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亞馬遜股票估值分析
擴展閱讀
忘記開戶公司股票 2024-11-23 01:45:30

亞馬遜股票估值分析

發布時間: 2022-11-03 14:32:23

⑴ 亞馬遜市值蒸發近9千億,致其蒸發的原因是什麼

亞馬遜的市值蒸發的原因是反壟斷的問題。

亞馬遜的市值本身已經達到了萬億級別,同時也可以排在全球企業的市值前三位。因為亞馬遜本身的規模非常龐大,當亞馬遜的業務發展受到影響的時候,亞馬遜的業務問題會直接導致亞馬遜在投資市場受到影響。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投資人也非常關注亞馬遜的估值問題,很多人會因為亞馬遜受到了反壟斷的調查而選擇拋售亞馬遜的股票。

一、亞馬遜的市值增長了近9,000億元。

因為亞馬遜受到了一系列的反壟斷的指控,同時也受到了亞馬遜物流的影響,所以很多投資人紛紛拋售亞馬遜的股票,這也直接導致亞馬遜的市值增發了33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9,000億元。對於亞馬遜這樣的萬億市值的企業來講,市值蒸發333億美元已經是非常誇張的概念了。

⑵ 亞馬遜股票為什麼會漲

亞馬遜股價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上漲,1997~1999年上漲了大約100倍,然後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大幅下跌至6美元。2010~2012年亞馬遜股價突破180美元,達到歷史最高位,與此同時,亞馬遜「網上零售」取得成功,利潤增速和估值不斷提高。
在概念股的早期階段,引發市場對產業關注度提升的事件往往會成為推動股價的催化劑。通常情況是,當市場開始推出一個新的概念時,很多該概念股票開始上漲,但漲勢混淆了原本專注於基本面的投資者,隨後「訂單」成為股價推動因素。同樣,亞馬遜的股價也經常隨著「網站點擊率」和利潤增長而上升。但重視概念的現象會很快消失,投資者又會重新回到公司現金流以及其他基本面上。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⑶ 亞馬遜股價為何從2千多跌到1百多

亞馬遜市值蒸發的原因是反壟斷的問題。 亞馬遜本身的市值已經達到萬億級別,在市值上也可以排到全球前三。因為亞馬遜本身的規模就很大,當亞馬遜的業務發展受到影響時,亞馬遜的業務問題會直接導致亞馬遜的投資市場受到影響。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投資者也非常關心亞馬遜的估值。很多人會選擇賣掉亞馬遜的股票,因為亞馬遜已經被反壟斷調查了。 1.亞馬遜市值增加了近9000億元。 因為亞馬遜受到了一系列反壟斷的指控,同時也受到了亞馬遜物流的影響,很多投資者拋售了亞馬遜的股份,直接導致亞馬遜市值額外增加了33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000億元。對於亞馬遜這樣萬億美元的公司來說,333億美元市值的蒸發已經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概念了。 第二,亞馬遜市值蒸發的原因是反壟斷的問題。 亞馬遜的業務受到了一系列反壟斷指控和歐洲國家反壟斷處罰的直接影響。之後亞馬遜的物流問題也直接影響了亞馬遜的海外業務,這也直接讓很多人對亞馬遜的投資失去了信心,進而拋售了亞馬遜的股票。 第三,亞馬遜本身的估值已經很高了。 因為全球資產泡沫已經持續兩年,期間亞馬遜市值一路上漲。因為很多投資者已經暴露在風險之下,所以很多人選擇減倉。亞馬遜反壟斷調查之後,反壟斷也成為投資者減倉亞馬遜股票的理由。這樣他們就可以規避風險,直接導致亞馬遜市值的下跌。

⑷ 為什麼亞馬遜虧損卻能股價瘋漲 持續虧損股價卻瘋漲

這個問題不是一句兩句說得清的,簡單的說,一方面,像美股這樣的市場,尤其是對於像這種行業龍頭的企業,那都是很看好的,這就會出現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大家相互抬高股價,家家都能有肉吃,只要沒有出現金融危機,大家就這么一直吃下去,這也是為什麼美股能持續這么多年慢牛的原因之一。
二方面嘛!亞馬遜畢竟是全球電商的龍頭,無論是從它的布局和它的經營理念,那都是非常的先進的,至於一個企業賺不賺錢,這個不能單純從它企業最終獲取的純利潤去算,這個要從公司創造了多少產值多少營業額去計算,還要從這一家企業佔用的市場去計算。
三方面,得從全球電商的發展的去評估,大多數人看好未來電商的發展,也認同亞馬遜的全球布局的正確性,對其未來非常看好,這也是其股價常年上漲的原因之一,當然這其中的風險,他們可能自動忽略了,比如阿里的興起,一個強大競爭對手的出現。
除此之外原因其實還有不少,當然有些東西還不能擺到桌面上來講,比如來自美國政府或者財團的一些助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一向是老美愛做的事情。

⑸ 亞馬遜Q1轉盈為虧,盤後股價大跌

亞馬遜Q1轉盈為虧,盤後股價大跌

亞馬遜Q1轉盈為虧,盤後股價大跌,第一季度的凈虧損達到38億美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81億美元。這一虧損與上個季度形成了鮮明對比。亞馬遜Q1轉盈為虧,盤後股價大跌。

