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中國股票分析參考文獻文章
擴展閱讀
gta5如何影響股票價格 2024-12-25 00:51:38
股票行情的大數據規律 2024-12-25 00:50:10

中國股票分析參考文獻文章

發布時間: 2022-10-28 11:31:23

1. 我要寫一篇關於股票的論文(我們這學期在網上模擬炒股了)。希望各位給點意見啊,我都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好

本文應以股票股利為例,對會計政策進行了分析。首先,探討了股票股利會計結轉存在的各種備選方式及其理論依據;然後介紹和評價了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制定的關於股票股利的會計准則;接著評述了股票股利會計政策顯示信號的理論假設及其實證檢驗;最後,結合我國會計制度對股票股利的相關規定,討論了我國公司會計的現實選擇。

制定會計政策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將會計理論應用於實務的最為重要一環。在我略高於實行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隨著企業經營自主權的確立與強化,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緊迫,已受到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高度重視。從理論界現有研究狀況看,多限於會計政策概念、性質、特點、目標等一般性理論問題的研究,還缺乏從實務處理的角度對會計政策進行具體分析[1]。有鑒於此,本文選擇公司分配股票股利這一會計事項,對會計政策的成因、制定及其經濟後果作一簡要分析,旨在引起理論界對這一問題的興趣和重視,同時民為實務界有關股票股利帳務處理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將會計政策定義為,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根據其制定的主體不同,會計政策分為宏觀會計政策和企業會計政策。前者主要是政府或權威機構通過會計准則的制定和實施來體現的。而事者則是在宏觀會計政策的指導和約束下,企業根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所選擇的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序,常也稱之為微觀會計政策。產生會計政策的主要原因在於會計自身的模糊性,以及人們所持的不同的會計觀點[2]。
由於所有者權益本身是由資產與負債倒軋而得,是各項會計政策的最終體現,這無疑對其自身變動的會計處理增添了復雜性,其會計政策也便具有相應的特殊性。而股票股利支付是通過留存收益資本化而造成權益內部變動的一件典型會計事項,長期以來,人們對股票股利的會計處理一直存在爭議。從某種意義上講,股票股利本身源於人們對股東權益的認識。這使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典型意義。

一、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成因分析

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分配股利可以採用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方式。其中,股票股利又稱為分紅股或送股,是公司無償向普通股股東增發普通股股票。它所涉及到的會計問題主要有兩個:其一,股東收取股票股利時應否將其砍認為投資收益;其二,送股公司應如何確認和計量分配股票股利所引起的權益變化。在現有的會計理論下,股東不應將收取的股票股利確認為投資收益。這也是目前會計界普遍持有的觀點。本文重點討論的第二個問題,即送股公司的會計處理,它涉及到結轉科目與結轉金額的確定。

(一)結轉科目的確認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可以視為帳戶結轉和股票分割兩筆業務的復合。因為股票股利並不代表股東對公司的投資增加,如果會計上不對股東權益另行分類,或者完全按來源劃分權益,則不存在帳戶之間的結轉問題。但在現行的會計實務中,為了提供決策相關的信息,會計人員對股東權益的劃分並未完全遵循來源標准,而是考慮了多重目標。典型的分類方式是將股東權益劃分為資本金帳戶和留存收益帳戶。前者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永久性資本(股份公司為股本)和資本盈餘帳戶(在我國為資本公積)。這樣結轉分錄就可以分別由資本盈餘和留存收益向永久性資本帳戶結轉。
在實行法定資本制的國家,資本金帳戶不得用於股利分配,用於利潤分配的資金一般只能來自留存收益。但在英美等實行授權資本制的國家,對股利來源一般不作嚴格限制,例如根據美國示範公司法(MBCA)的規定,如果公司保持償債能力並能在債務到期時償付則允許分配,在這種規定下,甚至股本(capital stock)都可直接用於分配,更不用說資盈餘(capital surplus)了;而在英國,用於描述股票股利的「分紅(bonus issue)」,其實施是按增發股份的面值從資本盈餘中結轉的。

(二)結轉金額的計量

分配股票股利的會計本質是在不改變公司資產總額的情況下,通過結轉留存收益(授權資本制下還包括資本盈餘)而增中其法定資本數額。結轉之後,同等數額資產的用途被施加限制,董事會不能象以前一樣將這些資產分配給股東,所限制的數額為增發股份所必要的額外法定資本,這一數額即為需要資本化的留存收益。而每股所代表的法定資本數額一般是用面值表示的(無面值股份為董事會所設定的價值),相應地,只有面值結轉才是符合股票股利會計本質的,任何其它結轉計價方式都是武斷的,有違於這一事項的內在邏輯性。
但在實務中,卻存在多種計量方法,如市場價值、增發前每股帳面資產價值或同類股票的發行價值,其中尤以市價結轉法最受關注。支持市價結轉主要持下述兩種觀點[3];

1、再投資假設:股票股利可以看成由兩筆交易組成,公司先向股東支付現金股利,股東收到現金股利後再按市場價值向公司購買新增股份。從帳務處理上看,公司在發放現金股利時可以按股票的市場價值減少留存收益;而隨後的股票銷售將按同等金額增加實收資本。

2、機會成本假設:公司股票股利的成本被認為是將股票送給股東而不是在市場中出售的機會成本。即因為公司本來可以按市價出售這些股份,這是股利金額的最好證據,這一數額應被資本化。
這些觀點的似是而非性實質上反映了人們對股東權益認識的模糊,如以剩餘權益理論來看市價結轉,股票市場價值代表了企業的權益總額,其本身已包括了資本金和留存收益。因此,將代表兩者之和的數額從後者結轉到前者是不合邏輯的。

二、美國股票股利會計准則評介

在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CAP)(1938年—1958年)於1941年首次發布關於股票股利的第11號會計研究公報(ARB11)。該項公報對股票股利的來源及帳務處理作了要求:首先,股票股利只能限於當期收益;其次,當市場價值顯著高於面值或法律規定時,增發垢股份應按市場價值予以資本化。1952年,ARB11為現行權威公告所取代,即修訂後的第11號會計研究公報。這份公報對評估股票股利的標准作了界定和區分,同修訂前相比,基本上未作改動。1953年,CAP又對此前發布的42份研究公報進行調整,匯編而成第43號會計研究公報和第1號會計術語公報。其中,關於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會計規定被收錄於43號公報第七章第二部分(ARB43,Ch.7B),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准則簡介

在這份准則中,最受爭議的一點是關於小額送股市價結轉的規定。根據委員會的規定,當送股比例低於20%或25%時,必須按增發股份的市價結轉(後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選取25%作為劃分小額送股上限)。CAP對此所作的解釋是,在發放小額股票股利時,投資者會將其視為公司收益的分配,其數額相當於收取額外股份的公允價值。基於這種認識,市場一般不會對小額送股作出明顯反應。因此,如無公司所在州公司法的特別規定,公司在發放小額股票股利時應按市價結轉。但在控股公司(closely-held companies)中,因股東對公司事務十分了解,不會把股票股利看成是公司收益的分配,應當按法定要求的面值或設定價值予以資本化[4]。
對於高於設定比率的大額送股,CAP提供了兩種備選處理方法,一是根據所在州公司法的規定,按面值或設定價值結轉,並建議公司將送股描述為「以股利形式實施的分割」(splitup effected in the form of a dividend)。而在州公司法對此未作規定時,就沒有必要對留存收益進行資本化了,可按股票分割不作帳務處理。對此,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還推薦了另一種處理辦法,即按面值從資本盈餘結轉到股本帳戶。

(二)評價

對於CAP的這份公報,公眾褒貶不一。尤其是關於小額送股市價結轉的說法。在准則制定之初,委員會部分成員就曾指出,CAP在制訂股票股利收取者(recipient)的會計政策時,已認為不應將其確認為收益;而在制訂股票股利發放者(issuer)的會計政策時,又基於與前者完全相反的假定,因而兩者之間缺乏內在一致性。並且,CAP將會計政策建立在可能引起的市場瓜這一假設之上,也是不符合邏輯的。此外,對市場瓜的假設也並未得到實證研究的支持。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麼無論是何種比例的送股,對股票的稀釋都應當立即在股票價格中得到反映。福斯特等人(Foster etal.1978)分析了送股時股價行為,發現無認綱舉目張額送股還是大額送股,股東在股東的除權日附近的異常報酬並不顯著異於零。[5]亦即,市場對各種比例的送股均會作出適度調整,只不過受市場非完善因素阻礙,這種調整不是很充分而已。盡管如此,CAP突破了傳統會計理論框架的約束,結合股票股利的市場反應來制定會計准則。對此,哲夫(Zeff 1978)評論道,CAP關於股票股利的會計公報是會計界在制訂會計政策時將其經濟後果納入考慮的最早事件之一[6]。這對於其他會計政策的制定無疑具有啟發作用。
從歷史上看,會計程序委員會是為美國注冊會計師最初制定公認會計原則(GAAP)而設立的機構,尚處於准則制定的探索階段。委員會發表的會計研究公報,也主要是對現行會計慣例加以選擇和認可,而缺乏對會計原則的系統研究。股票股利會計准則的制定充分體現了ARB就事認強烈,缺乏前後一貫理論依據的不成熟特點。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公報沒有嚴格遵循會計上的邏輯。

