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開悟了之後怎麼修
潭州溈山靈佑禪師所說的這段話:「頓悟之人還有修否?」什麽叫「頓悟」?一下子色身變化,世界消殞,你開發出你的靈知靈覺,對諸境能體知,對人事物能遍知,這才是開悟的境界。在枝節上六根中每根都有動、靜、根、覺、空、滅這六個結使毛病,動、靜、根叄是對外境修的,頓悟以後就進入第四個層次---靈知靈覺,覺知外界、覺知眾生的心態,覺知未來,覺知你業力的牽扯,覺知你的魂魄進進出出。覺知業力的牽扯,這些覺知後要怎麽轉?轉時就是在修呀!哪裡不要修?02 開悟後才是真正要修心,沒有開悟的人修個小毛病,也許要花費好幾千次的去執,轉來轉去還是那個毛病。叫你不要執著,聽了!聽了一下就忘記,做不到!因為無始劫以來所熏習的習氣太重了,哪有叫你不要執著,一下子就能不要執著了,但開悟的人可以做到,只是對很重要的事還會掛礙,然掛礙之下也稍能放下。如叫悟者去做一些名聞利養的事情,他不屑去做,但是內心的某些執著,情愛也好、親情也好,叫他放下卻不簡單!叫你對你父母親的親情放下,做不到!無始劫以來因緣關系呀! 0202 嫉妒心!夫妻之間,愛人、同事之間,難免有一些會產生讓你嫉妒的,另一半跟異性談談話,你心裡可能就不爽,為什麽?是嫉妒心在作祟,要不要修?如像釋迦牟尼佛就不必修了,因為他是果地佛,因地菩薩、因地佛都還要修,因地佛二地的時候還有微習,叄地以上才清凈,清凈還要不要修?還是要修!修什麽?不是斷內心的妄想、習氣,是在修神通變化,到六地如來境界就有六通具足,進而能獲得叄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在這里講的都不是在講這些,我們沒能力講這些。 0202 我們頓悟看到自性以外的妄想、習氣要不要修?講是要修,怎麽修?不必修!「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時,修與不修是兩頭語。」如果你開悟了,你的自性顯露出來了,你不會做錯事情。很多同學有那個樣子,但就是做不到清凈,習氣毛病沒智慧控制,面對境界定不住,隨境流轉攪和,這就是沒有真正悟得本,也就跟外道一樣。外道有沒有色身變化?有!但他沒有悟得本,「本」是什麽?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凈」,這樣本自清凈,你還會去想發財嗎?還會去想增設一個又一個的道場嗎?縱使有幾十個道場,你又不能親自照顧,能達到親自教化的目的嗎?悟得本後,還會去受你的心起、心滅那些妄想生滅法左右嗎?如是,那是沒有悟得本!「悟得本」就是什麽都不必做,什麽都隨緣,很被動。 0202 要記住「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無生滅。」所以不清凈的那個不是你,有生滅的法那個不是你。自性「本無動搖」,會動搖的那個,不是你,怎麽動搖?當下不動搖,過一陣子就動搖了。舉個例子:如果你被罵(被我罵),被罵當下,你如如不動,聽也聽了,沒有感覺,也不會悲傷,也不會知對錯,那就「本無動搖」。罵完了回去之後,你越想越是不甘心,越想怨恨聲越起來,越想越委屈,所以這邊冒一個念頭,那邊再冒一個念頭,再自我解釋、自我安慰、自我找理由,這就是當下不動搖,過一陣子卻又動搖了,當下不動搖是你的自性,過境以後那些亂七八糟的念起就是你的妄想、習氣,那有沒有悟得本? 0202 「悟得本」只有妄想不會去做事,不會去做太離譜的事情。哪一個人沒有習氣?