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買漲不買跌,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
炒過股你就知道,買漲殺跌,看見漲價就追漲,不就是典型的買漲,而由於股票能拋出,所以殺跌止損,而房產呢?持有者一般不願意虧損拋出,所以賣方市場沒到非不得已不會拋出,而買方則存在觀望情緒,也就是買房不買跌,怕入手早了,心理盼著還有一跌。
回到你的案例中,房主讓價五個點,事出突然必有妖,既然比同地段同小區便宜五個點,說明這家人急用錢,再壓一壓,拖一拖,說不定還有優惠,所以不買跌。
而後來,房東漲價了,說明這個讓步有了購房意願者出現,還很可能不止一個,房東才會調價,說明是好東西,都怕好東西被搶了,所以搶入,買漲。
這跟股市是一模一樣的心理。
買漲不買跌,究竟是什麼心態?
在房產裡面來說,買漲不買跌大部分來說是為了避免風險,因為漲是一個勢頭不會一天倆天停止。
如果房價一跌很多人都會恐慌,也會有部分人著急出售,這是一場心理博弈。
你說的案例有人感覺意外不可思議實際上在房產裡面很正常,你房價的價格放便宜了在怎麼說你的房子好怎麼樣,別人是不會相信的,因為你的價格在這里,價格一高你說的就有人相信。
買漲不買跌實際上也是我們國人的一個天性,在很多人心裡就是便宜沒有好貨,房產也是一樣
我們中國人就是這樣的從眾心裡,漲了會怕買不起,跌了怕一直跌,所以就一直死循環!跟股市裡的散戶一樣的,看到漲了不拋,看到跌了趕快拋,這樣是賺不了錢的!
買房子個人建議:
1.不要跟隨別人的意願買房,因為買房子是自己住的,不是別人,不管跌了賺了都是自己的,別人不會給你分擔一點壓力,自己感覺可以,就可以買,因為房子長線絕對是漲的嘛!還有好多人跌的時候去看房,因為可以淘到低於市場價很多的房子,市場不好,開發商急於出貨,新房的折扣也會很多。
2.買房不要想買了之後是漲是跌,特別是首套房,能付得起首付,能供得起月供,小區周邊配套規劃各方面差不多就可以買了,有能力的就買位置好點配套好的,手上資金不夠的就可以買了規劃比較好的,未來發展好,但是還沒有發展起來的
3.不要跟風,看到別人買房就一窩蜂的買,要看下自己的承受能力,最近我看到很多朋友,17年跟著朋友大家一起買的房,現在想賣又賣不出去,自己壓力很大,都快斷供了,問我能不能趕快賣出去,這種事情就是跟風買房。房子是早買早好,但是還是量力而行。下面我給大家說下一個公式:
月供5000元的房子,你現在每個月的家庭收入最少在15000-20000才可以買,就是月供的三倍以上,一定要給自己留點空間,否則工作一旦出現問題,月供就成問題了
綜上所述,買漲不買跌只是一種從眾心理,或者說是不成熟的投資理論!以上觀點只是自己的個人建議,不喜請噴,歡迎大家來討論
「先別買房,晚點可能會降價!」
「現在買房,你就是接盤俠……」
關於買房,這是觀望者說過最多話。
但樓市是變幻莫測的。在你不相信房價會漲的時候,房價爆漲了;在你努力賺著首付錢的時候,調控來了,利息變高了,房貸的還款壓力又讓你不敢貸款買房。
於是你決定租房過日子,奈何房東把租金上漲,你每個月的房租。實際上是幫房東還房貸。而你,還是沒房!
住建部對2020年的樓市就一個要求,那就是——穩定。這也就是說,2020年的房價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絕對不會出現再出現大漲大跌的情況。
剛需是可以在今年買房的,因為你等不起也沒有再等下去的必要了。
事實上,房價不會跌有N個理由,總有一個理由能逼你(再)買房:
1⃣️
房地產行業仍是我國經濟中流砥柱
近十年來,房地產行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經濟支柱,整個產業鏈不僅僅為保持GDP的高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更是解決了數以千萬人的就業問題。
對於二、三、四線城市來說,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產業薄弱,城市造血功能不足,只有依靠房地產來帶動經濟的發展。房地產的開發,是城市方向的引領者。只要出現降價或者暴跌,房地產倒下,中國的經濟…...
