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可以買股票嗎
現在的風險不是國內的風險,
而是國際上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比如美聯儲何時縮表、特朗普能不能打貿易戰、英國硬脫歐,美國二十萬億的債務等等。可怕的是他們的股票卻高高在上。
Ⅱ 美聯儲縮表是什麼意思 美聯儲縮表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美聯儲縮表指的時縮減資產負債表,即為降低資產負債表規模,即美聯儲賣出自己持有的國債、MBS等資產,收回2008年11月25日-2013年6月19日期間印出的錢(基礎貨幣),帶來的結果是市場上的美元減少,市場資金短缺。
一般情況下,美聯儲縮表不僅使市場上的美元變少,同時在固定的物價水平下,美元變少將會使美元變得越來越貴,所以縮表影響更大!
通常,縮表後一年有的國家表現為物價大幅上漲,有的表現為一兩年後經濟大幅下滑,有的表現為三年後資本外流大幅增加。
Ⅲ 美國縮表對中國股市影響有多大
你好,
美國縮表對中國股市影響,主要從它的縮表規模來看:
今年縮表將在10月正式開始,根據美聯儲的計劃,會從最初的每月縮減100億美元的規模,12個月內逐步擴大到每月縮減500億美元。(接下來幾天內我就看到了納指、恆指、滬指齊跌,深成指數倒是逆勢漲了點)。
美聯的計劃是先縮表,後面再看情況進行加息,縮表是為了加息做准備。
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已有復甦的景象,依據:
1、中國製造業指數:
2、2017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9/t20170927_1538169.html
以上數據的增長是今年滬深指數漲勢背後的有力支撐。
我的總結兩個方面:
1、中國經濟在U型上升階段了。
2、美國縮表力度很柔和,最初的每月縮減100億美元的規模,當初可是一下就放4萬億,相比是多少倍?並且縮表的時間耶倫太婆說的會給市場以充分的時間反應的。目前,從中國外匯管制效果來看,中國對加息做的准備已達到充分的預期了。
附文參考:
縮表的類加息效應測算:目前縮表計劃相當於到2019年末加息30-33BP
http://opinion.jrj.com.cn/2017/06/29085022671455.shtml
Ⅳ 現在買什麼股票
第一:找一隻有規律,波段節奏運行明顯的股票去做。不但是我身邊,還是博客里的朋友,有一些人就是這樣操作的,那隻股票跌破7塊了,他們買進持有,漲上11塊了,果斷拋售,08年股市慘烈下跌,他們不但沒有虧一分錢,反而賺了倍數以上的收益。簡單、正確的方式重復做,自己也成為了個股主力,美不美?
第二:找一隻放心的中小盤成長股,低價買進,安心持有。游俠股市實盤薦股中心每天都有高手推薦股票,可以參考一下。很多人苦惱地說,不懂得技術高低變化,不懂得如何高拋低吸,其實我在《3月4日實盤日誌》里說過那段話:初級階段是看著K線照「葫蘆畫瓢」,真正的投資家是完全不理睬K線。技術面分析說的是「阻力」和「支撐」,數的是「浪」和「頂」,基本面分析是認這個股票值多少錢,不到目標不賣出。股民買這樣的股票,必須突出「壟斷性、高成長、中小盤」色彩,這個話題在06年時期的博客里寫了很多,壟斷性且有企業自主定價權,就能夠保證利潤不斷增長,就能夠保證高送轉、高分紅,盤子大了不行,行業不突出不行,買了這樣的股票,過上十年你去看看是什麼樣子。
第三:多掌握市場信息,多了解自己想投資的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變化。比如博客每天提供了國際、國內基本金屬期貨、現貨市場行情,從點擊數量看,我知道這些東西沒有什麼人關注,不關注這些,又怎麼能夠掌握市場運行變化呢?新春佳節前清倉川大智勝翻番股空倉過年,但是,長假期間的國際金屬價格變化,讓我感到有一個重大投資機會出現,於是寫出《下一個暴富投資機會就在不遠》,並馬上買進龍頭股,事實上,股票收益馬上又翻番了。
第四:多學習政策信息,中國股市本身就是政策市,股指連續暴跌後,政策不容許下跌了,一再出台穩定措施,這個時候,就不要盲目看空了,可以選擇一些宏觀經濟政策積極鼓勵扶植的朝陽產業上市公司股票慢慢做多,一旦上升趨勢建立,馬上買進龍頭股,需要注意的是,還要堅持中小盤去選股,還是要堅持凈資產收益率、產品毛利率都不小於30%的品種投資,要買那些被熊市調整,殺跌到幾塊錢的股票,趁它們價值低估的時候去大膽買進,而非幾十塊去亡命追貴族股的方式。這些事實說明,炒股看政策,看大方向,看準確的權威信息,也是確保輕松賺錢的方式。
Ⅳ 中國式縮表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中國式縮表對我們的錢袋有啥影響
一、股市和商品期貨
在整個減量博弈的背景下,無論是商品期貨還是股市都很難具備上漲的支撐。
二、債市
在全社會負債同比增速向下的一個大的背景下,加上央行大力加強去杠桿,債市收益率會有一個下降的勢頭。
三、樓市
按照現在銀行對房貸收緊的態勢國內銀行間資金利率會持續走高,中央縮減資產負債表,樓市杠桿資金減少,短期來看房價會有一個下跌的趨勢。
縮表意味著『釋放長期優質資產+回收投機性資金』。縮表是更為嚴厲的緊縮政策,中國式縮表效果比加息還有猛。
Ⅵ 央行縮表對股市影響有哪些
央行事實上的還債行為,就是當企業拿人民幣來購匯,或者政府回購債券時,繳回原先央行印出的人民幣。簡單理解,就是「注銷」了原先發行的貨幣。這種行為就是所謂的「資產負債表縮減」