都有習氣的!「本」是清清凈凈的存在,但是!你不能讓習氣不起滅呀!當起滅的時候,你看著它,不會在意它,不會跟它起鬨,不會採取行動配合它去做。我常常講到這里,就會舉一個同學為例,他進去是進了,但一想到什麽事就要去滿足他想的,半夜兩叄點鍾突然間來個念頭要到300公里外的高雄,然後他就起來了,也就去高雄了,這不是神經病嗎?想到就做;如果你不理它,可以嗎?可以呀!它也動不了你,你悟得本,身跟心一致的,心不動,身就通,氣脈就通了;心亂了,氣就不通,氣不通心就更亂了。所以只要你抓住本來自性的樣子,你要不要修?自知修與不修是兩頭話,說修!要修什麽?無可修。不修!清凈的自性以外還有很多的妄想在那裡冒,要不要修它呢?要修,如何修?就用執杖牧牛的公案去修,念頭起就壓它、揍它,壓不住,念頭起就觀照它。 0202 今天旁聽的林小姐前曾修「內觀」,沒有進去時,修內觀很容易,要觀也好,不觀也好。進去以後,觀、不觀它,心都會冒出來,你清清楚楚,這是後面《解深密經》中世尊講的:「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你不觀它,它照樣一直冒出來,你看不看它?不看,它也會給你看,看了又怎麽樣?壓不住它,就像石門水庫開閘門一樣,傾而出,這樣怎麽看得仔細? 0202 所以真悟得本,以及沒有真悟得本,兩者是什麽樣子,要搞清楚。你的習氣毛病大於你的自性,顯露不出來自性,出來了沒有智慧,卻管不住它,事實就是這樣。本來一個真正開悟的人,他起心動念會知道哪一個是真、哪個是假,但不管真假,悟了以後就得放下,不會跟它起鬨,不會去做什麽事,況且還有真正諸佛、菩薩在加持,更不會做錯事,一句話,一個動作,不會去犯錯,這是真正悟得本的,是自己開悟的。 0202 現在看很多人不是自己開悟,是怨親債主把他「整」進去的,進去後沒有碰到善因緣就變成神經兮兮的,因為他認為他所想的都是對的,他會感覺一切都是真的,說不真嘛!每個事情後來好像都成真了,他不知道這些怨親債主,給他一個預知會有什麽事情發生,然後才去製造那個事端,讓它真的發生了。你認為這是你的神通,悟到的嗎?真正悟到的是你自性現出那個境,不是你的妄想心在冒來冒去,只要有起心動念,離譜的念頭,你馬上警覺了,甚至於你只要打一個妄想,你就警覺了,當起念---「我今天要...」,你看著它要什麽,它就」要」不下去了,心就自然滅了,胡思亂想幹嘛?這樣執杖牧牛的用功,認真的去觀你的心,其實也不必很認真,為什麽?你已經悟得本了,所以那個警覺力量很強,只要你心起了一、兩個制止的念頭,他就馬上回過頭來看你,你又能想什麽?那裡還會打妄想。如果你起了妄想還去做,那就更離譜了。 0202 所以碰到怨親債主而悟心者,就會修得特別辛苦,為什麽?因為你周圍之間都是敵人,沒有一個佛、菩薩在給你加持,所以就要行懺悔法,多誦經典、拜懺,不要常常跟那個念頭在攪和,這個念頭想這樣,就去配合它做,那個念頭想那樣,就配合它去做,若你無始劫來沒有修個非常銳利的智慧,可以照破你心內的習氣、毛病,那不是真的悟得本。如此若能走出來的還是菩薩,走不出來的照樣淪墜,如果再用這些心力量,去做一些招搖撞騙,騙財、騙色的事,那更是入地獄有份,現在還有好幾個還在打官司。這一類被怨親債主、魑魅魍魎附身的行者,不知佛法是何指,故不得解脫。 0202 真正悟得本的行者不會走錯路,我一直強調他們的行為、語言都是中規中矩,你看我們請幾位師父來,他們走到那裡都是皆大歡喜,法喜充滿,那是佛、菩薩。如果你認為修得很好,自稱是開悟了,行為卻是不正當的,走到那裡都造成困擾,道場就亂到那裡,那是魔的化身,沒有智慧分辨。 