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險業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本文已作為國際經濟學作業上交至導師處作者地址: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4級經濟學類郵編:450001摘要縱觀我國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中國保險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時提出加入WTO後應採取的對策。關鍵詞:保險業現狀發展趨勢挑戰潛力對策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市,多家保險公司竟爭發展的保險市場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保險業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中國保險業在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業務快速發展。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中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相當於1999年的2.8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2003年保險密度為287.44元(即每個公民的平均保費),保險深度為3.33%,中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保險公司25家,人身保險公司30家,再保險公司5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3、體制改革進展順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分別設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把保險資金實行了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在探索保險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規初步完善。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後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5、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中國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加強了保險業監管的制度建設。(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業就以下幾個方面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1、從保險業發展的規模上看,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2、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看,我國在這兩方面都處於相當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0%左右。而我國2000年的保險深度為1.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中國的107倍,日本是中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3、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必須讓人們從切身利益上認識其作用。(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20多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2.經營業務專業化。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3.市場競爭有序化。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4.保險產品品格化。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5.保險制度創新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6.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7.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8.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中國保險業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加強了保險市場競爭程度,導致保險企業保費利潤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費外流。盡管1995年實施的《保險法》第102條規定了「保險公司需要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地內的保險公司辦理」,但實際操作時,難度比較大。目前保險監管部門要求外資保險公司自留保費不低於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費可以由外資歷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3、與國內保險公司爭奪一定的市場份額。外資保險公司客觀上有著資金實力雄厚,管理先進,技術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目前盡管在業務經營范圍上還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發展勢頭還是比較好的。從全國的市場結構看,外資保險公司所佔比重年還不到百分之一,但在開放區域內的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接近10%,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4、外資保險公司由於在待遇方面有著比國內保險公司優厚的條件,會造成國內保險企業一部分優秀人才流失。(二)從影響保險業的發展的諸因素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1、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保險品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消費品必然會逐步伴隨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保險業必將隨著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不斷增加。在當代世界經濟活動中,保險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將日益增加。保險機構應充分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生存空間,實現保險業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化。3、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革轉型時期,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范圍呈日趨增長和擴大的趨勢。各種意外事故屢屢發生,天災人禍不期而至,這就為拓展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為保險人員推銷保險,開拓業務活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為保險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三、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對策面對中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考慮以下對策:(一)加快對內開放保險市場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險業的競爭力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有兩大特徵,一是封閉,二是壟斷。針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加快對國內保險市場開放的步伐,盡快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保險機制,打破封閉壟斷的市場格局,放開內資保險市場,大膽的讓現有保險公司都加入競爭行列,實現保險市場的充分有序競爭,並充分發展。(二)國家對保險業應實行低稅政策,進一步壯大民族保險業實力。我國現行的保險公司稅收標準是按照保費收入每年上繳8%的營業稅、33%的所得稅和15%的調節稅。我國財政對保險公司實行攬底課稅,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公司責任准備金的積累,從而影響保險償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給予外資保險公司超過國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會使中外保險公司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以上都需要國家從政策上予以探討研究。(三)改革我國國內資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營體制和管理體制,盡快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保險業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現在內資保險公司在人事、財務等的管理上基本是舊的管理體制。由於體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員工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還不能與外資公司相比。因此要通過改革,克服內資保險體制上的種種弊端,引進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使內資公司盡快提高企業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盡快健全和發展有利於內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拓寬國內保險業經營渠道,壯大內資公司資本實力,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內資保險公司改革的同時,使之在公司結構和保險業務運作上盡快的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競爭。(四)在競爭日益國際化的保險市場上,我國保險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全新的保險經營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實力和國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險公司,內資保險公司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樹立效益成本的經營思想,建立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的內控機制,特別對承保質量、管理效率、防範風險能力、規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實行嚴格管理。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苦練內功,提高風險管理及技術水平。要轉變單一的經營模式為多種形式的營銷模式,以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探索多種形式的營銷手段。要學習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辦慣例,側重培育中介機構和利用中介機構展業。以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為手段,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此外,國家應從政策上對民族保險公司進行扶持,在來源配置上實行傾斜政策,增強其綜合實力。(五)積極開展保險科技創新活動,全面快速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保險技術創新是就保險業的業務經營上,所進行的種種富於開拓性、創造性的變革。主要包括險種創新、營銷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創新等多方面。保險技術創新有利於縮小民族保險業與國際保險市場的差距,帶動保險業迅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使我們在未來的保險市場中居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險種創新而言,我們要大力發展責任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全力開拓新險種。如分紅保險、變額保險、單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險。其次,就營銷方式而言,可以學習借鑒外國保險業的經營經驗,結合我們自身情況,大力發展新的營銷手段和方式,盡早為開展網路保險做好鋪墊。將發展網上保險作為21世紀的戰略舉措,為佔領網上市場做好積極鋪墊。(六)加快培育高素質的人才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民族保險業除了要注意築巢引鳳,通過尊重、優待政策來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現有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與此同時,要注意培育企業文化的氛圍,創造和諧寬松、團結向上的環境,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督保證保險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做到監督的全程化、動態化、持續化。同時,要加快制定入前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險法》,對內外保險公司應實行統一監督,在監督目標、指標、手段上應避免雙重標准,切實有發揮國家保險監督的職能作用。參考文獻:1.喬桂明:《中國保險業發展戰略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2-012.3.魏華林、俞自由、郭楊:中國保險市場的開放及其監管。《保險研究》,1998(7)、(8)、(9)作者地址: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4級經濟學類郵編:450001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對保險市場的分析論文
