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牛哥看股票趨勢
擴展閱讀
股票交易記帳軟體 2024-09-19 10:33:17
公安人臉識別股票代碼 2024-09-19 09:59:51

牛哥看股票趨勢

發布時間: 2024-09-08 20:44:09

❶ 綠電龍頭股票有哪幾個

朋友們,最近啊,市場又多了一個概念,叫綠色電力,那我們如何來看這個新的概念呢?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什麼是綠電啊,目前光伏發電和風電都在綠電的定義范圍內,那未來呢,綠電的范疇也將逐步的擴大,符合條件的水電啊,也將被納入其中。


理解完綠電,那麼我們來看一看綠電交易又是什麼啊?它指的是呢,以綠電產品為標的物的電力中長期交易,用來滿足用戶的綠電需求,並提供相應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其實呢,就是買家願意為綠電的環境價值買單,而賣家呢,要去尋求更直接的消納通道和更有優勢的售電價格


那麼,有朋友可能就想問啊,那會有哪些人去使用這個呢?那麼目前來看,綠電的用戶主要有這么幾種。


第一種呢,就是出口企業。


第二種就是承諾的未來會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公司。


那麼第三類呢,就是國內自願承諾買綠電的公司。


那我們如何來看這個裡面的機會?想必是朋友們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啊,我們可以去看看可再生能源的運營商,因為,這個邏輯是非常清晰的,首先我們看價格,綠電的價格比市場化的電價,每千瓦時,要高那麼一些,那麼,按照試點方案裡面說的這個錢呢,都歸發電企業所有呀。


那我們再去看看規模,研報裡面預計到2022年啊,也就是明年,至少得有200到300億千瓦時,而且如果未來歐盟那邊開征碳邊境調節稅的話,估計像鋼鐵,鋁,這種高能耗的公司啊,也要去買綠電了,那到時候,這個綠電交易的規模可得上千億千瓦時了,你們看,有價又有量,可再生能源運營商的業績自然不就有了嗎?


那我們反過來看啊,這些企業的業績向好了,對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意願,不就增強了嗎?那對於整個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的推動力度就更快了,我們的機會也就來了。


本篇文章牛哥就跟大家盤點一下,八大綠色電力龍頭企業。

❷ 福牛哥明天有什麼推薦的股票能告訴我嗎明天割掉002004,換你推薦的股票,謝謝了!萬分感謝!

逢低關注鐵漢生態,近期有異動

❸ 代銷理財與自營理財有何區別

相信大家對「銀行理財」這個詞並不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有投資理財觀念。由於很多投資者既不懂投資又厭惡風險,因此更喜歡購買銀行理財。因為在很多老百姓的眼裡,銀行是由國家背書的金字招牌,所以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肯定也是安全的。那麼銀行理財真的沒風險嗎?其實銀行理財產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安全。

首先,銀行理財不等同於銀行存款,因此還是有投資虧損的風險。即使是銀行存款,現在也不是零風險。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約定,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保險機構對存款人的最高賠付額是50萬。簡單來說,如果你在銀行存款低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可以全賠;如果你的存款高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的話,你有可能只能拿回來50萬;

其次,銀行的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方式,兩者區別很大。先來說說自營,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自己經營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資金募集池,然後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業務將資金投向股票、債券、信託等等。比如前些年市場上風風火火的股票結構化產品,很多優先資金都能看到銀行的身影。另外銀行還會用理財資金購買公募債和ABS的優先順序,整體收益大概在5-7%之間。由於是銀行的自營業務,這類理財產品銀行大多都會兜底,因此自營類理財產品相對風險小一點,但是收益也低。

另一種就是代銷產品,銀行作為持牌金融機構,基本都有代銷基金的資質。由於銀行的客群龐大,因此銀行幫其它機構代銷產品的話,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成。對於某些分行來說,代銷產品的利潤要遠高於自營理財產品,銀行有時候為了利潤,合規風控都得靠邊站。

道理很簡單,代銷合同一般都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審過,風險都轉嫁給了客戶。只要客戶簽字購買了,將來遇到問題銀行兩手一攤,常規途徑投資者還真沒啥太好的辦法。對於銀行來說風險可控,所以總行有時候對於這種業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代銷產品的時候就要擦亮眼睛了。