三、有關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實證研究

與現金股利不同,股票股利並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而只是企業內部的會計結轉和股票分割的復合。因此,如果市場是有效的,則會在股票股利宣告日對其會計政策的信息內涵作出適度反應。這方面的研究舉不勝舉。例如,格林布勒特等人(Grinblatt,Masulis and Titman 1984)(簡稱GMT)在調查股票股利宣告日價格反應時,發現有顯著的異常報酬(abnormal return)。表明股票股利的宣告確實向市場傳遞了某種信息。對於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前者的兩天報酬為3.03%,而後者則為4.9%,顯然股票股利的宣告效應較大;對於不同送股比例的股票股利,大額股票股利的異常報酬為4.90%,小額股票股利為5.89%,宣告報酬隨送股規模呈反向關系。GMT用留存收益假設(retained earnings hypothesis)對這一現象作了解釋[8]。

(一)留存收益假設

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在非完善市場中,企業管理者要比外部投資者更了解企業當前的盈利水平和未來的增長潛力,即具備更多關於企業價值的真實信息。因此,在必要時,尤其是在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時,管理者便會採用相應的手段予以揭示。其中,股利政策是一種常用的信號顯示(signaling)機制。同現金股利相比,股票股利既能傳播信息,又不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因而倍受管理者的歡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股票股利的發放是不花任何代價的。作為一種信號顯示機制,為了防止被造假者利用,它必須具備相應的信號成本,足以使潛在的造假者望而卻步,股票股利同樣如此。從會計角度來看,可用留存收益假設來解釋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信號成本。
該假設認為,企業發放股票股利時,一般會從留存收益中結轉出一部分金額到永久性資本帳戶(即股本和資本盈餘),而留存收益通常又是企業發放現金股利的最高限額。因此,由股票股利所引起的留存收益減少,實際上就削弱了公司在未來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除非公司具有良好的經營前景,可用未來的收益填補減少的這一部分,否則,會因留存收益不足以支付現金股利而陷入極為不利的困境。這對於造假者而言,代價是昂貴的。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投資者會將股票股利的發放視為一個有利信號,它顯示了管理者對公司未來業績的信心。
嚴格地講,留存收益假設是不夠准確的,它必須具備這樣兩個條件:首先,對股票股利會計處理的結果必須要減少留存收益;其次,現金股利只能從留存收益中支付。前者是一個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後乾則涉及到相關法律的具體規定。為此,彼得遜等人(Peterson et al.1996)[9]提出可分配權益(distributalbe equity)概念,它是公司怕在州對公司支付現金股利的法定最高限額。只有引起可分配權益減少的股票股利,其信號成本才是昂貴的。

(二)送股會計政策傳遞信號的實證檢驗

根據會計程序委員會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規定,股票股利的會計結轉一般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當送股比例低於25%時,
·必須按增發股票的市價從留存收益結轉到普通股股本和資本盈餘帳戶
當送股比例大於或等於25%,可以在下述三種方法中選擇
·按面值從留存收益轉入普通股股本帳戶
·按面值從資本盈餘結轉到普通股股本帳戶
·視同股票分割不作帳戶結轉,只須按送股比例減少每股面值
可分配權益是由各州公司法規定的,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類要求現金股利只能從留存收益中支付;第二類則為留存收益和資本盈餘之和;第三類最為寬松,只要不至於引起資不抵債,所有權益均可用於發放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會計處理的多樣性及分配權益的不同規定,使得其信號成本也不盡相同,可表述如下:
表1不同送股比例及其會計處理對可分配權益的影響(參見會計研究2000.3第51頁)
根據留存收益假設,可分配權益減少得越多,則股票股利的信號成本就越高,從而越能反映公司管理者對未來業績的信心。因此,管理者可以通過送股比例及會計方法的選擇,向市場顯示其關於企業價值的私有信息。彼得遜等人的實證結果表明,對於可分配權益減少了的企業,投資者在股票股利宣告日附近所獲得異常報酬顯著高於其它企業,證實了留存收益假設的有效性。
此外,根據規定,25%的送股比例為大額送股與小額送股的分界線。在此以上按面值結轉,在此以下則按市值結轉。又因股票市價一般遠遠高於其面值或設定價值。這樣,在送股比例低於且接近於25%時,公司所結轉的留存收益數額可能會遠遠超過其送股比例高於25%的情況。從而出現小額送股卻要比大額送股減少更多留存收益的反常現象。例如,在1987年6月,貝爾產業(Bell Instries)宣告了20%的股票股利,贈送新股1,081,402份,每股面值0.25美元。貝爾為此結轉了2052.7萬美元。而如果貝爾宣告25%的股票股利,則只需按面值減少33.8萬美元的留存收益。由於兩種比例十分接近,因而可以忽略諸如股票流通性等其他因素對股價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在20%和25%兩種送股比例之間的選擇,實質上是一個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根據留存收益假設,20%的股票股利可能被市場理解為管理者傳遞關於企業價值更有利的信號。對此,蘭金等人(Rankine et al.1997)通過經驗測試,對兩種送股比例的企業作了比較。結果表明,對於送股比例為20%的企業,股東在宣告期獲得了更大的異常報酬,公司也在宣告以後的期間內出現了增長更快的現金股利[10]。
上述結果證實,管理者有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來傳其私有信息的動機。換言之,會計政策具有傳遞信號的功能,從而有利於減緩企業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四、我國股票股利會計政策評析
迄今為止,我國股票股利的會計准則,只是在相關的法規中作了一些零星的規定。

(一)制度分析

我國屬於法定資本制的國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權益由四個科目構成,即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由資本公積向股本的結轉屬於資本性帳戶的內部結轉,不具有利潤分配的性質,由此項會計處理而進行的無償增股自然不作股票股利。中國證監會於1996年7月24日公布的《關於上市公司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的送股方案必須將以利潤派送紅股和以公積金轉為股本予以明確區分,並在股東大會上分別作出決議,分項披露,不得將才者均表示為送紅股。」
《公司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法定公益金後剩餘利潤,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我國並未對股票股利的資本化金額作出正式規定。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號——所有者權益(徵求意見稿)》第21條第1款,公司在公配股票股利時,「應按該種股票該次發行價格確定其價值。如果該次作為股利發放的該種股票沒有發行價格,則應根據公司連續盈利情況和財產增值情況確定股票股利的價值,按確定的股票股利的價值減少留存收益。」此外,根據《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對結轉分錄的規定,公司按股東大會批準的應分配股票股利的金額,辦理增資手續後,借記「利潤分配——轉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貸記「股本」。如實際發放的股票股利金額與票面金額不一致,應當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科目。雖然《制度》並未對股票股利的資本化金額作出明確規定,但從其帳戶處理所涉及的科目看,無疑是允許企業使用面值法或其他高於面值的金額結轉。

(二)實務處理

盡管會計制度允許企業採用多種送股計價方式。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股票市場發育尚不成熟,股價波動較大,使得股票有公允價值難以確定。公司發放股票股利一般是按照股票面值折股的。因為股票面值一般為1元,便於確定所要結轉的金額(應等於增發股票有數量)。這使股票股利的數額與折股的股票面值總額保持一致,因而不涉及折股中的溢價問題。從納稅角度看,這一處理有利於公司減輕股東稅賦,因為如按照市價結轉,其結轉金額無疑會遠遠超過面值數額,由此應由股東承擔的稅賦也是相當重的。
此外,實務還對股票股利處理時間與報告揭示作了靈活處理。對於現金股利,在董事會確定利潤分配方案後,必須進行帳務處理;當它與股東大會批準的現金股利之間發生差異時,必須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或上年數。對於股票股利,董事會提出分配方案時不需要進行帳務處理,只需要在當期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在股東大會批准利潤分配方案並實際發生時,直接進行帳務處理,因而不存在有關項目調整的問題。股票股利之所以採用上述處理方法,首先考慮到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差別,如果採用與現金股利丁同的處理方法,在董事會提出利潤分配方案時須作為負債處理,執必誇大公司的負債權益比例,從而可能導致一些股東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誤解。其次,按照現行規定,企業在增加資本時必須報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變更注冊資本。一般情況下,應當是在股東大會正式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後,才正式申請變更注冊資本的注冊登記。因此,在送股發生時再進行帳務處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會計調整。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實務界對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選擇既保證了會計信息質量,又有利於簡化會計工作程序和手續,並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維護了股東和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因而是合理可行的。與美國相比,我國實務界對送股所採用的會計政策缺乏可選性,從而限制了會計政策傳遞信號的功能。但在目前,由於我國尚不具備象美國一樣發達的資本市場,通過會計政策來傳遞信號還缺乏相應的市場條件,因而會計政策還僅僅限於指導會計信息加工的作用。

五、小結

本文以股票股利為例,對會計政策的成因、制定動機、經濟效果、選擇依據作了逐一分析。現作如下歸納:
·會計政策的可選性產生於會計人員對會計對象的認識上的分歧;
·宏觀會計政策制定者有動機通過准則的制定以擴大影響;
·在有效資本市場中,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傳達管理者私有信息的功能;
·會計政策的選擇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並有利於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
·公司法是制定會計政策的法律依據,會計政策從會計角度確保公司法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曲曉輝,關於會計政策的幾個問題(上、下),上海會計,1999;11:3—8,12:10—13。

2、黃菊波,楊小舟,試論會計政策,會計研究,1995;11:1—5。

3、Eldon S.Hendricksen, Michael F.Vanbreda.Accounting Theory.5th deition.Homewood III: Richard D. Irwin, 1992.

