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人保股票現在是高位嗎。打算投資3年不動
中國人保股票價格目前不算太高位。
你是想持有三年,這只股票還是比較合適的。保險板塊股票聚會太大的波動,而且未來保險板塊會有一定空間。
可以長期持有,這個價位比較中檔,可以待合適位置買入。
B. 股市中保險板塊漲跌和什麼有較大的關聯
保險籠統的算大金融板塊。
特別是在今年,表現的很不好,因為最近快出年報了,2020年,估計業績報告不會很好看。
從幾家重點公司的業績前瞻來看,基本上2020年,凈利潤估計都是同比下滑的,保險公司的業績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本身保險業務的收益,另外一部分就是投資的收益,而投資收益當中,債券是他投資資產的絕大部分,所以債券利率如果過低,那麼就會影響他的業績預期。
注意:保險的業績爆發,主要是利率提升,利率越高,保險股的長期預期回報也就越高,這個跟我們說的債券價格是不一樣的,保險基本上是長期持有,通過票息獲利,他不怎麼進行短期的買賣交易。所以往往在利率最高的時候,保險股的表現都會不錯。
比如最近5年,保險利率最高的是在2017年末的時候,而方正富邦保險主題指數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於保險股的,裡面沒有券商的影響,所以保險股更純粹一些。我們看到,他在2017年,有一個明顯的上揚,跟這個利率加速上升的趨勢剛好是吻合的。
而在2020年初,當時市場利率急速下降到很低的位置,保險股的跌幅也都不小。
當時中國平安從90跌到了64,下跌幅度將近30%,最低點幾乎跟利率的最低點是重合的。2020年4月之後,利率開始逐漸抬升。保險股也逐漸漲回來了。10年期國債漲到了1月份,基本上就漲不動了,再加上股市開始發生大幅的下跌,我們看到後面的保險股也就持續的開始調整。平安這一波跌幅並不大,只有16%,遠比去年同期的時候跌。
C. 七大券商周三看好的七大板塊
2021下半年電子行業投資策略:5G產業強者恆強 聚焦國產化
類別:行業 機構: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員:駱思遠/楊海燕/任慕華/袁航 日期:2021-06-22
主要內容
1. 景氣周期向上, 8寸晶圓持續滿載
2. 手機--華為銷量下降,三星逆勢增長
3. 疫情過後5G 擔綱重責大任,模組化趨勢不減
4. 先進製程、5G、伺服器,仍為未來明確方向
5. 中游景氣行業:半導體顯示
6. 結論:重點方向及標的
硅材料--立昂微、神工股份、滬硅產業(12寸硅晶圓國產化率提升)光刻膠--彤程新材、晶瑞股份(日本信越KrF光刻膠斷供,加速材料國產化進程)半導體設備--中微公司、北方華創(晶圓廠加速擴張,帶動國產設備需求)面板產業鏈:京東方A、三利譜(面板供給集中,價格提升,上游業績亦逐步兌現)Mini LED--三安光電、聚飛光電、利亞德(Mini LED產業化元年,上中游企業率先受益)SiP/AiP--長電 科技 、環旭電子、立訊精密(高頻5G 頻段創造半導體先進製程需求)工業類PCB及老牌覆銅板--滬電股份、深南電路、生益 科技 、建滔積層板(港股)海外設廠--立訊精密、工業富聯、環旭電子、歌爾股份、智動力(國內產業鏈破損,加速海外設廠,母公司以海外子公司為主)
復合材料機殼-- 領益智造、智動力、通達集團(港股) (5G趨勢下,對機殼材料提出新要求)
汽車 行業跟蹤點評:5月新能源 汽車 維持高增長 滲透率進一步上升
類別:行業 機構: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黃秀瑜/劉興文 日期:2021-06-22
事件:
近期中汽協發布5月 汽車 產銷數據。2021年5月乘用車銷量164.6萬輛,同比下降1.72%,環比下降3.4%;2021年1-5月乘用車累計銷量843.74萬輛,同比增長38.07%。
點評:
5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和環比小幅下降。2021年5月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161.66萬輛和164.6萬輛,分別同比下降2.7%和1.72%,分別環比下降5.67%和3.4%;與2019年5月數據相比,分別下降2.63%和1.65%。2021年1-5月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828.5萬輛和843.74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9.07%和38.07%;與2019年1-5月數據相比,分別增長39.12%和38.12%。5月份豪華車銷售26萬,同比增長13%,環比增長2%,相對2019年5月增長45%。自主品牌銷售60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3%,相對2019年5月增長12%。主流合資品牌銷售78萬輛,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1%,相對2019年5月下降1%。
新能源 汽車 市場繼續強勢增長。2021年5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20.4萬輛和20.4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71.06%和175.58%,分別環比增長0.44%和5.92%;與2019年5月數據相比,分別增長102.06%和113.47%。2021年1-5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91.48萬輛和89.82萬輛,同比增長244.76%和244.99%;與2019年1-5月數據相比,分別增長107.39%和111.05%。5月新能源車國內滲透率達11.4%,較上月提升1.3pct;1-5月滲透率為9.4%,較1-4月提升0.4pct。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4.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0.8%;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7%。
