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盤點世界上十大最貴的股票
在全球股票市場中,股價的高昂常常代表了企業的獨特價值和影響力。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十大股票,它們不僅代表著財富的象徵,更是商業王國的瑰寶。
1. 伯克希爾·哈撒韋 - 股價的巔峰
伯克希爾·哈撒韋,由投資傳奇沃倫·巴菲特掌舵,其股票價格高達340,185美元,堪稱全球最昂貴的股票。這家總部位於奧馬哈的多元化巨頭,旗下囊括了保險、再保險、鐵路運輸、能源和零售等多個領域,如GEICO、BNSF和McClain Company,其年度股東大會的盛況更是吸引了4萬多名股東的矚目。
2. 瑞士蓮花 - 糖果與奢華的結合
以88,000美元一股傲視巧克力界的瑞士斯普林克利,不僅是一家糖果和巧克力製造巨頭,還擁有400多家全球連鎖店。這家1836年創立的公司,通過一系列收購擴張版圖,從瑞士蘇黎世起航,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
- 沿海公司 - 農業與航運的旗艦
- NVR - 房屋建築與金融服務的領航者
Seaboard Corporation,美國堪薩斯州梅里亞姆的多元化巨擘,每股4160美元,業務涵蓋農業和航運,特別是其在美國的豬肉生產與運輸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NVR股份有限公司,以3781.31美元的股價,專注住房建設和抵押貸款,為超過365,000客戶打造溫馨家園,子公司遍布美國多個州。
3. 預訂資產 - 旅遊界的巨頭
Priceline Group Inc(後改名Booking Holdings)以2086.90美元的股價,成為全球最大的旅遊服務平台,旗下包括Booking.com、Priceline.com等知名品牌,年收入超過1450億美元。
- 亞馬遜 - 電商帝國的象徵
- 一號電纜 - 有線電視服務的領導者
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亞馬遜的股價為1883.16美元,從創業到國際化的飛躍,見證了電商行業的巨變。
Cable One,每股1626.21美元,是美國第七大有線電視服務商,提供高速互聯網、電視和電話服務,服務覆蓋20個州。
4. 字母表公司 - 科技的創新力量
Alphabet Inc,由Page和Brin共同創立,總部位於山景城,以1428.43美元的股價,引領著科技前沿,塑造了搜索引擎和廣告業的新格局。
- 馬克爾公司 - 保險與投資的穩健選擇
- AutoZone - 汽車零部件的行業翹楚
Markel,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控股公司,以1167.35美元一股,提供保險、再保險和投資解決方案,由執行主席Allen Korsner引領。
AutoZone,每股1127.95美元,美國第二大汽車零部件零售商,自1979年成立以來,已發展成全球6000多家店的汽車產品王國。
這些股票的高價位,不僅僅反映它們的市場價值,更是企業實力、創新精神和全球影響力的體現。它們的故事,猶如一條璀璨的財富長河,記錄著全球經濟的脈動與變遷。
Ⅱ 雀巢股票代碼是多少
雀巢是在瑞士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碼為NESN。
雀巢公司是由亨利·內斯特(Henri Nestle)於1867年創辦,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湖畔的韋威(Vevey),在全球擁有500多家工廠,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公司起源於瑞士,最初是以生產嬰兒食品起家,以生產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聞名遐邇。
Ⅲ 瑞士巧克力的史賓利蓮
