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選擇股票對該公司的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還是我還給你做個詳細的解答吧……記得給我加分,呵呵
從長期來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歸根結底是由其基本面所決定的。影響投資價值的因素既包括公司凈資產、盈利水平等內部因素,也包括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市場情況等各種外部因素。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時,應該從宏觀經濟、行業狀況和公司情況三個方面著手,才能對上市公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宏觀經濟分析
<1>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證券市場歷來被看作「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宏觀經濟的走向決定了證券市場的長期趨勢。只有把握好宏觀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才能較為准確的把握證券市場的總體變動趨勢、判斷整個證券市場的投資價值。宏觀經濟狀況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表現會比較優良,股價也相應有上漲的動力。
為了把握國內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投資者有必要對一些重要的宏觀經濟運行變數給予關注。
A.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或地區)經濟總體狀況的綜合反映,是衡量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的主要指標。通常而言,持續、穩定、快速的GDP增長表明經濟總體發展良好,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優良的經營業績;如果GDP增長緩慢甚至負增長,宏觀經濟處於低迷狀態,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也難以有好的表現。我國經濟穩定快速增長,2006年GDP同比增長10.7%;0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率達到了11.1%。近一兩年來,上市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正是處於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工業企業效益整體提升大背景下的增長,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上市公司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B.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持續普遍上漲。通常,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被用作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溫和的、穩定的通貨膨脹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影響較小;如果通貨膨脹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圍內持續,且經濟處於景氣階段,產量和就業都持續增長,那麼股價也將持續上升;嚴重的通貨膨脹則很危險,經濟將被嚴重扭曲,貨幣加速貶值,企業經營將受到嚴重打擊。除了經濟影響,通貨膨脹還可能影響投資者的心理和預期,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CPI也往往作為政府動用貨幣政策工具的重要觀測指標,今年以來我國CPI高位運行,因此在每月CPI數據公布前後,市場也普遍預期政府將會採取加息等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引發了股市波動。
C.利率
利率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利率是資金借貸成本的反映,利率變動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投資水平和消費水平,間接地也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利率上升,公司的借貸成本增加,對經營業績通常會有負面影響。第二,在評估上市公司價值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是採用利率作為折現因子對其未來現金流進行折現,利率發生變動,未來現金流的現值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利率上升,未來現金流現值下降,股票價格也會發生下跌。
D.匯率
通常,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進出口產品的價格。當本幣貶值時,出口商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就會降低,有利於促進本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因此本幣貶值時出口導向型的公司經營趨勢向好;進口商品以本幣表示的價格將會上升,本國進口趨於減少,成本對匯率敏感的企業將會受到負面影響。當本幣升值,出口商品和服務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上升,國際競爭力相應降低,一國的出口會受到負面影響;進口商品相對便宜,較多採用進口原材料進行生產的企業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
目前,人民幣正處於漸進的升值進程中,出口導向型公司特別是議價能力弱的公司盈利前景趨於黯淡,亟待產業升級,提高利潤率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需要進口原材料或者部分生產部件的企業,因其生產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受益;國內的投資品行業能夠享受升值收益也會受到資金的追捧。人民幣小幅升值,房地產、金融、航空等行業將直接受益,而對紡織服裝、家電、化工等傳統出口導向型行業而言則帶來負面影響。
<2>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用以調控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速度和企業經濟效益,進而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
A.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和轉移支付制度等。其種類包括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具體而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這將會直接增加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促進消費和投資需求,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進而推動股價的上漲。
———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這將會直接擴大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刺激企業增加投資,提高產出水平,改善經營業績;同時還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資和消費能力增強,進一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此時上市公司的股價也趨於上漲。
———減少國債發行(或回購部分短期國債)。國債發行規模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將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
———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往往使財政支出擴大,擴大社會總需求、刺激供給增加,從而改善企業經營業績,推動股價上揚。
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利於擴大社會的總需求,將刺激經濟發展,而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則在於調控經濟過熱,對上市公司及其股價的影響與擴張性財政政策所產生的效果相反。
B.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於貨幣供應和貨幣流通組織管理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准則。其調控作用主要表現在: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貨幣政策的工具可以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和選擇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指導等)。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中央銀行就會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以減小需求。反之,央行將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手段以增加需求。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央行通過調整商業銀行上繳的存款准備金率,改變貨幣乘數,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最終影響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將使貨幣供應量減少,市場利率上升,投資和消費需求減少,對公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公司股價將趨於下跌。
———再貼現政策。再貼現政策指央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央行融資所作的政策規定,一般包括再貼現率的確定和再貼現的資格條件。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傾向於提高再貼現率或對再貼現資格加以嚴格審查,導致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收縮,市場貨幣供應量相應減少,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趨於下跌。
———公開市場業務政策。當政府傾向於實施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央行將會大量購進有價證券,使貨幣供應量增加,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從而刺激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使得生產擴張,公司利潤增加,進而推動證券市場公司股價上漲。
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維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當前要繼續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穩中適度從緊。流動性過剩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穩中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提出在於要努力緩解流動性過剩矛盾。
二、行業分析
由於所處行業不同,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會存在較大的差異。進行行業分析,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行業本身所處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因素及其對行業影響的力度;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行業的投資價值及投資風險。
<1>行業與經濟周期
宏觀經濟的運行呈現周期性特點,一個經濟周期包括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由於不同行業對於經濟周期的敏感性不同,其業績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差異。根據行業與經濟周期變動關系,可將行業分為增長型行業、周期型行業和防守型行業。增長型行業的運動狀態與經濟活動總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無關,主要依靠技術的進步、新產品推出及更優質的服務實現增長,如高科技行業;周期型行業的運動狀態直接與經濟周期相關,如鋼鐵業、耐用品及高檔消費品行業;防守型行業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小,如食品業和公用事業。
<2>行業生命周期
通常,行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而言,處於幼稚期的公司比較適合投機者和創業投資者;處於成長期的行業,其增長具有明確性,投資者分享行業成長、獲取較高投資回報的可能性比較高。
根據行業與宏觀經濟周期的關系以及行業自身生命周期的特點,投資者應該選擇那些對於經濟周期敏感度不高的增長型行業和在生命周期中處於成長期和成熟期的行業。
此外,一個行業的興衰還會受到技術進步、產業政策、產業組織創新、社會習慣的改變和經濟全球化等因素的影響。行業內部的競爭結構也決定了競爭的激烈程度,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所提出的波特五力模型,行業內現有的競爭、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買方討價還價的能力和供應方討價還價的能力這五種基本競爭力量決定了行業競爭的激烈度以及收益率水平。
三、公司分析
對於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把握,具體還是要落實到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投資者需要了解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所佔市場份額、財務狀況、未來成長性等方面以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1>公司基本面分析
A.公司行業地位分析
在行業中的綜合排序以及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決定了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行業中的優勢企業由於處於領導地位,對產品價格有很強的影響力,從而擁有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B.公司經濟區位分析
經濟區位內的自然和基礎條件包括礦業資源、水資源、能源、交通等等,如果上市公司所從事的行業與當地的自然和基礎條件相符合,更利於促進其發展。區位內政府的產業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發展也至關重要,當地政府根據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會對區位內優先發展和扶植的產業給予相應的財政、信貸及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措施,相關產業內的上市公司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較其他產業大,有利於公司進一步的發展。
C.公司產品分析
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公司盈利的來源。產品競爭能力、市場份額、品牌戰略等的不同,通常對其盈利能力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言,公司的產品在成本、技術、質量方面具有相對優勢,更有可能獲取高於行業平均盈利水平的超額利潤;產品市場佔有率越高,公司的實力越強,其盈利水平也越穩定;品牌已成為產品質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擁有品牌優勢的公司產品往往能獲取相應的品牌溢價,盈利能力也高於那些品牌優勢不突出的產品。分析預測公司主要產品的市場前景和盈利水平趨勢,也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的預測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
D.公司經營戰略與管理層
公司的經營戰略是對公司經營范圍、成長方向、速度以及競爭對策等的長期規劃,直接關系著公司未來的發展和成長。管理層的素質與能力對於公司的發展也起著關鍵性作用,卓越的管理者能夠帶領公司不斷進取發展。
投資者要尋找的優秀公司,必然擁有可長期持續的競爭優勢,具有良好的長期發展前景。這也正是最著名的投資家巴菲特所確定的選股原則。以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例,他所看重的是軟飲料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長期穩定並能夠持續增長的業務、產品的高盈利能力以及領導公司的天才經理人。1988年至2004年十七年間,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巴菲特帶來541%的投資收益率。
<2>公司財務分析
