見、極其特殊的優雅和從容。她不會急著召開記者會反駁,不挑釁、不對銃、不製造新的修辭;這種「去語言化」的互動策略,既與叫囂的成人世界、喧鬧的青少年社會脫勾,也同時勾勒一種新鮮的明星價值。

在帥哥美女的崛起過程里,單純的「帥」與「美」都絕非關鍵因素,它們都像金字塔底層的基座一樣,是必要條件,但也就像那些大石塊般,僅只能幫助你在沙漠邊緣看見一些遠方的起伏而已。每個時代里的新帥哥美女,必須提出新的魅力要素,這樣才有能耐去瓦解上一時代帥哥美女的舊美學,登上社會視野的上方觀眾席。

林志玲的美麗當然不用多言,但美麗的女人比比皆是,林志玲真正出眾的是她的「知識經歷」、「身體」和「風格」,是這三點,讓她在台灣藍綠相爭的亂世里,讓受苦於政治爭斗的人們,在相互咒罵的報紙版面與電視頻道里,發現了一塊清新呼吸的空間。很快地,媒體人、商人、政治人就嗅到了這塊空間龐大的經濟產值,各種資源爭相投入(由扮演日本觀光大使、代言國際品牌浪琴錶到主持金馬獎),促成了她無人可及的磁吸力。

第三個角度是「社會」。三月總統大選的亂局,提供了林志玲成名的時空條件,但這只是社會情緒的短期需求而已,林志玲能一直紅到現在,紅的版圖由影劇版擴張到社會版和要聞版,紅的廣度由台灣到中國與香港,說明我們社會中有一群集體,不僅只(藉由媒體)消費林志玲身上短期的清爽和無爭而已,而且還進到了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認同」(identity)生產和再生產過程里。

准確一點說:我們清楚感受到社會里有一大群人成了「林志玲迷(fan)」、「林志玲選民(voter)」和「林志玲族(tribe)」。

「群迷」(fandom)是感性的,無視明星的負面新聞而矢志追隨,是構成明星魅力的基礎(譬如裴勇俊迷)。「選民」接受明星的感性召喚後,會持續地與明星的價值觀進行對話,具備較大的廣度和持久力,但一旦明星的某些「生命政治」主張(「環保」、「弱勢同情」、「動物權」……)受到選民質疑,他們也會集體掉頭而去(例如酒後駕車的藝人永遠只有一迷」,而沒有「選民」)。

然而,「群迷」和「選民」的經濟產值都是相對微弱的,由「族群」概念所描繪的社會風格部落認同,才真正是明星經濟學里的「殺手應用」(killer application),道理很簡單,因為經濟產值的主要產出者、明星動能的維系者,並不是明星,而是風格部落里的你、我、他。看看九○年代初的「麥當娜族」、二十一世紀初日本的「濱崎步族」、今日蘋果電腦的「ipod族」,這些部落族裔在每天的生活里「裝扮」自己、「消費」部落文化商品、「推廣」部落首領的概念,並且以「時代新哨音」的福音者自居,號召更多的人加盟,當新明星淘汰了老明星,新興部落族裔則是在意識型態或文化的主導權上,驅走老舊的當權派。
在「林志玲現象」里,我們應該可清楚看到這「星光權力」的轉移——林志玲超越了蕭薔,而「林志玲族」則淘汰台灣的「四十歲時代」。
在四十歲以上的台灣社會,蕭薔曾是萬人迷的超級巨星,在她崛起的九○年代裡,「美女」和「女強人」的兩種符號首度在她身上合而為一,蔚起社會風潮。蕭薔的事業事事都經過縝密的計算,這種社會形象和那個年代台灣ODM電子業發達的管理理性(instrumental ra<-- 正文頁畫中畫 begin --> tionality)相互呼應,也與女性首度大規模進駐服務業高階職位的職場趨勢,有著價值和倫理上的親近性。

但無可置疑地,蕭薔和四十歲時代的管理理性,都不再是當今新的全球化時代所嚮往的價值。和林志玲出身背景相仿的新時代,誕生在台灣首度富裕、解嚴、國際化的時代格局裡,他們有較佳的學歷、較好的英文技能、較多的國際化經驗,也有更多的自信與自我實踐的渴望,換個語言說:他們是台灣最具個人主義信仰的一個時代。

[由「族群」概念所描繪的社會風格部落認同,才真正是明星經濟學里的「殺手應用」,因為經濟產值的主要產出者、明星動能的維系者,並不是明星,而是風格部落里的你、我、他。]

新時代對「夢想」、「可能性」、「漂泊」、「偶然」人生觀的浪漫追求,與同一個社會里四十歲「風險時代」內醞的「紀律」、「服從」、「計算」等嚴峻倫理共處,其實彼此間具有著高度內在緊張性(眾多企業家說年輕時代是「草莓族」,正反映此張力)。