4、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Original Pronounce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as of June 1, 1996.Volume II.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997:23—25.

5、Foster, T.W. and Vickrey, D.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dividend announc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8:53 (2) :360—70.

6、Zeff, S.A.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Stanford Lecture in Accounting. Gra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78.

7、May, G.O.1952. Letters to John B. Inglis. Dated August 5, 1952.

8、Grinblatt, M., Masulis, R. and Titman, S. The valuation feffects of stock splits and stock divide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47—70.

9、Peterson, C.A.Millier, J.A.and Rimbey, J.N.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for stock splits and large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 (2) :241—53.

10、Rankine, G.W.and Stice E.K.Accounting rules and the signaling properties of 20 percent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7;72 (1) :23—46.

來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

2. 我是應屆畢業生,我的論文題目是「股票價值的分析」,請專業人士幫我介紹那些參考文獻較好

我覺得看看從業資格認證中的《證券投資分析》就夠了啊。。其實書很多,關於價值分析我認為每本書都可以找到一種方法的

3. 求 一篇 股票 分析的 文章 (採納的另加100分)

例一:600849上海醫葯,你5.4元買入的,今天的收盤價與你的成本相近,該股今天的跌幅是4.24%,但整體勢態好於大盤的5.23%,股票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今天是隨大盤低開後走勢是平穩的,沒有太大的起伏,成交量的較大萎縮,可以認為是惜售現象;另外上海醫葯作為區域龍頭受益於醫改政策,醫葯流通業區域龍頭股票的前景看好;
該股全天的主買量:695963股 主賣量:614970股 中性量:43000股 ,從數據看主力仍在做護盤的,所以一旦大盤回暖,該股就會快速上漲的,建議不要為一時的波動而動搖持股決心,拿好自己的籌碼等待上漲為宜。

例二:601919.中國遠洋在10月6日開盤後就一路下跌,最低跌至10.19元,創出了又一個新底;該股的基本面就不說了,但就有關問題闡述如下:
今天中國遠洋在大盤反彈的帶動下,也是放量上漲,從盤面看近期的壓力在13.10元左右,這正是你的成本價,短期壓力是15.30元左右;技術扥系目前不管用的,所以也就沒必要分析走勢了,順勢而為是目前最好的炒作辦法;
建議你密切注意大盤的走勢,特別是領漲的銀行股、券商股、房地產股,這些股票一旦出現回落走勢,就是反彈即將結束的信號,所以不管你能否解套你都要出中國遠洋的,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

例三:000687的保定天鵝股票的每股收益0.031元,實際流通A股3.3325億股,限售流通A股3.0834億股,從基本面看是很一般的股票,這種股票一般作為關起炒作是可以的,但不適合長期持有的。
從目前的盤面信息來看,000687的交易活躍成交量很好,股價符合短期快速上漲的基本條件,機構資金10日盡流入約4100萬元,而且散戶大量流出,保定天鵝是長江證券的大股東,在國家即將推出融資融券會給券商帶來大的收益,為此保定天鵝的收益也就會很不錯的;
鑒於此信息,我認為保定天鵝在節後會在大盤向好的的帶動下,有效突破5日均線壓制,股價在短期內上攀到5元左右,此時如果大盤仍然看好的話,就繼續持有待漲,不出現放量下跌的情況就不出股票;倘若大盤向下運行就堅決做清倉處理,畢竟該股不是可以長期持有的績優股。

4. 急需一篇任意的股票分析論文,2000字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上市公司信息質量失真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時。

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總體情況
自1720年在英國發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就成為了投資人和債權人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雖然在過去的二百多年裡,由此催生的現代審計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財務會計准則,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並未如投資人和債權人所希望的那樣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據有關資料披露,財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時,有81家虛列資產37.61億元,89家虛列利潤27.47億元;在2000年度在會計信息質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的有147戶。這147戶共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經注冊會計師審計,深滬兩市上市的1000餘家公司共被審計出應調減虛增利潤189億元,擠掉利潤水分達15.9%。其中,審計調減利潤317億元,審計調增利潤128億元,調增調減利潤總額445億元;審計調減資產903億元,調增資產842億元,總體調減資產61億元,調增調減資產總額1745億元。特別是有6家上市公司資產調減幅度超過50%。同時在上市公司中也發生了如紅光股份欺詐上市案,瓊民源、銀廣廈、麥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東方電子、藍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這些舞弊案件的頻繁發生不僅使會計的誠信基礎受到了嚴重挑戰,而且也嚴重損害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驅動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響,同時還存在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國處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外部監督機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綜合考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我認為,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在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發展起來的,存在著市場機制缺失、市場結構單一與市場行政化等方面的問題。由於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低,企業融資渠道少,具有「殼資源」屬性的上市資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依據現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會計盈利能力作為標尺,為了滿足上市或配股的條件或避免退市,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餘管理或會計造假活動。同時,以國有企業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方面人為分割,流通阻滯,「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加之國有股一股獨大,小股東所持股權較少,較少關心企業經營實際,投機風氣嚴重,很容易引發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侵佔上市公司資產,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如「鄭百文」在自身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為獲得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虛構財務贏余以獲得上市資格;「銀廣夏」為維持和重獲配股資格,虛構交易、誇大利潤以哄抬本公司股價;「藍田股份」採取多計存貨價值、多計固定資產、虛增銷售收入、虛減銷售成本等手段虛增利潤套取銀行貸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國家頒布《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之後,以錦州港、大慶聯誼為發端,掀起了一股證券民事賠償的高潮。這些事件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具有較強的政策拉動的特徵。

(二)企業產權中各行為主體的利益沖突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經濟學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個個體都在他所依存的體制所允許的有限的范圍內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於個體利益的不同,在組織中將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
一般而言,企業產權中有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政府最關心稅收的征繳;債權人最關注其債權是否能按時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關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資產能否保值和增值;經營者關心業績的增加是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關心股票的價值和公司的業績。由於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徵,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沖突。而經營者的地位與其他利益主體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即經營者直接管理著企業,他對企業的經營、動作負直接責任,因而他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然而,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滿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時,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經營者「偷賴」動機會帶來「道德風險」問題,即經營者有動機操縱會計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虛假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對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信息使用者確實需要真實、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而有些則不然。有時由於個人、部門和地區的利益驅動,出於某種特殊目的如粉飾政績或隱瞞事實等的需要,他們可能並不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如果這些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的目的不利的話。從債權人角度分析,它們關注債權是否能按期收回,也應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盡早採取對策。目前企業最大的債權人是銀行,是否所有銀行真的都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呢?恐怕未必。這里同樣涉及到銀行的利益問題。目前我國的銀行大部分是國有銀行,接受貸款的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如果說在貸款發放之前銀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還有所要求的話(實際上連這一點都存在疑問),那麼貸款發放之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銀行和信貸人員自身業績考核的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不見得有好處,二是就算他們知道借款企業的真實情況(當然是財務狀況不好的情況),他們也無法做些什麼。剩下股東,應該說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是最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的,因為他們與企業的產權關系最明晰,其利益相關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而論,投資與投機並存,後者占的比重較大,以賺取短期差價為目的的「股民」甚眾,而真正願意以「股東」身份出現的長期投資者卻為數甚少,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對廣大股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所關心的是會計信息是否會令股價上升,因為這才是他們的利益之所在。有時,不同的產權主體為了達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標,可能相互串通,合謀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雖然這不僅可能損害其他產權主體的利益,而且可能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

(三)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於發現、防止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起碼應該達到以下目的:保證業務活動按照適當的授權來進行;保證所有交易和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的記錄於適當的帳戶,從而使會計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准則的相關要求;保證對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均經過適當的授權;保證帳面資產與實存資產定期核對相符等。所以從理論上講,一切的錯誤和舞弊是能夠被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著缺乏,則很容易發生發生會計舞弊。同時,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控制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地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發揮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過會計系統最終形成財務報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已極不正常,這才使得會計舞弊行為有機可乘。

