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香港投資者喜歡買什麼類股票
擴展閱讀
601908京運通股吧股票行情 2024-10-20 03:12:19
有關股票行情的app 2024-10-20 03:03:03

香港投資者喜歡買什麼類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5-08 17:25:31

1. 為什麼多數投資者喜歡買便宜的股票

市場上很多投資者偏愛購買一些低價股,特別鍾愛股價在10元以下的個股,而對於股價在三四十以上的個股,即使在技術面和基本面都較好的情況,也不會輕易選擇買入,更不要讓其去買上百塊以上的個股了,其實的很多低價股看似股價很高,很多企業較為優質,目前都處於快速的發展期,比如現在很多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相關個股,股價在五十元的佔比較大

而且這類個股還在持續性上漲,相反一些低價股的長期在底部區間震盪,很少會出現持續性上漲。關於這個道理很多投資者都懂的,個股不應該的看股票價格,還是應該看個股的每股的價值和公司的未來的成長性的,但很多投資者仍舊很難接受,下面我們重點講解下多數投資者購買低價股或者說便宜的股票的主要原因。

總結我們通過兩個方面重點講解了為什麼很多投資者喜歡買便宜的低價股,主要原因是很多高價股的估值相對較高,而且集中在科技行業中,很多投資者擔心買入後會出現大幅度下跌的情況,可能部分投資者之前也嘗試過,出現嚴重深套的情況,再次目前市場上老股民佔比較大,因為的沒有新一輪的牛市來臨,很多新股民還未入市

老股民接觸更多的是市場的早年間股票價格相對較低,而且很多傳統行業股價本身較低。可能還存在一些其他原因,比如高價股的股價較高,很多投資者資金有限,很多高價股的買入的股數較低,還認為低價股的位置相對較低,後期一旦上漲後能夠獲得很好的收益,比如2塊上漲到4塊,股價已經翻倍,但是仍舊不覺得股價被高估,但100元上漲到200元,明顯感覺股價上漲的較多,存在很高的回落風險

但這也僅僅是心理因素,我們平時做股票的時候,股價的高低是相對次要的方面,我們需要看中的是公司的業績和基本面的情況,還有行業的成長性的問題,很多個股長期肯定存在上漲的理由,很多低價股不上漲也存在不上漲的原因,現在是信息交流的時代,不能說股價完全跟消息對稱,但是很多消息早被資金挖掘後體現在股價上了。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2. 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滬港通買什麼股票

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通標的股。標的股名單可以通過上海交易所官網查詢
滬港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范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
滬港通包括滬股通和港股通兩部分:
滬股通,是指投資者委託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規定范圍內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港股通,是指投資者委託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規定范圍內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3. 富途證券:為投資者「買什麼」量身定做「股票百科」

讓投資者知道「買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港美股市場,匯聚了來自全球數以千計的上市公司,當中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像蘋果、特斯拉、騰訊、阿里等一些明星股之外,還有許多業績給力、高速增長的優質標的,而內地投資者並不完全了解它們,且市場上可供參考的中文資訊也特別少。大部分的平台,只有F10這樣非常簡陋的信息。像美股當中,大家非常喜歡交易的ETF,甚至連F10的信息都找不到。這就意味著用戶每天都在錯過很多潛在的投資機會。
不僅市面上缺乏搜集港美股公司資料的途徑,加之內地投資者大多數是散戶投資者,就算知道港美股市場上的某隻股票,也較少具備看懂專業財務數據的能力,傳統的財務數據和研究報告或冗長或乏味引致興趣缺失或研究耗時,投資者很容易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及所買賣的股票背後的深度關注流於表面或乾脆放棄,導致對於陌生股票的操作冒險且隨意,極容易造成投資虧損。
典型的例子,是投資者非常熱衷交易美股ETF股票,比如2倍做多恐慌指數ETF(UVXY.US),但不少投資者可能連這個ETF的意義都不懂,更別說它的價格變化機制了,這種情況下大概率做到投資盈利可能真的只能靠運氣。
富途證券推出的「股票網路」,實際上就是一個迷你又直白,並在設計上用心呈現的商業計劃書,將港股美股優秀上市公司個股的核心資料與內容提取淬煉,形成極具閱讀性的科普性介紹,幫助投資者熟悉和了解這些優質投資標的。
「股票網路」有什麼內容?
為了讓投資者投資少一些茫然,干貨滿滿的「股票網路」,是這樣以一份迷你的商業計劃書的形式去呈現:
這些公司是幹嘛的,
它有什麼產品和服務,
它怎麼去賺錢,
它過往的財務狀況是不是健康,
在未來它將面臨哪些風險和不確定的因素,
包括它所在的行業發展狀況怎麼樣