亞馬遜Q1轉盈為虧,盤後股價大跌1

當地時間周四美股盤後,美國電商亞馬遜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一季度亞馬遜營收為116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85億美元,同比增7%;第一季度運營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9億美元下降到37億美元,凈虧損38.4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81億美元,分析師平均預期凈利潤為44.25億美元;攤薄後每股虧損7.56美元,而分析師平均預期為每股盈利8.36美元。

亞馬遜周四股價收於每股2891.93美元,上漲4.65%。由於財報不及預期,盤後交易下跌超10%。

亞馬遜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僅增長7%,而上年同期營收同比增長44%。這是亞馬遜自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以來的最低季度增長率,也是公司連續第二個季度錄得個位數增長。

亞馬遜表示,第一季度電動汽車公司Rivian股價下跌一半以上,亞馬遜對Rivian的投資虧損76億美元,導致第一季度出現38.4億美元的凈虧損。

亞馬遜對第二季度的預測顯示,營收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同比增度或降至3%到7%。亞馬遜表示,預計第二季度營收為1160億美元至1210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255億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Insider Intelligence首席分析師安德魯利·普斯曼(Andrew Lipsman)表示:「對亞馬遜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季度,業務各個關鍵領域的趨勢都朝著反方向發展,第二季度的前景也不樂觀。」

與本周早些時候發布財報的谷歌和Facebook一樣,亞馬遜也將業績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歸咎於宏觀經濟狀況。

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Andy Jass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疫情和宏觀經濟給公司帶來了不同尋常的增長和挑戰。」他補充說,由於員工和倉儲能力都處於正常水平,該公司「完全專注於」通過各種方式抵消物流網路不斷飆升的成本。

亞馬遜一直在應對一系列經濟挑戰,包括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壓力、更高的燃料費用和勞動力成本、全球供應鏈混亂和持續疫情。為了抵消部分成本,亞馬遜本月早些時候宣布開始向部分美國賣家收取5%的燃油和通脹附加費,這是公司歷史上首次收取此類費用。第一季度,亞馬遜四年來還首次將美國Prime會員價格從119美元上調至139美元。

亞馬遜最大的北美市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而運營費用飆升16%,達到710億美元,導致北美市場當季出現16億美元的運營虧損。

賈西表示,亞馬遜目前終於滿足倉儲人員配備和產能需求,但在提高生產率方面仍有工作要做。

賈西說,「這可能要花一些時間,尤其是我們需要持續應對通貨膨脹和供應鏈帶來的壓力。但客戶體驗方面的進展令人鼓舞,現在商品交付速度已經接近2020年初疫情之前的狀況。」

和其他公司一樣,亞馬遜同樣也報告廣告營收不及預期。第一季度亞馬遜廣告業務營收78.8億美元,同比增長23%,而分析師預期為81.7億美元。盡管如此,亞馬遜廣告業務同比增速仍超過同行。相比之下,同期谷歌廣告營收同比增長22%,Facebook廣告營收僅同比增長6.1%。

亞馬遜雲計算部門亞馬遜網路服務(AWS)不斷應對來自微軟和谷歌的競爭,業績依舊是公司亮點。亞馬遜網路服務第一季度營收184.4億美元,同比增長36.5%,而分析師平均預期為182.7億美元。

在零售領域,亞馬遜的實體店業績好壞參半,第一季度實體店營收為46億美元,同比增長17%。亞馬遜今年3月份表示,計劃關閉所有68家書店、快閃店和其他家居用品商店,並專注於發展雜貨店。公司最近還在兩家全食超市門店實現了售貨收銀完全自動化,不再為門店配置收銀員。

亞馬遜還證實,今年的Prime Day活動將於7月分舉行。去年亞馬遜是在6月舉辦了Prime Day活動。亞馬遜推遲為期兩天的打折銷售活動,可能會損及第二季度營收增幅,同時提振第三季度業績。

亞馬遜的前景也反映了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相關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市場網上零售額下降6.4%,前一個月下降3.5%。一些經濟學家將這一變化歸因於汽油價格上漲導致家庭預算緊張,而其他人則將此歸咎於季節模式轉變。本周亞馬遜的主要快遞合作夥伴UPS表示,預計電子商務快遞的'增長速度將放緩。

亞馬遜Q1轉盈為虧,盤後股價大跌2

4月29日,亞馬遜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財報,7年來亞馬遜首次出現虧損,盤後股價一度暴跌超12%。

根據財報,第一季度亞馬遜凈銷售額增長7%至1164億美元,而2021年一季度為1085億美元。營業收入下降至37億美元,同比下滑58%,2021年第一季度則為89億美元。

第一季度的凈虧損達到38億美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81億美元。亞馬遜在財報中表示一季度的虧損包括稅前估值損失76億美元,是因為亞馬遜對電動汽車製造商Rivian的投資虧損。

這一虧損與上個季度形成了鮮明對比。2021年第四季度亞馬遜凈利潤為143億美元,同比增加了98.3%。凈利潤增長很大程度源於亞馬遜對Rivian的投資收益。

亞馬遜表示,第四季度的凈收入包括118億美元的稅前估值收益,其中包括對Rivian普通股投資的非營業收入,該公司於2021年11月完成了首次公開募股。Rivian股價自2022年1月以來持續下滑,截至目前股價較2021年12月31日跌去了69%,也讓亞馬遜財報出現了虧損。