公司財務分析是公司分析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其一段時間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縮影,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和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重要依據。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公司在某一特定時點(通常為季末或年末)的財務狀況,反映了該時點公司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三者之間的情況;利潤表反映的是公司在一定時期的生產經營成果,反映了公司利潤的各個組成部分;現金流量表則反映公司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入流出情況,表明公司獲取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我們通常採用財務比率分析,用公司財務報表列示的項目之間的關系揭示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
A.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反映的是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公司流動資產越多,流動負債越少,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該大於2;但絕對數值並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在運用這項指標的時候,,應該將公司的流動比率與行業平均水平、本公司近年來的流動比率進行比較。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與流動比率一樣,同樣反映的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不同的是在計算時,將存貨從流動資產中進行了扣除,因為在流動資產中存貨的變現能力最差。一般認為,速動利率應該大於1;同流動比率的運用一樣,需要將其與行業平均水平、本公司歷史水平進行比較,以分析變動趨勢。
———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反映的是公司長期償債能力,表示在公司總資產中借貸資金所佔的比例。資產負債率較低,說明公司長期償債能力較高,財務風險相對較低。不過,資產負債率過低也會使公司不能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影響到盈利能力。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在50%較為合理,但這也並非定式,不同行業的公司資產負債率通常也不太一樣。
———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利息保障倍數反映的是每一元利息所能得到的公司盈利保障的倍數,也是用於判斷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利息保障倍數越高,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強。一般認為,利息保障倍數應該大於2,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同行業平均水平、公司歷史水平的比較。
B.營運能力分析
———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在流動資產中所佔比重比較大,其流動性對公司的流動比率有很大的影響。存貨周轉率用於衡量存貨的變現能力強弱。一般而言,存貨周轉率越大,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變現能力越強。不同行業的存貨周轉率會有不同的表現,在運用此指標時也應該同行業平均水平、公司歷史水平進行比較。
———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其中:平均應收賬款=(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的是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用以衡量公司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一般而言,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公司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
———總資產周轉率
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周轉率反映公司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公司銷售能力越強。公司如果採用薄利多銷的策略,資產周轉率會比較高;如果公司主要依靠單位產品的邊際利潤來創造收益,資產周轉率相對就較低。
C.盈利能力分析
———主營業務毛利率
主營業務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毛利率表示每一元的主營業務收入扣除主營業務成本後所帶來的利潤額。可以通過與行業平均毛利率的比較,一定程度揭示公司的成本控制及定價策略。
———主營業務凈利率
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凈利率表示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所帶來的凈利潤,反映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收益水平。一般而言,凈利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資產收益率(ROA)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資產的綜合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利用資產獲利的能力越強。
———凈資產收益率(ROE)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年末凈資產*100%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是在考慮了負債經營因素後的資本回報率。
通過財務分析,不僅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還有助於發現上市公司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識別虛假會計信息。在藍田股份案例分析中,劉姝威教授就運用財務分析方法揭露了藍田股份提供虛假會計報表的真相:2000年藍田股份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是0.77和0.35,說明藍田股份短期可轉換成現金的流動資產不足以償還到期流動負債,扣除存貨後僅能償還35%的到期流動負債;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低於同業平均值大約5倍和11倍,短期償債能力最低。且從1997年至2000年藍田股份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於1,其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來越弱。再結合公司銷售收入、現金流量、資產結構的分析(在此不一一贅述),劉姝威教授得出藍田股份的償債能力越來越惡化,扣除各項成本和費用後,公司沒有凈收入來源;不能創造足夠的現金流量以維持正常經營活動和保證按時償還銀行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3>公司估值方法
進行公司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凈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現模型估值、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估值等)。
A.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運用相對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數,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行業內部公司之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公司的指標值並不能做直接比較,其差異可能會很大。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公司股票目前的價格是處於相對較高還是相對較低的水平。通過行業內不同公司的比較,可以找出在市場上相對低估的公司。但這也並不絕對,如市場賦予公司較高的市盈率說明市場對公司的增長前景較為看好,願意給予行業內的優勢公司一定的溢價。因此採用相對估值指標對公司價值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與公司基本面的情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與絕對估值法相比,相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比較簡單,易於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於公司價值的評價。但是,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市盈率、市凈率的變動幅度也比較大,有可能對公司的價值評估產生誤導。
B.絕對估值方法
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利折現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內在價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獲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獲得的股利,以此類推……,k代表資本回報率/貼現率。
如果將Dt定義為代表自由現金流,股利折現模型就變成了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是指公司稅後經營現金流扣除當年追加的投資金額後所剩餘的資金。
與相對估值法相比,絕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能夠較為精確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如何正確的選擇參數則比較困難。未來股利、現金流的預測偏差、貼現率的選擇偏差,都有可能影響到估值的精確性。
<4>新情況帶來的新問題
自2006年以來,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快速增長,證券市場也隨之走強。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的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在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出口增長的拉動下,企業效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一些非可持續性因素也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了推動作用,如新會計准則的實施導致上市公司會計核算方式發生變化,造成會計利潤的波動,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對其業績產生正面影響;投資收益的大幅增加助推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
A.新會計准則的影響
在新會計准則的影響方面,對於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的劃分核算最為證券市場所關注。以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為例,在股權分置改革前主要以賬面價值(歷史成本法)計量,限售期結束後獲准上市流通的法人股將以公允價值———二級市場價格計量。目前相關股份的二級市場價格普遍高於其賬面價值,會計准則的調整將使持有法人股股權的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大幅增加,且在未來出售相關股份時還將給公司帶來當期收益的大幅增加。
按照新會計准則,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可以採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兩種模式中的一種,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更改。從原有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留存收益;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不計提折舊或攤銷,以資產負債表日其公允價值調整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若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擁有較多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業績將更多的受到房地產市場價格的波動影響。
新會計准則的採用並不會從本質上改變一個公司的價值,在市盈率、市凈率等相對估值法盛行的情況下,由於會計准則的調整可能會帶來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指標的波動,從而影響我們對其價值的判斷,但是這種會計處理上的變化並不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若採用絕對估值法評估,則公司的價值並不會發生改變。
B.投資收益的影響
目前,在利潤表各構成部分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幅增加,也直接推動了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增幅超越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幅。投資收益的增長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體經濟的投資收益上升———經濟持續增長背景下的企業效益提升給上市公司帶來實體經濟投資的收益不斷增加;第二,股權投資的虛擬資產增值———資本市場行情火爆,上市公司投資股票、基金的投資收益大幅提高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帶來的投資收益大增;第三,會計核算的計量增長———如實施新會計准則後,允許上市公司對原持有的法人股在禁售期後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根據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劃分,在當期或出售時將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損益。
投資者在進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行業和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市場估值水平等各類信息,同時區別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的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可持續因素和不可持續因素,對上市公司作出客觀、理性的價值評估。
Ⅱ 經濟學案例分析
第一個是股票漲跌.攝及到如下原理.
1、股票漲跌是二級市場的操作。
2、簡言之,買的人多就漲,賣的人多就跌。(舉例表述,因為我剛才的形容有偏差,例一隻股票當前10元價位,有人賣有人買則10元,如有人出11元買,卻無人賣,則為11元,依次類推,是為上漲,反之下跌)
3、個人感覺,公司業績好壞對股票漲跌影響不大,股票漲跌主要由題材及政策消息面主導。例如,奧運會前可買北京旅遊。熊市時絕大多數都跌,牛市時,絕大多數都漲。政府一個信號就能主導股市漲跌。
股票的漲跌有宏觀面及基本面的原因,主要的還是資金面或者受主力的關照程度。
第二個是經濟恢復理論.股票板塊輪動規律.
第三個是宏觀調控規律,分解如下.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經濟運行無論是市場唱主角還是政府唱主角,都帶有混合經濟的色彩。純粹的市場經濟或純粹的計劃經濟都是不現實的。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在市場失靈時,政府對經濟進行一定的干預,使經濟運行回到原來的均衡區域。房地產無論是作為消費品還是投資品,都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各國政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干預程度則依市場發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美國這樣自由市場經濟運行得較好的國家,政府對市場干預較少。而像新加坡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在市場剛起步階段,政府做了大量建設性的工作,待市場較為成熟後政府逐漸淡出,將大部分任務交給市場完成。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在政府決定進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實施住房的商品化、貨幣化、社會化後才開始起步。房地產業在我國還是一個新興產業,但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支柱產業。但由於起步晚,加之發展不完善,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起伏性波動和其他一些較為典型的初級市場特徵,如投機氣氛較重,市場運行機制不規范,有關法律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通常會採取一些經濟、法律、行政的措施對經濟進行干預,以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政府在推出一項政策前,首先應該明確,基於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我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目標應是為了保持市場的均衡發展,為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不是一些媒體所宣傳的提高住房需求,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經濟學上對政府政策進行評價,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該項政策能否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率和經濟運行質量。本文擬對我國政府當前若干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從經濟效率的角度來進行經濟學分析,來權衡其利弊得失,並在此基礎上給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 房地產產業政策分析