林志玲平時的態度非常謙卑,但在專業當模特兒時,走路的架勢與神情展露了高度自信和霸氣,這是一種混合著生活信仰、身體維護、處世策略和美學感受的自信風格。台灣的全球化新時代或許難以像她一般美麗,但對這種「美學化人生風格」的嚮往,毋寧是有志一同的。而當四十歲以上時代更熱衷於藍綠終極政治主張的對決時,新時代就在林志玲身上找到了認同與反抗的施力點一成為「林志玲族」的一員,代表著堅定自我價值、確認自己並不孤獨,我們也可在林志玲和蕭薔的興衰更替里,發現到此一族裔的「替代性的勝利」。

有了這種理解,我們就更可方便地來評估:林志玲還可以紅多久?而如果要能持續走紅,她和社會可能的新關系,互動會是什麼樣態?藍綠互爭的「情境」使林志玲走紅,看似時間的偶然,但卻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已茁壯的新時代遲早要選定他們的代言人(正如製造業時代選擇了蕭薔)。但林志玲能否持續走紅的關鍵,則要回到社會與她對應的新階級關系來理解。

[傑奎琳·甘乃迪崛起的六○年代美國社會,是年輕人集體反叛的年代,她高度現代性的人格特質,呼應了當時求變求新的時代氣息。]

[瑪麗蓮·夢露展現「身為女人」獨有的魅力,這是一種讓男人為之傾倒的慵懶女性特質,反映著數量大增的社會白領階級對性別和生涯的期望。]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英語世界中,四位女性明星走紅成「時代風范」的故事:

傑奎琳·甘乃迪(Jacquelin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1929-1994),一九六三年甘乃迪總統就遇刺身亡,這個悲劇事件卻造就傑奎琳成為美國的「國母」(national gooddess),在時尚、文化和生活價值上變成一個全球風靡的偶像人物。她崛起的六○年代美國社會,是年輕人集體反叛的年代,傑奎琳高度現代性(隨時准備更新自我,要求明天的我一定要跟今天不一樣)的人格特質,呼應了當時求變求新的時代氣息。

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因為拍攝《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ltch)走紅為性感女神。她是西方世界二次戰後第一位把女性從家庭的賢妻良母形象中解放出來的人一女人不再只是男人的性奴隸,工商社會里性別角色的分工化,讓女性得以獲得扭轉「家庭勞工」地位的力量,女人有能力展現「身為女人」獨有的魅力,這是一種讓男人為之傾倒的慵懶女性特質,反映著數量大增的社會白領階級對性別和生涯的期望。

黛安娜王妃(Diana Frances Spencer,1961-1997),在九○年代風靡世界,她象徵全世界的女人再也不必*男人(即使位高權重如查理王子),就可以作為一個生命自主的人,她的魅力來自她獨立處理生命悲痛的能耐,比男人更強(她公開地選擇離婚,而王子夫婿卻只能偷偷地跟情婦幽會)。這個溫柔又強悍、翻轉權力結構的故事,感動了全世界「親密關系失靈」的男人和女人,她到波士尼亞(Bosnia)推動反地雷活動,也去非洲關懷營養不良的小孩,她更獨立帶領兩個小孩與皇室搏鬥,黛安娜代表的,正是社會新崛起的獨立有自信、美麗迷人的女性。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1993),被認為是好萊塢第一個具有「知性」的女明星,她雖然天生害羞,少有公開的活動,但她主演的每一部戲(由一九五三的《羅馬假期》、一九六一的《第凡內早餐》到一九六四的《窈窕淑女》),都提升了女性的知性形象,六○年代末期她在演藝高峰時隱退,並於一九八八年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大使。如果說才藝兼具的英國女作家吳爾夫(Virginia Wolf),代言著二○年代知性女人「孤星」般的傷感歲月,奧黛麗的一生則隱喻著二十世紀後半葉知性女人「群星」式的絕地反撲[黛安娜王妃在九○年代風靡世界,她的魅力來自她獨立處理生命悲痛的能耐,比男人更強,這個溫柔又強悍、翻轉權力結構的故事,感動了全世界「親密關系失靈」的男人和女人。]
[奧黛麗·赫本是好萊塢第一個具有「知性」的女明星,如果說才藝兼具的英國女作家吳爾夫,代言著二○年代知性女人「孤星」般的傷感歲月,奧黛麗的一生則隱喻著二十世紀後半葉知性女人「群星」式的絕地反撲。]

考察這四位女性長期走紅的生命史,可發現她們都是在經歷「女性悲劇」(離婚或喪夫,奧黛麗經歷兩次離婚)後,獲得了更高的明星指數,這並不意味著不幸有助贏得社會同情,而是「不幸際遇」造就了她們表現獨特人格的契機,因為「悲傷難以作假」、「真誠無法仿冒」。她們個人的人生苦痛,從剛開始是以「英雌」代言人的姿態出現,漸漸地會變成以身作則的「虛擬心理醫師」,教導「族」里的個人如何克服悲傷。