(四)外部監管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財政部負責制定會計制度及監督實施。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按理說,我們的監管應該是有效的,能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泛濫。但是,實際上監督乏力、監管手段缺乏的現象依然存在。證券監管、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都有權監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是,各個監管部門缺乏配合,各自進行監管,沒有達到各家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補充的監管機制。就拿受到監管比較多的上市公司來講,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業上市後,經營不善的,就採取各種手段,虛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獲得增資配股的資格,進一步套取廣大投資者的資金。有的上市公司還配合莊家,違規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虧損得無法維持下去的時候,就進行債務、資產重組,出賣手中的殼資源。這已經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道風景線。鄭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鄭百文公司在實際虧損1.5億元的情況下,採用虛提返利、費用跨期入賬等手段編制虛假財務報表,年報中向社會公眾披露盈利8560萬元,並在1998年通過配股籌集資金1.5億元。鄭百文公司巨額虧空和造假事件於2000年披露後,證監會才介入調查。由於證監會監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難及時發現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其他部門也未起到相應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金和市場。上市公司向公開市場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業企業經營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上市公司公布其會計報告後,企業會計報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東、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和其它社會公眾,都會根據這些報表所反映的信息(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情況等)來做出自己的決策。如果企業向公開市場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投資者就會感覺上當受騙了。而如果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感覺到上市公司在利用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向他騙錢,他就不會向上市公司投資;同樣地,如果銀行知道公司提供的報表是假的,他們就不會再借錢給企業。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資,則企業就會象無水之魚,遲早會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不但會嚴重銷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削弱和扭曲了證券資本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危害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五、 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議
治理上司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要提高上司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權結構,明確市場機制
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政府行政監管為主導的會計監管體系反應太慢,當發現問題時,通常後果已無法挽回。以市場為主的會計監管機制主要依*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發現和揭示問題,發現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這一機制需要調動投資者挖掘上市公司會計問題的積極性,需要以股東多元化、股權微觀分散化與宏觀集中化的股權結構為前提。因此,降低國有股比重,構造多元化股權結構,依*市場機制增加股權流動性,是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首要任務。

(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1、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規范和界定功能
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只有產權明晰的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企業本質上是一個合同,該合同廣義地規定了哪項任務應當由企業中的哪些成員來完成,在這里,基本權力(收益索取權、使用權、讓渡權)實際被分割給了不同的利益團體。在產權不明晰的企業里,權力的讓渡不足,使得企業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市場,未能按市場的規律實施企業行為,從而造成會計信息並未按市場的需要提供。
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范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范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范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獨立董事制度
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確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應當有三分之一以上為獨立董事,其中應當至少包括1名會計專業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會下設薪酬、審計、提名等委員會的,獨立董事應當佔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獨立董事的主要職責是對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履行誠信與勤勉義務,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是關注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獨立董事將在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中體現「獨立」的價值。獨立董事具有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單獨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等特別職權,並就上市公司重大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項發表意見。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於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舞弊行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發布內部控制標准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強化內部會計監管,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為了盡快推動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財政部應制定和發布統一的單位內部控制標准,供所有單位執行或參考。一般地,單位內部控制標准應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標准應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二是將共性的內容制定詳細具體的標准,對復雜和特殊的內容制定原則性的標准;三是對於關系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會計控制內容和單位履行法規制度的控制內容,應制定規范性標准,對於僅涉及單位內部管理控制的內容可制定示範性標准。
2、組織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傳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次, 切實履行財政部門的法定職責,通過定期監督檢查,督促各單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第三,通過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指導、幫助各單位搞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同時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力量,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強企業外部監管機制的建設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罰力度
要充分發揮《會計法》在發揚正氣和打擊歪風方面的威懾作用。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制度體系,繼續完善《企業會計制度》。針對各個行業的特殊業務,抓緊研究制定分行業的專業會計核算辦法。強化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化,減少交易雙方信息差異,並完善包括司法調查、證券監管、違規預警、行業自律、媒體監督等在內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監管體系。並在立法方面,加大對虛假披露的懲戒力度,從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
2、完善獨立評審制度
注冊會計師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晚,相關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專職注冊會計師人數不多,職齡內人數不足,缺少必要的風險基金;有的事務所單純追求收入,忽視執業質量,甚至出具虛假報告;由於組織機構部門化,審計業務行政化,介紹業務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繳,成為主管部門搞福利、發獎金的重要經濟來源,因而嚴重損害社會中介組織的形象和與社會各界的關系,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的地位等等。黨的十五大確定了我國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目標,把培育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提到了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高度。因此,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通過脫鉤和改制兩步走推進事務所體制改革,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及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並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監督,使社會會計監督機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警察」。要進一步明確社會會計監督機制對會計審查的結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充分發揮其作用,維護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嚴肅性。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名稱: 淺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學 院: 會計學院
專 業: 會計學(國際會計方向)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08 年 10 月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集團作為若干企業組成的經濟聯合體,最重要的聯結紐帶是資金。在企業集團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的情況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具有較為充分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由於企業各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都可以綜合地反映在資金運動中,有效合理地組織資金活動,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只有加強資金管理,合理組織資金供應、降低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優化資金控制和監督機制,才能促進企業現金流的良性循環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方面選擇適當的資金管理模式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現實問題。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探索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問題與模式,以提高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論文的構思建立在現代企業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的理解基礎上,論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討企業資金管理的內容和作用,指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著重分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多種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並對它們的適用性和現實中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試圖提出作者自己對於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建議。
本論文主要採用規范研究的邏輯方法,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圖表分析進行了論證。本文的基本觀點是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有利於企業集團的資金配置效率,有利於解決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三、論文提綱
一、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概述
1.企業集團的概念與特徵;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容;
3.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目標;
4.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原則。
二、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於圖表
1.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常見模式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優劣分析
三、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分析——基於案例和數據分析
1.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
2.監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
3.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解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1.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現金池先進管理技術介紹
2.探索多種監督方式,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健全財務規章制度,減少人為因
素,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序號 論文各階段內容 時間節點
1 2008.9.10 選題
2 2008.10.5 確定論文題目
3 2008.10.10 開始寫開題報告
4 2008.11.1 開始寫論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論文初稿
6 2009.3.30 論文定稿
7 2009.5.15 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國企業集團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會計之友》,2000年第9期.
[4]馬學然.樹立資金管理的三個理念.[M],《經濟師》,2006年第1期.
[5]趙東方.集團結算中心結算系統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財務結算中心:集團公司集中管理內部資金的有效方式.[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年第13期.
[7]於增彪、梁文濤.現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J],《會計研究》,2002年第8期.
[8]張芳.論企業集團的未來財務管理模式.[J],《上海會計》,2001年第4期.
[9]陸正飛.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財會通訊》,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導教師意見
是否同意學生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指導教師(簽名):
20 年 月

5. 股票證券類的參考文獻

【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美]范·K·撒普(著)
【投資錯覺】[美]馬丁·福利德森(著)
【我如何在股市賺了200萬】[美]尼古拉斯·達瓦斯(著)
【不戰而勝—價值投資法】[美]提摩西·維克(著)
【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美]里奧·高夫 (著)
【戰勝華爾街-審慎投資者指南】[美]小約翰·J·鮑恩&丹尼爾·C·戈爾迪(著)
【專業投機原理】[美]維克多·斯波朗迪(著)
【短線交易大師-工具和策略】[美]奧利弗·瓦萊士&格雷格·卡普拉(著)
【股票技術分析新思維—來自大師的交易模式】[美]瑞克·本塞諾(著)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美]羅伯特·D·愛德華(著)
【股市無敵】[美]小理查德·阿姆斯(著)
【操作生涯不是夢】[美]Dr·Alexander·Elder(著)
【股市智慧投資66則】[美]約翰·斯普納(著)
【亂中之亂—股市三人談】[美]約瑟夫·德拉維加(著)
【證券混沌操作法—低風險獲利指南】[美]比爾·威廉姆(著)
【逆向思考的藝術】[美]漢弗萊·B·尼爾(著)
【傻錢—一個股市當沖交易員的冒險經歷】[美]喬伊·安納夫&加里·沃爾夫(著)
【投資心理規則—錘煉贏者心態】[美]羅伯特·庫佩爾&霍華德·阿貝爾(著)
【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美]彼得·伯恩斯坦(著)

