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票指標里有個老兵專用什麼意思
這一般是個人自己編寫的指標,當然可以自定義名稱。沒必要過於迷信這類指標,否則股市裡就沒有人虧損了~
B. 如何將上證指數編製成為個股的一個指標,便於對比一個時期內大盤與個股走勢的強弱,拜請不吝賜教,謝謝!
指數的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分別用Indexo,indexc,indexh,indexl表示。
C. 老兵扛槍是什麼意思
老兵扛槍是一種姿勢,是作床上運動的姿勢,那個我會。
D. 美國電影一個有勛章的老兵扛槍帶領一群穿白色內衣的男人,右手扛槍,左手護著下面,求電影名字
全金屬外殼 Full Metal Jacket (1987)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編劇: Gustav Hasford / Michael Herr / 斯坦利·庫布里克
主演: 亞當·鮑德溫 / 馬修·莫迪恩 / 文森特·多諾費奧 / 李·厄米 / Kevyn Major Howard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
語言: 英語 / 越南語
上映日期: 1987-06-17
片長: 116 分鍾
又名: 金甲戰士 / 金甲部隊 / 烈血焚城
E. 什麼是股票操作中的彈坑策略
有經驗的老兵都知道,在炮襲的時候,如果不能馬上找到堅固的躲藏地,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到一個大彈坑裡,因為被再次命中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的理解就是:在大幅下跌的市道(好比炮襲),如果已經找不到任何好股票(好比找不到堅固躲藏地),那麼你就選擇那些前期已經大幅下跌的優質股票,即所謂的錯殺股,因為市場犯一次錯誤就夠了。
F. 關於股票成交量
網路一下 西部空間
一、關於量?
量之要,其一在勢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漲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的要素之一。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4.堆量。當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庄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三、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系
1.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尤其是市場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斷的准確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應該值得懷疑。
3.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 一隻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 這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看法,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股票處於不同的價格區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數量會產生變化。比如市場上現在有100個人參與交易,某股價格在10元時可能有80個人看好,認為以後會出現更高的價格,而當這80個人都買進後,果真引起價格上升;股價到了30元時,起先買入的人中可能有30個人認為價格不會繼續上升,因此會賣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個人可能改變了觀點,認為價格還會上升,這時,價格產生了瞬間不平衡,賣出的有30人,買入的只有20人,則價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數會重新組合並決定下一步走勢。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價格就越漲。要知道,對於任何一個買入者,必然有一個相對應的賣出者,無論在任何價格,都是如此。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說明在這個區域人們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個人看漲,50個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則說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們對該股票毫不關心,比如5個人看漲,5個人看跌,90個人無動於衷或在觀望。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說明越有吸引力,以後的價格波動幅度可能會越大。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的價格壓力和支撐區域。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說明該區域有很大的壓力或支撐,趨勢將在這里產生停頓或反轉。
可以觀察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域的方向。當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說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暫時的統一,如果是向上走,那價格傾向於上升;若向下走,則價格傾向於下跌。
可以觀察成交量在不同價格區域的相對值大小,來判斷趨勢的健康性或持續性。隨著某股票價格的上升,成交量應呈現階梯性減弱,一般來說,股票相應的價格越高,感興趣或敢於參與的人就相應越少。不過這一點,從成交額的角度來看,會更加簡單扼要。
僅僅根據成交量,並不能判斷價格趨勢的變化,至少還要有價格來確認。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個可能引起本質變動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只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認識,認為個股或股指的上漲,必須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升量增加,則表示上漲動能充足,預示個股或股指將繼續上漲;反之,如果縮量上漲,則視為無量空漲,量價配合不理想,預示個股或股指不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或難以持續上行。
個股或大盤在大幅放量之後縮量陰跌,顯然是壞事,顯然預示著一輪跌勢的展開。例如2001年5月18日和5月21日,滬市成交放大至200億和217億,之後量能再也無法放大,開始橫向整理,至6月14日大盤見頂後,大盤明顯縮量,6月27日開始放量下跌,7月23日加速下跌,至10月22日,跌至1514點,始於6月27日的此輪跌勢共跌去700餘點,持續時間長達4個月,是典型的放量之後縮量導致的下跌。但千萬不能忘記,下跌初始階段的股指是處於長期牛市之後的高位2200點之上!