因此林志玲要能繼續走紅,同樣必須*著處理「生命悲劇情境」的能力來斷定。對一位尚未結婚的女性來說,這樣的條件未免殘酷。但也別忽略了:失戀、受傷、變老、事業挫敗、反對勢力的詆毀、偶發的情緒失控、外露的自滿(complacency),也都算是「小規模悲劇」,而更深邃、奧秘的是:也許「遲遲未婚」本身,就會是一件挑戰她的「女性式悲劇」。

林志玲的出生背景,以及她崛起過程中表現的聰慧和敏感,都足以讓她的知名度繼續攀升,但結果如何,全要看她未來怎麼料理自己的人生,看她是否有「倫理時尚」(ethic fashion)創作的能力,所謂倫理時尚,是她面對生老病死、悲歡欣喜時,能否展現具領先性、時代感的行動風范。傑奎琳、奧黛麗赫本、黛安娜王妃在從事慈善事業或擔任和平大使時,都流露出當時社會最缺乏的真摯感,甚至包括她們選擇那些活動,都具有高度創新的前瞻意義。

[「女神」,正是我們生命中感覺到最原初的母性撫慰的力量,而把她「聖潔化」的一種社會機制。社會個體在認同「女神」的過程里,彷彿可回到嬰兒時期,依偎在母親胸膛而得到安全感的滿足。]

最後一個問題:全世界工業社會里未必需要一個男性偶像,但卻為何絕對少不了「女神」(goddess)——社會學研究里,同樣有理解的線索!

西歐文明變遷到二十世紀初期,香奈兒(Coco Chanel)是第一位大家所熟知的女性公眾人物(一九一三年,她推出了迄今仍暢銷的「No.5」經典香水),但如果仔細探究為何女人從被認為不能成為公眾人物,到後來得以擁有男性明星難以項背的知名度,可發現法國巴黎的Chane也如台灣林志玲般,只是一個代言符號而已,時代背後的工業社會變遷,似乎才是關鍵動力—或許這么說更直接:愈工業化的社金,愈需要Power Goddess!

除了因應工業社會不斷追求經濟產值的提高,將女性拉出家庭投入職場,「女神」因而成為她們認同和團結的象徵原因外,「女神」角色更和社會里的內在精神焦慮息息相關。工業社會中的倫理和知識,絕大部分都是教人「如何獲得成功」;但吊詭的是:在工業社會里,大多數人最需要的技能卻是「如何接受失敗」—在競爭中,成功永遠只屬少數人,而即使是那少數人,他們也多半在家庭和人際上失敗(「即使我贏了全世界,卻輸給了自己!」)。工業社會中的人們有白天攻城掠地的快感,但更多的是夜晚的恐懼,誰來撫慰一顆顆孤獨又挫敗的靈魂。

「女神」,正是我們生命中感覺到最原初的母性撫慰的力量,而把她「聖潔化」的一種社會機制。社會個體在認同「女神」的過程里,彷彿可回到嬰兒時期,依偎在母親胸膛而得到安全感的滿足。四、五○年代,美國海軍戰斗機的駕駛艙內貼著滿滿的大乳房女星照片貼紙,這些影象未必是用來滿足飛行員對性的渴求,而毋寧是在生命搏鬥、生死瞬間之際,能幫助這些男人回到母親的懷抱,期盼她給你最後的勇氣。

在現代的後工業社會里,人不是永遠的成功者,不管男人女人,都需要一種白天看不到的撫慰者,她隱藏在每個人的心裡,最後經由一個符號偶像(icon)將之體現,在分享這偶像的同時,現代人感受到「無盡之愛」所帶來的溫暖。

也許,這也是解釋了謙遜、可親的林志玲為什麼在台灣快速走紅的另一個原因吧……

雖然是以性感的身材曲線打開知名度,但是對許多默默對林志玲傾心的人來說,她充滿陽光感的鄰家女孩式笑容,是最令人百看不厭的畫面,行銷人林文欽稱之為「甜死人不償命的笑容吸引力」。

整形醫師林靜芸分析,以林志玲的五官來看,她漂亮筆挺的鼻子,和陽光式的笑容搭配起來恰到好處,給人非常協調的視覺享受。

曾合作拍攝電視廣告的代言廠商愛鮮家和全虹均表示,林志玲親切待人的工作態度令他們印象深刻,無論工作得再忙再累,林志玲臉上的笑容始終沒有消失過,對守候在拍攝現場的粉絲,更是有求必應地簽名合照。