6. 求股票投資策略參考文獻

凱恩斯投資經濟學 要現實一點巴菲特。索羅斯

7. 中國知網期刊下載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財會通訊》2012年06期,最好是word版本的。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參差不齊的現狀,一些利用片面分析人為操作、擾亂市場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嚴重侵害了廣大投資者利益,不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實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價體系,為客觀、全面、科學分析上市公司,滿足了廣大投資者願望,符合證券市場發展潮流,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周淼: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148·綜合2012年第2期(下)三、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綜述(一)國外研究及現狀西方最初對股票理論價格的研究主要是應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而進行的。所以在西方的一些論著當中常將此稱之為股票投資價值或價值,以示與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區別。投資價值的提出是在20世紀初,普拉特(Prat,S.S.)是最早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相分離的人。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動態》(TheWorkofWallStreet,1903)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涉及企業的收益能力,其中以股息為最直接,其它的因素則屬於藉助股息來影響股票價值的間接因素。普拉特認為,從理論上講股票的價值與價格是一致的,但在實際上兩者的差額頗大。但他認為這種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商品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方面比較特殊而已。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所以難與同其真實的價值完全吻合。霍布內(Huebner,S.S.)將普拉特的觀點加以補充,他通過對股票價格與價值關系的研究,為投資提供決策的依據。而且,藉助對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於與它本質的價值上的一致性」,就長期股票的股價變動因素而言,與其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多納(Donner,O)在其《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KursbilnganAktienmarket,1934)中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而股票價值取決於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精髓」。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與企業收益和利率,即圍繞股票價值而變動。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andDodd,D,L,1934)在股票理論方面比前者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他們在《證券分析》一書中,對內在價值理論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們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而且分析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並不僅限於對企業財務分析,同時還需要以觀察經濟方面未來的趨勢作為推測的基礎,並考慮適當的資本還原。股票價格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所以證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地研究有關發行人的財務數據及其他資料,努力去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並以此作為判斷股票定價的合理性及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其公式為:V=M(D+E/3)±資產價值的修正值(1)上式中V:普通股票價值;M:資本還原倍數;D:預期股息;E:預期收益。式中,M隨著企業的發展,股息的增減變動而變化;收益E除以3表示依當時一般上市公司章程之規定大致上是將收益的三分之二作為股息發放出去,而剩餘三分之一則作為保留盈餘,充實企業發展基金。威廉姆斯(Williams,J.B)在他的《投資價值學說》(TheTheoryofInvestmentValue,1938)一書中首先提出了普通股的一般估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是一種收益憑證,其未來所產生的各期收益的現值之和就是股票的價值,股票價格應該根據其價值來確定。」他認為企業保留盈餘完全不必反應在股票價值上,他提出「股票的投資價值是將來今後能領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資本還原的現在價值的總和」。企業保留的盈餘是增加企業以後的收益,遲早也會變成股息發放出去。威廉姆斯提出,買進股票意味著「現在財富與未來財富的交換」,而所謂的未來財富就是今後中期的「股息」,將其進行資本還原即為現在的股票的投資價。威廉姆斯提出的計算公式分為四種情況:(1)股息漸減:V0=ni=1ΣDtVt(2)Vo:普通股的現在投資價值;Dt:t年的股息;Vt:資本還原率;n:領取股息的年數。(2)預期股息穩定:V0=ni=1ΣDtVt=Di(3)(3)預期股息漸增,並打算永遠持有:V0=ni=1ΣDtVt=ni=1ΣD0UiVi=∞i=1ΣWi(4)。式中,U=l+g,g為股息年增長率。(4)企業不講求股息政策,在景氣繁榮的年度,股息突增,幾年以後增長率又漸減:V0=ni=1ΣDtVt=ni=1ΣDiVi+∞i=n+1ΣDiVi(5)威廉姆斯對投資價值方面的貢獻在於他以未來各期股息為主線用數學模型勾劃了投資價值的輪廓,開創了用數學模型系數表達股票投資價值的先河。此後西方經濟學界中有關投資價值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這一理論為指導並且沒有超過上述的范圍。(二)國內研究及現狀國內理論界關於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近年已經開始引進西方的投資價值理論和分析工具,並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研究。研究的內容涉及期權、資產定價、市場有效性、現金流量、經營業績等很多方面。(1)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分析。張先治(2000)介紹了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評估的意義和方式,價值評估的程序與方法,並初步給出了評估中的參數:現金流量、折現率、評估期的確定方法。顏志剛(2001)對企業價值評估中自由現金流量進行了分析,認為企業價值主要取決於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freecashflow),而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並將自由現金流量表示為:FCF=NI×(1-T)+D-CE-△WC=EBIT×(1-T)+D-CE-△WC(6)EBIT:企業息稅前利潤;NI:企業掙利潤;I:利息;T:所得稅率;D:資本增加額;CE:資本支出;△WC:運營資金需求量。曹中等(2001)在2001年,對比了經濟利潤和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同,並給出了利用折現經濟利潤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模型。董直慶、趙振全(2004)利用M-M模型對公司價值評估進行了實證分析,重點論述了考慮破產風險的情況下,對M-M模型進行了修正,增加了破產風險成本參數,探討了存在破產風險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的改進方法。張根明、王愛武(2001)論述了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等。149(2)期權定價理論研究。許民利、張子剛(2000)等提出了利用增長期權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設想,趙國忻(2000)研究了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李焰(2003)認為企業價值應該分解為零增長價值和增長機會價值,並提出了用期權定價模型確定企業的增長價值,杜彥鵬、陳迅(2001)利用經營期權評估方法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進行了應用為現金流量處於困境的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基本是利用Black與Scholes提出的期權定價模型(即optionpricingmodel),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進行的補充。國內關於期權定價模型的探討,往往是將某一企業的數據進行整理後,利用Black與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評估該企業價值。並沒有歸納出該模型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活動中應用的難點,對於有關參數的選取問題沒有提出解決措施,如標的資產的現行價格、期權執行價格、回報率的標准差、累計概率分布等參數根本沒有涉及,只是利用某企業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企業價值,對於評估價值的可行性和符合性也沒有進行檢驗。(3)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俞喬(2004)、宋頌興和金偉根(2000)、吳世農(2000)、范龍振、張子剛(2002)。他們運用不同的統計方法,採用不同的樣本階段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具有弱式有效進行了統計檢驗,得出不同的結論。俞喬(2004)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日2000年月12月19日至2004年4月28日的845個交易日為樣本期間,分析了上海證券交易日收盤上證券綜合指數的變動情況,經驗驗證了上海股市非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2000)實證檢驗了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上海股市股份的正態分布規律和隨機行走特徵,驗證了上海股市那個階段的弱式有效市場假說。同時指出,股市規模的擴大、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信息正確快速的傳播,是我國股市發展的趨勢,也是股市有效的基礎。吳世農(2000)在闡述證券市場效率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實證研究結果,對如何認識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提出了他的看法:我國股市仍然外於初期發展階段,信息的完整性、分布的均勻性和實效性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某段時期股份的隨機遊走特徵尚不能完全確定股市達到弱式有效。范龍振,張子剛(2002)指出利用自相關系數進行檢驗的不合理性,取而代之,他們用DF檢驗,利用2001年7月至10月4個月的每日股票收盤價檢驗了5種上市公司的股票,得出了股票市場弱式有效的結論。沈藝峰、吳世農(2000)還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過度反映進行了研究。孫命(2004)從有效資本市場中出現關系於EMH的例子進行分析,提出對策。楊兵等(2002)隨機選取滬、深兩市各25家上市公司的日收盤價的收益率序列呈現顯著的尖峰厚尾及非正態性分布,並呈現出很高的序列相關性。由此得出滬、深兩市還未達到弱式有效的結論。(4)經營業績研究。許彪、梁宇鵬(2000)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概率統計分析方法對農業類上市公司五方面的能力指標利用傳統財務指標體系進行了考察,將1996年至1999年四年的36家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分為好、一般、差三類,認為改善整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和增強企業財務風險抵禦能力的關鍵是調整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指標;對於經營績效好或較好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提高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經營績效一般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大幅度提高償債能力方面和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綜合績效差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提升應該是全方位的。郝清民等(2003)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煤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得出不同公司的相對競爭優勢所在,為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提供了參考。劉秀芹(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使投資者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投資價值,為上市公司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朱麗莉、王懷明(2004)利用因子分析對農業類上市公司進行評價,提取了反映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公共因子,根據公共因子的貢獻率及因子值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分析,得出46家農業上市公司排名,較好地評價了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為相關的判斷提供了參考。參考文獻:[1]趙國忻:《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研究》,《科學管理》2000年第3期。[2]董直慶、趙振全:《股票價格與價值的測度及特性分析———基於流動性的新解釋》,《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

8. 有關滬深300指數的論文。。。包括定義,內容,特點,交易方式以及交易時間

摘 要 研究了滬深300指數日收益率時間序列,經檢驗其具有馬氏性,並建立了馬爾可夫鏈模型。取交易日分時數據,根據分時數據確定狀態初始概率分布,通過一步轉移概率矩陣對下一交易日的日收益率進行了預測。對該模型分析和計算,得出其為有限狀態的不可約、非周期馬爾可夫鏈,求解其平穩分布,從而得到滬深300指數日收益率概率分布。並預測了滬深300指數上漲或下跌的概率,可為投資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馬爾可夫鏈模型 滬深300指數 日收益率概率分布 平穩分布