與此完全相反的實例是,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滬市成交放大至238億和213億,經縮量回落整理後,終於爆發了6·24行情。不可否認,6·24行情的爆發,消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6月21日,滬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預示著新一輪漲升即將開始,只不過停止國有股減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強了漲升的爆發力,但也大大縮短了行情的持續時間,急劇放大的成交量和場外資金的蜂擁而入使得資金面難以為繼,結果導致了行情的夭折。短短的5個交易日,滬市成交1650多億,然後大盤縮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創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來的新低1311點,此輪跌勢共跌去400餘點,持續時間超過半年。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放量之後縮量導致的下跌,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下跌初始階段股指是在創出2002年年內新高1748點之後,當時股指處於階段性的高點,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2003年1月14日和1月15日成交量放大至235億和217億,共計452億,表明多頭開始大舉入市,之後大盤開始縮量,但是股指不跌反漲,是典型的縮量上漲,這表示1月14日和1月15日入市搶籌的投資者並未出逃,籌碼鎖定良好,上檔拋壓較輕,所以縮量仍能上漲。與縮量下跌一樣,縮量上漲一般能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縮量下跌表示市場處於弱勢,極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下跌之後必然有放量大跌,這對於多方是極為不利的。反之,縮量上漲表示市場處於強勢,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動股指上揚,之後必然會放量大漲,大盤如此,個股更是如此。縮量(或基本無量)上漲已經告訴我們,縮量不但能上漲,而且能大漲特漲!
成交量告訴拐點線索 (2)
成交量在魔山理論中的地位,從來就是輔助性的,它不能作為直接決策的依據,很多人認為我們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標,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魔山理論追求的是投機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標可以提高我們的投機效率,我們為什麼不把它放在我們的工具箱里呢?相反如果它不能給我們帶來效率我們又何必應用它呢?
請看,這是成交量的表現,價格在跌到1311點時的表現,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價格創出了新的低點,次日價格繼續創新低的時候,成交卻有所回升,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否可以根據它來判斷大盤出現了轉折呢?相反當價格繼續向上的時候成交卻進一步萎縮,直到價格穿越了傳統形態W底的頸線,成交才出現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滯後性,不要相信量在價先的聒噪。必須明確一點,成交量是價格的「衍生物」,市場資金是對價格的追捧——競買或者競賣形成了價格的波動,而不是對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於甄別市場的容量,和市場的流動性。除此以外,它對一些拐點的有效性的驗證存在一些功效,但是這種功效到底有多大,我們還不能從根本上加以確定。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事實,這些事實帶給了我們一些線索,但是樂觀前面要加上謹慎二字。
在一個拐點出現的時候,那麼這個拐點的基準日,傾向於成交量萎縮。我們通過對10年來一些重要的大盤的轉折點的研究,發現這種情況屢屢出現,其概率在80%以上。
這種情況說明當拐點降臨的時候,市場人氣是極端低迷的,市場中大多數的人心懷絞痛,他們在這個時刻對市場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這種悲觀情緒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斷地打擊著每一個參與者,而這些參與者在市場中的表現就是被動性「拒絕交易」,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是一旦市場出現了轉機,人們的眼球就會立刻被吸引過來。沒有準備的人會吃驚,會關注,會等等看。經驗豐富的人,會立刻介入,而職業交易人則會全倉而動。這樣價格便會持續上升,直到觀望的人介入全倉退出,而留在圖表上的則是放大的成交量和遠離拐點的價格。
如何觀察成交量 (3)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這是指一隻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後,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放量形態,稱作「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並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後,其調整幅度不宜低於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後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突放巨量。對此種走勢的研判,應該分作幾種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後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後一次集中釋放,後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種情況是逆勢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
