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看郎咸平談股票
擴展閱讀
買一百萬的車險多少錢 2025-04-16 17:02:20

看郎咸平談股票

發布時間: 2025-04-10 01:31:30

❶ 郎咸平說的股市快進快出什麼意思

就是買進股票就是為了賺差價的,可能幾天買過幾天就賣了
快進快出
買進思考不多賣出思考也不多

❷ 郎咸平教授的主要言論,以及您對他的評價

郎咸平語錄.(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錯不在家長,錯在中國的產業鏈定位,在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找不到工作是應該的。
中國的經濟是二元經濟,同時存在過冷過熱,而這一點在廣東更甚。廣東企業90%的壓力來自於二元經濟。
最喜歡談論廣東,因為問題太多。
我反對『國退民進』,即使企業家幹得再好,也不能把企業送給他!
與其說是韋爾奇傳奇,不如說是韋爾奇泡沫,韋爾奇帶給GE股民的是一堆泡沫。
香港人只在乎股票賺多少錢、房地產什麼時候漲,你在那裡談深層次的理念,人家不想聽。於是想「轉戰」大陸。
假如哪個企業家所作所為是我看不出來的,我從今天開始封劍退出江湖。
------------------------------------------郎教授經典語錄1、我最討厭文過飾非的學者,你以為把事情壓著,問題就解決了嗎? 2、中國樓市產生泡沫,是中國的投資商環境持續惡化造成的。 3、我認為,真正能賺錢的好項目,應該由我們全體老百姓來做。 4、你敢內幕交易,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也未可知。 5、如果沒有規則,金融大鱷進來之後,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強欺弱。 6、我們被迫將產品大量出口到別的國家,賺取一些必定貶值的美元。 7、你可千萬不要以為存儲是美德。因為我們社會保障條件不足,逼得你不得不儲蓄。 8、你如果想在香港請法官吃飯,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法官根本不敢跟你去吃飯。 9、為什麼美國大學生專業不對口能找到工作,而我們中國大學生專業不對口就找不到工作? 10、你知道許三多薪水多少嗎?900塊。那他憑什麼熱愛他的工作呢? 11、美國人紀律性之強是你不可想像的。 12、沒有經過經濟危機洗禮的民族,不可能是經濟上成熟的民族;沒有經過經濟危機洗禮的企業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業家;沒有經過經濟危機洗禮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場上成熟的公民。
----------------------------------------------------------------------郎咸平-個人觀點中國的高科技思維是中餐館似的思維,也就是不講工序、不講紀律的思維;一個沒有紀律的團隊是根本無法成長為微軟的。..不養高科技文明的七個傳統文化觀念:「失敗是成功之母」;「殺雞不用牛刀」;「四兩撥千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內行領導內行」;「寧作雞頭,不當鳳尾」;「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中國高新技術的思維困惑:面向科研還是面向研發,面向專家還是面向產品,面向過程還是面向結果,面向機遇還是面向戰略,面向研發規律還是研發速度,面向「以人為本」還是「以法為本」。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戰略與研發組織結構根本就是錯誤的。------------------------------------------評價:(引用)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用知識打敗「資本大鱷」的第一人,郎咸平先生被人們尊稱「郎監管」,意指他的存在,至少可以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平分秋色。郎咸平敢言直言,不講情面,開了中國近年來直接批評的先風;他的思想有大戰略觀,思路開闊,比較符合中國實際。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發現他的明顯漏洞。以上是我對朗的優點的總結。

但是,郎咸平先生也有三點不足,這些不足非常致命,註定阻礙他對中國影響的持續性:一是郎在走穴上投入精力過多,沒有時間治學,且將過知識創造年齡;二是太慣於散兵游勇,自吹自擂,目中無人,不能團結優秀人才:三是游歷於富豪官員之中,對中國下層缺乏了解。