0202 所以悟得本這個「本」很重要,修不修?說修也對,說不修也對,剛剛講的修無所修,要修嘛!怎麽修?把你的妄想習氣的心,讓它清凈就是修了,不修!不像諸佛、菩薩悟了就開悟,同時證悟了,我們沒有那個福報。下一位佛是彌勒佛,他才有這個能力,那是五億多年後的事了。 0202 「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不是你想開悟就開悟,要有因緣讓你開悟,這個因緣主要是看你的德行,你的德行夠不夠,每一個人修行都要求開悟,外道他也想開悟,但要看你的德行夠不夠,基本的德行好嗎?一個嘴巴天天嘀嘀咕咕講不停,放不下口業,怎麽開悟?兩舌犯了太多了,怎麽開悟!五戒十善做不到還想開悟。 0202 五戒十善是什麽層次?只有天道而已,連做天神的資格都不夠了,你還想開悟,開悟是登地菩薩。所以一切「從緣得」這句話,看起來沒有什麽,但很重要,你因緣具足了沒有?你表面上的貪、、痴、慢、疑習氣有沒有清凈點?完全清凈是不可能,少一點可以吧!你貪在內心裏面這一次如果給我中六和彩多好呀,你可以想一大堆,說我中了後可以做很多事,找了很多的理由,可以去建道場,可以去幫忙那個受苦難的人,這些都是你的妄想,假借貪心的名義,假借幫助人來得到貪心的目的。 0202 那想一想無所謂,你沒有去做,也沒有直接去買六和彩,有想買股票、六和彩,就有貪心的影子在裡面。若不真去做,偶爾想一想總可以吧!沒有人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這就是還有微細貪心的毛病,這無可厚非。求名求利也是一樣,不要假借一個理由,達到你自己慾望的目的。光「想」是微細的毛病,去「做」是一個很重的習氣。那你貪、、痴、慢、疑比較沒有了,甚至於連想的念頭都沒有了,這種人不開悟也難,真的修到那個時候,諸佛、菩薩會給你加持、跟你灌頂,你自然就會悟得本了,所以開悟不是靠你認真念經、念佛、禪坐就行,還要靠你在德行方面多下功夫,眼睛少看,能夠視而不見,耳朵少聽,能聽而不兩舌。很多同學這個毛病犯得太大,看不慣時,那就真看進去了,嘴巴這邊講、那邊講,如此有虧自己的德行;你能夠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嗅而不覺,不是不知不覺,而是我都看了、聽了,但都能到此為止。 0202 一個心常常亂動,常常喜歡講話,就是在造業,連兩舌都管不住了,還想要開悟!所以,若你要看一個師父德行好不好,默默無聞的、不喜歡講話的就是良師,像上傳下暢師父,你認得他的,他就是良師。你說他沒什麽呀!那是你沒有眼光,你無法體會他修到哪一個境界,要講佛經的大道理,他講不出來,但是無論誰站在他旁邊,都能覺得心平氣和。所以,你要從心地去感觸,不是看他有沒有神通,縱使他有神通也不會現給你看。談到神通,我就講給你聽,他有次來我夢中,我警覺了,他卻盤著雙腿飛上天了,那他有沒有神通?所以不要以會講才是開悟了,開悟的人越是謙虛,越不敢講,行為越安詳,生活中有吃也好,沒吃也好,天天吃地瓜也吃得很自在。回想當初我們去幫他蓋那個草寮,幾根柱子架起一個草寮,那已是十數年前的事了,他安於貧苦,覺得很自在,這就是真正開悟的行者。反觀你自己,五戒十善犯了多少?把它勾出來,勾了出來一定很多,「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不痴」十善裡面那一條沒有犯?心地不清凈,還想要開悟? 0202 「如今初心從緣而得」,為什麽不叫「已經成就的心」,而叫「初心」呢?