史賓利蓮(Sprüngli-Lindt)是一個已經傳承了六代的瑞士巧克力製造商。這家企業經歷過一段極度混亂的日子,卻奇跡式地存活下來,成為19世紀眾多優質巧克力創新者中,唯一存活下來的家族掌控的瑞士巧克力製造商。史賓利蓮獲利已超過100年,目前全球的銷售量是17億瑞士法郎(摺合人民幣約101億元),在歐洲、亞洲與美國的員工人數超過6千人。
它的巧克力品牌包括Caffarel、Fioretto、Chirardelli,Lindor、Lindt(瑞士蓮)、NouvelleConfiserie和SwissTradition,涵蓋了巧克力的所有相關產品,如杏仁糖、夾心糖、巧克力棒、巧克力脆餅、復活節巧克力蛋與巧克力兔子等。
該公司在蘇黎世起家,1845年時還是一家手工糖果店,消費群多為當地的甜食愛好者。1892年轉型為創新的巧克力製造商。1920年代,產品行銷法國、德國與義大利。在1960年代,位於歐洲的事業被整合。自1992年開始,當三個主要市場——瑞士、德國與法國的交易額仍高達全部營業額的80%時,公司就開始擴充,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化企業。現在,其核心市場以外地區的營業額已成長至55%的市場比例,單單美國與加拿大市場就佔了24%,其中當地特有的商店(瑞士蓮精緻巧克力店)成長更高達兩位數。
由於主要的可可供應國,象牙海岸,發生內戰與動亂,導致可可的價格過高,因而重創巧克力市場。尤有甚者,巧克力製造商在毀滅性的價格戰中也開始自毀長城,進而危及品牌。而瑞士蓮卻採取高級巧克力的品牌戰略,只使用頂級的原料,非常注重純度、新鮮度和口味,這樣的戰略在全球一片低迷的巧克力市場,竟創造了奇跡。正如瑞士最重要的報紙《蘇黎世報》(NeueZürcherZeitung)所描述:「趕走一成不變,讓人耳目一新。」
這個正面的發展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自一開始從一家小店做起,史賓利蓮就經常遭遇嚴峻的挑戰。然而,在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這家公司最終還是存活了下來,並且持續擴大、繁榮。
史賓利蓮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1819年,戴維德·史賓利(DavidSprüngli),他原本是一個很窮的麵包店臨時僱工,到了當地一個非常有規模的蘇黎世糖果糕點鋪上班。當這家店的老闆在1836年去世時,時年60歲的史賓利,買下了其遺孀的所有股份,成為當地有名的糖果鋪主人,而他本人也變成蘇黎世當地資產階級的一分子。如果不是他的兒子魯道夫(Rudolf)在1845年開始實驗改良巧克力製造,故事或許會就此打住。當時,北方義大利人有一種製作名叫「Cioccolattieri」的商業機密,但是,因為生產的數量太少,品質也不穩定,所以無法滿足婦女飲啜熱巧克力的流行熱潮。對於社會地位較高的仕女來說,在咖啡廳獨自一人,或者身旁沒有男性友人陪伴時,喝熱巧克力是她唯一可被社會接受的事。這項實驗的挑戰性在於將生產過程機械化:如何壓碎與研磨烘焙過的可可豆,並將之與糖及香料(主要是香草)加以混合,最後製作成褐色的巧克力糊。
魯道夫·史賓利只是瑞士許多熱衷於創新巧克力生產的人中間一位。當時還有在日內瓦湖畔威薇(Vevey)的凱勒(Cailler);在紐沙泰爾(Neuchatel)的蘇查德(Suchard,他在1879年建立了國外的生產據點,位於德國西南方的洛拉茨〈L?rrach〉,並注冊商標,開始現代化的營銷,亦即在巧克力包裝內加入一張供收集的圖片;以及亨利·雀巢,他在1867年發明了奶粉,讓牛奶的保存期限可以延長。另外還有一個人叫丹尼爾·彼得(DanielPeter),他設法將牛奶與巧克力這兩種油脂無法兼容的東西混在一起,他的秘訣是從可可中取出油脂,加熱後放入奶粉與糖,最後再將可可油脂放回去,因此,1825年,「牛奶巧克力」(Chocolateaulait)誕生了。這些偉大的巧克力發明家,大部分都住在瑞士的法語區——「瑞士羅曼德」(SuisseRomande)。有一些巧克力製作的先驅,受到加爾文主義工作倫理的影響,加上本身是工作狂,投身於一種放縱式的奢侈品的製作,這是道德上極端拘謹的加爾文主義者,不會皺起眉頭的少數罪惡之一。