郎咸平的缺點,似乎也可以從他對自己的評價中看出。他說:「我只是一個小教授我毫無權利,我解決什麼問題呀?!我也很悲觀,混到現在一事無成,什麼都解決不了。我今天中午跟媒體也講了,我人生目標也改了,不想當教授,也不研究金融炒家,完成中學時的遺願,改作明星了,我現在最大的人生目標是參加明年的央視春晚,由我來取代趙本山演一段小品好不好?」

從這個自我評論中可以看出,就郎咸平的現狀來說,他應該是消極的、頹廢的。這個時候人們給予他的所謂「當代魯迅」的贊揚,只能害了他那顆已然非常虛榮的心。目前來看,郎咸平先生的心態已經非常脆弱,因為他的強勢和高傲,他不能容忍失敗。但是,郎又沒有自己的同盟者,他所交往的一些朋友,有的受市場理論影響太深,有的已經由於自己的錯誤認識失去民心。因此,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郎咸平「俠士」。

曾經自信滿滿的郎咸平先生,緣何也如此失魂落魄呢?這正是郎咸平先生不了解中國國情的表現。曾幾何時,郎咸平先生提出制度化解決民企原罪的問題,並被遠在海外的仰融委託,出任「獨立第三方」,試圖調解仰融和遼寧省政府之間的矛盾。然而,官僚主義的勢力何其強大,豈會被你一名言論學者左右局勢;否則,以後有學者的言論一言九鼎,還要這些政府官員干什麼?其實,在我看來,這次「調解」,就讓郎咸平觸犯了官員集團的利益和勢力。但是,官員們的低效率,有的時候可以表現為包容力,特別是對於來自台灣的知名學者。這使得郎咸平先生後來挑起了震驚中外的「郎顧之爭」,並以顧雛軍的鋃鐺入獄而終結。此後,郎咸平名聲大震,出場費節節提升,閃光燈、鮮花、掌聲成了其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這種風光的生活,也形成了他本人難耐寂寞的新弱點。

等閑之人都羨慕明星,但明星的情緒受制於自己的小圈子。在這個圈子不被關注、關懷,他們就有可能陷入無助。對於明星,閃光燈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公眾關注度小了,或者被新的明星頂替了,留給他們的就是失落、寂寞、頹廢甚至自殺。明星更脆弱,更容易走向絕路,這是明星的們普遍的心態問題,也與他們有沒有朋友開導有關。現在的郎咸平教授,離了大陸不能過,離了閃光燈不能過,惟一不想回去的,就是曾經造就他知識武器的書桌了。

當然,即使不再鑽研學問了,以郎咸平先生的造詣,也是遠超那些掌控中國經濟命脈的高級官員們。為什麼庸才可以治理國家,而有才華的人偏偏要承受孤獨和寂寞呢?這正是中國的國情所在!人不能盡其才,是中國當前社會資源的最大浪費。其實,縱使是管仲再生,如果他現在的職位只是一位教授,他有可能擔任我們泱泱大國的總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對於管仲式的人才,焦急不是唯一的辦法,而是要靜觀時局,勤奮鑽研知識,同時等待獲得治理國家機會。

官場上庸才輩出的時代,大多處於太平盛世年間。但是,現在的中國是不是太平盛世呢?看看每年流出的不低於總產出30%的財富,30%左右的、有去無回的政府各項收入,30%的私人既得利益收入,而只有不到10%的產品為13億工農群眾獲得。這種分配格局很快將掏空中國人民的每一分財富和每一滴汗水,這種局面顯然是不能繼續下去的。