產業政策是指示產業發展方向、規劃產業發展目標、調節各個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結構產業化的措施和手段的總和,是整個經濟政策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有: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促進和限制政策等。產業政策對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具有特定的導向功能,在現代經濟增長過程中起著市場機制難以替代的制衡和穩定作用。政府在實施產業政策時,其取向是產業發展目標的體現。而各產業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在一系列約束條件下生成的。現階段,我國房地產市場所表現出來的初級市場特徵決定了房地產產業政策目標在於完善房地產市場,充分發揮房地產業的支柱產業功能。這需要政府採取恰當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組織政策包括產業競爭和反壟斷政策、產業聯合和集團政策等。在生產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條件下,合理有效地組織這些生產要素,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徑。同樣,房地產的發展,不僅要制定合理的總量政策和結構政策,也需要有合理的組織政策。
由於房地產具有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以及隨之而產生的投資風險巨大等特點,使得房地產業的發展要求走規模經濟的道路。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房地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較其它行業更為明顯。規模小,開發商的單位成本居高不下,在廣告策劃、營銷推廣、環境改造,配套設施、物業管理等方面規模較大的公司也佔有明顯優勢。另外,規模大,尤其是具有較強現金實力的開發商在選擇項目最佳開發時間上也具有主動權。這在客觀上要求造就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房地產企業,這要通過房地產業內部適度的資本集中來實現。房地產業內部適度的資本集中,能有效地節約房地產開發和經營成本,資本的適度集中還有利於節約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費用,這是通過企業間的合並、兼並等經濟機制來實現的。由此可見,通過房地產企業的資本集中,可以優化房地產市場組織,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並優化房地產企業的規模結構。
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與規模經濟的要求相去甚遠。以上海市為例,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房地產公司僅有9家(上海本地8家),入選上證30指數的房地產股僅陸家嘴一家。這8家房地產公司在整個上海房地產業中的規模,市場佔有率,業績等多項指標大多平平,在1999年上海房地產企業銷售面積,金額100強中也難見上市公司的蹤影。而香港聯交所房地產上市公司達100多家,恆生股指33個樣本股中,地產或以地產為主業的公司近一半。這十幾家大地產商的開發量、市場佔有率等主要指標要佔到整個香港地產市場的九成,其中長江實業、新鴻基、恆基兆業、新世界四大超級地產商更成為財富的象徵。滬港兩地房地產上市公司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相距甚遠,其原因自然與兩地市場發育程度、微觀主體的競爭實力有關,但兩地政府對房地產業產業政策的不同取向也是造成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國大陸各種媒體上,乃至政府正式文件上,經常有報導宣稱政府決定把住宅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具體實施政策時,有關方面採取了凍結房地產公司上市的做法。當初之所以採取凍結上市的做法,管理層是出於對房地產泡沫的擔憂。的確,到1992的年,房地產開發數量、開發投資額、開工面積等均創歷史最高水平,這遠遠超過發當時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承受力,造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許多地方的炒樓、炒土地風較為嚴重,致使市場運行出現混亂無序的局面。鑒於此,政府果斷地採取了緊縮供給的宏觀調控政策,控制住了房地產市場嚴重失衡的局面。而亞洲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專家學者都或多或少地把金融危機的原因歸於房地產泡沫的破裂。這使得中國政府在解開房地產企業上市禁令上更為謹慎。然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深刻誘因是經濟結構的老化與調整的滯後,是知識儲備的貧乏,是全要素增長率的落後。房地產泡沫只是這種危機的表象之一。因此,管理層大可不必因為擔心房地產泡沫而阻止房地產企業上市。況且,股市除了籌集資金的作用外,還具有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在較為健全的股市上,資金會從業績差的企業流向業績好的企業,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股市本身的進入與退出制度也在客觀上對股市的安全直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管理層目前應做的是放棄保護政策,不再ST 、PT下去了,讓中國股市真正成為企業的試金石。如美國股市最近的振盪,有人指出這是股市正在擠除泡沫,使高科技股票定價更符合其實際價值的表現。
我國房地產企業除了擴大規模,向規模經濟要效益外,提高資產素質,向管理要效益也是從微觀上培養一個健全的市場所必需的。政府在宏觀層面上的制度創新,尤其是金融制度創新在這方面是大有作為的。當前,房地產證券化是一個可取的方向。房地產證券化可以促使房地產經營專業化,導致資源的合理配置。房地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發育的初級階段,更需專家經營。證券化的優點之一,在於它促使了房地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開,這就為其專業化經營提供前提條件。我國的房地產主體行為很不規范,真正具有實力、精於管理的房地產公司並不多,"房地產熱"引致的市場虛假繁榮誘使大批不具備條件的企業紛紛涉足房地產,其結果勢必導致資源特別是管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藉助證券化,房地產交專家經營,業主借證券化工具獲得應有的收益,投資者亦可分享房地產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房地產市場主體行為從混沌走向有序。
二、 房地產稅費分析
根據中房指數的統計,目前在我國城鎮商品房價格構成中,土地費用及稅費佔39%,建安成本佔51%,其他費用佔10%。在房地產利潤率已普遍降至10%左右的情況下,稅費負擔過重就成了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稅費不僅關繫到房價的高低,其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有些稅收,如所得稅等直接稅也就成為市場經濟均衡運行的潤滑劑。
<一> 房地產稅費總量分析
稅,是政府憑借其行政權力強制獲得的收入。而各種各樣的費用更是名目繁多。這些費用的徵收部門有三個層次。一是擁有立法、執法、司法權,執行廣泛的社會管理職能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各委辦部機關、公檢法等;第二層:一些負責提供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事業單位,如環保、衛生、教育等。它們的收入由政府撥付,同時政府又賦予它們在本部門負責的事業范圍內執法監督的權力,如衛生檢查等;第三層,一些享有自然壟斷或行政壟斷地位,擁有一定強制力的國企,如電力、自來水、煤氣公司、政府辦的有行政壟斷權中介機構。這些名目繁多的稅費給房價下降造成了很大的剛性。清理稅費,理順房價的呼聲日見高漲。但有人擔憂清理稅費會減少政府部門收入。
從稅的角度來看,短期里,降低稅率會減少政府部門的收入。但從中期來看,如果減少房地產稅收負擔能使房價下降足夠的幅度,使居民的有效需求大幅度上升,此時部分因房價過高難以銷售的空置商品房實現銷售,政府就可以收到本來稅基被各種規費侵蝕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契稅等,完全可以抵消各種雜費的減少。將稅收與稅率的關系用坐標圖表示出來, 從圖上可以看出,稅率並不是越高越好,稅率只有達到一定最優點,才能使稅收達到最大。從長期來看,據世界銀行測算,房地產投資對相關產業的系數效應為2倍。當住房消費啟動後,每億元住房投資會帶來相關產業的GDP增長2億元,經濟發展,稅基擴大,政府的收入呈現出良性的增長循環。
從費的角度來看,清理各種規費能減少對經濟的扭曲作用,使各種規費給經濟帶來的間接成本減少到最小,提高經濟效率,促進公平,這將有利於經濟良好穩定的發展。各種費用給企業事業的間接成本遠大於本身。名目多、部門多、環節多的規費,意味著企業至少要跑遍20幾個部門、收集40幾個公章才能獲得或維持其合法地位。盡管有些規費本身數額並不大,但企業為遵循這些規定卻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房地產業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並且國內大多數開發商的資金是通過銀行貸款間接融資而來,資金的時間成本十分可觀。除此之外,在房產市場日益成熟的今天,房產市場上開始不斷推出各種流行房型設計。這使得市場先機對開發商來至關重要,資金的時間價值在此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各種規費的存在降低了經濟運行的效率,提高經濟運行成本。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各種規費則成為各政府部門自己的收入,並進而有可能成為腐敗的重要原因。因此清理規費對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而言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二> 部分規費分析
從公共品的理論來看,政府部門提供公共品時,靠稅收來籌集資金;提供私人品時,應按市場規律收取價款,而提供混合產品時,則應考慮依靠稅收或收費補償成本,哪一個效率高。在目前的房地產業中,有些看似應由政府部門提供的產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應交給市場來運作效率更高。
如政府代行市場職能收取的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費,雖然說由政府出面監督工程質量可以保護消費者利益,但其中卻有一個極大的弊端:當質監站通過了一項工程,意味著政府對工程質量的認可,如果以後工程出了毛病,政府是否替房產商承擔賠償的責任呢?如果政府承擔責任,則政府容易混淆作為經濟運行的管理者和市場主體中的一方的角色;如果政府不承擔賠償責任,政府官員就完全沒有了把好質量關的約束機制。如果這項服務交給市場的中介機構來做。中介機構、房產商、購房者之間是平等關系,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中介機構會因擔心招致賠償而嚴格控制房產質量,這無疑是一種效率的改進。
工程質量檢驗費是政府行為應轉為市場行為的例子。而對水、煤、電增客費這三類傳統的自然壟斷產業來說,這些收費在經濟學上也不符合效率的原則。自然壟斷產業固定成本所佔的比重很大,變動成本的比重小,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如果不對自然壟斷企業進行政府管制,它們就會進行壟斷生產,導致低效率;如果把這類企業分割成幾個小企業,又會導致成本上升,規模不經濟。這是政府經營不以盈利為目的自然壟斷產業的理論基礎。政府可以採取邊際成本定價,也可以採取平均成本定價。無論採用哪種定價,公用事業部門,都可以從價格和補貼中完全彌補成本。現在房產商交納了增容費,最後由消費者承擔,建設了管道、纜線輸送網,但卻是公用事業部門從水電費、煤氣費和補貼收回了成本,這等於消費者支付了雙重費用,公用事業部門獲得了超額利潤。這背離了誰得益誰投資的市場法則。從提高社會效率的角度出發,這些增容費應由公用事業部門而非房產商來承擔。如果公用事業部門資金困難,可由房產商負責建造水電、煤氣的輸送網的成本,建築成本不能分攤到房價中,待以後公用事業部門收到水電、煤氣費了,再向房產公司支付輸送網的使用費。
三 、經濟適用房的經濟學分析
經濟適用房作為現階段的國家住房建設政策,旨在通過某種傾斜,如用地劃撥、稅費減免等優惠措施,來達到擴大住房供給,調節房地產投資結構和啟動市場有效需求的目的。它是基於我國目前特殊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發展市場發展階段的一種政策選擇。但是,對於經濟適用房制度的運行機制,與當前地產市場的關系、現行政策規定可能產生的市場反應、經濟適用房政策的適用范圍以及經濟適用房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尚有待從理論上進行再探索。
經濟適用房政策作為一項政策,本意是通過政府補貼來提高中低收入購房者的住房有效需求。但付諸實施後卻暴露出諸多問題:第一,補貼利益的流失與對完全商品房供給的"擠出效應"。目前,有些經濟適用房把銷售目標定位在中等收入家庭中偏高的那一部分人,甚至以吸引開私家車的一族來爭相購買為榮。如果在地段、質量、功能、環境或者舒適性等一方面標准上,這類住房在各方面均能滿足中等偏高收入家庭的需要,高收入階層也會想方設法擠入經濟適用房的消費群,從而使所流失的財政補貼效益最終轉化為生產者剩餘和少數中等偏高和高收入階層的消費者剩餘。而那些真正應該享受到補貼的,居住困難的中等偏低收入階層反而被排斥在受益范圍之外。經濟適用房提高標准後,其消費群與完全商品房的消費群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第二,助長了市場不公平競爭和違規操作。作為具有政策傾斜性的經濟適用房,實際上享受了特定階段的政策性資源。如果經濟適用房的操作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從而形成"黑箱運行",一些地方和部門為了獲得經濟適用房的有關政策優惠,受利益驅動,有可能會打著經濟適用房的旗號爭項目、爭計劃、爭土地、貸款,這就容易誘發政企間交易和尋租行為的發生。第三,提高政策的調控成本,降低政府調節市場的效率。為了使政策優惠能按預期的設想轉移到中低收入階層身上,就需要控制經濟適用房的受益面,避免不該享受財政補貼的階層也從中"沾光"。這就需要將政策調控的重點引向鑒別居民家庭收入層次,監督經濟適用房的流通和分配這些繁瑣而又無效的工作上,偏離了其主要職能。
用經濟學上的博奕論來分析,經濟適用房作為一項政策,涉及的利益方有政府部門、開發企業、消費者三方。在這三者中,有關政府部門擁有用地劃撥、稅費減免等權力。目前,政策優惠對眾多開發商來說是稀缺資源,是眾多開發商爭奪的對象。而在開發商以各種方式掙得政府政策優惠後,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有可能進行違規操作。由於政府對經濟適用房價格進行管制,按照建房《1998》154號文,經濟適用房住房價格除成本、稅金外,其開發利潤不得超過3%。而理性的開發商是不會願意從事這種回報率低於同期市場利率的投資項目。而在現實生活中,開發商卻對此趨之若鶩。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開發商虛列成本以降低利潤,使其符合規定標准,而作為主管行政部門對此卻無能為力,甚至可能與開發商合謀使虛列的成本合法化,人為拉高經濟適用房利潤與售價,使價格管制名存實亡。政府部門為了達到經濟適用房的政策意圖,需要付出一定的監督費用,以對合格的開發商做出鑒別。而對購房者來說,雖然經濟適用房面向的對象是中低收入者,但具體操作過程中並沒有制定有效的收入調查措施。一部分高收入者也加入了購買經濟適用房的行列,甚至有些人將經濟適用房上市套利後再次購買經濟適用房進行投機。有關利益三方的相互博奕使得經濟適用房政策在操作過程中背離了原來的政策意圖。
由於經濟適用房是向住房供給者提供補貼,補貼的結果是在同等投資支出的前提下增加市場供給量,從而導致均衡價格的下降和住房需求的相應增加。為了使補貼的效益盡可能傳遞給政策所指向的收入階層。只有在消費者犧牲其他消費品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如果政府直接補貼給消費者,則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綜合消費偏好。所謂消費者的綜合消費偏好,是指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做出的消費選擇。用無差異曲線說明如圖:
用發補貼的方法會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效用,而發補貼給供給者,則可能供給者供給的住房不是消費者所需要的或最重要的,這時消費者就難以得到最大的滿足了。在圖中,MN線代表其他消費品(x)和住房(y)的價格一定時,發了一筆現金所形成的預算線,如發補貼給者,該消費者可得到y1的其他消費品和y1的住房,所獲效用為u1,如發現金讓消費者根據偏好自由選購,消費者會買x2的其他消費品和y2的住房,所獲效用為u2, u2>u1。
希望採納
Ⅲ 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說:當前的股票價格已經將未來的前景考慮進去了。。。。。就購買行為而
完善不了,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最大的不同就是國內交易員不多,交易不活躍,國人害怕把錢交付於別人,害怕別人虧他的錢,但是卻不知道只要設立風險管理別人虧再多也沒賺的多,國外人是比中國人聰明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Ⅳ 與經濟學相關的一道統計學問題:一位投資者持有一種股票,2001-2004年的收益率分別為4.5%,2.1%,25.5%
減去1是減去本金,剩下的才是收益。
收益率直接相乘的意義是第一年賺了4.5%,第二年這賺的4.5%又賺了2.1%,但其實還有本金1也賺了2.1%,你沒有計算。
Ⅳ 股票漲跌背後有哪些經濟學原理
股票漲跌本身就是經濟學原理!