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在財報中表示,「疫情和隨後的俄烏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挑戰。AWS在過去兩年中每年增長34%,第一季度同比增長37%,AWS在幫助公司度過疫情並將更多工作轉移到雲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過去兩年中,我們的消費者業務每年增長23%,2020年同比增長39%,這需要將我們在亞馬遜前25年建立的履行網路規模擴大一倍。

今天,由於我們不再追求物理或人員配備能力,我們的團隊正專注於提高整個履行網路的生產力和成本效率。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尤其是在我們應對持續的通脹和供應鏈壓力時。」受大環境影響,亞馬遜國際業務凈銷售額同比下滑6%。

細分業務看,一季度產品銷售額為564.6億美元,同比下滑1.8%,服務銷售額為599.9億美元,同比增加17.6%。

這意味著亞馬遜的服務業務已經超過了過去是核心業務的電商業務。一直以來亞馬遜以銷售各類商品聞名,而服務銷售額多年來卻一直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本季度增長了17.6%,上兩個季度增長更是達到21%和42.4%,而產品銷售額則是連續多季度小幅增長,第一季度甚至出現了下滑。

服務銷售額包括從第三方賣家那裡收取的傭金和費用、與其雲計算平台亞馬遜網路服務相關的銷售、對數字內容的訂閱、廣告費用等。

在中國市場,亞馬遜雲科技相比海外購也有更多動作。此前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區商用市場事業部總經理李曉芒曾對第一財經表示,亞馬遜正在助力各類中國企業出海。在跨境電商領域,亞馬遜正幫助不同規模的跨境電商企業搭建全球供應鏈體系、搭建海外站點。

同時,支持傳統製造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進行產品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此外,亞馬遜也在幫助新能源車企業在海外搭建車聯網等業務系統。例如愛馳汽車作為第一個打入歐洲市場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亞馬遜幫助他們在歐洲部署了車聯網平台和新零售服務體系。

亞馬遜Q1轉盈為虧,盤後股價大跌3

當地時間4月28日,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ZN)於盤後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亞馬遜實現收入1164億美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7%;凈虧損為38億美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81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亞馬遜自2001年來營收增速新低,也是2015年來首次季度虧損。

財報指出,AWS(亞馬遜雲科技)營收在過去兩年中每年增長34%,2022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37%,達184.4億美元。

凈虧損方面,財報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凈虧損包括稅前估值損失76億美元,源於亞馬遜對電動汽車企業Rivian Auto motive Inc.(RIVN)的普通股投資產生的營業外費用。

亞馬遜持有Rivian18%的股票。在2022年前3月,該股票的股價從1月3日的102.72美元/股下滑至3月31日的50.24美元/股。

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Andy Jassy)在聲明中表示,俄烏及新冠疫情給電商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業務增長和挑戰。目前該公司將繼續應對成本上升和網上購物停滯的問題,但由於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供應鏈壓力,未來仍會有不確定性。

展望2022年第二季度,亞馬遜在財報中指出,預計凈銷售額將在1160億美元至1210億美元之間,或與2021年第二季度相比增長3%至7%;營業收入(虧損)預計在10億美元至30億美元之間,而2021年第二季度為77億美元。

截至4月28日收盤,亞馬遜漲4.65%,報2891.93美元/股。而在財報發布後,亞馬遜盤後價降至2631.00美元/股,跌9.02%。

⑹ 我買的股票基金,昨天我看到該基金一隻持倉股票明明漲了的,為什麼收益顯示負的

你看到的顯示的是預測估算值,而估值一般是第三方根據產品已公布的季報重倉信息估算的凈值,基金運作中會存在持倉變化的情況,與實際產品凈值存在一定的偏差,還需以基金公司與託管人核對後公布的凈值為准。

