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買股票並長期持有是什麼感受
買股票並長期持有不外乎有兩種不同的感受,即賺錢的感受和賠錢的感受。
1、賺錢的人感受:快樂感、成球感。像林園、但斌買入茅台股票長期持有十幾年,賺得缽滿盆滿,實現了財務自由,被譽為「股神」,都自己創辦了私募基金,事情越做越大,他倆的心裡肯定是美滋滋的,快樂感、成球感一定充滿了人生之路,溢於言表。
2、賠錢人的感覺:痛苦感、挫敗感。比如提問中提及的長期持有中國石油的感覺,我的一位股友真的持有中國石油13年了,從30元開始買起,20元開始補倉,直補到10元後無錢補為止,對中國石油一直抱有一絲翻本的希望,一直不捨得割肉,現在持有成本還在16元,股價只有區區的4.45元,賬戶浮虧33萬元,虧損率竟然高達72.19%。這位股友長時間吃不香、睡不著,甚至噩夢纏身、痛不欲生,小韭菜變成了老韭菜,徹頭徹尾地淪落為股市裡的失敗者。
3、買股票並長期持有一定不能無腦地買入、無腦地一路持有。買股票並長期持有,首先,要確定買入的股票是否值得長期持有,有沒有投資價值,不能選擇性失明;其次,要學會變通,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不能硬扛;再次,要波段做T,千萬不要忘記打新,以期取得收益最大化。
本人以善意之心多次提醒小散們,逢低買入持有,逢高落袋為安;存款不如買銀行股,炒股不如買基金是我的座右銘和行為軌跡,想必有的人一直在跟隨我的腳步行走,收獲滿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爸爸是一個股市老韭菜,有著兩只壓箱底的個股,已經持有14年了。
可以說這兩只股票,是他為數不多的賺到錢的股票。
原本這兩只股票可能只佔到他股市資產的10%,現在可能占據了半壁江山。
一隻是五糧液,一隻是山東黃金。
兩只股票都是在2007年的頂峰追高買的,其中五糧液足足等了10年才解套,山東黃金則是09年借著黃金的行情就提前起飛。
我沒有仔細看過他的持倉盈虧,但我知道五糧液浮盈應該能有8倍了,山東黃金浮盈有1倍多。
他常笑著對我說,你爸沒什麼遺產,就給你留了點黃金、留了點酒。
或許也就是這個想法,讓他把這兩只股票一直拿到了現在,我估計未來也不太會拋售了。
作為老韭菜,我爸爸做的短線操作,基本上都是悲劇收場。
漲停買,收盤跌停,一天跌掉20%都是家常便飯。
作為散戶,愛追高是正常的,因為喜歡追求刺激。
只不過一個年近70的人了,還學別人打板追漲停,真是讓我有點小無奈。
他經常在感性和理性中來回切換,時而考慮短線操作,時而考慮長線投資。
跌的時候想做長線,漲的時候做短線,是他最常見的心態。
很多人會覺得好像長期持有會有回報,但他也有長期持有,最終股票退市的。
一隻是海潤光伏,一隻是華銳風電。
海潤光伏是1塊多賣掉的,華銳風電是退市都沒賣的。
因為華銳風電退市的時候還有盈利,所以他還覺堅信會再次重回A股市場。
在新能源領域賽道上,他挑選的兩只所謂的牛股,最終都是損失慘重,悲催的收場。
只有買過幾只鋰電池的個股,賺了點錢。
由此可見,新興產業風險之大,一定要審時度勢,不能盲目堅持。
我曾問過他,長期持有感覺到底好不好。
他說看著浮盈很安心,看著浮虧很不爽。
確實,也不是什麼股票,都適合長期持有的。
好的公司,越拿越值錢,爛的公司,越拿越悲劇。
當你長期持有一隻個股的時候,心態會隨著股價焦灼起來,直到股價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或者大幅度的下跌。
大幅度下跌後,基本上就是躺屍狀態了,因為心態崩了,覺得無所謂了。
大幅度上漲後,心理上的安全區就建立了,對於股票的短期波動就不會太在意了。
把時間拉長來看,兩極分化是自然規律。
很多人說長線是金,長線才能賺到錢。
其實拿我爸爸來舉例,就是一個倖存者定律,並不是長線為王。
所謂的倖存者定律,就是你看到他持有的某一隻長線個股出現了較大的漲幅,但是沒有看到更多長線持有的個股,還在地板上摩擦。
