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最早為什麼讓當官的去買股票
擴展閱讀
證券股公司股票分紅 2024-12-25 22:33:45
股票跟公司經營沒有關系 2024-12-25 22:25:55

最早為什麼讓當官的去買股票

發布時間: 2024-12-06 16:28:41

Ⅰ 你身邊炒股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是賺到就走的。當時我在國際業務部門任職時,一個做外貿出口業務的客戶,沒炒過股,帳戶經常有比較多的資金,時值B股開通,建議他炒一波。他說不懂,那就虧也好賺也好就做一次,賭一把(原話),本來想能有10%的收益就走,結果近60%的收益。自後再沒炒過。

二是過山車型。高中同學,公務員,其妹海外定居,富婆,同學的炒股資金提供者。7O余萬入戶,最高峰市值近400萬,現市值40餘萬。前同事兩人,與同學一樣先賺後虧(均被強制平倉),此後退出股市,至今不碰。

三是小虧或小賺型。此類屬打不死的小強,不同的是,投入不太多,帶一定的打發時間性質了。

股市的傳說不少:但就中小散戶而言,賺的少,被割韭菜的多。對於莊家和大戶而言,套用句恰當的話:你看他起高樓,你看他宴賓客,你看他樓塌了……

股市就是這樣,炒的是人生,炒的是心態。

我只講我的故事。

我想每一個新手菜鳥進入股市,都會被那些漲停板,快速拉升所吸引,然後迷戀上賺快錢的感覺,幻想著每天輕輕鬆鬆地動動手機,即使每個交易日賺幾個點都比辛苦搬磚劃算多了吧,不久後就財富自由了啊。。

我曾經也天真地傻傻地有這樣的想法。

我剛進入股市的本金是2萬,有一天賺了四五百元,然後就開始幻想著每交易日賺2%左右,一天也有四五百元,這樣一年下來我不是賺發了么?

然而正是這致命的典型的「賺快錢」思維思想讓我有一段時間過上了非常繁忙的生活狀態。

每天盤後盤前看各種關於股市文章,關注各種 財經 新聞,我發現自從炒股後我比當官的還要關注國家大事,國際事件。

而開盤的那幾個小時全場全神貫注盯盤,吃飯盯著盤,上廁所盯著盤等等,各種奇葩盯盤,就是生怕自己的持倉被拉升了或者被砸了啊。。

看到自己持倉不漲,而快速漲幅榜上的個股在快速拉升,割了去追啊。看到某些對某板塊利好消息出來,趕緊潛伏或者已被拉升也追進去啊。有時候拿著被深套的曾經堅信要大漲的個股股死都不割肉,最後居然等到浮虧進一步擴大了才死心割肉了啊。各種追漲殺跌的事跡就不一一多說了。

這樣追漲殺跌,心驚膽跳的日子,我那兩萬入市資金還是損失慘重。。。

於是我後面我就不斷反省啊,為什麼總是漲的是其他,而跌的總是我的持倉?

懷著這樣的疑問,我就在漲幅榜上找各種規律。連續好幾天我都在觀察漲的比較多的個股規律。

皇天不負有心人啊,我還真找到了。。

我發現有這么一個規律,那些漲的多的個股往往是漲停股的第二春,尤其是進入龍虎榜上的個股,我當時給的邏輯是龍虎榜上顯示有不少游資在買入,這些人大額買入肯定還會再拉升的,而我在個股跌時買入低吸潛伏等他們拉升不就好了么。我記得用這個方法交易了一兩個月。

你以為我這樣就賺到錢了么?

開始時的確這個方法賺錢的概率比之前是提升了一點,然而總是也有不少潛伏失敗的例子,一旦潛伏失敗,這樣被炒過短線股就是無限陰跌,或者在大盤不好時還會迅速的急跌,大幅低開等等。由於我總是想著一定會有游資來拉升的,所以總是不捨得止損,然後又是被各種套啊。。

以上,我的韭菜經歷成功地把那入市的錢塊虧的還剩下幾千塊。。(這個截圖至今還保留著)

那段經歷過後的兩個重要反省:

1、韭菜不能被教訓感化,只能被消滅。

2、那些總是在漲停板的個股,只不過是游資在講故事,而我卻聽故事進去了。最後這種擊鼓傳花的博傻 游戲 結束了,我還在那涼涼山頂上。

當前,我只求自己的持倉股買的便宜。

市場上總是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就是強調賣比買更重要。

但是我認為買比賣更重要,只要你買的足夠便宜,無論你在什麼位置賣都是賺錢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然而你買點如果非常不友好,你所乞求更高的賣點就是靠運氣的了,比如你買07年的6000點,至今12年過去還沒解套,你買在15年的5000點,4年過去了還沒解套,你還得乞求下一個更高的牛市幫你解套。

所以買的便宜真的很重要。

再比如,我拿我目前的持倉來說,這三個持倉股都是我在6月初上證指數2850點附近逐漸建倉買入的,甚至最後一筆買入在6月6號2822點。6月6號我就認為是 歷史 大底邊緣,當時整個市場市凈率PB僅有1.95,再往下跌就也就是去年的大底位置,而這個大底在A股整個 歷史 上只出現過四次。。


而這幾個月來,2822點似乎成為最低的位置,未來會不會跌破,不清楚,往下跌,只能說准備好子彈繼續買,因為真的很便宜了啊。


經過這一周的狂轟暴擊,全市場估值跌破6月6的 歷史 大底邊緣,正式進入去年的 歷史 大底,朋友們,不要慫。這個位置買入短期可能有些浮虧,但長期來看利潤空間非常飽滿。且行且珍惜吧。

身邊確實有炒股十分厲害成功的人,2010年的時候已經是身價2億,2012年的時候依舊神采飄逸。2015年的時候還圓了他拍電影的夢。

1、2010年的時候當時他在股市的資金近2億元,說實話在當時可以說算是巨額,每次聊到拆股經歷,他也只會說「運氣」,當然運氣不可能伴隨其一生。2015年的時候雖然沒有在最頂部「逃頂」但是也規避了2015年下半年的股災。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是股市的多頭,也不是股市的空頭,而是股市的滑頭」,意思是他既不看多,也不看空,重要的是跌下來有資金能加倉,漲上去不蹋空。

2、也不能跟隨一些所謂的專家都說牛市到了,相信自己的價值

在14年的時候看到大媽都在排隊開戶的時候,我也好奇的開了個戶,加上親戚的引導,進入了股市。15年股票配資大爆發,我也進入股票配資行業,從此與股票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那時開始,客戶,朋友。炒股的越來越多。15年牛市的時候,基本上個個賺錢。但隨著6月大跌開始,至現在,我認識的所有炒股的人。都是虧的一踏糊塗。這里還包括在牛市賺了幾百上千萬的客戶。裡面還有不少曾經炒股的大牛。現在的他們基本上都負債累累。但他們依然還走在股市的路上。

炒股就像賭博,有癮。那些喜歡炒股的人,他們天生就有賭性。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來形容他們現在的狀況就是。一入股市深似海,從此工資是路人。他們喜歡研究。習慣每天看k線。他們恨不得天天都開市。就算他們清倉不炒了,只要沒事,總喜歡打開股票軟體,看看。雖然他們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賺錢,但在我們第三者眼裡,他們更多的是成就感。自已選了一個股票,漲勢大好,一個漲停,他們會興奮的一天一夜。會滿世界的宣傳。但連吃幾個跌停,會默默的不吭聲。他們就是股民。

當然也有個別賺錢的人,但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自已炒的人,他們有關系。他們基本上都是與團隊合作,就是我們常講的機構。他們一般都是金融出身。但在普通人的世界。這類人是非常少的。

炒股只能當作一個業余愛好,隨了極小數有天賦的人。千萬不要沉迷。有閑錢,適當投資一下。還是那句老話,股市有風險,入市慎謹。

我身邊炒股的人分了兩類。一類套牢派,一類空倉派。

第一類,套牢派。

這部分你以為他是去年下半年行情不好被套牢的么?你太單純了。

他們大概是從2015年套到現在的。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們在20+的時候買了福日電子(600203),當時也是朋友推薦的,結果恰好踏在高點,一瀉千里。問他們怎麼不做下波段呢?