1 引言
滬深300指數於2005年4月正式發布,其成份股為市場中市場代表性好,流動性高,交易活躍的主流投資股票,能夠反映市場主流投資的收益情況。眾多證券投資基金以滬深300指數為業績基準,因此對滬深300指數收益情況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可為投資管理提供參考。
取滬深300指數交易日收盤價計算日收益率,可按區間將日收益率分為不同的狀態,則日收益率時間序列可視為狀態的變化序列,從而可以嘗試採用馬爾可夫鏈模型進行處理。馬爾可夫鏈模型在證券市場的應用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參考文獻[1]、[2]、[3]和[4]的研究比較類似,均以上證綜合指數的日收盤價為對象,按漲、平和跌劃分狀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只取了40~45個交易日的數據進行分析,歷史數據過少且狀態劃分較為粗糙。參考文獻[5]和[6]以上證綜合指數周價格為對象,考察指數在的所定義區間(狀態)的概率,然其狀態偏少(分別只有6個和5個狀態),區間跨度較大,所得結果實際參考價值有限。參考文獻[7]對單只股票按股票價格劃分狀態,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收益率是證券市場研究得更多的對象。本文以滬深300指數日收益率為對考察對象進行深入研究,採用matlab7.1作為計算工具,對較多狀態和歷史數據進行了處理,得出了滬深300指數日收益率概率分布,並對日收益率的變化進行了預測。
2 馬爾可夫鏈模型方法
2.1 馬爾可夫鏈的定義
設有隨機過程{Xt,t∈T},T是離散的時間集合,即T={0,1,2,L},其相應Xt可能取值的全體組成狀態空間是離散的狀態集I={i0,i1,i2,L},若對於任意的整數t∈T和任意的i0,i1,L,it+1∈I,條件概率則稱{Xt,t∈T}為馬爾可夫鏈,簡稱馬氏鏈。馬爾可夫鏈的馬氏性的數學表達式如下:
P{Xn+1=in+1|X0=i0,X1=i1,L,Xn=in}=P{Xn+1=in+1|Xn=in} (1)
2.2 系統狀態概率矩陣估計
馬爾可夫鏈模型方法的基本內容之一是系統狀態的轉移概率矩陣估算。估算系統狀態的概率轉移矩陣一般有主觀概率法和統計估演算法兩種方法。主觀概率法一般是在缺乏歷史統計資料或資料不全的情況下使用。本文採用統計估演算法,其主要過程如下:假定系統有m種狀態S1,S2,L,Sm根據系統的狀態轉移的歷史記錄,可得到表1的統計表格。其中nij表示在考察的歷史數據范圍內系統由狀態i一步轉移到狀態j的次數,以■ij表示系統由狀態i一步轉移到狀態的轉移概率估計量,則由表1的歷史統計數據得到■ij的估計值和狀態的轉移概率矩陣P如下:
■ij=nij■nik,P=p11 K p1mM O Mpm1 L pmn(2)
2.3 馬氏性檢驗
隨機過程{Xt,t∈T}是否為馬爾可夫鏈關鍵是檢驗其馬氏性,可採用χ2統計量來檢驗。其步驟如下:(nij)m×m的第j列之和除以各行各列的總和所得到的值記為■.j,即:
■.j=■nij■■nik,且■ij=nij■nik(3)
當m較大時,統計量服從自由度為(m-1)2的χ2分布。選定置信度α,查表得χ2α((m-1)2),如果■2>χ2α((m-1)2),則可認為{Xt,t∈T}符合馬氏性,否則認為不是馬爾可夫鏈。
■2=2■■nijlog■ij■.j(4)
2.4 馬爾可夫鏈性質
定義了狀態空間和狀態的轉移概率矩陣P,也就構建了馬爾可夫鏈模型。記Pt(0)為初始概率向量,PT(n)為馬爾可夫鏈時刻的絕對概率向量,P(n)為馬爾可夫鏈的n步轉移概率矩陣,則有如下定理:
P(n)=PnPT(n)=PT(0)P(n)(5)
可對馬爾可夫鏈的狀態進行分類和狀態空間分解,從而考察該馬爾可夫鏈模型的不可約閉集、周期性和遍歷性。馬爾可夫鏈的平穩分布有定理不可約、非周期馬爾可夫鏈是正常返的充要條件是存在平穩分布;有限狀態的不可約、非周期馬爾可夫鏈必定存在平穩過程。
3 馬爾可夫鏈模型方法應用
3.1 觀測值的描述和狀態劃分
取滬深300指數從2005年1月4日~2007年4月20日共555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日收益率(未考慮分紅),將日收益率乘以100並記為Ri,仍稱為日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Ri=(Pi-Pi-1)×100/Pi-1(6)
其中,Pi為日收盤價。
滬深300指數運行比較平穩,在考察的歷史數據范圍內日收益率有98.38%在[-4.5,4.5]。可將此范圍按0.5的間距分為18個區間,將小於-4.5和大於4.5各記1區間,共得到20個區間。根據日收益率所在區間劃分為各個狀態空間,即可得20個狀態(見表2)。

3.2 馬氏性檢驗
採用χ2統計量檢驗隨機過程{Xt,t∈T}是否具有馬氏性。用前述統計估演算法得到頻率矩陣(nij)20×20。
由(3)式和(4)式可得:■.j=■nij■■nik,且■ij=nij■nik,■2=2■■nijlog■ij■.j=446.96,令自由度為k=(m-1)2即k=361,取置信度α=0.01。由於k>45,χ2α(k)不能直接查表獲得,當k充分大時,有:
χ2α(k)≈■(zα+■)2(7)
其中,zα是標准正態分布的上α分位點。查表得z0.01=2.325,故可由(1)、(7)式得,即統計量,隨機過程{Xt,t∈T}符合馬氏性,所得模型是馬爾可夫鏈模型。
3.3 計算轉移概率矩陣及狀態一步轉移
由頻率矩陣(nij)20×20和(1)、(2)式得轉移概率矩陣為P=(Pij)20×20。考察2007年4月20日分時交易數據(9:30~15:30共241個數據),按前述狀態劃分方法將分時交易數據收益率歸於各狀態,並記Ci為屬於狀態i的個數,初始概率向量PT(0)=(p1,p2,L,pt,L,p20),則:
pj=Cj/241,j=1,2,K,20(8)
下一交易日日收益率分布概率PT(0)={p1(1),p2(1),L,pi(1),L,p20(1)},且有PT(1)-PT(0)p,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3.4 馬爾可夫鏈遍歷性和平穩分布
可以分析該馬爾可夫鏈的不可約集和周期性,從而進一步考察其平穩分布,然而其分析和求解非常復雜。本文使用matlab7.1採用如下演算法進行求解:將一步轉移概率矩陣P做乘冪運算,當時Pn+1=Pn停止,若n>5 000亦停止運算,返回Pn和n。計算發現當n=48時達到穩定,即有P(∞)=P(48)=P48。考察矩陣P(48)易知:各行數據都相等,不存在數值為0的行和列,且任意一行的行和為1。故該馬爾可夫鏈{Xt,t∈T}只有一個不可約集,具有遍歷性,且存在平穩分布{πj,j∈I},平穩分布為P(48)任意一行。從以上計算和分析亦可知該馬爾可夫鏈是不可約、非周期的馬爾可夫鏈,存在平穩分布。計算所得平穩分布如表4所示。
3.5 計算結果分析
表3、表4給出了由當日收益率統計出的初始概率向量PT(0),狀態一步預測所得絕對概率向量PT(1)和日收益率平穩分布,由表3和表4綜合可得圖1。可以看出,雖然當日(2007年4月20日)收益率在區間(1.5,4.5)波動且在(2.5,4.5)內的概率達到了0.7261,表明在2007年4月20日,日收益率較高(實際收盤時,日收益率為4.41),但其下一交易日和從長遠來看其日收益率概率分布依然可能在每個區間。這是顯然的,因為日收益率是隨機波動的。
對下一交易日收益率預測(PT(1)),發現在下一交易日收益率小於0的概率為0.4729,大於0的概率為0.5271,即下一交易日收益率大於0的概率相對較高,其中在區間(-2,-1.5)、(0.5,1)和(1,1.5)概率0.2675、0.161和0.1091依次排前三位,也說明下一交易日收益率在(-2,-1.5)的概率會比較高,有一定的風險。
從日收益率長遠情況(平穩分布)來看,其分布類似正態分布但有正的偏度,說明其極具投資潛力。日收益率小於0的概率為0.4107,大於0的概率為0.5893,即日收益率大於0的概率相當的高於其小於0的概率。
4 結語
採用馬爾可夫鏈模型方法可以依據某一交易日收益率情況向對下一交易日進行預測,也可得到從長遠來看其日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定量描述了日收益率。通過對滬深300指數日收益率分析和計算,求得滬深300指數日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發現滬深300指數日收益率大於0的概率相對較大(從長遠看,達到了0.5893,若考慮分紅此概率還會變大),長期看來滬深300指數表現樂觀。若以滬深300指數構建指數基金再加以調整,可望獲得較好的回報。
筆者亦採用范圍(-5,5)、狀態區間間距為1和范圍(-6,6)、狀態區間間距為2進行運算,其所得結果類似。當採用更大的范圍(如-10,10等)和不同的區間大小進行運算,計算發現若狀態劃分過多,所得模型不易通過馬氏性檢驗,如何更合理的劃分狀態使得到的結果更精確是下一步的研究之一。在後續的工作中,採用ANN考察所得的日收益率預測和實際日收益率的關系也是重要的研究內容。馬爾可夫鏈模型方法也可對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數進行類似分析。
參考文獻
1 關麗娟,趙鳴.滬綜指走勢的馬爾可夫鏈模型預測[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4)
2 陳奕余.基於馬爾可夫鏈模型的我國股票指數研究[J].商場現代化(學術研討),2005(2)
3 肖澤磊,盧悉早.基於馬爾可夫鏈系統的上證指數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05(9)
4 邊廷亮,張潔.運用馬爾可夫鏈模型預測滬綜合指數[J].統計與決策,2004(6)
5 侯永建,周浩.證券市場的隨機過程方法預測[J].商業研究,2003(2)
6 王新蕾.股指馬氏性的檢驗和預測[J].統計與決策,2005(8)
7 張宇山,廖芹.馬爾可夫鏈在股市分析中的若干應用[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7)
8 馮文權.經濟預測與決策技術[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9 劉次華.隨機過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10 盛千聚.概率論與數理統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轉