還有一點,2020年多地出現政策「一日游」也足以證明,房地產對地方政府的重要性。要不是國家調控摁住了,房價的趨勢可能是剛需的你不想看到的。(截止到4月22日,全國已有荊州、青島、海寧、廣州、濟南、寶雞、駐馬店7各城市出現了樓市政策「一日游」或「三日游」。)
2⃣️
城鎮化的加速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發展中國家,第二大經濟強國,正處於經濟調整增長中,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必然伴隨大量非城市人口湧入城市。除非城市化進程停滯,農民才不會進城。
為了獲得更多的職業發展,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資源等,小城市的人總會想去到更大的城市,大城市的人無疑更想往省會城市走。無形中就產生了購房需求,所以不用懷疑房子在有發展潛力的城市依然是稀缺的。
3⃣️
銀行也不允許跌
開發商建築成本是從銀行貸款而來,打個比方在銀行貸款10億,開發商買樓時,不僅要考慮覆蓋貸款成本,還要考慮盈利成本,房價當然被抬高。建好未銷售出去的房子全部抵押在銀行,如果一降價,開發商和銀行都要的資金都要縮水。所以,銀行也不允許跌,即使房價做出了調控,銀行仍可控制房貸利率,變相提高房貸成本。
4⃣️
人口增長,需求增長
國家從單獨二胎到全面開放二胎,鼓勵生育。人口變多了,自然居住用地也變多了。國家為了避免老齡化嚴重鼓勵二胎,加速人口增長的同時,也把人們的需求擴大了。
5⃣️
土地有限,漲價必然
國土就這么大,土地有限,樓房越建越高,土地使用成本也越來越高,樓價當然還是呈上漲趨勢,不會下跌。現在是和平自由的年代,不會再有對外侵略、擴張土地的戰爭行為。房價持續上漲,是必然的。
6⃣️
通貨膨脹響應時代步伐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小時候的物價與現狀的物價相比,已經翻了多少倍。90年代一毛錢還能買到好幾顆糖,要是某個同學有10塊錢的話,那就是懷揣巨款了。在如今這個連白菜都在不斷上漲的時代,房價下跌的概率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
7⃣️
房價暴跌會引發 社會 動盪
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哪家開發商敢降價,只要一有風聲說要降價了,前期購買的業主就會來鬧事,又是要求退房,又是要求退錢的。這種所謂的維權案例在全國來說都不在少數。這種情況下,開發商就是資金出現問題,想大甩賣都不行。如果房價急劇下跌,房產投資者的資產將會大幅縮水,大部分人是以貸養房,房價下跌幅度深,房產又不能快速套現,因為高額負債的壓力,很多人都有著負面的念頭。更別提 社會 影響力巨大的人們,他們本身就有著千億的負債,如今再加上經濟重創,很難想像那時的畫面。
8⃣️
買漲不買跌
不管是炒股還是買房,都奉行買漲不買跌的慣性。只要房價一跌,不少人就會想肯定還會再降,相反要是一漲,很多人就會跟風。
9⃣️
段子
目前房價是沒買房的希望跌,買了房的害怕跌,開發商不想跌,銀行不敢跌,政府不讓跌,理論上需要跌,經濟上不能跌,成本上沒法跌。說實話,真要跌了你不敢買,漲了你又沒錢買,不跌不漲你又不急買。
不管怎麼樣,是跌是漲,房子總得要買。沒有自己的家,去到哪兒都是流浪,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眾所周知,在我國,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非常大,現在住建部已經說了要保證樓市穩定,那樓市就一定會穩如泰山。所以,剛需一族沒必要觀望了,因為房價不會繼續大漲,也不可能下跌,更不會出現腰斬的情況。
這幾天,被行情漲幅給氣到頭疼的不僅是新韭菜,還有老韭菜。
阿韭也原本以為昨天的行情可以讓大家冷靜一下,可起來發現又漲回去了,還真是讓人摸不清頭腦。
不過,越是如此,大家想重新買入、加倉的慾望就越強烈。前端時間節,BTC跌破8000USDT,阿韭群里很多幣友都在商量著怎麼回本之後退圈?而這幾天,BTC重新漲回8000USDT,而且一直突擊9000USDT,大家又開始商量買什麼幣種了。
事情就是這么有趣,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在阿韭身邊體現的淋漓盡致。其實,買漲不買跌,應該是我們身邊極為常見的一種心態了;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態呢?