保險市場是指保險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或是保險商品供給與需求關系的總和。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對保險市場的分析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對保險市場的分析論文篇一
《對我國保險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分析》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保險業作為我國的朝陽行業,其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與世界保險業的整體現狀來看,我國保險業發展水平仍相比較低。本文筆者即結合個人實踐工作經驗,從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現狀入手對其進行粗淺的分析,並提出保險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以供參考。
關鍵字: 保險市場; 保險業;發展趨勢
縱觀我國保險業近20的發展,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我國的保險業發展迅猛,並且取得了令人舉目的成績。尤其是隨著人口紅利期的到來,人們投資理財觀念的不斷加強,保險業更是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而如何做好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促進保險市場取得更大的成就則成為現今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本文筆者即結合個人實踐工作經驗,就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一、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現狀
自1980年,我國恢復保險業務以來,我國的保險業已經取得了令人舉目的優異成績,而保險市場也逐漸呈現出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發展的良好新格局。尤其是1995年,我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來,更是標志著我國保險行業走進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重要階段。我國的許多保險企業也在保險法的管理制度下,不斷的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提高了經濟管理水平,保險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的良好發展趨勢。而後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的發展,滿足加入WTO的切實需求,我國相繼又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使我國的保險市場正組建與國際接軌,並且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保險制度框架正在初步被建立。可以說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早已成立了上千家,上萬家的保險公司,並且增設了一批有一批的保險分支機構,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創新了我們保險公司專業化經濟與組織形式,還促進了市場的有意競爭,使我國保險市場發展得到了不斷的完善。
雖然我國保險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市場的整體發展仍然相比較弱,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進一步分析差距,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突進,則成為促進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根本。
第一,我國的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發展規模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
第二,我國的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在保險深度與保險密度上仍存在較大的產局。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2%左右。而我國的保險深度為2.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我國的107倍,日本是我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此可見,我國在保險深度與保險密度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三,我國民眾對保險業的認識度普遍低於發達國家。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
二、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趨勢
縱觀近20年來,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保險業作為我國的朝陽企業,正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不斷發展與改革被縱深推進,我國的保險市場也正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因此,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保險市場的發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筆者預測我國保險公司會向混合所有制、經濟業務專業化、保險產品品格成熟化的方向發展,具體如下:
第一,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保險企業會逐漸向以現代股份為主要特徵的混合所有制發展,而保險公司也會成為市場競爭真正的主體。
第二,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保險企業的經營業務會向專業化方向而不斷發展,尤其是隨著我國保險企業經營體制的不斷改革,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勢必會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而由國家成立相對應的政策性保險公司,進行經營業務的專項發展,從而使我國保險市場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三,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保險產品的品格化會相比成熟。品格化是指一個產品的品牌、價格、服務的總稱。而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尤其是縱觀近些年來,保險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發展與貢獻,我們能夠看到,隨著保險功能的不斷深化,保險業對整個經濟市場而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政府來說可以運用保險這一市場經濟手段,輔助社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對企業來說,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其管理水平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對個人和家庭來說人們在醫療、保險、教育方面的保障更多地需要保險來解決。所以,為了積極開展我國的保險業務,就必須進一步促進我國保險產品品格化的成熟發展,進而使我國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筆者對保險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粗淺的探討,也使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不斷完善與迅猛發展,保險業雖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並不長,但早已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在不斷的走向成熟。因此,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促進保險市場的完善,就必須抓住機遇,深入改革,吸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從而使保險行業利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晨.對我國保險市場現狀的思考[J]. 中國集體經濟. 2011(22)
[2]李展. 我國保險市場供求現狀分析[J]. 中國證券期貨. 2009(06)
[3]金敬仙.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 中國市場. 2010(22)
對保險市場的分析論文篇二
《對保險企業市場競爭的探討》
摘要:競爭是企業之間的實力較量,是企業之間人才、技術、商品質量、價格及其他綜合能力的較量。這就要求各家保險公司必須正確面對,勇於競爭。目前,我國保險業整體競爭已普遍存在,但就某個地區或某個企業來說,也客觀存在一定程度的壟斷經營,但在競爭規律的普遍作用下,這種壟斷只能是暫時的,如果壟斷者不能適應現實,逐步發展完善自己,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那麼最終不僅是壟斷局面要被打破,而且還要被淘汰。
關鍵詞:保險企業;市場競爭
一、建立適應市場發展與挑戰的新機制。這些機制包括企業機制、用人機制、分配機制、服務機制、業務機制等等。作為基層公司要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在能力范圍之內,最大限度地使本公司的機制與市場相適應。應該說現在政策基本有了,就看應如何理解與執行了。在這個問題上,公司的管理層首先要吃透精神,要有創新能力,要有改革力度,要有勢不我待的緊迫感。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人才的大量流動,市場份額的變化都是可以想像到的。未來公司能否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是能否有一套適應市場機制的機制。各基層公司要本著精簡、高效、現代的原則,大膽實行改革,重組公司組織架構,瞄準未來發展前景,制定切實可行的公司發展計劃,使之更加適合市場發展的需要。
二、進行科學的市場細分。保險行業作為向特定人群提供風險保障和理財服務的金融服務性行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差異直接體現在各自服務於不同特徵的核心客戶群。保險企業在成立之初,通常採取擴張性的經營策略,以迅速佔領市場份額,獲得生存空間。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客戶群,但是他們之間往往沒有顯著的共同點,同時與競爭對手的客戶相比也沒有明顯的不同,也就是說保險企業無法輕易地從已有的客戶那裡找到潛在的更大的市場在哪裡。盡管如此,保險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和進行業務定位的過程中仍然應以現有的市場為基礎,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忠實客戶,並通過分析他們的共同特徵找到潛在的目標客戶,進而開發相應的產品,制定並執行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保險市場細分的基本標准包括不同區域、不同險種類型、不同營銷渠道和不同特徵的人群等,人群的特徵又可分為人口統計特徵、行為心理特徵和生活形態特徵,簡單的市場細分可以依據其中的某一個標准進行,優點是可以比較容易地對細分市場進行識別,但是,通過單一變數得到的市場細分結果往往無法精確反映各細分市場之間的需求差異和勾畫不同消費者群體的綜合特徵。特別是對於具體的保險企業來說,任何一個簡單的標准都無法代表其目標客戶的特徵,即與競爭對手客戶之間的差異性。也就是說,理想的市場細分應當是綜合分析保險市場消費者的行為、心理、人口統計等多種因素,從而將整個市場劃分為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細分市場類型。誠然,選擇恰到好處的變數作出行之有效的市場細分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當中國的保險市場發展到今天,當整個行業的轉型勢在必行,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再是要不要市場細分,而是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將潛在市場劃分為對企業經營決策和市場活動具有實際意義的不同類型,這也是保險企業實現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必然選擇。