⑺ 亞馬遜股價為何這么高

因為亞馬遜的「網上零售」取得巨大成功,利潤增速和估值不斷提高,所以股價高。
亞馬遜股價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上漲,1997~1999年上漲了大約100倍,然後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大幅下跌至6美元。2010~2012年亞馬遜股價突破180美元,達到歷史最高位。
拓展資料:
亞馬遜公司(Amazon.com,簡稱亞馬遜,NASDAQ:AMZN),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路電子商務公司,位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是網路上最早開始經營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在公司名下,也包括了Alexa Internet、a9.com、和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三家子公司。
亞馬遜成立於1995年,一開始只經營網路的書籍銷售業務,現在則擴及了范圍相當廣的其他產品,包括了DVD、音樂光碟、電腦、軟體、電視游戲、電子產品、衣服、傢具等等。
亞馬遜公司的發展歷史
亞馬遜公司是在1995年7月16日由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成立的,一開始叫Cadabra。性質是基本的網路書店。然而具有遠見的貝佐斯看到了網路的潛力和特色,當實體的大型書店提供20萬本書時,網路書店能夠提供比20萬本書更多的選擇給讀者。因此貝佐斯將Cadabra以地球上 孕育最多種生物的亞馬遜河重新命名,於1995年7月重新開張。該公司原於1994年在華盛頓州登記,1996年時改到德拉瓦州登記,並在1997年5月15日時股票上市。代碼是AMZN,一股為18美元(截止2012年10月12日收市,股價為242.36美元)。
亞馬遜公司的最初計劃原本是在4到5年之後開始有營利,2000年的網路泡沫造成了亞馬遜公司平穩成長的風格成為獨樹一幟的佳話,在1990年代有相當多網路公司快速成長,當時亞馬遜公司的股東不停抱怨貝佐斯的經營策略太過保守和緩慢,而網路泡沫時候,那些快速成長的網路公司紛紛結束營業,只有亞馬遜還有獲利,2002年的第四季,亞馬遜的純利約有500萬美金。2004年則成長到3億多美金。
亞馬遜公司正朝著多元化的產品銷售發展,販賣的產品從音樂零售CD,錄影帶和DVD,軟體,家電,廚房項目,工具,草坪和庭院項目,玩具,服裝,體育用品,鮮美食品,首飾,手錶,健康和個人關心項目,美容品,樂器等等應有盡有。
在概念股的早期階段,引發市場對產業關注度提升的事件往往會成為推動股價的催化劑。通常情況是,當市場開始推出一個新的概念時,很多該概念股票開始上漲,但漲勢混淆了原本專注於基本面的投資者,隨後「訂單」成為股價推動因素。同樣,亞馬遜的股價也經常隨著「網站點擊率」和利潤增長而上升。但重視概念的現象會很快消失,投資者又會重新回到公司現金流以及其他基本面上。

⑻ 為什麼亞馬遜的股價那麼高

亞馬遜股價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上漲,1997~1999年上漲了大約100倍,然後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大幅下跌至6美元。2010~2012年亞馬遜股價突破180美元,達到歷史最高位,與此同時,亞馬遜「網上零售」取得成功,利潤增速和估值不斷提高。

在概念股的早期階段,引發市場對產業關注度提升的事件往往會成為推動股價的催化劑。通常
情況是,當市場開始推出一個新的概念時,很多該概念股票開始上漲,但漲勢混淆了原本專注於基本面的投資者,隨後「訂單」成為股價推動因素。同樣,亞馬遜的股價也經常隨著「網站點擊率」和利潤增長
而上升。但重視概念的現象會很快消失,投資者又會重新回到公司現金流以及其他基本面上。



一圖清清楚楚~~

⑼ 亞馬遜相比阿里巴巴,為什麼利潤相差如此巨大

先來看看二者之間的利潤差距:

2018財年,阿里巴巴的凈利潤接近700億人民幣,約合100億美元左右;而同期的亞馬遜大約在30億美元左右,差距並沒有特別大。但是在2018年亞馬遜的凈利潤是過去20年年份凈利潤的總和。因此,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吸金還是不一樣的。

這主要還是由於二者模式的不同,亞馬遜是自營為主,自己采購、自己經營與銷售,物流、客服、售後等等全是亞馬遜自己,因此,在這段時間內投入的成本非常高,特別是在物流方面的投入,尤其如此。

而阿里巴巴則不同,主要是提供了一個平台,基本的售前以及售後的初步交流、產品設計等等都是商家自己完成的,物流也有眾多的公司輔助,因此阿里巴巴的經營成本相對較少,利潤率較高。

但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不一樣,亞馬遜的范圍遠大於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則主要集中在國內,從這個角度來說,亞馬遜未來可能會遭遇本土派以及其他企業的攻擊,特別是當歐洲試圖擺脫美國,這就是一個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而阿里巴巴的海外擴展還有很大的機會,從電商來看,阿里巴巴的市場則更為穩健。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的范圍也高於亞馬遜,阿里巴巴涉及到金融、晶元、系統、環保、雲計算等等,而亞馬遜則業務范圍上略遜於阿里。這一點來說,二者各有利弊。

總的來看,阿里在大中國崛起的背景下,前景比亞馬遜好。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代表了電子商務的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前者的大平台賣貨模式,一種是後者的建立一個百貨商店來幫助更多的人賣貨,所以一個是重資產,一個是輕資產。但是目前亞馬遜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2倍多,而且股價持續上漲。

截止2018年9月25日,阿里巴巴市值4196億美元,亞馬遜市值9436億美元,亞馬遜市值是阿里巴巴的2.24倍,2018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502.66億元,亞馬遜凈銷售額為604.53億美元(約4152億元),凈利潤阿里巴巴96億美元,但亞馬遜只有18億美元,二者差異還是十分巨大的。

以下是亞馬遜的市值和股價,市值9434億美元,有可能是全球第二家市值過萬億的公司,僅次於蘋果。

如下是阿里巴巴市值,4196億美元,最近中概股行情一般,阿里巴巴從5600億美元的市值峰值跌落到4196億沒有。

那為什麼兩家公司應收亞馬遜是阿里巴巴的2倍,市值是2倍,但凈利潤是亞馬遜只有18億美元,但是阿里巴巴有96億美元凈利潤,差異巨大。
因為兩家公司經營模式不同。
亞馬遜採用的是自營的方式,相當於自己是一個平台,所有產品都是自己在賣,相當於是學徒京東在早期的模式。所以亞馬遜需要自己的倉庫,自己的運營團隊來做銷售,毛利當然一般了。