9. 關於股票參考文獻

你是學經濟的吧,不知你寫此文意在何處,是指導股制體系完善,還是普及知識,若想聽點意見的話,只能告訴你書本上很多東西與市場是兩回事

10.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通用11篇)

按照字面的意思,參考文獻是文章或著作等寫作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獻。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1

1、唐國興,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和模型,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

2、張壽、於清文,計量經濟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4。

3、鄒至庄,經濟計量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8。

4、古扎拉蒂 計量經濟學(上,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中譯本。

5、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現代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中譯本。

6、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7、漢密爾頓,時間序列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中譯本。

8、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9、張曉峒主編,計量經濟學軟體Eviews使用指南,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10、拉姆.拉瑪丹山《應用計量經濟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中譯本。

11、Box, Jenkins, Reinsel《時間序列分析:預測和控制(第三版)》,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年中譯本。

12、陸懋祖《高等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韓德瑞、秦朵《動態經濟計量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謝識予、朱弘鑫《高級計量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15、弗朗西斯《商業和經濟預測中的時間序列模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6、朱平芳《現代計量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17、Pindyck R S, Rubinfeld D L,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Economic Forecasts, 4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18、Johnston, J. and J. DiNardo, 1997, Econometric Methods, 4th ed., McGraw-Hill.

19、Wallace T D, Silver J L. Econometrics-An Intro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8.

20、Gujarati, D. N., 1995, Basic Econometrics, 3nd. ed., McGraw-Hill.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2

[1]袁申國,陳平,劉蘭鳳,. 匯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經濟波動[J]. 經濟研究,2011,(1).

[2]黃志剛,. 貨幣政策與貿易不平衡的調整[J]. 經濟研究,2011,(3).

[3]George J. Gilboy,鍾寧樺,. 度量中國經濟:購買力平價的適當應用[J]. 經濟研究,2010,(1).

[4]萬曉莉,霍德明,陳斌開,. 中國貨幣需求長期是否穩定?[J]. 經濟研究,2010,(1).

[5]裘駿峰,. 投機資本流入、升值預期和最優升值路徑[J]. 經濟研究,2010,(2).

[6]張屹山,孔靈柱,. 基於權力範式的匯率決定研究[J]. 經濟研究,2010,(3).

[7]李成,王彬,馬文濤,. 資產價格、匯率波動與最優利率規則[J]. 經濟研究,2010,(3).

[8]劉堯成,周繼忠,徐曉萍,.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差額的動態影響[J]. 經濟研究,2010,(5).

[9]黃志剛,陳曉傑,. 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空間評估[J]. 經濟研究,2010,(5).

[10]路繼業,杜兩省,. 貨幣政策可信性與匯率制度選擇:基於新政治經濟學的分析[J]. 經濟研究,2010,(8).

[11]卞世博,賈德奎,. 後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經濟運行風險管理——第四屆中國立信風險管理論壇綜述[J]. 經濟研究,2010,(12).

[12]趙志君,陳增敬,. 大國模型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評估[J]. 經濟研究,2009,(3).

[13]伍戈,. 中國的貨幣需求與資產替代:1994—2008[J]. 經濟研究,2009,(3).

[14]王晉斌,李南,. 中國匯率傳遞效應的實證分析[J]. 經濟研究,2009,(4).

[15]張瀛,. 匯率制度、經濟開放度與中國需求政策的有效性[J]. 經濟研究,2008,(3).

[16]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張平,劉霞輝,張曉晶,汪紅駒,. 外部沖擊與中國的通貨膨脹[J]. 經濟研究,2008,(5).

[17]唐翔,. 「富人社區效應」還是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一個基於外生收入的實際匯率理論[J]. 經濟研究,2008,(5).

[18]龔剛,高堅,何學中,. 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發展中國家和小國經濟的思考[J]. 經濟研究,2008,(6).

[19]管漢暉,. 浮動本位兌換、雙重匯率與中國經濟:1870—1900[J]. 經濟研究,2008,(8).

[20]施建淮,傅雄廣,許偉,.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傳遞[J]. 經濟研究,2008,(7).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3

[1] 方毅,桂鵬. 亞太地區股票市場的聯動程度—基於次級貸沖擊的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0(8).27-30

[2] Barabási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286). 509-512

[3] Kim H J.Kim I M.Scale-free network in stock market[J].J KorPhys Soc,2002,40(6):105-108.

[4] 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2003(3).167-256

[5] Jukka-Pekka Onnela, Jari Saram?ki, Kimmo Kask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models: Network evolution models and nodal attribute models[J]. Social Networks:2009(4)13-16

[6] 汪小帆,李翔,陳關榮.復雜網路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9-14.

[7] 任卓明,劉建國,邵鳳,胡兆龍,郭強. 復雜網路中最小K-核節點的傳播能力分析,[J].物理學報:2011(7).90-93

[8] 韓定定,復雜網路的拓撲、動力學行為及其實證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無線電物理博士論文[C],2007

[9]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

[10] Xiao fan Liu, Chi k. Tse.A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of World Stock Markets:synchronization and volat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12(6).62-66

[11]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Capturing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Dynamics of Stock Market Networks: Evidence from North American and Asian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2009(8).57-59

[12] 李耀華,姚洪興.金融危機下股票市場網路的結構特性研究[J].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0(1).23-26

[13] Benjamin M. Tabak, Thiago R. Serra, Daniel O. Cajueir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ckmarket networks:The case of Brazil[J]. Physica ,2010(389).3240-3249

[14] Chi K.Tse,JingLiu,Francis C, M. Lau. A network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J].Journal ofEmpirica Finance.2010,4(17).659-667

[15] 閔志鋒.上海證券市場的復雜網路特性分析 [J].東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7 (7).1053-1056

[16] 黃瑋強,姚爽,中國股票關聯網路拓撲性質與聚類結構分析[J],管理科學:2008(3).92-95

[17] 高雅純,魏宗文,汪秉宏.Dynamic Evolution of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 to Economic Crises,[J].World Scientific:2013(2).142-141

[18] 陳守東,韓廣哲,荊偉.主要股票市場指數與我國股票市場指數間的協整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5).35-37

[19] 文圭炫,洪正孝.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聯動性,[J].商務管理研究:2003(2).111-113

[20] RosylinMohd.Yusof&M.ShabriAbd.Majid,Who moves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the U.S.or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06(8)367-406

[21]Terence,Tai-Leung Chong,Ying-Chiu Wong,Isabel,Kit-Ming Yan,Internationallinkages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7(20)773-786

[22] 周珺. 我國大陸股票市場與周邊主要股票市場的聯動分析[J]企業經濟,2007(1).77-79

[23] Woo-Sung Jung ,SeungbyungChae, Jae-Suk Yang,Hie-Tae Mo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stock marketcorrelations,[J]. Elsevier Science:2008(2).90-93

[24] Sunil Kumar, NiveditaDeo. Correla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financial indices,[J].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2012(8).21-23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4

[1] Michael Grahama,JarnoKiviahob,JussiNikkinenb, Mohammed Omranc. Global and regional co-movement of the MENA stock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3(1). 165-167

[2] 高瑩,靳莉莉.滬深300指數與世界主要股票指數的關聯性分析[J].金融管理,2008(2). 3-8.

[3] Hwahsin Cheng, John L. Glascock. Stock Market Link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ree Greater ChinaEconomic Area Stock Markets and the US,[J].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2006(2).125-127

[4] Ma.BelindaS.Mandigma.Stock market linkage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2009(8).278-280

[5] Ugur Ergun. How does Turkish stock market respond to the externalshocks Pre- and post- crises analyse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2).34-37

[6] 趙勇.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美歐股票市場聯動性研究[C]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5).76-79

[7] 洪天國. 歐洲股票市場與中國股票市場之間的波動溢出效應研究[C]江西財經大學,2013(1).29-34

[8] 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判別與度量[C]山西大學,2012(2).192-196

[9] 陳守東,陳雷,劉艷武.中國滬深股票市場收益率及波動性相關分析,[J].金融研究:2003(7).230-235

[10] 劉存緒.論中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J].資本市場:2000(4).30-32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5

[1] 母宇.中國股票市場與全球主要股票市場聯動性研究,[C].西南民族大學:2011.