區分成交量形態 (4)
技術分析可以說就是對價格、成交量、時間三大要素進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則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但仍是最客觀、最直接的市場要素之一。
1、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沒有人買;二是看好後市,只有人買,沒有人賣。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碰到下跌縮量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碰到上漲縮量則可堅決買進,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2、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相對於縮量來說,放量有很大的虛假成分,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3、堆量。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了。
4、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的妖庄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復歸平靜,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准確。
均線 成交量結合看趨勢 (5)
在技術分析領域里,移動平均線以它簡潔明了的特點深受投資者的青睞。人們利用不同時期的移動平均線來指導操作,特別利用不同時期的移動平均線的排列來判斷是多頭市場還是空頭市場(在西方國家一般認為股價線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以上為牛市。反之,股價線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以下時為熊市),以便調整投資者的市場思維,實施不同的投資策略。而在選擇買賣點時則運用「葛南維八法」。
移動平均線的優缺點
一、優點:運用移動平均線理論,在買賣交易時,可以界定風險程度,將虧損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趨勢發動時,買賣交易的利潤相當可觀;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可以判斷行情的真正趨勢。
二、缺陷:當行情牛皮盤整時,買賣信號過於頻繁,投資者無所適從;移動平均線的最佳日數與組合,確定起來十分困難;僅靠移動平均線的買賣信號,無法給予投資者充足的信心,必須依靠其他技術指標的輔助。成交量、股價、均線共同作用
為了投資者在運用移動平均線時能夠揚長避短,從而發現成交量、股價、均線三者的共同作用,總結出:股價突破、支撐和壓力的有效性與均線的角度和成交量有關。根據這一理論,投資者可以較為有效地實施正確的買賣策略。突破:股價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必須放大,特別是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時。如果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的運行角度互反時,突破後的股價會有回抽的要求,當日成交量過大(當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時),若當日收盤為中線特別是光頭K線出現時,這種反抽會發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例如,2001年10月23日滬深兩市在暫停國有股減持消息的作用下,放量突破相反運行的5日均線,並當天收出光頭中陽線,從而在次日才出現回抽,如果在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減少或者持平(特別是股價無量突破相反運行的移動平均線時),這種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撐:移動平均線能否對股價構成有效支撐,不僅要看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同時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例如,移動平均線是向上運行而股價回落,這種移動平均線的支撐力度就大於走平或者回落的移動平均線,如果股價回落至移動平均線,發生支撐反彈時,必須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則投資者可視這種支撐為無效支撐。例如:深成指在10月26日出現止跌走紅,但是成交量則比前一日減少,說明這種支撐的可信度不高,投資者可不按傳統的移動平均線的買賣技巧來進行。
壓力:股指或者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的反彈,往往會遇上移動平均線的壓力。這一壓力的大小不僅與移動平均線的期數有關,同時還與移動平均線的角度及成交量有密切關系。在反彈行情中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或者股價運行角度越大,相反的壓力就越大,特別是無量上攻移動平均線,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移動平均線對不同時期都有指導意義,只不過不同時期的均線的支撐壓力不同而已。