但是阿里巴巴是一個平台,理念是幫助中小企業賣貨,自己就收租和收廣告費,所以呢,阿里巴巴是輕模式,只要平台在,就有營收,毛利高的嚇人呀。阿里巴巴只要搭建了基礎設施就好了,但是亞馬遜所有都要自己來。
另外,兩家公司理念不同。
亞馬遜的核心模式是賺取未來的錢,所以亞馬遜本身就是微利的,亞馬遜在此前13年都處於微虧損的狀態,就是為了做大市場,做成行業壟斷者最終來獲得更多利潤。

阿里巴巴則主要服務小企業,做基礎設施,本身業務到了一個拐點就會盈利,並且只要盈利了就不會再虧損。

不過兩家公司越來越像了,都在做雲業務,都在慢慢搭建平台,都在想做自營。未來阿里巴巴和亞馬遜肯定會有大戰。
你更看好阿里巴巴還是亞馬遜模式?

因為亞馬遜更看重的是公司的現金流和營業規模,對財務報表中的凈利潤並不看重。

財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亞馬遜營業收入1174.13億美元,同比增長27.28%;凈利潤11.76億美元,同比下降27.5%。

而阿里巴巴的財年與正常年份不一致,想要得到1-9月的業績數據,需要經過計算。通過測算,阿里巴巴2017年1-9月營業收入為215.53億美元,凈利潤為64.42億美元。因為亞馬遜和阿里經營模式的不同,比較營業收入並沒有說服力。而亞馬遜的凈利潤是阿里巴巴同期的18.26%。

不過雙家公司的股價卻與凈利潤的高低相反。截至2018年1月23日,亞馬遜股價為1327.31美元,總市值為6369億美元。按照復權股價計算,從上市之初的1.3美元到1327.31美元,亞馬遜的股價增長了1000多倍。

截至2018年1月23日,阿里巴巴股價為184.02美元,總市值是4655億美元,亞馬遜的市值超過阿里巴巴1700億美元。

亞馬遜1997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在上市後第一份年報中公司創始人貝佐斯附上一封致股東的一封信,並將這封信附在今後每一年致股東的一封信的後面。

其實,這種差異不只體現在2013年,最新的財報數據,同樣體現出了這種差異,在2017年第三季度,亞馬遜的營收為437億美元,同期,阿里巴巴的營收為82.9億美元;而在凈利潤上,亞馬遜第三季度為2.7億美元,阿里則達到了26.2億美元。

營收與凈利潤在長年出現持續性的巨大反差,最主要的原因,出在兩家公司的經營模式上。

以一言蔽之,即亞馬遜走的重資產模式,阿里走的輕資產模式。

從其巨大的營收規模上看,亞馬遜並不是不賺錢,而是把賺來的錢又投入到了產品創新和基礎設施上,使得每年的經營成本開支巨大,這才導致了營收與凈利潤之間的巨大反差,尤其是與阿里比起來。

而且亞馬遜曾連續20多年沒盈利,也都是把精力和金錢花在了電商基礎設施的打造上。

兩者之間的經營模式,具體的差異體現在,

亞馬遜是自己采購商品、自己修建倉儲、自己組建物流團隊、自己開始網站、自己賣貨,用國內的話說,就是「自營」模式,也就是國內的「京東模式」。

其實,是京東學習的亞馬遜才對,只不過亞馬遜現在的業務范圍比京東更為廣泛,而巨大的投入必然導致低利潤,如京東在國內也是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阿里則是自己建個集市(天貓和淘寶平台),然後,邀請第三方的商家在自己平台上賣東西、物流是第三方的、物流也是第三方的。

所有的基礎設施和經營成本,基本上都是第三方的,它只是承擔平台的開發、維護運營及營銷,而這些維護和推廣成本是相對較低,而它既可以向商家收取攤位費、推廣費及所有的銷售的抽佣,所以,利潤率既然就高。

【T教授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雖然阿里巴巴在中國的電商領域是絕對的大哥,但是到了世界上就並非如此了,因為畢竟前面還有個亞馬遜!

亞馬遜現在是全世界市值第二大的企業,僅次於蘋果之後。不僅如此,亞馬遜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兩倍還多。

從銷售收入來看,在2018財年,亞馬遜的收入達到了4100多億,而阿里巴巴的只有2500多億。所以從銷售額上來看,亞馬遜也是碾壓的!

但是銷售額並不等於實際賺到的錢,我們都知道看一家公司實際賺了多少錢要看凈利潤。如果對比阿里和亞馬遜的凈利潤你會得出奇怪的答案!雖然阿里的銷售額只有2500多億,但凈利潤高達96億美元。但亞馬遜雖然銷售額高達4100多億,但凈利潤只有可憐的18億美元!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實際上很簡單,你可以把亞馬遜當做中國的京東。因為亞馬遜和京東一樣,大多數商品都是自營的,還自建物流倉儲。所以在資產上屬於重資產。

但是阿里不一樣,阿里只是一個C2C的平台,每天收租金就行了。所以從凈利潤上看阿里的肯定高,因為投入少。

但是從未來長遠來看,亞馬遜和京東未來很有可能比阿里賺更多的錢!