結果都被做反的波段耽誤了又耽誤,到現在都出不來,再也不敢隨便操作了。福日電子今天的收盤價是6.09。現在就剩下一兩萬了,動都不想動。

第二類,空倉派。

身邊有這么一類人,他們不約而同地在空倉。其中有兩個典型,一個是做中長線投資的。他通常給我的建議就是選一隻股票讓我長期持有,但是從去年過年前後就告知我行情不明朗不適合你勸我空倉,自己也一直保持空倉狀態。

另一個通常是做短線甚至超短線,他堅持每日復盤兩小時,炒熱點,當天進出是常有的事兒,在今年6、7月份還能做到7個點左右的收益,在我看來是比較厲害的散戶了。但是他最近也依然是空倉。

在我看來空倉派明顯是更明智的。套牢派缺少股票的操盤技能和相關知識,一直被套到現在,而空倉派明顯做到了「有賭未為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錢賺,只是早晚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般的股民來說不賠就是賺了。別太貪嘛。

多數人的結果;雖然不能盈利,但是虧損也有限。

舉例說明,一位朋友2015年股市如火如荼的時候開始入市;上半年怎麼買怎麼漲;一直在賺錢,當時我就開始勸他,我說花無百日紅,賺錢就行了,別在股市中戀戰。

但賺錢的時候誰想退出啊。最終的結果就是被套,現在依然被套60%左右。持有的石化機械和蘇寧易購都是2015年進場的。

這位朋友這樣炒股也不是一無是處,它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一旦被套就不動了。賬戶里的本金也不會添加,通常所說的,一旦被套就躺在地上等死。

投入到股市中的錢都是閑散的資金錢用不到,不願意認虧,就一直被套著。

就那些錢緊著折騰了。

這種人在股市中占據絕大多數。

在市場中盈利的人;這種人鳳毛麟角。

還是說我朋友吧。

這位朋友比我大5-6歲,現在是全職炒股,之前是做批發同時也炒股。這位朋友從2007年炒股,趕上了2007年的牛市,也趕上了2008年的熊市。牛市中盈利,但熊市中虧損嚴重;但生意人的腦子靈活熊市來了,他發現不對的時候沒有像多數人一樣懷著僥幸的心理繼續在股市中,而是及時的止損出局。

由此他也體驗到了股市的殘酷,風險意識增強。以後也有虧損,但虧損都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最近幾年實體生意不好做就退出生意全職炒股。但這個為朋友生意做的比較成功經濟條件好。炒股有點像玩票的性質,反而交易好做。

沉迷交易虧損嚴重的人。

股市中虧損嚴重的人,在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這種人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第一:在開始炒股的時候,就對股市有非常高的回報預期;自我認知和對股市的認知都不客觀,也不理性。希望通過炒股完成財富的自由,實現人生理想。

第二:在股市中虧損嚴重,總想盡快回本;甚至借錢炒股融資炒股,心態越來越急,交易越來越亂,虧損越來越重。

總結一下就是:把炒股想的太美好,結果虧損了;之後就如同賭徒一樣想要翻本。

股市中的人無非這種三情形,你屬於哪一種?

作為 財經 領域創作者非常榮幸回答你的問題,身邊炒股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少了,以前同事之間一起聊天還討論股市行情,現在尤其今年後半年幾乎沒有人再討論股票了。

我記得有一個同事那是15年買一支股票中國北車,大概在40元左右買的當時他看到媒體評論,南北車合並成中國中車,市值絕對可以超越波音公司,這位同事因為之前買了10萬多的一個剛上市開板的新股,結果連續三個漲停,當時可能僥幸心理沖破了頭腦直接全倉了中國北車,結果不出意料,中國北車停牌准備合並,一個月後重組成功,復牌第一個交易日就漲停了,但是美景不長,早盤還是大單封漲停沒過幾分鍾炸板,直到收盤跌停這位同事肯定心理不好受,當時中午和我們吃飯,我們都建議他出一部分倉位或者直接割肉畢竟虧的不多,結果他不聽尾盤又加了倉位,以後的交易日就更慘不忍睹,中國中車從最高45一路跌到了18左右。這位同事在30時候扛不住了直接割肉了。這支股票損失慘重,以前賺的不僅虧進去了還把本金也虧了一部分。