千金難買「散兵坑」 (6)
實戰中通常是很難區別主力在洗盤還是出貨,拋早了走了一條大魚,拋晚了又後悔莫及,恰恰是因為有此區別,才有了種種看盤技巧。當然能夠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是最好的,不過退一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錯,因為在刻意製造的空頭陷阱構築之後往往也容易成為個股介入的好時機,這就是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的最佳躲藏之地。在量價研判中有成交量的散兵坑,這是指在築底成功時成交量往往形成一個大坑,在弱如游絲的低迷後呈現出有序的放大。千金難買價散兵坑是指股價處於小幅震盪上行的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成交量有所放大、換手率也小幅增加,突然股價出現快速下挫,但這種下挫不會維持很久,在一至兩天或一周左右的時間,股價便又重拾升勢,再一次回到跳水前原有的上升趨勢中,在圖形上形成股價散兵坑形狀,就如被炸彈炸出一般,而散兵坑出現之際將是十分難得的、千金也難買的買入時機。
這個在上升趨勢途中出現的大坑,實質上就是主力在拉升之前兇悍的洗盤,此招一出,把坐在轎子里的大部分浮多都震下來。這是個非常有效而實用的空頭陷阱,實戰中也確實很難把它識別出來,因此這里不研究如何識別是否為空頭陷阱,而是充分利用之成為個股的介入機會。其中有兩個買點,一是在價散兵坑之內,但這是先知先覺與不知不覺,因為在股價剛剛有所企穩轉強之際,任何風吹草動往往都會使人失去理智;二是在價散兵坑出現並已重返上升趨勢中之際,這雖也失去了最低價買入的時機,但這卻是最有效的,因為股價重返上升趨勢使空頭陷阱已被確認,"不買地價,不賣天價",甘蔗的中間段是最甜的,看到趨勢的重新確立才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順勢操作的真諦。
實戰中的注意事項:1、股價要處於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時,最好已有10%以上的漲幅,說明了上漲趨勢已初步確立;2、股價突然間無量下挫,止跌位置相對於股價的絕對漲幅不能超過50%,最好在0.382黃金分割回吐位之內,如比例過高,向上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3、在短時間內又有能力恢復到原有的上升趨勢中,最好在1周內完成,否則時間過長,散兵坑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4、在股價回升時候,成交量應該有所放大,快速的回升往往預示著爆發力強大;5、重返上升趨勢之際,就是介入的絕佳時機。
成交量溫和放大的技術含義 (7)
成交量溫和放大的直觀特徵就是量柱頂點的連線呈現平滑的反拋物線形上升,線路無劇烈的拐點。定量的水平應該在3%至5%換手左右方為可靠、溫和放大的原因是隨著吸籌的延續,外部籌碼日益稀少,從而使股票價格逐步上升,但因為是主力有意識的吸納,所以在其刻意調控之下,股價和成交量都被限制在一個溫和變化的水平,以防止引起市場的關注。對「溫和放量」的理解要注意三點:
一是不同位置的溫和放量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意義,其中在相對低位和長期地量後出現的溫和放量才是最有技術意義的。
二是溫和放量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探性建倉行為,所以雖然也許會在之後會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但一般還是會走出回調洗盤的走勢;也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盤動作,會根據大盤運行的戰略方向確定下一步是反手做空打壓股價以在更低位置吸籌,或者在強烈的大盤做多背景下就此展開一輪拉高吸貨的攻勢。因此最好把溫和放量作為尋找「黑馬」的一個參考指標,尋低位介入。
三是溫和放量的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否則持續吸籌不容易控制股價也會引起市場注意。在不同時期參與市場的散戶群體和散戶心理也會有很大變化,所以一個實力主力介入個股的前期為了獲取籌碼,會採用多種操作手法,但溫和放量無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手法。這樣,在一個長線庄股的走勢中出現反復的溫和放量也就不足為奇了。
巧用成交量的變化尋黑馬 (8)
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投資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盡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並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於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因為,這表明籌碼正在連續不斷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時,必須結合股價的變化進行分析。因為絕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戶,他們的短線進出,同樣會導致成交量出現波動,關鍵是要把這種隨機買賣所造成的波動與主力有意吸納造成的波動區分開來。我們知道,隨機性波動不存在刻意打壓股價的問題,成交量放出時股價容易出現跳躍式上升,而主力吸籌必然要壓低買價,因此股價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連續性。依據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變化和股價漲跌之間建立某種聯系,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跳躍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實的籌碼集中情況。
