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對沖基金的凈值如何計算
最新學術研究顯示,某些對沖基金經理在對他們持有的那些交易不活躍的證券計算價值時可能會選用對他們有利的價格,以便讓基金的業績看上去更好。
投資者對此應該引起警醒,研究發現,這種做法可能會讓本來虧損的某個月「變成」有贏利的一個月。隨著對沖基金數量的激增(目前已超過7,500家),對基金經理而言,要吸引並留住投資者的錢,對上漲月數和下跌月數的統計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近幾個月,在信貸市場一片蕭瑟的同時,如何給難以計算凈值的證券定價成了華爾街的熱門話題。有時,對一些不經常交易或買賣報價差距較大的債券來說,要讓銀行、經紀公司和對沖基金精確確定它們的價格是件很難的事。
近來,在對沖基金計價問題上最出名的一個案例是Ellington Capital Management,它是一家專門從事債券投資的對沖基金公司,旗下管理著52億美元的資產。Ellington在9月30日給客戶的信中說,由於信貸市場發生動盪,它持有的兩只債券受到波及,旗下兩只基金將暫停贖回。
信中說,無法在對要贖回基金的投資者和仍留在基金里的投資者都保持公平的前提下確定資產凈值。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Ellington有什麼不當行為。信中說,公司的做法不是為了回應投資者提出的贖回請求、追繳保證金或其他任何問題。
Ellington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該公司的舉動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上有報導。
目前,投資者、審計部門和監管機構都在關注銀行和經紀公司是如何評判這些證券的價值。不過近來有研究顯示,對沖基金或許更值得人們注意。
學術研究發現,在任何一個月中,報告有少量上漲的基金家數與報告有少量下跌的基金家數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對從事流動性較差的證券交易的基金來說,這個差距最為明顯。而在主要交易股票或期貨合約的基金中間,則不存在這樣的懸殊。股票或期貨合約市場活躍,而且很容易定價。這也意味著,某些基金有可能捏造結果。
研究報告作者保倫(Nicolas P.B. Bollen)和波爾(Veronika K. Pool)說,對沖基金經理可能故意編造其投資組合的價值,以便逃避向投資者報告損失。保倫是范德比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金融學副教授,波爾是印地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金融學助教。他們在報告中寫道,如果真出現偽造的情況,那麼投資者可能會對未來的潛在損失估計不足,還有可能對基金經理的能力估計過高。
這項研究採用了馬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一個對沖基金資料庫,分析了4,268家不同投資風格的對沖基金在1994-2005年間的月回報率數據。
眼下,市場已從八月份的信貸危機中逐漸平復下來。為化解危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 9月份將聯邦基準利率下調了50個基點。對沖基金顧問公司Hennessee Group LLC周一表示,它們編制的對沖基金指數8月份下跌了近1%,9月份上漲了2.26%。截至9月底,該指數今年的漲幅已超過10%,同期,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分別上漲了11.5%和7.7%。
有關弱流動性證券的定價問題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是在今年春天,當時,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兩只基金出了大麻煩。其中一家基金起初公布4月份虧損了6.5%,但幾周後投資者得知,該基金當月實際下跌了20%。該基金對投資者表示,這個變化是因為對不易估價證券的估計價格做了向下調整所導致的。
基金經理在判斷這類證券是盈是虧方面有很大的靈活空間。舉例來說,只要他們前後保持一致,他們可以選擇是採用一隻證券的買入報價還是賣出報價來計算投資組合的價值,而這兩個價格有時懸殊很大。他們還可以選擇不同經紀公司報出的不同價格作為「標價」。如果一家對沖基金預計某個月可能出現虧損,那麼基金經理可能會針對某些證券挑選比較樂觀的價格,從而使基金總體不會下跌,而不會去考慮那些放大虧損的價格。
由於銀行和經紀公司是公共交易機構,因此他們採用的這些估值通常要面對投資者及審計機構的審查。最近的市場動盪更是促使監管部門對經紀公司採用的價格發起了深入調查。
而對沖基金則不會受到外界的同樣審視。他們大多並未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注冊,而且很多對沖基金甚至是在開曼群島等離岸避稅地注冊。另外,一些基金每年只接受一次審計,也就是說月度估計值未必會被外部審計方審查到。
以前的研究發現,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下,各種對沖基金都能獲得較平穩的回報。保倫和波爾最近發表的論文也在這方面做了研究,但結論卻有所不同。他們的論文指出,基金經理會把回報率向上圓整,以保證基金是略微上漲的,而不會將升值和虧損都遮掩掉。
通常來說,對沖基金的回報率會表現出一種人們熟悉的正態分布曲線,其高點會落在略微上漲的區域。對股票持中性策略的交易(不論預計股價會下跌還是上漲)其回報率會有這樣的表現,而針對弱流動性證券的策略則不會如此。
論文指出,這或許並不奇怪:當經理們發揮自主能動性的機會比較大的時候,歪曲回報率就比較容易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