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手起家的名人故事3篇
創業,有時候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容易。白手起家,更是難上加難。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在其他方面佔有較大的優勢。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白手起家的名人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白手起家的名人故事篇一
王寶強出生於河北省南和縣大會塔村,6歲時開始練習武術,8歲—14歲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之後來到北京闖天下,在各個劇組當武行做群眾演 員。命運似乎很眷顧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孩子,16歲時,王寶強被導演李揚挑中,主演獨立電影《盲井》,這部電影讓他一夜之間從武行變成金馬獎最佳新人。
王寶強憑《盲井》獲得了法國第五屆杜威爾電影節“最佳男主演獎”、第四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新人獎”以及第二屆曼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在“傻根”、“阿炳”、“許三多”之後,王寶強的成名經歷讓很多嚮往演藝圈的年輕人羨慕不已。但王寶強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世界上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呢?我8歲就開始准備當演員了。”
為了成名,14歲那年,王寶強決定北漂:“我發現少林寺是個習武修行的地方,能成名的可能性很小。”於是,他揣著500元去了北京,下了火車便問北影 廠怎麼走。“到了那裡一看,好多人啊!”那時,他個子小,只能在邊上看劇組拍戲。為吸引劇組注意,他常常不蹲在馬路邊,而是選擇坐在樹上。MSN理財綜合
王寶強在北京住在農村的大院,每月120元的屋子住10多個人。做一天群眾演員15-20元,不過給7元他也肯做:“幾乎存不下錢,有時候為了見導演,我會步行10公里。”
但是,王寶強始終沒有放棄成名的念頭,他一直堅信自己能成為明星。終於,他能夠正式露臉了,那部電影的名字叫《大腕》。他演了一個只有幾句台詞的小角色。
從跑龍套到男一號,王寶強花費了將近10年的時間。在北京闖盪初期,為了填飽肚子,他靠著腿腳功夫混進了劇組,幹些特技替身、群眾演員的零活。
白手起家的名人故事篇二
一、巴菲特6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第一次賺錢是倒賣可樂,據巴菲特的母親回憶,當她的兒子第一次對自由企業產生興趣時,還只是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價錢在爺爺的雜貨店購買一箱可樂,然後以每瓶5美分的價錢在附近兜售。因為那時每瓶百事可樂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樂卻只有6盎司,但是,兩種可樂的售價是相同的。大多數孩子都心滿意足地喝著汽水,但他們從來不去多想什麼,只有巴菲特撿起汽水機旁被人們丟棄的瓶蓋,把它們分門別類並數一下各種瓶蓋的個數,看看哪種牌子的汽水賣得快。
二、巴菲特10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當巴菲特還在露絲黑爾學校讀書的時候,就發表了一個名為"馬童選集"的報告,告訴人們在賽馬中如何設置障礙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這本小冊子的印刷工作,然後以每本25美分的價格出售。他和一個朋友運用數學原理開發出一套賽馬中挑選誰是贏家的系統。但是,由於沒有營業執照,他們的企業被有關當局關閉。10歲的巴菲特就開始閱讀有關股票市場方面的書籍。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股票市場的痴迷有增無減,他開始繪制股票市場價格的升降的圖表。10歲那年,他開始在他父親的經紀人業務辦公室里做些像張貼有價證券的價格,及填寫有關股票及債券的文件等工作。
三、巴菲特11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1942年4月,11歲的巴菲特開始小規模地購買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三股受歡迎的城市服務股票,當時,這就是他的資本凈值。小巴菲特還說服他的姐姐多麗絲和他一起投資。他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拋出了他的股票,扣除傭金後,他賺了5美元。巴菲特一直關注著股票市場的變化,計算維持有利的平均價格而買進或賣出股票以維持高於平均的價格,並且,他已經意識到,他對股票市場的估計要比其他人敏銳、精明的多。1943年1月,他們全家搬到了維吉尼亞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不過對巴菲特來說,他一種好像是被連根拔起的感覺,心情非常郁悶。所以第二個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奧馬哈,和爺爺、姑姑一起生活。 跟很多小孩離家出走不一樣的是,他的離家出走是和商業有關。他跑到了賓夕法尼亞州的赫爾希,打算靠在高爾夫球場為球手找球、拾球賺點錢。同時,他還有個主意,那就是幫忙巡視好時巧克力工廠,並免費獲取一塊巧克力。