其實供需關系,就是很多人反對IPO的原因,因為IPO,新三板轉板,注冊制,科創板等都是向這個市場提供股票,股票多了,股價你說是漲還是跌?
有人說是利好影響股價,什麼利好消息,其實是認為公司未來的業績會提高,業績提高就是價值會提高,所以價值這玩意是個變數,能往上變,也能往下變;利好認為股價會漲,而利空會認為股價跌;
有人說是降息,其實降息降准都是屬於貨幣政策,這是大環境,比如你過去30年賺了幾千萬,不可否認你有那麼一點點能力,但是你能賺這么多都是改革開放的功勞,放在戰亂年代,你能活著就不容易;所以大環境偏暖,理論上所有的企業利潤都要提高,當所有股都上漲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說的牛市;記住,所謂牛市,是因為所有股都上漲;不要本末倒置。
Ⅵ 有沒有炒 股成功的案例
有的。
沃倫·巴菲特(WarrenE.Buffett),男,經濟學碩士。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主要投資品種有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2020年4月6日,沃倫·巴菲特以59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3位。2020年4月7日,沃倫·巴菲特以675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4位。
(6)股票經濟學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1.股市裡不會掉餡餅
以為股市裡到處都是鈔票,可以隨便獲取,那是幼稚和天真,或者是頭腦發熱的表現。股市裡只有被套和割肉,沒有白吃的午餐。有人頭腦清醒,所以永遠不會被套。「天上掉鈔票我不會彎腰,因為天上連餡餅都不會掉,更別說掉鈔票了。」
天上不會掉餡餅,股市更不會掉餡餅。有人忠告,「當別人忽悠你股市會掉餡餅的時候,你就永遠記住『股市媒體的天職是服務於銷量,而教授的天職是服從於媒體,永遠不要相信他們。』」要相信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每日炒股提醒
在股市關鍵時刻要「大義滅親,說翻臉就翻臉」。「炒股和賽車一樣,有時候要停,有時候要沖,不要永遠想著沖那樣會撞死的。」
2.賭博心理太重,人容易失去理智
在美國這樣成熟的股市裡,股民年換手率也就是百分之百。而在中國這樣極其不成熟的股市裡,股民年換手率卻達到百分之一千二,這就充分說明我們的廣大股民都是在進行短線投機,在股市裡搞所謂的「賭博」活動,而不是在做投資行為。
中國人賭性是很大的,你看國外的賭場,除了英語說明,就是中文說明。但是這種賭性一旦進入股市,就容易產生悲劇,而不是喜劇的效果。什麼是賭徒心理?特別是在輸紅了眼的時候,往往六親不認,只有如何「回本」,可是在沒有理智的情況下,只能越賭越輸。
每日炒股提醒
賭博心理,那是變態的心理,就不是正常的心理。用這種心理去炒股,肯定是賠的時候多。什麼公司業績,什麼技術分析,什麼風險,賭徒們根本不考慮。
3.牛市股票為王,熊市現金為王
從 3000點到5000點的時候,人們興奮地高唱《死了都不賣》這一首歌。因為那是在牛市,在牛市裡堅決不空倉,這是正確的操作方法。即使出現小幅的調整, 也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倉位。或者說,每一次調整,都是低吸的好機會。但是核心問題是,這樣的操作只能在牛市。不管你是天才還是傻子,在牛市堅持就是勝利。
從5000點到2600點,有誰還在唱《死了都不賣》?恐怕要唱《不賣就得死》。因為一進入熊市,_死多。那些死了都不買的人,只能死得更快。如果有機會,也只能短進短出,快進快出。
每日炒股提醒
你必須明白你現在是在牛市,還是在熊市?「在熊市中,最好少說價值投資。」在沒有見到大底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妄動。
4.牛市操作,熊市休息
什麼是牛市?什麼是熊市?它們有什麼特徵?正確分辨牛市還是熊市,顯得特別重要。有人建議股民,根據不同的牛市和熊市,既要學會操作,更要學會休息,並且投入的資金也不一樣。具體參考如下:
譬 如牛市與熊市還可以細分,如「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 細分的結果是為了資金管理,投入的資金比例分別是:「牛市中的熊市30-50%,牛市中的牛市80-100%,熊市中的
牛市20-30%,熊市中的熊市 0-10%,平衡市中的牛市20-30%,平衡市中的熊市10-20%。」
每日炒股提醒
多聽聽成功者的忠告。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熊市裡。要象軍人那樣用鐵的紀律來約束自己,避免進入失敗的陷阱。許多失敗者總是不喜歡紀律約束,所以他們經常失敗。
5.擁有健康的炒股觀念
股市的波動是有周期性的,在牛市你要去戰斗,但是在熊市就要休息和學習。「急於扳本、急於贏快錢、借錢炒股」等行為是熊市的大忌。在熊市如果你想戰斗,只能 「盯著少數你熟悉的雙重超跌的長線庄股來回打游擊。」 堅定「現金為王,短線為王,超跌為王,大量為王」的信念,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好機會。
為什麼好多人死在熊市裡?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炒股觀念有問題,因為觀念出現問題,所以影響他們的操作策略。有人智慧地建議想在熊市裡戰斗的人們:「以目前點位為參考,『小漲小賣,大漲大賣,不漲拋硬幣看賣不賣』,『小跌不買,大跌小買,暴跌再買』。」
每日炒股提醒
有人說,窮人不是窮在知識和技能上,而是窮在錯誤的觀念上。有人說,股民不是輸在知識和技術上,而是輸在錯誤的觀念上。
6.為什麼越跌越麻木
「股票行情不好,人的心情就不好。特別是大盤跌久了,跌深了,就容易把人跌麻木了。對被套住的投資者,只有行情起來了,才能有效減輕大家的痛苦,才有給大家帶來幸福的生活!」
我們應該相信:「即使大盤再低,中國的股市也不會垮塌!」「繼續看空,或不管不顧的斬倉割肉」實際上是心態不好的集中反映。長期看好中國股市,絕對有機會。 有人說得好:「現在股票暫時套在裡面,賬面上是虧了,但如果行情來了,虧的錢還會回來。這好比你的錢暫時被人借走了,到時候人家還會還給你,甚至連本帶息 還給你!2007年的大牛市,不是一度將中國股市中的勞苦大眾全部解放出來了嗎?!」
每日炒股提醒
遇到股票行情不好,就要暫時離開股市,否則越看行情或者K線圖,就越會悲傷。越是悲傷,越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要做到「手中有股,心中無股。」
7.樂觀面對股票被深套的局面
大盤下跌,你痛苦,我痛苦,被深套的股民大家都痛苦萬分!套住了肯定痛苦,沒有不痛苦的。如果痛苦是一個人的話,那麼痛苦的感覺就會放大。如果感覺與自己一樣痛苦的人有成千上萬,那麼個人的痛苦就會減輕,這是典型的「生理反應」。
有人形象地說「你現在套住的股票,其實就是你借出去的錢。但是借你錢的人,必需是講信用,有能力賺錢的人,這樣才能還你錢!如果不是?那也是很危險的。所以選股、持股、換股,非常重要。」因此,除了檢查股票被深套的原因,關鍵還要檢查被套股票的質量如何。
每日炒股提醒
選股選得好可以抵抗熊市。如果被套的股票質量不好,屬於盲目買股沖動的結果,這時候必須小心,等待好的機會,堅決地拋售換好的股票。
8.做一個成熟的股民
久 經漲漲跌跌股市考驗的老股民,因為常年感覺股市的大起大落,他們能夠泰然面對股市的風風雨雨。即使股票大跌了,他們也不會把憂傷寫在臉上。即使股票大漲 了,他們也不會得意忘形。平靜、樂觀、耐心,是他們良好心態的反映。他們生活充實,幸福指數高,沒有因為股市暴跌而影響其生活。
有的新股民面對股市大盤的暴跌,沒有任何心裡准備,缺少的是老股民的那份歷練、那份心境與良好的心態,有的是那份懊悔、那份埋怨與惡劣的心態。許多新股民被套住後,「大多表現的痛不欲生,有的實在受不了,就在最黑暗,最悲觀的時候斬倉出來了。結果損失慘重。」
每日炒股提醒
「股市行情來了,股票漲了,人們感覺生活充滿了陽光。股市行情不來,股票跌了,人們感覺生活沒有意義。」其實,這種思維方式是有害的。
9.不要把自己想的太聰明
大盤跌到超過50%,除非及早離開,面臨虧損是很正常的。在股票投資過程中,一定要承認自己沒有比別人聰明多少,甚至可能還要愚蠢。有的專家在這時候又說可以通過「高拋低吸」來減少損失。其實難度很大,弄不好又被深套。其實,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
大盤超跌,更多的人是懊悔或者總結。為什麼「當初不早點賣出?要是現在再買進,那該多好啊!」甚至有人在想「我在漲的時候逐步賣出,跌到一定程度再逐步買進。」可是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成功地「逃頂」和「抄低」,不是每一人都能夠做到。
每日炒股提醒
套牢的時候就不要懊悔,更不要去埋怨。 「做一些切合自己實踐的事,降低自己的預期,包括對自己能力的估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之道。」
10.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炒 股心態要好,得意不能忘形,失敗不能失態。以良好的心態看待股市的上漲下跌。在股票大漲的時候,要克服貪婪的心理。在股票大跌的時候,要想到「和你一樣痛 苦的人有許多,包括機構在內!」在熊市裡同樣被套住,飽受痛苦折磨的人有千千萬萬,畢竟在現在的股市裡獲利的人是極少數。
「理解別人是給自 己減輕壓力的有效方法。」專家分析 「目前中國市場不僅內資過剩,外資也異常活躍。大盤這次下跌,主要還是散戶的驚慌失措所至。目前大盤已經下跌的幅度、股價、市盈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以及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的中國宏觀經濟,對機構投資者而言,應該是機遇大於風險。」
Ⅶ 求經濟學原理以及相關案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課程案例分析集
同濟大學文法學院理論經濟學系經濟學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氣象信息商品的勞動創造價值嗎?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號熱帶風暴「威馬遜」肆虐東海,近中心最大風力達到12級(50米/秒)以上,東海海面巨浪洶涌。