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於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域,股價要突破該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並且在以下區域內累積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實力遠勝於以往,其建倉成本亦較高,如果後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積成交量並不大,即所謂「輕松過頂」,則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為,由於籌碼已有大量積累,使得拉抬較為輕松。盡管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股價不能創出新高,但無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時需要更加重視風險控制,股市整體走勢趨弱時尤其需要謹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開始建倉後,某一區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則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越靠近這一區域,因為無論是真實買入還是主力對敲,均需耗費成本,密集成交區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區,累積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則主力的籌碼積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實力也較強,此類股票一旦時機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鳴驚人,成為一匹「超級大黑馬」
怎樣研判成交量的變化 (9)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
2、突放巨量。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主力資金在吸籌的時候,成交量並不一定要有多大,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底部多盤整一段時間就行。而主力要出貨的時候,由於手中籌碼太多,總得想方設法,設置各種各樣的陷阱。因此應該全面考察該股長時間的運行軌跡,了解它所處的價位、量能水平和它的基本面之間的關系,摸清主力的活動規律及個股的後市潛力,通過綜合分析來確定我們介入或出貨的時機。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無非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大家知道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後」,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系的規則,用於指民具體的投資。但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是痛失出貨良機。那麼,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准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般說來,當主力尚未准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主力的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樣的股票稱為強庄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此時,如果能夠准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並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以下特徵,可以對強庄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准確的判斷:
首先,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盪,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貨,
G. 中國股市資本市場的發展史
(1984年 上海)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部分國有企業開始以股票形式籌資,並公開向社會發行,新中國的第一支股票飛樂音響悄然誕生。不過,跟那時蛤蟆鏡、喇叭褲一夜之間就風靡全國相比,A股的開場顯得非常落寞。
周正慶:「我們股市搞了以後有相當長的時期,曾經認為買股票並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周道炯:「當時誰不敢買股票,是黨號召買股票的,我不帶頭買,人家不買。」
但是也有少數人憑著敏銳的財富嗅覺,成為中國股市的第一批弄潮兒。1986年9月,飛樂音響經過兩年試水之後正式上市,100股股票不到一個半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黃大耀:「我就專門管錢,當時那個錢還不敢背著,抱著,背著肩膀抱著它,不敢離身,怕人家搶。」