4. 為什麼港股比A股便宜這么多

1、港股投資者的偏見

從港股股票供給來看:上市公司很多來自內地,投資者確是國際市場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隊中國有一定偏見或對這些內地公司了解不夠。

2、國際投資者看估值買股

從港股股票的需求看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大多是國際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都是看估值買股票的。所以,香港市場的中小票普遍比A股中小票小很多。

3、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而言是個邊緣市場

對於很多國際投資者,香港市場是個邊緣市場,這些都會導致港股整體估值會便宜些。

4、前幾年內地流動性推高內地股的估值

前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境內貨幣流動性較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內企業估值偏貴。而香港市場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港股會比A股便宜些。但,隨著央行貨幣政策趨緊,A股的整體估值尤其是中小票估值出現了下降。

5、散戶投資者最大的特點是炒股就要養成長期習慣,不管是買什麼股票,反正不能空倉,就算明知道股市需要調整,也要買入醫葯白酒等所謂的防禦型品種。大量的散戶投資者長期滿倉操作,就導致了整個A股市場形成了厭惡下跌,即使是跌勢也要找到能夠上漲的品種。這樣的投資氛圍下,A股市場形成了一個邏輯,即股價估值合理就是買入的理由。

5. 港股投資者為什麼不喜歡小盤股和低價股

Jacky評論:港股投資者為什麼大多數喜歡炒大盤股和藍籌股,而不喜歡投資小盤股和低價股,根據下文,總結一下大致原因:1)小盤股相對應的是中小企業,一般來講,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大,抗風險能力低,融資能力弱,投資者就會望而生卻;少有人買,小盤股慢慢也就變成低價股2)香港年輕人不喜歡干實業,喜歡炒股,炒股又喜歡短炒,而中小企業由小變大是漸進、長期的過程,價值投資更是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中小企業自然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3)港股衍生工具豐富;衍生工具未豐富之前,投資者可以投資低價股,低價股從低價到高價,往往可以有很大的升幅,以小搏大,從而起到杠杠的作用;而現在衍生工具非常豐富,投資者可以不用去炒低價股,投資藍籌/大盤股照樣可以借用衍生工具獲得很大的杠杠作用,久而久之,小盤股/低價股的吸引力漸失 港股是真正價值投資者的天堂,因為在這里你能發現更多被市場錯誤定價的好企業,這需要你的火眼金睛和良好心態;港股也是投機者的樂園,因為在這里你能玩很高的杠杠和很精彩的短炒,願賭服輸,贏不贏完全在於你的牌技,但「十賭九輸」,這里也是投機者很好的墳墓。。。。。。 香港股市生態對中國發展不利撰文:黃國英 豐盛融資資產管理部董事 欄名:英之周記飛上飛落的市況愈來愈激,交易所變賭場,對經濟而言短期是好事,卻埋下了長遠不利的伏線,所以在這股短炒文化之下,是需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以及做好監管的工作。物競天擇,全民熱炒衍生工具十分正常,既然看不透幾個月的「遠景」,就用槓桿效應放大短期波幅炒即日鮮。假如沒有這些短炒活動,大市成交應該跌一半,中環租金狂瀉,大把金融從業員以至財經傳媒無得撈。