重點車企銷量分化,新能源車企整體造好。5月,比亞迪銷量4.63萬輛,同比增長45.49%;長安 汽車 銷量18.45萬輛,同比增長6.01%;長城 汽車 銷量8.7萬輛,同比增長6.18%;廣汽集團銷量17.68萬輛,同比增長6.75%;上汽集團銷量40.67萬輛,同比下降14%;吉利 汽車 銷量9.62萬輛,同比下降12%。新能源車企中,特斯拉中國、比亞迪新能源、蔚來、理想、小鵬、哪吒、零跑的銷量分別為3.35萬輛、3.28萬輛、6711輛、4323輛、5686輛、4508輛、3196輛,分別同比增長202%、190%、95%、101%、483%、551%、1226%,環比增速分別為29.5%、28%、-5.51%、-22%、10.5%、12.28%、15.38%。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增長不及預期, 汽車 產銷量低於預期,競爭加劇,貿易摩擦等。
有色行業周報:中下游擴產印證需求旺盛 鋰資源稀缺性加劇
類別:行業 機構: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曾智勤 日期:2021-06-22
核心觀點
產業鏈中下游大幅 擴產,鋰資源中長期供需缺口料進一步擴大。近期多家六氟磷酸鋰龍頭企業密集宣布擴產計劃,如6 月17 日天賜材料公告披露年產15 萬噸六氟磷酸鋰項目,下游三星SDI 亦有報道稱計劃投資2000 億韓元擴大其馬來西亞鋰電池工廠產能。鋰電中下游迎來擴產潮,側面印證需求旺盛,而產業鏈高景氣度有望向上傳導至資源端。考慮到鋰電中下游環節擴產周期多為1 年-1 年半左右,上游資源擴產周期則通常長達數年,且爬產周期較長。中長期看鋰資源增量尚難以匹配快速擴張的下游需求,供需錯配或加劇,推動鋰價上行超預期。
新能源車政策力度有望持續超預期。第11 屆中國 汽車 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建議延長新能源 汽車 購置稅減免政策,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則表示,未來將同各相關部門就中國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有關問題著力提出解決方案,助推 汽車 產業升級與發展。我們認為新能源車作為未來最具確定性和成長性的賽道之一,有助於中國發展實現彎道超車,目前歐美各國正逐步加碼新能源車補貼及基建投入,國內產業支持力度亦有可能強化。全球政策共振下,新能源車有望加速滲透,帶動鋰需求持續升溫。
氫氧化鋰價格預計繼續上攻,碳酸鋰價格有望重回升勢。1)氫氧化鋰供需矛盾激化,庫存水平持續走低,預計漲勢持續。近期下游高鎳需求旺盛上揚,冶煉廠基本處於滿產狀態,貨源緊張局面持續,據百川盈孚統計本周庫存水平進一步下降3.4%至1176 噸。考慮到短期氫氧化鋰產能增量有限,下游三元材料需求快速擴張,預計價格漲勢將延續。2)碳酸鋰需求端邊際改善,供給端或難有增量,價格或將重回升勢:①需求方面,隨著氫氧化鋰快速漲價,市場苛化做氫氧化鋰的碳酸鋰采購量有所增加(國內現有苛化產能約3.5 萬噸),有助於修復碳酸鋰-氫氧化鋰價差。疊加3C 需求旺季即將到來,碳酸鋰需求正在邊際改善;②供給方面,本周碳酸鋰產量環比+1.03%,增速較上周下滑3.68pct,且預計貿易商拋貨接近尾聲+SQM 等企業清庫即將結束,未來碳酸鋰供需或再度抽緊,價格重回升勢。
鋰礦短缺加劇背景下,把握原料端的價值重估機遇。鋰精礦相對鋰鹽滯漲明顯,後續補漲動力充足,而鋰資源自主可控目標下,本土鋰資源價值重估或將加速。相關標的:融捷股份、科達製造、天齊鋰業、江特電機、贛鋒鋰業、永興材料、藏格控股、盛新鋰能、雅化集團、天華超凈、中礦資源等。
風險提示:供給超預期風險、需求不及預期風險、政策變化風險。
非銀金融行業周報:2020年券商經營排名信息披露 把握財富管理主線
類別:行業 機構: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員:張志鵬 日期:2021-06-22
投資要點
市場回顧:
上周滬深300 下跌2.34%收5102.47,非銀金融(申萬)下跌2.69%,跑輸大盤0.35 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28 個子行業中排第18 名。其中多元金融板塊跌幅最小,下跌0.58%;其次是券商板塊,下跌1.08%;保險板塊則下跌5.57%。個股方面,上周券商板塊中南京證券漲幅最大,上漲10.72%;而保險板塊中西水股份漲幅最大,上漲14.34%;多元金融板塊中ST 岩石上漲27.09%,漲幅最大。
券商:
上周滬指震盪上漲收於3525.10,一周下跌1.80%。非銀金融指數下跌2.69%,申萬券商指數下跌0.93%。就全年來看,滬指上漲1.50%,非銀金融行業指數下跌15.53%,相對漲幅為-17.03%。目前券商行業估值為1.72 倍,較5 月底下降。
6 月18 日,證券業協會發布了2020 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證券公司資產規模、各項業務收入等38 項指標進行了統計排名。證券業協會表示,2020 年度證券行業業績持續改善,達到最近3 年最高水平,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398.15 億元,同比增長24.93%;實現凈利潤1707.78 億元,同比增長39.20%。受益於去年創業板注冊制的落地,券商持續發力財富管理業務與去年較好的市場行情等多種因素,投行業務與經紀業務同比增幅顯著,分別達到39.76%與 54.82%。目前券商向財富管理轉型速度不斷提升,下階段仍需把握財富管理主線。
