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貝殼找房,一家披著「偽科技」和「壟斷」皮的公司
文丨吳大郎
出品丨牛刀 財經 (niucaijing)
上市一周年,貝殼的神話,徹底破滅了。
就在貝殼找房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前的一周,其股價跌破20美元每股的發行價。
財報發布後,由於貝殼找房業績不及預期,股價低開為17.17美元每股,收盤價為19.66美元每股,依然低於去年上市時的發行價。
而貝殼找房上市,恰恰就是2020年8月13日。
上市一年,猶如黃粱一夢。
貝殼找房頂著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的光環,憑借著房產交易的巨大GTV,以及互聯網 科技 股的光鮮外衣,市場曾經一股給予極高的估值。
不僅上市當天股價漲幅一度高達87%,此後,貝殼找房的股價一度達到79.4美元每股,總市值超過900億美元。
8月11日晚間,貝殼找房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
財報數據顯示,貝殼找房2021年第二季度總交易額達到1.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二手房交易總額為6520億元,同比增長11.7%;新房交易總額為4983億元,同比增長32.3%。
營收上,貝殼找房2021年第二季度營收為242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二手房營收為94億元,同比增長僅為4.9%。新房交易營收為1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5億元增長31.9%,增速遠高於二手房交易。
財報發布後,貝殼找房的股價開盤大幅低開,主要是由於業績不及分析師預期。
貝殼找房第二季度的凈利潤為11.16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人民幣28.39億美元,同比下降61%;調整後凈利潤為人民幣16.38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人民幣29.51億元。
此前,華爾街5名分析師平均預期,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計算,貝殼找房第二季度每股美國存托股票收益將達0.25美元。財報顯示,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貝殼找房第二季度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調整後每股美國存托股票攤薄凈利潤為人民幣1.37元,不及分析師預期。
早在貝殼找房上市之初,市場就對其「 科技 」外衣的身份有懷疑。 脫胎於鏈家體系,貝殼找房實際上是以鏈家為基礎,把一整套線下門店等業務裝入了線上的貝殼找房體系內。
但是由於其「 科技 」的外衣,市場給予了極高的估值。市值高點的900多億美金,超過了萬科等一眾房企,即便是當下,40多倍的市盈率也處於較高的水平。
從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出,貝殼找房第二季度的GTV依然處於增長狀態,另外,今年年初有報道指出,貝殼找房的買賣房屋交易服務費用從買方的2%調整為買方2%+賣方1%。意味著,一套200萬元成交的二手房,中介費4萬元。費率上調後,同一套房子中介費上漲到6萬元。
GTV增長,再加上交易服務費用提高,貝殼找房的利潤竟然下滑。
財報中還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貝殼找房的營收將在145億元到155元之間,較去年同期下降約24.6%-29.4%。
自從貝殼上市以來,行業利空不斷。
其中貝殼找房對行業是否形成實質性的壟斷,這一隱患開始不斷放大。
尤其是年初重慶貝殼和鏈家將交易服務費上調為3%這一行為,讓市場更是擔憂其通過壟斷地位來對行業進行價格控制。
首先,數據方面 ,貝殼找房在深諳房地產的基礎上建構了大數據與雲計算,並推出了轟動業界的樓盤字典。樓盤字典是房屋信息資料庫,也是鏈家網引以為傲的核心資產。
另外,貝殼找房依託"樓盤字典"的底層基礎數據,結合業主、客戶、經紀人、平台之間深度連接產生的海量交互數據,打造和升級了全生命周期的真房源驗真系統,層層把關進行動態實時驗真,提高了買賣雙方的找房體驗和交易效率。
要知道,當前中國幾乎所有房地產中介企業做的都是小數據,而非大數據。
其次,流量方面 ,在很多平台上面,貝殼找房目前占據了所有的搜索入口,這意味著貝殼找房已經占據了所有的線上用戶。與競爭對手相比,貝殼找房擁有的是:線上的大數據與雲計算,線下的無數門店觸點 (加盟的德佑+自營的鏈家) ,線上線下正在高頻交互。
線上搶流量、線下搶門店、內部抓管理,用技術贏得核心競爭力,這或許是貝殼找房迅速發展壯大,並讓對手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過去兩年多時間,貝殼找房,把線上線下兩件事強力糅合在一起,憑借著強大的融資能力,他們在中介領域打垮了所有對手。
據了解,貝殼找房分為三個體系,平台本身依靠向入駐的中介品牌收取平台費。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貝殼找房門店數量達到52868家,代理商數量為54.86萬人。
用左暉的話來說,「我們在做一個球場,希望在這里踢球越來越多,大家踢球的規則越來越好。我們的利益其實在市場的利益上。一個公平公正的協議和規則對貝殼平台的利益是最大化的。」
「我希望未來在這個平台達到100個品牌,有一個鏈家還有其他99個。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博弈,最大的利益應該是博弈的規則。如果行業效率始終這么低,我們就永遠沒有成長空間; 我們的商業基礎結構在發生變化,要麼對抗要麼一起往前走。但行業必須走出信用損傷的囚徒困境,這是一個負循環。 所有人都在受損,只不過我們沒有感知。」
從上線之日起,關於貝殼找房的爭議和質疑就沒有停過,公司還一度受到同行的「圍追堵截」。
不同於鏈家主打線下直營,貝殼找房是一個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平台,貝殼找房以共享真實房源信息為號召,吸引中小地產中介、經紀人與經紀公司入駐,在帶看、成交等各個環節取得回報,共同切分收益。