1986年12月,國務院正式放開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的股份制試點。年底,鄧小平在接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凡爾霖時,特地把一張飛樂音響股票,當作禮物送給了他。這個舉動,無疑是給交易市場外面徘徊的人群,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
黃大耀:「一早3點鍾排隊去買,在外邊等著。」
記者:「三點鍾,天還沒亮了。」
黃大耀:「有些零點都有啊。
(1990年12月19日)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聲開市鑼響喚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國資本市場。
周正慶:「我到黃浦江畔宣布了上交所的成立,開記者招待會的時候,好多記者提出好多資本市場好多問題,朱鎔基就指我,他是專家,你有事你問他,當時我也很尷尬,因為我確實有些東西不了解。」
那一天,已經有兩年股齡的股民黃大耀,幸運地領到了上交所一號股民證。
黃大耀:「當時一開門,排十幾行,那我那一排,那個小姐手腳快,一下就給我辦,所以辦了個1號,
上交所開業之初僅有8隻上市股票,人稱「老八股」,1991年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上市股票也僅有6隻。屈指可數的十四隻股票,在火熱的投資熱情推動下,價格一路高漲。
黃大耀「一買就漲,那是火熱的時候,就跟現在牛市一樣,東北電那一年不就是大漲,我賣早了,半個小時,一下一個桑塔納就沒了。」
為了控制股價瘋長的局面,有關部門出台措施,要求必須拿身份證購買認購證才能買賣股票,這個措施引發了當時借身份證炒股的火爆局面。
周道炯:「有的人要買到農村就把身份證,你身份證給我用一下子,我給你幾毛錢,一塊錢。」
謝賢清「一個身份證買一張,而且要排隊,排三天三夜都拿不到,好多都沒買到,我都拿了60、70張身份證,只買了30多張,我還買了新高價5000塊一張的。」
此時的證券市場,交易所,證券商和過戶公司,三足鼎立,沒有相互的制約和監管,股市黑幕漸漸浮現。
深交所第一任所長王健:「證券商在那兒獨立運作,雖然在交易所報盤,他隨時自己改盤,改什麼的,改啊,改寫啊,他把那個,他親戚朋友或者他的,自己的股票,如果上午買的,下午股票掉下去了,他把下午和上午改過來,把那些老百姓的那個改高了。」
早期的中國證券市場,還沒有一部可以執行的法規,如何處罰舞弊行為,當時的監管層非常撓頭。
王健:「我只好給它停牌,我就讓你別在我這兒上班了,你立刻滾出去,結果,所有的人都來求情,包括我們市裡的,那個有些市長,然後我們人民的行長,還各行的行長都來求情,我說你求什麼情,不行,我說讓停業,就讓停業,我在這個位置上,我就這么幹了。」
面對當時的混亂局面,1991年5月,深圳市政府發布了一則聲明,卻無意間扭轉了股市的走向。
王健:「意思就是說這股市這樣做的不行的,而且市盈率太高了,風險太大了,這么連續發了幾個文章,這一下把股市就砸,一砸就是熊市好多年。」
股價一落千丈,股民齊聚市政府抗議。
王建:「有一天居然一股沒交易,這是,這別說中國證券史,世界證券史都沒有說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後,居然有一天是沒有交易的,已經到了這份上了。」
到底是出手救市還是任其自由發展,監管層形成了兩派完全不同的意見。
王健:「我會上就急了,拍了桌子,一拍桌子,突然一下就不行了,心梗發作了,市裡就決定給兩個億,給兩個億救市。」當股市起起伏伏的同時,也一直為姓資姓社的爭論所困擾,1992年,大踏步前進的中國A股失去了方向。
周道炯:「誰能談股票,股票能談嗎?都是資本主義尾巴。」
周正慶:「有一段正式規定,公務員處長以上不準買股票,買股票就是犯錯誤。」
1992年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為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中國資本市場指明了方向。
周正慶:「小平出來說話了,別爭論了,股票證券這些東西,我們社會主義能不能用?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允許看但堅決試,鄧小平同志非常英明,給我們開辟了道路,我們理直氣壯,小平同志說了要堅決試。」
中國證券市場合法地位的確立,讓隨後的滬深股市走出了一輪氣勢磅礴的牛市行情,股市漲幅超過2倍,股票供不應求。為增加供給,1992年8月,深圳市宣布發行5億股公眾股,發售500萬張抽簽表,每張抽簽表可以購1000股股票。消息發布後,數百萬之多的投資者湧向了深圳,搶購新股認購表。
謝賢清:「這就是當年我在深圳認股證我還保留到現在,當時認購一天就賣了,很多地方搶啊跑啊,內部都買不到的,我們七人排隊,拍了三天,才買到30多張。」
但是由於內部人員營私舞弊,暗中套購認購表,導致多數投資人空手而回,8月10日,憤怒的人群沖到到市政府示威,引發了震驚全國的「8·10事件」。
周道炯:「多少萬人,乖乖,確實是驚心動魄,8月份又熱,那個排隊,幾公里長,在裡面鬧,擠、打,最後那個場面不得了,汽車炸掉的也還有,公安的汽車,汽車起火的也有。」
810事件導致滬深股市深幅狂瀉,上海市場三天之內暴跌400餘點。沒有監管的股票市場爆發出驚人的破壞力,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隨後應運而生。但是監管體制的統一並未給中國股市帶來長期利好。在當時大幹快上的指導思想下,全國大搞工地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巨增,通脹率急速上升,到1993年,已達到23%。朱鎔基主政國務院金融工作後,第一件事就是宣布進行宏觀調控,1993年5月銀行利率從7.56%提到9.18%,兩個月後又提到10.98%。在此背景下,滬指飛流直下三千尺,從1558一氣跌至777點,A股進入了長達三年的漫漫熊市。
謝賢清:「完了,當時的老謝就傻眼了,就在大戶室裡面走過來走過去,走過來走過去,腦袋都蒙了,過了年第三天去,我500萬一分都沒有了,最後證券公司都倒閉了。」