A 股市場上周震盪下降,股票日均成交金額為9,586 億元,環比下降2.94%。北向資金一周凈流出50.05 億元,市場交投情緒趨於謹慎。6 月18 日,國聯證券董事會全票通過了《關於設立公募業務部並申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議案》,欲獲取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拓展資產管理業務范圍。今年來,多家頭部券商相繼宣布設立資管子公司來進入公募賽道,公募業務或成為券商下一個利潤增長點。不過對於券商而言,公募業務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對比銀行與基金公司,券商不佔優勢。與私募產品不同,公募產品需要非常高的市場認可度與一定的規模,這對中小券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短期市場走勢受情緒影響,但中長期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和利好政策的出台落地,券商基本面有望繼續改善。推薦龍頭券商中信證券(600030)、華泰證券(601688)。
煤炭機械行業:政策不斷加碼 煤礦智能化改造有望提速
類別:行業 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黃琨/周斌 日期:2021-06-22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當前煤價高位運行,煤企盈利改善,智能化資本開支意願強烈,在此背景下隨著《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等政策不斷加碼,煤礦智能化改造進度有望提速。當前正處於煤礦智能化改造起步階段,山西計劃於2021年推動1000個智能化採掘工作面、山東力爭2022年實現50%煤礦智能化改造,未來五年僅電液控制系統和軟體市場空間就超過500億元。重點推薦煤機龍頭天地 科技 、鄭煤機,受益標的智能礦山信息化龍頭龍軟 科技 。
《建設指南》落地,加速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6月18日,國家能源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發布《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明確了井工煤礦智能化建設目標、總體設計、建設內容,有助於全面規范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同時提出:1)晉陝蒙等大型煤炭基地全面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2)中東部礦區實現減人、增安、提效;3)雲貴基地盡快實施智能化改造;4)新建煤礦需先行開展煤礦智能化頂層設計。
首批行業標准將落地,確保智能化技術在煤礦有效應用。2021年5月,中國煤炭學會審核通過了首批49項煤礦智能化標准研製項目,標准對於行業有序、高效發展意義重大,有助於提升智能煤礦滲透率。 未來五年有望改造3000個工作面,對應電液控制系統、軟體市場空間300、220億元。2020年智能採掘工作面達到494個,2022年底至少完成1000個,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未來五年改造工作面數量有望達到3000個。根據兗礦集團測算,投資裡面大概有20~30%的水平是屬於智能化改造升級,按照單工作面電液控制系統1000萬價值量、智能開采軟體系統750萬價值量測算,未來五年電液控制系統、軟體系統市場空間分別超過300億元、220億元。
風險提示:煤礦智能化改造進度不及預期
批零貿易業行業:植發行業爆發、三強爭霸
類別:行業 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劉越男/陳笑 日期:2021-06-22
摘要:國內毛發醫療服務向超千億級別市場進發,植發醫療/醫療養固服務市場規模未來10 年CAGR 望達19/29%,龍頭市佔率提升。
頭等大事日益升級,脫發普遍化/低齡化成為趨勢。1)因生活壓力增加/作息不規律等,脫發普遍化/低齡化成為趨勢,據國家衛健委,國內脫發人群超2.5 億人(男性1.63 億+女性0.88 億)即每6 人中有1 人脫發,30 歲前脫發人口比例達84%,60%的人在25 歲出現脫發現象較上一代人提前20 年;2)隨顏值經濟/ 養生 理念盛行,植發/養固重要性日益提升;3)毛發醫療依據是否進行手術分為植發與養固;植發又稱頭發移植,是通過特殊器械將頭發毛囊周圍部分組織一並完整提取或僅提取毛囊單位,然後移植到需要的位置;4)國內植發行業自1997 年起步,2016 年起隨加強自研/國際交流/營銷推廣等邁入加速發展期,過去5 年植發/養固服務市場規模CAGR 分別23/25%。
植發行業向超千億級別市場進發,但目前滲透率仍較低。1)植發行業產業鏈分上/中/下游,上游為植發器械/耗材等生產商和經銷商,中游為植發機構/電商平台等,下游為終端消費者;2)植發行業銷售推廣開支佔比高(雍禾醫療2020 年佔比47.6%),渠道分線上佔比70%/線下30%;3)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 年國內植發服務市場規模達134 億元,到2030 年將達756 億元CAGR 為19%;2020 年國內養固服務市場規模達50 億元,到2030年將達625 億元CAGR 為29%;2020 年國內進行的植發手術僅為51.6 萬台,滲透率為0.21%仍較低;4)未來發展趨勢包括建立行業營銷規范/一站式服務/推廣新技術/消費群體快速增長/消費者教育及品牌知名度提升/向低線城市滲透等。