「威馬遜」到來的前6天,坐落在北緯29度、東經125度東海海面的平湖油氣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氣象台傳來的「警報」:「未來5~6天,台風『威馬遜』將影響你平台,建議作好撤出的准備。」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員在直升飛機的協助下迅速撤離,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
「台風對平台的影響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業的人員面對台風的心理壓力極大,如果不及時撤離,有可能發生一些極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氣象台副台長楊禮敏說。
平湖油氣田是上海市中心氣象台的長期企業客戶之一。氣象台每隔3~6小時左右向該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陸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圖文傳送,還提供氣象專業網站。上海市中心氣象台現已擁有120家左右的長期客戶和100多家「散戶」,。「根據企業各自的需求,我們為其量身定製氣象信息,並在物價局制定標准偽基礎上協商信息使用的費用,所以,每家的費用都不同。」最高的達到每年20萬元;而最低的也就幾百塊錢。」楊禮敏說:「但我們也要承擔很大風險和壓力:預報畢竟是有誤差的,像這次的台風,企業撤離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萬元,所以,如果我們的信息不準,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據楊禮敏介紹,上海市中心氣象台向企業提供專業有償氣象服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為英國的BP公司在南黃海的石油鑽探作「氣象護航」。現在,氣象台的客戶除了海上作業、碼頭、航運等一貫靠天吃飯的企業外,還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材料2.電子貨幣——中外銀行卡的產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為電子貨幣的主要形式,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它最早是由商家發行的。商家們為了推銷商品的需要,刺激購買,有選擇地向一些講信譽的客戶發放了一種信用籌碼,客戶可以憑借這種籌碼,先賒購商品,然後再用現金或是銀行存款轉帳等來支付款項。後來這種籌碼被演變成為了小小的塑料卡片,也就有了現代信用卡的雛形。由此看來,信用卡不過是一種賒購商品的許可證,最後完成交易,還是需要用支付現金或是銀行存款轉賬等實質付款形式。
1950年,美國商人弗蘭·麥克納馬拉與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資1萬美元,在紐約創立了「大萊俱樂部」,這傢俱樂部後來成為了著名的大萊信用卡公司。俱樂部向會員們發放了一種能夠證明身份的特殊卡片,會員可以憑卡片記賬,一定時期後再統一結賬。這時的信用卡就已廣受社會關注。l952年,美國加州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進入發行行列,率先發行了銀行信用卡。隨後,許多銀行都跟之而來,信用卡迅速在美國乃至在世界流行開來。1985年,中國銀行珠江分行發行了第一張「中行卡」,開創了中國信用卡發行的先河。
商家實際上收到錢,並不是從信用卡里收到的,而是從銀行收到的。這就告訴我們,你使用信用卡消費,在沒有最後結算之前,你其實沒有真正地花錢,但卻真正地享受了商品。你完全可以享受而最後不付錢。那麼,銀行為什麼會發卡給你呢?這就是你的信用了。信用卡的最根本之處,也就在這里。銀行根據你的信用向你發卡,信用越好,你就能夠得到級別越高的信用卡,如所謂的「金卡」等,你可以在沒有付錢之前,消費到很大數額的錢。如果你有一次賴賬不付,以後你就會有不良記錄,就再也別想得到信用卡了。在現代經濟社會中,銀行尤其是大銀行的信譽通常是很高的。它所發行的信用卡是商家們所放心來「刷」的,因為銀行不會賴賬。這樣,你持有那種信譽很好的大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就可以走遍天下。
問題:
結合商品經濟基本原理並根據上述材料,請分析思考下列問題:
1.你如何理解創造價值的「勞動」?
2.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的內涵與外延發生了什麼變化?
3.在信用卡出現以後,貨幣的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你認為在未來的電子時代紙幣會消失嗎?
案例二
材料1.從虧損到盈利
某企業是一個專業從事手錶生產與銷售的企業。該企業下設一個手錶專營公司負責手錶的銷售,專營公司的副經理叫劉帆。該企業主要生產銷售機械表。 1987年左右,市場發生了變化,電子表暢銷,機械表銷售下降。該企業的產品積壓嚴重,僅專營公司就積壓了100多萬只機械表。 當時劉帆給廠里打報告,請示處理積壓產品,當時市價為120元一隻的機械表,劉帆准備以25元一隻處理掉,然後利用收回資金生產銷售電子表。廠里沒有批准劉帆的報告。劉帆又給主管局打報告,主管局也沒有批示。在這種情況下,劉帆自作主張,以25元/只的價格處理積壓產品。經過二、三個月的努力,積壓產品全部售出,收回資金2500萬元。劉帆用這些資金引進香港表盤、機芯,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多花色的產品去爭取市場,到1989年,專營公司盈利900多萬元。但是由於該手錶廠也是個老大難企業,先後換了10多名廠長,劉帆的行為讓企業領導感到難堪,遂在1990年將專營公司撤銷。1992年手錶廠面臨破產,累計虧損4000多萬元,銀行存款只有4萬元,固定資產達8000萬元,並且有幾百台進口設備。在這種情況下,1992年4月劉帆被任命為該廠廠長。8個月後,該企業減虧747萬元,1993年全面扭虧,實現利稅574萬元。1992年到1996年還清了近1億元債務。
材料2.美國經濟的短期衰退
1992 年以來,美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商業周期的擴張期,經歷了二戰之後長達107 個月的經濟擴張,形成了經濟大繁榮。1992~2000年期間,美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3.8%,通貨膨脹率大體保持在2~3% ,失業率大幅度下降,就業增長率相對比較高, 公司利潤有較大增長 。但是,美國很快轉入經濟衰退。2000 年年初經濟開始下滑,並於2001 年3 月份進入經濟衰退期。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認為2001年3月,美國經濟就已步入衰退。根據美國商務部於2002年7月31日公布的新的修正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率為負0.6%,第二季度GDP增長率是負1.6%,第三季度GDP增長率為負0.3%,第四季度GDP增長率則為2.7%,可見2001年美國GDP出現了連續三個季度的負增長,其經濟已陷入衰退。2001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僅為0.3%,遠低於早先預測的1.3%,與2000年超過4%的經濟增長相比,更是出現了明顯的落差。美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導因是發生了高新技術危機和經濟周期危機以及發生了人們沒有預料到的「9·11」事件,使美國民眾和投資者產生了「安全危機」,進一步打擊了消費和投資慾望,使美國經濟「軟著陸」希望徹底破滅,並造成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但此次美國經濟衰退與二戰後所發生的歷次經濟危機相比,其特點是經濟衰退與生產率增長並存;失業率增加與雇員實際工資上升並存;清理商品庫存積壓速度加快;經濟復甦與股市下跌相伴隨。美國經濟研究局2002年2月發表的報告也認為,由於勞動生產率持續增長,因此,此次經濟衰退比較溫和。
問題:
根據上述材料結合資本運行的一般原理,思考以下問題:
1.處理滯銷產品對企業順利實現資本循環有什麼作用?
2.企業維持正常經營的關鍵是什麼?
3.加速資本循環與周轉對企業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4.為什麼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浪潮洶涌,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爆發仍然不可避免?
5.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再生產周期有什麼新特點?
案例三
材料:
微軟公司是20世紀90年代對美國新經濟有重要貢獻的成功企業。但微軟仍遭遇壟斷案。對於新興產業和對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的企業政府並不放鬆反壟斷行為。1994年7月,美國政府與微軟達成一項協議,即不再要求計算機製造商將其視窗操作系統作為必備原件安裝。但在1995年11月因與對手網景公司劃分瀏覽器市場遭到拒絕,微軟便要求安裝視窗操作系統必須同時安裝其「探索者」瀏覽器。1997年10月,微軟實施將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出售。捆綁銷售使微軟市場份額大增,從原有的3%~4%的市場份額上升至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為此,美國反托拉斯部門與微軟公司開始漫長訴訟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決微軟公司分解為兩個獨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軟行為在於保護市場競爭。微軟不服又提出上訴。其結果微軟雖未被拆分,但上訴法院確認微軟的市場壟斷事實,違反了美國的反托拉斯法。
問題:
1、微軟壟斷案反映了壟斷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你認為壟斷與競爭並存的原因是什麼?
2、通過微軟壟斷案,你從中可以深刻領悟哪些經濟學原理?