創始人左暉就曾經說,有望將貝殼找房做成一個包含鏈家在內的房產中介都入駐的平台,大家配合分享資源和收益。
然而, 貝殼找房的這一模式從一開始就受到了行業內的質疑和反對。
同行們認為, 貝殼找房本屬於鏈家體系,鏈家入駐貝殼找房後,貝殼和鏈家就既是平台還是做買賣的商家,既是中介行業制定 游戲 規則者,又是參與者。
貝殼找房雖然定位於互聯網平台,但是最後的成交仍然要依靠鏈家等線下門店。
此前我愛我家集團董事長謝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直接表示:「 那種既做線上、又做線下的平台,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這在商業倫理和操作邏輯上是我們不太能接受的。 這個行業需要的是百花齊放,而非一枝獨秀。」
事實上,鏈家聯合中介抵制開發商的同時,自己也在被行業抵制。2018年,58集團牽頭組成「反鏈家」聯盟;金華百家房地產中介機構代表共同簽署了《反殼聯盟條約》。
對貝殼找房和鏈家「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行為進行抵制。
這也許是貝殼被質疑壟斷的原因。
什麼是壟斷?指一個行業里有且只有一家公司 (或賣方) 交易產品或者服務。
該 (徵求意見稿) 明確地指出,在特定個案中,如果直接事實證據充足,只有依賴市場支配地位才能實施的行為持續了相當長時間且損害效果明顯,准確界定相關市場條件不足或非常困難,可以不界定相關市場,直接認定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實施了壟斷行為。
真金不怕火煉。貝殼找房是否真的壟斷了市場,只有看市場相關部門是否具有一雙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B. 貝殼找房被傳遭反壟斷調查,此事對貝殼造成了哪些負面影響
據媒體報道,近幾日。貝殼找房被傳出,遭反壟斷調查。這件事情的發生對貝殼,股市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導致股市下降。
一、貝殼一直做難卻正確的事情。壟斷 (Monopoly) (通常譯獨占),經濟學術語,是一種市場結構,指一個行業里有且只有一家公司(或賣方)交易產品或者服務。一般分為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麻煩給我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我,萬分感謝。另外你覺得此事對貝殼造成了哪些負面的影響呢?歡迎您到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您的寶貴意見。
C. 貝殼找房新股要怎麼認購
貝殼找房就是個詐騙公司,不知道怎麼上市的,把客戶的房款都詐騙走了,投訴也無人問津,現在弄的不知道該找誰說這事了,也沒人管,這么垃圾的公司怎麼走到現在這一步的???
D. 又一房企「崩盤」,8天市值暴跌1839億,樓市泡沫或被戳破,有可能嗎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十年裡,富人數量最多的兩大行業,即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直到現在,大家都說互聯網泡沫還沒有破滅,因為仔細看,以蘋果、亞馬遜、微軟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市值已經向2萬億美元的方向邁進。在中國,騰訊和阿里巴巴也接近5萬億元。我記得雷軍曾經說過:「只要踩對風口,豬就能飛上天。」除了互聯網,房地產行業也是創造財富的風口
現在有權威人士指出,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都存在很大的泡沫,從這些公司的市值就可以看出來。以貝類為例,利潤只有十幾億。如果投入a股市場,市值可能不到500億。現在很多專家都擔心2000年的互聯網和房地產泡沫會重演,當時網易的股價直接跌至每股0.10美元。
當我們看到8天內炮彈蒸發1800億,很多人都在想炮彈會不會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消失。其實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成員都知道自己的問題,主要是自身發展不穩定造成的。在空殼上市前夕,彭永東曾表示,空殼上市和後期發展都比較困難。事實上,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已經嚴重縮水。
隨著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大,房地產行業的「紅利期」已經比以前差很多,現在互聯網行業也處於飽和狀態。因此,兼顧兩者的「房地產+互聯網」新運營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困難和障礙。
E. 貝殼上市後扭虧為盈,上市為貝殼的業績做了哪方面的貢獻
貝殼找房赴美上市之後為新房的業務能力其業績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20年7月24日晚,貝殼找房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成為當年最大規模的赴美IPO公司。這一次的赴美上市是貝殼找房的一次全新機會,公司全力發展的新房業務在上市後的確扭虧為盈,說明貝殼找房這次的上市是十分成功的。
從這一次的赴美上市,我們就可以看到貝殼找房的野心是十足的。他們並不願意拖延自己的IPO進程,對公司的基本價值和外部環境都做了細致的考量,赴美上市給貝殼找房帶來了融資,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對公司的發展以及提前完成對賭協議都有著重大意義。對於貝殼找房來說,上市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也需要自身在質量和模式上轉變,畢竟資本市場還是要看利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