三、提高保險公司的信譽度。事故、災害的發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些也是無法避免的,這正是保險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保險的基本職能就在於進行經濟補償。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品市場形成買賣市場的情況下,消費者購買商品既會考慮價格,更會看重商品的品質。保險商品的品質表現在保險公司提供給投保人的售後服務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災害、事故發生時,保險公司是否及時、准確地查勘、定損、賠付。“取勝於價格,失敗於服務”的道理就深刻地說明靠價格的競爭只能短暫地佔有市場,具有優質的服務才能長久地擁有市場,這就是保險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的法則。
四、建立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機制。人才是公司生存發展之本,也是競爭中主要爭奪的對象。基層公司現有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業務人才是公司的寶貴財富,也是一些進入我國市場的外資公司、合資公司爭奪的主要對象。我們要重視這些財富,要合理利用這些財富。盡管我們現有的一些人才還不是很完美,還需要再提高,但只要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就遠比我們的人才變成我們的競爭對手好得多。要建立階梯式人才招聘、培訓、儲備、使用機制。從現在開始,我們不但要重視對現有人才的培訓和提高,還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吸納招聘一批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把他們安排到適當崗位上去。對人才要逐步做到使用一批、儲備一批、培訓一批,建立起公司階梯式的人才管理模式。目前,基層公司要盡量想辦法提高人才的待遇,改善在崗員工的工作、生活條件,創造拴心留人的創業環境,使之與市場相適應,力求不但能養住人才,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效力於公司發展。
五、強化風險管理。保險業本身具有特殊的經營風險,因此控制與防範風險對保險公司持續健康地發展尤為重要,先進的信息技術無疑有利於幫助保險企業強化風險管理。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隨之而來的信息技術有效運用、安全管理和提升價值已經成為企業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美國的薩班斯法案、中國保監會的內部控制指引已經分別對保險企業信息系統審計提出了明確要求。就目前而言,信息技術內部控制仍然是國內保險企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因此,信息技術內部審計部門在協助企業建立健全信息技術控制體系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審計外包在目前情況下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機制。通過審計外包可以幫助保險企業迅速解決專業性審計能力不足的問題,還能讓企業學習到外部審計的工作方法,從而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水平。健全的內控體系有助於公司降低經營中面臨的內部和外部風險,包括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健全的內控體系包括建立符合法律法規的公司治理架構,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內控職責,針對風險和內控目標建立健全並堅決執行各項內控措施,定期進行風險評估,確認現在內控體系是否將風險控制在管理層的風險范圍之內,進行內控體系的必要調整和完善。
六、提高服務質量,樹立公司新形象。公司服務不僅是面對客戶的,應該是面對全社會的。服務工作不僅是一線員工做的,而且是全體員工都應該做好的。過去我們往往重視的是一線員工服務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管理人員和其他員工的形象和社會影響力。提高服務質量,就要提高和統一全體員工,包括公司總經理和後勤衛生清潔工在內的總體服務水平,提高員工的道德水準。員工的服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提高了,公司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公司自身形象高大了,被眾多客戶接受了,企業在市場上就有了立足之地、發展之本。
主要參考文獻:
[1]木子.沒有贏家的競爭[J].中國保險,2002.10.
[2]畢可廣.競爭也要合作[J].中國保險,2002.10.
③ 股票證券類的參考文獻
【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美]范·K·撒普(著)
【投資錯覺】[美]馬丁·福利德森(著)
【我如何在股市賺了200萬】[美]尼古拉斯·達瓦斯(著)
【不戰而勝—價值投資法】[美]提摩西·維克(著)
【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美]里奧·高夫 (著)
【戰勝華爾街-審慎投資者指南】[美]小約翰·J·鮑恩&丹尼爾·C·戈爾迪(著)
【專業投機原理】[美]維克多·斯波朗迪(著)
【短線交易大師-工具和策略】[美]奧利弗·瓦萊士&格雷格·卡普拉(著)
【股票技術分析新思維—來自大師的交易模式】[美]瑞克·本塞諾(著)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美]羅伯特·D·愛德華(著)
【股市無敵】[美]小理查德·阿姆斯(著)
【操作生涯不是夢】[美]Dr·Alexander·Elder(著)
【股市智慧投資66則】[美]約翰·斯普納(著)
【亂中之亂—股市三人談】[美]約瑟夫·德拉維加(著)
【證券混沌操作法—低風險獲利指南】[美]比爾·威廉姆(著)
【逆向思考的藝術】[美]漢弗萊·B·尼爾(著)
【傻錢—一個股市當沖交易員的冒險經歷】[美]喬伊·安納夫&加里·沃爾夫(著)
【投資心理規則—錘煉贏者心態】[美]羅伯特·庫佩爾&霍華德·阿貝爾(著)
【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美]彼得·伯恩斯坦(著)
④ 保險股估值方法及價值分析_
保險股估值的主要方法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基本邏輯下,通過比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論股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從而指導投資者具體投資行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急需一篇任意的股票分析論文,2000字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上市公司信息質量失真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時。
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總體情況
自1720年在英國發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就成為了投資人和債權人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雖然在過去的二百多年裡,由此催生的現代審計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財務會計准則,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並未如投資人和債權人所希望的那樣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據有關資料披露,財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時,有81家虛列資產37.61億元,89家虛列利潤27.47億元;在2000年度在會計信息質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的有147戶。這147戶共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經注冊會計師審計,深滬兩市上市的1000餘家公司共被審計出應調減虛增利潤189億元,擠掉利潤水分達15.9%。其中,審計調減利潤317億元,審計調增利潤128億元,調增調減利潤總額445億元;審計調減資產903億元,調增資產842億元,總體調減資產61億元,調增調減資產總額1745億元。特別是有6家上市公司資產調減幅度超過50%。同時在上市公司中也發生了如紅光股份欺詐上市案,瓊民源、銀廣廈、麥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東方電子、藍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這些舞弊案件的頻繁發生不僅使會計的誠信基礎受到了嚴重挑戰,而且也嚴重損害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驅動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響,同時還存在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國處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外部監督機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綜合考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我認為,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在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發展起來的,存在著市場機制缺失、市場結構單一與市場行政化等方面的問題。由於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低,企業融資渠道少,具有「殼資源」屬性的上市資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依據現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會計盈利能力作為標尺,為了滿足上市或配股的條件或避免退市,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餘管理或會計造假活動。同時,以國有企業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方面人為分割,流通阻滯,「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加之國有股一股獨大,小股東所持股權較少,較少關心企業經營實際,投機風氣嚴重,很容易引發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侵佔上市公司資產,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如「鄭百文」在自身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為獲得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虛構財務贏余以獲得上市資格;「銀廣夏」為維持和重獲配股資格,虛構交易、誇大利潤以哄抬本公司股價;「藍田股份」採取多計存貨價值、多計固定資產、虛增銷售收入、虛減銷售成本等手段虛增利潤套取銀行貸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國家頒布《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之後,以錦州港、大慶聯誼為發端,掀起了一股證券民事賠償的高潮。這些事件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具有較強的政策拉動的特徵。
(二)企業產權中各行為主體的利益沖突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經濟學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個個體都在他所依存的體制所允許的有限的范圍內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於個體利益的不同,在組織中將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
