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人機技術哪國最強
美國:
美國在無人機的發展上一直是處在世界先進水平。機型和種類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目前,世界主要關注的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研製的一種可從潛艇上發射的新型無人機「鸕鶿」。該機的總長度為5.8米,翼展4.86米,起飛重量略微超過4噸,其中包括453千克的有效載荷。該機的進氣口位於機頭部位,呈三角形。同時,由於機身由鈦合金製成,其機體強度極高,可承受相當於50米水深的壓力。為了增加飛行的隱蔽性,「鸕鶿」無人機的外形還採用了隱身設計。「鸕鶿」的最大飛行速度預計將達到88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為550千米/小時,最高飛行高度10.7千米,作戰半徑達926千米,可持續飛行3個小時。可以裝備近程武器和偵察設備,由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使用。
「鸕鶿」是美國無人機戰術發展的一個探索方向。如果「鸕鶿」研發進展一切順利,美國海軍最早可以在2010年左右裝備「鸕鶿」無人機。
同時,美國軍方正在研製新一代高空高速偵察機SR—72「黑色雨燕」。這種新型偵察機是著名的SR—71「黑鳥」高空偵察機的續任者,但飛行速度更快,最大速度超過5倍音速。此外,SR—72還具備隱身能力和極遠的續航能力,能滿足全球偵察的需求。將與美國U—2高空偵察機、「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和偵察衛星系統一同監控全球,它還是美國全球快速打擊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空偵察機憑借其完善的照相設備從偵察目標上空掠過,拍攝高解析度的地面圖片,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高空偵察機飛行高度超過大部分戰斗機和防空導彈的射高,而且飛行速度超過導彈飛行速度,因而極少遭到打擊。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擁有專用的高空戰略偵察機。
以色列:
以色列空軍在使用無人機作戰方面一直獨領風騷。無人機最早在戰爭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在1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戰爭中,以色列使用了自己研製的偵察兵無人機作為誘餌,進入貝卡谷地上空引誘敘利亞的薩姆—6防空導彈開火,同時測定了薩姆—6導彈雷達的諸多參數,根據這些參數,對敘利亞防空陣地進行無線電壓制,結果取得了一邊倒的戰績。貝卡谷地之戰,可以說是第一次展示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目前,以色列空軍比較受關注的是以色列航空公司研製的蒼鷺(Heron)TP無人機(以空軍稱之為「埃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無人機,該機型展翼尺寸與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737客機相同,機身長14米,翼展達到26米
2. 極飛科技終止IPO:持續虧損,定位不明
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飛科技」)及其保薦機構近日主動撤回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此前,極飛科技於2021年11月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然而,經過大約半年的審核期,極飛科技在上市的最後階段選擇了放棄。
極飛科技成立於2007年,由彭斌創立。該公司以提升全球農業生產效率為目標,運用機器人、人工智慧和新能源技術為農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極飛科技的主營業務包括研發、生產和銷售智能農業裝備,如農業無人機、農業無人車和農機自駕儀,以及智慧農業管理系統,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盡管極飛科技的產品營收表現良好,但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至今尚未實現盈利。從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極飛科技的營收分別為3.22億元、3.57億元、5.30億元和4.69億元,而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671.74萬元、-3970.32萬元、-6084.55萬元和-8512.29萬元。持續的虧損可能使得極飛科技難以滿足《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中關於市值和營業收入的上市標准。
極飛科技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擁有527名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38.47%。至2021年7月23日,公司已擁有1305項已授權專利。盡管如此,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仍面臨挑戰。若未來研發方向判斷失誤或關鍵技術突破失敗,可能導致研發投入難以回收,影響公司市場競爭力。
此外,極飛科技面臨晶元短缺的挑戰,這導致了毛利率的下降。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進一步推高了公司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成本。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極飛科技還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大疆無人機。大疆在短短四年內營收實現了顯著增長,並在2020年實現了260億的營收。根據Frost&Sullivan的報告,2020年,大疆創新和極飛科技在中國農業無人機市場的份額分別為54.82%和37.59%。盡管極飛科技排名第二,但與大疆創新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極飛科技此次撤回上市申請,可能是明智的決定。公司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優化供應鏈,完善產業鏈,加大新產品推廣力度,優化銷售渠道,並升級產品。展望未來,極飛科技有望在農業無人機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察機·第四期】2500億!A股市值最高的無人機概念股,五年前就在做物流無人機!
無人機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已經引起廣泛關注。在眾多無人機概念股中,順豐控股(002352)成為了市值最高的代表,這主要得益於其早在2013年就開始測試物流無人機,並在物流領域的持續投入與創新。順豐的物流無人機項目,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更是在實際應用上展現出了其對未來物流網路的構想。
順豐控股在無人機領域的布局涵蓋了多方面,從與極飛科技等企業合作,到自主研發無人機,再到與成都中科航空發動機公司及上市公司煉石有色成立朗星無人機,順豐的無人機項目在無人機設計、雲平台、運營管理等領域均有深度參與。截至2017年2月,順豐在無人機領域申報和獲得的專利達到111項,其中發明專利51項,展示了其在無人機技術研發上的實力。
順豐的野心在於通過無人機實現航空物流網路干支線對接,完成對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空網覆蓋,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實現快件36小時通達全國,覆蓋地形復雜或偏遠地區。同時,順豐自己也培養了無人機研發團隊,這表明其在無人機領域的投入與決心。
在無人機物流領域,順豐並非孤軍作戰,京東、阿里巴巴、迅蟻無人機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國內外互聯網巨頭谷歌、亞馬遜以及物流巨頭敦豪快遞(DHL)也紛紛涉足無人機物流,展示了該領域的發展潛力。
《皇漢醫學》中的「察機」一詞,取其洞察本源、探尋機理、規律之意,用於此語境,寓意我們不僅要看到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發展現狀,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後的創新理念和技術趨勢。通過深入觀察與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價值,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