當收拾殘局時代來臨的時候,我們的郎咸平教授,如果仍然保持著鬥志和激情,他卓越的才華,將大有用武之地。

❸ 郎咸平說股指期貨前面贏9次最後1次輸,9次贏的全部輸光,是什麼意思

我個人認為目前股期是國內是剛剛興起的一產物,成本較高,技術較復雜,目前中小股民還未參與,股期,這個東西是允許做空 的,
做空----關鍵就是做空

中國的經濟沒有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掌握在國外大投行
國有四大銀行,有高盛,花旗,美國商業…………等等國際投行持股35%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中金公司被高盛持股35%,
中金公司是什麼?
如果不是在今年股市的低點突然冒出來個中金、匯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家公司
中金也就是中國的國際投資銀行,其中國有四大銀行參股65%國外投行35%
中國只有壓榨民眾的本事,去世界上搞投行,只有挨打的份,
外國人參股(股權)不是雷鋒白求恩,那是要賺錢的,例:08年金融危機,美國商業銀行巨額虧損,但是很快又發出公告美國商業銀行從建設銀行上市賺到1200億美金,即使在08年金融危機美國商業銀行依舊保持盈利,1200億美金相當於什麼?14E中國人每人給他了100元吧,持有的20%的股權相當於(中國建行有26000個網點),美國商業銀行什麼也沒有干就直接擁有了5200個營業網點。
雙匯,太子奶,等等等………………人家來是榨你的錢不是來做白求恩。。。

有點跑題了
為什麼賺9次,虧1次就全虧完了
體制問題,
外行管理內行
內行過於外行
國內沒有專業的投資銀行人才,
中國的股市中國人都做不了主,您說您會賺嗎?
舉例說明:2011年11月11日,看股市大盤,在那一天里指數全紅,但是絕大多數股票沒有漲,全天兩桶油幾乎要漲停在2點半後2油開始跳水,~!
2011年11月是終結了08年以來的大熊市,但是2011年高盛對外唱多中國,國內各大券商,機構全部唱多,但是在2011年10月9日,高盛則在內部客戶文件上要求所有客戶全部清空手中股票。。並且下跌開始高盛依舊在唱多中國資本市場,同時在新加坡,香港等東南亞有中國盤的市場全面做空。中國在資本市場上虧損1W億,但是高盛在那麼幾天的時間里輕松賺走400E。
==============華麗分割線======================================
做空A股根本就不需要進入A股市場,只需要在納指、港股的國企盤與新加坡的A股盤就可以了
香港H股的中石油,中石化在H股下跌3%,杠桿比例到A股就是30%,所以國際投行只需要掌握H股就掌握了A股。。

中國沒有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用1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百多年的道路
資本市場發展是畸形的
美國的主板市場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只有800隻股票,中國10多年的時間已經有了2000多隻股票
您說您能賺嗎?

❹ 什麼是郎咸平

郎咸平祖籍山東濰坊。1956年出生於台灣桃園縣,父親是個軍人。1986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博士學位,後執教於美國多家商學院,包括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1994年他移居香港,郎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和長江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郎教授曾擔任世界銀行公司治理顧問,深交所公司治理顧問,亞洲開發銀行的中國 行改革治理顧問,香港政府財經事務局公司治理項目顧問。
郎教授曾於1998-2001在世界銀行擔任公司治理顧問,於世銀經濟學家 StijnClaessens和SimeonDjankov合作,致力於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護小股民權益的課題。在質疑格林柯爾之前,曾三叩TCL、四問海爾。

香港人只在乎股票賺多少錢、房地產什麼時候漲,你在那裡談深層次的理念,人家不想聽。於是想「轉戰」大陸。
我是一個喜歡生活在閃光燈下的學者。
我講一句大話,假如哪一個企業家的所作所為是我郎咸平看不出來的話,我從今天開始封劍退出江湖!
我是一匹來自南方的「狼」(郎)。這個社會歷來不欣賞這種做派,而喜歡中庸、四平八穩。所以我這幾十年走得比較辛苦。

❺ 有什麼好的股票節目

好的股票節目有:《股市天天向上》、《財經郎眼》、《交易日》。


以下是關於這些股票節目的詳細解釋:


一、《股市天天向上》


《股市天天向上》是一檔深度解析股市動態的節目。每期節目都會邀請業界專家、資深投資者,以及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股市的最新動態、熱門板塊和個股走勢。節目內容實用,對於想要了解股市動態、學習投資技巧的朋友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財經郎眼》