四、巴菲特15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15歲時候的巴菲特進入愛麗斯•迪爾中學讀書,他每天要走5條線路遞送500份報紙,主要是投送給公寓大樓內的住戶。有幾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親不得不代替他去送報紙。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時間從顧客那裡收費,他發明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出售雜志訂閱的方案。他從被丟棄的雜志中撕下帶有產品有效期的不幹膠貼紙,把它們歸類,然後在適當的時間請顧客從中選擇要續訂的刊物。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羅爾說,少年時巴菲特就能把《賺1000美元的1000種方法》這本書背下來。他想像自己能從一台機器開始,使他的贏利漸增到幾千美元以上。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納德?丹利,花了25美元買零件組裝了一台彈球機後,開始了他們的彈球生意,他們把彈球機安裝在繁華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發店裡。開業一天後,這兩個年輕的企業家發現盛滿了五分鎳幣的盤子里有一張4美元的紙鈔。 1945年,當巴菲特還在高中讀書時,他就從父親手裡買下了一家農場,這是一個未曾耕種過的農場,佔地面積為40英畝,售價是1200美元。然後,把農場租給了土地租用人。
五、巴菲特17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1947年,17歲的巴菲特高中畢業。在他對股票市場研究還處在"繪制股市行情圖"的階段時,就已經積聚了一筆大約6000美元的財富,這個年輕人賺的錢比他的老師的薪水還多。他的父母負擔起了他上大學的費用,盡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這些。
六、巴菲特19歲時候的經歷
1950年夏天,19歲的巴菲特從內布拉斯加大學畢業,然後向哈佛商學院提出申請。他乘火車前往芝加哥,在那兒一個男士接見了他。巴菲特說,當時哈佛代表對他的印象是"19歲,由於身材消瘦,看起來像只有16歲的樣子,相當於一個12歲少年的體重。" 當兩個人的會面結束後,他進入哈佛大學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了。被哈佛大學拒之門外給他帶來了很大的痛苦,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對他來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很快就意識到,教授商業課的權威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巴菲特向哥倫比亞商學院提出申請,並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學的通知。他於1951年6月畢業於該校。
七、26歲的巴菲特就已經立志成為百萬富翁
1956年,年少氣盛的巴菲特決心一試身手。一次,他在一個朋友家裡突然語驚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不久,一幫親朋湊了10.5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創業之初巴菲特非常謹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已擁有了五家合夥人公司。當了老闆的巴菲特竟然躲在家中埋頭在資料堆里,每天只做一項工作,就是尋找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廉價小股票,然後將其買進,等待價格攀生。這些股票果然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巴菲特兌現了他的"百萬富翁"狂言。成為億萬富翁後的巴菲特不愛拋頭露面,不喜歡張揚,生活保持低調。他把他的生活准則描述為:"簡單、傳統和節儉。"
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帶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巴菲特勵志創業故事啟示】沃倫·巴菲特創造了財富神話!很多人認為:因為沒有資金,所以不能創業。持這種觀點的人,只看到問題(沒有創業資金),卻看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看到困難, 卻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只知道哀嘆,卻不去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人永 遠也富不起來。在巴菲特面前,沒有解 決不了的問題;巴菲特沒有時間怨恨,沒有時間等待,只有急不可待的 行動。這才是白手起家的世界首富的本色!