[2] 於會鵬.中國股票市場板塊及其與國外主要市場間的聯動性實證研究,[C].理工大學:2009

[3] 陳志寧.中外股票市場的聯動分析,[C].農業大學:2009.

[4] 汪波.股票市場波動性網路及其應用[C]華南理工,2012

[5] 徐曉萍. 金融危機下證券網路的復雜性特徵研究[C]華東師范大學,2013

[6] 陳俊華.中國股票市場網路模型動態研究[C]浙江工業大學,2012

[7] 蘭旺森,趙國浩. 應用復雜網路研究板塊內股票的強相關性,[J].中山大學學報:2010(6).20-23

[8] 李耀華,姚洪興.股票市場網路的穩定性研究,[M].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會:2012.

[9] 陳花.基於復雜網路的股票之間有向相關性研究,[C].北京郵電大學:2012.

[10] 陳輝煌,高岩,基於復雜網路理論的證券市場網抗毀性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2008(6)154-156

[11] 萬陽松,陳忠基. 加權股票網路模型[J].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2005,1(5) :21-27

[12] 李平,汪秉宏.證券指數的網路動力學模型[J].系統工程,2006,24(3):73-77

[13] TianQiu, Bo Zheng,Guang Chen. Financial networks with static anddynamic thresholds,[J]. 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0(12).136-138

[14] Nicola Cetorelli, Stavros Peristiani. Prestigious stock exchanges: A network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21-24

[15]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stock indices from global stockmarket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1(5).10-13

[16] Xiao fan Liu, Chi k. Tse.A 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to Volatility in Stock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0(9).12-15

[17]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 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

[18] Dong-Ming Song, Michele Tumminello, Wei-Xing Zhou, Rosario N. Mantegna. Evolution of worldwide stock markets,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correlation basedgraphs,[J]. PACS:2011(3).90-92

[19] Xiangyun Gao, Haizhong An, Weiqiong Zhong. Features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Price Indices,[J]. PLOS ONE:2013(4).34-36

[20] MarekGa??zk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sh Stock Market cor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1(1-5).

[21] 楊治輝,賈寒梅.股票收益率相關性的網路結構分析,[M].中國控制學會:2011.

[22] 周艷波,蔡世民,周佩玲.金融市場的無標度特徵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9(8).19-22

[23] Barabasi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random networks[J].Physica A, 1999( 272).173-187

[24] 李輝,趙海,徐久強,李博,李鵬,王家亮. 基於k-核的大規模軟體核心框架結構抽取與度量,[J].東北大學學報:2010(11).345-347

[25] 李輝,趙海.基於k-核的大規模軟體宏觀拓撲結構層次性研究,[J].電子學報:2010(6).134-136

[26] 李備友,劉思峰. 網路化市場結構下證券市場傳聞的`擴散規律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2).90-92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6

[1]劉思華.生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葉耀丹.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2

[3]陸暢.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政府職能與責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4]俞可平.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

[5]朴光誅等.環境法與環境執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23

[6]羅能生.非正式制度與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19

[7]黨國英.制度、環境與人類文明一關於環境文明的觀察與思考[N].新京報.2005-2-13

[8]張婷婷.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2

[9]秦書生.生態文明視野中的綠色技術[J].科技與經濟.2010(3): 82-85

[10]陳池波.論生態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97-102

[11]張首先.社會主義與生態文明[J]理論與現代化.2010(1): 23-26

[12]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理論與規劃設計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3]張首先.生態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14]馬仁忠.地理環境對種族、民族特徵的影響[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4):

[15]冒佩華.王寶珠.市場制度與生態邏輯[J].教學與研究.2014(8):37-43.

[16]方世南.王建潤.李安林.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建設循環社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3):64-68

[17]齊力.梅林海.環境管理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研究[J].生態經濟.2008(12):129-131.

[18]張瑞.生態文明的制度維度探析[D].沈陽:東北大學.2009

[19]吳瑾菁.祝黃河.「五位一體」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1):157-162.

[20]郭軍華.幸學俊.中國城市化與生態足跡的動態計量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9 (5) : 131-134.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7

[1]雷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顧朝林.中國城市地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鄒農檢.中國農村城市化研究[M].南寧:廣西出版社.1998

[4]史作民.陳濤.城市化及其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1996 (1) : 35-41

[5]劉耀彬.陳斐.周傑文.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響應度模型及其應用[J].乾旱區地理.2008 (1) : 122-128

[6]徐中民.張志強.程國棟.甘肅省1998年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地理學報.2000(5): 607-616

[7]沈建法.城市化與人口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8]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生態足跡的概念及計算模型[J].生態經濟.2000(10) : 8-10

[9]張恆義.劉衛東.林育欣.等.基於改進生態足跡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態足跡分析[J].生態學報.2009(5):2738-2748

[10]賀成龍.吳建華.劉文莉.改進投入產出法在生態足跡中的應用[J].資源科學.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8

[1]陳凌.應麗芬.代際傳承:家族企業繼任管理和創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納德『薩拉尼著.陳新平、王瑞澤、陳寶明、周宗華譯.稅收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魯克.大變革時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版.

[4]陳凌.信息特徵、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組織〔J〕.經濟研究.1998(7):27-33.

[5]Alan.S.BIinder.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Adam.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Barro Bobert.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74,82(6):1095-1117.

[8]Carsrud,A.L.Meanderings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progra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9(1):39-48.

[9]Douglas. Holtz-Eakin, David Joulfaian & Harvey.S.Rosen. The Carnegie Conjecture:SomeEmpirical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413-435.

[10]Dan.Miller. the Economics of the Estate Tax〔R〕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Study,December1998.

[11]Galio.M.A&Sveeii.J. 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facilitating and restraining factorsCJl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2):181-190.

[12]James.B.Davi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EconomicInequa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1982,Vol.97,No.3:495.

[13]Lansberg.I.S.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nns: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summer:39-46.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9

[1] 唐海燕. 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作用機制與風險度量[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06期

[2] 周帥,於淼,楊宜勇. 我國價格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 中國物價. 2008年09期

[3] 沈學楨,黃帥. 美國經濟下行變動對我國港口(對美)凈出口的影響[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陳丹丹,任保平. 需求沖擊與通貨膨脹——基於中國的經驗研究[J]. 當代財經. 2008年06期

[5] 林劍平. 中國歷次通貨膨脹的原因與啟示——基於貨幣因素和體制因素的雙向視角[J]. 世界經濟情況. 2008年06期

[6] 溫浩. 論貿易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J]. 金融發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軍,葛建營,王小寧,侯守禮. 價格傳導問題綜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國貨幣市場失衡與國際儲備波動聯系——基於1994年~2004年的實證分析[J]. 上海經濟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國平,方蘇立. 關於我國邊際消費傾向的探討[J]. 商業時代. 2007年26期

[10] 魏傑. 探求流動性過剩的化解之道[J]. 中國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動型通脹考驗央行調控智慧[N].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8 (013)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10

[1] 林娟娟,王勛銘. 甘肅省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 消費導刊. 2007年08期

[2] 張慶君. 遼寧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01期

[3] 吳錦峰. 基於FTD的湖北GDP增長實證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07年03期

[4] 戴德鋒. 甘肅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01期

[5] 陳淑芸,尉浩,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價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張冰,金戈. 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研究綜述[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寧夏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年04期

[8] 張洪峰. 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 統計與咨詢. 2006年05期

[9] 張玉明,聶艷華. 對外貿易對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牽動作用分析[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03期

[10] 楊海水,趙大平,范方誌. 進、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作用的比較[J]. 統計與決策. 2006年12期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11

1.劉國光:關於我國宏觀經濟的幾點看法,《經濟學動態》,2001年06期

2.劉國光:我國宏觀經濟的幾個問題,《中國經貿導刊》,2001年09期

3.劉國光:對我國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幾點看法,《中國經貿導刊》,2001年22期

4.趙世洪: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學動態》,1996年第2期

5.谷書堂,劉占年: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與發展經濟學研究,《經濟學動態》,1995年第11期

6.谷書堂:宏觀經濟穩定發展與微觀經濟改革的關系,《經濟學家》,1997年第5期

7.谷書堂:論中國轉型期經濟學,《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

8.何國華、范衛清:新凱恩斯主義和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世界經濟研究》,1995年第5期

9.吳承明:經濟學理論與經濟史研究,《經濟研究》,1995年第4期

10.陳崢嶸:內生經濟增長理論述評,《江海學刊》,1996年第6期

11.馬穎:論新古典主義經濟發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經濟評論》,1997年第3期

12.車卉淳:新凱恩斯主義理論述評,《北京商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13.葉景聰:開放經濟中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固定與浮動匯率體系之比較,《財經論叢》2002年第5期

14.林毅夫:經濟學研究方法與中國經濟學科發展,《經濟研究》,2001年第4期

15林毅夫,潮湧現象與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理論的重新構建 《經濟研究》 20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