打破中國證券市場三年沉寂的是1995年的327國債事件。這起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發行的三年期國庫券,該券到期兌付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貼補率。隨著對財政部是否實行保值貼補的猜測和分歧,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堅決做空,在遭遇多方抵抗後,空方大量透支交易,以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打壓價格,導致「327」合約暴跌3.8元,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事發當日晚上,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的327國債交易無效。
周道炯:「朱鎔基總理辦公室都下班了告訴我,就是國務院領導研究決定了,從明年起,國債期貨暫停。」
剛剛上任證監會主席的周道炯,人送外號救火隊長。由327事件起始,他先後查處了長虹事件、華天事件、瓊民源事件等重大違法違規案件,為當時監管並不完善的證券市場解了一次次燃眉之急。
周道炯:「我們去查的工作組在旅館的電話都被監聽了,電話都監聽了,厲害啊,要殺我的也有,還有要炸證監會的。」
資本市場上危險的虛火被漸漸平息,1996年,中國股市在持續低迷三年之後終於火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5月到12月,上證指數從年初的632點上揚至1258點,翻了整整一倍。這個流傳著形形色色財富神話的市場,帶來的不只是賺錢的喜悅,在1996年股市最火爆的時候,周道炯收到了一封來四川的求救信。
周道炯:「親愛的周爺爺,我父親母親都是工人,父親下崗了,我爸爸炒股,炒股,股票跌了賠得一塌糊塗,懇求,周爺爺你趕緊下個命令,把某某某股票給我提起來,然後就救救我。」
重拾信心的股市猶如一隻脫韁之牛,在非理性投資的驅動下奪路狂奔。為了絆住瘋狂的牛蹄,從10月起,最高管理層連發了後來被稱做「十二道金牌」的十二條限令。
周道炯:「一個就是實行漲停板制度,過去沒這個意識,你漲到20%,、30%、50%你也照樣賣,從那時候起,從12月開始起,漲停板,就是漲了10%就停了。」
從A股誕生的那一天起,它似乎一直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閉市場,A股既沒有實力去影響國際市場,而國際資本市場的起起落落對A股的影響也微乎其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恆生指數從1997年8月的高點16820點,最低跌到了1998年8月的6544點,跌幅為61%;而同期上證指數從1191點開始橫盤整理,到最低點1143點,跌幅僅為4%。
周正慶:「說中國的股票影響,實際上我們的股市它跟外國的股市沒有必然的聯系,第一他不來我們這兒股票這是我們不準的,你未經我批准,你買了股票賺錢也走不了,我有外匯管制,而且我們現在實踐證明,對外開放股市的對外開放要十分慎重我們不具備條件,這是我們從亞洲金融危機時候就得出教訓。」
當時,向美國對沖基金開放股市的泰國,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無一例外深陷金融風暴的中心,那次危機,打消了了中國對外打開資本市場的念頭。
「WTO談判,我是證券組組長,美國人上來就叫做全部開放,我可以隨便到你境內買股票,否則你不準進入WTO,當時我就抓住一條,亞洲金融危機剛剛過去,凡是開放的你們進去以後把人給搞得亂七八糟,我現在的條件還不如泰國和韓國呢?我怎麼能開放,這一句就把他問住了,開始氣勢洶洶,沒告訴你最後還有個笑話呢?把他原稿改了以後,他英文稿他不改就讓我們簽字,結果我們簽字人很機敏看出來了,說你這怎麼沒改,又改回來了。」
1998年,周正慶到證監會走馬上任之時,正值中國股票交易市場混亂的時期,當時按照國務院規定,任何地方建設股票交易所必須經國務院批准,可是當時除了上海和深圳,還有18個省市未經批准私自建設了股票交易所,涉及上市公司540家,市值達到300億元。
周正慶:「就跟咱們農貿市場一樣,擺攤,你這一攤他這一攤你要買股票,到我這買,給你現金我給你股票,就這么交易。」
謝賢清:「這里邊最熱鬧,前面買了,中間來賣就能賺錢,在那頭買了拿到這里來賣也能賺錢,所以當時的錢,攤里邊就擺起人民幣,一個小桌裡面就擺了很多,所以說相當熱鬧。」
對於股票市場的混亂局面,這位資本市場的老兵上任之初便發起整頓風暴,關閉了18個非法股票交易所,整頓了88家違規挪用客戶保證金的證券公司。
周正慶:「證券公司88間,審計署一審計全部都挪用保障金沒有一個不違規的,鎔基當時就發火了,你們證券公司沒有一個好東西,要把他們都撤銷。」
在結束對證券市場長達半年之久的深入調查後,一系列規范市場的做法被上報到了國務院,時任國條院總理的朱鎔基親手批閱了規范股市的「六條主要政策」。
周正慶:「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路透社知道了,本來這個東西是不能權威發表的,只能作為內部掌握的,通過路透社把這東西全文發表,這個廣大投資者一看這6條政策,看到了國務院這個決心,是這么支持股市,看到了證監會的決定,所以大家這個,原來失去的信心迅速地恢復。」
來自高層的聲音喚醒了投資者塵封已久的信心。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上證綜指從1100點之下開始,最高見到1700點之上,漲幅超過50%,由此引發了著名的「519行情」。
周道炯:「老百姓看股票能賺錢,把牛、牲口都賣了,炒股票去了。」
周正慶:「被套住的投資者基本上都解套了,當時這個上海市長給我打電話,說周正慶同志,你這個市場好轉以後我的飯館全部滿了。」
不過,股市的火爆,引發了經濟界諸多擔心,反對證監會干預股市的諫言信被直接送到了朱鎔基手中。
周正慶:「說中國的股市上升的不正常,出現了井噴行情,而且認為國務院批准證監會這6項政策是政府支持主管部門干預市場,認為這種干預是不好的,後果也是不好的。」
周正慶認為,當時的GDP以9%的速度增長,但是股市卻出現了持續低迷,股市背離經濟的主要原因,是不確定的政策性因素,而這依靠市場本身難以調節,必須進行政府幹預。
周正慶:「原來我一直認為,歐洲這些國家大概是市場自由化程度比較高,他們肯定對股市不會干預不會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德國就說了我每兩年要制訂一個推動股市發展的政策,我有十條計劃,十個方面的政策推動股市,瑞士更厲害31條措施推動股市的發展,在發展資本市場要給予支持啊是一樣的比我們還細。」