白手起家的名人故事篇三
現如今90後創業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而真正能夠成功的卻不多,下面我介紹的這位在大學時期就白手起家賺到第一桶金的小男生,他的經歷或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創業從來就少不了艱辛和學習。
打工掙來第一桶金
一年掙了3萬元,這對大一學生而言絕不是小數目,但從巫溪走出來的譚雲就做到了!上周五,這個大男孩在自己的餐館里講起了如何賺到第一桶金的故事。
“大一進校是貸款交的學費,每個月只有300元生活費。”2008年,譚雲加入學院外聯部,聯繫到在石橋鋪一家商場做電腦銷售,每台電腦有100到 200元的提成。譚雲說,每周末,自己早上7點就要出發往石橋鋪走,到了商場不僅賣電腦,還留心學會了電腦組裝和維修。隨後,譚雲在學校組建了電腦團購服務隊,一個學期賺到了10000元。
到了大一下半期,譚雲又到商場兼職銷售彩電,再加上做家教、幫計算機學校招生的收入,一年內他攢足3萬元,賺到了第一桶金。
創意來自打工經歷
大二開始,譚雲開了一家餐館,不過卻比其他餐館特別一些。“可以點兩個菜坐下來慢慢吃,也可以親自去廚房過一把做菜癮,廚師還可以給你指導。”譚雲說,這個創意來自一次打工經歷,當時自己到一家酒店的廚房做了2個月小工,熟悉了廚房操作流程,還學會了不少家常菜做法。開餐館時,就萌生了這個想法,讓同學自主學做菜。
李姝就是這里的常客。李姝笑著說,自己以前很少做家務,結果在這里炒過幾次菜後,加上有廚師的指點,廚藝大大提升。寒假回家還給父母露了一手,做了一桌子的菜,心裡別提有多得意了。
除了炒菜外,譚雲餐館更多還是送餐上門,給同學老師提供方便。
學到管理經驗技巧
“其實,打工只看自己收入,當老闆就要靠管理的功夫。”譚雲說,餐館每一個訂餐都有一個三聯單據,送餐的人要把單據和飯菜一起送到寢室里,晚上算賬就很清楚,也方便我們查詢和管理。而且,同學只要收集10張單據,就可以免費得到一瓶飲料,收集到20張可以免費得到一個盒飯。這樣一來,同學也願意收集。
現在,譚雲每天早上6點起床去市場買菜,8點上課,中午到餐館送餐,下午繼續上課,下課繼續送餐。譚雲說創業很辛苦,但餐館生意很紅火,讓自己很安慰。他笑著說,在創業中也學到了許多管理經驗,不僅要有管理技巧,還要協調好員工之間的關系。
⑵ 炒股是件難事,看各種名人的炒股破產事跡
先說說2位其它領域大人物的炒股經歷
第一位 ,我們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 就是物理書上發現牛頓三大定律那個。
1720年,牛頓任英國皇家鑄幣廠廠長,他開始買入南海公司的股票,在資金翻了一倍時,他就急忙賣出。在他賣出後,南海公司的股票還在不停地上漲,不久股價就又翻了一番。
這時,按捺不住的牛頓開始加大資金,跑步進場,在他買入不到一個月,南海公司的股價就像山崩一樣,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從800英鎊暴跌到了200英鎊。幾個月後,南海公司的股票成了一張廢紙,無人問津。
最終牛頓虧損了2萬英鎊,相當於他當鑄幣廠廠長十年的薪水
虧損後他說:「我能預測天體的運行,卻預測不了人類的瘋狂。」
我也是醉了。
第二位,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當過英國的財政大臣。
在1937年年末,丘吉爾被美國股市復甦所蒙騙,將自己的所有積蓄都投入美國股市。
到了1938年3月,隨著紐約股市暴跌,丘吉爾不但賠了個精光,還欠了證券公司18000英鎊,在當時,這是一筆天文數字。
弄得丘吉爾想辭職,又想賣房賣地的地步。
好了,說了其它領域的2位大人物的炒股經歷。
現在說說金融領域的3位大師。
第一位,股神巴菲特的老師,也是價值投資的開創人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在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在1931年抄底,結果破產。
1930年損失了20%以後,格雷厄姆以為股票市場沒事了,急於翻本的他又貸款抄底股市。
然後的事情,用格雷厄姆的話就是「所謂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機的唯一特點是一個噩耗接著一個噩耗,糟的越來越糟」。
1932年,聯合賬戶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實質上已經破產了。
第二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
他預見了1929年的股市泡沫破滅,但他還是買入自認為是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一貧如洗。
第三位,投機天才利弗莫爾
利弗莫爾說,離開威廉森的公司之後,股市最佳的賺錢時光一去不復返,這讓我難以釋懷。
從1911年到1914年整整四年的時間,股市持續橫盤,人們無錢可賺。那幾年我一直虧,不是我不會做股票了,問題是,在這不幸的四年裡,根本沒有賺錢的機會。我卻還在不停地交易,總想賺一筆本錢,結果只是讓自已的債台越築越高。
這是利弗莫爾人生中的第二次破產。
總結上面,@Mini小巢評:
一、新手,對股票交易認識不深。
二、在震盪的市場中頻繁操作
三、死於抄底。
⑶ 黃曉明否認操控股票,盤點:明星投資都有哪些套路
最近,黃教主估計是很不開心,本來拍戲拍的好好的無緣無故被捲入了一場巨大的股票操作大案,不僅涉及十幾億資金的操作,甚至連最近出事的長生生物事件也受到了較大的波及,大家在關注黃教主的時候,也在問明星投資到底都有哪些套路呢?