持有了8倍的五糧液,完全不足以抹平我爸這20多年在股市虧損的錢。
他買過幾百隻個股,最終賺錢脫手的,可能只有1/3都不到。
持有一隻退市的股票,代表虧損就是100%。
如果是滿倉操作,那麼即便一隻股票漲10倍,都是無法彌補100%損失的。
還有一些股票,07年巔峰過後,都夭折了50-80%,現如今也都在3-5塊。
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那些屢創新高的個股,忽略了那些一地雞毛的個股。
事實是,一地雞毛的個股,比起屢創新高的要多的多得多。
但是從市值上來看,那些創新高的個股,正占據整個市場更多的份額。
大市值個股越來越安全,小市值個股越跌越危險。
股民長線賺的錢,就是從小市值成長到大市值的極個別股票。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但並不是長線投資者。
股票的投資,低估值的時候有價值,高估值的時候有泡沫。
而資金就是吹泡泡的始作俑者。
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就是內涵和實質。
所謂的低估就是低於這個實質,所謂的高估就是高於這個實質。
市盈率就是衡量這個實質和估值的標准,資金是決定標准衡量的尺度。
長線投資的是趨勢,趨勢中一樣會有價格波動,只能說企業的成長好,趨勢就是向上的。
趨勢向上和股價向上還不一定有必然聯系,因為還有資金在作祟。
舉個例子。
一家上市公司,10年間,企業營收和凈利潤,增長了5倍。
然後股價在前3年漲了10倍,然後7年跌了50%,最終10年漲了5倍。
這種情況合理嗎,肯定是合理的。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10年前持有,就賺錢了,如果第3年買入,那就虧損了。
我們只能說股票長線投資價值和企業價值相對匹配,僅此而已。
至於做長線投資,短線投資,波段投資,其實都沒有錯,每個人的投資方式和理念不同而已。
2. 買股票的人都什麼心態
在A股市場上,投資者心態是影響投資者投資策略以及其收益的重要一個因素,主要存在以下的心理:
1.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也叫羊群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股票交易活動中,碰到一隻股票被機構看好,或者主力買入時,盲目的跟從買入,缺乏自己的判斷,這種情況,往往容易被主力套在高位。
2.賭徒心理
賭徒心理,即投資者在個股上漲,出現盈利時,想獲取更多收益,不賣出,在股票下跌、虧損時,進行加倉操作,希望通過加倉操作,來彌補其虧損。
3.糾結心理
糾結心理即投資者在面對個股時,買入擔心虧損,不買擔心錯過機會,在買與不賣之間進退兩難。
4.後悔心理
後悔心理也是比較常見的,它一般是指投資者賣出個股之後,個股出現上漲的情況,而責備自己賣錯了的一種行為。
【拓展資料】
市場簡介:
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的市場。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股票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三級市場:
第三市場是指原來在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場外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換言之,第三市場交易是既在證交所上市又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以區別於一般含義的櫃台交易。
四級市場:
第四市場指大機構(和富有的個人)繞開通常的經紀人,彼此之間利用電子通信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CNs)直接進行的證券交易。
3. 長期持有銀行股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曾經先後長期持有過華夏銀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的股票。
華夏銀行股票讓我獲利最多,持股時間是在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階段里,股價翻倍獲利之後了結。
工商銀行股票買的價位高了,8塊多買入,最後在2008年的大熊市裡止損出局。
民生銀行股票我是在2008年熊市初期買入,它是我當時股票品種中買入持有最多的一個,比較抗跌,最後不虧不賺,算是保住了投資本金。
農業銀行股票我是在2012年開始逐步買入,該股是我持有銀行股時間最長的一個。該股被人戲稱為織布機。在分時走勢圖上,它的價位走勢每時每刻都是呈現一分一分的來回上下波動。我在該股的獲利主要是分紅,不僅每年有年度分紅,還碰到了股市少見到的半年分紅。
近五年來我沒有再買入銀行股了,我投資銀行股,已經充分品嘗到了它那酸甜苦辣滋味。
我是今年初買入的銀行股,價格有些高,目前都是浮虧狀態。我當時的買入邏輯是按分紅比例買入的,按當時股價計算的分紅比例是5-6%吧, 歷史 最高好像是8個點,想著差不多,也跌不到哪兒去了,就進來了。反正我的第一目標是拿到2030,要持續買入的,除非中間出現了異常情況,比如突然翻倍個三五倍啥的,哈哈。
我的計劃是長期,雖然到目前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年,但是好處已經初步體會到了:
1,首先是不用專門看它。我每天看盤,但是基本不看持有的銀行股,隔個十天半個月瞅一眼,基本也沒啥變化,多省心。
2,還有就是有現錢啊,當初總共買了十萬塊,今年分紅五千多了,5+%的年化利率,比銀行五年定存高多了。
3,穩定持倉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持續打新。今年我的新股終於開張了,史上第一個,最終賺的不多,兩千來塊錢,但是加上之前的紅利,八千塊,是不是相當於年化8%了?哈哈!據說上海有位老太,長期持有交行的股票,只用來打新和分紅,由於這兩年的科創板上市比較多,年化都20%了,這個羨慕了。
所以呀,只有不是立即用到的錢,存銀行還不如買銀行股,長期持有的感覺非常爽!
本人就是,50萬長期持股,另外50萬左右一直根據周線或者月線做高拋低吸,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中新股,一年的收益相當可觀,每年還有固定的5%左右利息。比存銀行強不是一點點。從來不怕股票跌。越跌越興奮,因為你不是每年都可以買到低價銀行股。
農業銀行,這只股票是我迄今為止唯一中簽的股票,當時中簽1000股,上市第一天陸續拋出,掙了差不多1500元,也是當時炒股掙錢最多的股票。後來我認為這是我的幸運股,我就把我兒子壓歲錢在每年春節開市第一天買入這只股票。這么年過去了,該股的獲利主要是分紅,不僅每年有年度分紅,還碰到了股市少見到的半年分紅。收益比銀行存款略高。
我只持有了半年,所以我對長期持有銀行股都是聽老股民說的,牛市的時候銀行股不夠看漲的少,熊市的時候跌的少挺抗揍,就是穩定,這就和在國企當車間工人與在私企做業務一樣,國企穩定,但掙的一般,私企掙的多,但只能是一段時間,不穩定,而且少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多的時候感覺自己是富翁
我持有銀行股的時間不算長,實際上也就半年左右,這段時間的體驗就是,銀行股是帶動大盤的關鍵成分股,雖然有波動,但是比中小創還是穩不少,拿著心裡感覺安穩一些。
只能用一個字形容:穩!