雍禾醫療作為行業龍頭收入利潤保持高增長,碧蓮盛、大麥微針蓄勢正發。1)競爭格局為全國民營植發機構23.9%/其他民營植發機構45.6%/美容機構植發部門15.7%/公立醫院植發科14.8%;2)2020 年雍禾醫療市佔率為11%,按2020 年植發醫療服務收入14 億元/患者人數5.1 萬人/醫療機構數48 家/注冊醫生189 人等指標均位列第一;2018-20 年營收CAGR 高達32%/歸母凈利高達75%/2020 年毛利率75%凈利率10%;3)碧蓮盛深耕無痕植發,在32 個城市建立連鎖醫院;大麥微針以植發養固為核心商業模式建立起「植養固一體化」的優質產業鏈。
風險提示:行業技術迭代,海外機構進入,政策風險等
科技 及智能設備產業鏈日報:航空航天與國防Ⅲ指數漲幅超4%
類別:行業 機構:川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員:孫燦 日期:2021-06-22
每日點評
6 月21 日上證指數上漲0.12%,滬深300 下跌0.24%,創業板綜上漲1.44%,中證1000 上漲1.52%。Wind 11 個一級行業分類中,信息技術指數、工業指數和電信服務指數、分別實現1.55%、1.08%和-1.44%漲跌幅,分別排名第1 位、第3 位和第11 位。
科技 及智能設備產業鏈涉及的11 個Wind 三級行業分類中,排名前三的板塊是航空航天與國防Ⅲ指數,軟體指數和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指數,分別實現了4.05%、1.98%和1.77%的漲跌幅;排名後三的板塊是多元電信服務指數、媒體Ⅲ指數和互聯網軟體與服務Ⅲ指數,分別實現了-1.44%、-0.35%和0.17%的漲跌幅。
航空航天與國防Ⅲ指數板塊中今日有3 只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晨曦航空、愛樂達和新研股份,漲跌幅分別為20.00%、17.36%和12.43%;排名後三的股票為*ST 華訊、星網宇達和景嘉微,漲跌幅分別為-0.55%、-0.18%和-0.01%。
軟體指數板塊中今日有4 只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漲停的股票分別為科藍軟體、完美世界、中科軟和ST 運盛;排名後三的股票為豆神教育、藍盾股份和*ST長動,漲跌幅分別為-4.40%、-3.92%和-3.23%。
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指數板塊中今日有2 只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力源信息、九聯 科技 和漢威 科技 ,漲跌幅分別為20.08%、17.14%和14.53%;排名後三的股票為正業 科技 、拓邦股份和銳明技術,漲跌幅分別為-6.71%、-5.92%和-5.43%。
多元電信服務指數板塊中今日無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中國衛通、二六三和線上線下,漲跌幅分別為1.59%、1.57%和1.05%;排名後三的股票為鵬博士、中國聯通和南凌 科技 ,漲跌幅分別為-2.34%、-1.99%和0.04%。
媒體Ⅲ指數板塊中今日有2 只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ST 北文、ST 龍韻和因賽集團,漲跌幅分別為5.08%、4.98%和4.17%;排名後三的股票為中南文化、中視傳媒和華凱創意,漲跌幅分別為-3.83%、-2.16%和-2.12%。
互聯網軟體與服務Ⅲ指數板塊中今日有2 只股票漲停,無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為金財互聯、*ST 眾應和吳通控股,漲跌幅分別為10.03%、4.82%和4.60%;排名後三的股票為迅游 科技 、號百控股和ST 高升,漲跌幅分別為-2.86%、-2.33%和-2.17%。
行業要聞
國內首條!江蘇建成支持無人駕駛未來高速
據媒體報道,江蘇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工程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全國首條未來高速公路正式建成。
車路協同系統可與車載終端實時進行道路信息交換,支持無人駕駛;車道級霧天行車誘導系統,可探測車輛後方距離,以紅燈顯示警示區域,提醒後車保持距離。
作為全國首條「未來高速」,它藉助5G 通信技術,推進BIM、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與高速公路建設深度融合,建立全息感知的數據採集及傳輸系統,讓道路變得更加智慧聰明。
專家表示,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實現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而推動先進信息技術應用,需逐步提升公路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混合基礎設施的全要素、全周期的數字化水平。(物聯網世界)
Canalys:2022 年5G 手機出貨量將首次超過4G 手機市調機構Canalys 近日發布最新預測,2021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增長12%,出貨量將達14 億台,其中5G 手機佔比將達43%,這一數字在2022 年將提高至52%,同時意味著5G 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4G 手機。
Canalys 研究經理本 斯坦頓(Ben Stanton)表示,「智能手機行業的恢復能力令人難以置信。」「5G 手機的發展勢頭強勁,一季度佔全球出貨量的37%,預計全年出貨量將達到43%(6.1 億部)。」