所以,玩股票的人尤其散戶沒有自己交易原則的人基本都會輸給市場。

我還遇到一個朋友,他也喜歡玩股票,不過他一般都喜歡玩中長線,我依稀記得他17年5月底買了一支股票韋爾股份。買了之後沒過幾個交易日這支股票就重組停牌了,停牌了大概半年時間結果由於雙方協議沒有達成,最終重組失敗復牌,可能這個股票搭載了當年最火的題材概念,半導體集成電路概念,又得益於次新股流通市值低,結果復牌時候主力連續拉了7個漲停板,最後又是回調。這位朋友一直拿著這個股票開會做差價,知道今年10月份我們一起去玩,晚上喝酒幾個人無意間聊到了股票他打開股票賬戶我們看到目前這支股票他已經賺了13倍了。當時12萬買的現在已經有了160萬的市值了。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好的運氣。

其實炒股就是交易,交易在市場上一定要有自己的交易體系,這樣才能防禦不確定的因素,讓自己的操作更加穩健!

我周圍的股民,老股民大多是07年、08年初6000點,新股民大多是在15年5000點股市爆漲時進入的,進去就成韭菜先被割一刀,傷痕累累。

剛進去,就被人收拾,虧點錢不說,關鍵是誰甘心,不服啊!炒股的人都覺得,自己的智商挺高的,不至於啊,那能吃這個虧。虧的錢就算交學費了,必須把本贏回來。

這就開始了股市持久戰,短期牛市大家興高彩烈,談論的比較多;牛市過後,大家也沉寂下來了。很多年以後,沒看到因炒股發財而辭工的,該幹啥還幹啥。

炒股盈虧,冷暖自知。抱著滿心希望進入,陸陸續續投了很多錢,伴隨股市行情起伏,受盡上漲下跌的折磨,許多人在股市裡泡了少則幾年,多則十幾、二十幾年,不斷的往裡投入,總盼著自己選的股,翻幾倍的上漲,把多少年交的學費都贏回來。

不斷的投入,長期的等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青年變成中年,從中年變成了老年,漸漸的麻木了,也不再往裡補充資金,也不再操作,也不關心股市的行情了,心徹底死了……

真實的股市故事,不打誑語。

與網路上大片的嗚呼哀哉反差太大,我身邊的炒股的人都發財了。可能會有許多人不信,但我認為具有典型的意義,故事展開,就會相信是真實的了。

Ⅱ 既然操縱股價是違法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莊家主力呢

主力莊家指股票市場中,非常有資金實力和深層背景的炒作集團.但是莊家是對某個股票有佔到70%的股份才能稱之為「莊家」。
1、進倉成本。莊家資金量大,進場時必然會耗去一定升幅,有人看見股價從底剛漲了10%,便擔心升幅已大,不敢再買。其實,升20%、甚至50%有可能為莊家在吸籌,關鍵要看在各價位區間成交量的多寡。低位成交稀少,莊家吸籌不充分,即使已有一定的漲幅亦不足懼。
2、利息成本。莊家資金多數為拆借資金,通常是要付出利息成本的。若某個庄股運作的時間越長,利息成本越可觀,越需向上拓展空間。我們來看看最"貴"的啤酒重慶啤酒是如何買到如此高價的,從走勢看莊家從98年初即開始介入,8-9月份一度將股價從10元附近拉升至15左右,之後便長期陷入沉寂,今年5月重出江湖,神勇異常。投資者可仔細尋找前期有一定表現後便長期默默無聞的個股,這些在利息方面付出了"血本"的個股一旦重新啟動都有可觀漲幅。
3、拉升成本。正如莊家無法買到最低價,同樣亦無法賣到最高價,通常有一大截漲幅是為人作嫁:船小好調頭的跟風盤跑得比莊家還快。有的莊家拉升時高舉高打,成本往往很高,短期會有大漲幅;有的喜歡細水長流,穩扎穩打,成本較低,為日後的派發騰出空間。
投資者可觀察手中的貨色,若比莊家進價的還便宜,不妨多放一段時間,股市的"通風性"良好,多放些時間並不會長霉,等到春風吹拂往往老樹亦能發出新芽。

Ⅲ 公務員適合做什麼樣的副業

1、寫作

許多人讀過或聽過有關「明朝那些事」的書。實際上,「當年明月」一書的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是一名公務員。經過這本書的大火,據說光版權的收入高達1000萬。那年的明月後來被轉移到更高級別的機構,這可以說是事業和財富的雙重收獲。由此可見,這確實是從事副業的好方法。

即使您無法寫出一部偉大的傑作,實際上也可以在業余時間寫一些自媒體文章。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並用心去創造,您可以收獲很多粉絲並獲得可觀的收入,甚至可能高於薪水。