一般而言,企業產權中有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政府最關心稅收的征繳;債權人最關注其債權是否能按時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關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資產能否保值和增值;經營者關心業績的增加是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關心股票的價值和公司的業績。由於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徵,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沖突。而經營者的地位與其他利益主體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即經營者直接管理著企業,他對企業的經營、動作負直接責任,因而他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然而,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滿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時,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經營者「偷賴」動機會帶來「道德風險」問題,即經營者有動機操縱會計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虛假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對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信息使用者確實需要真實、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而有些則不然。有時由於個人、部門和地區的利益驅動,出於某種特殊目的如粉飾政績或隱瞞事實等的需要,他們可能並不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如果這些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的目的不利的話。從債權人角度分析,它們關注債權是否能按期收回,也應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盡早採取對策。目前企業最大的債權人是銀行,是否所有銀行真的都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呢?恐怕未必。這里同樣涉及到銀行的利益問題。目前我國的銀行大部分是國有銀行,接受貸款的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如果說在貸款發放之前銀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還有所要求的話(實際上連這一點都存在疑問),那麼貸款發放之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銀行和信貸人員自身業績考核的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不見得有好處,二是就算他們知道借款企業的真實情況(當然是財務狀況不好的情況),他們也無法做些什麼。剩下股東,應該說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是最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的,因為他們與企業的產權關系最明晰,其利益相關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而論,投資與投機並存,後者占的比重較大,以賺取短期差價為目的的「股民」甚眾,而真正願意以「股東」身份出現的長期投資者卻為數甚少,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對廣大股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所關心的是會計信息是否會令股價上升,因為這才是他們的利益之所在。有時,不同的產權主體為了達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標,可能相互串通,合謀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雖然這不僅可能損害其他產權主體的利益,而且可能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
(三)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於發現、防止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起碼應該達到以下目的:保證業務活動按照適當的授權來進行;保證所有交易和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的記錄於適當的帳戶,從而使會計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准則的相關要求;保證對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均經過適當的授權;保證帳面資產與實存資產定期核對相符等。所以從理論上講,一切的錯誤和舞弊是能夠被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著缺乏,則很容易發生發生會計舞弊。同時,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控制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地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發揮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過會計系統最終形成財務報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已極不正常,這才使得會計舞弊行為有機可乘。
(四)外部監管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財政部負責制定會計制度及監督實施。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按理說,我們的監管應該是有效的,能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泛濫。但是,實際上監督乏力、監管手段缺乏的現象依然存在。證券監管、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都有權監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是,各個監管部門缺乏配合,各自進行監管,沒有達到各家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補充的監管機制。就拿受到監管比較多的上市公司來講,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業上市後,經營不善的,就採取各種手段,虛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獲得增資配股的資格,進一步套取廣大投資者的資金。有的上市公司還配合莊家,違規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虧損得無法維持下去的時候,就進行債務、資產重組,出賣手中的殼資源。這已經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道風景線。鄭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鄭百文公司在實際虧損1.5億元的情況下,採用虛提返利、費用跨期入賬等手段編制虛假財務報表,年報中向社會公眾披露盈利8560萬元,並在1998年通過配股籌集資金1.5億元。鄭百文公司巨額虧空和造假事件於2000年披露後,證監會才介入調查。由於證監會監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難及時發現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其他部門也未起到相應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金和市場。上市公司向公開市場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業企業經營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上市公司公布其會計報告後,企業會計報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東、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和其它社會公眾,都會根據這些報表所反映的信息(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情況等)來做出自己的決策。如果企業向公開市場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投資者就會感覺上當受騙了。而如果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感覺到上市公司在利用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向他騙錢,他就不會向上市公司投資;同樣地,如果銀行知道公司提供的報表是假的,他們就不會再借錢給企業。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資,則企業就會象無水之魚,遲早會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不但會嚴重銷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削弱和扭曲了證券資本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危害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五、 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議
治理上司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要提高上司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權結構,明確市場機制
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政府行政監管為主導的會計監管體系反應太慢,當發現問題時,通常後果已無法挽回。以市場為主的會計監管機制主要依*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發現和揭示問題,發現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這一機制需要調動投資者挖掘上市公司會計問題的積極性,需要以股東多元化、股權微觀分散化與宏觀集中化的股權結構為前提。因此,降低國有股比重,構造多元化股權結構,依*市場機制增加股權流動性,是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首要任務。
(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1、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規范和界定功能
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只有產權明晰的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企業本質上是一個合同,該合同廣義地規定了哪項任務應當由企業中的哪些成員來完成,在這里,基本權力(收益索取權、使用權、讓渡權)實際被分割給了不同的利益團體。在產權不明晰的企業里,權力的讓渡不足,使得企業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市場,未能按市場的規律實施企業行為,從而造成會計信息並未按市場的需要提供。
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范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范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范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獨立董事制度
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確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應當有三分之一以上為獨立董事,其中應當至少包括1名會計專業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會下設薪酬、審計、提名等委員會的,獨立董事應當佔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獨立董事的主要職責是對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履行誠信與勤勉義務,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是關注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獨立董事將在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中體現「獨立」的價值。獨立董事具有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單獨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等特別職權,並就上市公司重大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項發表意見。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於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舞弊行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發布內部控制標准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強化內部會計監管,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為了盡快推動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財政部應制定和發布統一的單位內部控制標准,供所有單位執行或參考。一般地,單位內部控制標准應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標准應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二是將共性的內容制定詳細具體的標准,對復雜和特殊的內容制定原則性的標准;三是對於關系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會計控制內容和單位履行法規制度的控制內容,應制定規范性標准,對於僅涉及單位內部管理控制的內容可制定示範性標准。