案例四
材料:
2003年5月深圳市政府下發了《進一步推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推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制度,這是深圳在分配製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關於國有企業資本、管理和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見。強調放開員工持股的比例和行業限制。對經政府部門批準的國有資本退出的企業,取消原來的35%-50%持股比例限制。擴大員工購股的資金來源,除個人現金出資外,還可以採取向公司股東借款、銀行貸款、公益金劃轉購股等方式。員工持股的公司中,國有股可採取優先股的辦法,在保證國有股份的前提下,不參與企業的決策和生產經營,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經營積極性。另外,對獲得超額壟斷利潤的政策壟斷性企業的工資分配加強調控,實施「國家工資控制線」,防止過度增長。對供電、供水、公交等影響國計民生的公益性企業,實行「員工平均工資不低於社會平均工資」;對高新技術企業,允許其工資水平高於一般企業的工資水平。
問題: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製度是什麼?
2、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正確處理個人收入分配關系時為什麼要堅持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3、請根據有關知識分析上述案例並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建立利益協調機制—收入分配製度。
案例五
材料:
據我國權威部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1994年至今的十年間,我國創造就業崗位超過8000萬亇,1998年至2003年,189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但同時我國面臨的就業壓力仍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
一、今後兩到三年內,城鎮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勞動力多達2400萬,而年度能夠安排就業崗位僅為1000萬左右,1400萬就業缺口如何填補。
二、我國人才總體缺乏,但大學生就業難正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數字顯示,去年高校畢業生數量為212萬,初次就業率為百分之五十左右,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280萬,估計就業率水平仍將大致持平。
三、去年以來,在珠三角、閩東南等地區相繼出現較嚴重的民工短缺,深圳等一些地區缺工近百分之十,月平均工資在700元以下的企業普遍招工困難。
四、我國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1.5億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進城務工規模、速度正在加大。
問題:
1、我國十年所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是如何實現的?
2、請你談談對當前我國就業形勢所存在上述四大問題的看法與對策。
案例六
材料:
所有制結構問題的材料:
材料1:
下面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有制結構變化的情況:
年 份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
集體工業
城鄉個體工業
其他經濟類型工業
1978
77.6
22.4
—
—
1980
76.0
23.5
—
0.5
1990
54.6
35.6
5.4
4.4
1998
28.5
38.3
18.9
19.9
材料2: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有關所有制結構條文的修改情況:
1982年憲法 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第十一條:「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通過行政管理,指導、幫助和監督個體經濟。」
1988年憲法修正案
第十一條增加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
1999年憲法修正案
第六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十一條修改為:「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國內生產總值2264億元,增長10.1%,其中國有工業和年銷售收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1~7月總產值的綜合增長速度同比為16.4%,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當月增速同比也達到14.5%,非國有企業的當月同比增速超過25%。該省省長說:「沒有多種所有制的共同發展,就不能有浙江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發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結構是:國家、集體、個體私營、「三資」的比重是11.5%、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報》
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關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① 分析材料1,說明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及其原因。
② 結合材料1與2,說明我國憲法修改的理論依據。
③ 分析材料2,指出我國憲法第六條修改前後所保留的共同內容及其原因。
④ 結合材料回答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會不會動搖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案例七
材料1:
2003年初,國內棉花價格一路飈升,棉紡織企業開始叫苦。為此,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等五部委發布《緊急通知》,決定對棉花市場流通進行宏觀調控,以平抑棉價。
《緊急通知》,核心內容有兩條:一是禁止棉花經營企業囤積棉花,經營者必須將棉花直接銷售給紡織企業,不得倒手。二是掐斷倒手企業的銀行資金來源,規定各級農發行不得支持棉花經營企業在交易市場購買棉花;各商業銀行亦因嚴格控制倒棉貸款的發放。
棉花大戰年年打,政府的宏觀調控年年採用堵與禁的老套。剛出台的《緊急通知》依然禁字當頭,全然不考慮禁的成本和收效是否能成比例,宏觀調控失效是必然的。
材料2:
我國棉花購銷體制的改革進行了3輪,始於2001年7月的第三輪棉改有條大原則,即為「徹底放開棉花收購、加工和銷售環節」。但久禁而放、放因一時不適應而亂,棉花價格上漲引發了棉市之亂。2004年1至4月份,國內棉價上漲22.6%。
材料3:
到2004年3月上旬,國產原棉價格已經超過國際現貨棉價,而且還在一路走高。政府可考慮允許國內企業進口國外質量更有保證(絕少摻雜使假的)「低價棉」來平抑棉價。這樣既可解棉紡企業之憂,還能迅速填平國內棉花市場的供應缺口。政府應跳出單一為調控棉價而調控的思路,繼續保持適度的棉花高價。通過借用價格杠桿實行壓錠減產——淘汰落後棉紡產能之目的。
摘自2004年4月18日《中國青年報》
問題:
1、根據材料1,分析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採取的手段及其特點。
2、根據材料2,能否認為棉市之亂是棉花購銷體制改革的結果?
結合材料1-3,你認為應如何完善宏觀經濟調控。
案例八
材料1:
有人主張,可能賺錢的行業都讓私人去搞,社會主義國家應像西方發達國家一樣專干私人不願乾的行業,因此,國有經濟必須退出一切可能贏利的競爭性行業,而不管該企業現在是否有高贏利和高績效。
材料1:
2004年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收約4000億元,其中一半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納繳的。
數據顯示:2004年1至8月,國資委監管的186家中央企業總體運營呈穩步發展態勢,累計實現利潤3803億元,同比增長45.6%。國資委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將分別突破5.3萬億元和40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國資委負責人強調,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經過多年努力,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競爭力明細增強。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又有新的進展,政企分開邁出了重大步伐,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得到了改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逐步推進,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和上繳稅金分別為4951.2億元和8104.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0.8%和16.7%,均佔全國工商企業的「半壁江山」。
問題:
1、你認為上述言論是否正確?為什麼?
2、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應當怎樣改革?
案例九
材料:
20世紀初的一天,列車在綠草如茵的英格蘭大地上飛馳。車上坐著英國經濟學家庇古(A·C·Pigou)。他邊欣賞風光,邊對同伴說:列車在田間經過,機車在田間經過,機車噴出的火花(當時是蒸汽機)飛到麥穗上,給農民造成了損失,但鐵路公司並不用向農民賠償。這正是市場經濟的無能為力之處,稱為「市場失靈」。
將近70年後,1971年,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爾欽(A·A·Alchian)同游日本。他們在高速列車(這時已是電氣機車)上見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當年的感慨,就問列車員,鐵路附近的農田是否受到列車的損害而減產。列車員說,恰恰相反,飛速馳過的列車把吃稻穀的飛鳥嚇走了,農民反而受益。當然鐵路公司也不能向農民收「趕鳥費」。這同樣是市場經濟無能為力的,也稱為「市場失靈」。
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代與地點結果不同。兩代經濟學家的感慨也不同。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火車通過農田無論結果如何,其實說明了同一件事:市場經濟中外部性與市場失靈的關系。
問題:
1、什麼是市場失靈?造成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請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說明兩代經濟學家的感慨?
案例十
材1:1997年10月份,全國零售物價指數首次出現負增長(-0.4%),以後持續6個月保持這一趨勢。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到1999年7月,我國物價已經連續22個月下降,物價不振,商品積壓嚴重,而且到2001年初這種現象還沒完全消失,這在建國的歷史中也沒有出現過的。按經濟學的解釋,這是典型的通貨緊縮。
材料2:「八九風暴」(指1989年8、9月份全國各地發生的擠兌、提款、搶購風潮)標志著通貨膨脹預期在我國的形成。1988年、1989年,我國通貨膨脹從1987年的7%上漲到18%。1991年我國通貨膨脹再次攀升,從2%躍到20%以上。物價上漲了,錢不值錢了。標准粉原來每斤0.18元,現在漲到發1.00元;好大米水從0.23元漲到1.70;瘦豬肉94年年初還是4.50元,到年終變成了7.50元;一雙皮鞋從10多元、數十元漲到了數百元,所有的物價都成倍地上漲了。
問題:
1、通貨緊縮及其特徵是什麼?
2、根據政治經濟學原理,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通貨緊縮?
3、什麼是通貨膨脹?
4、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
5、根據政治經濟學原理,你認為應該如何抑制通貨膨脹?
案例十一
材料:
二戰後直至70年代末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家所有制發展的新階段。這一時期國有資本急劇擴大,國有制已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多元所有制結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下列圖表集中反映了這一變化。
1997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有企業在重要經濟部門中的比重(%)
部門
國別
郵電
無線電廣播通迅
電力
煤氣
石油
煤炭
鐵路運輸
航空
鋼鐵
汽車
造船
英國
100
100
100
100
25
100
100
75
75
50
100
法國
100
100
100
100
-
100
100
75
75
50
-
聯邦德國
100
100
75
50
25
50
100
100
-
25
25
義大利
100
100
75
100
-
-
100
100
75
25
75
比利時
100
100
25
25
-
-
100
100
50
-
-
荷蘭
100
100
75
75
-
-
100
75
25
50
-
奧地利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西班牙
100
50
-
75
-
50
100
100
-
50
75
瑞典
100
100
50
100
-
-
100
50
-
75
75
美國
100
-
25
-
-
-
25
-
-
-
-
日本
100
100
-
-
-
-
75
75
-
-
-
加拿大
100
25
100
-
-
-
75
75
-
-
-
澳大利亞
100
100
100
100
-
-
100
75
-
-
-
資料來源:英國《經濟學家》,1978年12月30日。
問題:
1、為什麼國有經濟能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有制結構的組成部分?
2、你是如何認識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性質?
案例十二
材料:
從1997——2000年我國經濟發展變化,看宏觀經濟調控的必要性
1997年末,由於國內一些因素的變化,再加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催化,我國出現了市場疲軟,經濟增長放慢的病相。從1998年年初開始,更進入了通貨緊縮,即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的狀態。需求不足,產品滯銷,企業利潤下降和緊縮開支等現象,相互影響,形成了惡性循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由1994年的24。1%(改革開發以來的最高點)驟降至1997年的2。8%,並開始了連續22個月的物價下跌現象,產品嚴重積壓,是建國以來所罕見。對此,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反衰退的經濟措施,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在這三年內,共發行了3600億的國債,用於進行基礎設施和其他方面的投資,再配合適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和刺激消費的政策,增加了需求,拉動了增長率的回升。到2000年初,我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趨勢得到了遏制,經濟形勢出現了積極的變化,2000年實現了8%的GDP增長率,以後每年都保持在此水平之上。由此可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通過拉動需求,在遏制經濟下滑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當然,宏觀調控也體現在促進供給方面,中共「十五大」以後,在深化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為社會投資的增加營造了一個更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吸引和鼓勵了社會資金增加投入,煥發了供給方面的無比活力。在需求和供給方面雙管齊下的「兩手政策」作用下,我國經濟走勢終於出現了重大的轉機,這充分說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言,宏觀經濟調控是非常必要的。
問題:
1、你認為我國經濟走出低谷是宏觀經濟調控的作用嗎?