2、投資

公務員買房,買股票和買基金當然是合法收入。這些投資所產生的利息有時可能會非常有利可圖。這所房子不僅可以買賣,還可以出租以獲得收入,只要它不影響正常工作,也是合理的。

3、干體力活

在業余時間里,從事體力勞動,搬磚頭,派快遞員或開滴滴。只要不影響工作,這也是可能的。

4、發明

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才華,發明對社會有益的發明。申請專利後,如果有合法收入,就沒有問題。

Ⅳ 為什麼好多學金融的專業人士不炒股不投機是因為他們看透了嗎

哈哈 因為股票 歷史 他們可能學到了 最開始股票是荷蘭人 有為商人為了 擴大公司規模 募集資金 才發明的股票 這個商人 有一艘船 來我國運茶葉絲綢 他想我要是有10受船 那我的生意就做大了 但是他還沒有這個錢 就發明入股 讓大家給出錢 有錢了就去 買船 然後大家就算入股了 等生意成了 錢大家分 投資多的分的多 那時候人們都知道 買股票要選好公司 因為老有生意 老分錢呀 一點點的 成本收回來 之後就是 凈賺了 壞公司 做不成生意 就沒錢分 啥時候能回本呀。 但是後來 流傳到美國 美國允許股票買賣 這就帶來了波動 就和超市的雞蛋一樣 你去看看每天價格都有波動 連成線就是 走勢圖 很多人就像 短期炒股了 那個時代也叫 看圖炒股時代 人們都想 明天股票漲了賣掉就能賺差價了 忘記了 買好公司的道理 但是100年過去了 很少有人掙錢 後來 有人總結 還是要買好公司 長期持有 這才有了巴菲特等一批投資大師 這就是 美國 後100年 。 也就是我國老百姓炒股 就相當於美國前100 炒股時代 可能炒幾十年 都不掙錢 大家才會轉變思維 進入美國後100的投資時代 ,對於 學習過的人 都知道 應該投資 因為人家了解這段歷史 我開始就是炒股 後來看書才知道 是錯誤的 改成投資了

Ⅳ 黨員幹部買賣股票切莫觸碰紅線的心得體會

情況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的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中,涉及違反有關規定買賣股票的案件較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副主席姚剛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通報稱,姚剛作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喪失,宗旨意識淡薄,政治規則淡漠,破壞了資本市場秩序和證券監管部門政治生態。法院經審理認為,姚剛作為相關股票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買入該股票,後將其賣出非法獲利。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內幕交易罪。浙敗手江麗水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林康隱瞞以他人名義持有巨額股票等事項,在談話函詢中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沉迷股票向管理層和客戶借巨款,長期違規從事營利活動,成為被股票套牢的副市長。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分析與啟示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買賣股票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同時,證券市場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以合法的方式將其合法財產投資於證券市場,是對國家建設的支持。黨政官員買賣股票也經歷了一個從全面禁止到逐步放寬的過程。黨員可以從事正當的證券交易活動,但不能違反相關規定。103010第九十四條規定:「違反有關規定從事營利性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情節較輕的,處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第三款列舉了「買賣股票或者進行其他證券投資」。為了規范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個人證券投資行為,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黨員幹部的證券投資行為劃了一條紅線,提供了根本遵循。103010第三條規定,「嚴禁利用內幕信息直接或者間接買賣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或者向他人提供買賣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的建議」。同時明確列出了四類不能炒股的人員,包括「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派出機構、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買賣股票」。在上述案例中,中國證監會原黨委委員、副主席姚剛利用其知曉股票內幕信息的特殊身份,在內幕信息公開前買入股票,然後賣出非法獲利。其行為觸犯了《關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證券投資行為若干規定》,構成內幕交易罪。麗水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林康違反《規定》第三條規定,即嚴禁「買賣其直接業務管轄范圍內的上市公司股票」、「借用本單位公款,或者管理和服務對象的資金,或者主管范圍內下屬單位和個人的資金,或者借用與行使職權有關的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資金購買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含枯指此外,根據《關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證券投資行為若干規定》,領導幹部應當如實報告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資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股票、基金、投資型保險的情況。林康隱瞞個人持股情況,不向組織如實報告,違反了黨的政策