建議對市場進行政策引導的調研報告,同樣被直接送給了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
周正慶:「鎔基覺得證監會這報告寫得不錯很有說服力,就批示送《人民日報》發表。」
這是中國股市第一次關於政策市的高層討論,最終,反對者的聲音被股市火熱的行情所淹沒,等待股民的是持續了整整兩年的大牛市。2001年,一場關於主場推倒論的大討論改變了股市進程。當時有經濟學家提出,A股,H股,B股,同股不同價,其中A股價格最貴,導致中國股市的市盈率一直運行在高位區間,股市急需參考美國標准推倒重來。在這種推到論的影響下,2001年7月份,股市重新掉頭向下,陷入了四年之久的持續低迷。
周正慶:「這四年的低迷是怎麼來的呢?從2000年底到2001年初就這種主場推倒論出來以後,2001年6月,中央出台了國有股減持的意見,這個文件一出台它是個導火索,大夥一瞧,一說股場,這股市還不如賭場,中央呢,國有股又要都有減持把這錢拿走。」
後來因寫作股市歌曲《死了都不賣》而出名的龔凱傑恰恰是在這次大跌之前邁進的股市。
龔凱傑:「買了一個西寧特鋼,然後它已經橫盤了半年,沒想到我一下子沖進去的時候,它一下子給我跳了30個跌停板,虧了我50%,然後就出現了這個靈感,回家以後就把它寫出來,找一個最好的,實在的,放心的人來幫我解套。」這一年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證券異常艱難卻又避之不去的曲折道路。
周道炯:「股改我覺得是中國特色,有股權,什麼流通股不流通股,這是在當時那個條件之下這是不可避免的。」
股改不僅是中國股市市場化的開始,也讓中國股市走向了國際化。從2007年開始,國際熱錢開始成規模地湧入A股市場。或借道地下錢庄,或隱藏於虛假貿易中,國際熱錢漸漸成了投機A股的一隻重要力量。
「一瞧有錢可賺,你的股票便宜或者你的短期債券便宜他就大批的買,一到你經濟發生點變化,他看到情況不妙語你這個債券的價格或者股票價格有點波動,他拋完就跑,這當時已經清清楚楚看到。」
由於國際熱錢直接和國際資本市場相通,所以從這一年起許多A股投資者開始明顯感受到紐約、倫敦、香港等地股市對於中國股市的影響,不少國內的投資者開始習慣在深夜或者第二天清晨打聽紐約股市和歐洲股市的收盤情況,他們也習慣了在國際資本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時A股所出現的震盪。國際熱錢對A股的看好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股改讓中國股市在陣痛之後涅磐重生,加上此前所出台的種種利好刺激,中國股民終於迎來了07年的火爆牛年。
龔凱傑:「07年春節上來以後一直在漲,漲到不管是誰,閉著眼睛就能賺錢。」
周正慶:「國九條是全面的總結了我們前一段的資本市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這九條非常好,包括要進行股權分制的改革,包括政策要支持,包括各有關部門要配合,包括你任何部門出台重要政策,要看,要考慮到資本市場的股票市場的敏感性、復雜性和特殊性。」
2007年被稱作全民投資意識覺醒的一年,兩市的開戶數突破1個億,滬深股票市場的總市值一度突破8萬億元大關,成為全球第一大股市。這一年,老百姓手頭的資金大量變成了資本,這一年,龔凱傑炒股歌曲《死了都不賣》紅極一時。
許多人正是在死了都不賣的期待中,看著滬綜指從2700點飆到了6124點,股市上甚至出現了價格漲了數十倍的股票。然而急漲之後往往伴隨急跌,2007年10月份,滬指從最高處的6124點,飛流直下一路跌回了1664點,成為當時全球下跌幅度最大的股票市場。無數投資者的資產,在這過山車般的行情中灰飛煙滅。
2009年,在全球仍未擺脫經濟危機困擾的時候,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再加上中國政府所出台的規模龐大的刺激計劃以及央行釋放出的充裕的貨幣,A股一度從1664點回到3651點的高位,漲幅居全球資本市場之首。2009年,深陷危機的世界各國都在關注著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引擎中國的刺激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在關注著中國經濟的復甦情況,A股像人民幣一樣,成為一個影響全球經濟越來越重要的坐標。
周正慶:「現在我們的國際地位,不是我們股市的國際地位是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地位,誰能率先走出危機,誰能帶領現在的世界能走出金融危機——中國。」
十九年間,中國的上市公司從1990年的13家發展到1638家;增長了120倍,股票投資者開戶數約1.35億戶,是1992年的63倍。股市市值從1990年的103億元發展到現在的18.7萬億元,擴張了1800倍;中國股市從無到有,逐漸彰顯它強大的力量。但是前路漫漫,股市的未來依然避不開成長的煩惱。
周正慶:「為什麼美國金融危機這么嚴重?這么些年它的股市漲落不像我們經常出現大起大落他比較穩定,我們現在很值得回過頭來研究研究,半夜雞叫,怎麼回事,就是他決定政策往往是比較倉促的,不是把股市進行了有計劃的,充分的調研的基礎上,要有點有水平的調研,咱們現在沒有,第二要改進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要建立健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有機結合協調和發展的機制。」
盡管A股還有很多急需完善的方面,但一個成立還不到20年的股市,一度成為全球市值之冠,這不能不說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奇跡。但還有一個中國符號,它創造奇跡只花了十幾年,它的歷史比A股還短,它就是中國的互聯網。目前中國互聯網的規模已穩居全球第一,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就為您介紹這個影響世界的中國符號「.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