問題是衍生工具的興起,基本上完全取代了細價股以小博大的功能,散戶對於炒細股興趣愈來愈低,少了成交連鎖反應之下,連價值基金也逐漸以大股為重。細價股其實就是比較有規模的中小企,而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這些公司的貢獻是十分重要,相對上會比較勇於冒險創新。假如中小企在萌芽生根的階段,不容易從市場上籌集資金,會少了很多成功的傳奇,朋友讀喬布斯傳,最深刻反而是Pixar的一段,當日成功憑反斗奇兵搶灘之後,為了力抗迪士尼,急急上市集資。如果市場對於中小企冷感,結局可能不一樣。另一位朋友上一輩做廠,沒有趕及幾年前工業股集資尾水,結果嫌機械設備投資太貴,風險高,惟有原地踏步,眼白白看著競爭對手做大做強,生死系於當日拒絕資本市場的決定,但現今股市,基本上不再俾太多機會中小企,遇上樽頸等死的個案肯定相當多。另一個潛在危機,是年輕人對實干興趣不高,沉迷短炒。做生意要一個長遠累積的過程,風險重重,以往還相信做到上市會有豐厚派彩,現在市場只顧幾只大股的牛熊證call put,奮斗誘因自然大減。當然細股不振是有其他理由,久不久便有公司爆煲,令小股東損失慘重,既然回報頂多和衍生工具差不多,公司管治風險卻不易駕馭,倒不如豁出去短炒牛熊證,所以加強監管,保障投資者,是搞活細股的先決條件。純粹當作一門生意,交易所在目前環境,基本上甚麼都不必做,日日過山車炒到癲完全無問題,但假若有理想,要盡股票市場原有的經濟功能,社會責任,便有需要考慮如何加強市場對細價股的興趣,現時香港股市的生態,其實是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相當不利。

6. CCTV2的投資者說的人,都喜歡買什麼股票書

學會正確的技術分析籌碼分析知識,不要走彎路最快
比如那些事後看圖說故事的技術分析知識,就完全不能用不能學,比如股票漲了,漲得時候什麼指標金叉就說因為指標金叉所以漲,但這里的原理,拿kd指標來說,他是根據9天周期的最高價,最低價和最後一個收盤價的比例關系計算出rsv,再用移動平均線的方法得出k.d值,也就是說,是先有價格變化,才有kd指標的圖形變化。靠技術指標分析股票順序完全不對,事後看圖說,怎麼都對,用來事前判斷,錯誤率很高。
技術分析的核心,是通過主力進出股票在k線成交量上留下的痕跡,來判斷主力進行到哪一步,之後大概率如何,這才是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能做到大概率正確,但不可能100%正確,那麼就需要用紀律,也就是科學的止盈止損策略來應對小概率的錯誤,從而避免大賠的可能。
至於書籍,基本沒有,大部分技術分析的教材都是誕生於幾百年到幾十年前那個沒有成交量,沒有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的年代,不經過調整不能在現代股市使用,然而翻譯這些書的人基本都不懂股票,所以壓根不會調整,看書學習你會走彎路

7. 香港人喜歡什麼股票

盡管早已被投資者看成是「香港股神」,曹仁超卻坦言自己並不喜歡「股神」這個稱號,在他眼裡,市場上是沒有神的,「人」能夠做到的不是預測,而是分析。「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把握到市場發展的趨勢,從而獲得成功。」曹仁超說。

8. 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這就難以集中形成業績浪話題。香港市場既無法按上市企業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布排行榜,也難以評選什麼百強上市企業。」

9. 內地的股民一盤都買什麼類型股票

內地股民買的股票是A股, 就是在上海和深圳兩地上市的股票.大盤股一般在上海上市,中小盤股在深圳上市.
H股是港股.B股是外幣炒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