幾年前,網上流傳一幅來自於亞馬遜的圖,准確地說,它是該公司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在一張餐巾紙上畫出來的。注意,這幅圖沒有一個箭頭指向「獲得利潤」。它是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

貝索斯對於利潤的興趣很小,對於改變世界的興趣倒是很大。

亞馬遜在其創立以來的近20年多間,至今都沒有可觀的利潤。雖然2016年,23.71億的凈利潤創 歷史 新高,但這主要「得益於」其往年凈利潤過低,比如2014和2012年的凈利潤均為負值。

但是,這並不能真實地反映亞馬遜的運轉情況,也不影響投資者的長期追捧。2017年,亞馬遜股價上漲了65%,2018年1月26日,亞馬遜公司(AMZN)的股價收盤上漲1.75%,報每股1402.05美元,史上首次突破了1400美元關口。

那麼亞馬遜的錢,都去哪了?

亞馬遜並不是一家傳統的公司,僅通過凈利潤來對其估值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亞馬遜懂得如何增長,並不在乎利潤的多少,真正在乎的是如何分配資源來挖據新業務和實現增長。

一、發力用戶增長和體驗。

在線零售等亞馬遜的成熟業務盈利能力很強,但亞馬遜要做全球最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更多地強調客戶體驗和創新,且永無止境。

有些商品則是按成本價銷售,或者虧本銷售,以換取亞馬遜網路的流量和用戶的忠誠度。最明顯的例子是它的Prime服務。這種服務納入了 娛樂 內容,以提高做Prime會員的吸引力。這些 娛樂 內容對於亞馬遜來說只構成固定成本,而不構成邊際成本。如果你只考慮視頻的盈利性,你就難以理解亞馬遜的真正意圖。

亞馬遜致力於構建一套完整的采購、下單、物流系統。亞馬遜在庫存管理方面並沒有選擇像淘寶網那樣的零庫存的方式,而是投入巨資建立自己的實物資產網路,然後自己管理的模式。想不通的,可以想想國內的京東。目前,亞馬遜在美國的11個州建有19個配送中心,在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都建有配送中心。同時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 ),顧客可以隨時查詢訂購狀況、追蹤自己的包裹。亞馬遜認為,這種直接物流分配模式對於B2C 網站來說,雖然可能意味著增加成本,但對於全程掌控消費者的體驗來說卻至關重要。

亞馬遜還一直在通過收購各種新興的 時尚 項目,建造自己的 時尚 帝國,比如早前收購的Zappos和Shopbop。亞馬遜2017年剛剛收購了3D人體數據模型 科技 公司BodyLabs。通過BodyLabs所擁有的先進技術和智能系統,在數百家 時尚 門店系統進行現場測量、建模,能輕易獲得數百萬付費會員的身體測量數據。其後通過系統數據匹配,亞馬遜能建立一個包括消費者身體測量數據、購物習慣、瀏覽記錄、背景資料等匹配數據的系統。

二,持續押注未來 科技

截止2017年3月,亞馬遜在過去12個月中,共投入174億美元研發費用。然而,在其財報中,亞馬遜並未明確報告研發費用,而是將其作為「技術和內容」成本,納入營業費用。根據財報,「技術成本主要由研發活動費用組成,包括員工薪金,現有及新產品/服務的相關應用、生產、維護、運營、開發費用,以及AWS等成本。」當前,國內互聯網公司與海外同行業巨頭相比,技術研發投入明顯偏少。馬雲表示,未來3年內將為達摩院投入1000億元以上,才剛剛比肩亞馬遜一年的研發投資。

AWS 是Amazon 的雲計算業務。AWS 雖然目前在亞馬遜三類業務中所佔的比例最小,雲計算畢竟是這個世界上,資本最為密集的行業之一。亞馬遜對AWS的主要固定資產投入來自於租賃,由於伺服器折舊時間短的特點,亞馬遜每年計提高額折舊費。

AWS當前能夠提供的計算能力,與其後14家競爭對手提供的計算能力的總和相當。AWS未來會在除傳統大數據方面投入很多的資源之外,還會在物聯網、人工智慧方面也會投入大量的資源。

AWS 在 174 億刀之中也只是佔了一部分,並非全部。亞馬遜正在尋求成為AI即服務的主流提供商。在2017年4月致股東的信件中,貝索斯詳細寫道,AI和機器學習技術是公司旨在維持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的新項目的重點。基於語音技術的家庭助手將很快風靡美國消費者,而亞馬遜將在這個市場占據70%的市場份額。

2018年1月22日,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開業,震驚全球。你只需要裝滿你的購物袋,無需排隊結賬,走出去的時候你的亞馬遜賬戶會自動幫你結算。這項「拿了就走」的 黑 科技 (「Just Walk Out」 Technology),亞馬遜研發至少用了5年時間,這是一種類似於無人駕駛的識別技術。