四是自己成立投資公司。明星自己也經常選擇成立投資公司,來投資一些影視業的經紀企業,甚至其他非影視業和文娛類的產業。
明星作為最有錢的人之一,投資也是其必修課之一。
⑷ 從3萬到40億,股市一哥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中國股市三十年來,「一賺二平七虧損」的現狀是廣為人知的,真正賺錢的可能連10%都不到(不包括內幕黑手炒的),這么多年出過幾個「一哥」?他們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想通過炒股發家致富,可能性就如同買彩票。
⑸ 股神徐翔,靠什麼從3萬賺到250億
徐翔澤熙真正開始全國揚名的時候是2014年的,對於澤熙系基金多數人只能望洋興嘆,它太過神秘,每一支基金的發售都倍秒搶,沒有關系沒有門路想認購一份「澤熙系」基金難如登天,究其原因還是徐翔的收益率做得實在太漂亮了,遠超市場同類基金。對於這位年僅15歲就懷揣3萬元殺入股市,通過24年資產積累過250億的投資大佬,他傳奇投資經歷被大眾頂禮膜拜,本文我就通過澤熙跟徐翔近距離接觸過的人員介紹一窺徐翔制勝投資之道。
1.專注力
唯有專注,才可以讓人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應對市場的風雲變幻。專注於市場雖然很枯燥也很容易疲勞,但是要保障每一筆交易不失控,要想獲勝,專注是必不可少的代價。具了解徐翔的人介紹,徐翔對投資非常專注,專注到一般人都無法理解。他每天研究市場的時間超過12個小時,交易時間進入交易室之後,交易時間段絕對不離開盤面的,每天晚上復盤和研究股票,幾乎沒有 娛樂 和其它愛好,而且他的這種習慣保持了20多年,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徐翔在24年投資生涯中資本增長83萬倍的最重要原因吧!
唯有苦行僧式的簡單生活和無與倫比的專注,才能收獲超乎想像的回報,這是他制勝投資之道的核心。市場是一個勝者為王的世界,時刻都面對無法預測的危機,沒有絕對的專注力,隨時可能讓自己失去對倉位的控制,成為別的獵人眼中的獵物。
金鷹解讀:在生活中很多股民朋友有自己的工作,很難花這么多時間去鑽研股市,很多人聽消息買賣股票,憑感覺買賣股票,沒能深入研究股票的漲跌邏輯,被套了沒耐心持有就割肉止損,回本後怕跌就止盈,虧大賺少,所以很難盈利。
2.長遠投資
資,也不是持有一支股票多麼長久,而是自己制定投資生涯的周期。把投資當做一生興趣或終身堅守的事業,你的投資思維才會更持久,對待市場的研究才會保持持續和敏感,你的心態才能更加穩健理性,這樣才能避免追逐短期利益而去冒險忽視風險。
很多人眼中的長期投資是在單一標的上投入的時間周期,但是澤熙操盤上素來以兇猛彪悍的短線交易為主,市場甚至以「敢死隊」之名對澤熙進行形容。那麼澤熙為何會被理解為長線投資者呢?