阿韭想,這主要是由於我們的慣性思維,越是在場景好的時候,就越是樂觀看好未來,忽視對風險的把控;越是場景不好的時候,就越是悲觀看衰未來,錯過對機會的把握。
尤其是今年,我們身邊就出現了很多買漲不買跌的情況:比如說,年前EOS10元的時候,很多朋友駐足觀望,等EOS漲到40多元的時候,又開始爭相入場,等EOS再跌回來時,重新開始觀望;當然,這種情形很大一方面與項目本身發展的階段有關,但「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也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
那麼,買漲不買跌的心態,究竟好不好呢?其實,這個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首先,趨勢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漲往往長漲、跌也往往長跌,作為投資者慎重參與和規避都無可厚非;不過,趨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會有峰值和波谷,到達了峰值還想更高峰、抵達了波谷還想更低谷就不可取了。
所以說,經過判斷的買漲不買跌,可以做到在趨勢上升前進場,在趨勢下降後離場,我們應該支持;但現實投資的買漲不買跌,卻很難做到客觀判斷,大部分都是在風險高啟時進場、風險較小時觀望,看人家賺錢、替人家站崗。
最後,正如阿韭前面所說,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如果能夠克制住自己的貪欲,不要在明顯高點、風險極具積累的時候入場,其實問題也不太大。
心理學可謂是貫穿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怪相買房買漲不買跌的心理。 第一點:別人都買了,我也要買一套,買不到找關系也要買
從眾心理、「恐慌性」購房,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特別是房價一漲,風聲一起,大家都不淡定了。福妹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明明自己不缺房,本來是不打算再買房的,市場火爆的時候,看到別人都在買,生怕不買以後吃虧了,在周圍人的帶動之下,也跟風搶著入市。第二:明明不能買,還是非要買
限購令執行以來,購房資格的審查,已成為每一名購房者必經的程序了,有些人資格不通過,還是會想方設法、挖空心思來弄各種證明,假離婚就是典型的案例。在這里提示,就算買房決心再大,也要遵守規章制度喔。鄭州北龍湖已經出現類似的案例,不符合資格,但是繳納了500萬金額,現在網簽不了,但是又不退錢。第三:房價越跌,越是不敢買,再便宜也不買
有一些人,房價一漲,他們很氣憤卻急著買房,房價降了反而很害怕不買了。「買漲不買跌」又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高房價,讓市場陷入惡性循環。非常經典的時間段就是2015年,房價一降再降,但是買房卻少有人問津總結:買房買漲不買跌的出現就是「損失厭惡」——指人們在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2.5倍。
「損失厭惡」心理給商家帶來了許多可能的商機,並且同樣的營銷方法屢試不爽。要想不讓損失厭惡情緒影響你的理性判斷,就是先弄懂沉沒成本,既然一件事無法再逆轉其發展趨勢,那就不必追加必然沉沒的新成本,而是應該依據當下和未來的收益做出最佳選擇。
心理經濟學與普通人的投資理財有什麼關系呢?在生活中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價格上漲即便達到瘋狂的程度,投資者照樣趨之若鶩,奮不顧身地投入,根本不理會價格已遠遠超出商品本身的價值;反之,當價格一跌再跌,商品的價值早已凸現,但依然無人問津。目前中國的房產和股票就是上述現象的最好寫照。