我持有一些銀行基金,當時對股票基金完全小白一個,不知道從網上哪兒看到的有推薦銀行基金的,就定投了一段時間,後來過了大半年逐漸發現銀行基金太。。。就放那兒沒再投,就七月初趕上一波漲了點想著長期持有,但是很快就又把賺的賠進去了,一直到現在還是負數,看它的收益曲線著實平平。我就想著等回本了就賣掉了,隨便買其他的消費什麼的也比買這個強。以上純屬個人親身經歷,個人感覺。希望幫助到你。
都說炒股就像坐過山車,那麼,持有銀行股就相當於坐火車,一直平穩行進,偶爾有顛簸,但完全不影響心跳節奏。
就拿我持有的農業銀行來說,股價的漲跌也就在幾毛甚至幾分之間徘徊,牛熊市的時候,你盡管寬心干別的事,完全不用盯著打盤心跳加速。年底的時候,會有5%的分紅,當然,賺不了大錢,但是要比存銀行強很多!所以如果不想存銀行,又想穩定收入,可以考慮銀行股。
實在
等於把錢存進了銀行的活期。
4. 買股票並長期持有,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
股票長期持有對投資者來說無非就是兩種感受,賺錢和賠錢,無論是哪一種感受都是煎熬,雖然買對了股票長期持有,從而賺得是缽滿盆滿實現了財務自由,可以享受生活的樂趣。但仍然需要時刻關注股市動態。賠錢的感受更是痛苦和挫折,這也是大多數散戶的感受,以為會翻本不肯忍痛割肉,於是從原來的幾十元到了現在的幾元錢,直接虧損的一分不剩,從而吃不下睡不著,徹底淪落為股市的失敗者。
買股票長期持有的感受其實不僅僅是從中獲利,更重要的是有利於身心健康,買短線股票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一些,天天看盤非常辛苦,而看到股票價格上漲下跌後的情緒起伏太大,長期以往對身體不好。很多人剛開始不懂長線,可能會被套牢,所以做長期投資要能看懂盈利模式,了解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點以及潛力,要懂得看財務報表學會分析行業前景,這樣選出來的個股才能長期持有並盈利。
5. 長期持有銀行股,吃分紅,打新股是什麼體驗
一個朋友持有銀行股六七年了,感覺收獲頗多。
這個朋友大概是2014年前後買入的銀行股,大概買了六七十萬的樣子,總共買了20多萬股,買入的是四大銀行的股票,當時買的時候,大概3元多的樣子,當時銀行股的凈資產也就是3元左右,買的時候大概市凈率是1倍的樣子。
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持有到現在,從整體上看,整體收益還是不錯的。
1、每年分紅
持有銀行股每年都有分紅,大概每年分紅率在5%左右。朋友總共持有20萬股,每年分紅大概在5%左右,投入資金在六七十萬,那麼每年大概分紅在3萬多元的樣子。
持有7年,每年分紅大概大概分紅在3萬多,總共七年下來分紅在20多萬的樣子。
而朋友每年分紅以後,又會買入銀行股繼續持有,到現在朋友大概擁有30萬股銀行股了,市值大概在90多萬了,相應的每年分紅也是越來越高了。
因此,僅僅通過分紅,這個朋友市值就增長了二三十萬,七年收益率達到了50%以上了。
2、凈資產的增長
持有銀行股7年了,當時2014年買的時候,銀行股大概凈資產跟股價差不多,大概在3元左右,而到了現在七年過去了,凈資產已經漲到了將近6元了,而股價還在3元多,單純從股價上來看,可能盈利不算多。
但是現在市凈率這么低,可能也意味著銀行股市凈率已經到達了一個低點,未來如果股價開始向凈資產回歸,那麼股價就能夠漲不少了。
因此,長期持有七年,股價漲幅不算大,但是市凈率一直在下降,如果未來股價向凈資產回歸,那麼股價也可能會漲不少。
3、打新股
過去幾年,朋友比較佛系,很少打新股,因此中簽也比較少。根據朋友的說法,大概過去兩三年才開始打新股,大概中了七八隻的樣子,這兩三年平均一年中個兩三隻的樣子,總共打新股收益在五六萬元的樣子。
因此,從打新股的收益來看,如果堅持每年打新股,根據現在朋友市值90多萬的樣子,可能每年打新股也能夠有兩三萬的收益了。
4、結論
綜上所述,根據朋友投資銀行股的經驗,如果長期持有銀行股,可能風險比較低,而每年的平均收益可能會達到10%以上。
鄙人是銀行股的忠實愛好者和親身實踐者。