俗話說,利潤是虛的,現金是實的。事實上,實際的自由現金流(FCF)更能夠反映出亞馬遜的真實情況。

自由現金流指的是公司在維持自身業務正常發展和再投資之後,可以回報給投資者(包括股權投資人和債權投資人)的現金流量。該概念起源於80年代的美國,由於利潤指標並不能很真實的反應公司的 健康 狀況(比如收入當中有大量的應收賬款),所以,人們開始從現金流的角度去評估公司的價值。在今天的美國,自由現金流貼現法已經是使用范圍最廣泛的估值模型。美國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披露這一指標。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FCF)的增幅的確快於凈利潤增長。

這個原因再簡單不過,因為亞馬遜賺的錢大部分都花出去了,而且是那種放長線釣大魚、回報周期很長的投入。比如全球最強的自動化倉儲系統、自營物流、智能音箱,還有貝索斯旗下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

據說,貝索斯每次拋售的亞馬遜股票,都會把錢投資給藍色起源,當時被美國網友戲稱為「賣書錢」。雖然藍色起源是貝索斯個人名義下的公司,但貝索斯的錢很大一部分還是來自亞馬遜,況且這個公司,16年來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全搞秘密研究去了。也就是說16年從未賺過1毛錢,全靠貝索斯的投資撐著,可想而知,研究火箭回收和載人飛行要花多少錢。

與之相反,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做電商就是平台化思維,不需要自采自銷,也不需要建設物流設施,其開銷自然就小。而且自從馬雲的電商做到最強後,他將支付、影視 娛樂 、快遞業務等等,全都收購的收購、控股的控股,這些可都是離錢最近的消費場景,阿里利潤不高才怪。

再者,亞馬遜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高的公司之一,毋庸置疑。去年一財年就投入高達161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一,阿里似乎前十都進不去。當然,如果你非要說馬雲的達摩院,它是說三年內投資1000億元,但也是現在才剛剛建立。亞馬遜一年的研發費用,換算成人民幣,也已經與阿里三年的投入持平。

這也是為什麼亞馬遜長達近20年不盈利,估值還能高過阿里巴巴的原因。

亞馬遜和京東是一個模式就是古老的傳統模式自己從廠家或者從代課那裡進貨然後自己在自己的網站上售賣,然後自己成立物流公司再給客戶送貨!!其實就是中間商!!亞馬遜或者京東自己買東西賣給消費者,自己掙錢,天貓淘寶自己不賣東西,讓老百姓和廠家在自己的平台上賣東西然後收取廣告費,,大家仔細想想這2個模式到底誰對 社會 更加好,,當京東成為全國唯一的電商的時候,廠家沒有話語權,,消費者也沒有選擇權,,瘋狂壓榨廠家價格,然後自己爭取了中間價格後賣給消費者,,實體行業又怎麼辦?,因為廠家根本控制不了價格,懂嗎?,,,而阿里巴巴呢,在淘寶上價格是市場競爭,淘寶不參與定價,普通賣家和廠家都可以參與其中,舉個例子,一台冰箱,廠家出廠價為1000元,京東因為批量采購,把價格降到950元,然後京東掛牌1200元,京東利潤250元,,天貓冰箱廠家旗艦店做為廠家他不可能只願意依靠京東,所以他也賣1200元,,然後大區的廠家總代理也想為了跑量,他在廠家拿貨價格也是950元,但是他也在淘寶賣這個冰箱掛價只要1100元,,因為他想要跑量,廠家的指標必須完成,然後消費者就可以用更加便宜的價格在淘寶買到同樣的東西,至於售後,現在只要是品牌的東西,都是全國聯保,,這大可放心!!其實京東自營就是二道販子從我們廠家拿貨,再自己去賣,無數次 歷史 經驗告訴我們,二道販子越強大,廠家和消費者越吃虧!當二道販子強大到壟斷自營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那就是國家,實體企業,消費者最不幸的時候!

評論員門寧:

題主列出的數據是2013財年的情況,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已經 歷史 遙遠了。我們通過最新的數據比較一下:

今年上半年(2018H1),亞馬遜營業收入1039億美元,阿里巴巴營業收入1428億元人民幣,亞馬遜的營業收入相當於5個阿里巴巴。在凈利潤方面,亞馬遜實現歸母凈利41.63億美元,而阿里巴巴實現凈利潤162.4億元人民幣,亞馬遜的歸母凈利不到阿里巴巴的2倍。

兩者都是電商巨頭,為何利潤差距如此大,這要從兩者的模式差別來說起了。
一、兩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均為電子商務
亞馬遜以及阿里巴巴均起家於電子商務,目前依靠在電子商務領域積累的優勢,大力投入 科技 研發,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的 科技 巨頭。尤其是亞馬遜,其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均為世界最頂尖。

但技術轉化為收入和利潤需要成功的商業應用,在目前階段,兩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電子商務。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境內電商,過去5年國內電商收入佔到了阿里巴巴總收入的8成。

亞馬遜是一家全球電商公司,其收入的9成來自全球電子商務(包含美洲)。

二、同樣的網上商城,不同的經營模式
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主要為淘寶和天貓,而亞馬遜則是同名平台。雖然兩家巨頭都是做著電子商務的生意,但是經營的模式有相當大的差異。