心理經濟學認為這種現象說明,人的心理感情在大多數時間里代替理智主導人的經濟行為。從眾和恐懼是產生買漲不買跌現象的根本原因。既然人的投資行為是由心理因素主導的,那麼「克服投資過程中的心理障礙,選擇適合自身心理承受力的對象和投資方式」,就是心理經濟學倡導的理念。
其實《中庸》里就有「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的至理名言。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意為:君子平心靜氣,守得住自己的本分,以待天命;而小人不知天高地厚,冒險行事,妄圖得到非分的收益。
激進型與保守型投資
今天,理財師把心理經濟學和我國先哲的思想引入理財規劃之中,提升了理財設計的個性化。首先對客戶進行心理測試,根據其心理承受能力確定其在激進、積極、理智、保守等四種投資類型中屬於哪一種後,再制定出的理財規劃更具有可操作性。以往常經驗,假設兩個人分別是激進型和保守型的投資者,即使收入、支出和資產等情況完全相同,理財計劃也應完全不同。激進型投資者資產中股票的投資比例可達45%,房產可以有30%。而保守型的投資者,股票比例低於10%,房產的比例不應超過20%,反而債券比例可達50%。如果讓激進型的投資者把資產過多地投資於低風險品種,是浪費了其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激進型的人也會因此感到被束縛了手腳而渾身不舒服;反過來讓保守型的投資者大比例投資高風險產品,長此以往一定會使其心力交瘁。曾有一位少年寫信求助 財經 節目主持人,敘述其父炒股遭遇3年熊市後,原來開朗的性格變得沉默寡言,使整個家庭氣氛異常緊張,影響了全家人的正常生活。實際上原因就是其父根本不適合炒股,保守型的人做了激進型的投資所致。
善於控制風險
根據心理承受能力制定理財計劃的第二個作用,是幫助投資者控制了風險。知道自己屬於保守型的人,把股票投資比例控制在資產的10%以下,即使遇上如今4年的熊市,10%部分虧去一半,畢竟所有資產還剩下95%,尚不至於影響家庭正常的生活,可以泰然處之。筆者認為許多投資者在最近4年的熊市中之所以損失慘重,除市場本身的原因外,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屬於何種投資類型,盲目擴大在
買漲不買跌」這是一種市場行為,比如說買房子,當房價上漲的時候投資者買進,馬上就能賺錢,如果房價繼續上漲賺錢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很多人就喜歡「買漲不買跌」,在房價漲的時候追進去買;
與此相反,當房價處於下跌途中時,誰買進誰就賠錢(當然是賬面上虧損),如果房價繼續下跌,那麼虧錢就會越來越大!
買漲不買跌,究竟是什麼心態?
買漲不買跌大部分來說是跟風氣和趨勢,因為漲是一個勢頭不會一天倆天停止。
如果房價一跌很多人都會恐慌,也會有部分人著急出售,那很多人就持觀望的態度,一場心理博弈,
你房價的價格放便宜了在怎麼說你的房子好怎麼樣,別人是不會相信的,因為你的價格在這里,價格一高你說的就有人相信。
買漲不買跌實際上也是我們國人的一個天性,在很多人心裡就是便宜沒有好貨,房產也是一樣
漲的時候,預期高都覺得還能漲,買入能賺,跌的時候,預期低都覺得還要跌,不敢買,這個在股市中非常常見,樓市也一樣!
你是沒做過實盤吧買入價是你掛的價格,和收盤價沒關系的,再說你說的當時價格超過10%,是不可能的
Ⅲ 我在買入股票的時候買入的價格是可以調整的,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買的是上海股,也就是6開頭的,一般散戶是買賣都收手續費,多數是千分之一點五,【單邊】外加一元的交易費,雙向就是3‰+1,5‰+【2元】就是買賣全部費用,深圳股,0開頭的沒有一元的交易費用,其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