2、組織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傳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次, 切實履行財政部門的法定職責,通過定期監督檢查,督促各單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第三,通過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指導、幫助各單位搞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同時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力量,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強企業外部監管機制的建設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罰力度
要充分發揮《會計法》在發揚正氣和打擊歪風方面的威懾作用。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制度體系,繼續完善《企業會計制度》。針對各個行業的特殊業務,抓緊研究制定分行業的專業會計核算辦法。強化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化,減少交易雙方信息差異,並完善包括司法調查、證券監管、違規預警、行業自律、媒體監督等在內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監管體系。並在立法方面,加大對虛假披露的懲戒力度,從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
2、完善獨立評審制度
注冊會計師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晚,相關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專職注冊會計師人數不多,職齡內人數不足,缺少必要的風險基金;有的事務所單純追求收入,忽視執業質量,甚至出具虛假報告;由於組織機構部門化,審計業務行政化,介紹業務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繳,成為主管部門搞福利、發獎金的重要經濟來源,因而嚴重損害社會中介組織的形象和與社會各界的關系,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的地位等等。黨的十五大確定了我國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目標,把培育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提到了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高度。因此,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通過脫鉤和改制兩步走推進事務所體制改革,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及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並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監督,使社會會計監督機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警察」。要進一步明確社會會計監督機制對會計審查的結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充分發揮其作用,維護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嚴肅性。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名稱: 淺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學 院: 會計學院
專 業: 會計學(國際會計方向)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08 年 10 月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集團作為若干企業組成的經濟聯合體,最重要的聯結紐帶是資金。在企業集團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的情況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具有較為充分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由於企業各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都可以綜合地反映在資金運動中,有效合理地組織資金活動,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只有加強資金管理,合理組織資金供應、降低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優化資金控制和監督機制,才能促進企業現金流的良性循環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方面選擇適當的資金管理模式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現實問題。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探索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問題與模式,以提高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論文的構思建立在現代企業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的理解基礎上,論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討企業資金管理的內容和作用,指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著重分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多種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並對它們的適用性和現實中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試圖提出作者自己對於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建議。
本論文主要採用規范研究的邏輯方法,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圖表分析進行了論證。本文的基本觀點是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有利於企業集團的資金配置效率,有利於解決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三、論文提綱
一、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概述
1.企業集團的概念與特徵;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容;
3.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目標;
4.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原則。
二、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於圖表
1.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常見模式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優劣分析
三、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分析——基於案例和數據分析
1.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
2.監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
3.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解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1.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現金池先進管理技術介紹
2.探索多種監督方式,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健全財務規章制度,減少人為因
素,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序號 論文各階段內容 時間節點
1 2008.9.10 選題
2 2008.10.5 確定論文題目
3 2008.10.10 開始寫開題報告
4 2008.11.1 開始寫論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論文初稿
6 2009.3.30 論文定稿
7 2009.5.15 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國企業集團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會計之友》,2000年第9期.
[4]馬學然.樹立資金管理的三個理念.[M],《經濟師》,2006年第1期.
[5]趙東方.集團結算中心結算系統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財務結算中心:集團公司集中管理內部資金的有效方式.[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年第13期.
[7]於增彪、梁文濤.現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J],《會計研究》,2002年第8期.
[8]張芳.論企業集團的未來財務管理模式.[J],《上海會計》,2001年第4期.
[9]陸正飛.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財會通訊》,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導教師意見
是否同意學生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指導教師(簽名):
20 年 月
⑥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股票的技術面分析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股票、基金、企業債、金融債、國債、存款、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⑦ 畢業論文-保險資產證券化
論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
【原文出處】保險研究·論壇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200407
【分 類 號】F104
【分 類 名】統計與精算
【復印期號】200405
【作 者】安洪軍/畢姝晨
【作者簡介】安洪軍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畢姝晨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計財部,上海 200120
【內容提要】過低的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既不利於提高保險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也不利於加強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的有效聯系。本文先對我國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進行了現實考察,然後從四個方面分析了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過低的風險,最後提出改變這種狀況的相應建議。
【摘 要 題】精算
【關 鍵 詞】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資產負債管理
【責任編輯】代金
【參考文獻】
1 胡文富.我國保險業做大做強的策略[J].保險研究,2003,(10).
2 吳定富.保險資金運用與債券市場發展——在「債券市場發展:機遇與挑戰」國際論壇上的講話[R].2003-12-12.
3 江生忠.中國保險產業組織優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01.
4 馬克·J·洛.強管理者·弱所有者——美國公司財務的政治根源[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128.