阿里巴巴主要是做平台,無數的第三方商家入駐淘寶和天貓,依靠廣告收入和管理費來賺取收益。這樣做的優勢非常明顯,即可以吸引超級巨大的流量進入平台,而阿里巴巴不需要耗費太多人、物、財力就能維持運營,利潤高也是順理成章的。但缺點就是對第三方商家管理困難,假貨較多。

亞馬遜不僅做平台,還做自營。自營就相當於開了一家網路大超市,其利潤率與零售行業相當,甚至比普通零售行業還要低,因此營業收入會顯得很高,但利潤不見得太高。
三、亞馬遜更熱衷於 科技 投入
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痴迷於對未來投入,去年亞馬遜燒掉了230億美元用於研發,而阿里巴巴研發投入僅有227.5億人民幣,之間剛好差著一個美元匯率。

因此亞馬遜即使連續虧損了13年,投資者依然堅定做多亞馬遜,亞馬遜的總市值已經遠遠甩開了阿里巴巴(亞馬遜市值約為阿里的2.4倍)。

阿里已經意識到了 科技 研發的重要性,並成立了達摩院,宣稱投入1000億用於基礎研究。我們期待阿里巴巴能在晶元、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帶給國人更多驚喜。

阿里還需要繼續努力呀。

兩者都是電商巨頭,為何利潤差距如此大,這要從兩者的模式差別來說起了。

一、兩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均為電子商務

亞馬遜以及阿里巴巴均起家於電子商務,目前依靠在電子商務領域積累的優勢,大力投入 科技 研發,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的 科技 巨頭。尤其是亞馬遜,其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均為世界最頂尖。

但技術轉化為收入和利潤需要成功的商業應用,在目前階段,兩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電子商務。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境內電商,過去5年國內電商收入佔到了阿里巴巴總收入的8成。

亞馬遜是一家全球電商公司,其收入的9成來自全球電子商務(包含美洲)。

二、同樣的網上商城,不同的經營模式

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主要為淘寶和天貓,而亞馬遜則是同名平台。雖然兩家巨頭都是做著電子商務的生意,但是經營的模式有相當大的差異。

阿里巴巴主要是做平台,無數的第三方商家入駐淘寶和天貓,依靠廣告收入和管理費來賺取收益。這樣做的優勢非常明顯,即可以吸引超級巨大的流量進入平台,而阿里巴巴不需要耗費太多人、物、財力就能維持運營,利潤高也是順理成章的。但缺點就是對第三方商家管理困難,假貨較多。

亞馬遜不僅做平台,還做自營。自營就相當於開了一家網路大超市,其利潤率與零售行業相當,甚至比普通零售行業還要低,因此營業收入會顯得很高,但利潤不見得太高。

三、亞馬遜更熱衷於 科技 投入

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痴迷於對未來投入,去年亞馬遜燒掉了230億美元用於研發,而阿里巴巴研發投入僅有227.5億人民幣,之間剛好差著一個美元匯率。

因此亞馬遜即使連續虧損了13年,投資者依然堅定做多亞馬遜,亞馬遜的總市值已經遠遠甩開了阿里巴巴(亞馬遜市值約為阿里的2.4倍)。

阿里已經意識到了 科技 研發的重要性,並成立了達摩院,宣稱投入1000億用於基礎研究。我們期待阿里巴巴能在晶元、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帶給國人更多驚喜。

⑽ 風口上的豬,記得要尋找金色降落傘

文|?錢姥爺

新能源汽車是今年最大的風口,而新能源車企和造車新勢力成為了這個風口上飛得最高的豬。

比亞迪A股的股價用了一年時間最高翻了五倍,從40元人民幣漲到了最高198.85元人民幣。而最為誇張的還是在美國上市的三大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年初至今的漲幅達到1008%、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都是170%以上,這還是因為11月13日美股收盤這三家有了大幅收跌的前提下。

還是用微軟和亞馬遜作對比,這裡面之所以有15年和9年的差別,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主營業務發展的判斷。微軟在2010年之前,還在單純的更新Windows系統、依靠著龐大的Office單機版賺錢,以及模仿蘋果公司推出各式各樣的硬體。而在2006年的時候,亞馬遜就發現了「訂閱制」服務的機會,首先向市場推出了AWS雲計算服務,隨後這項業務讓亞馬遜踏上了第二個風口——雲計算。

直到幾年後,微軟才推出了自己的雲計算服務,以及將Office等辦公軟體轉為訂閱制,同時放棄了包括諾基亞、音樂播放器在內的消費級硬體業務。好在微軟一直有強大的軟體研發能力,微軟在創新業務的幫助下快速回到了萬億美元級別的位置。

這意味著,在確保現有主營業務收入不斷茁壯成長的時候,站在風口上的新勢力們需要對未來的發展有更明確的判斷和認知,而不再僅僅是局限於現有業務形態的維持。特別核心的一點是,藉助風口獲得足夠多的融資和戰略投資,拿到足夠多過冬的錢,然後對之後的技術轉型和業務新模型提供足夠的支撐,這樣遲早能夠重新修復估值。

總而言之,這陣風口早停晚停都得停,按照歷史的重復,新能源車企的股價也會有一個回歸實質的過程。雖然歷史也不會簡單地重復,但提前准備好自己的降落傘總是好事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