「當官有兩條發財的路。當官不要發財,發財不要當官。」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幹部想當官發財,卻經不起高回報的金錢誘惑,過度追求金錢,最後被貪欲所困。領導幹部違規買賣股票的本質是以權力為資本參與商品交換和市場競爭,從中謀取金錢和物質利益。此外,領導幹部行使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容易產生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其中,政治素質不合格是首要因素。「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的首要政治品質」。在上述情況中,隱瞞不報買賣股票的情況,不向組織如實說明問題,也是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口是心非、兩面派、兩面派的表現。

黨員違規炒股,不僅損害了他們清正廉潔的政治品質,嚴重玷污了他們的形象,侵蝕了黨的肌體的純潔性,而且嚴重擾亂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一旦官商勾結形成「黑色利益共同談配體」,將對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也給金融安全、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危害。

要從源頭上治理黨員幹部非法買賣股票的腐敗行為,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思想教育和引導,同時加強法律紀律和制度約束,為黨員幹部正確投資理財構築安全有效的「防火牆」。一是築牢思想防線。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初心和初心,永遠對黨忠誠。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權力觀、金錢觀。「收了錢的人家,只吃錢,不與民爭商。」身份決定責任。黨員幹部不能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去搶錢,而應該真正把權力用在為人民謀福利上。要遏制自私貪婪,不為金錢所誘惑,在誘惑面前不變色,堅決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二是守住法紀底線。黨員要認真學習、理解和把握《關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證券投資行為若干規定》1030101《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等法律法規精神並在實踐中認真貫徹落實,堅決不觸碰底線和紅線,確保個人證券投資行為始終在法律法規范圍內進行,自覺維護健康有序的證券投資環境和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三是加強權力監督。加強對權力的監督是預防腐敗的第一道屏障。要對證券市場公權力進行有效監督,注重黨內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合力,注重對重要部門和關鍵崗位的監督,確保權力運行到哪裡,監督就跟進到哪裡。運用綜合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預防,做到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第四,加大查處力度。壓實金融管理部門、監管機構、地方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深入推進金融領域黨員幹部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加大違法違紀線索排查和查處力度,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濃厚氛圍。

相關問答:黨員幹部買賣股票

領導幹部只要不是從事股票發行和管理部門的,就不限制炒股,不違反什麼法律法規。

Ⅵ 胡雪岩的家族是怎麼沒落的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績溪縣人,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富可敵國的晚清著名企業家,政治家;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開辦胡慶餘堂中葯店。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人稱「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

顯赫一時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終於一貧如洗。他曾經擁有的萬貫家財和浮華一生,都沒能給後人留下基業與嚮往。倒是他精心創下的胡慶餘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優良傳統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雖然欽差大人文煜為了保存這座國葯國庫,幫助胡雪岩接管胡慶餘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記得他姓胡,並因胡慶餘堂而傳頌著胡雪岩的名字.

清末時講,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我個人認為目前胡雪岩應該是中國商人的偶像。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官商,同時,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當時中國政府的力量是無窮的,許可權極大,所以企業要做大,必須找到這個靠山。

胡雪岩破產於1883年12月初,原因幾乎已眾口一詞:即胡敗於與洋人競爭的蠶絲貿易戰。晚清陳代卿所著《慎節齋文存》說:胡雪岩「每歲將出絲各路於未繅時全定,洋人非與胡買不得一絲,恨甚。乃相約一年不買絲。胡積絲如山無售處,折耗至六百餘萬金。」

然而,筆者近日獲得一封居滬洋人白爾辣寫給李鴻章的長信,此人曾多次去江浙等養蠶區考察,發現導致中國蠶絲產業年年滑坡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洋人不買,更不是中國人不養,而是養蠶區開始蔓延的蠶瘟病。

可見,《慎節齋文存》有關洋人「相約一年不買絲」等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洋人不僅年年在上海買絲,而且還抱怨能買到的蠶絲越來越少,所以,也就有了這封洋人寫給李鴻章的長信,希望中國整頓蠶桑事務,發展蠶桑業。

那麼,胡雪岩在上海大量囤積生絲,究竟有沒有與洋人交惡,導致各洋行的洋人「恨甚」呢?筆者查閱了晚清報刊等史料,沒有發現這方面的直接資料,但也獲得了一些間接的材料:

據當時的《申報》報道,1883年11月,上海阜康雪記錢庄面臨資金鏈斷裂險情之時,胡雪岩將自己所囤積的15000包生絲分別賣給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

如果胡雪岩真的與洋行的洋人交惡,在這樣的節骨眼上,這些洋行的洋人會及時出手相助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關於胡雪岩賣出15000包生絲,究竟虧了多少錢?