一、我國保險資產證券化程度的現狀考察
首先,我國保險資產證券化總體程度低。這里我們所說的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僅指保險公司持有的證券化資產情況,由於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和比例的限制,我國保險公司所持有的證券化資產主要包括國債和證券投資基金、企業債券和金融債等主要投資形式。從國際發展的趨勢看,20世紀80年代後期,保險資金運用的資產證券化趨勢不斷加強,美國保險公司證券化資產已超過80%[1]。
而我國最近5年證券化資產占保險公司資產總額的比例平均僅為38.84%(見表1(表略))。顯然,過低的保險資產證券化程度大大降低了保險資金的收益性和流動性。
其次,保險公司證券化資產結構配比不合理。在保險公司證券化的資產中,投資於風險性資產(非國債投資)的比例過低,主要以收益率低的國債投資為主。根據表1數據顯示,我國保險公司持有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在內的非政府債券資產占整個資產總額的比例過低,最近5年非國債投資額占保險資產總額的比例平均為17.70%。單就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比例而言,平均只有3.85%左右。與此同時,我國1999年~2003年投資於安全性很高的國債的資產占投資總額的比例平均高達55.4%,在投資管制最嚴格的1999年,這一比例達到76.1%。
第三,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存在著不協同因素。目前,資本市場體系本身無法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多層次需求,尤其是滿足保險市場的資產證券化需求能力低,造成保險資產證券化途徑限制。如:保險公司可以購買企業債券比例雖然在不斷提高,但是公司債券和金融債券每年發行只有幾百億元,與保險公司每年資產增加額相比,許多保險公司處於「吃不飽」的狀態。也就是說,現行市場投資工具與保險資金運用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項目在法律上沒有障礙,基本上同發達國家一樣,各種項目均可投資,但由於我國市場發育還不成熟,難以兼顧和保障保險資金運用的穩健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三原則,難以找到保險公司資產與負債相匹配的投資工具。其後果是,雖然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一直是呈放鬆的趨勢,但是銀行存款占保險資產總額的比重卻沒有下降的趨勢。在保險公司可以運用的資金中,50%以上是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的。截止2003年10月末,銀行存款已經接近於保險公司資產總額的一半(見表2(表略))。這意味著保險業從居民儲蓄中分流出來的資金一半以上又重新迴流到銀行,需要通過銀行進行「二次交易」後再融資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也增加了銀行風險[2]。
最後,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水平不高,資產證券化收益率較低。近幾年保險資金以年增長率30%的幅度保持持續增長,而年收入率卻不甚理想。如2001年全國保險資金平均收益率為4.3%,而2002年僅為3.4%,2003年上半年中國人壽透露,其半年收益率為1.86%,特別是隨著占最大比例的銀行協議存款利率的走低,保險公司不能通過投資增加利潤,保險資金的收益率面臨較大挑戰。
二、我國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過低的風險分析
首先,我國保險業已經進入了保險投資彌補承保利潤虧損的階段,保險公司的損益隨保險投資的波動而波動。從近幾年保險業發展趨勢來看,業務競爭日趨激烈,承保業務范圍越來越寬,承保責任不斷擴大,保險費率常常被壓至成本線以下,其直接後果必然帶來保險公司承保業務盈利甚少,甚至虧損,所以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是由投資利潤決定的。從1999年起,我國主要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連續四年超出利潤總額(見表3(表略)),說明我國保險業事實上已經提前進入了保險投資彌補承保利潤虧損的階段,投資收益業已成為各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除個別保險公司和個別年份外,國內主要保險公司對投資依賴程度均超過了100%。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及時消除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和比例對保險資金流出保險業追逐利潤的限制,則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都難以擴大。
其次,由於資金運用能力和資金運用環境的限制,目前我國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系度較低,保險業的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比上資產總額)明顯較低。從表4(表略)可見,目前我國主要保險公司的資產利潤率平均在1.45%左右,並呈現出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已經從2000年的1.67%下降為2002年的1.45%),而法國安聯、日本生命、美國國際集團等保險公司的資產利潤率均在10%以上[3]。
再次,在放鬆保險管制過程中,由於缺乏對保險管制放鬆的范圍和次序上的把握,我國費率市場化的步伐明顯要快於投資管制放鬆過度,其後果是,在投資收益尚不能以更大比例彌補承保利潤下降缺口的條件下,保險公司面臨較大的利潤實現壓力。從財產保險市場看,2003年年初,監管層進一步以車險費率為代表放鬆控制後,保險公司仍然堅持以爭搶市場份額為導向,費率水平已經出現進一步向下調整的趨勢。可見,我國保險市場日趨激烈的價格競爭迫使保險價格水平進一步下降,導致某些險種的保費低於保險成本,導致整個保險業只有較低的回報。因此,保險業的資本比率(資本與資產比率)在下降,保險公司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在加大。
第四,在政府強化償付能力監管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將面臨著較大的資本金缺口,伴隨著保險費率水平和保險公司贏利能力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使得保險公司目前很難獲得充足的利潤來支持資本化,保險公司的融資成本事實在加大。可以說,資本金嚴重不足是困擾我國保險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書中公開披露的信息,其上市集資的目的就是解決資本金不足所形成的償付能力缺口。按照監管要求,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償付能力應該為59.43億元,而上市前的實際償付能力僅為28.02億元,償付缺口達到31億元。實際上,我國計劃在海內外上市的保險公司大都是為了解決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國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過低的風險日益顯現,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關繫到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同時,狹窄的資金運用渠道限制了保險功能特別是資金融通功能的發揮,削弱了保險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的作用。保險公司資產與負債嚴重不匹配,包括資產與負債的期限不匹配,預期資金運用收益率與保單預定利率不匹配等,不僅不利於化解壽險利差損等已有風險,還可能產生新的經營風險。