2、根據上述材料,你認為需求政策和供給政策哪個作用更大?
案例十三
材料:
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利率連續下調的作用分析
從1996年5月1日開始,到2002年2月我中央銀行先後8次降低金融機構法定存貸款利率。如一年期存款利率從降低前的10。98%降為現在的1。98%,下降了近5倍:一年期貸款利率從12。06%降為4。54%下降了1。5倍左右。如此下降幅度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開始的降息是為了把1995年以前過高的利率降下來恢復到合理水平,後來的降息是針對經濟增長減緩和通貨緊縮的。實踐證明,利率下調對刺激消費市場、股票市場,促進企業利潤增加,成本降低,減輕銀行風險和負擔等,都有積極的作用。
問題:
1、利率政策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內容,,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調節作用是否很明顯?為什麼?
2、在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情況下,是否還需要降低利率?為什麼?
案例十四
材料:
牛奶為什麼倒入下水道?
2002年3月5日《成都商報》赫然登出一條醒目新聞:華西乳業把收購不久的牛奶倒入下水道,這種情況已經連續一周了。這一事件使人們連想起那些接二連三的相關報道:海南牛奶收購價一跌再跌,有的奶站甚至拒收,求賣無門的奶農只好倒掉牛奶,宰殺奶牛;廣西一奶牛業民營企業,一年要倒掉牛奶100噸;蘭州、南京等地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對此,痛心者有之,斥責者有之,呼籲者有之,當今中國真的牛奶已經多得喝不完了?
問題:
1、這種現象和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是一回事嗎?
2、既然市場不是萬能的,那麼政府的宏觀調控應該有何作為?
案例十五
材料:
玻璃行業如何走出虧損困境?
1999年以來,我國新建、在建和籌建的玻璃生產線達39條,新增生產能力相當於2000年度玻璃總生產能力的33%,重復建設過猛,供需失衡導致價格下降,經濟效益整體下滑,近三分之一的國有及國有控股玻璃生產企業虧損,玻璃行業再次吞咽自釀的苦果。據介紹,此輪玻璃行業投資的興起,利益驅動是根本原因。由於1997年全行業虧損已近10億元,所以,1998年採取壓縮生產、淘汰落後、抵制低價傾銷等措施,使玻璃
Ⅷ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股份有限公司)
1.出席董事會會議的董事人數符合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規定會議由過半數股東出席即可;董事F和董事G委託他人出席該次董事會會議無效。董事F需要書面委託,董事G應該委託其他董事,而不能是董事以外的人。
2.董事的增減和公司章程的修改是股東會決定的內容,董事會無權決定。
3.不符合規定。因為F,G董事委託無效,E董事沒有出席,B董事發對,這樣3/7同意,沒有達到規定的1/2.
4.列席會議的監事不需要簽名。因為出席董事會會議的全體董事簽名是為了明確董事決議責任,防止濫用職權。
Ⅸ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第一章 經濟法律制度
一、法人制度 【案例介紹】
判斷下列組織或個人,是否具備法人資格,並說明理由。
(1)某鄉鎮企業的銷售科。 (2)在蘭州東部批發市場從事服裝經營的某個體工商戶。
(3)經過上級有關部門批准,而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已營業的某貿易公司。
(4)甲和乙合夥開辦的牛肉麵餐館(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
(5)某財經學院為召開校慶20周年大會,經學校授權的校慶籌備委員會。 (6)蘭州某廠的車間。
(7)甲、乙、丙三人各投資10萬元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已取得營業執照的有限責任公司。 (8)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某化工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案例分析】
(1)不具備法人資格。因為不能獨立的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2)不具備法人資格。因為法人必須是組織,而該個體戶不是組織,是個體。
(3)不具備法人資格。因為沒有依法成立。
(4)不具備法人資格。因為該合夥組織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 (5)不具備法人資格。因為該委員會是一個臨時組織,不能獨立的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6)不具備法人資格。因為該車間不能獨立的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7)具備法人資格。因為符合法人的條件。 (8)具備法人資格。因為符合法人的條件。
二、所有權制度 【案例介紹】
王某到公園遊玩,不慎將自己的照相機遺失在公園, 管理人員拾到此物後上交給有關部門。王某未在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前去招領處認領自己的相機。到期後此照相機被有關部門依法拍賣。張某在拍賣中購得此物,以後,又將相機轉送給李某。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某發現李某所用之相機即為自己在公園中不慎遺失之物,於是,王某要求李某將此相機返還給他。 (1)王某是否有權要求李某返還相機?
(2)試述上述過程中照相機所有權的轉移過程? 【案例分析】
(1)無權。因為李某依法擁有該照相機的所有權。 (2)王某將照相機遺失後未能如期認領,喪失所有權;張某通過競拍獲得所有權;李某受贈獲得所有權。
三、債權制度 【案例介紹】
甲、乙、丙三人某晚經過一漁塘,發現有人偷魚,即呼喊抓「賊」,偷魚人逃跑,甲、乙、丙上前一看,發現塘邊已有偷魚人偷捕的鮮魚三大筐,即用人力車將魚裝走,次日早晨上農貿市場出售,共得人民幣399.00元。
問:甲、乙、丙的行為構成什麼行為?為什麼? 【案例分析】
不當得利。因為甲、乙、丙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獲利人民幣399.00元,並因此致使魚塘的所有人遭受損失。
四、代理制度 1.無權代理 【案例介紹】
某炒貨廠為拓展業務,聘請該市某果品公司工會幹部江某任業務顧問,並支付相應的津貼。1999年10月10日,江某背著果品公司領導,私自以公司的名義,與炒貨廠簽訂一份買賣奶油西瓜子合同,並採用欺騙手段加蓋了公司的印章。合同規定:炒貨廠生產2萬公斤奶油西瓜子供給果品公司,單價每公斤5元,總價款10萬元。交貨時間為1999年11月底,由炒貨廠送貨上門。合同簽訂後,江某又拿著合同到公司下屬單位,要求各下屬單位按合同接受炒貨廠的貨。其中有幾家綜合經營部在接受貨物後,還直接向炒貨廠付了款。不久,果品公司的領導知道了江某同炒貨廠簽訂買賣瓜子合同的真相後,指令果品公司下屬單位拒絕收貨。為此雙方發生糾紛,炒貨廠以對方不履行合同為由,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義務並賠償損失。 【案例分析】
1.本案中,江某不是果品公司主要負責人,他以果品公司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時,必須被授予代理權。在沒有取得代理權的情況下,卻代表果品公司與炒貨廠簽訂合同,該行為屬無權代理行為。且果品公司事後又不予追認,因此,該買賣合同無效。應按無效合同的法律後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至於炒貨廠的損失,因是江某行為所致,應由江某承擔,果品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炒貨廠要求果品公司賠償損失的主張不能成立。
【案例介紹】
某食品公司經理委託采購員牛某到山東采購小棗3000斤。牛某到山東後卻采購小棗10000斤。第一批5000斤到貨後,公司經理十分生氣,在嚴厲批評了牛某之後,告訴財務付款,並警告牛某下不為例。幾天後,第二批5000斤到貨,公司經理堅決拒收,而且第一批多收的2000斤也要牛某自己處理。 問:公司經理的做法有法律依據嗎? 【案例分析】
無。盡管采購員牛某采購小棗10000斤的行為構成無權代理,但公司經理告訴財務付款的行為表明其已對這一無權代理行為予以追認,代理行為有效,某食品公司必須對這一代理行為的後果承擔責任。
2.越權代理 【案例介紹】
甲公司(被告)是一資金十分雄厚的大公司。經乙公司(原告)請求,被告與原告共同簽訂了一份聯合開發協議。協議規定由被告出資 500萬元,原告出資 200萬元,並出資價值200萬元人民幣的土地使用權。簽訂協議時,雙方對該產品的市場效益均看好。協議簽訂後,原告平整了土地,興建了廠房。當他們去函催被告將其應出資的500萬人民幣到位時,被告的法定代表人更換了。新上任的公司董事長認為該項目不能進行,理由是:被告與原告合作開發新產品一事沒有經過公司股東會同意,按被告的章程規定,凡400萬元以上投資應當由股東大會批准,所以,前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與原告簽訂的合同是「越權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後原告派人查閱了被告章程,的確有此規定。為此原告想不通,因為它們認為被告是一實力十分雄厚的大公司,區區500萬還要股東會批準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如果該合同無效,該公司將承擔巨大損失。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履行雙方簽訂的合同。 【案例分析】
1.本案爭議的解決,涉及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的效力的認定。《合同法》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2.從本案來看,被告原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屬於越權行為。這一行為是否必然導致合同無效,關鍵是看原告對其行為是否屬於「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投資行為是由權力機關決定的法定事項,而不是由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約定的事項。對於投資行為應當由股東會(股東大會)決定,原告作為市場經濟主體應當知道。因此,如果本案被告股東大會不追認合同有效,應當認定該合同無效。
3.如果本案不是投資合同糾紛,而是一般的買賣合同糾紛,則應當認定合同有效。因為公司法沒有規定買賣合同應當由股東會決定或者董事會決定,即使股東們在公司章程中約定應當由董事會決定,對相對人來,也應該是「不應當知道」,因為相對人沒有義務去審查被告的章程。
3.表見代理 【案例介紹】
丁某於1996年至1999年8月期間曾系某服裝貿易公司的業務員。1999年8月24日,丁某辭職干個體,經營服裝生意。但服裝公司未將有關代理權解除的事項告知其客戶。該年9月,丁某事先未徵得其原工作單位同意,以服裝公司名義與服裝公司長期的業務關系戶香港某公司在深圳訂了一份服裝買賣合同,貨款總額12萬元,違約金為貨款總額的15%。合同簽訂後,丁某並未向原單位講明此事,服裝公司對此也一直不知。9月27日,服裝公司收到香港公司已將貨物運至某市的提貨單,但在得知事件真相後既不提貨也不付款。香港公司多次與服裝公司協商不成,於2000年1