最後再來說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先說結論: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肯定跑不贏通脹,即使私行的產品也不會超過年化8%。原因只有四個字,降低預期。首先每家銀行都有攬儲指標,如果理財產品收益過高會影響儲蓄率;其次銀行的客群一般比較穩定,這時候就不需要靠高收益吸引投資者,而是通過平穩收益來穩定客戶。牛哥之前跟很多家私行部打過交道,銀行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把高收益這條路給堵死了。比如當時牛哥公司讓銀行代銷的某私募基金A。分配方式如下:(假設實際年化收益率=X)


  • 當X≦5%時,銀行不提取超額業績提成;

  • 當5%

  • 當7%

  • 當10%

  • 單看分配方式是不是有點暈?牛哥直接上數字:

  • 當產品收益是10%的話,投資者能拿到7.6%;

  • 當產品收益達到15%時,投資者收益是7.8%;

  • 當產品收益達到20%時,投資者收益是8.6%;

  • 即使產品收益翻倍的話,投資者收益也只有16.6%。

  • 一般銀行投資的量化私募產品,都是以穩健為主,年化收益水平大概在8%-15%之間,換言之,投資者的收益基本就維持5-8%之間,基本上比普通的理財產品高出2%-3%左右。所以說想要跟銀行計算精明的話,投資者明顯不是對手。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坑,但是對於C2以下的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仍然是除貨幣基金以外的主要投資理財工具。那麼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1、首先關注銀行理財是自營還是代銷。自營相對好點,如果是代銷的話,需要看資產管理人是誰。一般來說,選擇比較知名老牌的大機構,相對遇坑的概率會小一些;

    2、需要了解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投向哪裡?這一點比產品的風險等級更重要,因為產品的風險測評一般是由銀行內部評定,可參考性不高。但是了解了底層資產實際投向哪裡,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風險點,然後再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是否繼續購買。

    3、關注產品的封閉期限和清算周期,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一般來說封閉期越長收益越高,具體對標產品可以參考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做判斷。關於清算周期,

    4、注意產品的費率情況和收益分配。一般來說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託管費,有些還有銷售服務費,除此之外如果有其它費用的話需要問清楚。不然實際到手的收益會縮水很多。

    本文由@金曉牛原創,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財經知識!

❹ 請問一個股票如何判斷是其頂到來了!

你好,一隻股票到頂,顯著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速上漲,甚至上升趨勢陡然變垂直。
一個上升趨勢的個股,通常會引來市場的關注,而一隻持續「上版」的個股,市場總是有更多的賭其繼續加速的資金介入,而加速上漲,甚至一字漲停開盤,依舊會有大量資金願意排隊在漲停板等待買入博取次日繼續漲停。而在連續漲停之後加速或者持續一字板,通常就會迎來監管關注和大股東減持。也就是越加速上漲其龍頭越來越多,大家的心態都開始由趨勢看漲變為極度不穩定,大家都有隨時「逃跑」的心裡准備。一旦出現「核按鈕」就會迅速變成全面空頭。
第二,成交換手持續放大。
一個成交換手水平持續放大,通常都會有一個過程,從「倍量」增長到「持續天量」,再到「量能再也無法放大」。
到了最後階段「量能再也無法放大」階段,通常籌碼從「增量博弈」轉變為「存量博弈」,那麼,空頭開始不穩定,減持和監管因素就容易成為壓倒一切的最後稻草。或者公司的公告,比如業績預虧預減或者減持計劃出台,當市場被利空突然打擊時,由於早已進入「存量博弈」,也就是缺乏增量時,所有人都高度警惕,那麼利空出來大家就開始搶跑。
第三,成交可以持續放大,甚至放大到極端不合理的水平,比如日換手在45%以上甚至更高,但是,股價始終無法繼續上漲或者無法創新高。往往這種現象背後更多的是「主力對倒」製造出來的成交量,也有大量「存量」博弈的資金參與,但是,參與的目標已經從「賺大錢」轉為「盤中t」或者「隔日t」,甚至賺1-2%的目標,本身就已經失去了參與的價值。
第四,長期持有的機構席位開始持續和集中大幅拋售。
因為機構持有可以鎖定很多籌碼,當機構連續在龍虎板中出現,且連續數日集中出現拋售時,籌碼原本平衡就會被打破,而游資一旦看到機構席位大量出現拋售,就要考慮未來籌碼格局改變,以及增量改變,考慮自己是否成為機構的「對手盤」。
當然,具體的個股走勢和形態,有很多種結構,也有很多因素和變數,這些只是通常的情況。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