詮釋時尚品牌時冷艷,私底下喜愛展露大女孩笑容,這兩種林志玲各有支持者,也讓她以多變的風情,接下橫跨精品和大眾商品的眾多代言。

[命理師蔡上機:W型下巴是美女的典型面相,但是感情初期會不穩,要像林青霞一樣晚婚才會幸福。]

帶著甜美的笑容播報新聞,侯佩岑很快贏得台灣第一美女主播的稱號。整形醫師林靜芸分析,為什麼侯佩岑會讓人覺得她隨時都在笑,是因為她的眉毛、眼睛、嘴角都呈現了上揚的弧度。

二○○四年三月,侯佩岑和林志玲共同主持金曲獎揭曉入圍名單的晚會,七月林志玲又應邀上侯佩岑主持的娛樂新聞節目,讓網路上興起一波「侯佩岑還是林志玲美?」的討論話題。
作家孫瑋芒則表示,美女應該以充滿自信的態度面對緋聞,侯佩岑被拍到和緋聞對象親嘴的畫面,可以選擇不回應,而不要硬說那是拍攝角度的問題。

自從二○○四年廣為被媒體報導以來,林志玲的身材曲線,一直是熒光幕前的焦點,和「黃金比例」、「完美」等形容詞連在一塊兒。整形醫師林靜芸表示,林志玲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比例,恰好符合三比七的最佳比例,也有雜志曾經撰文解析,林志玲身材的各個部位,的確符合一比一點六一八的黃金比例。

除了身材比例幾近完美之外,林志玲在擅長時尚服裝攝影的法國攝影師常易眼中,更是東方少見適合穿著設計師服裝的模特兒,穿上西方設計師的作品,可以讓服裝的剪裁完美表達出身材優點。擁有好身材的林志玲,會在穿著中適度展露屬於女性的魅力,搭配優雅具美感的肢體語言,令人留下氣質高雅的印象。

[發型師李樹德:蕭薔留著台灣標準的安全美女頭,長發帶波浪,弄得乾乾凈凈,塑造氣質美女的高雅形象。]

蕭薔的成名作「伊蕾絲褲襪」廣告中,穿著艷紅色低胸小洋裝,彎腰和小狗搶絲襪的鏡頭,奠定了蕭薔成為台灣第一美女的形象。自此以後,蕭薔在演藝女星中已屬修長有致的身材,便常常伴隨性感裸露的服裝出現在大眾面前,她的打扮原則不強調時尚流行感,而是以表達風情萬種的性感形象為目的。

林志玲廣受注目後,順勢取得許多「美女形象」的代言機會,例如福斯電影為強片舉辦的首映會,過去常邀請蕭薔出席,然而二○○四年七月的《十面埋伏》首映會,卻改為邀請林志玲走上紅毯,也讓媒體開始聯想林志玲與蕭薔的「第一美女」頭銜之爭。

走秀表現事業,讓本業是模特兒的林志玲更受贊賞。早期在《Bazzar》雜志出入許多秀場的攝影師黃天仁表示,林志玲是他特別愛拍的模特兒,因為她的身材曲線、臉蛋比例和肢體語言,呈現在鏡頭下特別好看。
林志玲的走秀表現,可以從她受到走秀邀約的層級來評判。二○○四年八月香奈兒在台灣的亞太區秋冬服裝發表秀,被視為時尚圈的重頭戲,國內一線模特兒全數到齊,特別來賓張震、馮德倫出場之後,就是由林志玲帶頭走開場秀。十月林志玲更受浪凡之邀,參與模特兒圈的至高榮譽巴黎時尚周。

發型師李樹德表示,和其他模特兒相比,林志玲的發型亮眼有特色,微卷的層次發和她的心形臉搭配得宜,淺紅棕色讓皮膚看起來更白晰,而且發長和身體比例配得剛剛好。

[命理師蔡上機:面相的質感有如成熟水蜜桃一般水嫩,需要加強舉手投足的氣度和更具個人風格的言語表現。]

金莎巧克力廣告中,展露出燦爛笑容的姚采穎,以年輕的條件被視為林志玲接班人,今年也在林志玲之後受到唐安麒的青睞,簽約成為纖體公司的代言人。在模特兒圈,姚采穎還沒有走國際大秀的經驗和表現,走秀的肢體語言也還沒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和個性,這一點從發型上也看得出來。

發型師李樹德表示,模特兒普遍來說都會留著一頭長直發,方便配合各種型態的走秀需求來做造型。而姚采穎和大多數的模特兒一樣,也留著極簡自然的烏黑長直發,無法讓發型替整體的個性形塑加分。

社會共同的注目和記憶,構成了歷史中的美女形象。一九六二年台視開播,大眾媒體讓電影、電視節目、廣告等各個領域的美女,進入到你我的生活領域之中。讓我們回顧在這四十年之中,曾經閃耀的時代美女和經典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