月以違約向法院起訴。 【案例分析】
1.本案中,丁某曾是服裝公司的業務員,他辭職後未經原公司的授權,以公司名義簽訂合同,應屬無權代理。 2.作為與服裝公司長期的業務關系戶香港公司與之訂立合同時,不知丁某已經辭職,沒有理由懷疑丁某的代理權。從外部現象看,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權。且香港公司訂立合同時善意無過失。所以,丁某的行為應認定為表見代理,該合同有效成立。
3.服裝公司拒不提貨又不付款構成違約,應依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但它可以追究丁某的侵權責任,要求其承擔因此而造成的損害賠償。
五、訴訟時效制度 【案例介紹】
1996年12底,甲向朋友乙借款2000元,雙方在欠條上簽字,欠條上寫明甲應於1997年5月31日前歸還借款。1997年9月日30 乙為籌備結婚用品,故向甲催要欠款,甲答應10月31日前肯定還。直到12月1日甲未還款, 乙再次向甲催要, 甲仍未給付。 1998年3月1日甲不知去向,1999年8月1日返回,乙聞迅,於1999年8月5日向甲催款。甲拒絕給付,理由是我96年借的款,到目前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有效期屆滿,我不必還款了。
問:甲的理由是否正確?訴訟時效期間是如何計算? 【案例分析】
不正確。本案中,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為1997年5月31日,甲答應10月31日前還款的行為致使訴訟時效期間中斷,訴訟時效從1997年10月31日起算,並在12月1日因乙的再次催要行為而中斷。因甲不知去向,導致訴訟時效中止2個月,故訴訟時效有效期屆滿日應為2000年2月1日。
第二章 公司法
一、出資
【案例介紹】
甲、乙都是國有企業,雙方達成共同投資設立國有獨資公司的協議,約定:(1)甲出資200萬元,其中貨幣出資100萬元,注冊商標作價100萬元;乙出資200萬元,其中專利權作價100萬元,勞務50萬元,榮譽權作價50萬元。(2)公司分別在北京和天津兩地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分公司,獨立進行經營活動。(3)公司設立五年後,雙方可以抽回各自出資的二分之一。 問題:該協議有那些違法之處? 【案例分析】
(1)乙以勞務和榮譽權作為出資違法。其中貨幣出資至少要達到30%以上。
(2)分公司不能具有法人資格。 (3)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回出資。
二、股份公司的設立 【案例介紹】
江陰市有4家生產經營冶金產品的集體企業,擬設立一股份公司,只發行定向募集的記名股票。總注冊資本為900萬元,每個企業各承擔200萬元。在經過該市有關領導同意後,正式開始籌建。4個發起人各認購 200萬元,其餘100萬元向其他企業募集,並規定,只要支付購買股票的資金,就即時交付股票,無論公司是否成立。且為了吸引企業購買,可將每股1元優惠到每股0.9元。一個月後,股款全部募足,發起人召開創立大會,但參加人所代表的股份總數只有7%多一點。主要是有兩個發起人改變主意,抽回了其股本。創立大會決定仍要成立公司,就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了申請書,但公司登記機關認為根本達不到設立股份公司的條件,且違法之處甚多,不予登記。此時,發起人也心灰意懶,宣布不成立公司了,各股東的股本也隨即退回。但這樣一來,公司在設立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費用及以公司名義欠的債務達12萬元,加上被退回股本的發起人以外的股東要求賠償利息損失3萬元,合計15萬元的債務,各發起人之間互相推倭,誰也不願承擔。各債權人於是推選2名代表到法院狀告4個發起人,要求償還債務。4個發起人辯稱,公司不能成立,大家都有責任,因此各人損失自己承擔。 (1)本案的股份公司成立過程中有哪些違法之處? (2)本案4個發起人是否應承擔公司不能成立時所產生的債務?為什麼? 【案例分析】
(1)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本案的股份公司在設立過程中有如下違法之處:
①未經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授權部門同意,僅有領導同意是不行的;
②公司登記成立前不得向股東交付股票,而非本案只要認購就交付股票,不管公司成立與否;
③股票只能按票面金額或超過票面金額發行,而不得低於票面金額發行,本案中的優惠是錯誤的;
④創立大會不足法定代表股份總數的認股人。法定為超過1/2才可舉行創立大會;
⑤兩名發起人私自抽回股本。公司法規定,除未按期募足股份,發起人未按期召開創立大會或創立大會決議不設立公司外,發起人、認股人繳納股款後不得抽回其股本;
(2)應當承擔該債務。因為公司設立失敗,應由發起人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承擔連帶責任。
三、董事、監事、經理的任職資格限制 【案例介紹】
上海某針織股份有限公司在籌建階段,准備聘請總經理人選。其中自薦或推薦的有以下六人。
趙某,原上海某針織廠廠長(該針織公司前身)。2年前因一項重大投資出現失誤導致針織廠破產,引咎辭職。現在想卷土重來。
錢某,原上海某針織廠技術骨幹,在一次實驗中,因失火導致數百萬財產被毀,被判刑3年,現已刑滿釋放1年。
孫某,管理學博士,上海市某區總工會副主席。具有豐富的經濟管理知識和行政管理經驗。
李某,原上海某針織廠老職工,在原廠工作近50年,現年70歲。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術、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很高的威望。被職工一致推薦。
周某,應屆經濟學碩士。年輕有為,品學兼優。但經查,尚有2萬元助學貸款未還清。
吳某,上海某區工商局副局長。想棄政從商:不當局長當經理。
問:上述六人中哪些可以受聘為公司總經理? 四、董事、監事、經理的義務和責任 1.【案例介紹】
姚某為一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2006年1月,另一公司的經理李某找姚某借一筆資金。正好公司剛收回一筆50萬元的貨款,姚某即轉給了李某,李某拿出5萬元給姚某,姚某未敢收,遂存入公司的小金庫中,該小金庫是姚某夥同部分董事及監事趙某私自開立的,用於他們的各項業余開支。同年2月,姚某利用手中的職權為其妹夫的公司做成一筆鋼材生意,獲利10萬元,姚某存入其私人帳戶。同月,姚某利用手中的職權與趙某簽定了一項合同,規定公司支付趙某2萬元的中介費,作為趙某為公司聯系的一筆鋼材生意的報酬。而實際上公司購人該批鋼材的價格明顯高於市場價,致使公司受損20萬元。趙某與姚某各得一筆回扣。此事並未經過董事會的討論.2006年3月,股東會覺察的姚某與趙某的瀆職行為,責令停職反省,同時,組織人員進行調查,待查清事實後,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進行處理。 問題:(1)本案姚某做了哪些違法活動? 【案例分析】
(1)挪用公司資金; (2)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3)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4)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5)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6)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2.【案例介紹】
ABC公司是中國某市甲區的一家中外合資生產飲用水的企業,由國有的A企業、集體的B企業和香港的C企業各出資三分之一組成。公司董事會由A企業的法人代表林某、B企業的廠長王某和C企業的副董事長宋某三人組成,由王某擔任董事長,宋某擔任副董事長。1995年3月,A企業因違法經營被宣告停業整頓,王某和宋某即對林某的董事資格提出了異議,認為林某不能再擔任合資企業的董事了。與此同時,林某發現王某未經董事會討論,以自己的名義在乙區注冊。
Ⅹ 如何嚴格利用經濟學去分析一隻股票
作為新手進入股市,一定要牢記「股市有風險」這句話。股市並不是遍地是黃金,你能隨便賺錢。相反。股市輸錢的機會也高。股市上有句俗話:十個炒股七個輸兩個平一個贏。這句話有可能不準確,但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的。這句話至少能告訴你股市孕育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防範風險,就需要你選擇好個股。1公司所處的行業具體分析一隻股票,第一是要看這支股票所處的行業。如果公司所處的行業是國家壟斷的行業,且在行業中占據領導地位,或者說在行業中佔有相當的份額,那麼,這類股票就值得關注。當然,如果公司所處的行業是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且在行業中不那麼令人注意,同時在行業里市場份額也不大,那麼這類股票不碰為好。2公司的流通股本具體分析一隻股票,第二是要看該股票的流通股本有多少。流通股本在幾千萬的都應該算小盤股了,而流通股本在10來億的應該算中盤股。而流通股本在幾千億的應該算超級大盤股了。通常情況下,中盤股、小盤股拉升遠遠比大盤股來的快的多。所以,通常情況下,選擇中小盤股票。3公司的控股股東具體分析一隻股票,第三是要看這支股票的控股股東。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在公司中控股是否超過50%以上?如果超過50%,那麼,第一大股東對該公司絕對控股。第一大股東的絕對控股標志著公司能持續發展。如果第一大股東不能絕對控股,有可能導致被其他公司趁虛而入,從而導致股票在市場上動盪不已。在公司股東中,前10大股東你需留意。4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具體分析一隻股票,第三是要看這支股票的高級管理人員的素質。特別是董事長。作為公司的掌門人,董事長自身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你在平時的新聞、報刊、雜志里去收集董事長的點點滴滴的事跡。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那種肯做慈善事業的董事長,通常具有良好的品德,既然肯做好事,那麼,管理自己的公司也不會差到哪裡去。5公司的業績具體分析一隻股票,第四就是要看股票的業績。業績是衡量公司是否優秀的最為重要的標准。一個優秀的公司,應該有良好的業績,有創造凈利潤的能力。公司的業績是通過良好的管理,嚴格的財務,優質的服務創造出的。那些把公司吹上了天,但業績卻非常差的公司的股票盡量不要去碰。6公司的股東權益具體分析一隻股票,第五就是要看股票的股東權益。通常情況下,股東權益越高的股票,意味著公司的分紅會很好。要了解股票往年的分紅派息情況。如果一隻股票,年年分紅派息仍保持較高的股東權益,那麼,這種股票值得你擁有。畢竟,市場通常對那種高送配的股票比較追捧。7公司的公告具體分析一隻股票,第六就是要看該股票在消息面上的各種公告。要用去偽存真的思維去分析。記得以前有個報社的人寫了篇文章叫「魚塘里放衛星」。這篇文章就是對某公司的業績提出嚴重質問,認為一個養魚的公司不可能有這么好的業績。當時這篇文章一發表,立刻在市場上引起欣然大波,那公司股價立刻大跌。結果的事實還真叫這位報社的人說准了,那公司在造假賬。這件事情說明了,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思維去分析公司的公告,而不能聽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