此次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直接劍指房市和金融系統的去杠桿。因此,此輪縮表的節奏將極大程度地影響房地產市場。盡管股市短期內難以獨善其身,但打擊各種制度上的套利,將最終有利於股票市場長遠發展
Ⅶ 關於美聯儲縮表會對國內的外匯,股票和樓市產生什麼影響
美聯儲縮表相對來說市場上流通的美元會減少,美元減少它的價值會上升。市場上的錢多了,錢就貶值了,少了就升值了。這是簡單理解。
我國的市場相對封閉,所以國內的市場受國家政策影響更大,當然隨著國家的開放現在世界上的一些事情對國內市場也有一定的影響,這是次要影響。美元要升值的話匯率會慢慢變高,當然這是在國家不幹預的情況下。美元要升值是不是會有一部分人把手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這樣國內流通的人民幣減少了,股市和樓市裡邊的錢也減少了,如果數額足夠大的話是不是股票下跌樓市降價。這些是理想化的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形,實際上產生的影響並不是這么簡單。
Ⅷ 現在中線買什麼股票好啊
美聯儲暫停加息和縮表;中國停止去杠桿,確立了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新思路,並有意要拿資本市場做文章;「內憂外患」解除,外資紛紛配置中國;持續了近20年的房地產大牛市見頂,居民資產配置有望從樓市轉向股市;科創板即將掀起一場暴富盛宴,吸引場外資金大踏步進場;房子是用來住的,股市是用來健康發展的政策……各種利好因素共振,A股長線牛市仍在中途!
只不過,這次是慢牛,不是快牛和瘋牛。
縱觀國際成熟資本市場,股市的市值和房市的市值比,大約是1比1,而中國的股市和房市的市值比是1比10!所以未來中國股市的市值將會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對應的比較確定的機會就是證券板塊,所以,短期調整後將會是較好的機會,長期持有才能有較好的收益。
Ⅸ 股市在開年之後已經漲了好多了,大家有什麼比較推薦的,增值空間大的股票嗎
美聯儲暫停加息和縮表;中美貿易摩擦達成妥協;中國停止去杠桿,確立了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新思路,並有意要拿資本市場做文章;「內憂外患」解除,外資紛紛配置中國;持續了近20年的房地產大牛市見頂,居民資產配置有望從樓市轉向股市;科創板即將掀起一場暴富盛宴,吸引場外資金大踏步進場……各種利好因素共振,A股長線牛市仍在中途!
只不過,這次是慢牛,不是快牛和瘋牛。
縱觀國際成熟資本市場,股市的市值和房市的市值比,大約是1比1,而中國的股市和房市的市值比是1比10!所以未來中國股市的市值將會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對應的比較確定的機會就是證券板塊,所以,短期調整後將會是較好的機會,長期持有才能有較好的收益。
Ⅹ 美國縮表對中國股市是利空還是利好
美國縮表對A股市場的影響較為有限,
其原因之一在於,美國這次縮表其實是在預期之中的。自2015年12月啟動金融危機後首次加息以來,美聯儲已累計加息4次共100個基點。今年來,美聯儲分別在3月和6月兩次加息。收緊貨幣政策這實際上已成為美國近幾年貨幣政策的大方向。而就縮表來說,美聯儲早在7月FOMC會議上就宣布「相對迅速地」啟動縮表,暗示最早今年9月開始。所以,美國這次縮表是在預期之中的。這也意味著市場對縮表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有提前消化。
其次,A股市場原本就是一個對外開放程度相對有限的市場,這也決定了國外因素對A股市場的實質性影響較小,A股市場對國外因素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英國脫歐事件是如此,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也是如此,包括美國最近的四次加息對A股的影響同樣還是如此。畢竟目前境外資金在A股市場所佔的份額實在太小,因此,即便這些外資多多少少會受到美國縮表政策的影響,但它對整個A股市場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其三,A股市場目前所處於指數位並不高,這也有利於降低美國縮表等不利因素帶給A股市場的沖擊。畢竟與美國股市近年來連創歷史新高不同,A股市場在經歷了2015年到2016年初的三波股災的沖擊之後,雖然近一年半多的時間內,A股總體走出一定的反彈行情,但A股的總體漲幅相對較小,遠遠落後於全球股市,目前A股的指數位置只是處於半山腰的位置,因此,美國縮表這種利空因素對A股的沖擊會顯得相對較小。
此外,對於A股市場來說,真正對股市構成負面影響的,還是A股市場內在的因素。比如,新股加速發行、上市公司沒有止境的再融資,以及源源不斷的限售股股東在股份解禁後的大規模套現行為,股市不僅因此淪為上市公司圈錢的工具,更淪為限售股股東的提款機。這就使得股市長年處於失血狀態。這種利空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將是長遠的,它導致股市下跌容易上漲難,上漲時上漲乏力,而下跌時卻是步履輕盈。
當然,A股市場在美國縮表的消息出來後,於周四、周五兩天出現了回調的走勢,這種回調與美國縮表無關,而是A股市場本身就存在回調的壓力,市場不能將此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