據其分析,5G 手機強勁出貨量將由供應商激烈的價格競爭推動。許多供應商犧牲部分功能,如顯示或電源,以適應5G 設備盡可能底的價格。到今年年底,32%已出貨的5G 設備價格將低於300 美元。「大規模採用的時候到了。」
然而,零部件供應瓶頸將限制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長潛力。斯坦頓表示,訂單正在增加,而整個行業都在爭奪半導體,每個品牌都會感受到壓力。
Canalys 移動副總裁Nicole Peng 則表示,另一個限制因素是定價。「隨著晶元、內存等關鍵零部件價格上漲,供應商必須決定,是消化這些成本,還是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由於LTE 晶元的限制,這將給低端市場帶來挑戰,而低端市場的客戶對價格尤其敏感。智能手機供應商必須考慮提高運營效率,同時在受限制期間降低低端產品組合的利潤率預期,否則就有可能把市場份額讓給競爭對手。
同時,疫情帶來了永久性的變化,這將塑造 社會 和智能手機市場的新常態。斯坦頓補充說,「疫情期間,渠道必須轉變,否則就會死亡,這就迫使創新。」
發達國家的網上購物激增,這迫使零售商重新評估他們的線下渠道。
疫情推動的創新,如統一庫存和 汽車 配送,正在幫助零售商轉向統一的全渠道願景。集中采購還將賦予該渠道更多與智能手機品牌談判的權力,並可能導致一些零售商試圖繞過分銷渠道,建立新的直接關系。(C114 通信網)
公司動態
格力電器(000651):公司發布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公告顯示擬參與本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2,000 人,資金規模不超過30 億元,股票來源為公司回購專用賬戶中已回購的股份,股票規模不超過10,836.58 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1.80%,本次員工購買公司回購股份的價格為27.68元/股,等於公司依據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回購部分 社會 公眾股份方案的議案》所回購股份均價的50%。
中環股份(002129):公司發布2021 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公告顯示本次激勵計劃授予的激勵對象為34 人,包括公司公告本計劃時在公司及子公司任職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業務(技術)人員等。本次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為公司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新股,擬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期權485.68 萬份,占本激勵計劃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的0.16%,本激勵計劃授予的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為30.39 元/股。激勵計劃的有效期自股票期權授予日起計算,最長不超過36 個月,按50%、50%的比例分兩期行權。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波動風險;貿易沖突加劇風險;原材料價格上漲超預期風險等。
D. 最新保險概念股一覽表 保險概念股票有哪些
保險板塊備受「青睞」
與10月以來大盤的整體「拉鋸」相比,同時期保險板塊的表現堪稱「優異」。據統計,10月以來,在69個Wind主題行業中,保險指數以8.14%的漲幅,成為統計區間內主題行業中毫無爭議的最大贏家。從昨日行業內個股方面的表現來看,根據Wind數據,截至收盤行業中6隻成分股全數實現上漲。其中,新華保險(63.50 -1.03%,診股)、中國人壽(31.31 +1.10%,診股)的漲幅超5%,即便是墊底的中國平安(64.13 +0.11%,診股)也有0.20%的漲幅,這在昨日「跌多漲少」的盤面中,表現已屬相當優秀。
今年以來,一向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的機構投資者對上市險企頻拋「橄欖枝」。據上市險企三季報顯示,除一向「鍾情」板塊的公募基金之外,證金公司、匯金公司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資機構。以中國平安為例,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第三季度分別增持了中國平安的H股和A股,持股比例分別從二季末的33.54%、1.78%升至三季末的33.85%、2.19%。
在板塊、熱點頻繁切換,市場情緒「陰晴不定」的市場中,保險板塊的集體走強,其實並非偶然。近日摩根大通發表的研究報告稱,第三季度中國上市險企盈利復甦,主要是由於宏觀環境有利(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和股票市場穩定),以及行業本身表現強勁(產品組合和債務儲備結構改善)。而該機構也表示,從第三季上市險企的業績中反映出的行業基本面支持市場對板塊的重新估值,預計未來數季度板塊市場盈利仍會上調,這也將進一步刺激板塊的表現。而從資金方面來看,根據Wind數據,近5個交易日,在104個申萬二級行業中僅有15個行業出現了資金凈流入,而在這15個行業中保險行業以近5日凈流入8.74億元位列第三。從昨日的資金流向來看,雖然盤面整體回調,兩市資金整體凈流出態勢有所加劇,但從保險板塊仍然呈現的資金流入來看,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資金對保險板塊的「青睞」。