《財經郎眼》是一檔以財經話題為主題的電視節目。節目中,知名財經評論家郎咸平會就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市場動態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該節目觀點獨特、見解犀利,對於關注財經動態、希望拓寬財經知識的觀眾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三、《交易日》


《交易日》是一檔以實戰為主的股票投資節目。節目聚焦於股市實時交易,通過專家解讀、市場分析、個股推薦等方式,為投資者提供實時的投資參考。節目還注重投資策略的分享,對於投資者提高投資技能、優化投資策略有很大幫助。


以上股票節目都是集專業性、實用性和實時性於一體的優質節目,對於關注股市動態的投資者來說,是值得一看的。這些節目不僅能提供最新的股市信息,還能幫助投資者提高投資技能,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❻ 歐洲股票市場的起源是什麼,簡單說下就行

股票市場的起源----郎咸平

1720年,英國、法國等國針對當時所發生的三次歐洲金融危機擬定了一個《泡沫法案》。所謂三次金融危機,是連續發生了三次股票市場大崩盤。各位可以上網查一下,包括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英國的「南海泡沫」。我們再往回看,在1720年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16世紀到18世紀的一兩百年間,是所謂的「重商主義」時代。當時的歐洲各國,為了掠奪大量的黃金白銀,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國營企業——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給我們中國人帶來了無窮的噩夢)。東印度公司是國有企業,是以炮艦為前導、以盈利為目的一家公司。歐洲各國,為了掠奪殖民地,不停的打仗,打得民窮財盡。不得已只有發行戰爭債券,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債券。但問題出來了,戰爭債券到期得還錢啊。如果還不起怎麼辦呢?那隻有「打白條」了。同學們能不能告訴我一個英文單字-----把這些還不了款的「白條」摞成一堆的存量的英文怎麼講?對,就是同學們所說的「stock」。也就是說,利用國有企業掠奪財富,而還不起的債務就叫做「存量」。控制著一大堆還不起錢的債券,或者叫「白條」,到最後還是要還嘛,那怎麼還呢?當時就有幾個聰明的人說,要還掉「白條」就得搞個「市場」來騙。市場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個stock market——「白條市場」(我們翻譯成「股票市場」)。如果你要搞個市場來騙,就不能搞個臟臟亂亂的菜市場,不好看嘛。那你要怎麼騙呢,就要搞的富麗堂皇-----大理石的地板,大理石的柱子,宏偉之極,就像今天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一樣。(笑聲、掌聲)。當時國王就說,好啊,這我可以做到,沒問題。但我怎麼騙人去買白條呢?聰明人說,「白條」現在千萬不能賣,因為它沒價值。那麼國王說我怎麼創造出白條的價值呢?聰明人就說白條的價值是可以創造的,你就告訴他們這個「白條」的價值是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國王說,這個未來的現金流用什麼做擔保呢?聰明人就說用「東印度公司」未來掠奪的金銀財寶來做擔保。所以你們今天讀財務管理,你發現股票價值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這個概念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然後,就勸告老百姓買「白條」,因為它代表的是未來的財富,就是東印度公司從亞洲到非洲,到南美洲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而這就是「白條」未來現金流的保證。將白條賣給第一批傻瓜。(笑聲)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樣理由賣給第二批傻瓜,然後賣給第三批傻瓜。到最後把「白條」的價格炒得無比之高。可是這么細小而不成熟的市場所寄託的只是未來不可預測的現金流。終於發生了三次金融危機。

到這個時候,歐洲各國才理解了股票市場官商勾結、內幕交易、操縱股價,以及借錢炒股的本質。我們今天在中國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當時都發生過,只是我們不了解這段歷史。歐洲三次金融危機之後,歐洲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個《泡沫法案》。英國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達一百年之久。而法國禁止了銀行這個名詞達到了15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