1880年代,巧克力的產量增加,價格下跌,當時,瑞士的巧克力業者為這一種新「大眾食品」的大量生產,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宣稱,巧克力有益健康,因為它對於營養普遍不良的民眾來說,是一種富於營養又有益健康的補給品。
1892年,由於對生產方式、營銷策略以及資金需求等的觀念有歧異,魯道夫·史賓利的兒子們分裂成「甜食陣線」(Confiserieline)(目前在蘇黎世的「閱兵廣場」仍然經營一家頂級的咖啡廳),以及「工廠陣線」(factoryline)。後者為了籌集資金購置其位於蘇黎世近郊的新生產設備,包括昂貴的新機器以及冷凍庫等,在1898年公開發行,變成一家股份公司,稱為史賓利巧克力股份公司(ChocolatSprüngliAG),其中大部分的股份由家族成員、資深經理以及朋友所持有(從此以後,一直遵守這項優良的瑞士傳統,即董事會一直由家族成員與朋友組成,而股東則因為有定期發放的紅利與貼心的紀念品,亦皆大歡喜)。 1899年,位於伯恩(Berne)的羅道夫·蓮(RodolpheLindt)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巧克力混合物,不僅風味絕佳,而且入口即化(不用咬斷與用力咀嚼)。此一發明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更深獲一向對巧克力生產要求嚴格的史賓利家族的青睞。1899年,魯道夫·史賓利採取了一個決定性的行動,決定並購羅道夫·蓮,並以他的姓氏Lindt(瑞士蓮)作為產品品牌。在獲得大量現金與史賓利的股份之後,羅道夫·蓮同意共享其獨門的頂級巧克力的製作機密、顧客群以及生產設備。羅道夫·蓮雖說是一個有創意的人,但是性情急躁而難以捉摸,屬於一個古怪的「紳士型生產者」,對於銷售與商業促銷沒有興趣,因此,羅道夫·蓮很快就與史賓利家族不合。他開始不理會他的合並義務,轉而繼續獨自生產自己的巧克力。為此,他們打了10年的法律訴訟戰爭,最終,這一交惡的合並,在1927年確認了當初的合並條件應該執行。因此,1930年以後,該公司就叫做蓮史賓利巧克力股份公司(ChocolatefabrikenLindt&SprüngliAG)。
不過就在此時,蓮史賓利以及瑞士巧克力產業遭逢「一戰」,俄國市場因為發生革命而失去,德國則發生惡性通貨膨脹,最後又碰上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瑞士巧克力製造商,都曾利用大戰的那幾年,快速向海外擴張。然而,在黑色星期五之後,彼得與凱勒兩家巧克力製造商都被雀巢吞並了。而蘇查德與托布勒被現在的菲力普·莫里斯(PhilipMorris)所收購。1928年,蓮史賓利只有與位於柏林的Rowntree,以及隨後1932年,與其位於英國的公司合資,才使他們成為至今仍保持獨立經營的唯一的瑞士巧克力製造商。
「二戰」使得巧克力產業失去大部分出口市場,而且也使得位居內陸的瑞士,原料供應中斷。戰時的配給措施更限制一個人一個月只有一根巧克力棒。然而蓮史賓利設法要維持獲利,並保持其中型區域性生產商的定位。若非魯道夫·史賓利(RudolphSpüngli)在1962年成功取得第五代的企業繼承權,該公司本來打算一直維持這樣的定位。他的博士論文主題是有關競爭對手托布勒的財務與策略的失誤,並且,他開始一連串的歐洲市場拓展行動。魯道夫·史賓利與一位有錢的建築公司女繼承人結婚,讓他有足夠的實力買下意見不合的家族成員以及其他少數股東的股票,由此讓其專斷與越來越自我中心的管理風格得以充分展現。他甚至藉由頻頻更換經理來強化其控制。
20年後,蓮史賓利收購了位於庫爾(Chur)的ChocolateGisonAG,位於朗根塔爾(Langenthal)的ChocoladefabrikGubor,位於歐特恩市(Olten)的NagoN?hrmittelAG,這些公司全部位於瑞士。它也繼續其與英國Rowntree的合作關系(即LindtEnglandLtd),並開始在法國生產「ConsortiumFran?aisdeConfiserie」。在義大利,它擁有位於瓦雷澤(Varese)的BulgheroniSpA的11%股份。在一個義大利的行賄丑聞案爆發之後,史賓利買下了其餘89%的股份。1993年,工廠改名為Sprüngli&LindtSpA。其德國的特許生產商——位於亞琛(Aachen)的LeonardMonhard,為一位有名的當代藝術收藏者彼得·路德維希(PeterLudwig)所有。或許由於此人關心他的名畫甚於公司的獲利,他在1986年宣告破產。此後,蓮史賓利於1987年以1.2億德國馬克的代價加以收購。隨後,他們在此新的生產基地再投資2.2億馬克,以更換過時的戰後舊機器設備。