機構看好後市
在昨日市場的整體回調中,保險板塊的逆勢上漲無疑是盤面中的最大看點。雖然當前市場情緒依然不穩,後市走向也仍存分歧,但由於行業「靚麗」的三季報,對板塊的樂觀之聲已成為當前多數機構的一致共識。
東吳證券(10.80 -1.37%,診股)表示,上市保險公司發布三季報,前三季度業績全面加速增長,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42.38 +0.76%,診股)、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98.3%、41.4%、23.8%、5.3%,業績增速較上半年明顯提升,主要源於投資端持續發力+需求端高景氣延續。而由於投資與需求共振下「靚麗」基本面的延續,從上市險企三季報來看板塊拐點已全面確立。
針對板塊三季報業績超市場預期,中泰證券認為,主要為壽險剩餘邊際持續強勁釋放、投資端向好、准備金因素逐漸出清等多重因素疊加所致。轉型保障是保險基本面提升的根本邏輯,隨著消費升級、家庭保障意識覺醒,保障型產品的需求端空間依然較大,保險公司也有充足動力提升保障型產品佔比。目前四家保險公司17PEV估值不到1.2倍,估值切換後 18PEV僅1倍左右,估值提升空間仍然較大,繼續看好保險股長期投資價值。
E. 保險股為何跌跌不休
(小塵4x/圖)
以大白馬、高成長為標簽的保險股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至少資本市場是這樣認為的。
據保險概念板塊(BK0474),該指數已從2021年年初的1500餘點左右跌至1045點,跌幅達30%。該板塊囊括了國內六家上市保險公司,其中個股半數跌幅超過20%,個別股票甚至下跌近40%。
保險行業正面臨一場艱難轉型。傳統的保險代理人銷售被逐漸淘汰,改革帶來的陣痛正體現在險企的大數據上,上半年的保險不好賣了。
更何況,一些險企短期投資失利,又疊加整個投資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等因素,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難以維持往年的優勢。
2020年起,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開始推廣代理人升級計劃。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已有超20家保險公司發布了代理人精英項目。「精英」背後的隱含意義,是對原銷售體系的升級或者說淘汰。五大險企一季度報披露,險企代理人規模較年初縮減超13萬人。
這些精英項目的關鍵詞多為「年輕化」「高素質」「中心城市」等。「新的代理人中很多都是碩士學歷,甚至海歸也有不少。」擔任某大型險企區域市場總監的唐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所在的團隊從2020年就開始了分層合並。
以往保險銷售有「雙臂」,一是營銷隊伍,也就是常見的代理人渠道,二是銀行保險代理渠道。相比銀保渠道,大型險企更願意自建龐大的代理人隊伍。唐風解釋,主要是因為長期類的壽險產品設計較為復雜,直接面對客戶的銷售更有利於溝通產品細節。
但早年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險企對規模的過分追求,都導致了保險銷售為市場詬病。「 社會 投訴」成了行業摘不了的標簽,外加互聯網渠道的沖擊,整個市場的底層邏輯也在發生變化。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新生代保險代理人現狀調研報告》,壽險行業的客戶越來越年輕化,90%以上的客戶為45歲以下,92%的90後有 健康 支出,且年保費支出已經超過3000元。
「年輕人更願意花錢買保險了,但手機是首選渠道,大量同質化嚴重的產品不好賣了。」唐風說,尤其是近兩年的「百萬醫療」「惠民保」等網紅型產品出現,這類更注重保障功能而非投資功能的基礎產品大量占據了中低端市場。
為了應對變化,保險公司也開始對業務員進行調整,團隊向年輕化、高學歷轉變,以適應客戶群體的變化。「以後中低端的產品主要通過互聯網渠道,一線城市的中高端市場會是長期類壽險的主要戰場。」唐風預測。
人口紅利消失,以往的人海戰術難以為繼,代理人員結構隨著業務邏輯的改變出現轉變。但轉型過程中,陣痛開始顯現。
「行業苦代理人久矣,大家都知道長痛不如短痛。」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然而上市公司因為股東利益訴求,難以下定改革決心。
以擁有「百萬代理人」之稱的中國平安(601318.SH)為例,2019年3月末,公司的代理人數量為131萬人,而到了2021年同期只剩下98萬人。
清退30萬人的代價,是同期公司新增保單業務量比2019年減少近10%,這在仍在上升的保費規模數據面前異常「扎眼」。
在唐風看來,這種低效清退的「副作用」就是銷售下滑,「大家都知道應該這么做,可都怕業務下滑遲遲不想這么干」。
投資者也看到了這一點。
「你重疊這些保險股的K線,就能看到業務保費增速的下滑,幾乎和股價下跌是同步的。」北京東方引擎資本創始合夥人呂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呂晗曾在多家保險資管公司負責投資決策。
2020年11月,幾乎上市險企的股價都達到了近幾年的 歷史 高位。因為受2020年疫情影響,各大公司提前開始布局下一年的開門紅產品。業內將一季度的產品銷售稱作「開門紅」,是行業每年經營布局的重點之一。
2021年2月是監管部門對新舊重疾險定義的換擋期,舊產品即將「停售」成為最好的「噱頭」,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宣傳力度和渠道的鋪開,整個行業沉浸在一種「謹慎樂觀」的氣氛中。
但到了3月,行業單月保費竟然同比下跌3.3%,出現了2020年疫情後首次負增長。之後的業務量更是「一瀉千里」,4月、5月的負增長還在持續擴大。