上師講的「法身出現」為素法身,法身現起來的時候,本來悟得本了,應該有很大的靈通力,但沒有!他只會覺知,沒有辦法去克服一切覺境,就像小孩子一樣,出生的時候,哇!哇!哇!叫他吃飯也不會吃,叫他走路也不會走,那就要人照顧。這個時候要學習,學習認識環境,學習試用心法,學習面對外境、逆境如何去克服,不要執著諸境,要能去轉諸境緣。 0202 「一念頓悟自理」:如果你是自行開悟了,就可以拿捏得住,有的人不是真正的修行,練氣功也可以開悟,練瑜珈也可以開悟,誦經、念佛那是比較修行方面的,像這些練氣功、練瑜珈的身體通的時候,沒有一個佛法熏習的底子,所以這種人也比較麻煩,要花很長的時間,慢慢的去認識佛法,從性空緣起,去認識八個心王,然後慢慢搞懂了以後,哦!原來是這樣子,那我以前亂七八糟的行為,也是情有可原。 0202 頓悟自性的道理以後,「猶有曠劫習氣未能頓凈」:你喜歡吃鹹的,你喜歡吃酸的,這是你個性呀,什麽叫個性?是你無始劫以來所熏習的習慣,這些都是不正當的,原來一味平等,為什麽你喜歡咸或者喜歡酸呢?味本來就是味,沒有什麽分別,因為你有分別心才有酸甜苦辣的感覺,所以自你墜落以來,無始劫養成很多的習氣、毛病,你喜歡這樣、喜歡那樣,不喜歡那樣、不喜歡這樣,都是習氣毛病,沒有辦法一下子把它弄清凈。 0202 「須教渠凈除現業流識」: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告訴你,如何來清凈移除你內心的這些現業流識,每一個念頭就是一個業,每一個種子就是一個業源,你本來要去應的緣,本來你要隨緣去受生、去還債、去討債,在悟的時候整個都現出來了,有的人假借開悟的時候,去出生好幾世了,也就是去還債,還了好幾個,一下子你夢到出生做魚,一下子又出生做兔子,..,雖然你腦筋清清楚楚你人在這里,但另外一個魂魄跑到六道里去出生做好多類眾生,每一個種子都是要還的,因果歷歷不爽是要還的,你做了什麽,墜落到什麽,借這個機會去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不要太當真了。 0202 所以你業不能夠控製得好,想要一下子頓凈是沒辦法的,頓時不能凈也要慢慢的能不隨業流轉,要轉回來,怎麽轉?讓你的心不要一直想那境界下去,就是這樣來轉。這樣就是在修,你說不用修,但不用修之時,在管你內心的妄想就是在修啦,不要隨你的妄想讓它滿足要做這做那的行為,這樣就是在修了。 0202 「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趣向」:有一個法教你怎麽修嗎?沒有!好像落地灰塵給你這樣掃過去,它又飛揚起來的時候,再拿電風扇來吹,吹到屋外去,雖在屋外,無論怎麽吹,它還是在,如果你讓它慢慢沈靜下來,或者這些灰塵不造成你的困擾,就是無所謂了。我討厭灰塵,我討厭它的起起伏伏,討厭它這邊飄、那邊飄,連這些討厭的心態都沒有的話,灰塵就歸灰塵了,真我是真我,有什麽關系?02
⑵ 佛法理念談找工作
以下摘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有人問起,做生意不能說實話,所謂老王賣瓜,自吹自誇,如果賣瓜的不說瓜甜,那就無人問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語說謊的戒?
再有人問,學佛的人不應貪心,相反的應該布施。可是做生意賺錢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潤,這豈不是跟佛理相違?