其中很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徐翔20多年在證券市場中搏殺,在實戰中形成的快准狠的投資體系,並且在多年的交易操盤過程中持續堅持,這種對交易的理解和對交易體系的堅持,才是長期投資者的根本特徵,而不是狹隘的用時間周期來判斷長期投資和短線交易。
金鷹解讀:投資沒有定式,條條大道通羅馬,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體系和對交易體系的堅持,才是在市場中長期存活的基礎。而很多大眾交易者,在這些正規化體系化交易者面前,只能淪為被洗劫的對象而不自知,我見過太多從認購就開始做股票的朋友,30多年來,卻沒有在市場中摸索出自己的投資法門,可嘆!
3.勤奮
很多人只看到澤熙和徐翔的成功,卻忽視徐翔20多年的股市成長經歷,同樣忽視了澤熙人在面對市場操作上付出的勞動。
在澤熙,收益分為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這兩者是一起的,澤熙的業績最受人關注的兩大特點:第一是要漲的快,長期遠遠戰勝指數上漲,第二要回撤小,即使市場大幅下跌,業績也總能保持平穩。過去那麼多年,澤熙凈值回撤超過10%的次數也就不超過5次。
那麼這么銳不可當的財富穩定增長,其中的奧秘就是澤熙的考核制度,主要是:推的股票要能漲,最好馬上就漲;漲幅要超過滬深300指數;買入後回撤不能超過10%,否則馬上止損,不容許補倉。這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格」的考核辦法。所以澤熙的研究員非常辛苦,大部分時間都在各地調研,調研的深度和密度遠遠超出同行業平均水平。加上徐翔自己以身作則,苦行僧式的對市場進行研究,時刻保持對市場獨一無二的敏感性,最終成就了奇跡般辦的業績。
金鷹解讀: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不要去抱怨你時運不濟,也不要想著投機取巧,腳踏實地持續性的勤奮付出才是成功之道。
4.持續學習
徐翔有句話,市場裡面只有不斷進化,才能不被淘汰,可想而知徐翔對於持續學習交易技能的重視,他高中畢竟就開始參與投資市場,並非股票科班出身,但是他能在20多年的股市生涯中,順利從一個散戶投資者完成到機構投資者的華麗轉變,可見20多年來,徐翔不僅僅是操作股票那麼簡單,對於股市操作技能,莊家運作心理,宏觀市場分析邏輯等是有全面系統的學習的。
金鷹解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無論身居何為,無論年齡老幼,對於知識的學習是不能停止的,對於持續學習的重視不僅僅是徐翔成功的基礎,也是大千世界很多名人成就卓越事業必備的習慣。
5.研究市場心理
市場中,很多人過分迷戀技術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K線陰線陽線只是某個時間階段市場博弈的一種呈現,不論是實體 上下影線和小陰小陽十字星,都只能代表博弈雙方當時的買賣預期,而要對市場長周期大趨勢進行提前了解,必須要對市場心理進行研究,市場參與者就是市場研究的對象,包括散戶心理 機構心理政府心理,所以對於市場心理面的研究遠比技術面要復雜,但是卻能提前洞悉市場的機會。
徐翔經常說股價有時候與基本面無關,市場是多維度的,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只是一個維度。正如巴菲特所說,一個精明的投資人,既可以用扎實的基本面研究賺錢,也可以用精準的心理學賺錢。
重慶啤酒一役,堪稱澤熙的經典案例,在重慶啤酒乙肝疫苗徹底失敗,股價崩盤的時候,澤熙卻成功抄底,獲得巨額利潤,其中一波三折,無不是徐翔對於市場心理面的分析起的作用,徐翔後來說到「重慶啤酒不是股票,是彩票。第一次刮出 謝謝你,第二次刮出來還是 謝謝你,這時候大家都把它當作廢紙,當時彩票沒刮完,或者說總有人相信後面還有大獎,還會參與去刮獎,這就是反彈的心理面邏輯。
金鷹解讀:在市場中,我們永遠都是學生,要向高手學習,要向先賢學習,要向市場取經,學會敬畏市場,認真對待你的每一次交易。作為鷹眼點金研究室的掌舵人,我一直保持謙遜學習的態度,向徐翔這樣的基金大佬取經是必不可少的課題,藉此與大家分享,和大家一起探討砥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