截至7月中旬,據南方周末記者粗略計算,6家上市險企的總市值已經蒸發了近萬億元。
險企們運氣不佳,行業轉型才剛剛開始,又迎來了一輪全球利率下調。
全球各國維持低利率是為了刺激經濟恢復,但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並非好消息,因為這極大地影響了它們的投資收益。
如果對比A股申萬宏源28個一級行業指數,非銀金融板塊的表現是倒數第一,而在非銀機構中,保險又是墊底。
秦明從2020年就觀察到,幾乎每家券商針對保險的研究報告都會加上一句提示「注意利率風險」。秦明在上海的一家券商研究團隊擔任非銀金融機構分析師。
秦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利率長期走低意味著固定收益投資(如債券)和非標投資(如地產)都不會太好,而這正是保險資金投資的兩大重點。
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三差」,分別為費差、死差以及利差。費差可以理解為險企經營方面產生的利潤,死差是保險賠付小於預期產生的利潤,利差則是險企用保費投資產生的收益。
通常險企的盈利方式是,盡量降低運營成本(費差)和事故賠付率(死差)來提高負債端的利潤,同時加大投資端(利差)的盈利。將這一模式用到極致的要屬「股神」巴菲特,他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公司保費(也被稱作浮存金)作為本金,進行全球化投資。
但看似便宜的資金也有很大的限制。一是對風險把控要求高,大部分資產不能投向波動很大的領域,所以險企很大一部分投資了國債市場,低利率環境下,國債收益同樣很低,險企的這部分收入自然下滑。
對險企挑戰最大的是在另類投資領域,也就是商業地產市場。商業地產因每年能獲得穩定租金,和險企經營周期相當吻合。「(地產)與保險公司就是『天生一對』。」秦明說。
這條在全世界通用的投資理念卻在中國發生了些許「異化」。一是部分險資可能以名股實債的方式投資地產項目,表面是股權投資,實際卻通過各種附加條款變成房企的債權投資。
二是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國內險企依賴利差作為收入來源。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近10年來,保險公司平均年化投資預期收益率達5.57%,是保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
利率走低時,會導致利差部分利潤大幅度減少,為保險公司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尤其在當前對房地產行業去杠桿的大環境下,資金高度集中在地產行業的險企可能被爆雷的房企傷害,不排除險企進入買了爆雷、爆雷還得買的死循環。
2021年2月,房企華夏幸福(600340.SH)發生違約,公司總共負債2100億元。同屬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資管曾於2018年投資華夏幸福成為二股東,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兄弟公司中國平安的投資委託金。因受債務波及,中國平安不得不在2021年4月份為其計提撥備了182億元償還債務。
呂晗預計,平安很可能通過3—4年來完成一部分的債務重組,雖然幾百億對集團整體影響不算太大,「但182億明顯是不夠的」。
中國平安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總投資版圖約為3.74萬億,其中涉及房地產的股權投資約為1000億,不動產公司債券也有不到1000億。同期,公司年利潤超過千億。
不只平安投資了多家國內地產公司,幾乎所有險企都或多或少涉及房地產投資。「投資房地產不是一筆壞的買賣,但你投1000塊掙錢很容易,投1000個億就很難。」呂晗說。
(應受訪者要求,唐風、秦明為化名)
F. 中國平安股票現在可以買嗎
好的【回答】
平台暫時緩緩【回答】
牧原股份目前形勢來看,少量!這種東西不好給您推薦【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希望可以採納五星好評哦
🌹祝您生活愉快~感謝關注【回答】
G. 2021年最近保險股為什麼下跌呢
目前市場的普遍預期是人身險銷售會長期陷於低谷,原因一是大增大脫的人海戰術難以持續導致代理人數量難以明顯提升,原因二是互聯網保險與保險經代公司持續沖擊個險渠道。
拓展資料:
保險股價格暴跌背後: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
低估值、低漲幅、高分紅,保險股與銀行股、地產股一道被稱為「三傻」,2020年,因疫情影響,上市險企業績普遍承壓,但考慮到市場發展潛力依然巨大,保險股也依然為價值投資者所青睞。
保險業基本面坍塌背後:保險業底層邏輯已經發生顛覆性改變。
基本面嚴重偏離預期,A股保險股在2021年成為了下跌的重災區。而分析影響基本面的原因,除上文提及的個險新單標保快速下滑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影響保險業發展的基礎要素已經發生徹底改變,保險業發展的底層邏輯也隨之而變,而這些才是影響保險股股價當下以及未來變化趨勢的根本所在。
短期來看,償二代二期工程、「雙錄」等新規的實施仍將對行業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普惠型產品對於低端客戶市場沖擊已經形成,中高端客戶市場機會尚存,但培養精英代理人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長期來看,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人口紅利的消退將從更長期的維度上影響行業發展。
普惠型產品沖擊:保險業中低端市場邏輯已經徹底改變