又有人問,佛教徒不可害人,如果做生意賺到錢而使他人虧本,又該如何?
也有人問,佛教徒可以從事股票投資、放利息、房地產買賣等活動嗎?因為這些事都有投機性質。
更有人問,佛教徒可以做糧食飼料等的買賣嗎?如果糧食飼料是被買去喂畜牲,是否間接助長了他人的殺業?
是的,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應該面對而加以檢討的。首先必須了解,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人民分為四大階級,亦即1.宗教師的婆羅門,2.從事軍政的剎帝利,3.從事工商的吠舍,4.從事殺生等賤業的首陀羅。佛陀釋迦世尊除了不鼓勵從事首陀羅的職業之外,其他都在容許的范圍之內,而且加以贊嘆,可見佛教徒從事工商業是正當的。
至於說,做生意是說謊而騙人上當的行為,是有待商榷的,因為這並不是必須的手段,而是一般人的習慣和心理所造成的。貨真價實、信用可靠,是工商界應有的職業道德。也唯有信用可靠,才能夠可大可久,否則為何許多商號都要以幾十年以至上百年的『老店』招牌做號召?我曾經說過:『如果跟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做生意,不必擔心他欺騙你。』相對地,身為佛教徒如果還會讓人擔心我們用欺騙手段以招徠顧客,這不僅不是佛教徒的正確態度,甚至連一個小商人的基本觀念都尚未建立。
當然,我們知道,有些行業往往漫天要價,目的是等著顧客就地還錢;但也有類似的行業卻以老少無欺、不二價為號召的。我們做為佛教徒,應該帶動風氣,誠實無欺。也許剛開始時,生意差一些,利潤少一些,日久之後,你的信譽就能為你賺錢。
一般中國人都有養兒防老、積谷防飢的心態;做生意一本萬利,想當然是為了使個人生活有保障,乃至為子孫萬代留下吃喝不完的余蔭。但是,時代已經改變,觀念已經不同。現代的大企業家,不應著眼於自利,而是貢獻自己的智慧才能為社會人類謀福利,即所謂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以完成事業為目的,造福人群為理想,就沒有貪心的成分在其中。至於普通人的智慧體能,雖然不足以為社會大眾提出多少貢獻,但至少也該負擔起個人的生活開銷,進一步維持家庭的成員和公司的員工,這是互助,也是為了各取所需。
因此,人人必須提供自己的所能,不論是資金的、智慧的或勞力的。身為佛教徒,更不應有做生意是只求自利而置他人利益於腦後的想法。因為社會是群體的因緣所成,我們參與社會做任何事,就跟其他人發生關系,產生互動互惠的作用。
我們應該以自利利人的存心來賺取應賺的利潤,並且把賺來的錢做合理的支配,而不僅是為個人的物質享受和滿足虛榮而花錢,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貪心而賺錢了。
《善生經》中說,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分來處理:1.家計的生活,2.營業的資本,3.儲存在家以防意外,4.放款生息。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印度,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儲存在家和存入銀行生息應該合而為一。此外,也應在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做為三種用途:1.供養父母,2.周濟親友和部屬仆從,3.供養三寶,作為宗教的奉獻。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後面的三種用途,則是為了孝養父母、社會福利及宗教事業。