洋人白爾辣在寫給李鴻章的信中已披露當時生絲的價格:「每包生絲通扯價(平均價)為320兩白銀」,那麼15000包生絲的總價值則為480萬兩白銀。既然總價值只有480萬兩,又怎麼會虧損600萬兩、800萬兩呢!因此,筆者認為:胡雪岩囤積生絲虧損150萬兩白銀的說法比較接近事實。

然而,一代巨紳胡雪岩僅僅因為虧損了150萬兩白銀,就走上了破敗之路?這樣的說法自然難以讓人置信。那麼,當時究竟還發生了什麼呢?

1883年10月19日《申報》報道說:去年(1882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棧倒閉紛紛,約計所耗之數,有數百萬之多。市面情形大為減色。」進入1883年,市面更蕭條,倒閉的商鋪更多,並牽連到放貸的錢庄。

長袖善舞的胡雪岩也陷入了黔驢技窮的困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銀根緊缺、商鋪倒閉的呢?

原來,當時中國興起了一股造鐵路、開煤礦、興輪船的熱潮,相關的股份公司紛紛建立。大量資金從錢庄、商號流向股市。更要命的是:許多人都把買賣股票當作了賺錢的正當生意,所以向錢庄貸款用於炒賣股票的現象也很普遍。

惡果隨之而來,《申報》說:從1882年開始,「買賣股份之旺,幾於舉國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顯露,股票萬千直如廢紙。」(見1884年1月23日《申報》)從錢庄、商號流出的大量資金就此在股市中蒸發。壞賬、呆賬由此而大量出現,經濟形勢就此惡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胡雪岩將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用在了囤積物資(生絲)上,應該說還算是明智之舉。畢竟在面臨資金困難時,生絲還能夠及時變成現銀的。但是,胡雪岩錢庄的資金遠不止這囤積生絲的480萬兩白銀,更多的資金當時應該都放貸在外。當猛烈的金融風暴降臨後,這些放貸在外的大量資金往往就成了無法收回的壞賬、呆賬。一旦遭遇擠兌風潮,自然就難以招架。這應是胡雪岩破產的真正原因。

古語有雲:福兮禍之所伏。胡雪岩在商場馳騁多年,靠官府後台,一步步走向事業的頂峰,風光無限,但其最終的失敗,卻也是由官場後台的坍倒和官場的傾軋所致。胡雪岩雖為商人,但他的發跡以及鼎盛與政界要人的庇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胡雪岩緊緊把握住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精髓,他先藉助王有齡開錢庄,又以左宗棠為靠山創辦胡慶余堂,為西征籌借洋款,恢復因戰事而終止的牛車,為百姓、為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從而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

作為一名商人,他被御賜二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但就是這樣一位己名利雙收、事業有成的人,卻在幾天之內垮掉了,他的事業也隨之走到了盡頭。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敗是由於他野心過大,急於擴充,出現決策性失誤,使錢庄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公濟典當、胡慶余堂等紛紛關閉。但導致胡生意失敗的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敵人的打擊。

胡雪岩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嘆惜。導致胡雪岩資金鏈斷裂的,還有號稱「洞庭山幫」的席正甫。此人是清朝金融買辦的締造者,他為匯豐銀行工作。胡雪岩陷入的是國外金融資本勢力和國內金融買辦勢力的內外夾擊,其失敗在戰略上早已無可挽回。

胡雪岩破產後,把所有的姨太太都叫到跟前,每人給了幾百銀子,讓她們另找歸宿。同時他也把債主們劃了三個等級,有權的、當官的為一等----這些人得罪不起,生活過得貧困的,每月只有幾銀子的---為三等,三等債主也是每月一定要的。最後就是二等了,他們的銀子每月一百兩,同時他們也不愁這銀子過日子,可還可不還;留在胡氏身邊的,除了正房還有一個九姨太,為什麽留九姨太呢?九同「久」一個音,預意長長久久。靠著胡慶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涼地度過了他的晚年,於光緒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