保險股為什麼一直跌
金融股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證券股、保險股和銀行股等,可以說這三大板塊本身就是有關聯性的,可以說同漲同跌的。
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大舉減持保險股,引發市場關注。但與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對保險股的減持力度更大。保費增速是資本市場觀察保險業增長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以來,保費增速持續萎靡不振,讓投資者信心備受打擊。今年以來,受保險業基本面低迷的拖累,保險股的股價與市值同步下滑。截至8月11日收盤,五大上市保險公司A股股價今年以來跌幅均已超20%。與2020年12月31日的總市值相比,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的市值合計縮水超過萬億元。
資金撤離跡象明顯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的公募持倉市值刷新2017年以來的新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年底,共有4000餘只公募基金產品持有保險股,而到今年二季度末時,持有保險股的基金產品已不足800隻。
2021保險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從大趨勢來看,經濟轉型離不開長期資金的集中管理,居民對養老、財務管理和醫療的需求也離不開壽險和健康險行業。因此,看好壽險及健康險行業的長期成長空間。隨著市場規范化的進一步提升、市場參與者數量與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整個中國保險市場在未來仍然將有一段為期十至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期,使市場的保險深度逐步與發達國家市場水平看齊。隨著未來供給側渠道轉型、科技賦能以及產業協同的逐步深化,預計保險業估值或將在半年至一年後迎來拐點。
H. 為什麼最近券商股和保險股會一直下跌,銀行股卻持續大漲呢
金融股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證券股、保險股和銀行股等,可以說這三大板塊本身就是有關聯性的,可以說同漲同跌的。
但近期這三大金融板塊產生分歧了,而且分歧特別大,保險股和證券股是同穿一條褲子的,近期持續下跌;反之銀行股背道而馳,反而在證券和保險持續下跌的條件之下出現持續大漲,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呢?
其實近期金融三大板塊產生分歧,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大原因所致,造成證券、保險和銀行等分歧很大。
原因五:因為近期這三大板塊消息面和資金面的影響,券商和保險近期消息面非常平靜,資金面也是持續凈流出。
反之銀行股不同,銀行股有利好消息,信貸超預期利好刺激,再度加上銀行股得到外資凈流入,這就是銀行股出現大漲的主要因素。
綜上
通過上面分析得知,券商股、保險股和銀行股產生分歧,走出冰火兩重天的走勢主要有以上五大原因所致,這些因素影響金融三大板塊的走勢。
當然金融三大板塊的分歧行情是不可持續的,隨著近期券商和保險持續下跌後,有反彈需求,反之銀行股持續上漲後,銀行股有調整需求,很快會打破這種金融分化走勢的。
I. 保險股可以持有嗎為什麼
可以持有。目前保險股股價已經脫離了低估區,但是仍然處於合理區間的下沿,所以仍然值得繼續持有。
保險股我們是可以去持有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市場的交易來去進行相關的購買,但是在購買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相關的注意事項。保險股是指上市的保險公司的股份,所以叫保險股。保險股是對一種行業上市公司股份的簡稱。他指的是所有已經上市的保險公司的股票。因為上市公司中的保險公司往往規模很大,因此他們說佔有的股票交易金額也很大,常常對於整體權重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想選擇可以長線持有的含股票,我們要從公司所處的行業進行分析。去選擇那些政策大力倡導的行業。公司的日常經營以及長期發展,跟政策息息相關,國家大力倡導的行業未來的發展潛力才會大。只要是國家政策大力倡導的行業,就不怕沒有發展前景。
拓展資料
適合長期持有的股票需要滿足的條件:首先,一個公司能長壽,要想長期持有,這是最關鍵的條件。如果想像不出公司或者行業未來二五十年的情況,那麼這樣的公司應該不會買。
其次,查看公司業績是否可以穩步增長,否則股東回報很低,公司長期增長率至少15%,長期來看,能保持15%增長率的公司不多。
公司管理層要注意股東的回報。比如要回購股份或者有穩定的分紅,分紅利率要超過一年的存款利息。
價格應該合理甚至低估。如果買入價格過高,其股價已經透支了其未來多年的表現,不建議購買。
還有就是在個股層面上,我們可以從股價的走勢形態上來判斷是否可以長期持有。如果股價處於低位,且出現反轉走勢,那麼這樣的股票就可以進行長線持有。其次一直股票的基本面走勢也十分重要。企業經營的利潤是否穩定且保持持續的增長是企業能否長期持有的關鍵因素。一切技術分析的結論最終都到以基本面的總體走勢為依託。只有業績優良,且規模持續上漲的企業才值得長線持有。所以,做長周期的投資,就要堅決持有業績優良,以及價格處於底部的公司。不要受誘惑去追高位的股票。
J. 保險概念股票有哪些:保險板塊走強或持續
新華保險,中航資本,中國太保,安新信託,中國人壽,民生控股,華金資本,中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