1989年,在新罕布希爾(NewHampshire)的斯特拉漢(Stratham),蓮史賓利成立了專門負責美國東海岸生產與配送的機構,同時在香港也成立一家銷售公司。 到了1980年代後期,蓮史賓利無論於公於私都碰上了困難。品牌戰略在當時的四個核心市場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在德國與義大利採取的是頂級的品牌戰略,法國則是主打促銷折扣戰,至於瑞士則是「隨便什麼都好」。
由來自瑞士與國外的經理共同組成的「決策小組會議」認為,國外的營運在創造利潤,但是傳統的吉錫貝格(Kilchberg)生產中心卻是造成虧損的來源。這樣的說法,對於傳統派的擁護者魯道夫·史賓利而言,相當刺耳。這個老邁的專權者,被一個迷人卻名聲不佳,名為赫迪·剛特本(HeidiGantenbein)的女信仰治療師迷得團團轉(這位小姐現在仍在網路上提供付費的心靈咨詢服務)。他與結婚多年的妻子離異,並娶剛特本小姐為妻,後來也根據新任妻子的靈性建議,開除了很多經理。而新的管理階層則被迫參加剛特本小姐的心靈課程。全瑞士的美食精神堡壘就這樣落在一個前脫衣舞女的手中,著實震動了蘇黎世湖周邊。到了1993年,魯道夫·史賓利博士退休,成為名譽董事長,並任命正派的恩斯特·坦納(ErnstTanner)擔任首席執行官,而之前不受其父及剛特本小姐所喜愛的魯道夫·康瑞德·史賓利(RudolfKonradSprüengli),即魯道夫的兒子,也重新恢復為董事長。其後,公司採取了適當的歐洲品牌戰略,原來的合資企業變成子公司,而在吉錫貝格的生產基地也採取了縮減成本的措施。
經過10年的持續進步,以及具有一致性的生產、營銷與創新,恩斯特·坦納的努力帶來了一連串的成果,而有效地維持了蓮史賓利的獨立性。這也是公司在1990年初期的並購狂潮中沒有被吞噬的原因。
Ⅳ 好麗友股票代碼
好麗友股票代碼是:002223。
【拓展資料】
好麗友,韓國品牌。1995年,好麗友正式落戶廊坊開發區,20多年來,正是得益於開發區良好的服務機制,獨特的區位優勢,好麗友才能夠取得跨越式發展,逐漸成長為佔地20多公頃,年銷售額超60億元的綜合性食品企業。
20世紀70年代初,一位技術開發研究所的研究員與3名食品技術人員參加韓國食品工業協會組織的歐美先進國家巡迴考察,在一個自助餐廳中嘗到了一種與牛奶搭配吃的巧克力的點心,味道很好,由此激發了研發巧克力派的靈感。經過2年多的努力,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嘗試,終於在1974年4月開發出最初的好麗友·派。
1995年12月,注冊資本2600萬美元的好麗友食品有限公司落戶中國河北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1996年4月24日,好麗友食品有限公司廊坊工廠破土動工,1997年3月10日,工廠建成投產並開始供應中國北方市場(南方市場仍舊由韓國進口供應),創造了驚人的「好麗友速度」。
1997年5月20日,好麗友派工廠全面竣工並舉行了隆重的開業典禮。5月20日也因此被確定為好麗友的「社慶日」。
1998年以來連續4年在同類產品中占國市場的第一位。World Class, Chinese Company!是好麗友始終不渝追求的目標。以Change, One step ahead,Smart and Strong(變化,時刻比競爭對手先邁一步,選擇與集中)的精神參與並贏得市場競爭,成為世界一流的食品企業;
同時,以廣大的中國消費者消費需求為導向,在口味、包裝、設計、營銷、廣告、運營等各方面符合中國人的文化習慣,做一個成功的地地道道植根於中國的公司。好麗友堅持正直與信用的信條,秉承培養人才創造價值社會奉獻的經營理念,以為消費者提供味美、質優的食品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