三、提高我國保險資產證券化程度的對策建議
第一,從發展債券市場來尋求提高保險資產證券化程度的突破點。在許多保險業發達國家都出現了保險公司大量持有各種債券的趨勢,而股票在資產中所佔的份額並不高,這種現象背後的機理是債券的收益性、流動性和風險性的組合比較適合保險資金運用的要求。「即使法律不限制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它們也經常更偏向於債務投資而不是資本投資。當保險公司的付款義務經過保險統計的計算被確定後,保險公司會更傾向於用投資回報來履行它們的義務。債務與資本相比能更好地履行它們的義務。保險公司的利潤將會來源於它們類似債務的義務和它們的債務投資之間的利差。」[4]。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品種發育很不平衡,公司債券市場品種和規模都不夠發達,而市政債券及其他類債券到現在還是空白,無法滿足保險公司的投資需求。因此,提高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必須從債券發展中尋求突破,盡管這種突破似乎超出了放鬆保險投資限制自身的界限。
第二,穩步推動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股票市場。從國際發展的趨勢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投資比例占市場的份額相當可觀,美國佔20%,日本佔34%,英國佔60%。從投資回報水平看,僅美國過去20年的平均收益就達到10.2%[5],這表明股票市場為保險公司帶來了較高的回報。目前,我國保險公司還不能直接投資於股票市場,只能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入市,受基金規模等限制,我國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比例較低。我國股票市場無論市場收益率,還是發展潛力都要比發達國家前景廣闊,而缺少了保險公司這一重要的理性投資者,股票市場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支持保險資金以適當的比例直接投資股票市場,使之成為股票市場的一支主導力量,必將促進保險業的穩步發展。
第三,保險公司要適度進行長期戰略性投資。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一是應當戰略性投資於那些有穩定經營歷史、財務穩健、經營前景廣闊、經營收益好的上市公司;二是應更注重未來5到10年和更長期限的投資收益,積極參與那些風險小、期限長、收益高的重大基礎設施、支柱產業等定向融資項目;三是應當充分利用香港活躍的銀團貸款市場等離岸金融市場,積極尋找其他海內外中長期投資項目。
第四,保險公司要加快推進產品創新。保險公司的新產品開發在保證保險產品滿足客戶保障需要的基礎上,在產品設計和定價等方面可以以自身的投資能力適度的與資本市場相互關聯。
第五,應加快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提高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既是提高證券投資比例過程,也是保險公司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的過程。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必須因產壽險不同而不同,產險業投資的資產要求的流動性優於壽險,而壽險的投資資產的盈利性和安全性要優於產險業。例如,根據目前國內壽險產品業務的來源不同,壽險資金的性質可以分為三類,分別對應著傳統產品、傳統分紅產品、投資連結產品等不同類型的產品。傳統產品由壽險公司自己承擔資金風險,享受盈餘。這類產品應投資於風險小的資產,比如國債、信用高的中小企業債、金融債等。而其他兩類的產品性質又決定其資金可以採取更靈活的方式運用。所以,保險公司要按資產負債合理匹配及風險控制原則,按照不同的資產和負債在數額、期限、性質、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對稱匹配關系,制定投資的工具和范圍,以及相應的投資比例,以最佳的合理投資組合獲得較高的收益。
第六,擴大可運用資產總量,盤活存量不良資產。由於經營的歷史原因,目前我國主要大的保險公司都存在大量的不良資產。這些資產的存在不僅影響保險公司整體資產質量和可運用資產總量,也制約了保險市場的發展。目前,可以適當借鑒我國國有銀行化解不良資產的做法,或成立單獨的管理機構撥離這部分資產,或者採取合理的價格以不良資產證券化形式出售,在資本市場融通資金的同時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⑧ 關於股票參考文獻
你是學經濟的吧,不知你寫此文意在何處,是指導股制體系完善,還是普及知識,若想聽點意見的話,只能告訴你書本上很多東西與市場是兩回事
⑨ 保險股內涵價值變化
保險公司由於經營的特別性,其收入和支出難以在時間上直接配比,因此往往通過精算的方法來計算其收益和公司價值。保險的特點是負債經營,保險保單一般都是20年期、30年期的,每張保單當年盈利可能只是它多年復利的冰山一角。(對保險行業來講,新保單賣得越多,當年保險公司虧損可能越大。因為保單成本包括代理傭金、後台營運、賠償准備金都會隨著一張保險合同的生效而發生,而期繳保費的首年保費收入,基本上還不夠抵扣成本。)
所以,如果用一般財務報表的評價標准評判保險公司,基本上反映的只是一個側面內容。對保險公司的分析,兩個重要評判依據,即內含價值和財報數據,分別用來判斷長期價值和短期利益。
用內含價值判斷保險類股票的價值還涉及到新業務價值和新業務價值乘數。其中,一年新業務的價值代表了以精算方法估算的、在一年裡售出的保險新業務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乘數的作用是把未來無限年限的新業務價值貼現到現在。內含價值是基於一組關於未來經驗的假設,以精算方法估算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濟價值,它不包含未來新業務所貢獻的價值。
公式:內含價值(EV)=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有效業務價值;
新業務價值=一年新業務的價值×新增業務價值乘數。
內含價值的計算
內含價值評估法實務中的評估過程大體可分為五個步驟:保單分組、建立精算假設、計算未來利潤現金流、敏感性分析、凈資產調整。
1.保單分組
壽險公司經過長期經營,積累了大量的有效保單,若在評估內含價值時對這些保單逐單來進行處理,勢必將耗費大量的時間,這在實務處理上帶來極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客觀上要求在評估前對將同質保單進行合,進而對數據進行整理及分組,通過這種方式能保證評估結果的准確性。