既吃分紅,又打新,更注重止盈。
這樣的操作已經有了五年的時間了,共計盈利113.93萬元,收益率135.39%。
具體操作路徑是:
我的一個賬戶投入本金48.3萬元。我是在2016年2月3日買入工商銀行股票的,以集合競價4.02元買入120000股,(當天最低價3.97,收盤價4.01)。在2016年7月8日分紅到賬27600元,當天用分紅及盈利買進10100股,買入價4.28元,這樣共計持有130100股,在2016年8月15日以4.58元賣出130000股,留100股看賬,獲利96300元,收益率19.96%,賬上可用資金變成57.87萬元。我是一個不到大跌不買股票的人,而且執行力特別強。這樣一直等到9月14日,工商銀行下跌1.35%,我以收盤價4.37元買入132500股,此後工商銀行股價一直維持上升趨勢,我的持倉沒有變動過。2017年7月11日收到分紅31068元,加上盈利85000元,當即以5.01元買入23000股,這樣總持股155600股。2018年1月29日以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大藍籌行情達到了高潮,我已經按捺不住賣出的沖動,以吉祥數字7.66元賣出155500股(仍然只留100股),共計獲利49.56元,賬上可用資金變成98萬元。此後,A股行情一直不好,工商銀行股價也一直在走下降趨勢,我堅定守株待兔,機會終於在2018年7月2日出現,工商銀行股價下跌到5.05元,我當即在收盤時以5.08元買入200000股,7月13日收到分紅款48000元,當即以5.35元買入9000股,共持有209100股。2019年4月16日工商銀行的股價又到了6元以上,我趕緊在6.05元賣出209000股(仍然只留100股),獲利201800元,賬上可用資金變成118.18萬元。2019年5月9日工商銀行股價又到了階段性低點,我以5.52元,全倉買入215500股,2019年7月3日收到分紅54000元,於2019年7月8日以5.58元買入9600股,這時總持有225200股。2020年1月2日股價又到了6元上方,我迅即在6元賣出225100股,賬上可用資金又多出了105800元,變成128.76萬元。2020年2月3日春節後開市的第一天,疫情十分嚴重,A股除了銀行股全線跌停,工商銀行開盤下跌至5.30元,下跌9.3%,我以5.32元全倉買入242000股,隨後股價一直在5元上下波動,在2020年6月30日收到分紅款63600元,2020年7月3日工商銀行股價上漲8.53%,收盤價5.60元,我當晚決定第二天必須賣出,開盤不久股價上沖乏力,我以5.78賣出242000股(仍然只留100股),賬上可用資金變成139.6萬元,2020年7月31日,工商銀行股價下跌至5元以下,我在4.97元買入281000股,共持有281100股,一直持有到2021年1月22日,目前賬面浮盈93.68萬元。
這5年來,靠持有工商銀行股票市值共中簽了13隻新股,共計盈利20.25萬元。
盡管這5年長期持有工商銀行股股票,吃分紅、打新股,收獲滿滿,戰勝了80%的股民,但仍然不如炒房客炒一套房。
長期持有銀行股是一種「難以想像」的體驗。
一般來說,能夠選擇銀行股作為長期投資,並且長期持有的人,都是非常「厲害」的大人物或者大機構。
所以,他們的利潤都是靠著滾雪球效應慢慢積累而成的。
要知道,銀行股的盤面非常大,但是退市率極度,因此,深受大資金的喜愛。
對於大資金人群來說,他們都是考慮風險第一,盈利第二的投資者准則,這才使得他們會選擇銀行股進行一個長期的投資和布局。
而對於銀行股來說,他們的盈利點在於幾個方面:
1、首先,最大的盈利點在於分紅;
2、其次,利潤點在於長期持有後獲得的股價上升;
3、最後,就是所謂的打新收益;
所以說,對於長期持有銀行股的人來說,沒有3-5年,甚至5-10年,你是很難看到一個利潤大幅增長的。
但是如果能夠有堅持持有這樣的時間和周期,並且選擇那些分紅較多的銀行股進行長期投資,那它們的收益也一定是遠遠跑贏普通的定存和理財產品,甚至能夠給你保值、升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