佛法說應該從事正當職業,所謂正當職業,就是指於人於己都有利而無害的行業。既然如此,怎會自己賺錢而使他人虧本?當然,當你開的店經營不善或公司虧損累累時,不免會想脫手轉讓。由於各人的經營觀念和方式有別,社會關系也不同,知識能力也相異,因而同樣的行業和生意,在不同的經營者手中就有不同的結果,如某甲會蝕本,某乙可能賺錢。
基本上,不要存著把燙手山芋丟給人的心態去害人,而要希望他人因為承購你的原有產業而大發利市。同時,不要以為自己做不好的,別人也做不好;或者自己認為不好的,別人也認為不好。只要你對自己賣出的東西不做虛偽宣傳,那麼,一旦有人願意承購,他一定會因此而得到利益。如果對方蝕本,這也不是你的存心,與你無關。總之,佛教徒做任何事業,都須以真心誠心待人,至於結果如何,不是你的責任,不必耿耿於懷。
股票和房地產買賣,是現代世界各國政府所公認的投資生意。前者是股票公司運用民間游資,透過股票市場成為企業投資的資本,是發展工商、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的金融事業,應屬正當的投資。但問題出在有些人掌握大量股票而製造股票行情,並操縱股票漲跌,這是不道德的。要操縱股票只有大資本家才能辦到,一般投資人只能看行情的起伏買進賣出,故其中不免有些冒險的成分。在金融穩定的社會,操縱股票是犯法的,大企業家雖然擁有大量的股資,也不致於操縱市場製造漲落,否則會自食惡果,得不償失。
至於房地產投資,也是正當正常的商業行為。一般人所詬病的,是指炒地皮,壟斷房地產,不論購進或拋出都操縱於股掌之上,這不是正常的現象,佛教徒應該避免。若以正當的價格做合理的買賣,也是一種商業服務,沒有什麼不可以。
另外,就放利息而言,將錢存入銀行或合作社等金融機構,也是一種投資方法。而以民間的小額存款互相周轉或者集中投資於某些大企業,也是自利利他、繁榮社會經濟的途徑,值得鼓勵。不過,若為貪取高利而放高利貸,等於火中取栗,危險性大,往往連母款也被倒掉。佛教徒不可因貪高利而放款,一則自己沒有保障,二則對人剝削太多,有傷慈悲,最好不做。
至於商業的種類,古時有謂三百六十行,在現代工商業社會,可能超過三千六百行。不過,身為佛教徒有個原則,即凡是殺業、淫業、盜業、賭博和妄語,乃至於酒類等的買賣,都應避免;但是不能斬釘截鐵說某種生意不能做。比如開電影院,專門放映誨淫誨盜的影片,當然不可;若是放映藝術性、教育性和娛樂性的影片,則屬於正業。至於販賣糧食,只需以所賣的終究是供人食用,或是加工後用於工業的動機即可;即使別人買去喂畜牲,也是為了供給眾生吃的,我們本身並未從事殺業。當然,自己如果明知飼料是供養豬場養雞場之用,可以考慮改行或改變銷售的物品。總之,佛教不鼓勵殺業也不從事殺業,凡與殺業有關的,應該避免。
⑶ 判斷經濟向好的先行指標有哪些
判斷經濟向好的先行指標:
1.造業生產工人或非管理人員平均每周勞動小時數。
2.每周初次申請失業保險的平均人數。
3.消費品和原材料新訂單。
4.賣主向公司推遲交貨占的比例。——延緩交貨擴散指數。
5.非國防重工業製造商的新訂單。
6.地方當局批准(而不是實際破土開工)建築的私人住宅數。
7.10年期國債利率減去聯邦基金利率的利率差額。
8.股票價格指數。500種普通股。
9.貨幣供應量(指M2的貨幣供應量)。
10.企業及消費者未償還信貸變化。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預期指數。
先行指標主要用於判斷短期經濟總體的景氣狀況,因為其在宏觀經濟波動到達高峰或低谷前,先行出現高峰或低谷,因而可以利用它判斷經濟運行中是否存在不安定因素,程度如何,進行預警、監測。
宏觀波動是一種周期性的由蕭條到復甦再到高潮的循環變動。按統計指標變動軌跡與經濟變動軌跡之間的關系劃分,指標變動軌跡在時間上和波動起伏上與經濟波動軌跡基本一致的叫同步指標;在相同時間上的波動與經濟波動部一致,在時間軸上向前平移的指標成為先行指標;在時間軸上向後平移的指標成為滯後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