2.建立精算假設
建立精算假設的目的在於對公司的未來利潤情況進行模擬並貼現,以確定壽險公司現有業務的價值。需要建立包括的精算假設和經濟假設在內的大量假設,精算假設包括死亡率、費用率、續保率、保單維持費用、傭金率、稅率及分保比例等方面的假設。經濟假設包括投資回報、投資費用、風險貼現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等方面的假設。對這些假設的預測事實上是對未來經營的最佳估計,並在將來根據各種條件的變化而對各種假設進行調整。其中許多假設都可以基於公司對過去經驗數據的分析,並結合其發展趨勢來進行估計。
3.對未來利潤進行預測並貼現
完成保單分組和假設建立後,便可開始編寫有關的計算程序,對未來的現金流進行模擬,據此預測出未來各年度的利潤情況,並計算其貼現值,從而便可得到內含價值的主要部分--現有業務的未來利潤貼現值,再加上股東的資本金和未分配盈餘,我們便可得到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從精算的角度上來看,對於未來利潤可以按以下方式進行模擬:首先,我們選擇一個產品,模擬其未來各年度利潤。
未來某年度凈利潤=當年保費收入+當年投資收入-當年保險給付
-當年退保-當年傭金及費用支出
-當年責任准備金的增加-利得稅
內含價值=凈利潤-最低償付能力額度的增加
對於以上各項指標,我們將分別採用以下方法進行預測:由於我們計算的是內含價值,這樣,對於當年保費收入,我們只考慮由現有業務所產生的續期保費收入,續期保費收入主要受續保率的影響;對於准備金的轉回及提存部分,可運用當前的法定標准進行估算,以使得未來每年的利潤核算基礎保持一致;對於利得投資收入,可根據責任准備金和保費規模以及預計的投資收益率來確定;對於保險給付、退保及費用支出等項目,則根據公司的經驗發生率來確定,並將根據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不斷進行調整。在模擬出該產品未來各年度的利潤後,運用合理的貼現因子將未來各年利潤貼現至評估日,即可得到該產品的未來利潤貼現值。
然後,我們對所有壽險產品進行上述測算,並予以匯總,便可得到全部壽險業務的未來利潤貼現值。最後,將匯總後的未來利潤貼現值加上股東資本金和未分配盈餘,便可計算出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4.敏感性分析
在上述的主要計算過程後,在所用的假設因素(利率、死亡率、費用率、繼續率、責任准備金評估基礎等)的變化對壽險公司內含價值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測試,從而有助於壽險公司在決策時朝著增加公司價值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檢測風險,使得公司能及時採取相應的對策進行防範,有助於壽險公司的穩健經營。
5.凈資產調整
由財務部門或其他部門調整評估基準日的凈資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法定資本金和盈餘,即所有者權益的核算。
B.法定負債的核算,包括法定責任准備金、投資風險准備金等。
C.法定報表中不包括的資產認定,即賬外資產或折舊已提足、已攤銷完畢的資產價值的調整和認定。
最後將有效業務價值加上調整凈資產,便可得到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從計算步驟可以看出,內含價值的計算包含一系列假設,其中精算假設變化相對可以把握,經濟假設(投資回報、風險貼現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很難把握,因此內含價值會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新業務乘數的計算
根據內含價值法的計算公式,由於內含價值和一年新業務價值在既有假設條件下已經確定,因此影響公司價值的最關鍵性要素就是新業務乘數。在永續增長模型下,新業務乘數=1/(i-g),其中i是貼現率,g是增長率。機構調查結構結果為全球主要保險公司2000年以來的平均新業務乘數10-13倍,(參考自平安證券分析,未證實),中國保險行業尚處發展初級階段,新業務增長的持續性應高於成熟市場。但實際使用中,新業務乘數仍需進一步研究。
使用內含價值的風險
1、較難進行假設,容易被管理決策層操縱。
2、使用的假設大多數十靜態假設,對於風險狀況的考慮較少,難以保證風險貼現率假設的准確性。
3、對於精算假設的變化過於敏感,尤其在經濟波動的時期。
4、內含價值很難與公司的股票市值保持一致。
5、內含價值評估法沒有考慮壽險保單中嵌入的期權的價值。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⑩ 求一篇對當前中國人壽這支股票的分析論文
實際上你直接去找券商對於中國人壽的分析報告就是對於它最合適的評價了,我找了申銀萬國2010年4月對於中國人壽的下調評級的報告給你,你自己看吧。
------------------------------------------------------------------
中國人壽09年新會計准則下實現凈利潤328.8億元,對應每股收益1.16元,同比增長71.8%,每股凈資產較08年底的6.15元增長21.3%至7.47元,基本符合預期。一年新業務價值177.13億元,同比增長27.2%,基本符合我們28%的預期,略低於市場預期。09年內含價值2852億元,較08年底增長18.8%。
會計准則變更對報表的影響符合預期。中國人壽2009年報是首份公布的按照新會計准則編制的報表,重點關注評估利率的變動,中國人壽重新釐定準備金評估利率假設,較前略有提高。會計估計變更減少2009年壽險責任准備金80.20億元、長期健康險責任准備金0.65億元,增加稅前利潤80.85億元,即從336億元增加24%至417億元。再以08年報表為例,凈資產較調整前上升29%,EPS較調整前增加89%,內含價值報告仍按原標准編制。如我們預料,變更後的A股保險報表更接近此前H股報表數據。
產品結構改善,新業務價值增長27%,略低於市場預期。中國人壽受產品結構調整影響,09年保費增速下降,新准則下已賺保費2750億元,較08年微增3.7%。結構調整效果顯著,2009年首年期交保費占長險首年保費由08年的21.4%提升至25.4%,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由2008年同期的38.3%提升至49.7%。09年新業務價值177億元,較08年增長27.2%,基本符合我們28%的預期,略低於市場預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從08年下半年結構調整已經開始從而基數較高,拉低了全年增速。2010年中國人壽將持續結構調整,公司計劃保費增長5%以上,從一季度情況看,公司個險新單保費增速略有放緩,預計10年NBV增速在15%左右。
總投資收益率5.78%,低於我們預期。09年實現總投資收益644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為5.78%,略低與預期。中國人壽09年投資資產達11721億元,較08年增長25%,債權型投資由08年的61.43%降低至49.68%,股權型投資由08年的8.01%提升至15.31%,分享了股市上漲收益,2009年可供出售資產浮盈達206億。2010年的投資收益料難超越09年水平,預計總投資收益率5%左右。
採用內含價值分析的公司合理價值為31元,下調評級至「中性」。公司業務增長趨勢和質量良好,目前股價對應2.7倍PEV和26倍新業務倍數,有所低估但幅度不大,股價上漲空間小於其他兩家保險公司,下調評級至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